色彩构成(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材】

时间:2019-05-13 01:0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色彩构成(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色彩构成(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材】》。

第一篇:色彩构成(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材】

色彩构成(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材】

绪论

色彩构成,是读者熟悉的名字,关于它的起源、创始人、以及何时来到我国等等,很多书已介绍过了。本书原想策划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比较前卫的名字,但仔细推敲认为这名字朴实、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为好,当然书中丰富翔实的新内容已赋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

跨入21世纪,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创新已成必然之势。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时代、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要求艺术教育必须推出新的教学法。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你的困惑与无奈,它将揭开色彩奥秘,以及如何教,怎样学等问题。还将紧贴时代,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要素及综合国内外教学方法,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侧重于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色彩综合训练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意识,掌握灵活地运用色彩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色彩美。

提高学生对色彩学与设计色彩美学的认识,使之从广度与高度上掌握色彩语言,是本书的宗旨之一。通常我们把色彩学作为从事视觉形象即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目前以培养艺术设计、绘画美术类方向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色彩学教学的两大体系。从国内艺术教育的状况看,学生在入学前的高中美术班或各种考前美术学习辅导班中,有过写实性的绘画色彩能力训练的经历,但很少涉及到科学地系统地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入学后,分别按绘画类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如国、版、油、雕等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类学科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多媒体、陶艺设计、装饰设计等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培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学教学体系,在两大学科中独立发展。当然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或许有些偏得,毕竟有过绘画写实性表现的色彩训练经历。而对于那些纯视觉艺术造型类的学生则不然,因为国内多数院校的绘画类学科,在色彩教学上很少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学理论,也就是说色彩的本质对于这部分人几乎是一个盲区,以致这些人只能被动地靠观察生活、感悟性、视觉经验进行色彩艺术积累与创作,其作品大多呈现出有统一的光源规律、以素描关系作支撑、过于协调的色彩气氛、以写实性表现手段为主、以观念性或文学性强等绘画语言占主流的艺术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即以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以抽象形态符号为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艺术为数极少。科学的色彩光学理论体系即色彩构成学,虽然引入我国艺术教学中已近二十年了,对色彩教学的改革、色彩应用及色彩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为突出的是形成了极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训练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色彩美学教育普及滞后的问题。在较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对色彩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色立体概念,甚至包括艺术院校所教的色彩构成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已在相当于高中的各类职业艺术学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学习的经历过程中,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对色彩这种特殊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对色彩美学方面的修养、对色彩美的规律的应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工矿、农庄,那充满个性而又和谐的色彩美景随处可见。那些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灯饰、路牌、广告、门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大都充满色彩完美和谐的魅力,使人为之陶醉。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不全是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的作品。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养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 的。实话说,他们对色彩美学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们早几十年。由于环境艺术领域要比其它设计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广,在设计中更要求有整体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对色彩美学的掌握更应深入、全面。

本书的另一个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综合色彩美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符合色彩光学规律色彩因素的单项配色实践,与创造色彩的和谐、综合美,两者相混淆。色彩学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组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去。而对色彩美学的掌握以及色彩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正确色彩训练的途径,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去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面临主题的设定、市场的调研、形象色彩、创意组织等诸多因素,平时的单一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很难适应综合创意的高强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的色彩组织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规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规律的色彩组织却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与设计主题的统一;色彩选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空间与构成韵律的统一。这些综合因素,都应作为色彩教学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按照色彩美学与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基础训练,并将明度、纯度、色相、自然光学的色彩原理、配色协调规律等诸多构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综合色彩和谐美之中。这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来说,真正掌握综合的色彩运用以及创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会后,在设计实践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本书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重视。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既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又从教学的角度求得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创造色彩综合美的能力,应用于设计实践,创造出新的富于个性的色彩美。本书将在色彩教学的后两阶段中,对色彩本质规律,侧重展开讲解,并推出实现色彩调和论的色彩综合训练新方法。

本书不仅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其它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将成为你掌握色彩美的规律,学会运用色彩美、具备创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章 色彩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色彩学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色彩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广泛。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上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有人曾这样比喻:色彩是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质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发明以前,由于人类生理的进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导致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380~780mm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然而人类却通过视觉传递的色彩信息,开发并利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创造了人类文明。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色彩学,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综合观念,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认识色彩的特点、性质,以至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力、服务于色彩的整体设计。现就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几个主要色彩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学习参考。

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三个结构体系,一是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

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中的色彩等。二是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三是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光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

第一节 生活经验与色彩应用构筑的结构体系

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人对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与民族喜欢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讳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对于人类生存来说,色彩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其价值体现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红色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认为是一种色彩名称,准确地说,其实它是可视光波波长在640~750mm范围内的暖色光源的统称。由于它在可视光谱中光波最长,并且位于可视光谱的极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产生兴奋、激动、紧张感。红色,英文名red,其含义是紧张的、炽热的、流血的、暴力的、喜庆的。另外,因为红色能导热,给人以温暖感,所以人们称其为暖色。它赋有生命力、充实、饱满、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动、刚强、有力。中国古时候有“红男绿女”之说,在《周礼·考工记》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谓之赤”之说,大概是因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阳照射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缘故。在中国封建社会统制严格时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宫廷建筑以红墙金顶为主色,而民宅却被禁止使用红色,只能是白墙黑瓦顶。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红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赋予它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燃烧的火是红色的;不但象征着生命而且还常常使人联想起战争、流血、受伤、火灾、恐怖、危险等,所以人们把红色作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在西方人类文明中,红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称红衣主教,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另外,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红色坡屋顶与红色墙壁,这些已被作为民族文化留存下来。

在中外许多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红色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传递情感信息,以此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们善于并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常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去感染读者。很多文艺作品用红色或与红色相关的事物命名。如《红楼梦》、《红日》、《红与黑》、《红磨坊》、《红裙子》、《红杏》、《红梅赞》、《红灯记》、《红高粱》、《红色娘子军》等诸多作品,均是将色彩形象化,以此传达作品的主题内涵。既强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环境及背景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色彩,间接地丰富主题,也使主题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红色直接或间接作为主体,如“红梅”、“红区”、“红军”、“红山文化”、“红旗渠”、“红色警戒线”、“红领巾”、“红十字会”、“建筑红线”、“规划红线”等,强化了红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赋予色彩特殊内涵,利用色彩语言将场所、地点形象化、情节化。另外,色彩还具有划分区域、警示、提示等实用功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和交通运输以及电器设计中,红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规划图中,以红色作为标记的一般是指市政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在厂区、工业建筑内,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温蒸汽排放管道、氢气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红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险、禁止、报警、警戒等功能的标志。

以上用红色为代表,简单的阐述了色彩的文化,只说了共性的一小部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年龄的变化、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国度的不同、民族的差异,每人对色彩文化的理解和联想空间也会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对色彩的象征产生的联想一般来说,幼年时代的色彩联想多是以身边的动植物、食物、风景等相关的具体事物为主,而成年人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抽象为主的色彩联想就会多起来。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许多国家的人习惯这样理解色彩:金色、黄色表示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赤红表示勇敢与热心;黑色则表示悲哀与后悔。

在对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时发现,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着满怀信心,象征着绿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国家把绿色作为吉祥的色彩,这可能是与那些国家大多地处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绿洲有关。其中40%国家选用了黄色,以这种颜色来象征显赫的权利,象征着辉煌光明与胜利,象征丰富的资源。有些岛屿国家选用黄色,与茫茫的大海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岛国的特点。非洲国家选用黑色是因为绝大多数为黑种人,黑色象征勇敢、顽强,显示了民族的力量。

三、色彩与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在世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们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为感情圣书。世界各地由宗教而来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权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脱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灵降临节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则是绿色(永恒的乐园)。

四、色彩与风俗习惯

由风俗习惯形成的色彩概念是比较牢固的,有些是历史上约定成俗,还有些是统治阶层硬性规定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统治时期,崇尚黑色。但到了汉文帝时代,黄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一直到明清时期,黄色被统治阶层使用了近几千年,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唐朝以前民间的建筑,普遍以黑瓦、白墙为主。就中国的民族建筑色彩而言,中华民族最喜爱的是热烈的富丽的庄严的色彩。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色彩气息,突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

第二节 色彩美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

红色本来是作为日光投到物体上的反射光,是一种并不复杂的光学的物理现象。历经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红色在使用上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中的红色属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情感和社会功效之后,已变得十分复杂化。总体上说,就色彩的自然科学属性而言,我们客观的将它的原理与视觉规律直接总结出来,作为认识和掌握色彩学的一个部分,这并非难事。但要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掌握色彩学的全部,并能应用于当今设计之中,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色彩艺术的高度去研究,就并非易事了。在学习方法上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概念,研究过程应是在一个结构体系上,在思路非常清晰的状态下,分类进行系统研究。紧紧掌握色彩的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最终体现在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应该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就目前色彩学及色彩教学的研究体系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利于色彩艺术创造、设计的综合性新教学体系,为色彩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创造出新的色彩综合训练方法,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一、色彩与艺术心理

我们还以红色为例,做一个服装色彩应用的实验。假设用一套设计精美、情调浪漫飘逸的时尚夏装套裙作为确定的不变条件,但可变的因素是环境条件。如果说我们将它穿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与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现在不同的场所,那么给人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关注的焦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红色夏季套装设计的效果图在平面空间上展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红色主调构成搭配的是否和谐,有没有色彩美感。其次要看服装设计的款式是否有独创性,即创意是否有时尚性、流行性、文化性、严谨性;造型是否有很强的节奏感以及线条是否流畅;工艺选择是否合理。整体概括而不简单,精巧细腻而不繁琐,设计的恰到好处!好比审视一幅独立绘画作品一样,一丝不苟。同时还要预想将它穿在身上后的效果。在平面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件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固然是形、色、结构及表现多种构成要素的集合,然而当其映入欣赏者眼帘的第一瞬间,却是色彩配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图形结构的作品,由于配色不同,其效果大相径庭,色彩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效果与成败。

如果将同样红色套装穿在专业模特身上,在T型服装展示台上做表演。此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红色套装就不仅是立体的、流动的、多维的完美体态的形象,而且还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有情感色彩的成熟女性综合美的展示。模特们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在引人注目的追光灯照射下,迈着能充分体现形体美的模特步伐轻盈登场,这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非仅是服装本身,而更多关注的是人与服装完美统一的综合美感。模特的表演目的是将女性特有的气质、优雅的表情、独特的曲线美感,通过服装、配饰以及富有协调性的动感充分体现出来。此刻的人们对服装的评价是综合的,除了服装以外,其中还包含许多要素。从专业的角度上,是对服装款式设计美感的欣赏。通过多角度的动态展示,能反应出工艺技术上的问题。这时我们说色彩只是设计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决定性的。

