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说长江》教学设计
《话说长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府、驾”等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吗?这就是《长江之歌》,上世纪80年代,以它为主题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的高峰。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节选。板书课题。读题。(“话说”两个字提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轻松、舒缓一些。)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地图,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敦、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3、前面四个词语虽然不好读,但对于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特别有帮助。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
4、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语,调整板书如下:
3000年前隋朝北宋公元1190年南宋赵敦
巴——渝州——恭州——————重庆
5、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6、不看课本,对照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7、齐读第1自然段。
三、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重庆地形图,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引导其他学生看地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了解“山城”特点。
1、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称做“山城”
(1)势不高,但相对高度大:
最高280米,最低160米,相差120米。(注意作者用数字说明的方法,朗读时要强调这些数据。)
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学习“以至于”的用法。)
(2)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意思,想象“山城”景象。)
(3)重庆被称为山城是当之无愧的。
结合以上两点理解“当之无愧”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3、4自然段。
B、山城特点
(1)街道弯曲
想象街道在山的脊背上弯曲是什么样子;
理解“人骑车”和“车骑人”。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2)台阶特多
读比喻句,说说句中的“钢琴、琴键、交响乐”各是比喻什么,你能体会到这句话中蕴涵的意思吗?(山城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辛勤劳作,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今天这样繁华的都市和幸福的生活。)
(3)人力胜天
a、缆车:“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说话间就到。
b、索道: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想象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百里青山是重庆的骨架,显示出不畏艰险的勇气与毅力;嘉陵江水的环绕依回,倾诉着重庆无尽的婉约和灵性。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的雾,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雾的飘渺和温柔。
二、学习课文8——13自然段,了解“雾城”特点。
1、默读课文8——13自然段,说说你对“雾城”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雾城”雅称
(1)雾美:
a、轻纱似的薄雾;(体会比喻句)
b、扑朔迷离之感(理解“扑朔迷离”);
c、浓厚的艺术气氛。
(2)雾多:
a、除8月外,一年到头都雾气腾腾;
b、平均两天就有一次雾;
c、冬季大部分时间在雾中来,雾中去;
“雾气腾腾”和“雾中来,雾中去”让你想到了什么?(如仙境般的神秘、缥缈)
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B、多雾原因
(1)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大;
(2)重庆在四川盆地中所处的位置。
C、雾对重庆的影响
(1)交通不便,造成危险;
(2)适合柑橘生长。
三、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欣赏重庆夜色。
1、自由读课文14、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生交流,师出示重庆夜景图片,描述图中景象:
入夜的山城,以繁华市区的灯群为中心,街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灯火为背景,构成一片高下井然、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灯海。那车辆舟船溢彩流光,不停穿梭其间,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喧嚣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
动感与生机。此刻,分不清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还是遍地华灯如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真的是如梦如幻,人间天上。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注意体会三个“这是”中所传达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1、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2、想一想,如果课文先介绍重庆“雾城”一称的由来,再介绍“山城”一称的来历,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借此理清课文条理,将两种写作顺序进行比较,了解并列介绍的方法和详写在前,略写在后的书写习惯。)
五、作业设计。
1、课外观看《话说长江》的记录片。
2、写一亮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5、话说长江(节选)
山 城
重庆
雾 城
夜景美
第二篇:《话说长江(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话说长江(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复述过渡
上一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全文主要内容,还解读了1至7自然段,了解到重庆名字的来由、地形特点和“山城”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我们通过多读和抓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理解的方法,读懂了山城的特点,了解到说明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了解“雾城”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二 自主学习
过渡启发语:书是自己读懂的,我们要通过自己认真读书把书读进去,了解雾城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读中还要把优美的语言变成画面,入情入境地体会,从中感受到山城的雾也很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8到13自然段,把能够表现雾的特点的重点词句画上横线,想想雾有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表现特点。学生自由朗读8--13自然段。学生默读8--13自然段,读、画、思结合。3 同桌讨论,交流读书心得。
三 全班交流,理解“雾城”特点及其说明方法。1 解读第8自然段。(1)齐读第8自然段。
(2)提问:这个自然段揭示了重庆的什么特点?(是一座雾很多的城市)“雅称”是什么意思?(美好的称呼)解读第9自然段。
(1)提问:作者为什么认为“雾城”是个“雅称”呢?它“雅”在哪里?(因为作者细致地对雾进行了描写,写出了雾城具有朦胧的美:重点词“扑朔迷离”—雾中的城市看不清真面目,很难辨别清楚是什么事物,给人一种神秘感觉,给人以想象空间;重点句: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艺术氛围。---比喻句写出了烟雾弥漫如轻纱的自然环境,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里干什么都显得神秘浪
/ 4
漫,令人遐想联翩,富有舞台艺术的味道,非常文雅、优雅)请用优雅的朗读读出你的理解。
(2)你从第9自然段里体会出“雾城”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语言体会出来的?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表现出这样的特点?(雾很薄--轻纱、轻轻的薄雾;作者在细致描写特点中,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表达出对“雾城”喜爱之情。)(板书:雾薄)
(3)感情朗读训练。指读、齐读,读出美的感受。3 解读第十自然段。
(1)你在自学中认识到“雾城”的“雾”还有什么特点?从哪里读出来的?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特点?
