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19-05-13 01:1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篇: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45分钟)。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的定量关系时是广泛运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的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在本课时教学中安排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几个高难度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涉及宏观领域,还涉及微观领域,难点集中,理解困难,为教学带来了障碍。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所给资料,提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2.通过物质的量的教学,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3.在摩尔是堆量的教学中,提高迁移应用的能力及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质宏观与微观间量的关系的探究,感受化学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对学习自然科学感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与“物质的质量”相混。

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数量比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引导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对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如视频、动画等,变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自己建构新概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PPT课件 概念动画 实验视频 相关图片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

(一)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视频引入(此处需常见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观看视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出发,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意义。

CO2点燃CO2

微观粒子数 1 物质质量

12g 32g

44g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复习总结:(1)从质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从微观机理角度,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提出问题

教师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那可称量物质与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系?我们有何办法能将微粒数量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想办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础。

环节二:方法探究

(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的办法;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的质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断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的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增长,直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的质量可称量。就可说某克的物质中微粒数目是多少。)

学生体会,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其核心是一种化小为大的思想。(2)摩尔——堆量

教师以学生常见的物质为例,演示其粒子堆积的过程,并伴有总质量、粒子总数的同步变化。(如以碳原子为例,展示碳在堆积的动画课件)当堆积的微粒数为6.0210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如以碳原子为例,6.0210子。

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摩尔是联系宏观与微观数量的桥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词与摩尔相似。学生思考,并回答常见量词的名称,如“双”、“打”,“公斤”等(3)迁移应用

教师将示例微粒改变,而微粒数目6.0210232323时,个碳原子,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的碳原

不变,引导学生回答此时这些微粒量是否为1摩尔?(此处需1摩尔不同物质的相关图片)

学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结论:将示例微粒改变,同样数目是6.021023时,我们说它是1摩尔。

设计意图:围绕提出的问题,再现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一种物质迁移至其它物质,使学生体会摩尔是一量的单位。

环节三: “物质的量”概念(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教师进而指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像“千克”是“质量”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举例类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学生理解,并细细体会摩尔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

教师展示有关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的信息(此处需要有关国际单位制方面的图片),物质的量是其中之一,记作n。

学生看教材P12资料卡片,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建构新概念。(3)“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并结合教材P11图1-11给出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

(“物质的量”不同于“物质的质量”。如以炭为例,12克C-12含有6.0210子,物质的质量12克,而“物质的量”是1摩尔。)

(4)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介绍:国际上规定,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数与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

23个碳原 3 数相等。实验表明,这数目约为6.021023。6.021023molNA

学生体会,记忆。

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设计意图:在摩尔——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的量”概念,降低了学生在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时的难度;通过将常见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对比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构过程。

环节四: “物质的量”的应用

在初步了解了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在环节一中做的分析,将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联系在一起。

学生思考、讨论做出总结:

CO2点燃CO2

微观粒子数 1

1NA

1NA

1NA 物质的量

1摩 1摩

1摩

设计意图:通过将物质的量(摩尔)概念再次应用于化学反应,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数量间的桥梁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活动,吸取其它同学在该问题中正确的地方,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

自主学习情况: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反馈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1.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的集体就是1摩尔

233.NA的精确值为6.0210,单位为mol231

4.1摩尔物质均约含有6.0210分子

235.0.1molH2O中含有0.26.0210个H原子

(该教学设计方案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部

顾世梅

提供)

第二篇:《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45分钟)。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的定量关系时是广泛运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的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在本课时教学中安排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几个高难度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涉及宏观领域,还涉及微观领域,难点集中,理解困难,为教学带来了障碍。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所给资料,提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2.通过物质的量的教学,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3.在摩尔是堆量的教学中,提高迁移应用的能力及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质宏观与微观间量的关系的探究,感受化学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对学习自然科学感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与“物质的质量”相混。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数量比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引导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对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如视频、动画等,变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自己建构新概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PPT课件

概念动画

实验视频

相关图片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

(一)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视频引入(此处需常见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观看视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出发,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意义。

C?O2点燃CO

2微观粒子数 11

1物质质量12g 32g 44g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复习总结:

(1)从质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从微观机理角度,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提出问题

教师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那可称量物质与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系?我们有何办法能将微粒数量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想办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础。

环节二:方法探究

(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的办法;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的质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断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的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增长,直

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的质量可称量。就可说某克的物质中微粒数目是多少。)

