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小说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4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写小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写小说教学设计》。

第一篇:怎样写小说教学设计

篇一: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校本教材语文第五单元(小说)教学设计

师范教育部 魏晓红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涉猎的人物较多,活动的环境比较复杂,情节较曲折,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所调动的手段较丰富,表现得也更充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

1、教材内容:

基本阅读:《永远的蝴蝶》、《守财奴(节选)》、《变色龙》《项链》《装

在套子里的人》扩展阅读:《守财奴》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小说特点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学会鉴赏小说的情节安排,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3)简单了解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过程与方法:(1)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2)培养文学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学习写书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主题,并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4、教学设想:重点指导学习《永远的蝴蝶》《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项链》,《守财奴(节选)》安排自学。

5、教时安排:十课时

三、单元教学流程



1、知识传授:复习小说的知识。



2、学法指导:

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①认识环境;②把握情节;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

品主题;④运用想象推断,合理填充“空白”;⑤揣摩语言与艺术上的精妙。

3、自主·合作·探究:《永远的蝴蝶》《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

4、写作活动:学写书评。

5、课外拓展:(1)阅读本单元著名作家的中长篇小说;

(2)欣赏由中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的有关节目。

6、检测与反馈:单元知识测试。

四、单元活动安排和设计

1、“‘谈·评’读书活动”,在每一课之后,提出一些扩展或提高的问题,这部分问题都可以作为“谈·评”活动的突破口。

2、结合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和书评写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小说知识回顾 《永远的蝴蝶》

一、单元导入

我们在短篇小说鉴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中长篇小说的学习中要注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小说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和思考,同时学会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

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因此,将鉴赏中长篇小说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尝

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二、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

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

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

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

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三、学法指导

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入手,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

掌握写人叙事的技巧。

四、学习《永远的蝴蝶》

教学要点:

1、知道悲剧的美,知道小小说的特点,了解该小说的表现手法。

2、通过文本的研读,大体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

欣赏小说。

3、通过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

学生对文本研读的兴趣。

教学设想:

在教学方法中,我选择以文本研读法为主,朗读法、讨论法、联想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积极思考和突破,也是以上述方法为主。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涵,创设情感氛围,增强直观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为一课时。

学习《项链》

教学要点:

知识目标:赏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审视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是学习并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准备活动:认真阅读《项链》一课,请学生

简略复述故事情节。

(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以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识项链的线

索,分成几部分,请学生编写课本剧片段。

(2)分角色扮演四个片段,请学生自主点评

(3)探究活动:课堂讨论:为《项链》续写,字数500字左右,以论坛形式来 课堂讨论

学习《变色龙》 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设想 :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根据这一思想,我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

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

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

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具体

步骤如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

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化身法官,感知案情。提取要点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判

决书。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的内容。

判决书

原告:_________职业:________ 被告:_______ 证人:(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_ 审判长:__________ 审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③小组展示,选择审判长宣布结果。

3、谈发现,畅所欲言。

4、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四)化身记者、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

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

动和黑暗。

(五)、课堂小结,与心灵对话。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

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

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相信会获得理

想的教学效果。

《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课时

教学要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契科夫及其作品。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学习本文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别里科夫形象的把握,认识、憎恶一切反对进步,畏

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教学设想:

根据小说单元教学的情况,制定教学设计时注意利用小说的线索——“套

子”,从文体分析入手,以人物形象解剖为主,联系语言特点,展开对本课的阅

读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互动,让学生多读、精读、巧读、多讨

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多向分析。

(一)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查找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整理和筛选所需的信息。进行基础知识和文章脉络的梳理;并将预习的结果进行展示,有疑问共同探讨。

(二);课下准备:

1、找几位本班中善于表演的同学,排练表演小说中的情

节。

2、课下我也指导学生的表演,使其表演更到位,课堂效果更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表演

在学生对别里科夫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的方

法(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将上节内容再次引入。

安排学生情节表演,即小说中别里科夫看见华连卡骑车以及别里科夫到柯瓦

连柯家中的情节。

在表演之前,教师提示学生注重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也正是分

析人物的切入点,并提出表演完后学生需解决的问题。以“别里科夫”的服饰装扮的表演作为新课的导入。

(四)合作探究

在热烈的表演交流之后,趁热打铁,把课堂引向另一个高潮(同时也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1、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别里科夫 ”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结婚是不 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某种渴望?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

3、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死?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小说全文,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另阅读《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比较其讽刺手法的运用,摘录小说当中最具讽刺意义的文句或文段。