(雾多:有雾的时间长---一年到头、平均每两天一次雾;在雾中生活---雾中来,雾中去)(板书:雾多)作者用列数据(一年、两天、一次)说明雾多。
(2)指导朗读:要把表示时间的词语重音慢读 齐读9、10自然段后小结过渡:课文第九、十两个自然段,运用打比方、拟人、列数据和细致描写的方法,说明了“雾城”的雾具有雾薄、雾多的特点。那么,“雾城”的“雾”的特点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解读11、12自然段。
(1)齐读11自然段后齐答:“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很大”(板书原因)(2)作者怎样具体叙述这个原因的呢?(指一名学生以读代答)6 我们也无数次遇见雾,你喜欢雾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与你的看法相同吗?从哪里看出?
(不便、危险;舒适环境)归纳小结提问:你们通过解读8至1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A、(知道了“雾城”的“雾”很美,这种美是朦朦胧胧的,体现出朦胧的美!知道了“雾城”的“雾”具有轻而薄的特点;“雾”很多,人们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在雾中生活。知道了“雾”形成的原因是“重庆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很大”)
B.、(知道了作者为了表达清楚雾的特点,采用了细致描写和打比方、列数据、拟人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 4
过渡语:前面写的多数是重庆白天的景物,到了夜晚,重庆又是怎样一番别致的景色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读读14、15、16自然段,边读边把语句变为画面,用心去欣赏重庆的夜景吧。
四 解读14、15、16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14、15、16自然段,边读边想。2 提问讨论:
(1)作者写夜景,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夜景的特点?(主要描写了重庆的灯火)
(2)灯火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读出来的?(灯火很多:万家灯火、一盏一点、盏盏点点)“灯火在移动”指的什么?(轮船上的灯火)“......到底是......还是......”是个什么句子?起什么作用?(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读了这个句子,就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灯星难辨,更加突出了夜色里灯火之多,火树银花,星光灿烂,美丽无比!让我们运用欣赏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一次14、15自然段吧!)
(3)齐读16自然段,引导语:雾都重庆山水相连,地理环境特殊,且常年烟雾迷蒙,她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朦胧的美;重庆的夜晚,无数灯火更是令人遐想联翩,富有诗情画意。作者面对这样壮丽河山,在结尾段连用了两个“这是”,①提问:联系前文想想:“这是自由诗”指的什么?(薄雾富有诗情画意、灯火更富诗情画意,体现出江城重庆是个如诗如画的美丽的自由的古城!)“这是交响乐”指的什么?(重庆的台阶似琴键,世世代代的重庆市民脚踏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具有音乐之美!)②联系两个“这是”想想,结束句“这就是山城、雾城——重庆之夜......”是什么意思?结尾段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意思是说:重庆体现出一种自由的美、音乐的美!作者直接抒情,表达出赞美、喜爱重庆的思想感情。)③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两次省略号,一次破折号,他们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省略号表示遐想很多很多;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仍然令人遐想联翩,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破折号用在这里,意思是强调了灯光灿烂的重庆之夜是山城、雾城之夜,不是其他地方的夜晚。)④让我们满怀着对重庆赞美、喜爱之情,运用抒情的语气,有感情地齐读最后段吧!
/ 4
五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1 浏览全文,想想后归纳出: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重庆的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顺序安排材料?作者为什么不先写“雾城”,再介绍“山城”?
