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论文集

时间:2019-05-13 01:4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论文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系统设计论文集》。

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论文集

第一篇

教学设计应该是为教学而服务的,就是为了教而去设计。而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教与学。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者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虽各有不同,但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却是共同的、普遍的:

1.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行动,它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统整性。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则是对这诸多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以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学设计,这是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经验的教学设计的重大区别。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教学的某个部分,如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系统科学方法出发,就是要求对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规划与安排。无论教学设计指向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它都必须全面、周密地考虑、分析每一个教学要素,使所有的教学要素在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的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操作性。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在成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各类教学目标被分解成了具体的、操作性的目标,教学设计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境的调适、教学评价手段的实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在这里已变成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

4.预演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犹如文艺演出中的彩排一样,带有较强的预演性和生动的情境性。它能使教师如临真实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周密考虑、仔细策划,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5.突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6.易控性。这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因此,与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相比,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教学设计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都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它既控制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内容、程序和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7.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虽然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但它并不束缚教学实践的自由,更不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为了适应教学活动丰富多采、灵活多变的固有特点,适应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教学设计十分强调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另外,由于教学设计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都会程度不同地带有个人风格与色彩,因而它为教师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代教学理论: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作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窠臼,才有条件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问题。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原理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取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系统方法抛弃了静态、片面分析的研究方法,而把重点放在分析客体的整体属性上,放在其动态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结构上。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多种教学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教学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多种作用方式。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者应自觉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方法指导自己的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3.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就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4.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必须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对待。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正如加涅所指出的:校舍、教学设备、教科书以至教师决不是先决条件,唯一必须假定的事是有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①

5.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往往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智慧和风格。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和风格是形成教学个性及教学艺术性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课堂教学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基本条件。好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性东西,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可以弥补教学理论的某些不足,帮助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既不能完全依据经验行事,但也不能排斥教学经验的作用。只有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好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最终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

第二篇

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教学设计包括宏观实际和微观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浅谈教学设计的认识

通过精心撰写教案,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新的理解,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认识.所谓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简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计划。

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教学设计包括宏观实际和微观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1.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2.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 3.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第三篇

经过了大半年的教学,又听取了很多同事前辈们的课堂教学之后对于教学设计的必要性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也更加肯定了教学的设计所达到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课后补充所达不到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短短的一节课中教师要把丰富的知识授于学生,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

在听取了两位新教师的课后,对于同课异构相互的有点和不足可以比较也可以更加深刻地对课程进行剖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者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虽各有不同,但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却是共同的、普遍的:

1、教学设计即可指导课堂又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均要反映在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行动,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都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它既控制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内容、程序和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教学设计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就算学生问很多无关的问题整个教学活动也不会偏离教学目的。

2、教学设计的分向目标要落实到位。

(1)从课堂引入开始,时间的掌控是类似的,但是内容的选取引人而异。在《地球的自转》一课中唐老师将今年最流行、最引人注目的的跨海大桥和奥运会图片展现给学生,无论视觉还是想法都是一个新颖的开始,从而引领学生漫游知识的海洋。

(2)对于教学过程的处理上要结合老师自己的特点将教学目标清晰地体现出来。而且教材质是一个参考,也许书本的安排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教学顺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对教学过程作一定的调整。如在讲到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自转,学生在未学习之前思维中并无这一概念,要凭空说出来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选择将一些较难的问题与讨论放到课堂内最后几分钟,既不浪费时间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对学生而言也可以增加自信与成就感。

(3)对于难点的处理更要温和与对比共用。温和地引出一些相近的概念或者是较难理解的内容,但是对于相近的概念一定要采取可比较的方式直观地进行区分。如讲到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从成因上加以区分的过程中首先是顺序要合理,找出联系也要找出明显的差别,反复比较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4)由于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在课末进行随堂的练习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习题的选择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随意选择习题,要精挑细选。

3、教学设计因人而异。为了适应教学活动丰富多采、灵活多变的固有特点,适应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教学设计强调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同时不同的老师针对不同的班级特点也应当作适度的调整一适应不同的课堂氛围已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个科学的学习与准备过程。既不能完全依据经验行事,但也不能排斥教学经验的作用。只有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好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最终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将教师的责任心、耐心与事业心融于其间,浸润课堂!

第四篇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

⑴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⑵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就是: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⑶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可以说,教学设计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特征。

⑷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

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和教的双边活动,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探索教学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媒体及方法策略的体系。因此,必须以研究学和教基本规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有保证。⑸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

⑹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对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立足学生实际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做好教案,上好课,使自己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五篇

一、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特点

授导型教学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示范、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授导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风格、学习者年龄阶段等)、教学方法、教学挂图及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学生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与学习风格,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根据它的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是一种原则性规定。而学习目标(对教师而言,它也通常被称为教学目标)则是对学习者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目标,这涉及学习目标的分类问题。

二、授导型教案的优点:

三、1、更加注重对学习者的分析。

四、2、在教师的作用发挥下,突出引导与参与的功能。

五、3、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这则教案没有用具体的文字写出教学过程,代而取之的是教学流程图,它与传统的语言文字相比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六、4、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有课件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趣味性强,教学目标更易达到。