电影《红衣少女》中的红色套裙,展现在电影银幕上。虽然它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剧情的发展,但红裙的设计款式与工艺技术等服装设计要素已不是那么重要了。观众注意的焦点是围绕着“红衣少女”所发生的故事情节,而决不会停留在红色衣裙上。此时的观众,完全被剧情中女主人公的经历、遭遇所深深吸引、打动,沉浸在悲喜交加的感人的惊心动魄的剧情之中。“红衣”在剧中起着穿针引线、烘托主题、引发联想、使之人格化,具有象征性、标志性作用。虽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迷人的焦点还是故事剧情,决不会是红色及套服本身。

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婚礼场所。为了使浪漫的婚礼得到极致的渲染,在色彩上采用大红色系,随着婚礼曲的响起,一对衣着红白套装的新人走进婚礼殿堂。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红色象征喜庆气氛,白色象征青春纯洁。新郎、新娘红白衣着的搭配,在环境的衬托下,使之更显庄重、富贵、高雅、出众。此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就不仅仅是那夺目的红色衣装,而是将服装的款式及自身价值与大红喜事联系在一起了。红色衣装加重了婚事气氛的渲染,并被隐含于婚礼仪式场面的整体欢乐之中。在一片红火喜庆的气氛中,人们的视线被逐步聚焦在红色的中心人物新娘的身上了。认真、仔细欣赏着新娘与新郎,或是联想起自己的结婚情景,或是对新娘的尊容进行审美,或是对两位新人的般配与否进行评价,或是祝福他们……

身着红色套裙的中年妇女正在百货商场里疯狂购物。在许多人的审美意识中,认为红色服装只有穿在青春少女身上才协调。而这位中年妇女的着装似乎有些不和谐因素,但这恰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扩大人们对此情景的想象空间。想象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与人际交往处事中都充满着年轻人般的活力,性格爽朗、梗直、不拘细节、善于交往、与人和善、气度非凡可以与男性媲美……这些联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幽默滑稽的戏剧舞台上,男扮女装的“丑星”身穿红色套裙正在幽默地表演着。观众的注意力很自然的会被荒诞的剧情、有讽刺幽默感的衣着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所吸引。此时观

众不会去挑剔红色套裙的自身美感价值。这里的色彩与环境是不和谐的搭配,而这种不和的色彩谐美,反倒促成了荒诞喜剧的艺术完美。因为一反常态,寻求生活中不和谐因素,使之成为合理的不和谐,组成幽默剧,以此表达某种意义。这正是幽默喜剧的特点,也是创作幽默喜剧独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红色服装的应用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红色,同样款式的服装,用在不同的目的的需要,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地点、场所,穿在不同人身上,其色彩应用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美感为主体身份,但众多方面是作为陪衬或附属作用身份的。或者说,是视觉色彩美感与其它因素的美相融,共同创造了用于不同种功能的多元化艺术美。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生活中所有色彩应用的艺术创作活动(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倘若色彩以独立的艺术主体出现,仅局限在色光现象中(何况光也是有形的),作为目的性很强的色彩构成艺术规律展现出来,那便是极为少见的。所以说大多数与色彩相关的视觉艺术的创作活动,色彩都是作为视觉艺术主体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与其它视觉因素综合构成,共同来完成或达到视觉艺术最终的目的。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色彩作为一种人类视觉生理上的现象,用自然光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若是色彩为人所用,参与了人类社会意识和创造,作为色彩文化现象解释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人类还没有从光学理论的高度上认识色彩现象之前,人类对色彩应用即色彩文化就已形成了艺术创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色彩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识别系统,在政治、文化艺术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成为相互交流或应用功能的特殊语言。随着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色彩学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色彩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人类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并存基础之上的,它已形成了与其它学科领域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色彩文化学的庞大结构体系。学习色彩,并能自如地运用于创作设计中,不只是单纯的解决色彩搭配、视觉美感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面修养以及色彩艺术综合创造能力的本质问题。

二、色彩与自然宇宙

光与色彩现象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人类进化形成之后,为人识别的可视光区也随之产生,色彩现象也因此闯入人类的生活。色彩现象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所研究的色彩范围不能游离于宇宙之外,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人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直到创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学体系,色彩是宇宙间人类进化、走向文明所不可缺少的特殊信息语言,它以特殊的物质形式存在。

三、色彩与社会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色彩学体系。色彩除了视觉方面传达着美感信息之外,在人的心理情感、时代特征、宗教信仰、地域风俗以及民族文化等诸多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意义上给人以精神依托。可以说,客观视觉上的色彩充满了社会时代的内涵,更具有社会象征意义。美国有位色彩学家曾说过,人有自我与环境相调和,随流行的要求。这正是色彩在人心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世界流行色协会,每年都要根据有关色彩的信息和情报,对流行色进行预测,并颁布将要流行的一套主色系列。其主要目的是对冷暖、纯度、明度作周期性变化,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总体不变的前提下,也不排除因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受到影响。如世界性的奥运会、全球性的环保宣言等一些对人类进步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中,所用过的标志色、吉祥物色,这些信息识别色彩都可能成为一段时期的社会流行色彩。色彩因社会历史的演变而更新,已成为识别时代特征的重要信息。就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来说,在50~60年代,由于人们受传统礼仪的影响较深,服装的色彩与款式均以深灰色、黑色系列的西装为正统。到了80年代末,牛仔裤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起来,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由、创新、开拓的精神,因此借用了牛仔装青色系列来象征时代的风尚。到了90年代,信息的发达、网络化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服装的着色随之丰富起来,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与款式的休闲装、时装逐步成为时代风尚。21世纪,不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流行的色彩,其主要特点是更加突出个性化、职业化。

第三节 从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

一、色彩与光的构成艺术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光也是生命之源,没有光,人类将无法生存,“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从古至今,光伴随着人类生活,光的开发与应用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今天,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如今的世界是绚丽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光世界。人类之初,自然光以种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唤起人们对光的意识。如太阳从地平线冉冉生起的时候;夕阳染红了山峦、浮云的时候,以及雨后的彩虹、暴雨中的闪电、燃烧中的烈火、夜晚漫天的星斗等等,这些充满神秘、庄严、浪漫、壮观的大自然景色,无不使人从心底里为之感动,激发人类的情感,启迪人类的智慧,开拓人类的创造。

古时候人们懂得了火的颜色与形态能激起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后,便用于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在教堂的室内设计上,多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式,通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梦幻般的效果。建筑师和景观艺术大师们利用光的投影,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色光变换的艺术作品。

除了大自然中的自然属性的光源之外,自从人类发明了火药、电灯之后,各种人造色光也相继被发明。烟花、礼花、节日彩灯、霓虹灯、以及现代化的数控灯、激光灯等不同光源体带来的光照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给夜晚增添无限生机,同时也促进了色光构成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末至今,光的艺术经过了她的摇篮期、成熟期和鼎盛期。21世纪的艺术家们将光的高科技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将电视艺术、计算机、平面构成艺术、电子学等高科技融入到光的艺术作品中。以创造性的赋予神奇力的表现手法,利用光艺术动态色彩产生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创作出奇异的色光艺术,使漆黑的夜晚成为五光四射、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喜悦。因此说,光的艺术是色彩艺术的延伸与扩展,同时也开拓了色彩学的研究领域,并且将成为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二、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

色彩是一种透光率的不同和反射率的不同的光波反射原理,随着光源、色差、角度、投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被投射的物质与显现在人眼前的物质,表面的视觉也不尽相同,这是自然色光的反射现象,是物理光学现象。人是特殊动物,他的透明眼球体能识别有色光区的极其丰富变化的色彩。人们借助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说,色彩是光刺激人的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同样距离的物体,因冷暖色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应也不同,能造成前进感、后退感等视距错觉;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因色彩的明度不同,在视觉上也会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觉,这些都是色彩的视觉机能所致。

大自然是由矿物资、植物、动物、水和气体组合构成的。这些物质,有机的或无机的即生命存在的各种形式,由于受到太阳光的照射,经过数千年大自然物理风化,其形状、内在结构以及色彩都有相对稳定的存在形式。随着季节和阳光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人类经过技术手段在相对稳定的矿物质和动植物中,比照有色光区中的七色光源,提纯出了特殊物质,研磨成粉沫,制成浆状,作为颜料物质,并使之涂刷、固化、混合在各种人造材料上,应用于人类生活之中。颜料成为艺术家、设计家和各行业生产加工的

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原料使用的性能不同、所以提取的方式、化学的成份、物质的结构也就不同,以致颜料构成的成份各不相同。颜料的种类繁多,有水性的,半水性的,油性的,粉沫状的、颗粒状的,膏状的等等。对于颜料即物质色特性的研究,成为加工颜料工艺技术和应用色彩、研究色彩学的组成部分。

色彩是由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构成,将色彩这三种属性用科学的立体方式表达,被称为色立体。由于色立体能够客观、准确地将色彩的属性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学的研究上,它已成为包罗万象的色彩户口薄。单一色相的各种色彩不仅可以在色立体中直接得到,而且复杂难辨的混色、浊色等按照色彩三属性,通过光谱测定,在色立体的量化数据中也均能找到依据,并通过量的调配而得到。当然,就物质色的调配而言,不如光谱测定的那样有绝对的准确性,但在理论上说,色立体以及色彩表现法却是色彩标准化应用的唯一可行方法,这也成为色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于色立体科学理论体系下的色彩调和论,就是指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如何能使色彩的搭配、组合达到完美和谐,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便是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所有关注和研究色彩学专家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本书将推出新的教研成果并重点对综合色彩调和训练方法作更完整的阐述。

三、从色彩的视觉艺术来研究色彩学

有这样的比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含义是指人的大脑思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资料来源于视觉,也就是说视知觉在视、听、嗅、触、味五觉中,是最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活动自身是有思维的,如视觉思维的完形思维等。视觉不仅是生理与心理的知觉,而且是创造力的根源,是高级审美感官。人们通过视觉传递,经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综合判定后,便产生了新的动机,从而支配和控制人的情感与行为。然而,视觉对所有事物存在形式的感知,都是通过形象符号与色彩的组合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获得的。首先映入欣赏者眼帘的是光与色彩,其次才是物体的形象和材质,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外在表面现象,多偏重于感性认识。相比较而言,物体形象则是内在的、本质的,故多偏重于理性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除了想象中的色彩概念以外,视觉色彩不可能游离于物体形象而独立存在。以视觉传达为主导的诸多艺术门类中,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第一要素,倍受艺术家和设计家们的重视,有些色彩的选择和名称已成为视觉艺术作品的主导,成为某些企业的标志,如中国电信的蓝色、邮政的绿色等,色彩以它独特的视觉魅力,成为企业形象整体策划、产品营销无声的广告。

