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19-05-13 01:3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反思》。

第一篇:《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反思

《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及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域。

2、感受长江如同母亲河滋润着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通过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长江起源、流经城市等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教师播放《长江之歌》视频

2、长江概况

学生汇报:

(1)长江全长是多少?是中国第几大河,世界第几大河?

(2)长江发源于哪里?海拔多少?注入哪里?

3、走近长江

思考:长江从源头各拉丹东雪山自西向东经过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边看地图边寻找答案。

学生介绍有关长江源头的资料。

了解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四川九寨沟美丽风光。

了解长江上游支流——岷江贯穿的成都平原。

了解长江的第一湾——云南丽江。

了解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重庆。了解朝天门码头。

了解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三峡的风光及水利工程。

播放《话说长江》片段视频。

4、教学总结

亘古流淌的长江水如同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滋润着中华大地。给沿江城市带去富庶,带去繁华,使古老的神州大地生机盎然,长江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的诉说》教学反思

《长江的诉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沿着江河走下来》中的第二个话题。《长江的诉说》讲述了长江的流程,重点关注了长江流域内的三大湖泊和五大城市,以及长江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向人们发出了保护长江的呼吁。《黄河东流水》和《长江的诉说》两个话题共同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择水而居,沿河流而居,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

本课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涉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环保等等。知识纵横交错,难以分割。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前我让学生查阅长江的相关资料: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和主要城市;了解长江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是一个以地理知识为主的单元。了解自己生活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是五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长江的诉说》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会读地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地图想要说些什么,再来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总结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地理方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得距离,学生对长江只有初步的认识,但却不够详细。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让课本上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帮助学生理解“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时,通过视频、图片、诗歌等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直观感知长江,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

在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长江给予了我们什么?”“我们又给予了长江什么?”展开讨论,使学生很容易的就感受到了江与人生存的关系,是长江养育了我们,我们离不开长江。而大量的砍伐,植被被破坏,泥土流失才造就了漫天的洪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才能让她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最后让学生观看沿江的几个大城市的发展壮大,让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母亲河造福人类的思想感情。

《长江的诉说》一课知识极其丰富,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探讨交流到一些有关历史的、人文的内容时,就显得不够自如,时间把握也不够恰当。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才能演绎更加精彩的课堂,今后的工作和教学中,我应该多反思,多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

第二篇:《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本文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也是本册的第一个主读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的文体知识可以不讲解,课堂上着重学习此文的内容,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等。

【思路设计】

本文的题目是《长江》,长江客观的说就是一条大河,怎样将长江这一大河的内在美和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意义,向读者传达出来。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解了这一重点,进而给学生一个启发:原来可以从这样的角度、从这些方面看长江,可以表达这么深刻的主题啊!从而给学生以后练习写作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

热爱。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

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们用“三读”学习法学习本文。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在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指生朗读课文。

1、正字音。

2、识词义。

(朗读指导)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的变化,来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3、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4、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板书: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5、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祖国的新时代的到来,使新中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1、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板书)

拟人、反复、比喻、排比(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例如:

(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 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4)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

3、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们共同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板书设计】

郭 风 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拟人、比喻、排比、反复

【布置作业】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第三篇:《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18-20页。这是第一单元的主题活动,结合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辅助诗歌的学习与理解。诗作将“雨”拟人化,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向学生娓娓道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投入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入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难点

1.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地评价事物。

2.朗读诗歌时,能够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当地读出感情。◆教学突破

查找有关“雨”的诗歌、音乐、图画等,比较各种艺术形式下“雨”的不同展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主题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查找资料。2.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以创设课堂情境。

3.选择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课上范读一些优秀作品。◆学生准备

1.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音乐、图画等。2.选择“雨”的一个特点,进行思考。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可作精品的范读。

2.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

3.围绕“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它的形象和意蕴,并进行写作练习。

4.比较文学作品中和自然界中“雨”的不同,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陈述观点和说服他人的练习。

学生活动

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并介绍给同学,自荐朗读文章。2.配合教师,对资料进行分析。

3.结合自己对“雨”的不同感受和体会,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进行写作。

4.能够认识到文学形象与现实形象的不同,能够流利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一、交流资料,进入活动(约分钟)

二、围绕雨,从不同角度倾听“雨”(约分钟)

三、畅所欲言,展开辩论(约分钟)

本课总结

作为诗歌单元的总结,这个主题活动,以流畅优美的文字表述开篇,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设计灵活、丰富,开展活动的空间很大。

板书设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根据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调查本地雨季的情况,做一份当地降雨量的调查报告,分析年降雨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在文学作品中,“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由此推开,月亮、星星、落花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又是什么?以此理解诗歌。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你列举描写“雨”的文学作品。

2.你能够听到“雨的诉说”吗?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3.以某一季节中的雨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抒情文章。◆个性练习设计

1.以组为单位,对所在地的降雨进行调查。可以调查本地历史上降雨的变化,由此研究气候变迁;可以调查降雨分布对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在班里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鼓励自我创作。