板书设计

漫画事件

别里科夫恋爱过程 骑车事件 结婚不是为了爱情

争吵事件

“套子”的象征意义、现实意义

《守财奴》二课时 教学要点:

知识与能力:了解巴尔扎克其人及其代表作;了解《欧也妮?葛朗台》的写作背景及故事梗概;把握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自己能完成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设想:

一.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搜集、查阅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的相关资料:了解巴尔扎克其人及其代表作,明白《人间喜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求制成ppt)

2.了解《欧也妮?葛朗台》的写作背景及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查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要求制成ppt)

3.通读《守财奴》全文,复述故事大意;关注开篇的议论,捕捉可以概括葛朗台性格的中心句。

二.检查预习

三.探究交流

(一)题意探究:什么叫“守财奴”?文中涉及到的“财”有哪些?葛朗台又是如何“守”的? 怎样理解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篇二:小说阅读教案

小说阅读教案

注:教案(含练习、专项检测)共分十课时完成第1、2课时 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概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练习:专项练习;“创新运用测与评”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二、考点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其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小说阅读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4、综合分析、全面考查。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四、考点解析:

(一)概括作品情节结构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如:(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可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也可按小说的线索概述;也可按场景的变化概述;还可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去概述。

如:(2010广东《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四个场景,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可分点概括。

以情节为点

开端: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卧室;

发展:原来丈夫因饥饿在厨房偷拿面包;

高潮:丈夫撒谎掩饰而妻子替丈夫圆谎;

结局: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线索(面包)为叙述点:

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在厨房偷拿面包,丈夫撒谎掩饰自己偷拿面包的行为而妻子替丈夫圆谎。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场景变化为点:

卧室: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身边;

厨房:原来丈夫因饥饿在厨房偷拿面包并撒谎掩饰而妻子替丈夫圆谎;

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为点:

(小说主要反映二战给百姓生活的戕害以及困境中人们相互扶持的人性美,故主要人物应为妻子)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身边很疑惑,丈夫偷拿面包却撒谎掩饰让妻子很难过,妻子最终谅解了丈夫并于第二天晚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高考给出的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②丈夫撒谎掩饰。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课堂练习:《巴尔塔萨的一个奇妙的下午》11题

(二)、分析情节作用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2、【常见回答】

情节的两大作用: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这是就全篇情节而言,如果就某一情节而言,还应考虑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有时也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其作用。

具体为四个方面:

人物:展现或突出人物的性格。

主旨: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读者:悬念、留白、让读者了解人物。

情节:

如某情节多次出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增强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可读性;贯穿全文(线索)

如出现在开头:悬念、阅读兴趣、铺垫、引出下文的什么情节。

如出现在结尾:照应标题或呼应前文 补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人物)、使情节再起波澜,留白,深化主旨。

如开头、结尾都出现: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紧凑。

如在中间:铺垫、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加速情节发展、给下文的什么情节提高依据。课堂练习

“创新运用测与评”1、4、5、9、专项浙江卷11题,安徽14,《迎宾竹》1,第3课时 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专项练习;“创新运用测与评”第2、3、4、7、10题。

一、考点分析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在2011年7套涉及到小说阅读的试题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内容是各套试题的重点,09、10也如此。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应成为文学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二、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

(一)小说人物的鉴赏要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既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要把握人物描写的各类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很重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如《面包》的主人公是妻子而不是丈夫。

(二)、常见命题方式: ①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 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三)答案组织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见)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3段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带路,说明他乐于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

又如《三维》93页第3题。

②单句下定义型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又如:《保护人》中玛兰的形象的概括。(《三维》90页)③分点概括型

如:《二十年以后》小说中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③企图逃避法律。

课堂练习:

《三维》93页第2、10题、专项安徽

12、广东

17、山东19题。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题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命题形式及思路引导:

1.小说塑造某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例:《想起母亲》

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答题思路】:

(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1分)(指向本身)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2分)(指向情节)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2分)(指向主题)(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篇三: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主 备:王冲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茅盾的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学习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

(1)小说《百合花》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缝衣服、献被子。

(2)“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讯员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在刚刚接触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保持距离的作法而 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 崇敬 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3)找出《百合花》一文中前后呼应的几处细节描写,试分析文中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特征。

明确:细节描写: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和树枝,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四次写衣服上门钩撕破的衣洞,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形象特征:小通讯员:腼腆、纯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新媳妇:腼腆、羞涩、拘谨;热爱战士、心灵纯洁美好。

(4)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

明确:用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庄严的主题。当时最常见的是慷慨激昂的笔调。

(5)茅盾认为小说《百合花》在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何特点?

