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请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古代英雄,说说所知道的英雄的豪言壮语)
老师也通过网络搜索,最后在淘尽天下英雄宝贵品质的“淘宝”上找到了一些英雄的足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阔胸襟„„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否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我们不敢想象贾宝玉会说“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也不敢想象鲁智深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
水做的骨肉”,倘若真会说,那么贾宝玉就该叫做鲁宝玉,鲁智深就该叫做贾智深了。
《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学生讨论)
可见大家对李逵有一定了解,那么我们继续来看看一下几句话,你认为李逵最不可能说哪句。(PPT展示)
1、“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鬼哭述家有老母,李逵慷慨解囊,足见其孝心善心)
2、“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在号衙门前示众。”(闯入寿张县衙判案,足见其天真可爱)
3、“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喝完宋江毒酒后,足见其忠心)总结:
也许同学们的意见不那么统一,那是因为我们对李逵这个人物还不是太了解,只要你了解了李逵的性格,你就能够明确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逵负荆》,通过学习这一课走进李逵,去更深入地了解黑旋风。
二、梳理
▲自读课文,复述大意。
请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证——对证负荆
救——救出刘女
贺——设宴庆贺
三、赏析
1、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逵性格特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什么?(鲁莽)
2、哪些情节最能突出李逵鲁莽的这一性格特点?
①听信刘太公(“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了你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具体分析:对一个陌生人的言语,不加分辨,不加思索,盲听盲从;且毫无顾忌,暴露自己和兄弟的身份,有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江湖莽撞英豪的味道。倘若梁山好汉个个如此,那朝廷自不必费尽心机征讨梁山,只要四处请人散布谣言,说宋江今天劫了刘太公的女儿,明天劫了王太公的女儿,李逵就和宋江闹矛盾;说林冲今天和官府勾结,明天又抢了某良家妇女,李逵又和林冲闹矛盾„„不出一年,李逵已经把梁山折腾得够呛,朝廷便可坐收渔翁之利!②大闹山寨(不理宋江,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拿了双斧,直奔宋江„„“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黑旋风”不是虚名,脸一黑,宋江便懵了;板斧旋一旋,宋江就疯了。当然这是开玩笑,“黑旋风”这个名号也可表现出李逵的急躁鲁莽。▲ 具体分析:
a.李逵为什么要砍旗扯字?
(旗、字代表了梁山的理念,而现在李逵觉得宋江所作所为违背了梁山信条,所以把这招牌毁了)
b.李逵这么莽撞,难道就没有一点理由吗?
(杀阎婆惜是小样,去李师师家是大样。宋江去见李师师,李逵早就看不顺眼,因而心有芥蒂,这一下正好触发了。)
3、李逵就是一个这么鲁莽的人,如果有可能,你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吗? ▲ 我肯定不喜欢,因为很有可能某一天他就听信谗言,一下就背叛了我。
4、但是,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的李逵却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人物,那就说明,李逵的鲁莽决不是简单的鲁莽,你是怎样评价李逵的鲁莽的?
(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累,对李逵这个人物进行相对全面的介绍,并与“导语”部分提及的问题加以解答。)参考资料: ①忠诚与正义
▲宋江是他的大哥,也是他一生都敬重的人,可以说,宋江叫如同李逵的精神教父。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他对宋江都是忠诚的,这种忠诚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忠臣。当他知道宋江因为怕他反叛,破坏梁山好汉忠义之名而让他喝下毒酒的时候,他说“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可见其忠心。然而,即便是对自己最为敬重的哥哥,只要听的他做了不义之事,便也毫不留情,由此可见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
▲深具“儿童情结”的李逵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的意义的精神之父,于是他那颗天真的心灵仰慕了许久的宋江终于在他的生命里出现了,试看李逵初见宋江时是何等的狂喜,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卤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这一切都和宋江初会武松时的意味有微妙差别,宋江在柴家庄厚待武松,要出钱给他做衣服,又连着几天带他各处吃酒,这并不是为了满足武松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熨贴武松那因柴进的慢待而受伤害的自尊,表现的确实如一个温厚的兄长,而宋江初会李逵的那一日,那举止,那神态,却全如外公疼爱外孙。这一日奠定了宋、李二人终生的情感格局。此后,宋江因题反诗入狱,戴宗因受知府差遣进京需离开一段时日,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卤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再往后,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难道这种玩笑也可移用到武松、鲁智深、大刀关胜身上?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宋江名义上是他的大哥、首领,而实际上,却是这个具有“儿童情结”的好汉的永远的精神之父。②纯真与直率
▲负荆请罪之时,“不如割了头去干净”,听闻宋江饶他,便跳将起来“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而李逵跑到寿张县衙,更多是为了好玩。李逵进了县衙的堂屋,吓跑了县令。他自己“扭开锁,取出幞头,插上展角,将来戴了,把绿袍公服穿上,把角带系了,再寻皂靴,换了麻鞋,拿着槐筒,走出厅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来参见!’”这位只爱喝酒吃肉杀人的铁牛哥这次倒是态度温和,没有给各位吏员动蛮,而是让他们当了一回群众演员,自己狠狠的过了一把当官的瘾。让两人乔装因斗殴前来告状,在这场游戏逼真的外表下,李逵的“判决”显露出游戏的本色,他根本不管判断寻常民事纠纷的起码常识,而是用自己的强盗逻辑来断案,“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而且他穿着官服,一直跑到了忠义堂前,引起兄弟们的哄堂大笑。就如李卓吾所赞的那样:“李大哥做知县,闹学堂,都是逢场作戏,真个神通自在,未至不迎,既去不恋,**!**!”金圣叹也赞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弗洛伊德所谓的童心,远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般美好,它同样可以表现得非常凶残,因缺少成熟的社会理性规范意识,蛰伏在潜意识深层的破坏性本能往往便毫无避忌地释放出 来,儿童虐杀小动物以取乐的行径即是,李逵纯粹为快活而杀人与此不正相似吗? ③孝顺与善良
