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寓言两则(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语文S版三年级下)
教案示例 11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内容简析】
《刻舟求剑》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重视评价效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具准备】 教具贴图、生词卡片。【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
4.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5.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 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剑呢?
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起弄懂它们。
二、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学习第1自然段。①齐读本段。
②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刂”旁理解词意。
③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④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2.学习第2自然段。
①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②这两个词能省去吗?(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样子。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____”的句式说一说。(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②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报发言。(“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末的“!”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③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4.学习第4自然段。
①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不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结合“慌”和“忙”的“忄”旁来理解词意。)②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从这儿掉从这儿捞。)④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
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b.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
“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c.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
(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d.他的想法错在哪儿?
(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
三、自读课文,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读课文。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样做?结果如何?他的心情怎样?„„)3.进一步领悟寓意。
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却不明白。(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演说话。)4.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5.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寓意。揠苗助长 【内容简析】
《揠苗助长》讲一个种田人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禾苗最后全枯死的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着重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有感情地自读自悟自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并讲出“喘气、巴望、精疲力竭、一大截、揠苗助长”的意思。2.联系课文,认真读懂每一句话,训练理解句子的能力。3.懂得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4.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读懂词语,理解寓言的寓意。【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揠苗助长》录像。看完以后,你要告诉我这则寓言讲了什么内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二、学习《揠苗助长》
1.释题:“揠”是拔,“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长”读zhang,不读cheng。
2.检查预习,扫读生字词。要求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后自由读课文。提示几个生字的笔画和写法。焦急
筋疲力竭
喘气
枯死 3.提难问疑。(1)指名提难问疑。
a.“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b.《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c.《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3)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盼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3)“盼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盼望”是殷切地期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7)“筋疲力竭”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竭”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竭。”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三、总结
今天通过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们受益匪浅,不光明白了这则寓言中所含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四、引申课外阅读 1.介绍成语。
除了今天教给你们的这个成语,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多的成语。请同学们把大屏幕上出现的这些成语一起大声读出来,好吗? 2.推荐书籍。
这么多的成语,有好多我们现在还是只知其词,不知其意。想更多地去了解这些成语故事,老师介绍你们去新华书店和学校的图书馆走一走、看一看,这本《新编成语故事》(出示书籍)就是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找到的。相信到了那里,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学案
11《寓言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构成的生词:寓言、刻舟求剑、掏出、船舷、盼望、精疲力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寓言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使用说明与学发指导】
1、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圈点勾画以及标文段序号。
2、通过默读、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来想象。【知识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文中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2、完成练习册上课前自学题。
3、填空组词
自()自()
精()力()刻()求()()苗()长
二、合作探究
《刻舟求剑》
1、那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不慌不忙” 是什么意思?用“不慌不忙的”样子来做一做文中掉剑人的动作。
3、说一说,这个人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
如果你是这个掉宝剑的人,你会怎么做呢?可以和小组里的成员一起演一演。《揠苗助长》
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有关词
2.农夫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他是怎么做的?读一读第2、3自然段。
3、你觉得他这个方法怎么样?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回到家,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从他说的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总算”说明什么?应该怎样读? 4.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
5.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会说些什么?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回去会怎么开导爸爸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三、展示点评
四、整合提高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点拨、引导、综合。
五、总结反思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册上课堂巩固题。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着急()希望()急忙()
3、读课文填空
1、《刻舟求剑》中的掉剑人错在()
2、我想对《揠苗助长》中的人说你不应该()你应该()
3、读了《刻舟求剑》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1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坐船过江——宝剑掉进了江里——掏出小刀——刻了记号 不慌不忙——江边捞剑——宝剑不见
揠苗助长
盼望——焦急——自言自语
办法: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精疲力竭
枯死了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实小许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寓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让我们一起跟老师来把课题写一遍。
师:你能来把课题读一读吗?
生:读题
师:什么叫寓言呢?
(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
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指名读。(扩大读的数量)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揠苗助长”。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课后大家预习了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生字。
师:这些生字你都掌握了哪些?指名学生说
师:那你能来读一读吗?
2、生字学会了,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的书读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______就把禾苗______结果______。
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
出示: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1)“巴望”是什么意思?(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2)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齐读)
(3)这一段当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的快些?出示:“可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师: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师:来,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过渡: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阵,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看看他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二)第二段
师: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师:想出了办法,按理说他应该是很轻松的,可是他还为什么筋疲力尽呢?
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呢?(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出示:观察人物图画
(词串联系)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吗?
3、你能读出这种既高兴又累的感觉吗?试试看!谁再来读?(扩大面读一读)
4、齐读
过渡:看着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三)、第三段
出示: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师:你是从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兴致勃勃)
看来这个人真的累极了,可是他又为什么兴致勃勃呢?