三、授导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不同点:

(1)平常我们采用的是教学过程,在写教学过程时内容复杂,分不清主次;授导型教学设计采用课堂教学流程图内容清楚、简洁、易懂、一目了然。

(2)授导型教学设计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相同点:教学步骤基本相同。

四、授导型教学设计的优势

与传统教案相比较,《会变的瞳孔》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用流程图代替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形式新颖,更具实用性。

2、利用了丰富的媒体资源,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应用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较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刺激了学生,用教学流程图代替了教学过程,比较直观简单明了。

第二篇:图书馆设计论文集

由图书馆服务趋势谈图书馆建筑的新思维 杨美华

教授兼所长

台湾 政治大学图书信息与档案学研究所 2005-11-23 大 纲

1.前言

2.新加坡图书馆 3.台湾地区成功典范 4.未来发展与建议事项 1.前言

图书馆建筑点滴皆功夫.图书馆的空间规划,除机能性考量之外,更应重视,如何利用空间装载其主体价值,诠释其文化意义.数字信息是否将虚拟化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传统空间应如何面对新思潮 凡此皆为经营「后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课题.本报告首先介绍英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达与成功,其次,说明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氛围的营造,最后特别以台湾地区几个较成功的个案探讨图书馆空间意象和建筑设计的新思维.1.2 未来的架构:下一世纪的图书馆,学习和信息 图书馆的现代使命应着重在:(1)进化(Evolution),(2)公共价值(Public Value),(3)特殊性(Distinctiveness),(4)在地性(Local interpretations of national programmes).1.3 未来的图书馆应是:

(1)图书馆成为一传播中心(communication center),无论对商业界,旅行者,观光客而言,应能使用其手提电脑;(2)图书馆是一个「舒服的空间」(comfort zone),能让人们享受音乐,电影多媒体,咖啡,MTV,杂志与CD;(3)图书馆应重视提供儿童服务,无论实体图书馆或虚空间;(4)应能提供24小时的虚拟服务.1.4 空间新意象

(1)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新意象非常重要;(2)Ken Worpol 在「21世纪的图书馆:变革的型态与未来」(21st Century LibrariesKnowledge for Success,Serving the Whole Community,Playing a Vital Role in Singapore's Knowledge Team).(2)要营造一个书香社会,图书馆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充分了解其需求,才能进而满足其需求.新加坡图书馆赏析.(投影片)3.台湾地区成功典范

3.1 交通大学浩然图书馆

(1)图书馆周围景观:(1)交大浩然图书信息中心系一地下一层,地上八层的建筑物,占地约6000坪,楼层总面积约九千七百多坪,由陈柏森建筑师设计,大陆工程公司承造,1993年3月开始兴建,1998年2月正式启用.(2)西侧大门前,建造了一个凡尔赛宫式的广场大道,绿草如茵.(3)东侧紧邻花园--「思园」与「九思亭」,共同谱出图书馆外围的田园交响曲.(2)图书馆内的人文艺术:艺文空间:一楼高格调,极具艺术性的展示空间.深咖啡色木板,具现代感的金属扶手,沿着楼梯特别设计的「光墙」,散发出古典与现代气息,二楼以活动门板,区隔成可随需要调整大小的展示空间,机能与美感兼具.(3)不只是展示,更是艺术:新书展示区:引进由艺大利进口的高科技材质--镁铝合金及铬合金组合之展示架,配上透明的压克力板,展现出十足的现代感与绝对的穿透性,除了具有展示功能外,本身即是一件艺术品.(4)温馨休闲的书香空间:休闲区:位于三楼,欧式进口沙发搭配灯光柔和之小台灯,可眺望户外“缘慧润生”,营造出一温馨,休闲之区域.(5)科技˙艺术˙图书馆:双鹏展翅:位于四楼挑空处,以空间薄膜之高科技材质,展露空间之科技感与艺术性,丰富了空间之层次感,为一科技与艺术结合之杰作.(6)挥洒人文与古典风格:小园呈秀:位于六楼挑高处,仿苏州拙政园设计之亭台阁楼,搭配八楼天窗所洒下的阳光,及隐约可见的蓝天,为人文与古典之完美结合.3.2 逢甲大学图书馆

(1)简介:2001年底,逢甲大学四十周年校庆时,采取欧洲百年大学的观念,以「原址装修」的方式进行整建,耗资新台币三亿余元,历时十五个月完成一座美轮美奂,先进精致的新图书馆,转化为推广信息素养教育与电子教学的「学习工场」,并成为逢甲大学迈向卓越的重大里程碑.塑造现代电子图书馆的新形象,外观采用玻璃,金属板等环保建材,以传达现代感与未来性的风格