▲李逵无论是从传统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都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孝子,而且他的孝是渗到了骨子里的。李逵接母,路遇冒他名声剪径的李鬼。李逵最恨的就是这种事,但是他在听到李鬼悲诉家中有老母,便动了恻隐之心。说:“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取了一锭银子给李鬼。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心中的孝和善。
5、李逵与其他草莽英雄的比较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音颠,跌下)做粉碎;(足见其火爆脾气,鲁莽性格)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音多,古代一种袍子)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李、鲁的性格对比:
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6、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他“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不计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保持一个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的“假道学”的虚伪做作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个性的真诚和解放。附:板书设计 听——听信虚言
闹——大闹山寨
忠诚与正义 证——对证负荆
鲁莽
纯真与直率 救——救出刘女
孝顺与善良 贺——设宴庆贺
第二篇:高二语文水浒传之李逵负荆
《中国小说鉴赏》讲学稿
课题: 水浒传之李逵负荆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一、预习感知
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
1、作者
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
2、内容和主题思想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
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4、故事梗概(《世纪金榜》第7页)
5、节选前后的主要情节(《世纪金榜》第9页)
二、发现:
三、互动
理清文章思路 分组讨论完成
开端(第1段)——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
发展(第27段)——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结果是假松江所为,李逵负荆请罪
高潮(第812段)——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李逵与燕青捉到假宋江,救出刘太公女儿
结局(第13段)——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四、训练提升
分析李逵性格特征
分组讨论完成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金圣叹
(一)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2)“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1)“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的出”
参考: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时,顿时火冒三丈,直呼宋江的大名,甚至当着宋江的面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大骂宋江“畜生”回到梁山砍到黄杏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并警告宋江,若不还人家女儿,早晚都要杀了他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的展示了李逵的性格——崇尚正义,嫉恶如仇,即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其实这是李逵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二)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参考:李逵出身于农民家庭,目不识丁,日常生活中的说话都是粗话的(2)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参考:对于燕青的提醒,李逵听不进去,因为他耳朵里听不进一个“奸”字,他认为宋江之前都去东京兀自找李师师,到了这里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对事情的真伪根本不做判断,只听刘太公说是“梁上泊头领宋江抢了女儿”的话,就采取了行动,最终差点掉了脑袋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1)“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参考:当听到宋江霸强民女之后,李逵直回梁山伯找宋江,此时在他心里的宋江已经不是大哥了,而是“畜生”到了梁山,不分青红皂白,先“拔”出大斧,“砍”了杏黄旗,接着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几个动词把李逵的粗蛮鲁莽、不分是非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1、语言描写
(1)“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2)“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3)“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
参考:当对证之后,知道抢夺民女之事不是宋江所为,只好认赌服输,毫无怨言地准备接受军令状,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展现我们面前,表现他的敢作敢当的性格
2、动作描写
(1)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参考:当听到宋大哥说,只要捉住那两个假宋江就可以恕罪时,李逵这时就“跳”起来,说到“我去”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李逵那副急于戴罪立功的神情和体会那种迫切的心理
(2)“李逵那里睡得著,爬起来坐地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
(3)“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
参考:“跳”这个动作表现出李逵急于给自己将功补过心理,更能看出是他的直性子才会如此频繁出现这样的动作
(四)小结
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我们发现,有些行为只有李逵做得出,有些话只有李逵说得出我们认识了李逵个性鲜明特点: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粗蛮鲁莽、不分是非;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五、布置作业
1、完成《金榜》练习
2、阅读所发的资料
板书设计
李逵负荆
一、《水浒传》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段)——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发展(第27段)——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高潮(第812段)——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结局(第13段)——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三、李逵性格特征
1伸张正义、嫉恶如仇
2、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3、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3、讨论《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一、预习感知
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一)学生阅读所发的资料,勾画出相关描写的语段或语句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二、发现
