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1、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2、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壳脱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
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 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附: 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脱 壳 前
脱 壳 中
脱 壳 后
第二篇:《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奇特的秘密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抓“观察”,进行学法指导
1.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母林斯基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很精彩,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留意过你周围有趣的事物吗?
2、选择你喜爱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写,写一篇观察日记,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第三篇:《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金蝉脱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齐读课题。2.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指名、齐读)搜索 脱掉 配合 华丽 夜幕降临 协调 恢复 抽搐 新装 依依不舍 3.谁来简单的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课文
(一)总览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你找出表达对金蝉脱壳这一过程感受的词语吗?
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2.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呀!你想了解吗?
(二)学习第4段
1.谁来告诉老师,课文哪一段写了蝉儿脱壳时的情景?(第4段)
板书:脱壳时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师说:(首先是)背→(接着)头→(然后)脚→(最后)尾 板书:背→ 头→ 脚→ 尾
3.首先,我们来看看背部的脱壳情景,谁来读一读?那么,主要抓住背部的什么方面来写?(颜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4.接着是——头。谁来读?在描写头时主要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的?(眼睛)你来读一读。用了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写出蝉儿的可爱)5.然后,六只脚——(引读)
6.最有趣的是禅尾出壳的情景了——(引读)为什么作者写禅尾出壳时的情景描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因为用词非常精准(动词)能把动词圈出来吗? *带动作自由读。*指名带动作读。*带动作齐读。
*蝉儿多像一个魔法师啊,在给我们表演着精彩的魔术,多有趣啊!我们试着带动作把这一段背下来好吗?
师: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二)学习第五段。
1.同学们我们继续往后看,脱壳后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段,思考一下:蝉儿脱掉旧衣以后,发生了哪些奇迹般的变化?
翅膀:
(1)翅膀由又小又嫩逐渐变大。(太不可思议了,像我们生长都需要时间对吗?可蝉儿只是一下子)
(2)翅膀上出现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3)这让我想起有关蝉儿翅膀的一个成语——薄如蝉翼。(形容一件事物像蝉的翅膀那么薄的意思。)身上:
(1)身体颜色有浅变深。
(2)触角有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2.脱完壳的蝉身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让我们把这奇特动人的情景读一读。(生读第五段)
(三)学习六、七段。
1.如果让你看到这一幕,你会怎样?(兴奋、激动)2.那你兴奋的读一读第六段。(三人、齐读)
【3.正因为这过程奇特动人,所以脱壳后的蝉在作者眼中与以前不同了。他再仔细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七段)(蝉儿和蝉壳的美)3.是呀,可以作者是多么的喜爱蝉儿啊!】
三、学法指导 1.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细致的观察,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大自然中动人奇特的场面。)
板书:留心观察
【2.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小结:对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出示练习2的诵读与积累)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的重要性,而且在观察时我们还要注意(指板书)有顺序,在这4个环节中,他主要写的是(尾巴)对,还要有重点。
板书:有顺序 有重点
四、总结升华
小结:金蝉脱壳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计,也是它的引申义。五.板书设计
神奇有趣 脱壳前 有顺序 奇特动人 脱壳中 背→头→脚→尾 留心观察
脱壳后 翅膀 身上 有重点
第四篇:《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及教法研讨】
一、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朗读理解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紧扣文本,通过“初读、自读、精读、美读、欣赏”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结合多媒体的交互界面引发思考,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并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阅读,进一步了解金蝉脱壳的相关资料”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力求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材的人文内涵,促使他们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自主、生动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四、教学策略
1.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蝉的一些特点。
2.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把学生引入情境。
3.教学中可以从蝉入手,按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励学生把学习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4.全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5.要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齐读课题。2.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指名、齐读)搜索 脱掉 配合 华丽 夜幕降临 协调 恢复 抽搐 新装 依依不舍 3.谁来简单的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总览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你找出表达对金蝉脱壳这一过程感受的词语吗?
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2.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呀!你想了解吗?
(二)学习第4段
1.谁来告诉老师,课文哪一段写了蝉儿脱壳时的情景?(第4段)
板书:脱壳时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师说:(首先是)背→(接着)头→(然后)脚→(最后)尾 板书:背→ 头→ 脚→ 尾 3.首先,我们来看看背部的脱壳情景,谁来读一读?那么,主要抓住背部的什么方面来写?(颜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4.接着是——头。谁来读?在描写头时主要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的?(眼睛)你来读一读。用了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写出蝉儿的可爱)5.然后,六只脚——(引读)6.最有趣的是禅尾出壳的情景了——(引读)为什么作者写禅尾出壳时的情景描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因为用词非常精准(动词)能把动词圈出来吗? *带动作自由读。*指名带动作读。*带动作齐读。
*蝉儿多像一个魔法师啊,在给我们表演着精彩的魔术,多有趣啊!我们试着带动作把这一段背下来好吗?