明确:作者把这两者结合更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 细节描写,安排得自然而又巧妙,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

1.找出小说《百合花》中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明确:比如第四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作用:

1、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了一派生计勃勃的和平景象;

2、巧妙地烘托了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 ;

3、表现了战士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烘托小说主题、表现人物性格;

5、也突出了“我”是文工团员的身份;比如:第48节的环境描写。作用:

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烘托人物害怕在这样的环境下进攻会有巨大牺牲的痛惜之情,表现对战争环境的担忧之情;比如:小说第50节对家乡中秋环境的描写。作用:

1、舒缓紧张的气氛,调节读者的阅读情绪;

2、表现了战士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2.小说《百合花》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何寓意?

明确:“百合花”是被子上的图案,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优美品质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作者以此为题,不但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3.茅盾在第三段中说“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在最后一段说“它是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这两处是不是前后矛盾?

明确:不矛盾,前一处的“闲闲”是指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后一句的“闲笔”,是指与人物、主题无关的描写或叙述。

四、迁移运用

1.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此时她的心里所想。(50字左右)2.《百合花》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举例说说其作用。

明确:示例一:枪筒与野菊花的对比。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示例二: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3.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评论观点进行比较,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 明确: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3、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五、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二次备课)

备课教师:范胜荣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茅盾的文章,理解作者的评论观点,学习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3题,2.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感知课文内容。

(1)小说《百合花》围绕哪几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直接提生交流展示,其他生补充纠正

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小通讯员跟“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缝衣服、献被子。

(2)“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讯员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直接提生交流展示

明确:在刚刚接触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保持距离的作法而 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 崇敬 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3)读完整个故事,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直接提生交流展示,要求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小通讯员:英俊、腼腆、纯朴、憨厚、勇敢、热爱生活、关心同

志、舍己救人。新媳妇:美丽、羞涩、热爱战士、深明大义、善良、支持革命、纯洁。

(4)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直接提生交流展示

明确:用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庄严的主题。当时最常见的是慷慨激昂的笔调。

(5)茅盾认为小说《百合花》在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何特点?直接提生交流展示 明确:作者把这两者结合更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细节描写,安排得自然而又巧妙,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1.细读课文《百合花》,找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几处细节描写,用心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师精讲点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心理活动,学生小组分工完成学案——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

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和树枝: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表现“我”对物存人亡的悲痛之情。

四次写衣服上门钩撕破的衣洞:第一次(34节)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他缝军衣的感人场面 ;第二次(45节)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关心;第三次(56节)“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表现通讯员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最后一次(59节)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崇敬和悲痛之情。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百合花被子是小说的情节的纽带:有了它,就有办法把两位人物联系到一起。第一次表现出新媳妇的觉悟高和对革命的支持,因为她只有这一条被子;第二次表现了新媳妇的大方,也为下文受伤的通讯员被抬到她的被子上进而新媳妇的献被这两个情节做铺垫;结尾巧妙地点出了小说的主题:军民之间纯洁美好深厚的感情。

总结归纳:细节描写这不仅使得作品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2.小说《百合花》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何寓意?

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

百合花为题的寓意: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主题: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 献被等情节的叙述,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3.茅盾在第三段中说“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在最后一段说“它是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这两处是不是前后矛盾?

明确:不矛盾,前一处的“闲闲”是指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后一句的“闲笔”,是指与人物、主题无关的描写或叙述。

四、自主质疑

学生再看“预习导学”“自主质疑”部分,预习时的疑问如果现在仍解决不了小组交流讨论,还解决不了集体讨论。

五、迁移应用

1.假如小说中写到的百合花被已被保留下来,后来又被征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请你为这条来历不平凡的被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解说词。

教师指导:以说明这条被子的来历为主,可以适当穿插有关人物的描述;可以倒叙,也可以以时间为序进行叙述;语言一定要简洁生动,有一定的抒情性。

学生自主写作——班级交流展示 2.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评论观点进行比较,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 学生自主思考——班级交流展示

明确: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3、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布置作业:1.完成《巩固案》。2.选做《课时作业本》。板书设计:

百 通讯员: 腼腆、纯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合 讴歌了纯洁的 花 茹 纯洁军民鱼水情 志新媳妇: 美丽、羞涩、热爱战士、深明大义、善良、和战友之情

鹃支持革命、纯洁。

教后反思:

第一课时小说的学习课堂时间不够用,字词默写应该提前在晨读时默写。

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给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那么课堂提问时就应该随机提问,如抽学号,再如,互动探究本文细节描写作用时,提起回答的学生不一定是小组内负责解决那一个问题的学生,这样就让学生有紧张感,小组交流讨论时会积极参与并做好笔记。

