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方法一

时间:2019-05-13 01:1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方法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方法一》。

第一篇: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方法一

《动物的行为》的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了解了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的前提下讲述的,这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学生对认识动物有强烈的愿望,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知识,这是本节课不可忽视的资源,但还须将学生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试验、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难点: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人与自然》栏目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畅谈动物的各种表现,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中引导学生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关注。从而引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念。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为新知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活动体验,探求新知】

一、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提供故事背景,出示问题,展开新知的探讨:

“一只刚出生的小狗来到我家,开始非常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慢慢的和我熟悉了,见了我会亲热的摇尾巴,还在我的训练下每天到楼下指定的地点拉屎、尿尿。”

问题:① 你能从以上资料中找出有关动物的行为吗? ② 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

③ 小狗一生下来就可以到指定的地点拉屎、尿尿吗?

④ 这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从生活熟悉的例子入手,解决了问题也就引出了两种行为的概念并比较出二者的区别。

(二)、利用“分析与讨论”的资料,判断那是先天性行为,那是学习行为。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

设计意图:扩展认知的范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问题探讨:①对比分析小羊吃奶和黑猩猩调取白蚁两个具体事例,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②从母鸡抱窝、小鸟喂食这两个事例思考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③刘翔跨栏很出色,姚明打篮球也很出色,假设让他们互换项目,设想结果怎样?这说明学习行为的建立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④你具有哪些学习行为,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试举两例说明。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准确判断两种行为的基础上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产生的原因上理解两种行为的本质特征。因此提出以上问题,而不是直接设问: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这样有具体事例的分析比较,有明确问题指引,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然后由学生对这两种行为进行归纳,一方面将学生头脑中的具体材料做以理性提升,另一方也教给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方法。达成本节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目标。

二、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

(一)、视频资料: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和马戏团黑猩猩表演节目的录像。

讨论:这两种学习行为形成的过程以及成功的快慢有差别吗? 设计意图:两种动物的学习行为差别明显,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回答难度不大。提示学生“尝试和错误”是常见学习行为,为下面的探究做一铺垫,还想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回顾科学探究的基础环节,并提出探究问题: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吗?

给学生提供一份设计不完整并有疏漏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分组讨论修改并补充。交流各组设计最终形成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实验建议观察鸡的绕道取食,我觉得城市学生取材困难,要求的实验场地较大,不容易操作。选择小乌龟是因为有很多家庭做宠物饲养,对学生没有什么危险,而且操作不受场地限制。由于初一学生刚接触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久,让学生完全自己设计方案有较大的难度,于是我提供一份不完整的方案是给学生打个架子,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探究方案,体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三)、第二节课,依据的探究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观察乌龟经过多少次错误尝试才能找到食物,并记录下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做以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展示结果并交流实验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在这一环节中,注意向学生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实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社会行为

(一)指导阅读法:在阅读提纲的指导下阅读教材以及提供给学生的补充材料

阅读提纲:

1、社会行为有什么特征?

2、群体内部有哪些联系的方式?

3、哪些动物有社会行为?

(二)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并相互答疑。

设计意图:前两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学习阅读,并提炼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挖掘生活经验。逐步实现第二个知识目标。同时学生的知识面宽窄不同,学生的交流可以答疑解惑,从中体验获取知识、传授知识的愉悦,感受学习的快乐。

【总结归纳,内化提高】

课堂的小结部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总结,谈一谈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样由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既有知识的深化,又有情感的提升。

【迁移深化,学以致用】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菜青虫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在十字花科(如白菜)叶片上出现,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1)菜青虫的来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长大的菜青虫;b、去白菜地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你的理由是:。

(2)实验的变量:。

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子?a、;b、。

(3)每一组菜青虫的数量:a、用

1只菜青虫;B、用10只菜青虫。你的选择是:,你的理由是:。

(4)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出的结论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强化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问题的设计也是突出探究过程中的关键点,为学生以后独立设计探究方案打基础。

以上是我对《动物的行为》一课的总体的设计思路,着重说明了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具体的操作只做以简要说明。本节课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以两个概念为主线,运用实验、讨论、指导阅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思考、探究、分析的空间和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而且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孙凤琴:张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准确到位,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专家点评:思路清晰,概述准确,依据课标,重点突出,值得借鉴。

第二篇:《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动物行这部分内容,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

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

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

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

、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

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

分析后天行为:

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

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

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

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

2、动物社会行为

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3.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4.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你知道那些动物的交流方式?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生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四、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只有在应用的时候,知识才是有价值。

第三篇: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设计

动物行为的类型

青川中学 张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述观点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探究,与同学分享交流机会。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课前学生分为两组,捕捉10只蚂蚁放在装有糖、面包、辣椒酱、醋的纸盒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也可定时到找到蚁穴处观察自然壮况下蚂蚁的行为。

2.收集有关蚂蚁行为的材料,结合探究结果,形成小组意见。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展示动物世界视频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回顾动物行为的概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行为,从动物的行为入手我们这堂课来讲解一下动物行为的类型。(板书——动物行为的类型)二. 讲授新课

(一)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1.由每小组的代表汇报课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情况和结果,各组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探究结论。(学生们在上堂课就已经定下了两方面的研究,分别是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和蚂蚁是社会性昆虫吗?)