三、互动
分组讨论《水浒传》中李逵之形象
李逵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义”和“蛮”,表现出“纯义至蛮”的特点
所谓“纯义”是说李逵的心里只有“义”,至少是一切以“义”当先,他的“义”是纯粹的,并无一己之利
所谓“至蛮”,是指李逵粗豪鲁莽到了无以富加的程度李逵外号“黑旋风”,他的粗豪鲁莽夹杂着威猛,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有诗句为证:“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第三十八回)
1、性格之“纯义”
(1)重义气
对待朋友,他情义之浓到了两肋插刀、不顾性命的程度
如:劫法场救朋友他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最前头(第四十回)
(2)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这是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如:他听说宋江抢了民女时,就大骂宋江“畜生”他的这种打抱不平的行为是无私的(第七十三回)
再如:听说李鬼有母在堂,便送他十两银子做本钱(第四十三回)
(3)维护梁山聚义事业,是他“义”的集中表现
在李逵眼里,梁山聚义不仅是结义兄弟同甘共苦的义举,也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的义举所以凡是与梁山聚义相违的事情,他就坚决反对他是最积极提倡聚义的人,也是梁山上反招安最激烈的人
如:当宋江被迫与官军对抗时,他跳起来叫道:“都去,都去,但又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第四十一回)
再如:他的理想就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第四十一回)
再如:当最后宋江自知吃到毒酒后,来找李逵,对他说到“朝廷赐酒与我吃,如死,却是怎的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第一百二十回)
李逵的“义”是纯粹的,但他的“义”又“纯粹”到近乎盲目的地步如他将宋江视为义的化身,对之崇拜得无以富加他平时因为宋江的拘管而按奈性子的事很多,而无奈接受招安和无怨无恨地认可宋江的药酒便是典型的例子“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第一百二十回)
2、性格之“至蛮”
(1)粗蛮鲁莽
李逵的一言一行常常带有粗鲁之气本是个善良之人,对下层百姓具有同情心,但因他粗鲁,坏脾气也经常撒在一些下层人身上
如:“原来这寿张县贴着梁山泊最近,若听得‘黑旋风李逵’五个字,端的医得小儿夜啼惊哭,今日亲身到来,如何不怕!”(第七十四回)
再如:在酒楼因误会了酒保欺负自己,便“李逵听了,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第三十八回)
有时候李逵的这种粗鲁野蛮到了不讲道理,甚至是失控的状态
如:滥打滥杀,切法场时杀得性起,“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连晁盖都叫不住(第四十回)
再如:三打祝家庄时,“他杀的顺手,提着双斧直入已经投降的扈家庄,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将庄院门一把火烧了,却回来献纳”(第五十回)
(2)李逵形象中的细心、机智、天真、风雅等特点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从而使他的粗心鲁莽的性格更为凸显
“细心”小说中并不多见
如:“李逵道:‘他这一去,必然报人来捉我,却是脱不得身,不如及早走罢我大哥从来不曾见这大银,我且留下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放在床上大哥归来见了,必然不赶来’”(第四十三回)
“机智”就更是少见书中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施展计谋的内容,相反倒是有些他对机智反感的描写
如:他看不起细作(间谍)工作打祝家庄时,宋江要派细作,他笑道:“量这个鸟庄,何须哥哥费力,只兄弟自带三二百个孩儿杀将去,把这个鸟庄上人都砍了,何须要人先去打听”宋江喝道:“你这厮休胡说!且一壁厢去,叫你便来”李逵走开去了,自说道:“打死几个苍蝇,也何须大惊小怪”(第四十七回)
“天真”也所剩无几
如:在寿张县乔坐衙,算是他最表现出“天真”的个性了但是在断案中,他竟说:“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第七十四回)
3、小结
梁山好汉没有粗鲁野蛮超过李逵的人其实他性格的“至蛮”是与“纯义”紧密相连的,相互映衬的一方面,重义者必直爽,直爽者多性急,性急者多粗鲁,粗鲁者多野蛮一方面,粗鲁者必性急,性急者多直爽,直爽这多重义所以义越纯,蛮性就越烈这就是《水浒传》中李逵丰富的性格特点
四、训练提升
(一)、比较研究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1、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2、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二)《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水浒传》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原因之一就是对既真实又带有强烈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小说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然人数众多,但每个人的面目都很清晰,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人物大都是草莽英雄,他们又多带有传奇色彩,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石秀跳楼救人,花荣箭无虚发等等但作者在写这些时,又将传奇行为置于真实的基础之上,不给人以虚假之感比如写武松打虎,先写他因醉酒而壮着胆子上冈,又写他得知有虎后碍着面子硬着头皮上山,再写他发现老虎后慌乱中打折哨棒而不得不徒手搏虎,最后写他打死老虎后用尽力气而又遇两虎时失声惊叫等等,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2、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
《水浒传》将许多人物统合在“忠”与“义”的矛盾统一体中,同时又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增加了性格的立体感,使人物更富于个性化
比如宋江本是郓城县押司,家庭富足,受父亲的封建传统思想熏陶极深,因此他虽然仗义疏财,结识不少江湖好汉,但并不主张造反他的性格中既有忠孝的成分,又有对江湖义气的追求在上梁山前,他为了江湖义气,私自将官府缉捕生辰纲要犯的消息通报给晁盖等人;在杀死阎婆惜后,又因为要尽孝于父亲,便到处躲藏不愿落草为寇但他最终还是受到造反者的“牵连”,处在激烈的思想矛盾之中,直到报效朝廷无望,无路可走才上了梁山上山后,他一面用义来投合李逵、武松等江湖好汉的野性,一面又用忠来满足朝廷降将的心理平衡,从而使他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领袖人物但是他又始终不能与封建正统思想决裂,一旦有了适宜的气候,又念念不忘朝廷招安,如此等等,都充分显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除了宋江,整部小说中,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可以说是描写得最为突出的3、多使用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这句评语点明白话对于语言个性化的重要性
(三)、讨论《水浒传》的小说主题
1、“忠义”说
2、“农民起义”说
小说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尽管领导这支义军的主要领袖并不出身于农民,且在思想上打着“忠义”的烙印,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些领袖出身于“庄稼田户”和其他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有一种“兀自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的气概和“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梁山义军的基本队伍是一大批庄客佃户、农民渔夫他们在官逼民反,组织武装队伍,提出政治口号,开展军事斗争,以与封建的国家机器相对抗这就清楚地规定了梁山义军的基本性质是农民起义