电影《百合花》本来是在学习课文前让学生观看的,因为教师投影仪出现问题只得挪到2课时课文学习过后,可是感觉学生正因为先前学过课文,所以对电影很多情节和任务的表演更有共鸣感,并且能对改编后的电影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二篇:怎样写教学设计

怎样写”教学设计”

有些老师把“教学设计”写成了教案,二者是有一定联系,都是关于教学思路的预设,所以容易混淆。但教案与教学设计还有区别:教案是教学设计方案,主要体现怎么设计,教学设计是关于教案的说明,更重要的在于说清楚为什么这么设计。

说教学设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对自己所教单元或某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侧重点在于说明,站在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的角度介绍自己教学设计、设计依据及达到的效果等,说教学设计站位要高,对象要明,依据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具体写法如下:

怎样“说教学设计”

(一)一、“说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

1、“说教学设计”是运用课程改革的新思想,设计和呈现课程实施方案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是说课的崭新发展。

2、“说教学设计”是以校为本的有效教研活动。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各学科教研组教研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为教学实施的科学化奠定基础。

3、“说教学设计”是备课活动的高级阶段。既是对备课活动的全面审视,又是修订教学方案的在效信息源。

4、“说教学设计”应该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教研制度进行管理,有章可遁,且按照教学常规有的放矢。

二、“说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1、站在课程高度说教材

(1)分析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知识线索、问题框架、重点难点、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等。

(2)加工、重组教材。包括对教材中难点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增删、课堂呈现顺序的变动。

(3)补充、拓展教材。既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对有益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校外的,显性和隐性的),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2、结合学情说教学目的的设计 学情应包括:

(1)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知识和能力预备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学生层次差异两个方面。

(2)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障碍及可能提出的问题。

(3)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原有状况和本节课的发展性意义。

针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地整合教学目标,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

3、结合模式、方法和策略说教学流程的设计

(1)说清所采用模式的结构、程序,所依据的理论之称,在教学流程中如何体现。

(2)说清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要点。

(3)说清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什么,侧重点在哪几个环节,各环节之间怎样衔接,相应的问题设置有哪些,将要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4)说清教学过程中师生多方、多层互动方式的预设及反馈机制与导引措施。如心理、情感方面的互动、反馈及措施;行为操作方面的互动、反馈及措施;思维参与方面的(如体会、讨论、研究、辩论)的互动、反馈及措施等等。

4、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手段的设计

说清在本课教学中,将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问题情景、有机融合地配以怎样的教学手段。

5、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说依据实际情况构思的创造性教学设计。怎样“说教学设计”

(二)三、“说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吃透精神

既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和要求,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具体章、节内容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并要求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

2、抓住主干

即对教材内容中的主干框架进行提取和搭建。

所谓主干,一方面指知识主干,另一方面有包括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及人文方面的联系。

3、剥离要素

即将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关联逐一从知识、能力、方法全面进行分析整合。以点为基础,以线来牵动,以面去覆盖。

4、挖掘功能

即以本章、节内容为载体,挖掘可以发挥的多种教育功能,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从科学素养的养成到思想、价值观的教育,从方法教育到情商培养等,实现全面的教育教学功能立意,形成可操作的功能实施策略。

四、“说教学设计”的方式建议

就是要解决“怎么说”的问题。提供几种方式供参考:

方式一:按照课堂教学的顺序将若干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选择主要的内容进行“说教学设计”。

方式二:按照知识内容框架将若干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选择主干知识进行“说教学设计”。

方式三:以设置的问题为主线,将说课内容融合在一起,有所侧重地进行“说教学设计”。

方式四:以最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内容和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为主,结合各方面的内容进行“说教学设计”。

除在此涉及的方式外,“说教学设计”方式应不拘一格,要形成多种不同风格、特色的方式,只要很好地体现各方面的内容,达到“说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一次好的“说教学设计”。

根据“说教学设计”特点和要求写成文字,就是“教学设计”了。

第三篇:怎样写教学设计

如何有效撰写课堂教学设计

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写教学设计,以前叫教案。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既为达到教学目标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又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教学设计包括单元首页设计和课时设计。单元首页有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课时安排四部分。课时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2)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单元(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本课教材内容与前面已有知识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比如《常见材料》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四单元第一课,本课根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的目标建构的。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共同特征、认识水的特点之后,开始认识周围的物品,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材料世界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体验材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将其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才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些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本课教材以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物品的材料组成,希望学生能粗略认识并了解一些材料的种类、用途和来源。从结构上看,教材分识别、区分、分析三个基本认识阶段,三个阶段呈递进关系。从内容上看本课以身边的材料为研究对象,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从学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层层相接,逐次成为认识活动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