师:你们也能试着读一读吗?
(四)、第四段
过渡:他这么着急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四小节。
师: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师: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禾苗要慢慢的长,急着长只会是坏事)
师: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如果咱们不依照它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五)、表演内化
这样精彩的故事,想不想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一看啊?先请同学们自己在小组里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找同学上来演一演(教师下去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表演(评价)
四、总结寓言道理:
师:学习完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五、作业:
1、练习讲这个寓言故事。
2、收集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第四篇: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刻舟求剑-湘教版【小学学科网】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正确理解“着急、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准、记号”等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刻舟求剑”的含义,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成语故事吗?那你能说一个成语吗?(生自由地说)其实,许多成语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解释课题。你能大概说说“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吗?“刻舟求剑”就是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用来寻找丢失的剑。
3、最后那个人用这种方法找到宝剑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4。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的轻声读课文,注意要求: 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② 标好自然段,画出不懂的字词,遇到读不通的多读几遍,注意不加字不减字。
2、检查汇报:这里有一些宝剑,它们分别都有自己的名字,你认识它吗?
出示生字词:刻舟求剑
着急
船舷
催
不慌不忙
准
记号
指生读,适时纠音评价,重点讲多音字“号”。指生带读。
三、再读课文,品悟感受
(一)创设情境,品析“刻舟”
xiaoxue.xuekeedu.com
1、这些生字词又偷偷藏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读准吗?指生接力读1~4自然段。思考:那个人为什么要在船上做上记号呢? 师适时纠音、评价。
2、那个人为什么要在船上做记号呢?指生说原因,读对应语句。
那他是在江边掉的,还是江中掉的?(江中)适时板书:师在黑板上画“大江”,贴小船及佩剑之人,在江中掉剑)
3、如果你把心爱的宝剑掉进江里,你会怎么做呢?指生说,师相机评价。
4、我看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那掉剑的那个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出笔,找出那个人的动作和神态,做好标记。
※ 检查默读情况。那个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生说。抓“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刻”,体会那个人的自信。
※ 指导学生朗读,带动作读,师生合作读。
(二)体会升华,品析“求剑”
1、那个人不着急,那船上的人着急吗?(着急)你怎么知道的?生说。哪个字最能表现其他人的着急?(催)通过多种方式“催”,加深学生的理解。
2、这么多人为他着急,都急出一身汗来了,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生读对应语句。
※适时评价、指导读出不慌不忙。
3、哪几个字可以看出这个人觉得自己一定能把剑找回来?(引导学生抓“准”)这个“准”能换一个词吗?(一定/肯定)从这个“准”“一定”就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有把握,非常自信)我们一起来自信的读读!把“准”换成“一定”,再有把握的读读。师范读,生挑战读。男生读,女生读。
4、那个人这么有自信,那他用这种方法捞到宝剑了吗?指生说
师板书演示“刻舟”及“求剑”的过程,让学生明晰捞不到宝剑。
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师提炼文中道理,生读记。
※ 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 我们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处理问题。
四、拓展延伸
xiaoxue.xuekeedu.com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
2、游戏:看图猜成语。
结语:同学们,在课后我们可以去电脑中查查这几个故事,当然也要多多搜集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再把这些故事说给你的同学,爸爸妈妈听。
第五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它用短小有趣、言简意赅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4、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纸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根据学生对以前寓言故事的学习,归纳总结:什么是寓言?
2、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听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
3、师导: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起学习一则寓言《刻舟求剑》,看看这则寓言将会给大家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
4、自读《刻舟求剑》,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看图,结合文意,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4、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古人用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描述出来了,他们是怎么描述的呢?()
(1)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指名读或齐读。
(2)理解句子的意思。
(3)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2、楚人的宝剑坠入水后,他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叙述,并用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3)让学生了解此处对楚人刻记号的过程,文中是运用了语言与动作描写。
3、理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重点字词:
4、请同学们猜猜:他能找到剑吗?为什么?
5、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
(1)指名上台用纸船边演示边说明原因。
(2)请同学们评价他的这一做法。
(3)用文中语句进行叙述。()
(4)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5)讨论:他怎么做才能捞到宝剑?
四、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明理需要深入地理解、需要全面地体会,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体现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领悟。]
五、熟读、背诵课文
1.练习熟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提问讲清句子的意思。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2.归纳学习方法,提出以后学习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七、课后作业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郑人买履》,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适当拓展学习领域,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时时让学生感到课本之外还有精彩处。)
板书设计:
刻
剑坠于水
舟
遽契其舟
求
从所契者入水求之
剑
舟行剑不行(求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