(2)与建筑融为一体的自助还书箱:图书馆大门外,残障坡道中间位置设有还书箱投入口,方便使用者在闭馆时间自行归还外借的图书.3.3 埔里镇立图书馆

(1)图书馆定位与使命: 让图书馆成为地方文化中的中心:推展「充实乡镇展演设施示范计画」,让埔里图书馆获得「埔里的文化中心」美誉;让图书馆成为乡土文献的中心:办理「阅读,埔里乡土心情」活动,征集收录有关阅读研究埔里最重要的乡土书目与文献,成立「埔里文库」;让图书馆成为地方发展的智库:致力广泛收集有关社区营造,产业振兴,观光旅游,生态保育,城市发展案例,做为地方重建与发展的智库;让图书馆成为地方产业生机的创意源地:著名的「酒神祭」活动,「绍兴宴酒香美食」,「埔里纸产业文化馆」,「埔里酒文化馆」等地方产业文化创意,埔里图书馆都扮演重要的策划工作角色;让图书馆成为地方终身学习的重地:设有社区学苑研习教室,办理老人大学,妇女大学,儿童文化营,儿童艺术培根 K等各种终身学习课程;让图书馆成为地方信息资源的中心:积极筹备建置社区资源网站,92年底推出以埔里艺文家族社群为主的「埔里艺站」

.(2)我的生活,我的梦想 从图书馆开始(3)图书馆的氛围也可以这样有创意!3.4 资策会信息资料服务中心

(1)专业设计公司:由德来设计公司负责,发挥整合性的空间使用与服务综效,建置一个小而美之数字资料中心,具科技感,现代感.(2)多元化空间: 实时信息橱窗:吸引来访者的目光,主动提供会内与中心实时且重要的讯息展示.信息传递元:形成类传导神经细胞之空间,作为重要之书刊信息与市场情报主题展示空间.互动交流区:以知识型工作空间为概念,设置具有自然主题创意的想象空间.创新,关怀,实践室:以会内当前的三大组织文化为基础,鼓励会内同仁能透过空间所提供的互动,沟通功能,激发创意,开拓机会.4.未来发展与建议事项 4.2 打造图书馆新景象

走入社群 :图书馆不再固守一地,等待读者来借书,而是主动出击,接触人群,在人潮熙攘的购物中心,便利的捷运站设立据点,结合书局,形成人群汇集的结点.异业结盟 :接触更多读者的另一方式,就是与不同业种结合在一起,产生加乘效应.造型讲话 :借着独特的建筑造型,彰显建筑的权威性,传达出「学习是文化之核心」的理念,从而吸引使用者的到来.空间乐趣 :图书馆需提供更能享受阅读乐趣的空间,以超越在家,在咖啡店,在办公室上网所能达到的氛围.体贴服务 :深入考虑各年龄层读者的习惯和需要,并提供解决方案,令使用者深感窝心.数字科技 :数字科技设备的应用,已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快更好.建议事项

尊重专业,相互学习:图书馆员和建筑师须充分沟通: 图书馆建筑是人书会合,传承文化知识的场所,所以与一般的建筑不同.图书馆本身的经营理念和服务要求,势必要图书馆发挥专业智能,在规划书中陈述明白,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或参考.「有好的业主才有好的建筑」,图书馆建筑的成败优劣,馆员与建筑师的互动是主要关键因素.王振鹄教授强调,图书馆建筑在规划上,除了要求建筑师达到量化的指针外,也要注意到人文层面和精神内涵.尤其是图书馆的规划作业,前一阶段应是图书馆机能要求的表述,后一阶段才是建筑设计的呈现,所以图书馆员和建筑专家的深入沟通,有助于图书馆的发展像有机体一样,逐年成长.价值观与品味决定建筑优劣: 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传输服务流畅」,「流动的空间」,「光影的效果」.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安排要有变化,有创意,要让人看出是某个建筑师的「风格」和「品味」.而让读者舒服阅读就是图书馆的新思维.通常书店会规划顾客进门后的主要路线,各种要推荐的商品都在这展示,配合灯光氛围营造,让客户驻足,这也是可以学习的.营造温馨活泼的阅读氛围: 为营造图书馆之阅读氛围,宜采用多元化之阅览席位配置方式,透过书架与阅览席位之交叉,塑造阅读区间,让读者自然形成阅读族群,让每位读者都有自己喜爱的阅读角落,可以舒服自在的翻杂志,读书.阅读氛围设计需要符合年轻人的思想,如新加坡图书馆青少年区,灯光会不断变化,有漫画人物的大型海报,重金属哈雷机车等.国中生需要做教室布置,画海报需要较大张的桌子,所以台北市立图书馆就在地下室规划了一个海报区,这就是青少年空间,可以坐着看,躺着看,靠着看,趴着看,在沙发上看,怡然自得,非常自在!加州Cerritos公共图书馆儿童室的入口就用大本书的造型来布置.强调人体工学设计: 图书馆家具要朝人体工学设计方面发展,用不同造型可调整且弹性移动的桌椅,以符合读者各式各样的需求.以人因工程设计(Ergonomic design)新式家俱,让读者可以很舒服地长时间阅读.读者形形色色,家俱设备也要多元弹性.多功能的图书馆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建筑强调多功能的图书馆(The multi-function library),读者很容易到达的区位,读者每天进来看报纸,翻杂志,与他人分享观点和理念,挑选读物,询问有关课业与研究的问题,做研究,写报告,做功课,找工作.多功能会议空间也是时代趋势,讲演时可以摆椅子,开会时可以摆桌椅,聚餐也可以使用,只要搭配一个储藏空间,多功能的运用可以让整个空间活起来.5.参考书目 1.“21st Century