比如《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的学情分析是这样设计:对于5年级学生,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探究了水的冷热变化,明确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空气更具探究的欲望,对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怎样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任务,随着活动的展开,会发现一些问题,接着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到了科学探究中。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上,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定的学生群体,以及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所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结果。“通过一个特定的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简而言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结果的预设要求,它既要让教师明确“为什么教”,又要让学生明白“应学到什么”。作为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以及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相应地,课堂教学目标常以分述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目标的形式进行表达。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布卢姆、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认为,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叙写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内容、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例如“学生(主体)能够运用温度表(条件)测量(行为)一杯水的温度,准确率达100%(标准)”。通过可以简写为“能够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行为主体,即学生。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写教学目标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如“(学生)能够说出鸡蛋孵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教师)让学生说出鸡蛋孵化的过程”。撰写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通常省略。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表现行为。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经过观察讨论”。

行为内容,由行为动词和结果构成,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例如“会说出鸡蛋的构造”。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检测的术语,它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在教学设计时,目标领域使用的行为动词例举如下:

科学知识分目标中,可采用知道、辨认、列举、描述、识别、解释、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预测等行为动词进行表达;科学探究分目标中,可采用模拟、测量、尝试、完成、制定、理解、分析、整理、解决、应用、操作、绘制、做实验、灵活运用等行为动词进行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目标中,可采用感受、体验、体会、意识、参与、分享、领悟等行为动词进行表达。

行为标准,也称表现程度:指的是学生学习之后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衡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如“准确率100%”,“能够说出蜗牛的三个外形特点。·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例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的过程。·通过学习,掌握商不变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学习,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过程。·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如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因此设计教学目标要注意:

1、教学目标的陈述做到“明确、具体、全面、适当”。

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关键要抓住陈述的中心——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如“在观测天气的活动中(条件),学生(主体)能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表现程度)来记录天气情况(行为动词)”。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2、选择合适的语句进行表达

课堂教学目标语言表述是对学生学习预设结果达到程度的表述,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①概括性。课堂教学目标要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概括。先概括中心目标,再概括与中心目标相联系的其他主要学习目标,但切忌繁复琐碎。以《杠杆的研究》一课为例,下面是两个不同的目标设计:

A1.科学知识目标

⑴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 ⑵ 做杠杆尺实验,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⑶ 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2.科学探究目标

⑴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⑵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 ⑶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⑷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秘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⑵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⑶ 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B1.进行杠杆尺的探究,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3.意识到尊重证据是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

从以上案例中,A设计冗长琐碎,缺乏概括性,似是面面俱到,表达完整,但却泛泛而谈,不能突出重点;而在B设计中,目标的第二条是中心目标,它整合了科学探究分目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和科学知识分目标(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进行表述,简明扼要,突出本课学习的核心,并体现了这节以规律性知识学习为主的课的基本特征。

②指向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最忌指向性不明确。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怎样的结果等等,都应该表达清楚。如上述案例的B设计中,这节课要进行杠杆尺的探究(做什么),要学习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怎么做),要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意识到尊重证据是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做出怎样的结果)等,都清晰地表达了出来,指向明确。

③可操作性。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它明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因此,要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以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进行陈述,选择恰当的外显性行为动词来表达,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行为性。最重要的,是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词义清晰而明确,没有多义性。

3、、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比如《拱形的力量》这课的局部目标,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分成三个层次:

层次一: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结构承受压力比横梁要强的特点。不会边实验边思考边纪录,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不会分析受力的状况。

层次二: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结构承受压力比横梁要强的特点。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脚会向两边伸。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边实验边思考边纪录,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并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分析受力的状况。

层次三: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外推力,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并能够边实验边思考边纪录,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并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分析受力的状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重点“是指课程标准中或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反映在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

“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易错或混淆的内容。但难点又不是绝对的概念,学生的情况不同,难点也有变化。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策划解决难点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教学场地的设计、实验的设计,分组设计等。(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课前探究布置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内容。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比如《运动的快慢》一课,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判断。有一条商船在海上行使遇到了海盗的袭击,这条商船就向附近执行护航任务的两条船只发出了求救信号,护航船接到求救信号后,以最快的速度向商船赶去使商船免遭劫难,其中一条船用了1小时,另一条船用了1.5小时。你们认为哪条船跑得快? 生:用了一小时的快。生:不一定、还要看哪条船距离近。

师:看来有两种说法,那你们认为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具备那些因素?