学生体会,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其核心是一种化小为大的思想。

(2)摩尔——堆量

教师以学生常见的物质为例,演示其粒子堆积的过程,并伴有总质量、粒子总数的同步变化。(如以碳原子为例,展示碳在堆积的动画课件)当堆积的微粒数为6.02?10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如以碳原子为例,6.02?10

子。

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摩尔是联系宏观与微观数量的桥梁。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词与摩尔相似。

学生思考,并回答常见量词的名称,如“双”、“打”,“公斤”等

(3)迁移应用

教师将示例微粒改变,而微粒数目6.02?10232323时,个碳原子,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的碳原不变,引导学生回答此时这些微粒量是否为1摩尔?(此处需1摩尔不同物质的相关图片)

学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结论:将示例微粒改变,同样数目是6.02?1023时,我们说它是1摩尔。

设计意图:围绕提出的问题,再现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一种物质迁移至其它物质,使学生体会摩尔是一量的单位。

环节三: “物质的量”概念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教师进而指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像“千克”是“质量”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举例类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学生理解,并细细体会摩尔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2)“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

教师展示有关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的信息(此处需要有关国际单位制方面的图片),物质的量是其中之一,记作n。

学生看教材P12资料卡片,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建构新概念。

(3)“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并结合教材P11图1-11给出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

(“物质的量”不同于“物质的质量”。如以炭为例,12克C-12含有6.02?10

子,物质的质量12克,而“物质的量”是1摩尔。)

(4)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介绍:国际上规定,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数与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23个碳原

数相等。实验表明,这数目约为6.02?1023。6.02?1023mol

NA

学生体会,记忆。?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

设计意图:在摩尔——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的量”概念,降低了学生在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时的难度;通过将常见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对比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构过程。

环节四: “物质的量”的应用

在初步了解了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在环节一中做的分析,将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联系在一起。

学生思考、讨论做出总结:

C?O2点燃CO

2微观粒子数 11

11NA 1NA 1NA

物质的量 1摩 1摩 1摩

设计意图:通过将物质的量(摩尔)概念再次应用于化学反应,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数量间的桥梁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活动,吸取其它同学在该问题中正确的地方,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

自主学习情况: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反馈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1.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的集体就是1摩尔

233.NA的精确值为6.02?10,单位为mol

23?1 4.1摩尔物质均约含有6.02?10分子

235.0.1molH2O中含有0.2?6.02?10个H原子

第三篇:摩尔质量教学设计

摩尔质量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科学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通过学生的置疑、解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及探究能力。

3.通过计算,强调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学生]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用于宏观物体。

[讲述]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桥梁,那么,物质的量是如何把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体积联系起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推进新课]分析书中表格l一3-1中列出的1mol 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学生]1mol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1mol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提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 [学生]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板书]

二、摩尔质量

1.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板书]2.摩尔质量定义: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2)单位:g/mol或 kg/mol。

(3)数值上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讲解]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表示为:

[板书]3.计算式:

符号表示: M=m/n

[讲解]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物质的量联系起来。

(投影练习)O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O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 NaCl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42-的摩尔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g/mol 32g/mol 58.5g/mol 96g/mol。

[强调]大家在解答有关摩尔质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投影练习)欲使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SO2与SO3的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根据氧元素质量相等,推出氧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求出SO2和SO3物质的量比为3:2,最后得出SO2与SO3的质量比为6:5。

(投影练习)71 gNa2SO4中含有Na+和SO42ˉ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解: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M(Na2SO4)=142 g/mol Na2SO4 = 2Na+ + SO42ˉ

n(Na+)= 2 n(Na2SO4)= 2×0.5mol = 1 mol n(SO42ˉ)= n(Na2SO4)= 0.5mol

答:71 gNa2SO4中含有Na+ 物质的量为1 mol,SO42ˉ物质的量为0.5mol。

[小结]略。

第四篇:气体摩尔质量

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C、2.4g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D、17gNH3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电子数目为10NA

2、若1gN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 x/28 mol-1 B x/14 mol-1 C 14x mol-1 D 28x mol-1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的数目是8 NA 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C、46g NO2和46g 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 NA D、在1L 2 mol/l 的Mg(NO3)2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 NA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 2混合物22.4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在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 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 mol H2,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D、常温常压下,28克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 NA 5、16g X2O5 中含0.1 mol 氧原子,则X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