色彩应用于平面视觉艺术领域中,其色彩的高效能运用表现得最突出。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设计语言,即以鲜明的色彩语言和简洁的形象,构成以色彩为主导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整体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体现内涵精神,感染、吸引欣赏者。

色彩与造型艺术,在色彩与形象艺术表现上,艺术家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高超娴熟的技艺,充分表现了艺术的内涵。不论是用何种艺术形式以及选用何种不同材料,都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为了突出艺术主题,在造型艺术作品中,色彩成为艺术家通过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宣泄情感、表达主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同时注重对色彩语言的气氛营造与形象完美统一。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塞尚的作品》。

色彩与服装艺术,如果说建筑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缩影,是城市舞台中的主要道具及背景,那么服装各异的人在剧中就应该是扮演着主要演员的角色。服装艺术是以人为载体,通过服装及配饰能比较充分体现出人的身份、体态以及职业与文化修养,同时也能反映出其特征及内在气质。同时人车的流动,时间场所、环境的变换,成为城市躯体中流动的血液,充满生机。可以想象,几百万人口集中生活在有限的几十平方

公里的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里,服装色彩各异的人们或许漫步在街头、绿地、广场,或许在商场、酒店、舞厅、办公室,或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私家车中,几百万个移动的色彩以不同的频率、速度在流动、交汇,成为流动的景观,在阳光和室内灯光的照射下,与静止的建筑、四季变化的绿色景观遥相呼应,形成了城市迷人的色彩景观。服装艺术有它独具个性化的色彩造型,无声地传播着人类爱美的心声,燃起人们热爱生命、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对文化知识、高尚的审美境界的追求的心灵火花。

色彩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在这个领域内,色彩首先解决的问题不是使色彩绚丽夺目,也不是色彩自身对视觉的协调性问题,而主要的是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设计下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所谓品质,除外形、表面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产品结构、功能关系,得到满意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是使人减少劳心、劳力、缩短人与对象的距离,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因此其色彩是为人的赏心悦目与实用而设计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色彩需求划作色彩的人机工学的范围内。比如医疗设备多采用比较淡的白色,其原因在于白色易于稳定和缓解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重型机械和消防设备,大多采用黄色和红色,目的在于给人们注意信息,警示人们此处危险不宜靠近。再如精密贵重的摄影器材与家用电器,多采用有金属感的银灰色或黑色,原因是这些色彩不易使人产生疲劳,而且还具有高贵、悦目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视觉美感的满足,希望两者完美和谐统一。由于更多更新的电器产品不断问世,进入家庭,导致在家庭的同一个空间中有多种造型与色彩的电器产品存在,在审美感知上形成了不和谐因素,所以产品在造型风格与色彩上的统一协调问题,便成为人们选择产品的又一个热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厂家在其产品的设计上十分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风格的一致化。如卫生洁具系列、橱具系列、家电系列、灯具系列等。

色彩与环境艺术。对环境艺术色彩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与前面所讲的部分有密切关系外,其本身还具有特殊规律可寻。人类创造的景观之外,还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在自然景观中随着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色彩也随之变化,难以预测。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整体环境色彩美感的营造。如五月是去日本东京观赏樱花盛开的好季节;二月的冬季是去吉林观赏雾凇、去哈尔滨观赏冰灯的好季节。雨季来临时,人们总是想去东北的镜泊湖、贵州的黄果树等地饱尝那山林大瀑布的壮丽景色;若想观看千姿百态的森林植物,还得去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和植物园。这一切丰富多彩的色彩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使人们在饱赏美妙景色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愉悦。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那如同“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更向往功能齐备的智能化的建筑坐落在森林、花园之中,使人们感觉到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目前人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加大了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的力度,采取诸多措施,建设人造自然景观,如增设融娱乐与观赏为一体的广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增植更多的树木;增修假山、运河等。

环境艺术的色彩有别于其它艺术的色彩,其根本在于它有从属性,也就是说它不像其它艺术色彩那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必须依托于环境背景的色彩而存在,特别是景观艺术更讲究整体的和谐的统一性。因而建筑师在作建筑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影的照射、天空及植物等色彩关系作建筑的衬景是否和谐的问题。绿化师在注重植物的品种、色彩、形象的同时,总是首先要考虑种植的位置是否宜于光照,其次便是要考虑作为建筑的衬景、对景、透景及整体天际线的轮廓形象和色彩关系是否搭配协调。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很少受自然光射和气候的影响,有利于设计师在形象与色彩风格上的发挥。但由于受到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以不但在色彩与造型、灯光关系的处理上要十分强调整合性,而且更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另外,在环境色彩的使用上还要特别注重符合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关系问题,在整体色彩气氛的把握上,避免一味地强调室内各个局部 的色彩美感而忽视色彩的整体性,出现色彩多色相、零乱繁杂等色调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否和谐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强调设计风格、提升设计档次、提高设计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旨在启发、引导。不论你是学什么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在这一观念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社会习惯、自然特征。

第二篇:色彩构成教材

色彩构成教材

绪论

色彩构成,是读者熟悉的名字,关于它的起源、创始人、以及何时来到我国等等,很多书已介绍过了。本书原想策划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比较前卫的名字,但仔细推敲认为这名字朴实、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为好,当然书中丰富翔实的新内容已赋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

跨入21世纪,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创新已成必然之势。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时代、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要求艺术教育必须推出新的教学法。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你的困惑与无奈,它将揭开色彩奥秘,以及如何教,怎样学等问题。还将紧贴时代,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要素及综合国内外教学方法,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侧重于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色彩综合训练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意识,掌握灵活地运用色彩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色彩美。

提高学生对色彩学与设计色彩美学的认识,使之从广度与高度上掌握色彩语言,是本书的宗旨之一。通常我们把色彩学作为从事视觉形象即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目前以培养艺术设计、绘画美术类方向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色彩学教学的两大体系。从国内艺术教育的状况看,学生在入学前的高中美术班或各种考前美术学习辅导班中,有过写实性的绘画色彩能力训练的经历,但很少涉及到科学地系统地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入学后,分别按绘画类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如国、版、油、雕等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类学科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多媒体、陶艺设计、装饰设计等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培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学教学体系,在两大学科中独立发展。当然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或许有些偏得,毕竟有过绘画写实性表现的色彩训练经历。而对于那些纯视觉艺术造型类的学生则不然,因为国内多数院校的绘画类学科,在色彩教学上很少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学理论,也就是说色彩的本质对于这部分人几乎是一个盲区,以致这些人只能被动地靠观察生活、感悟性、视觉经验进行色彩艺术积累与创作,其作品大多呈现出有统一的光源规律、以素描关系作支撑、过于协调的色彩气氛、以写实性表现手段为主、以观念性或文学性强等绘画语言占主流的艺术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即以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以抽象形态符号为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艺术为数极少。科学的色彩光学理论体系即色彩构成学,虽然引入我国艺术教学中已近二十年了,对色彩教学的改革、色彩应用及色彩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为突出的是形成了极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训练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色彩美学教育普及滞后的问题。在较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对色彩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色立体概念,甚至包括艺术院校所教的色彩构成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已在相当于高中的各类职业艺术学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学习的经历过程中,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对色彩这种特殊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对色彩美学方面的修养、对色彩美的规律的应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工矿、农庄,那充满个性而又和谐的色彩美景随处可见。那些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灯饰、路牌、广告、门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大都充满色彩完美和谐的魅力,使人为之陶醉。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不全是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的作品。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养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话说,他们对色彩美学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们早几十年。由于环境艺术领域要比其它设计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广,在设计中更要求有整体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对色彩美学的掌握更应深入、全面。

本书的另一个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综合色彩美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符合色彩光学规律色彩因素的单项配色实践,与创造色彩的和谐、综合美,两者相混淆。色彩学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组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去。而对色彩美学的掌握以及色彩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正确色彩训练的途径,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去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面临主题的设定、市场的调研、形象色彩、创意组织等诸多因素,平时的单一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很难适应综合创意的高强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的色彩组织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规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规律的色彩组织却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与设计主题的统一;色彩选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空间与构成韵律的统一。这些综合因素,都应作为色彩教学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按照色彩美学与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基础训练,并将明度、纯度、色相、自然光学的色彩原理、配色协调规律等诸多构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综合色彩和谐美之中。这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来说,真正掌握综合的色彩运用以及创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会后,在设计实践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本书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重视。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既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又从教学的角度求得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创造色彩综合美的能力,应用于设计实践,创造出新的富于个性的色彩美。本书将在色彩教学的后两阶段中,对色彩本质规律,侧重展开讲解,并推出实现色彩调和论的色彩综合训练新方法。

本书不仅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其它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将成为你掌握色彩美的规律,学会运用色彩美、具备创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章 色彩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色彩学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色彩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广泛。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上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有人曾这样比喻:色彩是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质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发明以前,由于人类生理的进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导致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380~780mm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然而人类却通过视觉传递的色彩信息,开发并利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创造了人类文明。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色彩学,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综合观念,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认识色彩的特点、性质,以至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力、服务于色彩的整体设计。现就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几个主要色彩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学习参考。

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三个结构体系,一是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中的色彩等。二是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三是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光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

第一节 生活经验与色彩应用构筑的结构体系

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人对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与民族喜欢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讳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对于人类生存来说,色彩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其价值体现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红色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认为是一种色彩名称,准确地说,其实它是可视光波波长在640~750mm范围内的暖色光源的统称。由于它在可视光谱中光波最长,并且位于可视光谱的极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产生兴奋、激动、紧张感。红色,英文名red,其含义是紧张的、炽热的、流血的、暴力的、喜庆的。另外,因为红色能导热,给人以温暖感,所以人们称其为暖色。它赋有生命力、充实、饱满、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动、刚强、有力。中国古时候有“红男绿女”之说,在《周礼·考工记》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谓之赤”之说,大概是因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阳照射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缘故。在中国封建社会统制严格时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宫廷建筑以红墙金顶为主色,而民宅却被禁止使用红色,只能是白墙黑瓦顶。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红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赋予它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燃烧的火是红色的;不但象征着生命而且还常常使人联想起战争、流血、受伤、火灾、恐怖、危险等,所以人们把红色作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在西方人类文明中,红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称红衣主教,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另外,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红色坡屋顶与红色墙壁,这些已被作为民族文化留存下来。