生:距离和时间。

师: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节课就来研究(运动的快慢)这个问题。教师通过让学生判断一个事例,使学生通过分析回答问题。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抓住产生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3、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例如: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材料,你想研究什么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4、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九、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通过什么措施实现目标?学生达标人数是否清楚?)(2)对完成本节课所采用的手段、资源等。(反思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通过什么方式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比如《研究磁铁》一课教学反思: ⒈整合活动内容,提高探究效率。

本课把磁铁能吸铁,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内容放在一个实验单元中进行,在实验指导时注意细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实验,单位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多项任务,真正体现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理念。

⒉引导学生有效思维,能力培养有层次。

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和合作交流的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效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课堂首先结合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引领学生交流磁铁的前概念,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整个课堂活动有层次的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思维活动呈螺旋上升发展状态,实验活动落实到位。

⒊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本课围绕指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概念这一基本要求,设计多种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研究磁铁的过程,从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用科学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高。

⒋本课提问环节细节处理不足。

教学中大环节没问题,但在局部环节的设计上有欠缺,例如提问上考虑欠周全,造成在局部交流时学生思路不畅,其实好的提问就是在帮助学生制定计划,计划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不断的交流思考出来的,自然而流畅是最高境界。如对磁铁可以吸铁,就可问:“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吸什么?磁铁不同部位都能吸铁吗?”

⒌交流时教师把握亮点的能力不够,学生的发言有神来之笔,教师一定要抓住,使其放大,活动生成更丰富。本课教学中,当学生提到磁铁可以吸铁、镍等物质,教师应抓住,并补充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多一些。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第四篇:小说教学设计

《项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莫泊桑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写作背景;

2、理清故事线索和情节;

3、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 4、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

5、拓展学生的思维,从小说中吸取教训; 教学重难点

1、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

2、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

一、导入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1、莫泊桑及其作品的简要介绍(简要的介绍《羊脂球》《俊友》,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项链》,其实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篇小说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学生应该能回答到是“项链”)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小说情节结构,了解人物命运的变化

1、复习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2、看图说情节:《项链》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围绕“项链”分成四大部分,请同学们看到多媒体屏幕上四幅玛蒂尔德的插图,同学们回忆故事情节,我想请四位同学来简要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给学生2分钟的准备时间,不需要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回忆)板书:

还 项链

教师总结: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真可谓是“一夜风流,十年艰辛”,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玛蒂尔德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三、了解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悲剧原因

1、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玛蒂尔德的身上肯定有其闪光之处,所以她丢了一串假项链而付出了十年艰辛的代价,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才能说是一个悲剧

提问1:那么我们先来看看玛蒂尔德身上闪光之处,同学们能不能从小说中看出来? 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吃苦耐劳(板书)

提问2:这样一个灵魂深处还是具备优秀品质的女子为什么以悲剧收场?

因为虚荣心作祟,是因为爱慕虚荣的性格导致了她这样的命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的“性格决定命运”板书:爱慕虚荣

2、初步分析人物悲剧原因

小组合作讨论: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作者是怎样刻画她的虚荣心的?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虚荣的行为表现,说说玛蒂尔德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时间3分钟,讨论完后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可以按情节发展顺序来)(1)序幕部分(借项链前的描写)(可以划出描写马蒂尔德心理的词语)

她梦想着追求豪华生活,渴望进入上流社会,而且她觉得凭自己的美貌理应过这种生活;然而现实却是冰冷的、寒酸的,“没有漂亮的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她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尖锐矛盾,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正如文中所说“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这种对不切实际的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执迷,正可看出她的虚荣

(2)“借项链”部分

“犹豫不决”、“不断问”——没有见到项链时的不安; “心跳”、“发抖”、“出神”——发现钻石项链时的激动、神往

“迟疑”、“焦虑”——担心对方拒绝时的犹豫不安; “跳”、“接”、“亲”、“跑”——得到允许后的兴奋

作者通过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她在借项链时的几个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揭示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3)“失项链”部分

舞会上的四个“陶醉”(心理描写)

长期以来的梦想得到实现,这种欣喜若狂、忘乎所以正反映了她极度膨胀的虚荣心(4)“赔项链”部分

提问:十年的艰辛有没有让她彻底清醒过来?