Libraries

Changing

Forms,Changing

Futures

”, http:// [8] 学部奏拟定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折〔A〕.见中国古代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中华书局,1982:129 作者简介

赵 雷: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保定市,071001 王瑞亨: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保定市,071001 刘 渝:《河北科技图苑》杂志社,保定市,071002 E-mail: zhaoxi1031@163.com 电 话:0312-7521547 走出“大”之下的迷失,彰显图书馆文化底蕴 —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 万国珍 卢 瑞 王 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上海宝山卫校)0.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自身没有太多资源,而资源消耗量又很大,更应该率先倡导和推广循环经济.要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按照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广泛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由此,让我联想到图书馆的新馆建设.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合并,扩招而掀起的新校区建设给高校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的图书馆正快速地向现代图书馆转变.近年来,全国高校相继落成了一大批图书馆新馆舍,据不完全统计,正在建设或已经建好的约有100多所.这些新馆舍大都外形美观,设施先进,功能强大,布局实用,地理位置便利,文化气息浓郁,是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信息传播,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各个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如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等;而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建筑设计更是模数化和造型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充分显示了图书馆建筑的特点和风貌.高校图书馆吸取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能够反映悠久的历史,传承古代文明,为读者提供了人性化的舒适空间.由此看来,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实在是一大乐事,更是一大幸事[1].然而,笔者认为新建馆舍大多追求面积,造型,气势等,却忽视了节约资源与实用性.在此,笔者谈点不成熟的看法.1.求“大”之下的迷失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在“争一流”,图书馆在争“大”,在2003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创建世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高校的名单中有34所高校榜上有名.争一流是好事,但并非一蹴而就.2002年3月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的顶尖高校如北大和清华,总体上还处在世界高校体系的百名之外,可见我们的高校与世界一流高校之间差距不小.然而时下一些大学在追求一流中,都把眼光盯在大学的扩招,扩建,合并以及所谓“大学城”的建设上,弥漫着一股贪大求全的风气.理工科大学要办文科,文科大学要办理科,似乎只有办成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才能成为一流.学生多了,于是就圈地建大学城,动辄5000,6000亩的占用良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有50多个.这样重数量与规模的发展,表面上看在走向一流,而实际上,由于质量与水平没有跟上,离一流的目标反而更远.把数量规模的发展视为走向一流,是对一流大学的误解,是在“一流”下的迷失[2].这种误解与迷失,也表现在图书馆新馆建设上.有人说,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图书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建馆舍多,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亮丽,其建筑规模与面积只有底线而没有上线.有报道:湖北省近几年建成或正在新建的图书馆不下10家,其中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占60-70%,几乎没有1万平方米以下的,最大的达到5万平方米.似乎越大,越豪华,越亮丽越好[3].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状况与《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对图书馆面积的要求不无关系.比如:高校图书馆生均面积要达2平方米,生均阅览座位要求是1:4,生均藏书量是80-100册.目前各高校都在扩招,新生数量急剧增长,一般专科学校都有8000—10000人左右,多则5—6万人,如此一来,图书馆不是几万平方米而是10多万平方米[4].2.图书馆建筑缺乏节约性和实用性的表现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人们终身学习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因此,图书馆的建筑理应充分体现“用户第一”,“服务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而许多新建馆舍恰恰忽略了图书馆本身功能的发挥.首先,缺乏实用性的表现在于:选址不当,位置不佳,使得读者到馆率下降,文献使用率下降,图书馆的利用率下降.新馆阅览条件很好,可是阅览的读者稀少,“门庭冷落”;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不能满足和体现全方位“藏,阅,借,参,研”结合的大开架要求 [5].其次,忽视节约性的表现在于建筑层高,自然防温,防潮,防虫,防霉,防火,防晒,承重(荷载),布线(强电和弱电),走向等设计欠妥,承重不达标,藏书格局受阻,布线走向不合理,影响网络速度和信息传送;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欠佳,靠人工通风,采光,每周开放时间70-96小时,长时间开着灯,电风扇或空调;自然通风少,人工通风多,层高过低又不通风,减弱了空气的流速,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机会,据加拿大的学者统计,68%的疾病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6].过分追求“美”,富丽和气魄而忽视图书馆功能要求;面积大却不能充分利用,如走道过宽,空间过多造成实际使用面积“缩水”;读者利用图书馆有一定的时间性,在某一时段人员比较集中,倘若图书馆楼层过高,必定要借助电梯,既浪费能源又浪费时间,不利于读者活动,影响阅读效果,万一遇上意外事故,也不利于及时疏散;电子阅览室设在顶楼或底楼,由于底楼潮湿,顶楼易漏水且夏季气温高,加速了设备的老化和损害.3.走出求“大”之下的迷失,注重内涵建设

