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朗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等词语。
2、背诵课文的1、2、3自然段。智能目标
1、理清课文线索,揣摩优美的语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情感目标
1、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的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一、课首练说
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二、回顾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分为哪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1-3:描述了印第安充满灵性的万物。
4-8:表达了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这片土地转让了,请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告诉他们: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
9-11:说明人类与大地的关系,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三、回顾方法
课本朗诵半脱稿朗诵脱稿朗诵
四、学习第一部分
过渡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印第安人非常崇尚自然,他们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与土地的关系,是哪句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出来。
(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1、指名回答。
2、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
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对()来说,这片土地的()都是()。每一处(),每一片(),每一座(),每一条(),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每一只嗡嗡鸣叫的(),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蓝天上的(),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和()中,都是圣洁的。
过渡语:同学们,就是这样美好的家园,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他们印第安人却永远就要与之分别了。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
师导:请注意,白人要买的是什么?——土地!是的,土地!印第安人数千年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土地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家园,生命!
然而,尽管土地对他们来说如此重要,他们却不得不离开。同学们,离别之际,他们想再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请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们留恋的是什么?
(三)我们是()的一部分,大地也是()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姐妹,()、()、()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第二篇:《跳水》教学设计(朗读指导)
《跳水》教学设计(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积累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师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2、学生读书感悟、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教学重点:
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
(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四人小组读课文,交流预习中的问题。(1)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 4
(2)交流不懂的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
2、谈谈课文中描写的跳水场面与你印象中的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1)自读,批注。
(2)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3、查找资料: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伟大的作家。
第二课时
一、情境入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过困难或经历过一些危险吗?当你们面临这些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你们是怎样处理问题的?下面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跳水》这篇课文,学完后,它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板书课题)
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趣、险、智……)你认为这个惊险故事中的关键性人物到底是谁呢? 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教学预设:
/ 4
1、猴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是啊,猴子太放肆了,它有哪些放肆的举动?请你读出来。
(引导学生想象猴子放肆的动作,进而让学生读的绘声绘色。)
2、水手。体会水手的三次大笑,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水手的三次大笑对猴子的放肆和孩子身临险境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3、船长。(分析船长的经验丰富、机智果敢、头脑冷静)
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1)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想法一: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因海水的缓冲作用,可能还有生存的机会。想法二: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想法三: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马上跳下来。
指导朗读: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读出船长的机智、果断。(2)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
(3)孩子得救了。理解体会句子 “孩子像颗炮弹……”
“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孩子像颗炮弹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从很高的横木上跳下来,就像炮弹一样猛,如果掉在甲板上一定会死。由此可见船长机智、果断。)
40秒钟,为什么让大家觉得时间太长呢?
(40秒钟虽然不长,但大家由于担心、害怕、紧张,因而觉得时间太长了。)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2、假如你当时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小孩吗?
/ 4
(让学生各抒己见,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四、作业布置。
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续写课文。
/ 4
第三篇:《桥》朗读指导教学设计
迁西县三屯营镇高家店小学 关利孟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桥》这篇课文,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播放洪水画面)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奔腾而来,势不可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窄窄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党支部书记,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二、品读描写,体会精神。
1、请同学们用心去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引导学生发现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沉浸在山洪无情当中的无奈;然后让学生就“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谈谈说说。这样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灾害的无情,才显得村庄被毁的心碎,也才显得更加可恨山洪魔鬼般的摧残。
指导学生紧紧围绕“凶猛”进行朗读,读出山洪的凶猛,越读越凶猛,就越能体验自然灾害的无情。
为此,抓住文中简短的句、段,配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山洪倾泻的声响音效,让学生声文并茂,入情入境地反复朗读。我采用个人朗读,双人朗读,小组朗读,多组朗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心碎不已。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洪水的凶猛,让学生体会“咆哮”、“肆虐”等词时,我抓住了文中的比喻、拟人句。
师:“老师没有觉得文中是当人来写,你觉得更像什么?” 生:“更像魔鬼”、“像猛兽”。
师引导:“那请你们充分想象,说几个比喻句。”
学生拓开想象,补充、丰富了文中的比喻句,加深了对洪水的感受,朗读自然也因体会的深切而更到位了。
2、学生自学课文,用心去读,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
(2)老汉真的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让同学们通过齐读来感受一下,这是个怎样的老汉。我再通过引读前面村民恐慌那部分段句,让学生体会,和惊慌失措的村民相比,老汉是那样的沉着、冷
静、临危不惧啊,他就像一座山。在村民们的心里,这个老汉高大的形象就像一座山。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1)老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喊这句话的?(2)老汉是用什么语气喊的呢?(3)老汉对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态度?