3.将师生查找到的雨的资料,以及学生所写的散文、诗歌等进行分类归纳,以“雨”为题,整理成册。

教学探讨与反思

学生缺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能力,常常忽略身边的细微小事。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初三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不高,尤其是客观、清晰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缺乏,在与人辩论时,很少能够做到有理有力有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逐步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篇:小水滴的诉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单元的内容设计旨再告诉同学们要保护环境。这一节主要讲到了人们的生命之源——水。通过介绍水的重要性以及被破坏的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目前的情况,能够爱护水资源爱护环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大自然中万物生存的基础。(2)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3)知道如何节约用水。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资源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与我国水资源的危机,提高节约用水意识;(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并知道如何节约用水。

(2)感受水资源紧缺形势。

难点: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并知道如何节约用水。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再课件上展示缺水和有水地方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 水很珍贵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有的地方很缺水,有水的地方风景很好看。师:没错,水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

从人的体重上看,水占人体重的70%,婴儿体内含水80%。人体的血液中所含水分占83%,水在肌肉中占76%;在心脏、肺中占80%;在肾中占83%;肝脏中占68%;脑中占75%。人不吃饭能撑十天,但是不喝水仅仅能活三天。所以水对人体意义重大。从我们刚才看到的图片我们也能看到谁能滋润秧苗,能给我们生命,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老师出示课件地球的图片。

师:大家请看,我们的地球从高空上看,有人称它为水球,因为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按道理来说我们应该是不会缺水的。

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师:(分析)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级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如果把地球水比作一桶水的话,那么我们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相当于这桶水中的一小勺。由于可见,水资源是飞常准珍贵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但是水资源正在遭到破坏。

板书:水资源遭遇了不幸。

师:我们水资源总量约为27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水量仅为2167立方米左右,只相当世界人居的1/4,居世界第110位,中国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水还面临着被污染的问题。

老师展示课件上的图片,一些工厂排放污水,还有一些家庭用水也被浪费。师:同学们看到这里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应该保护水,不能浪费水。师:那大家以后要怎么节约用水呢? 板书:节约用水。老师出示节水标志。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希望大家以后都能节约用水。

三、作业

每人写一句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提醒自己也提醒别人要节约用水。

第五篇:米粒的诉说 教学设计

米粒的诉说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懂的要爱惜粮食。

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教学难点: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农产品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浏览收集与粮食相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的 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命名:玉米组、高粱组、小麦组、大豆组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师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锄禾》这首诗,谁能起来背诵一下?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是啊,我们从诗中了解到农民的艰辛与不容易,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倾听《米粒的诉说》,感受那份艰辛与快乐。

2、板书课题——米粒的诉说

过渡:我们都生活在农村,从小就与这些粮食作物相知相伴,那么你们对他们真正了解多少呢?、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玉米、高粱、小麦、大豆),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了解活动情况)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小组介绍自己组的代表物,其他小组可以帮助补充。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真不愧是大地的子孙,对粮食作物了解了这么多,你们真棒。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小米粒的生活,看它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米粒成长的故事”

(米粒的诉说:整地 → 播种 → 移栽 → 管理 → 收割 → 晾晒 → 收藏→碾米)

2、讨论:同学们读完了小米粒的生活,你有什么想法呢?

3、师:是啊,小小一粒米,包含了农们伯伯多少辛苦和汗水呀!

4、想一想,为了米粒的出生,农民伯伯还要付出哪些劳动?(1)遇到各种灾害时,比如旱灾、水灾、虫灾,农民伯伯在做啥呢?(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什么?通风 干燥 禁火

三、学习的深入,感悟的深化

1、观看图片:小丽劝说军军吃饭时不要总是掉饭,要爱惜粮食。军军却毫不在乎地说:“不就是几粒米饭吗!不值钱,没什么大不了的!”

学生评论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总结出:粮食来之不易,农们伯伯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我们应该珍惜。

2、米粒的诉说还没有完,大家试着帮它补充一下。

(21页)活动:了解我们本地种植的一些农作物,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人们要付出哪些劳动?(白菜、萝卜、辣椒、西瓜„„)

交流生活实践体验,展现各自生活积累

通过补充交流,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感悟到必须珍惜粮食。(看图:看看这个孩子,节约粮食吧)

四、拓展延伸

在家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还可以将自己知道的农谚,节气歌 读给家人听,争当家里的“爱粮监督员”。

(1)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2)二十四节气歌、农业谚语

五、练习

板书设计

米粒的诉说

米粒的诉说:整地 → 播种 → 移栽 → 管理 → 收割 → 晾晒 → 碾米

来之不易 珍惜粮食

下载《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王爱娣 教材说明: 《雨的诉说》是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以抒写大自然的诗为主题,让学生从欣赏诗词作品中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情趣。 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5篇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它气势宏大,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情景,显示......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 很荣幸也很感谢周浩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放在我们学校进行,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上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第一课——《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

    《长江之歌》 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肃州区下河清学区 盛建军 本篇是一首诗歌,作者用第二人称的语气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一、你在我的生活里 ·长江,我们每个同学都熟悉。说说你所熟悉的长江,或者与长江有关的事物、诗词。 1、衣、食、住、行; 2、关于长江的诗词: 教材中曾经学到过的;李白一人就有三......

    长江教学设计(热门2篇)

    篇1:长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会利用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相关河流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