在中外许多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红色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传递情感信息,以此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们善于并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常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去感染读者。很多文艺作品用红色或与红色相关的事物命名。如《红楼梦》、《红日》、《红与黑》、《红磨坊》、《红裙子》、《红杏》、《红梅赞》、《红灯记》、《红高粱》、《红色娘子军》等诸多作品,均是将色彩形象化,以此传达作品的主题内涵。既强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环境及背景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色彩,间接地丰富主题,也使主题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红色直接或间接作为主体,如“红梅”、“红区”、“红军”、“红山文化”、“红旗渠”、“红色警戒线”、“红领巾”、“红十字会”、“建筑红线”、“规划红线”等,强化了红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赋予色彩特殊内涵,利用色彩语言将场所、地点形象化、情节化。另外,色彩还具有划分区域、警示、提示等实用功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和交通运输以及电器设计中,红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规划图中,以红色作为标记的一般是指市政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在厂区、工业建筑内,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温蒸汽排放管道、氢气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红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险、禁止、报警、警戒等功能的标志。

以上用红色为代表,简单的阐述了色彩的文化,只说了共性的一小部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年龄的变化、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国度的不同、民族的差异,每人对色彩文化的理解和联想空间也会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对色彩的象征产生的联想一般来说,幼年时代的色彩联想多是以身边的动植物、食物、风景等相关的具体事物为主,而成年人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抽象为主的色彩联想就会多起来。??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许多国家的人习惯这样理解色彩:金色、黄色表示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赤红表示勇敢与热心;黑色则表示悲哀与后悔。

在对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时发现,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着满怀信心,象征着绿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国家把绿色作为吉祥的色彩,这可能是与那些国家大多地处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绿洲有关。其中40%国家选用了黄色,以这种颜色来象征显赫的权利,象征着辉煌光明与胜利,象征丰富的资源。有些岛屿国家选用黄色,与茫茫的大海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岛国的特点。非洲国家选用黑色是因为绝大多数为黑种人,黑色象征勇敢、顽强,显示了民族的力量。(如图)

三、色彩与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在世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们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为感情圣书。世界各地由宗教而来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权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脱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灵降临节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则是绿色(永恒的乐园)。(如图)

四、色彩与风俗习惯

由风俗习惯形成的色彩概念是比较牢固的,有些是历史上约定成俗,还有些是统治阶层硬性规定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统治时期,崇尚黑色。但到了汉文帝时代,黄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一直到明清时期,黄色被统治阶层使用了近几千年,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唐朝以前民间的建筑,普遍以黑瓦、白墙为主。就中国的民族建筑色彩而言,中华民族最喜爱的是热烈的富丽的庄严的色彩。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色彩气息,突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如图)

第二节 色彩美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

红色本来是作为日光投到物体上的反射光,是一种并不复杂的光学的物理现象。历经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红色在使用上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中的红色属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情感和社会功效之后,已变得十分复杂化。总体上说,就色彩的自然科学属性而言,我们客观的将它的原理与视觉规律直接总结出来,作为认识和掌握色彩学的一个部分,这并非难事。但要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掌握色彩学的全部,并能应用于当今设计之中,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色彩艺术的高度去研究,就并非易事了。在学习方法上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概念,研究过程应是在一个结构体系上,在思路非常清晰的状态下,分类进行系统研究。紧紧掌握色彩的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最终体现在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应该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就目前色彩学及色彩教学的研究体系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利于色彩艺术创造、设计的综合性新教学体系,为色彩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创造出新的色彩综合训练方法,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一、色彩与艺术心理

我们还以红色为例,做一个服装色彩应用的实验。假设用一套设计精美、情调浪漫飘逸的时尚夏装套裙作为确定的不变条件,但可变的因素是环境条件。如果说我们将它穿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与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现在不同的场所,那么给人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关注的焦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红色夏季套装设计的效果图在平面空间上展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红色主调构成搭配的是否和谐,有没有色彩美感。其次要看服装设计的款式是否有独创性,即创意是否有时尚性、流行性、文化性、严谨性;造型是否有很强的节奏感以及线条是否流畅;工艺选择是否合理。整体概括而不简单,精巧细腻而不繁琐,设计的恰到好处!好比审视一幅独立绘画作品一样,一丝不苟。同时还要预想将它穿在身上后的效果。在平面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件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固然是形、色、结构及表现多种构成要素的集合,然而当其映入欣赏者眼帘的第一瞬间,却是色彩配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图形结构的作品,由于配色不同,其效果大相径庭,色彩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效果与成败。

如果将同样红色套装穿在专业模特身上,在T型服装展示台上做表演。此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红色套装就不仅是立体的、流动的、多维的完美体态的形象,而且还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有情感色彩的成熟女性综合美的展示。模特们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在引人注目的追光灯照射下,迈着能充分体现形体美的模特步伐轻盈登场,这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非仅是服装本身,而更多关注的是人与服装完美统一的综合美感。模特的表演目的是将女性特有的气质、优雅的表情、独特的曲线美感,通过服装、配饰以及富有协调性的动感充分体现出来。此刻的人们对服装的评价是综合的,除了服装以外,其中还包含许多要素。从专业的角度上,是对服装款式设计美感的欣赏。通过多角度的动态展示,能反应出工艺技术上的问题。这时我们说色彩只是设计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决定性的。

电影《红衣少女》中的红色套裙,展现在电影银幕上。虽然它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剧情的发展,但红裙的设计款式与工艺技术等服装设计要素已不是那么重要了。观众注意的焦点是围绕着“红衣少女”所发生的故事情节,而决不会停留在红色衣裙上。此时的观众,完全被剧情中女主人公的经历、遭遇所深深吸引、打动,沉浸在悲喜交加的感人的惊心动魄的剧情之中。“红衣”在剧中起着穿针引线、烘托主题、引发联想、使之人格化,具有象征性、标志性作用。虽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迷人的焦点还是故事剧情,决不会是红色及套服本身。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婚礼场所。为了使浪漫的婚礼得到极致的渲染,在色彩上采用大红色系,随着婚礼曲的响起,一对衣着红白套装的新人走进婚礼殿堂。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红色象征喜庆气氛,白色象征青春纯洁。新郎、新娘红白衣着的搭配,在环境的衬托下,使之更显庄重、富贵、高雅、出众。此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就不仅仅是那夺目的红色衣装,而是将服装的款式及自身价值与大红喜事联系在一起了。红色衣装加重了婚事气氛的渲染,并被隐含于婚礼仪式场面的整体欢乐之中。在一片红火喜庆的气氛中,人们的视线被逐步聚焦在红色的中心人物新娘的身上了。认真、仔细欣赏着新娘与新郎,或是联想起自己的结婚情景,或是对新娘的尊容进行审美,或是对两位新人的般配与否进行评价,或是祝福他们„„

身着红色套裙的中年妇女正在百货商场里疯狂购物。在许多人的审美意识中,认为红色服装只有穿在青春少女身上才协调。而这位中年妇女的着装似乎有些不和谐因素,但这恰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扩大人们对此情景的想象空间。想象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与人际交往处事中都充满着年轻人般的活力,性格爽朗、梗直、不拘细节、善于交往、与人和善、气度非凡可以与男性媲美„„这些联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幽默滑稽的戏剧舞台上,男扮女装的“丑星”身穿红色套裙正在幽默地表演着。观众的注意力很自然的会被荒诞的剧情、有讽刺幽默感的衣着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所吸引。此时观众不会去挑剔红色套裙的自身美感价值。这里的色彩与环境是不和谐的搭配,而这种不和的色彩谐美,反倒促成了荒诞喜剧的艺术完美。因为一反常态,寻求生活中不和谐因素,使之成为合理的不和谐,组成幽默剧,以此表达某种意义。这正是幽默喜剧的特点,也是创作幽默喜剧独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红色服装的应用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红色,同样款式的服装,用在不同的目的的需要,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地点、场所,穿在不同人身上,其色彩应用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美感为主体身份,但众多方面是作为陪衬或附属作用身份的。或者说,是视觉色彩美感与其它因素的美相融,共同创造了用于不同种功能的多元化艺术美。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生活中所有色彩应用的艺术创作活动(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倘若色彩以独立的艺术主体出现,仅局限在色光现象中(何况光也是有形的),作为目的性很强的色彩构成艺术规律展现出来,那便是极为少见的。所以说大多数与色彩相关的视觉艺术的创作活动,色彩都是作为视觉艺术主体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与其它视觉因素综合构成,共同来完成或达到视觉艺术最终的目的。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色彩作为一种人类视觉生理上的现象,用自然光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若是色彩为人所用,参与了人类社会意识和创造,作为色彩文化现象解释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人类还没有从光学理论的高度上认识色彩现象之前,人类对色彩应用即色彩文化就已形成了艺术创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色彩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识别系统,在政治、文化艺术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成为相互交流或应用功能的特殊语言。随着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色彩学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色彩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人类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并存基础之上的,它已形成了与其它学科领域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色彩文化学的庞大结构体系。学习色彩,并能自如地运用于创作设计中,不只是单纯的解决色彩搭配、视觉美感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面修养以及色彩艺术综合创造能力的本质问题。

二、色彩与自然宇宙

光与色彩现象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人类进化形成之后,为人识别的可视光区也随之产生,色彩现象也因此闯入人类的生活。色彩现象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所研究的色彩范围不能游离于宇宙之外,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人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直到创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学体系,色彩是宇宙间人类进化、走向文明所不可缺少的特殊信息语言,它以特殊的物质形式存在。(如图)

三、色彩与社会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色彩学体系。色彩除了视觉方面传达着美感信息之外,在人的心理情感、时代特征、宗教信仰、地域风俗以及民族文化等诸多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意义上给人以精神依托。可以说,客观视觉上的色彩充满了社会时代的内涵,更具有社会象征意义。美国有位色彩学家曾说过,人有自我与环境相调和,随流行的要求。这正是色彩在人心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世界流行色协会,每年都要根据有关色彩的信息和情报,对流行色进行预测,并颁布将要流行的一套主色系列。其主要目的是对冷暖、纯度、明度作周期性变化,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总体不变的前提下,也不排除因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受到影响。如世界性的奥运会、全球性的环保宣言等一些对人类进步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中,所用过的标志色、吉祥物色,这些信息识别色彩都可能成为一段时期的社会流行色彩。色彩因社会历史的演变而更新,已成为识别时代特征的重要信息。就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来说,在50~60年代,由于人们受传统礼仪的影响较深,服装的色彩与款式均以深灰色、黑色系列的西装为正统。到了80年代末,牛仔裤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由、创新、开拓的精神,因此借用了牛仔装青色系列来象征时代的风尚。到了90年代,信息的发达、网络化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服装的着色随之丰富起来,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与款式的休闲装、时装逐步成为时代风尚。21世纪,不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流行的色彩,其主要特点是更加突出个性化、职业化。