学生通过体会,有感情朗读,注意语气,教师范读、指导。
课件出示句子3:老汉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1)划出动词,说说这些动词写出了什么?(2)这个小伙子是谁?
(3)讨论交流:小伙子被揪出来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想对爸爸说?老汉为什么这么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4: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 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问:他俩的哪个动作让你们印象最深? 生答:推。
再次引读:同学们,木桥要被冲垮了!容不得多想,老汉一边用力推着小伙子,一边吼道──容不得多想,请你加把劲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4)老汉似乎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文章内容)
学生齐读课文。
洪水依然在咆哮,可人们的心却在哭泣,最伤心的是一位老太太。首先我深情朗读结尾(配乐:《我的父亲母亲》):“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接着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这个老太太,此时此刻,你明白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紧接着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表达自己灵魂深处的感言,不然而然地产生对失去亲人的无比悲痛。由此可见,让学生体验着读,读出悲痛之情,引出人们对失去救我们的老汉和他儿子的无比悲痛,痛入心扉,痛得心麻。
三、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师小结:正是这样一位老汉,把村民们送上了这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他的精神,他的精神之桥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在生死关头,老汉作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了大灾中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四、领悟写法,感受表达特色: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让你感动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想象写话,祭奠的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老支书的墓前跪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板书:
桥
老汉
乡亲们
沉着冷静
惊慌失措
断
撞
威严果
疯了似的无私无畏
舍己为人
跌跌撞
你拥我挤 生命桥 连心桥
第四篇:朗读指导课教案
朗读指导课教案《半截蜡烛》为例
地点:六二班教室 时间:2008年3月14日 听课教师:六语组三位老师 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改动如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朗读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神态、停顿、感情、动作„„(联想)。
2、老师总结:朗读有很多技巧,哪儿要注意,注意多少,我们小学生一一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朱老师只给同学们讲一个技巧------联想。我国著名的企业“联想集团”有一句这样的话-----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就告诉了我们,会联想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
(二)创设情境。老师出示课件-----名侦探柯楠。(这时,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因为对柯楠,学生太熟悉了,太喜欢了。)
1、柯楠用什么方法来从事侦探工作?(联想)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推理)
2、师小结:(拿起课本)我们所学的文章就是线索,我们的任务就依据这一线索进行推理想象,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天马行空地胡想,而应恰如其分地联想。朱老师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再现当时的情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三)以《半截蜡烛》为例,学习展开联想进行朗读。
1、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提出要求: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当成线索,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你的声音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没有读过的人身临其境。
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从“闯进”一词体会这几个德国鬼子是不经主人允许就进来的,是强盗,是恶魔。
师小结:这们同学能从人物的动作展开联想,这就是细节联想。(板书:细节)
生:我从“急忙”一词联想到伯诺德夫人的急中生智。
生:我从“顺手”一词联想到德国鬼子到别人的家里很随便,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可见他们是统治者。
老师播放课件《辛德勒的名单》片断。思考:看过录相后,谈一谈这些德国人是怎样的统治者?
生:灭绝人性的统治者。
生:他们是滥杀无辜的魔鬼。
2、自由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提出要求: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我从“冒着轻烟”一词中看出危机只过去了不到几分秒钟,又开始了新的更可怕的危机。
3、自由读第五小节,提出要求: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我从“慢慢”一词想到杰克很镇定。
生:我从“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联想到蜡烛马上就要熄灭了,我很紧张,真替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担忧。
4、指名读第六小节。这里朱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少校军官说的那句话“当然可以了,我家也有一个像你一样大的孩子。”------朗读时要充满温情。学生试读。一节课终于讲完了,朱老师一进六年级办公室就说:“这课我上不成,别扭死了。看来,我真得上不了这样的课,我还是上计算机课吧。”朱老师叹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看着朱老师无奈的样子,我们几位老师又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教研。
第二次研讨:
我们先肯定了朱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这节课,朱老师的条理很清楚,比第一次上课有了很大的进步。
2、创设了教学情景-----大桢探柯楠,深得学生的喜爱。并能将它贯穿于全文,使整节课不显得过于散了。结构紧凑了许多。
3、注意了儿童化的语言,学生听明白了,回答问题的学生明显比第一次讲课时要多。
4、并能围绕一个朗读技巧(联想)去组织教学,避免了上节课的什么都讲,又什么都没讲透彻的毛病。