A、21.6 B、28 C、14 D、31

6、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相对分子质量为a的一个分子的质量()A aNA g B NA/a g C a/NA g D 1/aNA g

7、已知有反应2NO + O2 == 2NO2,今有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8、多少摩尔CaCL2溶解在1 molH2O中才能使CL-与H2O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

A 0.1 mol B 10 mol C 0.5 mol D 0.05 mol

9、在0℃ 1.01×105 Pa下,有关H2、O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

D、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10、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B气体的n倍,同温同压下,B气体的质量是同体积空气的m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m/n B、29m/n C、29mn D、29n/C

11、.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 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1:16

12、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Xe)和7.5mol氟气(F2),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原子个数之比是()

A、1∶2 B、1∶3 C、1∶4 D、1∶6

13、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821g/L,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A、1:1 B、1:4 C、4:1 D、1:2 14、0.2g H2、8.8g CO2、5.6g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的()A、0.913倍 B、1.852倍 C、0.873倍 D、1.631倍

15、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重116g,充满CO2时重122g,充满某气体时重132g,则该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A、28 B、64 C、32 D、44

16、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 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3:1 B、5:3 C、2:3 D、1:2

17、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A和B 的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8:5,则A与B 的密度之比为,摩尔质量之比为。18、0.3 mol的氧气和 0.2 mol 的臭氧(O3),它们的质量 等,它们所含的分子数 等,原子数 等,它们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是。19、0.2 mol NH3 分子与 个CH4含有的分子数相同,与 g H2O含有的氢 原子数相同,与 mol CO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20.(6)已知CO和CO2的混合气体14.4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8.96L。则该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 g,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21、标准状况下,由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5.6L,其质量为7.5g。已知A的相对分质量是B 的2.75 倍,则A 的摩尔质量为,B的摩尔质量为。

2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量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XY2(l)+3O2(g)==XO2(g)+2YO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 g/L。(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ml(标准状况)。(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是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__和___(写元素符号)。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2.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A.原子数 B.体积 C.质子数 D.质量

3.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A.80g SO3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4.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 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 9mL 水 ④0.2mol H3PO4 ②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③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直径的大小 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分子数目的多少

7.在0℃ 1.01×105 Pa下,有关H2、O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 D.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8.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B气体的n倍,同温同压下,B气体的质量是同体积空气的m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m/n B.29m/n C.29mn D.29n/m 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 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1:16 10.24m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点燃,反应后剩余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分子个数比为()A.1:16 B.16:1 C.17:7 D.7:5 1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 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cba D.abcd 12.0.2g H2、8.8g CO2、5.6g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的()

A.0.913倍 B.1.852倍 C.0.873倍 D.1.631倍

13.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为116g,充满CO2时为122g,充满气体A时为114g,则A的式量为()A.60 B.32 C.44 D.28 1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体与3体积Y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Y3 B.XY C.X3Y D.X2Y3 15.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821g/L,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

A.1:1 B.1:4 C.4:1 D.1:2 16.1mol 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放电 2O3,如有3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A.16 B.17.8 C.18.4 D.35.6

(二)、填空题

17.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以推导出:(1)同温同压下:

a.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与式量关系为。b.两种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为。c.两种气体等质量时,体积与式量关系为。d.两种气体密度与式量关系。

(2)同温同体积时,不同压强的任何气体,与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三)、计算题

18.把11体积的氢气,5体积氧气和1体积氯气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第五篇:摩尔质量说课稿

摩尔质量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摩尔质量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摩尔质量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气体摩尔体积,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介绍: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作铺垫;本节主要内容有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实际上是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的关系,教材编写采用特殊到一般的顺序,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认识总是从特殊开始的。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在物理课中还学过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这些内容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做过电解水的实验,通过验证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来判断水的组成,但并没有研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气体的摩尔体积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能力水平:九年级化学课本强调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一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究欲。而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气体摩尔体积,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

②从微观上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③通过讨论与数据处理,培养计算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推理,学会从分析中得出规律。

②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讨论,学会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

4.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概念中要素又多,而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少,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其中从微观上探讨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又是学习气体摩尔体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而阿伏加德罗定律尽管是一个全新的定律,学生没有相关的感性认识,但高考考查不深。