第三节 从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

一、色彩与光的构成艺术?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光也是生命之源,没有光,人类将无法生存,“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从古至今,光伴随着人类生活,光的开发与应用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今天,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如今的世界是绚丽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光世界。人类之初,自然光以种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唤起人们对光的意识。如太阳从地平线冉冉生起的时候;夕阳染红了山峦、浮云的时候,以及雨后的彩虹、暴雨中的闪电、燃烧中的烈火、夜晚漫天的星斗等等,这些充满神秘、庄严、浪漫、壮观的大自然景色,无不使人从心底里为之感动,激发人类的情感,启迪人类的智慧,开拓人类的创造。(如图)

古时候人们懂得了火的颜色与形态能激起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后,便用于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在教堂的室内设计上,多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式,通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梦幻般的效果。建筑师和景观艺术大师们利用光的投影,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色光变换的艺术作品。(如图)

除了大自然中的自然属性的光源之外,自从人类发明了火药、电灯之后,各种人造色光也相继被发明。烟花、礼花、节日彩灯、霓虹灯、以及现代化的数控灯、激光灯等不同光源体带来的光照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给夜晚增添无限生机,同时也促进了色光构成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末至今,光的艺术经过了她的摇篮期、成熟期和鼎盛期。21世纪的艺术家们将光的高科技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将电视艺术、计算机、平面构成艺术、电子学等高科技融入到光的艺术作品中。以创造性的赋予神奇力的表现手法,利用光艺术动态色彩产生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创作出奇异的色光艺术,使漆黑的夜晚成为五光四射、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喜悦。因此说,光的艺术是色彩艺术的延伸与扩展,同时也开拓了色彩学的研究领域,并且将成为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见图)

二、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

色彩是一种透光率的不同和反射率的不同的光波反射原理,随着光源、色差、角度、投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被投射的物质与显现在人眼前的物质,表面的视觉也不尽相同,这是自然色光的反射现象,是物理光学现象。人是特殊动物,他的透明眼球体能识别有色光区的极其丰富变化的色彩。人们借助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说,色彩是光刺激人的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同样距离的物体,因冷暖色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应也不同,能造成前进感、后退感等视距错觉;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因色彩的明度不同,在视觉上也会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觉,这些都是色彩的视觉机能所致。

大自然是由矿物资、植物、动物、水和气体组合构成的。这些物质,有机的或无机的即生命存在的各种形式,由于受到太阳光的照射,经过数千年大自然物理风化,其形状、内在结构以及色彩都有相对稳定的存在形式。随着季节和阳光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人类经过技术手段在相对稳定的矿物质和动植物中,比照有色光区中的七色光源,提纯出了特殊物质,研磨成粉沫,制成浆状,作为颜料物质,并使之涂刷、固化、混合在各种人造材料上,应用于人类生活之中。颜料成为艺术家、设计家和各行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原料使用的性能不同、所以提取的方式、化学的成份、物质的结构也就不同,以致颜料构成的成份各不相同。颜料的种类繁多,有水性的,半水性的,油性的,粉沫状的、颗粒状的,膏状的等等。对于颜料即物质色特性的研究,成为加工颜料工艺技术和应用色彩、研究色彩学的组成部分。

色彩是由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构成,将色彩这三种属性用科学的立体方式表达,被称为色立体。由于色立体能够客观、准确地将色彩的属性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学的研究上,它已成为包罗万象的色彩户口薄。单一色相的各种色彩不仅可以在色立体中直接得到,而且复杂难辨的混色、浊色等按照色彩三属性,通过光谱测定,在色立体的量化数据中也均能找到依据,并通过量的调配而得到。当然,就物质色的调配而言,不如光谱测定的那样有绝对的准确性,但在理论上说,色立体以及色彩表现法却是色彩标准化应用的唯一可行方法,这也成为色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于色立体科学理论体系下的色彩调和论,就是指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如何能使色彩的搭配、组合达到完美和谐,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便是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所有关注和研究色彩学专家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本书将推出新的教研成果并重点对综合色彩调和训练方法作更完整的阐述。

三、从色彩的视觉艺术来研究色彩学

有这样的比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含义是指人的大脑思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资料来源于视觉,也就是说视知觉在视、听、嗅、触、味五觉中,是最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活动自身是有思维的,如视觉思维的完形思维等。视觉不仅是生理与心理的知觉,而且是创造力的根源,是高级审美感官。人们通过视觉传递,经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综合判定后,便产生了新的动机,从而支配和控制人的情感与行为。然而,视觉对所有事物存在形式的感知,都是通过形象符号与色彩的组合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获得的。首先映入欣赏者眼帘的是光与色彩,其次才是物体的形象和材质,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外在表面现象,多偏重于感性认识。相比较而言,物体形象则是内在的、本质的,故多偏重于理性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除了想象中的色彩概念以外,视觉色彩不可能游离于物体形象而独立存在。以视觉传达为主导的诸多艺术门类中,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第一要素,倍受艺术家和设计家们的重视,有些色彩的选择和名称已成为视觉艺术作品的主导,成为某些企业的标志,如中国电信的蓝色、邮政的绿色等,色彩以它独特的视觉魅力,成为企业形象整体策划、产品营销无声的广告。

色彩应用于平面视觉艺术领域中,其色彩的高效能运用表现得最突出。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设计语言,即以鲜明的色彩语言和简洁的形象,构成以色彩为主导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整体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体现内涵精神,感染、吸引欣赏者。(如图)

色彩与造型艺术,在色彩与形象艺术表现上,艺术家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高超娴熟的技艺,充分表现了艺术的内涵。不论是用何种艺术形式以及选用何种不同材料,都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为了突出艺术主题,在造型艺术作品中,色彩成为艺术家通过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宣泄情感、表达主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同时注重对色彩语言的气氛营造与形象完美统一。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塞尚的作品《》(如图)。

色彩与服装艺术,如果说建筑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缩影,是城市舞台中的主要道具及背景,那么服装各异的人在剧中就应该是扮演着主要演员的角色。服装艺术是以人为载体,通过服装及配饰能比较充分体现出人的身份、体态以及职业与文化修养,同时也能反映出其特征及内在气质。同时人车的流动,时间场所、环境的变换,成为城市躯体中流动的血液,充满生机。可以想象,几百万人口集中生活在有限的几十平方公里的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里,服装色彩各异的人们或许漫步在街头、绿地、广场,或许在商场、酒店、舞厅、办公室,或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私家车中,几百万个移动的色彩以不同的频率、速度在流动、交汇,成为流动的景观,在阳光和室内灯光的照射下,与静止的建筑、四季变化的绿色景观遥相呼应,形成了城市迷人的色彩景观。服装艺术有它独具个性化的色彩造型,无声地传播着人类爱美的心声,燃起人们热爱生命、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对文化知识、高尚的审美境界的追求的心灵火花。(如图)色彩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在这个领域内,色彩首先解决的问题不是使色彩绚丽夺目,也不是色彩自身对视觉的协调性问题,而主要的是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设计下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所谓品质,除外形、表面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产品结构、功能关系,得到满意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是使人减少劳心、劳力、缩短人与对象的距离,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因此其色彩是为人的赏心悦目与实用而设计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色彩需求划作色彩的人机工学的范围内。比如(如图)医疗设备多采用比较淡的白色,其原因在于白色易于稳定和缓解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重型机械和消防设备,大多采用黄色和红色,目的在于给人们注意信息,警示人们此处危险不宜靠近。再如精密贵重的摄影器材与家用电器,多采用有金属感的银灰色或黑色,原因是这些色彩不易使人产生疲劳,而且还具有高贵、悦目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视觉美感的满足,希望两者完美和谐统一。由于更多更新的电器产品不断问世,进入家庭,导致在家庭的同一个空间中有多种造型与色彩的电器产品存在,在审美感知上形成了不和谐因素,所以产品在造型风格与色彩上的统一协调问题,便成为人们选择产品的又一个热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厂家在其产品的设计上十分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风格的一致化。(如图)如卫生洁具系列、橱具系列、家电系列、灯具系列等。

色彩与环境艺术。对环境艺术色彩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与前面所讲的部分有密切关系外,其本身还具有特殊规律可寻。人类创造的景观之外,还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在自然景观中随着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色彩也随之变化,难以预测。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整体环境色彩美感的营造。如五月是去日本东京观赏樱花盛开的好季节;二月的冬季是去吉林观赏雾凇、去哈尔滨观赏冰灯的好季节。雨季来临时,人们总是想去东北的镜泊湖、贵州的黄果树等地饱尝那山林大瀑布的壮丽景色;若想观看千姿百态的森林植物,还得去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和植物园。这一切丰富多彩的色彩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使人们在饱赏美妙景色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愉悦。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那如同“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更向往功能齐备的智能化的建筑坐落在森林、花园之中,使人们感觉到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目前人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加大了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的力度,采取诸多措施,建设人造自然景观,如增设融娱乐与观赏为一体的广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增植更多的树木;增修假山、运河等。

环境艺术的色彩有别于其它艺术的色彩,其根本在于它有从属性,也就是说它不像其它艺术色彩那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必须依托于环境背景的色彩而存在,特别是景观艺术更讲究整体的和谐的统一性。因而建筑师在作建筑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影的照射、天空及植物等色彩关系作建筑的衬景是否和谐的问题。绿化师在注重植物的品种、色彩、形象的同时,总是首先要考虑种植的位置是否宜于光照,其次便是要考虑作为建筑的衬景、对景、透景及整体天际线的轮廓形象和色彩关系是否搭配协调。(如图)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很少受自然光射和气候的影响,有利于设计师在形象与色彩风格上的发挥。但由于受到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以不但在色彩与造型、灯光关系的处理上要十分强调整合性,而且更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另外,在环境色彩的使用上还要特别注重符合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关系问题,在整体色彩气氛的把握上,避免一味地强调室内各个局部的色彩美感而忽视色彩的整体性,出现色彩多色相、零乱繁杂等色调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否和谐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强调设计风格、提升设计档次、提高设计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

综上所述,旨在启发、引导。不论你是学什么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在这一观念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社会习惯、自然特征。

