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文说课

时间:2019-05-13 01: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语文古文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语文古文说课》。

第一篇:中学语文古文说课

中学语文(古文)说课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和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优秀,引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且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步:分层三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或物的美.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中)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预计用时2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预计用时15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环节3研读赏析,体验情感。预计用时10分钟。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环节4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安排作业,复习强化。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或)环节4 质疑问难,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疑问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环节5 拓展延伸,预计用时8分钟。

1、围绕中心,补充材料。

好处: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像能力,提高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意识,让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2、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环节6 课堂总结,预计用时3分钟。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环节7 布置作业,复习强化。预计用时2分钟。1.选用5个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好处: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必修五诗歌古文说课

必修五诗歌古文说课

陈情表

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背诵全文。2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3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4 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8、作业布置: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项脊轩志》说课稿

各位评委、同行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是)说课标。《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关于选修古代散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教材及其地位。本单元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按照新课程标准,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杂文、小品文这一类文章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感受此类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项脊轩志》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感受、理解、认识文中优美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情。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但是对那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比如说父爱、母爱)体验得较为肤浅。(而选修课程“诗歌和散文”模块开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必修阶段对文言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于浅易文言文已基本能疏通文意。

(四)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通过抽查、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课后,将本课的知识要点制成简表以利于学生集中记忆。(如图所示)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②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品味作者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

②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说教学重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制定为: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六)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此我遵循人本原则和开放原则,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相应地会指导学生采用预习法、圈点批注法和合作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八个环节。

(1)首先是布置预习。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运用圈点法,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同时留两个问题给学生思考,以期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

①有人用“1、2、3”来概括文章内容,即“围绕一间书屋,抒发两种感情,感怀三位亲人。”请问是哪两种感情?哪三位亲人?

②文章哪一部分侧重写喜?哪一部分侧重写悲?

(2)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了切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从学生的写作切入。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许多同学都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确,在我们短短的生命历程里,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平淡的生活里也有着精微的情思。“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淡中显深情”,恰恰是文章的至高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于平淡记叙中蕴含浓郁深情”的经典散文——《项脊轩志》。(3)作者介绍。鉴赏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接下来我介绍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运用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归有光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介绍完作者之后,对文题应有一个解释,因为突出作者的身世和仕途不畅的遭遇,能够为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做铺垫。

(4)接下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5)第五个环节是研习课文,解决重难点。

《项脊轩志》是一篇“于平淡记叙中蕴含浓郁深情”的经典散文,教读本课,最重要的是在文本和实践之间,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够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感悟去体味文本,体会人生。所以我教读的核心方略是读文本、品语言和懂生活。

① 首先,教师范读文本,让学生体味文中的意境,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② 接着让学生们诵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初步体味作者的情感。③ 诵读完成之后,采用提问法,与学生共同解决预习时留下的两个问题。

④ 接着是本课的重点:品读语段。指导学生用圈点法,先找出本课中的所有细节描写,轻声品读,交流各自的体会,接着由教师随机点评。通过这一环节完成教学重点。示例1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东犬西吠”照应了前面提到的“诸父异爨”,他们不能和睦相处的情景,令作者心情凄凉破碎。“鸡栖于厅”,翻译过来是“鸡在门厅中休息”,在古代封建大家庭中门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显示这个家庭的地位和门楣,一般家庭对此都非常重视,但作者这个家却让鸡在厅中随意栖息,可见没有人再顾及这个家庭的脸面,这个家庭已变得混乱不堪。“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在没有分家的时候用的是同一个大庭院,那么在分家后各自开始建造篱笆,就象征着家庭已经开始分裂,开始有了隔阂。但是篱笆毕竟还比矮,有空隙,彼此还能进行感情间的交流,但是后来把篱笆拆了建了墙,墙又厚又冰冷,没有一点人情味,这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冷淡了。这个时候作者就发出了“凡再变矣”的感叹,这虽然只是一句很简单的陈述,但是也包含了作者的感情,家庭衰落的伤痛,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老师提示:在这个语段中,作者抓住了几个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就将大家庭颓败破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非常到位。虽不言情感,却情感自明。

示例2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老师提示:请学生联系自身体会,也联系归有光的身世:八岁丧母,十年世态炎凉该有谁知,“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未必人人体会得到,“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确是失亲之人难以逃避的痛彻感受。示例3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老师提示: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话语,平平常常的几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

示例4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 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老师提示:归有光想起母亲,潸然泪下;想起祖母,长号不自禁;悲伤之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可想起亡妻的好,作者的感伤之情表露得非常含蓄深沉,给人“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⑤ 合作探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少年丧母的悲凉,让学生讨论归有光为什么不直接去写他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呢?

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一下青年归有光那一刻的心情,让学生讨论文中为何只写祖母来来去去,不写作者自己半句话?