我们既要有“争一流”的雄心壮志,更要有“争一流”的脚踏实地的努力.所谓脚踏实地的努力,就是要实实在在的做事,要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要求进行科学的发展,不能只做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今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我国一些校长就此作了反思,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温就此也谈了他的看法:中国大学的合并,扩招,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更好地发展.但是,“大规模”不应成为高校追求的目标.如果以规模论,耶鲁只是一个小学校,它只有1.1万名学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只有学生2000余人,我国一所中学的学生都远不止这个人数.但是,就是加州理工学院这所规模极小的大学,在世界著名的大学排行榜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9年)竟排在第一位.其原因之一在于“学术声誉”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占有25%的权重,而加州理工学院正是在这一方面卓越超群,他们有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一流的大学规模都不大,剑桥大学也只有1.5万名学生,但它的研究生占五分之一.伦敦经济学院是一所5000多人的小学校,但它有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水平;二是师资队伍水平;三是管理水平.这说明,高校要真正“争一流”,应重视“软件”的提升,重视内涵的发展,决不可在数量规模上盲目地贪大求全.一流高校的本质特点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强.大而强,固然好;但如果大而弱,还不如小而强了.图书馆新馆建设同理,重在实用同时节约资源.3.1 修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

我们现在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以藏书量,馆舍面积,阅览座位等固本管理为效益评价的,在21世纪,应转到以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服务范围,功能与效果等指标体系上来.电子资源的收藏,使得印刷型文献大大减少,虽然藏书的空间小了,但存储数字化信息的容量却越来越大,因而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都与校园网相连,校园网为图书馆的信息输出架设了高速便捷的公路,图书馆是装货的车,图书馆的资源就是车上的货.当前,无论是教室,办公室,还是实验室,阅览室,甚至于学生宿舍,网络节点无所不在,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查到图书馆的全部资源信息,这是图书馆阅览室的延伸和图书馆服务的扩展.如此一来,就没有必要固守实体图书馆的硬件指标了.3.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了世界性的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危机之后,人们经过反省和探索,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探讨的人类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理论.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全书以“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篇概括了当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出路之所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组织所承认和接受,从而开辟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时代[7].作为人类精神文明标志的图书馆,理所当然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新馆建设时,充分考虑到新馆的使用效果和发展的余地,注意以下主要原则: 3.2.1 节约性原则

在建筑设计新图书馆时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光,自然风,自然力,保证图书馆的通风和换气,要节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要考虑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及电子资源的保管,考虑到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保证在最短的时间疏散读者,保证图书馆的所有资源能防晒,防霉,防虫,防湿等.作为高校图书馆,除了要体现21世纪的时代特色,人文特色,能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更要考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与图书馆建设的可协调发展.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是追求先进技术与精美高雅的浑然一体的艺术,是使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并相辅相成的艺术[8].图书馆建筑指标的规范有利于评价图书馆的节约和实用.如图书馆建筑指标有:楼层以3—5层为宜;柱网以7.5m*7.5m较为理想;层高以3.6mへ4m之间;荷载统一以500-700㎏满足藏阅结合的需要;阅览和藏书占总面积的70%左右[9],等等.3.2.2 灵活性原则

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史,从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其管理模式大致经历了单一大厅模式,闭架管理模式,管理,藏书和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等三个阶段.21世纪图书馆不只是藏书的地方,更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的中心.按标准设计,具有较大的空间,统一的柱网,层高和荷载能力,采用轻质隔墙,布局可以灵活变化,组成不同功能的空间,以适应图书馆多种功能的需求和发展.以大开间集中的块状连通结构建筑模式取代分散,条块分割式的传统结构,加之统一荷载和层高,不仅为图书馆实施开放式的文献藏,借,阅合一的现代服务方式提供了灵活多变的有效空间,而且为图书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将电子信息,网络信息服务与传统服务有机结合,为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扩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不仅使读者更加接近有形文献,方便借阅,有利于图书馆根据读者不同的专业需求,组合不同学科的各种类型文献,而且还可以节约公共通道和内墙面积,提高平面利用率[10].3.2.3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图书馆建筑的基本原则,作为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场所,首先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一切要从读者考虑,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重要的是得体,而不是豪华和新奇”.图书馆的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根据新时期图书馆的特点和管理模式,从学校的其它基础设施,图书馆馆藏形式的变化,读者使用图书馆的变化,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来看,够用,略有功能拓展的冗余即可.可以满足图书馆的服务就是够用.其次,各功能空间有机联系,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三个流”,走向明朗,功能明确,三者空间有机联系;不固守截然分开的“三个走向”,让读者可以直接接触藏书,由封闭式的借还走向开放式的大开架,实现藏阅结合.借用超市管理方法,一站式借还书,既方便读者,又提高藏书的利用率;第三,舒适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因为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不同时代的建筑,以不同的风貌反映着它所包容的历史信息.优秀的建筑本身就有教育功能.日本图书馆界和建筑界的专家也认为:建筑是人造的,反过来建筑也在造人[6].馆内环境安排也是一种美育的展示,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读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浙江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集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为一体,在大厅设置甲骨文浮雕和世界著名的数理化公式,在不知不觉中给读者营造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第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馆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代图书馆是智能型建筑,图书馆设备实行自动化管理,将消防系统,安保系统,监测系统,网络系统,自动化管理系统,空调,照明,供电,电梯设备运行等纳入计算机监控系统.同时建筑整体与各局部空间要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设备,如防震,防火,防潮,防霉,防虫蛀,防空气污染等,能处理突发事件[5].3.3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新馆的设计