5、朱老师注意了自己的范读,较好地发挥的引领作用,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
当然,这节课也暴露出了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下面就是我们第二次研讨的情况:
张黎辉老师首先发了言:“小朱,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节课你上得这么累?上得那么别扭呢?”小朱一听这话,把头抬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你说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把这节课上成了语文课,而不是我们先前商定的朗读指导课,你应该发挥你自身的强项,充分运用你的嗓音,你的范读,来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孩子有一种语言的享受。你把课型弄错了。另外,你的预设的教案和你上课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处,过于随心所欲了。”
这节课的升成的问题是善于颂读的朱老师,这节课到底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是语文教学上的朗读吗?还是从颂读技巧出发,教给学生一些颂读的方法?这一问题成了我们这次教研的主要任务。
孙慧老师说:“朱老师,第6课《半截蜡烛》我们已经给学生讲过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谈自己的感受都已说得很好了。那么你在自己的朗读指导课堂上就不要再下功夫花时间让孩子再说再谈了。你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从当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当时的环境等细节处,产生联想,孩子说得不到位时,你可以加引指导。”
李桂莲老师说:“我也同意孙老师的意见。另外,我补充一点,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有一个帮、扶、放的过程,第三小节老师可以帮学生,重点讲;第三四小节扶着学生,让他们小组内讨论,老师可以参与他们的讨论,适当地加以指点;第五、六小节,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联想到什么,怎样用自己的声音再现 当时的情境。这样的按排就显得有张有弛了。”
“对,李老师说得也正是我要讲的。提醒朱老师一句,当你让学生联想过后,一定要让学生试着将他联想到的内容读一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品味,进行评价,如果孩子朗读不到位时,就要运用老师的范读作用了。还有,我觉得为学生配乐,不失为指导朗读的好方法,因为音乐是能渲染人的情绪的。”张黎辉接过李老师的话。
张竹青老师接着讲到:“朱老师是制作课件的高手,为什么不很好地利用起来呢?在课件里插入几段音乐,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孩子们的朗读应该会有所改变的。如果设计一个让孩子为书中的人物配音的环节就精彩了。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建议,不知对你有帮助没有?”
“张老师,你太谦虚了,你这样一说,我都不好意思了。”朱老师摸着自己的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请张黎辉和孙慧两位老师共同给我备这一节课。这样我会少走弯路的。”
通过一番研讨,我们和朱老师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和朱老师一同备这一节课,再修教案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第三自然段为抓手,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当时的环境等细节之处去展开合理的联想,并用自己的声音将联想到的内容展现出来,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及时作范读指导。
2、其余的第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进行讨论,要告诉学生注意运用第三自然段老师教给他们的方法。
3、在课件里插入音乐,学生朗读时一定要配乐以渲染当时的气氛,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朗读。
4、注意板书设计上要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来。建议板书可这样设计:
语气 神态
朗读 动作 联想
环境 „„
朱老师回家利用业余时间又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张黎辉和孙慧老师回到家中,利用QQ聊天的形式,共同为小朱老师备课,我们两个设计的教案如下:
朗 读 指 导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在平时阅读时积累朗读的素材。
2、指导《半截蜡烛》的朗读,以备课本剧之需。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朱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有关------“朗读”的问题。(老师板书“朗读”这两个字)
2、师:朗读这个词语大家恐怕在课后的要求当中经常见到。你们平时都是怎样朗读的呢?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在朗读时,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生2:我朗读课文时,都是大声地把课文读出来。生3:我在读课文时还带有感情。
3、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朗读就是清晰响亮的把文章念出来。那么朗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课件:)朗读的要求:
1、读音正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联想指导环节
1、师过渡: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可是,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谁来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1:把句子当中重点的词读出来。(重音、朗读技巧)生2:注意声音的高低变化。(语调)
2、师过渡:其实,朗读的技巧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听这段录音。(备注说明:如果朱老师想自己范读,一定要让学生闭上眼睛来认真倾听。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让学生只关注老师的声音,而不被老师朗读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吸引。)
3、提出倾听时的要求: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备注:老师向学生说完倾听的要求后,再出示课件:朱老师《大江保卫战》的声音)
4、师过渡:朱老师看到大家那专注的神态,我想你们一定是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1:我仿佛听到当时的狂风暴雨声(环境)生2:我好像听见了人们的喊叫声(语言)
生3:我仿佛看到了解放军叔叔光着脚,踩着泥泞,肩扛沉重的麻袋。(动作)生4:我仿佛看到了解放军叔叔受伤时,咬紧牙关,仍然坚持在河堤上干活。(神态)„„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板书在黑板上:环境、语言、动作、神态„„)
5、师:同学们刚才所想到的,所听到的就是联想。(板书联想)
6、课件出示:柯南
7、师:柯南大家都知道吧?他是个什么人?