第二章 色彩基本原理

在进行色彩综合训练法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光与色

我们已经讲到,人们只有凭借着光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色彩,有了光才有了人的色彩感觉,从而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色就是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就是物体色。各种物体由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质感差别等,所以其均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而它所反射的色光即是该物体的固有色。

第二节 色彩基本语言

1、三原色:倘若我们将色彩加以分类的话,那么色彩大致上就可以分为无彩色与有彩色两大系列。黑白灰为无彩色,除此之外的任何色彩都为有彩色。其中红、黄、蓝是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三原色是其它色彩所调配不出来的,而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调配出来。

2、色彩三要素:有彩色系列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蒙赛尔色立体及其它色立体均是由色彩三要素构成的,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的基本语言,认识与了解色彩三要素,对认识和运用色彩美是极为重要的。

色相: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是色彩之间相互区别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将上述的单色按光谱顺序环形配列,便形成了色相环。

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度,也称亮度、深浅度等。每一种色彩都有各自不同的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均属中间明度等。同时明度与配色的基本规律是:任何颜色如果加白,其明度就越亮,如果加黑,其明度则越暗。

纯度:纯度就是色彩的鲜艳度,也叫彩度、饱和度。无色彩的黑白灰纯度为零。在色环上,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红、黄、蓝),其次是三间色(橙、绿、紫),再其次为复色。而在同一色相中,纯度最高的是该色的纯色,而随着渐次加入无彩色,其纯度则逐渐降低。

第三节 色彩的基本概念

1、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互混合,混合后构成的新的颜色叫混合色。色光(光源色)混合为加光混合,色彩越加越亮;物料色(广告色等)混合为减光混合,色彩越加越暗。

2、间色与复色:间色就是三原色中任意两色相混合得到的第二次色,即橙、绿、紫色。复色就是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得到的第三次色,其中也包括一种原色与黑色或灰色相调和所得到的带有色相的灰色。物料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二原色之间相混得出间色为橙、绿、紫,间色之间或间色与原色再次混合得出的是复色,如红橙、黄橙、黄绿、青绿、青紫、红紫等。如果再将原色、间色和复色相互混合,则可以调配出无数种色彩。

3、色彩的和谐

4、色彩的对比

5、色调的转换

第三章 综合性色彩构成配色法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色彩构成是继全面的绘画性色彩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完整认识色彩的理论,掌握色彩运用规律,并能达到主动创造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近年来,对于色彩构成在色彩的研究和探讨上愈加细分化。由视觉生理到视觉心理,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领域(包括第一章所述内容),不管它涉及范围多广、道理多深,但其出发点均是研究和掌握色彩美的因素构成规律,也就是说:研究色彩的各种性质,把它们有秩序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画面的规律,是教学考虑的核心问题。

纵观色彩构成课的程序,大都是根据色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而分段设立的。一类是从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出发,来研究色彩,即关于面积和位置的改变对色彩构成的影响,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等;另一类是依托传统绘画或客观世界宏观和微观物质的自然色彩内在组合关系,组织出与此相一致的新的色彩秩序。

既然色彩构成训练的目的是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那么作为构成美的要素,对构成色彩美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张色彩画面里,都要将各种构成美的要素作为主要矛盾来处理,并且要分清主次,总结出它们的构成关系,即色彩美的规律。这对创造新的层出不穷的色彩美的秩序,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色彩训练内容。

典型的色彩个性训练方法,对于全面了解色彩构成美的要素,掌握其美的规律是必要的,适合于长期、科学、全面地对色彩进行研究,为创造出和谐、新的色彩秩序打下雄厚的基础。但这种方法不仅时间长、见效慢,还缺乏对学生在色彩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上的掌握与运用的训练,很容易形成基础训练与实际设计相脱节、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相脱节、使学生仅仅掌握了空洞技术的局面。

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以纯粹的明度推移,色相渐变或纯度渐变,以及那种特殊味觉的酸甜苦辣;色彩冷暖分明的春夏秋冬;近似蝴蝶翅膀、鱼身、斑马或雨花石的颜色而构成的色彩是少有的,而与传统绘画相一致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就更为少见了。所以说,色彩组织设计,即构成色彩美的诸多要素同时的综合的出现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之中,是常用的表现形式。因此得出结论:在色彩构成训练中,应以综合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多种矛盾(指色彩不同的个性),摆正它们之间的秩序关系,是色彩训练的中心内容。

第一节 “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一 一、九宫格配色法

九宫格配色法是“综合法”训练的主要程序之一。其方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进行综合性配色练习。在配色训练中,学生所考虑的重点是:色调的差别,以及在明度、纯度及色相上要有一定的跨度。题材可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多方面的色彩练习,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要点是:在配色练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构成美的本质即对比协调来进行。其教学目的是:全面认识色彩语言,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二、九宫格配色的基本要求

1、每个格内只用两至三块颜色,要求在对比中求得和谐,使之平衡完整,并能够相对地独立存在(这一点对有绘画色彩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不难做到的)。

2、由单格向多格扩展中,要求格与格之间仍要保持色彩的对比和谐关系。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只是增加几个格子的色彩(由原来的单格三块颜色关系,增加到与此邻近几个格子,最多也只是十几块颜色连续对比关系)。但为了下一步的配色顺利实施,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作到胸有成竹。

3、将九个格子配色完成后,应保证九个格子内的颜色均不重复。因此,不但整体上要求颜色关系相一致,而且还要求局部具有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样就扩大了调配范围。(如图)简单计算,平均每个格子有三块颜色的话,完成全部九宫格作业起码需要调配出与秋天的桔黄色主题有关系的二十七种颜色。这一步能顺利地完成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想象、创造及烦琐的色彩比较、调配的过程,所以说这是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如图)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三、九宫格配色法的特点

1、由于九宫格配色的训练,始终是围绕着色彩的衬托、对比协调关系进行的。如从要求A的两三块色彩关系到C的二十七块配色练习的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研究色彩的对比和谐过程。所以说九宫格配色法,不但强调研究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还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美(色彩的对比协调)的本质。

2、九宫格配色法,主要采取衬托对比的方法表现色彩的个性美。色彩美与不美是相对比较的结果,“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宫格的配色突出了色彩对比美的主要矛盾,在色彩对比协调的训练上是比较见效的,也是其它任何训练方式所不能比的。

3、由于九宫格配色法要求色彩训练的幅度和难度均很高,加强了综合思维的训练。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摆正色彩矛盾之间的秩序关系的能力。并能逐步有效的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其解决色彩关系问题的能力。如(图18),为了用色彩充分表达金色的秋天,仅以单纯的明度、纯度及色相都难以表现,只有调动色彩的所有性质(包括位置移动、面积大小、形象等),综合处理于画面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综合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构思意图,按构成要求完成A、B、C的全部内容,强调D是体现整个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关键。若想一丝不苟的完成并达到要求,就必须对已经完成的前三步,按要求将明度、纯度、色相的秩序与整体平衡关系做进一步严格的调整,甚至有时要将前三步作较大的改动,因此就成倍的增加了色彩对比协调配色训练的量。符合A、B、C要求的配色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符合D的要求,这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色彩的整体美,也就是突出抓住了构成美的色彩共性(统一调和),形成了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整体构思出发,从局部入手又回到整体关系中,经过多次反复的、高频率、高难度、大剂量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构成色彩美的规律(如明度、纯度、色相、面积、位移的秩序渐变、特异点缀等)也同时被理解和掌握。经练习后,学生能够确立色彩整体大关系的概念,其作品能达到色调较明朗、变化微妙含蓄而不流于表面、艺术构思的表达充分等。在观念上,能区分艺术的认识色彩与科学的认识色彩之间的不同,并能充分理解与运用两者的辨证关系。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色彩构成画面,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却不见得百分之百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色彩主题性构思的九宫格训练,主要抓住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指美的色彩组织)。色彩的心理感受是随着作者和欣赏者的个性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伴随在其创作和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在色彩训练中切不可忽视心理作用,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室内色彩的组织设计中,使其协调起来,合乎自然规律,办法是很多的,如调整面积比例、调换颜色、增加协调的中间色(金、银、黑、白、灰)、避免与“燥”的色彩相遇、增加色彩之间的过度秩序(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色彩位置的移动等等,都能使其达到协调的目的,其中每种方法使用得当,均可恰如其分地强化与表现构思意图,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完美统一,构成了色彩美。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事情,有些画看上去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美,原因在于忽视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将两者相互独立。综合性色彩训练方法,既排除了分段式、纯理性的色彩个性训练所导致的过于呆板,同时又避免了纯感性训练的随意性。它融会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对自然规律的严谨把握,控制过于放纵的艺术个性,恰到好处地发挥科学对艺术起的作用,对今后的艺术创作是很有裨益的。

第二节 “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二

一、色彩秩序配色法

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色彩秩序配色法,着力于培养学生调动一切色彩要素,组织色彩美的秩序意识。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组织色彩秩序的重要,在他们脑中深深打下“秩序”的烙印。如果说九宫格配色法是偏重于单音色的对比或语言中单词训练的话(当然已远远超出了单独词汇训练),那么秩序训练法更偏重于从单音到和声,由单词训练转到句法的练习,也就是说用色彩来组织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美的秩序。

二、色彩秩序配色法的要求

色彩秩序配色法首先要求借助各种形象,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色彩秩序配色法,就是要让学生去寻找构成色彩美的秩序骨架,如果准确地找到了这几大块颜色的关系,那么就等于完成了整个作品的一大半。倘若在不破坏这几块颜色关系的情况下,再增加层次,便可使色彩构成作品丰富完美起来。可见正确地找到这几块颜色,构成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成为秩序配色法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 “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三

一、主题意境色彩训练

通过严格的多层次的九宫格训练和掌握较强的整体感的秩序训练,使学生建立了综合规律的概念,不仅能分析调配很丰富的颜色而不杂乱,又能使用很概括的几种颜色而不觉单调,从而不断增强组织调动色彩的能力。虽然色彩矛盾十分复杂,但还属于单纯的色彩组织训练,在前面已讲过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有很大差别,那么带有主题意境的色彩训练程序,就是力求解决,在色彩构成训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两者相互脱节的问题。不但要找出它们的共性,而且还要使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中,能够把构成色彩美各种规律及要素,灵活地、准确地、创造性地溶入创作之中。(如图)这些都是在主题构思过程中把色彩看得和形同样重要,作为主题表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带有主题性色彩意境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给通往设计创作搭建了一座桥梁,人们按照这样的思维再往前跨越一步,就进入了设计领域。(不但掌握了运用色彩美的规律与秩序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打破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的创造意识。)从而它打通了有史以来人们给基础与设计之间划分的一条严格的界限。