(6)拓展学习。为了加深学生对本文写作技巧的理解,课堂最后要让学生在一起回顾与亲人在一起的某个细节,交流各自的感受,让学生体味亲人的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之后请同学再次美读全文,感受文情。

(7)归纳总结。为了总结全文,再次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我用这样一段话来结束整个课堂教学。“一间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境的变迁,也记录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托了作者的绵绵哀思,读之令人心酸掉泪。联想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可贵。我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学生们珍惜亲情,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愿本文就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见同学们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灵!”

(8)布置作业:为了学以致用,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学习本文写作技巧,想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写作《感受母爱》。

(九)说板书设计。主要是根据文章的脉络进行,突出教学重点。

(十)最后是我的说课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必修时应将文言基础打扎实,从而能更好地利用选修课的时间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另外每节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我的说课完毕,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长亭送别》。

一、关于教材 《长亭送别》这篇课文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重点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通过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的欣赏,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戏曲的能力。

《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的节选,原题为“哭宴”。曲词优美,情文并茂。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根据内容和学生特点,依据新课标“知、过、情”三个维度要求,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元杂剧中“生、旦、丑、末”等戏剧角色和“云、科”

等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品味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

(1)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学习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2)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我将把握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文特点,尤其考虑到农村学生情况,我确定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迁移法—— 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5比较分析法——观察分析、对比交流。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学法上,我的想法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为高考“动笔就增分”作准备训练。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自主实践,学以致用。

4悬念法——设疑问难,巩固提高。5诵读法——咬文嚼字,把握角色。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疑,思之始,学之端。”导入新课,以李叔同填词的歌曲《送别》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导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首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因为,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如下准备和预习: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也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以“问”展开,采用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1)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

A、提供材料;B、个人尝试;C、小组交流。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导读、交流、自学)

2、精读悟情

抓住文中最精彩的语段,分析他写得好在哪里?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

着重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提供范例,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

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明确: 景 碧云天(烘托气氛)黄花地(诗情画意)

西风紧 北雁南飞(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促人想象)

情 痛(愁苦)

(讲析时联系相关诗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以营造优美意境的方法。范仲淹的《苏幕遮》、晏殊的《蝶恋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课后整理。也可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这雪下得紧”作为分析的范例,帮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二可插讲故事:传说作者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时,因为毕其一生,所以,“思尽,倒地而死。”说明文辞极其优美,缠绵悱恻之至,艺术水平相当高,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滚绣球] 引导、启发学生先朗诵再思考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马儿 车儿

借景抒情 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

夸张 身心憔悴 怨恨

送别途中,莺莺不忍遽别的情感怎一个“痛”字了得?这种“痛”包含着愁苦与怨恨。

我们赏析了两段文字,领略了诗情画意,同学们能否从文中找几句口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呢?

例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小结:《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让学生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并且一起背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先默读在再分组讨论。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赏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哪个字概括了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依恋与无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

明确:恨(依恋与无奈)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菜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简单赏析[二煞]

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这曲中找出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何“怕”?(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小结: 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四)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欣赏越剧片段。(教学设想:通过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越剧《西厢记》中的节选部分《长亭送别》,进行视听享受来激发兴趣;通过观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

(五)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利用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背诵文中优美曲词;

2、选一出地方戏(秦腔)进行欣赏。

结语:《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所以,这样的好作品一定要多看,多读。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 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 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

崔莺莺:

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霜林染醉

交 融(烘托气氛 诗情画意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

痛(愁苦,怨恨)

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别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别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别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版主题中的一篇诗歌,它是中国著名诗人冯至的一首赞颂友情的十四行诗。本单元所选文学作品都语言动人感情真挚,能够提高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本篇更是感情真挚、构思巧妙。《别离》是一篇现代诗歌,新课程标准的对此类文章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鉴赏分析诗歌的能力”。结合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再根据新课标“知,过,情”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十四行诗的特点;诵读全文并掌握一些朗诵诗歌的技巧。

2)从语言入手品读意象,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3)感受诗歌中的友情,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成长。

3、本着课程标准,根据本单元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结合高二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能力不强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诗歌意象选用的特点,通过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难点: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可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再结合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自主学习的学情,本文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诵读法”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问题导引、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勾画圈点,反复诵读。

三、教学程序

这首诗以别离这一独特的视角展开想象,语言温暖有力,发人深思。拟采用讲读法对文章进行赏析,教师带领学生对诗歌的层次以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美好健康的感情。以《别离》为点,由点到面,让学生课后收集友情诗、散文、小说、歌曲等,组织诗歌朗诵会。

(一)导入新课

高中学生已经对友情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本课创设情境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

上课后,请同学回忆古今中外描写别离的名篇名句,并举出柳永的《雨霖铃》、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做示范,渲染氛围,进而提出问题“那么近代诗人、学者冯至笔下的别离又是怎样呢”,进而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疏通文意

介绍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为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分组朗读,指导节奏感情的把握,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精读课文 文本探究

1、由于诗歌题材的特殊性,本篇课文意象选用的深刻性和构思的精巧性,学生对于意象间的关联的把握存在困难,我会请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划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向教师质疑,带领同学对文章进行分段赏析,赏析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总结。(可以发挥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节先具体描写“降生”,诗人感到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了两半。于是,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但是,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分别使他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感受。第二节承上把别离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第三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第四节,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只要怀着感恩的心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那么,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2、介绍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1)新颖的形式: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作者借这种形式充分表达了人生别离做的思索。(2)严谨的结构: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3)内在的情绪: 浓郁的感情,深邃的哲理。这首诗从“招手”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是“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

补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思考:

1、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有现实依据吗?为什么?