2.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积极地参与了课后探究活动。

那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实验是否是如此?(播放探究蚂蚁觅食的行为短片)

师;从同学们的实验和老师播放的影片中能够看出结果是蚂蚁喜欢甜的和油炸性的食物,并且蚂蚁是集体活动的。所以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动物的两种行为,一是觅食行为,二是社群行为。那么什么是社群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社群行为(板书)

师:像蚂蚁这样,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行为,称为动物的社群行为。可是仅仅如此吗?同学们有没有在其中发现社群行为的动物有哪些特点呢?之前让同学们查了资料,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总结的不错,让我们来看下图片,看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多媒体展示蚂蚁图片),师:从图中能够看出蚂蚁是有分工的,也就是说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不是许多个体简单地聚在一起,而是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师:除了蚂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除了社群行为外,动物还有其他的行为类型,同学们能试着说说吗?

2.攻击行为(板书)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我们来欣赏下图片,看看图片中体现了动物的什么行为?

总结攻击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攻击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攻击行为》的图片。

3.防御行为(板书)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我们从图中能看出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那么这种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总结防御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防御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图片。

4.繁殖行为(板书)

师:动物要繁衍后代就必须进行什么行为?

师:什么是繁殖行为?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繁殖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图片。

5.节律行为(板书)

师:我们通过上一节课已经知道猫头鹰一般在夜间出没,而我们家养的鸡鸭却是白天生活,那这种又是什么行为呢?

总结节律行为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节律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图片。

师: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下面请同学们6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动物的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有什么意义?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三、课堂练习

书中82页当堂练。

四、课堂小结

以问答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

五、开眼界

书中83页

六、作业

做一种动物的探究报告。

七、板书

动物行为的类型

社群行为

攻击行为

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

动物行为的类型

防御行为

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繁殖行为

提高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节律行为

第四篇: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了解了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的前提下讲述的,这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学生对认识动物有强烈的愿望,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知识,这是本节课不可忽视的资源,但还须将学生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

利用音像材料,在给予学生大量感性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及社会行为的特征等。

四、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2)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 天性行为。(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4)知道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目标实施:

1、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

出示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可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7)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8)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9)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

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可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

(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 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

2、动物的社会行为

播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3)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4)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5)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你知道那些动物的交流方式?

3、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生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三)总结归纳,内化提高:

课堂的小结部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总结,谈一谈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随堂练习。只有在应用的时候,知识才是有价值。

第五篇:配方法(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

(一)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思考: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法过程中,解一元二次的要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选1个同学口答)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

x25;(x2)25; x212x360。

(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 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探索新知

(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体会如何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2)、解决例题

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2+8x=9 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平方),得 x2+8x+42=9+42.(x+4)2=25 开平方,得 x+4=±5, 即 x+4=5,或x+4=-5.所以 x1=1, x2=-9.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解:移项得 x2+12x=15,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两边开平方,得x+6=±51

所以:x15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3)、整理思路

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2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

(4)、应用提高

例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米和12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例题分析: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方程应该是(16x)(12x)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1216;211216,2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所列出的几个方2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平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

3、随堂练习

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214x8(4)x22x28x4

4、课堂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应用配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5、布置作业

课本55页习题2.3 第 1题、第2题、第3题

下载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方法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方法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配方法(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一) 石丽威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

    配方法(一)教学设计

    《 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教学设计(最终稿) 一、研修背景: 学校:赫章县哲庄乡初级中学 执教教师及备课组:本校数学教研组 研究学科与课题:数学学科《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行为学是生命科科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是对全书各章节中零散动......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教学设计

    领悟大纲,活化教学 生物,是一门比较生活化的学科,也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得比较紧的科学。生物课,要上“活”,而不能够被“知识”枯燥化。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合作伙伴,是帮助......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思路2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刘生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授课内容《动物的行为》是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运动与行为第二节,这节教材列举了动物的各种各样的行为类......

    动物行为的教学设计思路二[精选合集]

    动物行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授课内容《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等等。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

    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三节 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蚂蚁的觅食行为",......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注重将教学目标的内容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提出社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