(1)重点:气体摩尔体积、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阿伏加德罗定律

(2)难点:气体摩尔体积

二.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

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从个性中归纳总结出事物的共性。学法有: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结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本节内容的教学应以下教学方法:通过对比,推理,归纳总结,和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认识、理解并应用概念的目的。具体教法有:实验视频演示、概念图片化、概念归纳与总结、练习巩固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计算分析与归纳总结:

(1)通过播放水分解实验视频,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通过简单的计算与对比巧妙地引出:在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是相同的,进而引出1mol氢气和1mol氧气的体积是相同的。(计算由一组学生完成)

(2)通过前一节摩尔质量的学习,给出一些物质的数据(0 ℃、101 kPa或25 ℃、101 kPa),先通过引导教给学生如何利用摩尔质量、质量、体积、密度的关系求出1mol物质的体积,填好表中空格。(将剩余学生分为3组,每组完成2次计算)

(3)启发学生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发现规律性。并由1mol气体物质体积近似相等与1mol固液体物质体积不同这个问题而巧妙从化学微观本质上引入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

2.问题引导的学习总结:

(1)通过利用多媒体图片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①物质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

(2)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刚刚学习的知识回答上一步提出的两个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从而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得出:在上述条件下气体体积近似相等且约为22.4 L。并合理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与练习应用:

(1)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符号、单位及计算公式;

(2)强调气体摩尔体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完善学生对Vm的认识与理解;

(3)通过必要的课堂练习强化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及使用时注意点。

4.引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简单的几个推论,并通过简单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意义与应用。

5.小结:通过简单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联系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并强化对各个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1)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

(2)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知识及应用;

(3)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6.作业:

(1)结合课堂所讲,将本节课本内容再认真看着理解一遍,并进行相应的归纳与总结。

(2)完成配套练习“课前自主导学”“课堂互动探究”“当堂双基达标”内容。

7.板书:主要为副板书(主板书为PPT课件,副板书可结合PPT课件及学生课堂的即时情况适时适度地书写)

摩尔质量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二个内容,它是本章及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教材把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放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后,是为了便于前后衔接,为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作铺垫;也为物理学中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提供基础。

为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突出概念的生成,本节教材首先注意了学科间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计算得出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设问:1mol 气态物质的体积是不是也不相同呢?然后介绍气态物质的体积与外界温度、压强的关系,计算出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能力分析:初三化学课本强调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一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究欲。而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知识分析: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在物理课中还学过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这些内容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做过电解水的实验,通过验证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来判断水的组成,但并没有研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另外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不同。其实同温同压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②从微观上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③从宏观上了解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

④通过讨论,培养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

⑤师生活动讨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并掌握它的内容以及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通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从分析中得出规律,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与方法。②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亲历合作学习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目标学习、发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通过讨论,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重点难点

(1)重点:气体摩尔体积以及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

(2)难点: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内部结构因素对物质体积影响的逻辑过程。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概念中要素又多,而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少,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因此我确定气体的摩尔体积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法有:目标教学法、发现法、讲授法。

学法有:比较法、分析法、数据处理、讨论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1mol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约是多少? 2.什么叫摩尔质量?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物质的量,它把宏观上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粒子联系起来,宏观上可感知的除了物质的质量,还有物质所占的体积,上节课我们研究了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这节课我们来讨论1mol物质所占的体积。

[科学探究]

1、计算:假设电解了1.8gH2O,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计算生成的O2和H2的质量。根据O2、结论: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2、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

[投影]

结论: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探究结论]1、物质的量相同的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不同。

2、在相同状态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体积基本相同。

(通过科学探究来为下面的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内容打下基础,铺垫)[问]物质体积大小取决于什么? 内因(决定因素):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 外因(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来讲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条理会比较清晰点,一环扣一环,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结]1mol不同气体所具有的体积基本相同,而1mol不同固态、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以及在标准状况时,任何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以及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非标况下,1mol气体体积也可能是22.4L等等。

[练习]通过练习来总结出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内容的掌握,印象更加深刻。[学生讨论]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否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当温度、压强改变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怎样变化的?