一座新馆建成后是百年大计,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这是防止图书馆建筑实用性欠缺的关键.目前出现的两种倾向值得引起注意: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限于专业知识而依赖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二是建筑设计部门不采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按他们的设计思路设计,打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有限的参与积极性.笔者认为,只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稍稍学习一些建筑知识,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的需要,与建筑专业设计人员一起,在从事新馆建筑设计中,共同调研,共同探讨,共同设计,共同处理好设计人员与图书馆专业人员,建筑体量与平面指标,建筑风格需要与实用,自然通风与人工换气,印刷型文献与电子资源所占面积比例,强电与弱电走向等关系,就一定会设计出美观大方,合理适用的新馆.在此,笔者建议,在《图书馆法》或《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增加图书馆建筑的条文,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不积极参与新馆建筑而造成图书馆建筑的缺陷或建筑设计人员不听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合理化建议而造成的缺陷都要追究法律责任,以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3.4 人性化设计,彰显图书馆文化底蕴

建设图书馆新馆舍,必将使馆舍面积,设施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与新馆建设相配套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同步进行,新馆建筑将成为在21世纪网络时代实现高起点的资源共享的重要支撑条件.作为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除了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外部造型外,更多的要考虑面积,规模与节约,实用的关系.既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适应,更与校园的整体风貌协调一致.在图书馆内部结构上,根据本地区或本校的专业特点设置组成各具特色的专业用房,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如工科院校可按院系或专业组织阅览室,提供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用房,从而体现工科院校的服务特点.既从宏观上感到图书馆的规模和气魄,又能从微观上体会到图书馆的方便和安全.3.4.1建设以印刷型文献与电子资源并存的格局

众所周知,图书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最早的“以藏为主”的“藏书楼”到“藏用并重”的面向公众开放的,提供借阅服务的传统图书馆,从以电子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搜集,整理,重组文献到目前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从古代的结绳,甲骨文,青铜器,绢帛,简册发展到印刷型再到现在的电子文献,收藏文献的地方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文献在这条漫长而曲折的变革之路上,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奋斗才有了今天.在20世纪未曾有人预言21世纪是无纸的世纪.笔者以为,当前,图书馆馆藏的载体形式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之外,各种电子文献,网络数据库等非印刷型文献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资源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大有取代传统文献资源的趋势.若干年后,图书馆将是印刷型文献的博物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图书馆,是数字化的集散地.那时候人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办公室,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实验室,都可以完成现在必须到图书馆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您需要的文献即刻展现在您的面前.图书馆的功能更趋完善,作用也无其他机构可以取代.因此,我们要建设以印刷型文献与电子资源共存,逐步形成以电子文献为主的文献资源建设格局.在二种文献共存的时期,读者对文献和知识信息的需求,在习惯于以印刷型为主的同时,对电子文献和网上信息的需求和依赖会越来越强.因此,图书馆建筑既要满足图书馆当前功能的需要,又要适当考虑将来图书馆功能发展和延伸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为读者提供简捷,方便,灵活的印刷型文献借阅空间,另一方面还要特别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设施的配置,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网络信息查询和阅读的有效空间,并为将来图书馆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高校图书馆要针对高校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确保服务无限和开放灵活,充分体现21世纪图书馆的时代特色.3.4.2 服务读者与格局

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读者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馆设计理念,一方面营造舒适,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体现一切为了读者,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无限的服务中去.现代服务方式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书”为本,要将这一指导思想贯串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就要彻底摆脱封闭,保守,被动地对待读者的旧观念.因此,无论在整体结构或是布局的设计上,还是在服务方式和手段的运用上,都要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开放性,使读者便于接近和使用,也有利于图书馆职能的有效发挥,才能适应新时期广大读者对文献,知识,信息需求的广泛性,时效性以及获取各种信息要求方便,快捷,高效特点的要求.新馆建筑用模数式大开间,利于今后根据工作需要而灵活组合,改变传统图书馆建筑空间布局,运用三统一模式灵活组合,构筑藏,借,阅,参合一的藏书布局.如深圳南山,宁波大学园区等图书馆,充分体现和适应现代图书馆功能发展的需要.3.4.3 智能化设计与弱电布线