8、师:他靠什么来破案啊?
生:他利用眼前收集到材料,去进行推理,想象案发时的情景。
9、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柯南就是利用眼前的蛛丝马迹,推理出案发当时的情境。其实,我们朗读也一样,课本上的文字就是我们的线索,我们必须依靠这些线索,进行合理的联想,联想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并且把自己置身于联想中,只有这样,(师指着板书)我们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去给大家描绘一个生动的故事,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听的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我们仍然建议朱老师为学生补充第一次讲课时的有关朗读的30%和70%理论)
三、指导朗读《半截蜡烛》
1、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朗读要注意的几点。大家马上就有一个练习展示的机会。你们的语文老师委托我在咱们班挑选几个小演员,一起去排练课本剧《半截蜡烛》。这一课,难度最大的就是最后几个自然段,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能把这几个自然段读的最好,谁就是我们学校的小演员了!
2、师过渡:为了使大家更好地进入情境,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片段,(课件出示二战的资料)
3、师:看着这血淋淋、沉甸甸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4、师: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半截蜡烛》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老师课件屏示第3小节的第一、二句话。)
(1)师指导学生进行联想:读这两句话时,你想一想德国军官闯进伯诺德夫人家里是不是偶然一次的事情?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不是,德国人闯进民房进行检查,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一件事。生:他们在别人的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随便。
(2)师:既然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们在朗读时就应该用自己的声音把它再现出来。谁来试一试这第一道测试题。
生:(用平静的语气进行朗读)师生进行适当的评价。
8、老师课件出示第3小节的第三句话。
(1)师:默读这一句话,你仿佛会看到什么?又仿佛会听到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我仿佛看到蜡烛在一点一点地燃烧着,光苗也在不断地跳动着。
生:我仿佛看到德国军官那可怕的脸,像恶狼一样,正凝视着这燃烧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这一家三口的性命。
生:我仿佛听到了伯诺德夫人那咚咚的心跳声。我感到她心里很紧张。(2)师:那你现在的心情如何?生:我也很紧张。(3)师:谁能用自己的声音读出这种紧张来?(指一名学生读这一句话)进行适当的评价。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背景音乐:破门而入的声音、钟表走动声音、紧张的背景音乐、越来越短的蜡烛)
9、课件出示:第3小节的最后三句话。
(1)师:自由读这几句,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怎样读这句话。
(备注: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此时可故意读得紧张、哆哆嗦嗦地把烛台端走,让学生体会出:应读出伯诺德夫人内心虽紧张,但语气却是平静、从容的,动作也是不慌不忙的。)学生试读。
10、老师课件出示整个第三小节的内容,找一名学生来配乐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进行现场评分。(学生朗读要有一个“平静----紧张----内紧外松”的变化。)
11、师:下面我们进行必答题的朗读测试。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五、六自然段。(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你喜欢哪一自然段就认真读那一个自然段,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将自己融入文本之中,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2)学生自由朗读。(3)朗读交流。
(老师分别找三个学生:一个喜欢第四自然段、一个喜欢第五自然段、一个喜欢第六自然段的进行朗读展示。)
(4)师:学生朗读之前要让学生讲一讲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全家人都注意力都在那半截蜡烛上面,可是又不敢使劲盯着蜡烛看。他们的心里无比焦急可是又不能表现在脸上、动作上。他们是那么憎恨德国鬼子,可也不敢表现出半点的不尊敬。就是一种怎样的矛盾心理啊。听这了几位同学的朗读,你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了吗?评出朗读好的同学,并要说出你打分的根据。
12、分四人小组进行表演读第四、五、六、七自然段。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13、小组上台展示。
14、师:通过这几轮的测试,师生共同评选出朗读小明星。
四、与机器的对比试验结束这节课: 播放同一段文章计算机合成语音读出的文章,让学生更加深刻意识到人类语言的魅力。同学们这是计算机合成的语音,他所读出的每一个文字都好像是打字机打出来的词语一样,没有任何的情感可言。人与机器的差别就在于此,人类用来交流的语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大作家萧伯纳说:英语的“yes”和“no”只有一种写法,但可以有100种不同的说法。语音传情达意的这种丰富的可能性和复杂性,与音乐是相通的。契柯夫也曾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这些大作家们的话告诉我们正确的朗读一定要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语调、当时的环境等,并把自己也融入其中,做到眼到、心到、声到。努力把文本以外的信息正确地表达出来。而这些情感色彩的调味品从何而来?是靠我们平时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上也保不齐出几位语言学家什么的? 下课
板书设计如下:
动作 神态 表情 心理 环境
朗读 联想
语气 语调 重音 停顿
第五篇:《桥》朗读课教学设计
《桥》朗读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抓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运用以读促悟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感受老共产党员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以读促悟,感受老共产党员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乐《为了谁》《神秘园》。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法、学法:
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 课中探究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为了谁》)导语:这首歌是1998年长江抗洪后写给人民子弟兵的,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中国的每一个人。(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我们国家每年都会评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图片2)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天让我们走进《桥》3,以读的方式感受一位老村支书,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
师:播放课文朗读片段。
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当洪水来临时,老汉指挥全村人民渡过了桥,保住了生命,最后老汉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二、新授
(一)、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画出描写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4
(二)、学生汇报 洪水语句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谁来说一下。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课件出示5)(洪水图片6)分析句子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板书:凶猛可怕)
3、多么可怕的洪水啊!简直就是魔鬼。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可怕呢?