图片说明:图

1、《暖色调色彩秩序配色作品》该作品用暖色为主色调,与室内空间及丰富的结构形象相映生辉,给人以和谐美。其步骤为:一是确定色调,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本作品就是在画面内首先选择几大块空间,构成暖色调,大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三的面积。又以中黄灰色、赫色及相近的暖灰色,共同构成了画面的主色调,给画面定准了以暖色为主色调的位置。二是为了活跃画面,选择了与暖色系列色彩既对比又协调的灰紫色作为对比色调,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一。三是为了调解画面,增加色彩层次,在不破坏主色调的情况下,配以高明度与低明度的中间色,如赫色、中灰绿色,约占画面十分之一。最后再加上极少量的对比色:紫色和绿色,作为点缀色,使画面既对比又和谐。

2、《暖色街道的色彩构成》,作者将复杂的建筑造型结构,以及对步行街道的印象,通过色彩秩序的组织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色光区域的秩序感。由黄绿色转向桔色系列中的色彩变化,使整体上更丰富,颇具商业街道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色彩的冷暖与明度,将建筑的形体关系巧妙的衬映出来,形与色搭配得当,主题突出,可见作者在色彩应用上的能力。

3、《金秋傍晚的联想》该作品以玫瑰色调中的建筑,以及建筑旁金色的枫叶树,构成整个画面。在夕阳下呈现出斑斓的玫瑰色建筑,不但整体色调明快,而且还极富色光秩序感,有力地体现了地面建筑及空间整体关系。其特点是:色彩运用别具特色;有想象与创造力。

4、中黄色调的起居室空间色彩联想。中黄色、珠红色组织的暖色调,与沙发、台灯、沙发坐垫及色光源构成了一幅温馨的起居家庭气氛,形体与色彩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色彩的联想作用。

5、傍晚投射在建筑上的暖色光构成。小楼黄昏,色调采用黄绿和兰色的对比,加大了明度对比,概括的色块对比秩序,抓住了黄昏的小楼光照的效果,色调生动明快、简洁,颇具色彩感染力。

6、色调的确立,就是给画面的色彩以应有的地位,如面积、色度等,给之最好的安排,使之达到和谐。这副画的色彩层次鲜明,构图丰满,作者通过对物的自然形体进行加工、提炼、夸张、再创造,使之比现实色彩更美,更规律化,更有节奏与韵律。

7、二分之一数比法

今天我们讲课的内容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科学地认识色彩必经的途径,作为艺术院校,特别是设计的学生来说,学好色彩构成,以科学的方式理解、运用色彩是必须做到的。我们讲的色彩在文学上,在实际应用上,在绘画或其它领域中,比如服装等,都具有其得天独厚的地位,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上,其视觉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色彩,尤其是环艺设计,其色彩的整体光源、色调、气氛的把握与策划,以及物质材质的运用上,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餐厅的色调把握上,我们大都使用暖色调,这是因为暖色具有能引起人的食欲的功能,餐厅方面的广告也是如此,或者在化装品系列的广告设计中,除了有些局部用了少许的暖色,大部分使用以冷色为主的绿色、淡兰色或清淡的绿色或紫色等。如果色彩在以政治性为主的大型活动场所或地方性活动场所中应用,多采用以红色为主调,还有节日气氛、彩球、标语、旗帜等也是如此。当然在应用领域,色彩的使用是非常细致的,如交通设施的路牌、医疗卫生器械、工厂企业安全设施的警示牌等等,这些色彩的使用在国际上都有通用的标准。

但今天我要讲的除了以上之外,主要重点讲的是色彩对比协调美的规律,即在色彩学研究规律中,色彩调和论部分。目前在国内外从事色彩学教育、研究状况看,比较难攻克的关口就是色彩调和论部分,它要试图寻找培训配色的一种有效办法。比如说我们看到世界名画,或是谁看都好看的装饰画、室内外装饰等,这些一定是在色彩的次序上、空间上、面积上以及大小组织色彩的构成主调的整体协调方面,肯定存在一定的方法与规律,我们就是要试图寻找到这一适合于色彩美的规律的若干配色规律,然后用这一方法在色彩训练中进行尝试,去培养美的色彩修养,能把握设计美感的配色规律,培养得心应手的,能迎接随时即来的设计任务的色彩驾御能力,三段二分之一数比配色法是构成色彩美的基本方法,是对主题色彩美的本质的认识,是色彩协调美的总结,是在以往多年教学实践中,经过师生互动、成功的典型范例的研究中产生而出的。我们知道构成色彩的三要素即明度、纯度、色相,我们将之定为三段,即明度段、纯度段、色相段(见图),一幅画的色彩群化关系主要是由几大块颜色构成,在这几大块色彩中,主要色外延有百种颜色,另外一些次主色由四五十种颜色构成,这几块色我们说是构成色彩对比和谐美,组织成色彩,构成色彩组织的一个骨骼。色彩的组构如音乐的作曲一样,作曲家想使它作的曲动听,不但要有主旋律,还要在七个音节包括低音、高音、中音的次序中找到某些音符,根据主旋律的需要将其组构起来,使得音律主次分明又有点缀。贝多芬的交响乐听上去音律有起伏变化,但细品味其从高到低音区均有共性,都是在不断地重复主旋。色彩本身也有如此规律,如组织一个暖色调时,其中也是由几块暖色为主旋,构成这一暖色主调美,冷色也是一样,其色调的选定就如音乐中有以重低音区或为主,或中音区为主,或高音区为主,但不论哪种音区的组合,都应有次序变化、音节变化、主次变化。

比如说看到一幅世界名画、装饰画或室内装饰的色彩,谁看都说好,这一定是因为它在色彩秩序上如空间、面积的大小的安排,色彩整体上构成主调的谐调的等诸多方面共同展示的美,而这一创造美的方法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就是要研究这一规律,寻找到若干适合于这一规律的配色方法,在训练中用这一方法培养学生色彩美的修养,把握色彩美感的配色规律,目的在于尝试培养能够得心应手地迎接随时即来的设计任务的设计人才。

我们说色彩对比协调中,简单的对比与复杂的对比,只要色彩把握准确,都能够给人以美感,也就是说既对比又协调的色彩,在色彩视觉范围内均是美的。例如一幅大型的绘画作品,其借助于绘画色彩形象语言的组构来进行色彩创作,如果运用得当,会使之很有气魄。反之较小的艺术作品如邮票设计等,也都是存在着色彩对比是否协调等对色彩把握的问题。有的画用色较多,但猛眼一看会给人一种缺色的感觉,这是因为其对色彩的明度、纯度的群化把握、色相的分布不合理所致。这就使人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幅小的艺术作品,只要色彩把握的好,其色彩的冷暖对比协调,秩序把握得当,空间、面积大小配合形象准确,它会给人以无限大之感,使之清澈透明,可与大自然色彩相媲美。反之如果对色彩美的规律把握不准确,虽然是很庞大的一幅作品,虽然用了很多颜色,也会给人以“干”、“平”无序的乏色的感觉,难以达到美的艺术效果。所以研究色彩一定要从色彩的本质美的规律入手,寻找出构成色彩美的规律,用艺术的方法将色彩的冷暖系构成统一和谐的主调,使其组构成既调和又不乏对比的美。

在民间美术中,有些作品用色很多很杂,但它能够用被动的方式进行调和,如用金银黑白灰的色彩进行调整等。河北剪纸是以采用浑染的方法,将多种颜色浑染开,形成色彩秩序,制成剪纸贴在窗上,在逆光中给人以和谐美。雕梁画拄的中国传统宫廷建筑,虽然其彩绘有很丰富的龙凤呈祥、云彩、花卉、传统故事等形象,运用了丽粉的、翠绿的、大红的等多种复杂的纯色组织,用色较多但不杂乱,给人以丰富和谐的美,这是因为它在色彩组织上大量地运用了金银黑白灰进行调和,尤其是运用了退浑的方法,将纯色系用次序的方法将色彩和谐起来,构成美。总之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对色彩本质的认识,即色彩和谐对比美的认识。

一幅画的色彩群化关系主要是由几大块色彩构成,在这几大块色彩中又以主次排列,其中构成第一主要色的色彩分布由百种色组构(用数量比较),构成第二主要色可有五十种,以此类推,但从色彩的整体上看,构成色彩美的还是那几大块色彩,这几大块色彩我们说是构成色彩对比和谐美、组织成色彩、构成色彩组织的一个骨骼。色彩的组织就如音乐的作曲一样,作曲家要将曲子谱得动听,不但要有主旋律,还要在七个音节的次序中找到某些合乎想要表达情感的音符,再根据它的主旋律即主题音乐将其重新组构,分清音符的主次,安排好点缀音符等,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听上去有许多起伏变化,但仔细分析不论是高音区还是到低音区都不断地重复主旋这一共性。色彩本身也存在这一规律,在暖色系中组织暖色调时,其中也是由几大块暖色构成这一暖色调子的美,冷色调也是如此,就如同音乐中有以重低音或中音为主调的曲子,但不论是高音区、中音区还是低音区的组合均有层次变化、音阶变化、主次变化。(图二)

我们说一幅好画主要是由几块大颜色(三至五块色)构成,这几块大色每块又外延由多块色组构,很丰富多彩,那么这几块色既构成主调又要对比协调,其明度、纯度、色相如何组织分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首先是色相的对比规律在于它的对比一定是在色环中的一百八十度色相区内的对比,如红调子一定要与绿调子进行对比。以这幅紫色调子的画为例(图三),这幅色彩构成画,在大面积的紫色调中有许多部分是以黄倾向色彩构成对比系列色,这种色可能在画中是浅色的或者是重的、暗的。其次是明度对比,明度就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一般分七极,加白会使色彩的明度增高,加黑则会使色彩的明度降低。再次是纯度对比,色相的最外极,色光带中的纯色,如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光谱测定中的纯色系,如果加白或加黑或混合的次数越多,色彩的纯度越会降低,色彩也会越污浊,尤其是越加黑越会使色彩又重又污浊,直至到黑。如加白色彩会越来越浅,色彩的饱和度降低直至白的量多于其它色,变得灰白,这种纯度段是色彩三要素中很重要的内容,它会改变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纵观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会给我们以启迪,比如盛夏时的树是绿油油的,但在中午时由于树叶早上,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呈现给人们的感觉不是很绿,这是因为光照射在树叶上的反光所至。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当光不很强并且有些斜照时,树叶的色彩会很饱和。早上或傍晚的暖色光照映下,树的色彩呈现一片偏黄、倾向于暖味的橄榄色了。这些均说明了由于光环境的不同,光源的角度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识别就会不同,就会引起变化。因此说千差万别的色彩中都有纯度、明度、色相的变化,色彩的主要本质规律之一就是三原色构成的对比和谐规律,掌握了三者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就抓住了色彩美的规律。