2、这首诗是一首“沉思的诗”,诗人抒写友情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请谈谈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能力运用到时践中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步骤:请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赏析一首现代诗。分析其中的意向运用,形式结构和感情。

(五)作业:

1、反复诵读本诗

2、课后收集古今中外歌颂友情的诗作,准备诗歌分组朗诵会

四、板书设计

把握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特色(结构,形式,感情)

《报任安书》说课稿

引入:

培根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由人创造,历史也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要沿着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探寻一个人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

展示课题──《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

谈到司马迁,总绕不开这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我解读本文的立足点,也是切入点和探究点。

下面就是我的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报任安书》选自人教版山东省职教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弹奏生命的乐章”,本课为节选。

2.主要内容:节选部分突出“生命”二字,言说身世不幸、探讨生死大义,主题鲜明突出、情感酣畅淋漓。

3.个性解读:基于教材地位与主要内容,结合单元主题,我重点解读“生命”二字:生,即人生──司马迁坎坷不幸却又光辉灿烂的一生;命,即命运──面对坎坷与不幸,司马迁的人生选择。以“生命”为线串联课文,研读人生价值,深化单元主题。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高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基本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本课注释详细,学生能大致了解文意,继而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

专业特点:我的授课对象为艺术专业学生,他们思维敏捷、个性张扬,但缺少对人生的理性思考,理解并探究本课的“生命”主题,恰好弥补其不足。但授课要深入浅出、理趣并重,在情趣激发中逐渐渗透人生理念。

【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与学情,结合我对本课的理解,紧扣文本,我把目标整合为文言、文学、文化三个方面:

(一)文言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利用课文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学目标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赏读本课文辞之美、情感之切。

(三)文化目标

司马迁的价值观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2.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

【教学方法】

为完成上述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文本赏读法:教师范读、学生诵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情境渲染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为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分五部分:化用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句,概括为:

一、破题──辛苦遭逢起一“刑”

这是引入部分,有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课前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如下:

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听到了所熟悉的伟人的名字,他们的人生因苦难而摇曳多姿,因厚重而名垂千古。我们说,在人生的天平上,失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能否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给自己一个悲壮而伟大的承诺,恰恰就成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关键。本课中的司马迁,和古代先贤一样,也在进行着哈姆雷特式的独白:生或者死,这是个问题。

2.文题诠释:

报:回复──迟到的告白

任安──濒死的知己

书:信──深埋的隐情

3.背景梳理:

一封书信──借信抒怀(写信不是为了救助任安)

一次酷刑──人生抉择(面临生与死的选择)

一段真情──肺腑之言(一个濒死之人,一个刑余之人,还需要冠冕堂皇的客套么)

从课文提供的信息和我们平日的积累,已经知道,司马迁因为一场酷刑饱受了人生的折磨,辛苦遭逢起一“刑”,这“刑”让他想到了更多的人生不幸,那么,究竟他的人生中还有哪些不幸呢?

进入课文第一段。

二、开端──身世浮沉雨打萍

首先,赏读第一段。分为三个环节:初读认知──范读正音──细读释意。

粗通文意,完成文言(知识)目标。

那么,司马迁的人生究竟经历过哪些不幸呢?原文内容回答:

赏读结束,教师设置分小组的学生活动:谈谈你所了解的司马迁。

讨论结束,教师总结,了解司马迁,可从贡献与身世两个方面入手:

贡献:写作《史记》。“将相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身世:出身于读书人家,早年贫寒,后入京读书,继承父职,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写作《史记》准备材料,因为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他所面临的人生压力前所未有,于是

他想到了“死”。“生或者死,这是个问题。”

学生自读划出,教师提问后总结:

司马迁想到了“死”,但他考虑更多的还是“活”,因为他还有尚未完成的伟大任务──“私心有所不尽”。

回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轻重不同,价值不一,但对于司马迁来说,要获取活下去的勇气,又谈何容易呢?由此进入第二段的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

三、发展──人生自古谁无死

主要环节:学生自读,视频激趣,表格填空。

设想:采用阅读、视频、填表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强化本段主要内容。自读认知文本,视频了解大意,表格强化重点,逐层深入。基本解决了本段的字词、语句和大意,完成“文言目标”。为进一步理解本段内容打下基础。

图表完成,师生看图表,进入本段解读,归纳本段中心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教师引导: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贫富贵贱,无论贤愚美丑,真正能够青史留名者,往往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所贡献者,也就是卓异非常的人。那么,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这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人生处境、人生选择、主要贡献是什么?