第104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说明她没有改悔,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根深蒂固

(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多体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教师小结: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句传统老话,却充分表现了虚荣心常常使人做出没有理智的不成熟的行为虚荣心是最害人的,要想让自己活得快乐、轻松,必须从心里认清它的实质,努力摆脱和远离它,脚踏实地的为理想而奋斗

3、深入分析悲剧原因

然而,面对这跌宕波折的命运曲线,面对这十年青春换来的砖石项链我们能否把玛蒂尔德十年的遭遇简单地归结于她的虚荣心呢,她其实也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姑娘,那么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在这里我想补充莫泊桑创作项链的背景

(1)教师补充莫泊桑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小资的庸俗、势利和虚荣《项链》就是其中精品之一,玛蒂尔德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2)讨论:其实在我们课文中也有这种社会风气的,体现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这种虚荣浮华的社会风气?(同桌之间讨论)(3分钟)

①“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②其他人物也爱慕虚荣

路瓦栽先生:她之所以花很大力气弄到那张请柬并且为此“得意扬扬”,是因为晚会的请柬“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一向很少发给职员”,并且“这是一个好机会”,“在那儿可以看见所有官员”他的醉心名利、爱慕虚荣是显而易见的

③佛莱思节夫人:她之所以去珠宝店买漂亮的青缎盒子来装假项链,又不告诉玛蒂尔德项链是假的,是为了使这挂至多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看起来像钻石项链,又用这挂假项链来显示富有、抬高身价她同样爱慕虚荣

师: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都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当时的法国社会崇尚的就是这么一种虚荣浮华的风气,生活于其中的玛蒂尔德又怎能不受其影响呢?

(3)现在咱们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时代的悲剧(板书)

(4)小结:

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来说,她所追求的目标是刹那间的虚幻,这不切实际的目标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她性格中的虚荣和享乐,也是她的悲剧命运的根源从外因来说当时社会虚荣浮华的风气,是造成她的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就是必然的但我们,更多地要吸取她性格缺陷和目标虚幻对人生影响的教训,为我们的青春提供丰厚的精神基础

四、板书

玛蒂尔德

项链

识 爱慕虚荣

性格的悲剧 时代的悲剧

祝福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一、导入

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们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着而又犀利,那么是谁让祥林嫂落到了那么悲惨的境地?让我们走进《祝福》,走进我们民族的昨天,也走进鲁迅先生伟大的心灵。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补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

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1年12月)

二、解题

1.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2.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三、检查预习1.字词。

钝dùn响 寒暄xuān 瓦楞wǎléng 悚sǒng然 踌蹰chóu chú 谬miù种 俨yǎn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颊jiá 贺家墺ào 荸荠bíqí 呜咽yè 驯xùn熟

敛liǎn 怔怔zhēng 咀嚼jǔ jué 渣滓zhā zǐ

瞥piē 门槛kǎn 惴惴zhuì zhuì 蹒跚pán shān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 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小说思路,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一、整体感知

1、理清小说思路

四人一小组研究并为“祥林嫂”梳理一生的主要经历。祥林嫂年一生经历:

与样林结婚。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后被抓回,春上被逼改嫁,年底生阿毛。

丈夫患伤寒死去。

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小屋被收,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

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沦落为乞丐。

凌晨离开人世。

2、情节梳理(板书)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外逃初到鲁镇 发展——被劫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被逐,沦

为乞丐)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二、文本研读

1、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2、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重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1、小说中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

2、试找出文中对祥林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A.肖像描写:(共三次)

脸色——1青黄,2青黄,3黄中带黑。两颊——1红的,2消失了血色,3消尽了悲

眼睛——1顺着眼;2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3眼珠间或一轮。悲哀的颜色。衣饰——1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2同上;3破竹篮,空的破碗,破竹竿。

作用:展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礼法对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第一次虽贫困,但对生活抱有希望 第二次已经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第三次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 B.语言描写“我真傻,真的……”

作用:失子对祥林嫂是致命一击,反复述说是为了减轻内心痛苦;而人们对祥林嫂悲惨遭遇却厌恶和唾弃,说明人际关系的冷漠,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C.神态、动作描写——两次祭祀

第一次,讪讪地缩了手,疑惑地走开。

第二次,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作用:说明精神为之崩溃

3、归纳祥林嫂人物形象。

明确: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对生活要求低,却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以至于被社会所吞噬。

三、作业布置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

一、复习回顾

二、分析鲁四老爷

1、文中的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明确:A.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间接描写)

B.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说明他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

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直接描写:行动描写)

C.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a祥林嫂被抢前的描写。b.祥林嫂被抢时的描写。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的描写。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的描写。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的描写。f.祥林嫂死后的描写。