小说作者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沿着“乱自上作”“造反有理”的思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难能可贵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3、“市民的意识与追求”说
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水浒》中的不少英雄都是“力”和“勇”的象征他们空手打虎,倒拔杨柳,杀贪官污吏,拒千军万马,一往无前,“敢于大弄”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神机妙算,出奇制胜特别是当这种勇力和智谋表现在为百姓抱不平、申正义时,更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鲁智深的“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说“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都由于建筑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上而更加激动人心小说中的李逵、阮小
七、鲁智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了人性的“假道学”“大头巾”的虚伪做作、心胸狭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水浒》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带有一定的市民意识,与后来涌动的个性思潮息息相通至于小说反对钱财的积聚与贪求,强调“疏财”以成“义士”;追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向往兄弟间“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市民的思想和感情,使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的气息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四大粗人”形象:《水浒传》中的李逵;《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岳飞传》中的牛皋他们都是“粗”人,但每个人的“粗”又是各不相同请大家试着做些简单的探讨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一、李逵之形象
1、性格之“纯义”
(1)重义气
(2)伸张正义、嫉恶如仇
(3)维护梁山聚义事业
2、性格之“至蛮”
(1)粗鲁野蛮
(2)有勇无谋
(3)
二、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2、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
3、多使用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三、《水浒传》的小说主题
1、“忠义”说
2、“农民起义”说
3、“市民的意识与追求”说
第三篇:《李逵负荆》名师教案(2课时)
《李逵负荆》名师教案
(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0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
1、作者
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
2、内容和主题思想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
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4、故事梗概
5、节选前后的主要情节
三、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段)——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
发展(第2-7段)——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结果是假松江所为,李逵负荆请罪。
高潮(第8-12段)——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 10 李逵与燕青捉到假宋江,救出刘太公女儿。结局(第13段)——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四、分析李逵性格特征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金圣叹
(一)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2)“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1)“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的出。”
参考: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时,顿时火冒三丈,直呼宋江的大名,甚至当着宋江的面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大骂宋江“畜生”。回到梁山砍到黄杏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并警告宋江,若不还人家女儿,早晚都要杀了他。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的展示了李逵的性格——崇尚正义,嫉恶如仇,即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其实这是李逵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二)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参考:李逵出身于农民家庭,目不识丁,日常生活中的说话都是粗话的。
(2)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
/ 10 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参考:对于燕青的提醒,李逵听不进去,因为他耳朵里听不进一个“奸”字,他认为宋江之前都去东京兀自找李师师,到了这里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对事情的真伪根本不做判断,只听刘太公说是“梁上泊头领宋江抢了女儿”的话,就采取了行动,最终差点掉了脑袋。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1)“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参考:当听到宋江霸强民女之后,李逵直回梁山伯找宋江,此时在他心里的宋江已经不是大哥了,而是“畜生”。到了梁山,不分青红皂白,先“拔”出大斧,“砍”了杏黄旗,接着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几个动词把李逵的粗蛮鲁莽、不分是非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敢做敢为、率性憨直
1、语言描写
(1)“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2)“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3)“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
参考:当对证之后,知道抢夺民女之事不是宋江所为,只好认赌服输,毫无怨言地准备接受军令状,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展现我们面前,表现他的敢做敢当的性格。
2、动作描写
(1)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参考:当听到宋大哥说,只要捉住那两个假宋江就可以恕罪时,李逵这时就“跳”起来,说到“我去”。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李逵那副急于戴罪立功的神情和体会那种迫切的心理。
(2)“李逵那里睡得著,爬起来坐地。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3)“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