同学们看着画面,想象着洪水是魔鬼,它的肆虐,它的疯狂,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这几个句子。
4、进行朗读:自己找感觉读句子、个人展示(评价)、小组赛读、齐读。
5、过渡: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课件7 指导:读出人们的惊慌失措的感觉,齐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动作与神态句子
1、师:面对着肆虐的洪水,面对着乱哄哄的村民,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出示老汉图片8看,老汉是多么的沉着冷静。(板书:沉着冷静)
找出相关句子。
(课件9)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当山洪爆发时,人们的惊慌与老汉的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段。
1、指名读,评价
2、教师指导并范读(分析指导: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但他并没先跑,而是沉着的站在木桥前,从中可看出他心系群众。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站”“盯”“乱哄哄”和“像一座山”在朗读时应重读,突出老汉的形象以及和村民的对比。语气是强烈的,震撼的。范读)(课件9重读指导)
3、学生个人展示
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段话。
4、小组赛读展示,教师评价
5、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段话。师评价很有感觉。
语言
师:此时情况危急,死亡逼近,老汉的语言是怎样的呢?找出句子。
(课件10)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指导(要读得坚定、果敢、有力量。)齐读
师: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能体会出它的作用吗?(感叹句式语气更强烈。)
2、进一步指导朗读并范读: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却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语气要强烈,语调要激昂,语速要快。
3、让咱们铿锵有力地齐读这段话!(读得非常好)小结:作为一名党员,老汉就像一座山,临危不乱、沉着镇定。(板书:临危不乱)
过渡;急着逃生的人们引读----“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动作、语言:
师:谁来接着汇报?
(课件111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师:老汉揪出的是谁?此时此刻在老汉的眼里,他揪出的是谁?(是党员是儿子)此时此刻在老汉的眼里没有父亲与儿子,只有党员与村民,明知生死攸关,却依然是不徇私情。(板书:不徇私情)
2、教师指导:这里把啊老汉凶的样子比作“豹子”,“冲”“揪”“吼”几个动词极其生动的表现了老汉的愤怒与无私,应重读。语言要坚定,严厉,震撼。
3、个人展示读,齐读 语言、动作
师:这个危在旦夕的时刻,老汉把他的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那是他的亲生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爱)你从哪看出老汉爱他的儿子?
(课件13)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师:从‘推’字可以感受到,老汉此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父子俩的对话。
师:水已经爬上了胸膛,老汉心急如焚,老汉吼道:“
”(引读)可是洪水无情„„板书:英勇牺牲
(钢琴曲《神秘园》)(课件14)指导朗读: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用惊讶、敬佩、悲伤的语气把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读一遍。
语速稍慢,语调低沉。
洪水吞没了一切,却无法吞没的是什么?(父爱、光辉的党员形象)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进行了朗读,以读促悟,体会到了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正是这篇课文用《桥》做题目的原因。他的父爱和他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让我们为之动容。整篇文章朗读基调是荡气回肠的悲壮与赞叹,语气是震撼的、赞叹的、悲壮的。下面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课外延伸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啊,老汉!你是一座山 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饱含着宽广无私的爱
啊,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板书设计:
桥(赞叹 悲壮 赞叹)
洪水:
老汉:
凶猛
沉着冷静
临危不乱
可怕
不徇私情
英勇牺牲
人们:惊慌 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