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提问回答。

教师总结:

按照这个形式,我们概括一下司马迁的人生之路:

那么,《史记》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进入下一个环节: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高潮──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史记》的相关内容即可:

1.《史记》记录的时间: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2.《史记》的内容:十表、本纪

十二、书八章、世家三

十、列传七十。

3.《史记》的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教师引导:

其实,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司马迁在赏鉴别人的同时,最终关照的还是自己,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他的人生面临枯竭的时候,也从无数的先贤那里汲取了活着的勇气、生命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回顾总结:

死节──勇者不必死节

择生──私心有所不尽

践志──成一家之言

教师引导:

再次回顾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生启示。司马迁从古人身上汲取了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从司马迁身上,我们又能有哪些启发呢?

学生讨论:

活着,给自己一个理由

逆境才能成才?

信念,生命的支撑

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总结。

五、尾声──生命乐章求永恒

在《最后一片叶子》中,琼西的身体其实已经逐渐的死去,支持琼西活下去的力量,是墙上那最后一片常春藤的叶子。今天,我们又从司马迁的心路历程中读到了更为深广的生命诗篇。本单元的主题是“弹奏生命的乐章”,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承诺,用有力的双手和坚定

的信念践行这个承诺,让人生充盈着生命的力度,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作业】

(1)熟读,背诵文章第二段。

(2)针对本节课的讨论,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作业布置结合教学目标,结合文本,思考人生,并为下下一节课做好预习准备。至此,本节课目标基本完成,重难点基本解决。

【教师寄语】

人本身不只是物质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凝结,哀莫大于心死,只要有坚持的信念,有坚定的勇气,心就永远年轻,就能用有力的双手弹奏出精彩的生命乐章。

附:板书设计

逍遥游

一、教材分析 《逍遥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逍遥游》作为《庄子• 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并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另外教学大纲要求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智能目标

1、练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听情节、形象和语言。

德育目标:

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论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教学重点]

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的说理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所待”的思想

二、教法运用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内容并体味、把握其中的感情变化。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点拨词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学生发现文言现象的能力。为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主要采取发现法、联想法。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对重点字词句则是引导、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于记忆掌握及巩固。

三、学法分析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当导语故事引出作者时,让学生以回忆的形式了解作者,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在对本文一些常用文言字词句式的梳理时,学生在掌握本文知识的同时,联想到过去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加以归纳,有利于形成知识网,联合巩固新旧知识。

三 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前安排学生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进行预习,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二)导语:由一则小故事引出追求逍遥游的庄子,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教师再并结合一些文学常识补充完善。

(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再指导朗读,体味其中的感情变化以及作者独特的文笔。

(四)全班朗读,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或错误。因为本单元要求加强自学,故本课时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和巩固。内容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示下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巩固这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深入了解课文。

(七)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直观系统。将板书大体分为三块,左边为文学常识板凶括作家及作品简介等。中间与右边两块作为教学重点的突出版面,内容包括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四、教学效果 课上,学生积极配合并思想,达到了较好的互动。经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文学常识,在掌握了本文的一些文言字词句的同时,归纳梳理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将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联结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兰亭集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作者的生死观,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当下人生,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我想教学时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展现的诗意的人生境界,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审美情怀和他们精神超越的优美姿态。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实词的意义、“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特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感。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诵全文,是本文教学重点。课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到痛到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1、诵读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精心运筹下,以小组或集体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四,说过程

(一)导入 由古人对生死进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对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体简介 结合课下注解①了解作者后欣赏插图,再在幻灯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知识目标中对序文特点的了解。

(三)五步诵读

1、第一遍诵读:听录音范读,小声跟读,完成以下任务。(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3)给生字词注音。

2、第二遍诵读:自由诵读,完成以下任务(1)同学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词、句。(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幻灯片展示字词句)3第三遍诵读: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要求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情4第四遍诵读: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 学生代表带着感情诵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第一段中,作者的乐因何而生?(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缘何而来?(3)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发?5第五遍诵读: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1)作者由乐转痛有无道理?(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3)请大家来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五)小结,作业

第三篇:应用文说课

《应用文写作》说课稿

一、课程地位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其使用非常广泛,实践性很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应用写作能力不仅成为了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而且还是企业所要求的八大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应用文写作》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课。重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建设和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应用文写作》是各类高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性质。在我校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贸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应用文写作》侧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根据课程建设理念,我们将课程建设的目标分解为: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各专业各类常用应用文体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类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写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和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常用的应用文,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学生未来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各专业的职业流程和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应用文写作》是我校目前高职各专业正在使用的写作课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此教材是由长期工作在高职高专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编写,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要求;在内容设计上坚持“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文种训练;本书从培养学生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的角度出发,以基于学习生活、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这一编写思路来安排内容。全书共分上下编共九个模块,涉及各类文种60余种。

(二)教学内容:由于我校开设写作课为一学期共36学时,时间较短,所以我们在制订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时,删去了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相对较远的党政公文类、法律文书的一些文体、选择的一般都是最能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发生直接联系的文体。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求职、工作活动过程为导向,将学习内容重新组合为三大板块、六大类。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2 课时)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概述。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二章 日常应用文(4课时)