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渗透,促使图书馆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图书馆的智能化功能越来越强,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同时也给传统的图书馆格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弱电系统的布线工程.有人将图书馆的弱电布线比喻为图书馆的神经系统,笔者完全赞成.因此,图书馆建筑不必过长,弯道不必太多,走廊不必过宽,否则,将会影响图书馆的弱电布线,影响使用效果.简洁造型,大开间透亮的格局较利于弱电工程实施.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只有从“大”的迷失中走出,才能彰显图书馆文化底蕴.主要参考文献: [1]夏鸿,新世纪 新图书馆 新理念[J]现代情报,2004(2):119-121 [2]江曾培,“一流”下的迷失[N]劳动报,2004年8月24日,第12版, [3]黄孟黎,图书馆建筑面积越大越好--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看图书馆建筑面积[J]图书馆建设,2004(1):75-77 [4] 普通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OL/DB] http://www.xiexiebang.com

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建筑内外环境设计

王金波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建筑,是传播知识信息和人们终身接受教育的场所.随着社会与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生活,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建筑的时代发展让图书馆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走向前台,图书馆建筑的环境观已经成为日益成熟的建筑理念.如何科学地营造当今图书馆建筑的内外部环境及建筑美与环境美的和谐统一,以富有时代气息,人文关怀,文化教育特色,环境优雅舒适,方便用户到馆及个性化为设计指导思想[1],设计出一个宁静,优美,舒适的现代化图书馆,既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现代化图书馆所必备的条件.1.人与环境的关系

要想搞好图书馆的内外环境设计,就要首先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赖以生存的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要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变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大自然获得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无限制,掠夺式的开发也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在沉痛的教训中,逐渐醒悟到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工环境的限制.对环境的设置,调整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客观行为与主观意愿的符合程度,以及环境功能的发挥.社会成员只有在理想状态的环境氛围中,其健康心理才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导致最理想的行为状态[3].图书馆建筑也是一样,其发挥功效的基础是建筑本身,同样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这里所讲的人是指图书馆的读者和工作人员,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图书馆建筑要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能自然通风就自然通风,能自然采光就自然采光,也就是说越“自然”越好,尽最大可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恩惠.在没有优越自然环境的情况下,也要创造一些如庭院之类的人工环境,让人感悟自然的美妙.2.图书馆规划设计的要领

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读者主要是生动活泼,富有朝气,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因此馆舍建筑的设计主调应简洁明快,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著名学者,图书馆建筑学专家李明华教授认为:新图书馆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预先规划设计一整套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主要考虑如何为读者方便地利用文献信息和交流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如全开架服务,阅,藏,借,查,咨一体化的新服务模式,加上各种服务功能的全面安排;二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包括光,温,声,通风等适宜的物理环境,以及室内的文化气息,使读者走进图书馆内就感到艺术之美扑面而来,有亲切感,温馨感,觉得舒适愉悦,感到在图书馆阅读研究是享受一种高品位的文化生活[4].3.图书馆外部环境设计应符合建筑美学要求

图书馆外部环境主要指建筑物造型和地理位置的选择.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有自己的特色.既要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又要满足读者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在考虑建筑设计时,既要避免采用商业旅游设计手法和片面追求豪华,但又要给人以端庄大方,美观气派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教育特色的感觉.众所周知,当一个读者踏入图书馆大门时,首先被感知的是整个图书馆建筑造型和图书馆所处的地理环境,它是读者第一印象的蓝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个外部容貌美丽,有思想,有性格的建筑物造型,必然会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并通过感官在感知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首先,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舒适的感觉.这种外在环境能刺激和诱发读者的学习热情,增进学习记忆和正确思考;其次,对图书馆工作者而言,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里工作和学习,能产生一种自信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工作者的良好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5].如浙江师大图书馆,西安交大图书馆等,不仅在图书馆周围设有绿化带,小花坛,而且在大庭院内配置造型美观的假山,种有翠竹.并设有喷水池或其他小品,景致十分优美,真可谓地点适中,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我国著名的北京图书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竹园公园北侧,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建筑主体是仿古形式,大厅内装饰着大型陶雕,壁画,室外是中国式的庭院,配有雕塑,整个空间组合错落有致,布局严谨,承袭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粹,与周围环境相应成趣,浑然一体,是我国图书馆环境艺术的典范.又如法国国立图书馆耸立于塞纳河畔,是由四幢遥相呼应的外观像张开着的书本似的巍峨建筑物组成,中间是茂密的人工森林.四周全是玻璃幕墙,读者在宽敞的阅览室透过玻璃幕墙向外眺望,就如同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会以宽阔,舒畅的心情博览古今书籍.此种极高的外部环境设计艺术境界,不能不由人为之感叹[6].4.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六项原则

图书馆内部环境,主要指阅读环境.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一定要体现图书馆的内涵,充分考虑图书馆的任务和职能.《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遵循六项基本原则:适用,灵活,高 效,经济,安全,美观.4.1适用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逐渐转向多功能模式,对未来的面积扩展,新文献载体开拓的适应性有很高要求.因此,多功能的报告厅,展览厅,视听室等新式读者活动场所必不可少.它们使图书馆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延伸了多元服务功能,使得现代图书馆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心.同时,适用性原则的体现也深刻地反映出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精神.以阅览室为例,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应该尽量减少在阅览室里走动的次数;在读者高峰时期,当阅览室座无虚席时,工作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人流控制措施;书刊上架时间最好安排在读者相对稀少的时候;阅览桌与阅览桌,座椅与座椅之间的距离应设计适中;应保持光线充足,均匀和空气流通.4.2灵活性原则