(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出阿伏加德罗定律,能让学生讨论、探讨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结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受外界的温度压强影响。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固定的,不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是确定的。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阿伏加德罗定律。再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 V = n · R · T以及PVM=mRT、PM=RT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推论。(“三同定一同”、“两同两比例”)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32、符号:Vm 3、单位:L/mol、m/mol 4、定义式:Vm=V/n5、标准状况:Vm=22.4L/mol

V

22.4L/mol 25℃、101kPa:Vm=24.5L/mol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只适用于气体,所以也叫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 V = n · R · T 结论:(1)同T、p同V的两种气体必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同T、p同N的两种气体体积必然相同。

(3)同T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也相同,则压强也必然相同。推论:(1)同温同压,V1/V2 =n1/n2

(2)同温同体积,p1/p2=n1/n2(3)同温同压同体积,m1/m2=M1/M2(4)同温同压,M1/M2=1/2

(5)同温同压相同质量,V1/V2=M2/M1(6)同温同体积等质量,P1/P2 =M2/M1

(7)温度相同,物质的量相同,V1/V2=P2/P1

摩尔质量说课稿3

1.教材的内容分析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化学概念,物质的量作为联系物质宏观数量和微观粒子数量的桥梁,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不断使用。

《课程标准》关于此部分的内容标准要求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些“工具性”的概念,《课程标准》淡化了对于概念本身的理解和相关关系的推导,着重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通过质量、体积来计量宏观物质,也熟知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但是学生是将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的粒子数目孤立起来看待的,缺乏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同时,学生对定量认识全部是基于“质量”进行的。因而“物质的量”单元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桥梁,并且从物质的量的角度出发,建构讨论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以及溶液组成的新话语体系。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物质的量”与生活中的其他“堆量”作类比,引导学生认识引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意义,并且着重对这些概念进行应用。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 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涵义;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5.教学流程简单介绍

6.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

1涵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2符号:n

3单位:摩尔 mol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0.012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2 符号:NA

23-1近似值:6.02×10mol与物质的量n和微粒数N的关系式:n=N/NA

三、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 2、、公式:M=

m-1

单位 g·mol n3、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

7.教学反思

这样一节课,能够做到练习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但是在整个设计中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不断完善。

摩尔质量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学习合作伙伴是高一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教法分析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引入这节课时,我采用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

“曹冲称象”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将巨大的不可直接称重的大象“分解”成一块块可以称重的石头。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将大的分解成小的,整体分解成部分。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可以采用“集合”的方法,将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米粒集合成大量的可以称量的一袋米;即将小的集合成大的,将部分集合成整体。这样,由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情景,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概念的导出

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显然,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数,那怎么办呢?学生很容易就会联想起采用“集合”的观点,把大量的微观粒子看成一个整体,一个集合,数起来就会方便。老师趁机追问“选择数微观粒子集合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选择多少个微观粒子作为一个集合合适呢?”学生此时的学习兴趣已被调动上来,他们很想知道这一个集合到底是多大。通过课本及“资料卡片”栏目的阅读,回忆复习有关长度、时间等概念,对物质的量进行类比学习,进一步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在应用物质的量时,可能遇到的误区,例如:摩尔可不可以用来表示宏观物体,1摩尔氧表示氧原子还是氧分子等得以纠正,更加深化了对物质的量的及摩尔的理解。

(四)拓展提高

此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下图,并交流探讨所填图的含义。经过交流探讨,学生对物质的量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物质的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认识物质组成的方式。例如,看到CO2这一化学式,就可以认识到:1molCO2含有1molC和2molO。同时,物质的量也为我们提供了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视角。

(五)复习小结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完成了对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小结。整个过程,学生自己用脑子去想,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他们交流彼此的看法,相互解答困惑,在合作中讨论完成了对物质的量的建构。

(六)埋下伏笔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并为下节课摩尔质量做铺垫,我又精心设计了以下课后思考题: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喻,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发现中理解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学生最终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下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乌氏(ubbelohde)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2. 测定线型高聚物聚乙二醇的粘均摩尔质量。 二.实验原理: 高聚物溶液的特......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 第一节 《面积和面积单位》 赣州市会昌县希望小学 . 肖佩珍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70—74页的内容。 本......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

    高一商检无机化学摩尔质量教案

    高一无机化学教案 课题:摩尔质量 授课人:XXX 课型:新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

    《整理质量单位》教学设计

    《整理质量单位》 教学设计 姓 名 :尚书霞 工作单位:馆陶县实验小学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馆陶县文卫街59号邮 编:057750 电子邮箱:95375457@qq.com 《整理质量单......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同步检测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同步监测 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我们把含有6.02×10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

    教学设计方案

    《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大连高新区第一中学周岳 一、概述 本节课是大连理工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的内......

    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 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