参考:“跳”这个动作表现出李逵急于给自己将功补过心理,更能看出是他的直性子才会如此频繁出现这样的动作。
(四)小结
/ 10 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我们发现,有些行为只有李逵做得出,有些话只有李逵说得出。我们认识了李逵个性鲜明特点: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粗蛮鲁莽、不分是非;敢做敢为、率性憨直。
五、布置作业
1、完成《金榜》练习。
2、阅读所发的资料。
板书设计 李逵负荆
一、《水浒传》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段)——惊闻宋江,霸强刘女。发展(第2-7段)——大闹山寨,负荆请罪。高潮(第8-12段)——戴罪立功,救出刘女。结局(第13段)——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三、李逵性格特征
1伸张正义、嫉恶如仇。
2、粗鲁莽、不分是非。
3、敢做敢为、率性憨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3、讨论《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一、导入
二、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一)学生阅读所发的资料,勾画出相关描写的语段或语句。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 10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二)《水浒传》中李逵之形象
李逵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义”和“蛮”,表现出“纯义至蛮”的特点。所谓“纯义”是说李逵的心里只有“义”,至少是一切以“义”当先,他的“义”是纯粹的,并无一己之利。
所谓“至蛮”,是指李逵粗豪鲁莽到了无以富加的程度。李逵外号“黑旋风”,他的粗豪鲁莽夹杂着威猛,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有诗句为证:“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第三十八回)
1、性格之“纯义”(1)重义气。
对待朋友,他情义之浓到了两肋插刀、不顾性命的程度。如:劫法场救朋友。他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最前头。(第四十回)(2)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这是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如:他听说宋江抢了民女时,就大骂宋江“畜生”。他的这种打抱不平的行为是无私的。(第七十三回)
再如:听说李鬼有母在堂,便送他十两银子做本钱。(第四十三回)(3)维护梁山聚义事业,是他“义”的集中表现
在李逵眼里,梁山聚义不仅是结义兄弟同甘共苦的义举,也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的义举。所以凡是与梁山聚义相违的事情,他就坚决反对。他是最积极提倡聚义的人,也是梁山上反招安最激烈的人。
如:当宋江被迫与官军对抗时,他跳起来叫道:“都去,都去,但又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第四十一回)
再如:他的理想就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第四十一回)。
再如:当最后宋江自知吃到毒酒后,来找李逵,对他说到“朝廷赐酒与我吃,如死,却是
/ 10 怎的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第一百二十回)
李逵的“义”是纯粹的,但他的“义”又“纯粹”到近乎盲目的地步。如他将宋江视为义的化身,对之崇拜得无以富加。他平时因为宋江的拘管而按奈性子的事很多,而无奈接受招安和无怨无恨地认可宋江的药酒便是典型的例子。“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第一百二十回)
2、性格之“至蛮”(1)粗蛮鲁莽
李逵的一言一行常常带有粗鲁之气。本是个善良之人,对下层百姓具有同情心,但因他粗鲁,坏脾气也经常撒在一些下层人身上。
如:“原来这寿张县贴着梁山泊最近,若听得‘黑旋风李逵’五个字,端的医得小儿夜啼惊哭,今日亲身到来,如何不怕!”(第七十四回)
再如:在酒楼因误会了酒保欺负自己,便“李逵听了,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第三十八回)
有时候李逵的这种粗鲁野蛮到了不讲道理,甚至是失控的状态。
如:滥打滥杀,切法场时杀得性起,“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连晁盖都叫不住。(第四十回)
再如:三打祝家庄时,“他杀的顺手,提着双斧直入已经投降的扈家庄,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将庄院门一把火烧了,却回来献纳。”(第五十回)
(2)李逵形象中的细心、机智、天真、风雅等特点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从而使他的粗心鲁莽的性格更为凸显。
“细心”小说中并不多见。
如:“李逵道:‘他这一去,必然报人来捉我,却是脱不得身,不如及早走罢。我大哥从来不曾见这大银,我且留下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放在床上。大哥归来见了,必然不赶来。’”(第四十三回)
“机智”就更是少见。书中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施展计谋的内容,相反倒是有些他对机智反感的描写。
如:他看不起细作(间谍)工作。打祝家庄时,宋江要派细作,他笑道:“量这个鸟庄,何须哥哥费力,只兄弟自带三二百个孩儿杀将去,把这个鸟庄上人都砍了,何须要人先去打听。”宋江喝道:“你这厮休胡说!且一壁厢去,叫你便来。”李逵走开去了,自说道:“打死几个
/ 10 苍蝇,也何须大惊小怪。”(第四十七回)
“天真”也所剩无几。
如:在寿张县乔坐衙,算是他最表现出“天真”的个性了。但是在断案中,他竟说:“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第七十四回)
3、小结
梁山好汉没有粗鲁野蛮超过李逵的人。其实他性格的“至蛮”是与“纯义”紧密相连的,相互映衬的。一方面,重义者必直爽,直爽者多性急,性急者多粗鲁,粗鲁者多野蛮。一方面,粗鲁者必性急,性急者多直爽,直爽这多重义。所以义越纯,蛮性就越烈。这就是《水浒传》中李逵丰富的性格特点。
三、比较研究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1、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2、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四、《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水浒传》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原因之一就是对既真实又带有强烈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小说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然人数众多,但每个人的面目都很清晰,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人物大都是草莽英雄,他们又多带有传奇色彩,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石秀跳楼救人,花荣箭无虚发等等。但作者在写这些时,又将传奇行为置于真实的基础之上,不给人以虚假之感。比如写武松打虎,先写他因醉酒而壮着胆子上冈,又写他得知有虎后碍着面子硬着头皮上山,再写他发现老虎后慌乱中打折哨棒而不得不徒手搏虎,最后写他打死老虎后用尽力气而又遇两虎时失声惊叫等等,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2、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
《水浒传》将许多人物统合在“忠”与“义”的矛盾统一体中,同时又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增加了性格的立体感,使人物更富于个性化。