第一节 条据

第二节 证明信、介绍信

第三节 启事、海报

第三章 旅游应用文(8课时)

第一节 导游词(实践课 2课时)

第二节 经济合同、旅游合同

第三节 旅游投诉状和旅游投诉答复书(实践课 2课时)

第四章 事务文书(6课时)第一节 计划 总结 活动策划案

第二节 会议记录 会议纪要

第三节 通知 通报

第五章 求职类文书(6课时)

第一节 求职信

第二节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节 竞聘词

第四节 劳动合同

第六章 礼仪文书(4课时)

第一节 礼仪文书概述

第二节 致词

第三节 请柬 聘书

第四节 讣告 悼词

第七章 新闻报道(2课时)

第一节 消息

第二节 简报

第八章 科技文书(4课时)

第一节

第二节 调查报告 毕业论文(实践课 2课时)

(三)教学参考

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现在普遍倡导淡化理论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使

用更深奥的理论教材作参考,而是把寻找更贴合学生实际、有时代特色,能有效服务专业的典型案例、经典例文作为教学辅助。这些教学资料来源于网络平台、报刊杂志及一些企业单位。

根据专业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参考资料更好地体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思

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么写——知识目标

应用文种类繁多,在具体教学中,不同的专业各有侧重,要求不一。但总的要求是:对

与专业相关及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文体则要进行深入详细的阐述,使学生要掌握其文体的性质、特点及写作要求,强化写作能力。这对应的是我们教学目标当中的知识目标。针对教学找年我们提出的解决措施是:化繁为简、加强练习、反馈评讲、解决问题。

所谓化繁为简就是在授课时淡化理论教学,将枯燥的知识点化为简单的例文呈现给学

生。讲授大多数文体时,首先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使学生了解每一文体的用途;再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每种文体的具体写法和特点,使他们明了该如何去写,并掌握最简单、最实用的写作方法,同时空出更多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练习和实践;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指出作文中的不足,归纳出写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写什么、怎么写——能力目标

解决措施:围绕专业精选案例、结合生活情景导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作为一门写作课,仅仅教会学生掌握一种文体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去年教研室进行了考试改革,试卷内容以实践能力测试为主,让学生根据设置的情境判断应写什么文体,并写出此种文体。从考试的效果来看,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正确做出判断。以此我们认为应用文写作的教学难点还是在如何提高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加强案例教学、结合生活情景导入能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运用案例进行组织教学,既重视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更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和成文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正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得到明显提高。随着教学内容涉及面的扩展,各种各样的案例就把前后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了,使学生在兴趣中潜移默化地加以掌握、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理论讲授与例文分析相结合

2、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注意运用比较法教学。

4、加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建设理念

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更好的为专业课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和工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确立了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本位,服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二)改革目标

按照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我们需要根据学生职业人生设计教学项目,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以职场情境创设为导入,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在教学改革上确立以下目标:

1、建立“项目化”的课程结构。重点是突破学科教育重知识系统、重文体知识、重章节结构的课程体系,打破应用写作课程以文体分类的惯例,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2、确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案。为使学生适应本专业就业环境,注重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如采用情景模拟写作、现场写作、项目写作、案例写作、病文修改写作、一个题材多种写法的写作、整理课堂讨论结果的写作和课外社会实践的写作等。

4、改革考核方案,改进考试内容 我们目前的考核方案是按照学校规定的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来计算。但写作课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平时要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所以建议学校增加本门课的平时成绩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

为了检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我们在考试内容上作了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往传统考卷中填空、选择、判断、写作等各项考题互不相连的单一模式,而是在设计题目时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设置情境,将基础知识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

课程的教学效果现在无法用什么获奖证书来证明,但学生完成的一份份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招聘会上拿着的一份份制作精美、内容充实的简历、求职信,都让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已经体会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所在,它的教学效果将会随着学生走向社会、迈入职场展现得更为显著。篇二:应用文写作说课稿 终稿

《应用文写作》说课稿

应用文科学院秘书系 李冰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应用文科学院秘书系教师李冰,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各位交流,感到非常荣幸。我说课的内容是《应用文写作》,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能力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我校所有专业均开设该课程。所不同的是,本课程属于文秘专业核心课、考试课,属于其他专业职业基础课、考查课。本次说课是针对电子信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的。

(二)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地位、任务

本着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理念。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围绕毕业生的实际工作需要来选择应用文文种进行讲授,如:计划、通知、总结、报告、请示、求职信等。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夯实基础的作用。

其任务是通过23种应用文体知识的讲授与练习,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写作能力,以适应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学情分析

《应用文写作》课程授课对象为电子信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一学生。优点: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渴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职业竞争核心力。缺点:写作基础参差不齐,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学习兴趣欠浓,懒惰,眼高手低。从该专业学生将来就业岗位来看,短期内可能是基层技术人员,但从职业发展前景来看,也不排除有不少的学生可能或将走上管理岗,甚至领导岗。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和学生将来就业岗位,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二)课程总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3种应用文体的规范写作。

(三)知识目标

1、掌握9种会写文种的写作格式;