(3)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重庆的特点?举例说明。2 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总结课文的能力: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重庆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自然资源)等特点,展现出重庆独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赞美、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我们祖国,像重庆这样美丽的城市何止一个,可以说数以万计!我们的祖国处处壮丽无比,我们怎能不感到骄傲自豪呢?!)
(2)作者是按照(事物的特点)来安排表达顺序的,先写(山城)的特点,再写(雾城)的特点,后写(江城)的特点。(因为雾是因为山而产生的,四周是山,形成盆地,城居盆中;山下有江,重庆三面是水,水多产生了雾。有“山城”才有“雾城”。所以,先写“山城”更合情理。)
(3)为了突出事物的特点,作者采用了(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拟人)和(描写)(议论)等说明方法。检查交流。(指一个学生在小黑板上做练习。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总结教学。(略)
六 课外作业
运用学习到的说明方法写一两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要写出家乡的特点。
/ 4
第三篇:习题:《话说长江》
武汉教育云资源中心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话说长江》习题
洪山区街道口小学 王静
一、书法展示台。
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三、书法展示。(抄写下面的词语)祖祖辈辈 弯弯曲曲 星星点点 蓬蓬勃勃 层层叠叠
你还能写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1.重庆还有“雾城”的雅称呢!(引号的作用)()2.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这就是山城、雾城——重庆的夜„„(破折号的作用)()
3.这闪烁的亮光,到底是江上的渔火,还是天上的星星?一盏一点,盏盏点点„„(省略号的作用)()
五、按要求写句子。
1.重庆并不高。人们称重庆山城。(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人们把重庆称为山城。(改为“被”字句)3.重庆是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缩句)
武汉教育云资源中心
参考答案:
一、首府 延长 闪烁 促使 好像
二、略
三、略
四、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语意未尽
五、略
第四篇:中国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
《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211.31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话说长江》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导演:戴维宇
编剧;陈汉元
主持人:陈铎,虹云
《话说长江》在中国引起的反响是空前的,新华社在报道该片片引起的“长江热”时,曾经以《中国的〈话说长江〉热》为题,向国外播发了英文电讯稿,说“每到星期天的晚上,数百万中国人便坐到电视机前,收看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该片的播出引起巨大反响的另一个侧面是先后收到观众来信一万多封评论、批评建议的信,还有人寄来自己专门创作的以长江为题的绘画、书法和歌曲。当时有人盛赞该片是中国“激动人心的爱国画卷”,“知识的百科全书”。
主题曲《长江之歌》
目录
第一回 源远流长
第二回 巨川之源
第三回 金沙的江
第四回 四川盆地
第五回 岷江秀色
第六回 成都漫步
第七回 峨眉凌云
第八回 从宜宾到重庆
第九回 大足石刻
第十回 川江两岸
第十一回 壮丽的三峡
第十二回 长江第一坝
第十三回 荆江览古
第十四回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第十五回 从武赤壁到文赤壁
第十六回 庐山独秀
第十七回 瓷都景德镇
第十八回 佛教圣地九华山
第十九回 飞红滴翠记黄山
第二十回 古城南京
第二十一回 历史名城扬州漫话
第二十二回 镇江三山
第二十三回 太湖平原
第二十四回 黄浦江畔
第二十五回 走向大海
第五篇:《话说长江》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本站推荐)
长江,古称江、大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97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中部、东部,在上海市汇入东海。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话说长江》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话说长江》课文原文
重庆是一座古城,早在3000年前,它就是巴国的首府。古名叫“巴”,隋朝改名叫“渝州”,北宋更名为“恭州”。到了公元1190年,南宋有个叫赵?的人,他先在这里当王,接着又当上了皇帝,双重喜庆,所以,把它改名叫重庆。
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头尖了。在朝天门的西侧,有许多码头,因而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
重庆并不高,但是人们称它山城。
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280米,市区的最低地面海拔却只有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差120米。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因此,重庆被称作为山城是当之无愧的。
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的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在重庆,即便在热闹的街区,你也难得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因为骑自行车爬坡实在太困难了。有人开玩笑说:在重庆,有时候是人骑车,有时候是车骑人。
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数不尽的钢琴琴键。勤劳的山城居民,祖祖辈辈踏着这些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过去“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的地方,如今坐上缆车说话间就到了。
假如你要到嘉陵江对岸去办事,现在不必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了,可以从嘉陵江大桥上直接过江,也可以乘坐架空索道车,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
重庆还有“雾城”的雅称呢!