/ 10 比如宋江本是郓城县押司,家庭富足,受父亲的封建传统思想熏陶极深,因此他虽然仗义疏财,结识不少江湖好汉,但并不主张造反。他的性格中既有忠孝的成分,又有对江湖义气的追求。在上梁山前,他为了江湖义气,私自将官府缉捕生辰纲要犯的消息通报给晁盖等人;在杀死阎婆惜后,又因为要尽孝于父亲,便到处躲藏不愿落草为寇。但他最终还是受到造反者的“牵连”,处在激烈的思想矛盾之中,直到报效朝廷无望,无路可走才上了梁山。上山后,他一面用义来投合李逵、武松等江湖好汉的野性,一面又用忠来满足朝廷降将的心理平衡,从而使他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领袖人物。但是他又始终不能与封建正统思想决裂,一旦有了适宜的气候,又念念不忘朝廷招安,如此等等,都充分显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除了宋江,整部小说中,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可以说是描写得最为突出的。
3、多使用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这句评语点明白话对于语言个性化的重要性。
五、讨论《水浒传》的小说主题。
1、“忠义”说
2、“农民起义”说
小说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尽管领导这支义军的主要领袖并不出身于农民,且在思想上打着“忠义”的烙印,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些领袖出身于“庄稼田户”和其他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有一种“兀自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的气概和“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梁山义军的基本队伍是一大批庄客佃户、农民渔夫。他们在官逼民反,组织武装队伍,提出政治口号,开展军事斗争,以与封建的国家机器相对抗。这就清楚地规定了梁山义军的基本性质是农民起义。
小说作者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沿着“乱自上作”“造反有理”的思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难能可贵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3、“市民的意识与追求”说
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水浒》中的不少英雄都是“力”和“勇”的象征。他们空手打虎,倒拔杨柳,杀贪官污吏,拒千军万马,一往无前,“敢于大弄”。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9 / 10 神机妙算,出奇制胜。特别是当这种勇力和智谋表现在为百姓抱不平、申正义时,更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鲁智深的“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说“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都由于建筑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上而更加激动人心。小说中的李逵、阮小
七、鲁智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了人性的“假道学”“大头巾”的虚伪做作、心胸狭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水浒》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带有一定的市民意识,与后来涌动的个性思潮息息相通。至于小说反对钱财的积聚与贪求,强调“疏财”以成“义士”;追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向往兄弟间“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市民的思想和感情,使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的气息。
六、布置作业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四大粗人”形象:《水浒传》中的李逵;《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岳飞传》中的牛皋。他们都是“粗”人,但每个人的“粗”又是各不相同。请大家试着做些简单的探讨。
板书设计
一、李逵之形象
1、性格之“纯义”
(1)重义气(2)伸张正义、嫉恶如仇(3)维护梁山聚义事业
2、性格之“至蛮”
(1)粗鲁野蛮(2)有勇无谋(3)
二、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2、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
3、多使用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三、《水浒传》的小说主题。
1、“忠义”说
2、“农民起义”说
3、“市民的意识与追求”说
/ 10
第四篇:李逵负荆 教学设计 (钦州市第三中学 何兴芳)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钦州市第三中学 何兴芳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因此,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情节,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评价李逵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五、教学重难点
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2、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故事。你所了解的鲁莽英雄都有谁?有“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的张飞,也有“你爷爷的奶奶的爷爷”混世魔王程咬金,还有“招安,招安,招甚鸟安”的李逵。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水浒”,聆听鲁莽英雄李逵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作品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和发展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2、人物介绍
水浒传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诏安。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可见: 初见宋江:扑翻身躯便拜
宋江赴刑场:只身劫法场 喝毒酒:毫无二话
就《水浒传》全书看李逵对宋江是:崇敬和忠义。
(三)探究赏析
1、自主学习、小组谈论
(1)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150字以内)
(2)李逵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方法指导:
(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来理清情节。
(2)找出文中关于李逵的描写(描写手法)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3、梳理故事情节
开端(第1段)——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
发展(第2-7段)——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结果是假松江所为,李逵负荆请罪。
高潮(第8-12段)——戴罪立功,救出刘女。李逵与燕青捉到假宋江,救出刘太公女儿。
结局(第13段)——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4、考点链接(1)概述情节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入手,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2)情节的作用
对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5、分析李逵人物形象
金圣叹曾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李逵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逵性格特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什么?(鲁莽)
哪些情节最能突出李逵鲁莽的这一性格特点?