2、了解8种会看文种基本特点和内容,领会写作要求;

3、懂得同一项目中不同文种的区别。

(四)能力目标

1、会写9个文种(计划、总结、通知、请示、启事、请柬、求职信、条

据、商洽函)的应用文,要求格式正确,语言流畅;

2、会看8个文种(调查报告、报告、批复、合同、协议、典型经验、邀请

函、会议议程),要求学生通过瑕疵文案分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3、会赏析 6个文种(策划书、会议纪要、会议致辞、会议简报、消息、个人简历),要求学生通过鉴赏优秀例文,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和语言表达水平。

(五)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以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应对就业竞争,以及给学生铺垫一个实现人生长远目标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所选教材为秘书系课程组研究成果《新编高职应用文写作》,由姜媛主编,赵华、张宇主审,秘书系全体教师参编的一本校本教材。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课题组成员下企业到机关,同时还对近十届毕业生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并综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在《应用写作教程》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成该教材。本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需求。体系鲜明、例文规范、突出实用,针对性较强。本教材较好地贴合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内容体系

我们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采取“量身定做”教学内容的方法,因为 2 有限的32课时要讲授23种应用文种再加上4次阶段测试,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我们本着“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高职教育原则,把应用文写作的内容体系分为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及会议文书四个部分,又围绕工科毕业生的实际工作需要,从40余个文种中选取了使用频率较高的23个文种,再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把23个应用文种分为会写文种、会看文种、赏析文种三个层次。3 4 力需求,根据不同职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综合职业素质,形成了“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会议、求职”等与学生职业人生密切相关的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下,又设计了若干个任务。如会议项目下,设计了“函、会议通知、会议致辞、会议记录、会议纪要、会议简报”等几个任务,从而构筑了基于业务流程和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够用,实践过硬”的原则精讲多练,强化文种写作训练。《应用文写作》每节课教学程序设计思路是:

会写文种:情景导入提出任务——基本理论——案例评析或错例修改——情景模拟训练——实战练习;

会改文种:案例阅读——归纳基本写作理论——案例评析或错例修改——实战练习。

赏析文种:范文案例阅读——教师或学生评析

我以本次讲授“请示”文种为例介绍教学组织与设计。步骤一: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导入新课

我们班准备去校外秋游,要征得学校同意。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起草一份公文,该用什么文种?

步骤二:范文示例,归纳请示结构格式(基本理论一)看书p107例文

一、例文二

步骤三:仿照范文,写请示(实训一)

步骤四:阅读案例,探究请示适用范围(基本理论二)步骤五:写作实训,修改错例(实训二)

步骤六:归纳总结撰写请示的注意事项(基本理论三)步骤七:实战练习,写——评——改(实训三)步骤八:学以致用,换情景再写(实训四)

本次课的教学归纳起来就是:“ 看、写、改、练”,反复写、反复改,将学生获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课程挖掘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应用文写作》作为写作课,一方面要把基本知识讲透,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写、改、练”一体的原则,改变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反复写反复练,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引导学生先从写好小文种开始,5篇三:应用文总论说课稿

应用文总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题目《应用文》选自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第五版 下册),《应用文》教材六个单元应用文都是应用文教学单元,应用文单元在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它于语文能力和实际应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应用文》的学习,可以夯实学生写作这一

应用文体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了条据等应用文,对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薄弱,特别是在有关写作方面,更显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贯彻“低标准、严要求”的理念,让学生动嘴、动手和动脑。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启事”的了解和写作上,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写作

常见的“启事”,如招聘启事、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等。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和掌握启事的概念、分类和格式。

能力目标: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书写常见的启事。情感目标:

3、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常用应用文的能力。教学重点:

1、2 教学难点:3

四、教学方法

本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采取阅读、勾

画及写作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篇四:《应用文写作》说课稿

《应用文写作》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应用文写作》这门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程进行说明:

一.课程设置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 六.教学评价

七.特色与创新

首先看看第一个大的方面:

一.课程设置。我将从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两个方面说明: 1.课程定位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建设类高职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协调、沟通能力。

通过课程向学生传授写作建筑应用文的方法与写作技巧,能够提高学生适应工作需求、解决工程建设应用文写作问题的职业能力。

课程性质:以突出培养学生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能力为主线;为提高建设类高职各专业人才的工作素质服务;为学生求职和就业服务。2.课程目标

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了解应用文的类型、结构及其语言运用的特点;掌握建设类应用文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格式和写作要求。

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案例完成常用应用文体的规范写作,能阅读和分析建设类应用文的功能作用,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应用文体解决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是在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耐心的工作作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具有丰富的认知情感,端正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人文素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构建了建设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筑系:报审表、报验单、施工日志、技术交底文件、工程变更等等;经管系:房地产广告方案策划的写作、营销策划、专题活动策划、商务谈判方案等;对信工系,环艺系也是因材施教??)