师: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二)学习第五段。
1.同学们我们继续往后看,脱壳后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段,思考一下:蝉儿脱掉旧衣以后,发生了哪些奇迹般的变化?
翅膀:
(1)翅膀由又小又嫩逐渐变大。(太不可思议了,像我们生长都需要时间对吗?可蝉儿只是一下子)(2)翅膀上出现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3)这让我想起有关蝉儿翅膀的一个成语——薄如蝉翼。(形容一件事物像蝉的翅膀那么薄的意思。)身上:
(1)身体颜色有浅变深。
(2)触角有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2.脱完壳的蝉身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让我们把这奇特动人的情景读一读。(生读第五段)
(三)学习六、七段。
1.如果让你看到这一幕,你会怎样?(兴奋、激动)2.那你兴奋的读一读第六段。(三人、齐读)
【3.正因为这过程奇特动人,所以脱壳后的蝉在作者眼中与以前不同了。他再仔细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七段)(蝉儿和蝉壳的美)3.是呀,可以作者是多么的喜爱蝉儿啊!】
三、学法指导
1.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细致的观察,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大自然中动人奇特的场面。)
板书:留心观察
【2.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小结:对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出示练习2的诵读与积累)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的重要性,而且在观察时我们还要注意(指板书)有顺序,在这4个环节中,他主要写的是(尾巴)对,还要有重点。
板书:有顺序 有重点
四、总结升华
小结:金蝉脱壳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计,也是它的引申义。
五.板书设计
神奇有趣 奇特动人
脱壳前 脱壳中 脱壳后 背→头→脚→尾 翅膀 身上 有顺序有重点4
留心观察
【教学反思】
《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金蝉脱壳》后一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词吗?你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学生们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我就借机给学生讲了一个“三十六计”中“金蝉脱壳”的故事,果然孩子们的视线都被我吸引住了,我就趁热打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问:你们想知道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吗?回答是当然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注重感悟,注重自主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填表格、作复述等多种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内外结合,迁移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课文教完后,我这样问:蝉,对于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但“金蝉脱壳”的情形就鲜为人知了。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金蝉脱壳”的情景呢?通读全文学生不难发现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喜欢探究。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小动物,重点观察它的动作,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在这时提出写作要求,学生欣然接受。
总之,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五篇:金蝉脱壳第二课时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3、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小作者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因为这对他来说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出示课文第二小节,齐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金蝉脱壳》,齐读课题,强调“壳”的读音。
二、出示学习目标
指名读
三、感受脱壳前
1、文章哪几小节写金蝉脱壳的过程?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指名回答。
3、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
四、感受怎样脱壳。
1、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读一读感受一下。
2、蝉虫在脱壳时,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儿里跳出来的,他身体的各部位得一样一样地出来,哪个部位先出来,哪个后出来,即它脱壳的顺序你们清楚吗?指名读第四小节,感受它的脱壳顺序。
它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背-头-脚-尾
3、合作学习:
如果小作者把各部分出壳的次序打乱了写,好不好?为什么?各部分出壳的描写各不相同,妙趣横生,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这样是按照蝉各部分出来的先后顺序写的,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人看了清楚明白。所以说,作者写得有顺序。
让学生注意,要想把头脑中的这清晰的场面表达出来,必须得控制好语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词语说给慢一点,饱满一点,如“头钻出来了”,“头”后虽然没有停顿,但必须得停一下,把这个“头”说饱满一点,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
4、在蝉脱壳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 请大家欣赏这有趣的过程。
这是一个复杂的、艰辛的蜕变过程,可是蝉却把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得自然协调,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
作者的的文字就如同摄像头一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观察仔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四、感受脱壳后的蝉
1、请大家自由读第五小节,同桌配合完成表格。
2、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面对这样一个瞬间,我不禁赞叹到——(引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这个奇特里有什么?(神奇,特别,不可思议,令人激动)这个动人里有什么?(感动,震撼!)把你们所有的情感融入一句话——金蝉脱壳,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金蝉脱壳——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引读)
3、同学们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
4、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的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五、总结全文
作者能够将金蝉脱壳这一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离不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读一读与善于观察有关的名言。
六、当堂检测
请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来描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
【教后记】
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我依循了如下思路:
1、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读导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奇特的情景。
2、在感悟的基础上,懂得仔细观察是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金钥匙,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3、组织讨论,知道作者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才让大家都知晓了金蝉脱壳的情形,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阅读和体验构建的过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等多种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引导学生从细致描写中领略作者用词精当,形象生动的特点。
学完课文以后我告诉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小动物,重点观察它的动作,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在这时提出写作要求,学生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