①听信刘太公(“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了你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具体分析:对一个陌生人的言语,不加分辨,不加思索,盲听盲从;且毫无顾忌,暴露自己和兄弟的身份,有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江湖莽撞英豪的味道。倘若梁山好汉个个如此,那朝廷自不必费尽心机征讨梁山,只要四处请人散布谣言,说宋江今天劫了刘太公的女儿,明天劫了王太公的女儿,李逵就和宋江闹矛盾;说林冲今天和官府勾结,明天又抢了某良家妇女,李逵又和林冲闹矛盾……不出一年,李逵已经把梁山折腾得够呛,朝廷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②大闹山寨(不理宋江,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拿了双斧,直奔宋江……“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黑旋风”不是虚名,脸一黑,宋江便懵了;板斧旋一旋,宋江就疯了。当然这是开玩笑,“黑旋风”这个名号也可表现出李逵的急躁鲁莽。
A、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2)“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②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的出。”
参考: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时,顿时火冒三丈,直呼宋江的大名,甚至当着宋江的面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大骂宋江“畜生”。回到梁山砍到黄杏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并警告宋江,若不还人家女儿,早晚都要杀了他。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的展示了李逵的性格——崇尚正义,嫉恶如仇,即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其实这是李逵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B、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参考:李逵出身于农民家庭,目不识丁,日常生活中的说话都是粗话的。(2)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参考:对于燕青的提醒,李逵听不进去,因为他耳朵里听不进一个“奸”字,他认为宋江之前都去东京兀自找李师师,到了这里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对事情的真伪根本不做判断,只听刘太公说是“梁上泊头领宋江抢了女儿”的话,就采取了行动,最终差点掉了脑袋。
②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参考:当听到宋江霸强民女之后,李逵直回梁山伯找宋江,此时在他心里的宋江已经不是大哥了,而是“畜生”。到了梁山,不分青红皂白,先“拔”出大斧,“砍”了杏黄旗,接着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几个动词把李逵的粗蛮鲁莽、不分是非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侧面描写
燕青的细心衬托李逵的粗鲁 C、憨厚率直,嗜杀凶残 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2)“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3)“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4)“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参考:当对证之后,知道抢夺民女之事不是宋江所为,只好认赌服输,毫 无怨言地准备接受军令状,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展现我们面前,表现他的敢作敢当的性格。
②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1)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参考:当听到宋大哥说,只要捉住那两个假宋江就可以恕罪时,李逵这时就“跳”起来,说到“我去”。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李逵那副急于戴罪立功的神情和体会那种迫切的心理。
(2)“李逵那里睡得著,爬起来坐地。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
(3)“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4)正拿了他女儿并奸夫两个,都剁做肉酱。
(5)便把两颗头都割下来,拴做一处。一斧一个,都杀了。
参考:“跳”这个动作表现出李逵急于给自己将功补过心理,更能看出是他的直性子才会如此频繁出现这样的动作。
6、小结
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我们发现,有些行为只有李逵做得出,有些话只有李逵说得出。我们认识了李逵个性鲜明特点: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粗蛮鲁莽、不分是非;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四)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李逵与鲁智深的比较(回忆初中所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音颠,跌下)做粉碎;(足见其火爆脾气,鲁莽性格)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音多,古代一种袍子)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
鲁智深:也“粗”,焦躁起来,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还唤来酒保训斥。
“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远了,方才起身”。之后,才把二两银子丢还给李忠。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2、李、鲁的性格对比:
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五)小结
本文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李逵正直、刚毅又带有鲁莽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纪律严明,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六)板书设计
李 开端(1): 听——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逵 发展(2-7): 闹——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负 高潮(8-12):救——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憨厚率直,嗜杀凶残 荆 结局(13): 贺——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人物描写手法:语言、动作、侧面
第五篇:浅析唐进之《李逵负荆》之喜剧性
浅析唐进之《李逵负荆》之喜剧性
摘要:中国古典戏剧历来多以喜剧为主,悲剧有之,但数量极少,在古典戏剧里也只占极少部分,较典型的悲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剧作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剧作家的写作心理和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理有关。喜剧中经常有滑稽、幽默和诙谐的表演场景,各种角色在里边彼此互相讽刺嘲弄、插科打诨,产生了不少令人捧腹大笑的笑料,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和趣味,所以观众尤其爱看喜剧。因此,“剧作家为观众写戏,必须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除逗乐的场面外,①几乎都以大团圆为结局。”在这些“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喜剧中,唐进之的《李逵负荆》算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了。