他的语言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语言描写)

归纳: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三、分析“我”这一形象

问: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起何作用?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四、归纳小说主旨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深切地表达了对底层劳动妇女的同情和关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五、小结 以《祝福》为题的深刻意义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次,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二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祝福。(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的真实性与感染力)第三次,结尾。与祥林嫂的死形成鲜明对比,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小说结构更加严谨。

六、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①肖像描写:三次变化。②画眼睛(眼神)。3.倒叙的独特结构。

七、拓展延伸

电影《祝福》的结尾对小说作了这样的改编:祥林嫂捐了门槛“赎罪”后却仍被鲁镇的人鄙夷,她愤然举起菜刀,砍向自己曾寄予无限希望的门槛。你认为这种改编是否符合小说中祥林嫂的思想性格?从文中找依据说说理由。

答:电影拍摄的时代比较特殊,加入这个情节是为了体现劳动人民的抗争,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情节的加入有悖鲁迅原作初衷,祥林嫂是封建思想、封建秩序的牺牲品,她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认为自己不干不净,捐了门槛以求获得宽恕,直到临死前也只是对鬼神的有无有了一点点儿动摇,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忽然爆发出那么大的反抗精神,用刀去砍门槛呢?这不符合祥林嫂思想性格发展的轨迹。受尽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迫害最终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所吞噬,这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也是鲁迅小说的立意之所在,而改编后的这一情节显然有悖于这一主题。

第五篇:怎样写美术教学设计

篇一:美术学科专业指导:如何写好一篇美术教案

美术学科专业指导:如何写好一篇美术教案 如何写好一篇美术教案?中公教育名师为您指点迷津。教学设计题也就是教案的撰写不论在教师资格证还是教师招聘的考试中都已成为重要的考核形式之一。写教案可能对于各位考生并不陌生,但是要想写出一个高分的教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认真研读分析教材

教案是根据教材来进行撰写的,所以认真的钻研教材尤为重要。但是针对教材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

二、教学要素要全面,教学环节要完备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详略也不一,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一般要求写简案。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标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书写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重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过程要“新鲜”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设计关系到整个教案的分数。设计教学过程,关键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是一篇教案的灵魂。1.导入要新颖

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3.各个环节合理清晰

四、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设计板书时要注意: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

篇二:面试备考策略——如何写好一篇美术教案

面试备考策略——如何写好一篇美术教案

教学设计题也就是教案的撰写不论在教师资格证还是教师招聘的考试中都已成为重要的考核形式之一。写教案可能对于各位考生并不陌生,但是要想写出一个高分的教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认真研读分析教材

教案是根据教材来进行撰写的,所以认真的钻研教材尤为重要。但是针对教材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

二、教学要素要全面,教学环节要完备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详略也不一,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一般要求写简案。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标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书写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重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过程要“新鲜”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1.导入要新颖

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3.各个环节合理清晰

四、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设计板书时要注意: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

篇三:教师资格美术学科面试备考策略——如何写好一篇美术教案

教学设计题也就是教案的撰写不论在教师资格证还是教师招聘的考试中都已成为重要的考核形式之一。写教案可能对于各位考生并不陌生,但是要想写出一个高分的教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认真研读分析教材

教案是根据教材来进行撰写的,所以认真的钻研教材尤为重要。但是针对教材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

二、教学要素要全面,教学环节要完备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详略也不一,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一般要求写简案。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标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书写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重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过程要“新鲜”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设计关系到整个教案的分数。设计教学过程,关键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是一篇教案的灵魂。1.导入要新颖

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3.各个环节合理清晰

四、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设计板书时要注意: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

下载怎样写小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写小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怎样写“读后感” 镇远城关三小五(4)班:魏启莲 目标: 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或者是一篇文章后,会有许多体会、感想,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还会让你想到很多很......

    《缩写小说》教学设计

    《缩写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通过缩写小说训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 把握“缩写”的方法,原则; 3 学会运用精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 1 通过缩写小说训练,培养学生的......

    小说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小说欣赏》开篇教学设计 夏维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选修侧重关注作为整体的中长篇以及短篇小说。限于教材内容篇幅,本教材大部分为中国小说的片段或者其中的经典篇幅......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 广州市白云中学 谭形形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旨,注意小说中对比手发的运用。 2、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 3、体会《差别》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觅渡中学 顾伟 2010-10-18 总的设想:教学内容应由教师根据课标及单元的教学目标自己创造性的设计决定。小说怎么教?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欣赏语言。三......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陶建军 一、活动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引导读书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2.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篇一: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 2.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