三原色对比协调规律在三段中表现为:一是明度全跨,纯度少跨。二是明度跨一半,纯度跨一半。三是明度跨少许,纯度跨一多半。两者的色彩比重始终应该是两个半段。比如扬柳青年画、河北布娃娃、民间剪纸、京剧脸谱、西双版纳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按色彩三段来说,它们的色彩纯度是全跨了,色彩很丰富(图四),有纯蓝、纯黄、纯翠绿等,尤其是桃红色、纯紫色的使用,其色彩在明度段的下极,也就是六至七级,黄的纯色在明度段的一至二级,其特点是全跨约六至七级,但纯度段没跨,一直是在饱和段中,构成二分之一,也就是在“二分”之中其中的一段必须是色相段。这是一幅研究色彩对比协调规律、研究构成色彩调子的经典学生作品(图五),对其进行色彩分析,不难发现,在这幅画中也存在三段二分之一数比法的规律。其中色相段全跨,绿调子中略加了点黄,形成中黄区,又加了点红,形成带有黄味的朱红系列色,再加了一点重红,构成重红色区,再往冷色转构成玫瑰红系列,再转到紫系列,直到兰色系列。此作品色彩变化丰富,既有蓝黄色的对比,又有绿红的对比,看起来非常和谐,并且还构成了主调。其明度在明度段中基本上是跨了一半,在中级左右,纯度也是跨了一半,其规律是两个半段比了一个色相长段,合乎了构成色彩美的规律,看起来很有个性美。想象一下,如果三段全跨,就好比吃川菜的同时又吃鲁菜、粤菜。美的艺术作品均有三段二分之一数比法的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就会使之更有特点、个性、美感。

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如何更好地运用三段二分之一数比法呢,我们说任何一种颜色都是美的,没有脏的色彩,只有对比不美的色彩,色彩美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首先第一大色系的选择如果是有主题的设计,应考虑到主题大色系本身的性格,这一色彩与主题表达不矛盾就可用,但切忌矛盾,这是色彩选择的第一需要。其次是对比色的选择,选择对比色应该是选与之对比的色环那一端之间的对比段,但不可直接地对比,应该是间接地含蓄地对比,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这块色系应占画面百分之三十的面积。再次是协调色的选择。最后是点缀色的选择,应采取直接对比的方法。这几大块色应达到色彩的次序循环,这是构成色彩美的关键,接下来的色彩构成,不论是色彩的空间、个性、主题都离不开这几大块色的对比和谐关系问题,色彩构成要解决的重点就是色彩对比和谐规律的几大块色彩的寻找与深化,解决色彩对比和谐美的训练科学方式。

第三篇:色彩构成

课程总结

这两个月中,我感受到了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的色彩世界的精彩。第一次发现不同的颜色中有这么多的故事、颜色之间的组合能表达出这么丰富的语言、一点微小的变化能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经过了2个月的探索,我知道了最基本的颜色的调法,了解了24色相环,懂得了如何去调配出所想要的颜色。尽管我对于颜色之间各种搭配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还不是特别清楚,自己所调配的颜色还仅是相近,对于色彩的世界的认识还在起步状态。我仍感觉到了在这个世界摸索的快乐。

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深化对色彩图式语言的理解,熟练对图式语言中的各个要素的把握和运用,重点的是在对图式语言对色彩中色像,明度,纯度要素的协调运用,对物体的颜色,光影,透视和图案的构成的表现的基础上,丰富整个画面,使画面更加完整。

起初我对各种颜色的把握很不准确,很多颜色都是粗略的观察了一下就下了定论,而没有去深究各种颜色的纯度、明度的细微差别,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画面看起来很不协调在经过了几节课的讲解,我对色彩的把握度也逐步上升,虽然不能做到很准确,但也能调到很接近的颜色了,各种颜色之间的搭配练习也让我对颜色的采用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于我们专业来说,今后对色彩的运用必不可少。各种策划与设计中都要运用到色彩的搭配,因此我个人觉得这们课程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是一门基础课程,学好了色彩构成,能让我们今后在其他课程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吸引别人的眼球。不论是视频制作还是图片的处理,对于色彩的搭配都是很有讲究的,颜色搭配好了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感觉这门课程对我今后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会继续在色彩的世界里遨游,去探索色彩搭配中的秘密。

第四篇: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类型:课堂教学

授课班级:工业设计

(一)班

教学时数:四周 总学时:64学时

理论教学时数10学时 实践教学时数54学时

课程性质:

《色彩构成》是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造型基础课,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

课程目的:

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对《色彩构成》的学习是一个研究过程,一种方式和一种手段,是为实现更高境界的色彩创造和设计目的的重要途径。

导入课程构想:

根据学生对色彩构成方面知识的匮乏,导入国内院校的色彩构成作业及国外的色彩构成设计作品实例,通过介绍和分析,以激发学生在这门设计基础课程上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提高动手能力和逻辑想象能力。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懂得色彩构成的简单规律。

难点:色彩与人的生理、心理的关系。

教学进度计划及内容: 第一周

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认识色彩 第二节 色彩的本质

第三节 色彩的属性与色彩体系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什么叫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叫色彩构成。

介绍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颜色本身的相貌。

明度:颜色本身的明暗程度。如柠檬黄比普蓝感觉要明亮得多。

纯度:颜色本身的纯净程度。

色彩的混合

加法混合:指的是色光的混合 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的总和,因此叫加法混合。

减法混合:它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三原色的补色。这三原色,是不能用任何颜色混合出来的,用两种原色混合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如果两种颜色能混合出黑色或灰色,那麽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下降。在印刷中重叠透明的油墨所表现的混色就是减法混合的一种。

空间混合:将不同颜色的点、线、面并置起来,组成空间混合的颜色用这种方法构成色彩丰富的画面。这种色彩构成方式称作色彩空间混合构成

本章重点: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

本章难点:掌握色彩的几种类型,明度推移练习、色相推移练习、纯度推移练习补、补色互混推移、并置空间互混。

本章要求:

利用色彩的三要素作出下列几种推移构成练习:

色相推移构成,将色彩依色环的排列顺序有规律的进行新的组合形成画面。

明度推移构成,选择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使其发生明度推移的变化组成画面。

纯度推移构成,选择一种颜色逐渐加如同明度的灰,组成画面。

加法混合练习和空间混合练习各一张。

第二周

第二章 色彩的对比

第一节 色彩知觉现象

第二节 色彩的三要素对比 第三节 色彩的其他对比

1、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2、色相对比 ①原色对比 ②间色对比 ③补色对比

④邻近色相对比

⑤色相对比称为类似色相对比 ⑥冷暖体系与对比

3、纯度对比

4、明度对比

5、色彩肌理

本章重点:色彩的三要素和对比规律。理解色彩对比的不同表现力。

本章难点:色彩构成的构成美的法则与构成要素的结合运用,制作过程中理解三大形式变化。

本章要求:分别对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作构成练习;就色彩的肌理进行练习。

第三周

第三章:色彩的调和

第一节 色彩调和的原理

第二节 色彩调和的基本类型及配色方法 第三节 色彩的采集,重构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色彩调和的几种方法和配色技法形成原理。

本章难点:理解色彩调和的不同表现力以及对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有选择,提炼和重组

本章要求:孟塞尔色立体作一组调和构成作业,同一明度调和;同一色相调和;同一明度调和;同一纯度调和各一张。作一组色彩的采集重构。

第四周

运用多媒体的理论讲授,作业练习、作品分析、图书查阅、等方法,了解立体构成在社会中实际应用,以及通过所学的知识与本专业结合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作品。

第四章 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一节 色彩的调性表达 第二节 色彩心理的表现类型 第三节 色彩与感觉

本章重点:色彩对人心理(表情、象征、联想)、生理(色觉、视觉、视错)方面的影响。

本章难点:色彩的情感表达,加强对色彩的联想与感觉并有能力应用。

本章要求:要求学生谈一谈对色彩的感觉表达的理解;做色彩的软硬感,华丽感,朴素感,动与静,空间感,轻重感等对比构成作业各一幅;作几种色彩表情和心理的色彩构成构作业。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优秀作业讲习、课堂练习和考核。

重点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中色彩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的协调关系,并使学生获得了运用色彩能力。

作业要求:

按每周单元要求进行作业练习,完成练习同时要特别注意作业美观性,保持作业整洁,态度认真。

每周作业完成,作业台面须标明课程标题、姓名、班级、辅导老师。

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考勤成绩三部分,各占60%+30%+10% 学期结束时,安排时间完成2组以上的色彩构成实践作为该课程的评分依据。

参考书目:

1、《色彩构成》赵国志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第五篇:鲁迅美术学院校徽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www.xiexiebang.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鲁迅美术学院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下载色彩构成(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色彩构成(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色彩构成论文

    色彩构成论文 学习了色彩构成这门课,了解了更多关于色彩方面的知识,体会到了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色彩混合给人的美感也不同。在课上,老师为我们展示的各种图......

    色彩构成总结

    色彩构成总结 姓名:鲍世雪学号:1008031037班级:10级工业设计(工) 指导老师:曹琴 不知不觉我们三周的色彩构成已告尾声,刚刚感受到色彩构成的魅力,你却离别似的微笑;刚刚习惯了色彩构......

    色彩构成-教案(范文)

    色彩构成教案 教学目的: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

    色彩构成[合集5篇]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涞源职教中心武光远 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自学) 【知识要点】 1. 色彩产生的原理 2. 色彩的表示方式 ★ 孟塞尔色立体 ★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在学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怠慢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就如同小学,中学是大学的基础,要跑步一定要先会走,虽然说法是土了一点,但是多看多做是累积经验的一种方法......

    色彩构成小结

    《色彩构成》学习小结 在经过了平面构成的学习之后,我们又开始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对于色彩构成,它不只向平面构成那样只是通过点线面以及明暗来表现画面的美感,而是在此基础上......

    色彩构成论文

    色彩构成学习体会 摘要:在《色彩构成》这十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知道了色彩原理、构成原理,并通过六次的作业学习到各种颜色的搭配以及渐变,另外还有中国美术馆之旅,这一系列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