关键词:唐进之 《李逵负荆》 喜剧性 语言特色 戏剧冲突 大团圆结局
全剧描述了梁山脚下杏花庄上,卖酒的老汉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被两个冒名宋江和鲁智深的强盗抢走。下山上坟祭扫归来的梁山好汉李逵来到王林店中吃酒,听到了王林的倾诉,不经调查就怒不可遏地赶回梁山,大闹忠义堂。宋江就只好与他用脑袋打赌并立下军令状,下山找王林对质。后来真想真相大白,李逵自知自己错怪了好人,只好负荆请罪。再后来,宋江责令李逵下山捕盗并派鲁智深相助,最终李逵捉住了强盗,梁山兄弟和好如初,王林父女也团圆了。这是一部歌颂性的喜剧,它所描述的内容无非是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救生民”的事情,其中就着力塑造了“李逵”这样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面英雄人物,在全剧的从头到尾中就凸显出了喜剧性的效果,带给了观众以笑和喜剧性的乐趣,而全剧的喜剧性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人物幽默、风趣和诙谐的语言特色。
一部好的戏剧,少不了戏剧语言的作用,它在戏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叙述说明、过场连接、推动
②剧情进展、揭示人物性格和在危机时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而在喜剧中,语言又“可以说明和加强情境的滑稽性”全剧的主要人物是李逵,他性直鲁莽、嫉恶如仇但又有用于改过的精神,在处理“满堂娇被抢”这一事件时,他和宋江、鲁智深等人之间的对话,又凸显出了他幽默、诙谐的一面,而他们之间的这些幽默、诙谐的对话也带给了观众不少的笑料,因此增加戏剧的喜剧性效果。在全剧的第二折和第三折中,他的这些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例如,在第二折中,李逵赶回梁山见到宋江后,不问事情的缘由就直唱道:“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俺宋公明在那里?请出来和俺拜两拜,俺有些零碎金银在这里,送与嫂嫂做拜见钱。”以致弄得宋江顿感莫名其妙,也不知道李逵所说的是什么事,而他的这一方面的言行用吴学究的话说是“忒口快心直哩!”又在第三折中,宋江、鲁智深和李逵下山找王林对质,走在去王林酒店路上时,宋江、鲁智深又遭李逵的调侃道:“花和尚,你也小脚儿?这般走不动!多则是做媒的心虚,不敢走哩。”“宋公明,你也行动些儿。你只是拐了人家女孩儿,害羞也,不敢走哩。”弄得宋江、鲁智深两人走在前也不是走在后也不是,走快也不行走慢也不行。另外还在第四折中,他知道自己错怪宋江就负荆请罪时,李逵云:“哥哥,你真个不肯打?打一下是以下疼,那杀的只是一刀,倒不疼哩!”宋江云:“我不打你。”李逵又云:“不打?谢了哥哥也!”这里显出了他“耍赖”的一面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他机智的一面。全剧演到这些场景时是极具充满笑料的,观众在观看到这里时,会为李逵的这些幽默、风趣和诙谐的语言不由得一笑的,这也同时达到了喜剧所要求的效果。自然,李逵语言的幽默、诙谐的这一特点在这部戏剧的喜剧性中占了极大的比例;而且我们也知道“幽默是喜剧审美主体多重复合的激情与喜剧客体对象多重价值因素的统一。它体现了主体超常的智慧,渗透着主体对审美理想实现的高度自信力,它给人以意蕴深沉的微笑。”
二、喜剧性的戏剧冲突。
“一部好的戏剧,必须具有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但在具体
⑤的剧本中,冲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也正是如此,在多种多样的冲突形式中达到了喜剧所要求的喜剧性效果。全剧有两个主要的戏剧冲突点,一个就是戏剧开头时,宋刚和鲁智恩两个强盗冒梁山好汉宋江和鲁智深的名在老汉王林家吃酒,顺带以“这杯酒是肯酒,这褡膊是红定”为由,强抢了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而梁山好汉是打着“替天行道救生民”的旗号的,但在这里却被这两个强盗利用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滑稽的讽刺,也相应达到了一定的喜剧性效果。另一个戏剧冲突点就是李逵带着满腔怒气回到梁山和宋江、鲁智深对质的一幕,可以说是全剧戏剧冲突的高潮了。而“寓幽默风趣
⑥于紧张激烈的冲突之中,是此剧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在这高潮的一幕中,所表现出来的也是如此,是极具喜剧性的。在第二折中,李逵和宋江对质时,用极其幽默、滑稽的语言讽刺宋江,而且语言也愈说愈“犀利”,以致两人之间的冲突、矛盾愈来愈加深,最终两人赌“六阳会首”,这时的戏剧冲突也达到了顶点。观众会在两人的冲突一步步到达顶点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为两人的“斗嘴”而捧腹大笑的;这时观众也被吊足了胃口,想着知道两人赌“六阳会首”后谁输谁赢,也一步步引入了下一折。在第三、第四折中,当李逵知道抢走王林女儿满堂娇的人不是宋江和鲁智深,而是一出误会时,戏剧的冲突点又转移到了李逵个人身上,他就选择了负荆请罪。在他的这一“负荆请罪”过程中,观众又自然会看到有趣的场景,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了。
三、传统式的大团圆结局。
中国的戏剧,不管是喜剧也好悲剧也罢,历来都是喜欢“大④团圆式”的结尾,喜剧尚可理解,但是就算是悲剧,十部当中就有那么八九部是以“大团圆式”为结尾的,“有的是由清官或明君出场,为民伸冤,有的是让悲剧主人公在仙境或梦中团圆,有
⑦的是由悲剧主角的后代继承遗志,终于报仇雪恨。”例如经典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都是如此。悲剧尚且如此,喜剧《李逵负荆》更不用说了。全剧在引出“两个冒名宋江和鲁智深的强盗抢走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这个冲突起因后,为下文李逵和宋江、鲁智深的冲突、矛盾作了铺垫,误会加深,冲突也达到了顶点,全剧也达到了高潮。后来误会解除后,李逵就下山捉盗,最终“李山儿拔刀相助,老王林父子团圆”,真是一出经典的“恶人有恶报,好人有好报”的传统式的大团圆结局——梁山好汉众兄弟误会解除,王林父女团圆,观众心理舒畅,真是一片皆大欢喜。这样的结局自然会博得观众的笑声的,而“喜剧中的笑,不仅可以用于讽刺,用于揭露生活
⑧中的腐朽势力;而且可以用来歌颂、塑造正面英雄人物。”本剧中的李逵、宋江等人就是这样的“正面英雄人物”。这样的传统式的大团圆结局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增加戏剧的喜剧性,而中国人是“性情明朗、酷爱和平(周作人语)”的,面对着这样的结局,又有谁会不喜欢以这样的方式为结局的戏剧呢?
结语
大致了解了康进之《李逵负荆》的喜剧性,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戏剧——不管是悲剧也好喜剧也罢——的感情和认识,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后的戏剧写作和研究有一定的帮助,至少是增加和拓宽了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①佴荣本著《笑与喜剧美学》,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8年版,第4页。
②张志勋著《沫若史剧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第328页。
③〔英〕阿〃尼柯尔著,徐士瑚译《西欧戏剧理论》,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5年,第268页。④同①,第110页。⑤同②,第272页。⑥张燕瑾主编《中国古代戏曲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第73页。⑦胡德才著《中国现代喜剧文学史》,武汉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2页。
⑧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