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写作能力为原则,重新构建了写作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避免学生学习了所有应用文种却没有掌握住一种文种的尴尬。)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制定与各专业相适应的建筑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求,达到个性与共性模块相结合。

运用这样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我们来设计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取

充分进行校外行业、企业调查,了解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相关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真正服务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共性与个性模块相结合 按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写作能力的原则,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大纲);基本建筑企业相关工作过程为主线,突出“项目”教学的思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写作技能为主导,以专业岗位工作需求设置“模块”,体现职业岗位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对教学内容重新构建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有交效沟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2.教学内容的组织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结合不同专业,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培养建筑应用文为重点,链接了行政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

作、经济文书写作和司法文书写作。3.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教材、参考书、部分网络资源

教材目前使用的有湖北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由程院长和程启友老师主编的《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教程》。

参考书列举了部分,各老师带的专业不同,参考文献也不样。

部分网络资源供老师和学生参考。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模块化——满足各专业需面向的工作岗位不同,需解决问题不同的需要;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以问题解决为方向,以培养应用能力服务于专业为目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引入项目教学——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独立的实训形式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自学与团队协作精神,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听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学生一听就懂,但一写就错。而且很多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乏味,没上专业课来劲儿。关于这个问题,老师需要在教法上多下功夫。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工学结合”企业现场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1.“工学结合”企业现场教学法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应用文写作教学 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岗位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也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课堂中学习的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适应环境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问:老师,我们以后会用到这些东西吗?的确,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他们总是希望他们所学的知识以后都能用到,这样学习才有动力才有意义。作为老师是有必要告诉学生每一个文种它的实际用途,但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采用情境教学,学生既然想知道什么时候用到这个东西,我们就给他们设置一个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比如:某工程要进行混泥土浇灌施工,需工作10小时(包括夜间),届时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休息,但由于特殊工艺的需求必要连续施工,那么怎样才能使本次施工被允许呢?像这样的情境在建筑行业中经常碰到,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些什么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又需要哪些文字材料?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先把这一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入这个扭转中去思考实际的问题。然后带领学生来学习请准函、答复函、通告等文种的写法。这种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不同文种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此文种的兴趣。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与前两种教学法相配套的教学方法。即在实施“一体两翼”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穿插其中并对其他重要推动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的优点是将相对而言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具体案例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并为学生的写作训练确立可以参考的样本,也可为学生的习作练习中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的纠正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于精选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即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具有较大的说服务的案例作重点分析。一开始可由老师分析,要求学生体会其中的奥秘所在,掌握写作要点;以后可在适当提示的情况下,由学生自我分析,老师在学生分析研究基础上,做总结性分析,并针对学生分析中的某些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4.小组讨论法

不少学生有“功利性”和“惰性”都很大,讲理论知识他烦,不讲他不会,让他写作又懒得动笔,或直接“资源共享”,所以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其兴趣,并辅以鼓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手段使之参与其中。很多学生都觉得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乏味,没上专业课来劲。

小组讨论法主要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布置任务,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最后根据各小组的成绩加上学生本人的表现给予学生本次活动的成绩。

比如一辆公共汽车,因线路调整及车辆换新,想把原1元的票价调整为2元,完成这件事需诸多公文,涉及到单位的有公交集团、交通局、物价局。那么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3组,分别代表单个单位,然后完成各自应当起草的公文。

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加强集体意识,同时也强化了写作知识。

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学院的风格教学资源及图书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多媒体并辅之板书交流,增加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3)利用学院多功能厅、就业洽谈室等进行演讲、求职等仿真项目实训,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结构:

1.学历结构: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2.职称结构:副教授2人,讲师3人,结构合理。3.“双师”结构:1人具有“双师”素质。4.专兼职老师比例:兼职教师1人,占教师队伍的20%,专兼职教师的比例为4:1篇五:应用文写作说课文稿

《应用文写作》说课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必修公共课程之一。课程整体设计是:本课程既具有写作课程的一般属性(语文学科特点),也具有公共文化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学特点。内容是应用文体的模式化写作。

作用: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可以为学生熟悉职业领域应用文的写作奠定基础,并为他们在校各门课程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社会工作的应用文写作提供方便,如书写调研报告、实验报告、事务文书、行政公文、日常文书等。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就业方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专业岗位群所涉及到应用文,把教学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项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常见应用文的写作,结合专业案例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写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具备高中、职业高中、中职中专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入学者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掌握行政公务文书、事务文书、交际礼仪文书和经济事务文书等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注意事项,为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通过读写教学和实际训练提高大学生基础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为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较为扎实的应用写作基础。

(四)课程标准 1.使用教材

以教育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方向,由王新菊和冯雨晴老师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8月出版的《应用文写作》。辅助教材使用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应用文写作指导》。2.教材特点

根据高职教育学制缩短、基础课学时减少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强调基础课中理论讲授的“够用”与“适用”原则和相关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新特点,理论教学部分以“够用”为标准,重在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实际训练部分以“适用”为目标,以实际工作的案例和任务为驱动进行编排。

二、教学设置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以项目式单元为主,循序渐进)