雾会使人产生扑朔迷离之感,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氛。轻轻的薄雾,使这座山城显得格外温柔、可亲。
这里,除8月份之外,好像一年到头总是雾气腾腾,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雾。到了冬季,山城的居民大部分的时间都过着雾中来、雾中去的生活。
重庆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很大,这是雾多雾浓的主要原因。
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四周高,当中低,到夜间,周围的空气冷却变重,促使盆地中部低地的空气也随着变冷。这湿漉漉的重庆正好处于盆地中部偏南,所以雾多雾浓就是必然的了。
雾给人民生活、交通运输带来许多不便,造成了相当的危险。但雾却为柑橘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江上,还有灯火在移动。
这闪烁的亮光,到底是江上的渔火,还是天上的星星?一盏一点,盏盏点点……
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这就是山城、雾城――重庆的夜……
《话说长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府、驾”等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吗?这就是《长江之歌》,上世纪80年代,以它为主题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的高峰。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节选。板书课题。读题。(“话说”两个字提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轻松、舒缓一些。)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地图,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敦、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3、前面四个词语虽然不好读,但对于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特别有帮助。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
4、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语,调整板书如下:
3000年前隋朝北宋公元1190年南宋赵敦
巴――渝州――恭州――――――重庆
5、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6、不看课本,对照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7、齐读第1自然段。
三、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重庆地形图,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引导其他学生看地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了解“山城”特点。
1、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称做“山城”
(1)势不高,但相对高度大:
最高280米,最低160米,相差120米。(注意作者用数字说明的方法,朗读时要强调这些数据。)
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学习“以至于”的用法。)
(2)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意思,想象“山城”景象。)
(3)重庆被称为山城是当之无愧的。
结合以上两点理解“当之无愧”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3、4自然段。
B、山城特点
(1)街道弯曲
想象街道在山的脊背上弯曲是什么样子;
理解“人骑车”和“车骑人”。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2)台阶特多
读比喻句,说说句中的“钢琴、琴键、交响乐”各是比喻什么,你能体会到这句话中蕴涵的意思吗?(山城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辛勤劳作,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今天这样繁华的都市和幸福的生活。)
(3)人力胜天
a、缆车:“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说话间就到。
b、索道: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想象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百里青山是重庆的骨架,显示出不畏艰险的勇气与毅力;嘉陵江水的环绕依回,倾诉着重庆无尽的婉约和灵性。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的雾,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雾的飘渺和温柔。
二、学习课文8――13自然段,了解“雾城”特点。
1、默读课文8――13自然段,说说你对“雾城”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雾城”雅称
(1)雾美:
a、轻纱似的薄雾;(体会比喻句)
b、扑朔迷离之感(理解“扑朔迷离”);
c、浓厚的艺术气氛。
(2)雾多:
a、除8月外,一年到头都雾气腾腾;
b、平均两天就有一次雾;
c、冬季大部分时间在雾中来,雾中去;
“雾气腾腾”和“雾中来,雾中去”让你想到了什么?(如仙境般的神秘、缥缈)
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B、多雾原因
(1)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大;
(2)重庆在四川盆地中所处的位置。
C、雾对重庆的影响
(1)交通不便,造成危险;
(2)适合柑橘生长。
三、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欣赏重庆夜色。
1、自由读课文14、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生交流,师出示重庆夜景图片,描述图中景象:
入夜的山城,以繁华市区的灯群为中心,街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灯火为背景,构成一片高下井然、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灯海。那车辆舟船溢彩流光,不停穿梭其间,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喧嚣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此刻,分不清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还是遍地华灯如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真的是如梦如幻,人间天上。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注意体会三个“这是”中所传达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1、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2、想一想,如果课文先介绍重庆“雾城”一称的由来,再介绍“山城”一称的来历,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借此理清课文条理,将两种写作顺序进行比较,了解并列介绍的方法和详写在前,略写在后的书写习惯。)
五、作业设计。
1、课外观看《话说长江》的记录片。
2、写一亮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5、话说长江(节选)
山 城
重庆 雾 城
夜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