课程类型:(理论课、理实一体课、实践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总学时:36课时

(二)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的应用文教学旨在通过读写教学和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能读会写能力,因此,它要求施教者结合所教专业做教学设计,充分挖掘例文、训练素材与专业相关的元素组织教学;既要具备一定的写作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思想和主动关注、了解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群的要求,从而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学写作,养成模式—创新写作意识和习惯,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和水平。

(三)学法设计 1.学情分析

首先,高中、职业高中、中职中专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入学者。其次,要求具有上述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知识技能。

实际情况是,学过但不扎实。2.学法

(四)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加强师生对话互动,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倡导学生学会模式—创新写作,学会常用应用文写作。

(五)课程评价 1.肯定性评价

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及时地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建立信心。2.考核评价

(一)课程结束进行闭卷与开卷两种方式考试,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以闭卷方式,写作以开卷方式。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可综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训练习及考试等情况进行;

(二)应注重学生在工作实际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写作训练中有积极创新思维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三)改革学业评价

更新学业评价理念,利用各种发展性学业评价,充分运用发展性的过程评价,实现“教、学、做、评”的模式,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反思、自我评价,并能正确评价同学。

三、课程实施

(一)师资力量

专职教师2人,一名副教授,一名讲师。

四、课程改革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件,突出图文、声情并茂,动静融合,便于展示案例,创建或模拟真实教学情境,开发或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单元课教学设计实例

案例课题:“应用文写作”“求职信”单元课教学设计

(一)学习需求分析:根据学院课程安排。高职公共课程的学习需求分析,应该包括职业和职业课程需求分析,课程标准制定时已经做好。

第四篇:文言文说课

文言文说课模板

第三方面: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学理念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打算从下面·个环节着手。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诱发兴趣(设计导入语)

【设计理念:这样的导入可以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和注意力分散,同时也拉近了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面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引入新的课堂。】

第二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将重点放在诵读之上。“三分诗七分读”,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注重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籍此落实教学目的。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理清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此,我为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了以下·个步骤

第一:教师亲自范读,教师亲自上阵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朗读兴趣。在听读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注意字词的读音。第二,注意朗读的节奏,注意停顿。听读结束后,给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借助字典以及词语手册等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针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纠正。这一步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至关重要,文言文句子相对白话文会拗口许多,这一步为下一步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

第二:安排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可穿插个读,轮流读,齐读。在这一连串的朗读中,学生能够做到读通,读流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三: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不同于以往教师逐字逐句的讲解翻译,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疏通全文的任务。学生可结合课文注释以及词语手册等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遇到疑难的词句,或者未注释的句子,学生相互之间合作探究,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可注明,留待下步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期间教师要巡视教师,指导学生的诵读和翻译任务,及时给与帮助和鼓励。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学生间来讨论,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师小结。这一环节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疑难给与全班共同讨论解答,并出示多媒体,就一些重点字词再次加深巩固。

第三环节:研讨赏析,讨论交流

通过上面的整体感知环节,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了然于心,在次基础上展开文本的研讨赏析学生会有更大的把握。首先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线索、层次;理解本文虚实相生、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文章的故事情节如何发展。文章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文章试图在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文章的道理在现在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处理故事情节上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几个问题: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后拓展能力。四十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它承载着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衔接转化的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语文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言文的拓展延伸:出示一篇相类似的短小文言文让学生尝试自学,或者学会断句,或者尝试将人物对话让学生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对话表演,或者联系现实进行一场辩论赛。或者就文中的重要人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我看xx》让学生思考,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创新训练:在蓄积情势的状态下,以美景实景展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接下来,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成果,师生共赏。

第五环节:此环节可设计为教师小结或者布置作业。

【设计理念: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强化学习记忆。】 【设计理念:作业益精不宜多,起到巩固所学知识,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又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文言文的作业可以是结合拓展延伸,或者巩固字词的小练习。】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

最后一个方面:板书设计

【好板书是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业,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寓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科的说明,还存有不够周详的地方,请评委老师知道,谢谢。

第五篇:现代文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

1、目标导学法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学法

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讨论-比较法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4、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5、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下载中学语文古文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古文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说课参考(本站推荐)

    《胡同文化》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其实说是一篇散文、小品文更合适,......

    中学语文自然风光古诗句整理

    春天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

    用古文说生日祝福语(最终5篇)

    用古文说生日祝福语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祝福语吧,祝福语有助于促进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所见过的祝福语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

    小学语文说课万能

    小学语文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语文组2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语文说课评语

    高中语文说课评价表 说课时常出现的一些要求:说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选课文作具体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设计),并作出分析阐释;二是针对评委的......

    三年级语文说课

    本册供三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现就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单元教学提示等方面做点介绍。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24 篇,略读课文 8 篇。此......

    想象作文说课

    想象作文说课稿 宣恩民族民族中学董子杰 一、 说理念: 目前中学作文没有专门的教材,教师无教学蓝本可以依托,学生没有可以范本可供模仿。 初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不知道怎么写、......

    语文说课小结

    高安四小语文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五月的榴花刚落幕成球,六月的月季已绽开笑脸。为了践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促进教师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夯实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