图书馆应摆脱一成不变的模式,充分体现新时代的智能化,做到“随机应变”.某种意义上,灵活性原则与适用性原则有互通的方面.这两者都要求充分地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灵活性原则与适用性原则相比,更注重可变性.比如,作为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对房屋使用目的变更的灵活性要有相应的考虑,对计算机应用,视听,缩微,声像, 馆际联网通讯设施等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安排.此外,在数字化的今天,智能综合布线系统成为图书馆设计中自动化,网络化功能的生命线.图书馆良好的内部通讯网络设施与优良的对外通讯的设施和能力,使得建筑具有灵活性和前瞻性.4.3 高效性原则

现代化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料,信息,情报等综合交流的服务中心,应该体现出其现代化管理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图书馆平面布局要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平面组合合理,充分利用面积,提高平面的利用系数,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找书借书便捷迅速,充分体现高效性.同时,图书馆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专业的精神,热情的态度积极与读者进行交流沟通,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4.4 经济性原则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各高等学校纷纷另辟新址,大力建设新校区.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迎来了建设的高潮.但节约是不能忘记的,在对图书馆环境的设计布置中,既要注意投资的节约,更要考虑能源的节约.比如,要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风,从多方面减少能耗.4.5 安全性原则

图书馆是人,书集中的地方,既要保证广大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又要保证文献的安全.从图书馆的功能要求来讲,应该保证出入方便,入口靠近道路,路面平坦,有充足的亮度,有必要的防火楼梯和安全出口;另外,确保读者和馆员能自由地来回走动,能适应资料与功能变化的灵活性等,也是对图书馆的基本要求之一.此外,图书馆还要有足够的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尘,防阳光直射的条件,以保证文献的安全.4.6 美观性原则

图书馆的美观性原则应注意和谐统一,协调一致.所谓协调一致是指馆舍内外设计的装饰,不仅要与图书馆的使用性质相协调,与广大读者的阅读心理与阅读情趣相协调,同时图书馆的外形,色彩,雕塑等还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一眼望去,给人第一感觉美观高雅,宁静大方,又不失肃穆博大,引人入胜,有置身于知识殿堂之感[3].5.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的五个问题

现代图书馆的环境设计观念转换了传统观念的视角.它以“人”为中心组织空间根据图书馆视觉环境的特征,利用材料,光线,色彩,室内绿化及各种图书馆设备创造出一种人为的和谐氛围,实现图书馆的实用功能,社会功能与艺术美感的统一,使读者走进图书馆的一刻,就意味着他由一个个体融入了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7].因此图书馆的环境设计除了遵循以上六个原则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以下五个问题: 5.1人本化要求建筑环境的舒适性

“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理念在新时期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中被广泛接受.因此其内部环境就要采用既能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满足读者的生理需要,又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效应,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的设计.在视觉环境的处理上,主要有室内空间的纵深问题,从现实经验来看,3.1米以上的室内净高和普遍的大空间设计不会造成空间的闭塞压抑感.在色彩上,各种墙面,地面,顶棚的色彩处理原则是必须给读者造成一个能集中注意力,减少疲劳,感觉舒适,轻松,安静的效果.在听觉环境的处理上,地面的设计处理是最难的,既要解决噪声问题,又必须有经济上的考虑.采用地板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回避了优质木地板的昂贵价格问题和石材地板声音响,视觉缺乏亲和力的缺陷[8].5.2采用绿色环保设计

20世纪最重要,最深刻的觉悟之一就是生态觉悟.在我们眼前,环境质量日见恶化,环境祸患正威胁着人类.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污染所占比例为34%,正是基于人类生态觉悟和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图书馆建筑环境采用绿色环保设计,是新时期现代化图书馆的现实追求和重要标志[9].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尽力采用无污染,再生能源.在图书馆建筑中,尽可能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再生能源作为取暖,照明,热水等的主要能源.2,建筑施工中少用或不用化学材料.许多建筑材料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如氯乙烯,甲醛,酚类等.在封闭的大楼中,潮湿的空气和室内产生的污染性物质本来就很难排除干净,容易使人“头晕恶心”,加速各种病毒的传播.加之油漆,墙壁,地面和家具散发出来的有毒气体,更增加了人们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3,搞好采光和通风.采光指能得到的自然光线.在采用自然光线作为光源的情况下,窗户的有效透光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5.4,节约能源.在照明和用水方面,要充分利用光控,声控设备等智能节能系统节约能源.照明要做到,在有人活动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有人在,应根据亮度情况,开启不同组的灯;没有人在,应将灯全部熄灭.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并不充足的国家,采用一定设备,杜绝长流水现象十分必要.5,搞好建筑物周围环境绿化.绿化环境亦是绿色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绿化应选择那些不滋生,引诱害虫及不生长飞扬物的植物,它利于清新空气,降尘固土,且还要选择不易着火,有利安全的植物.5.3注意强调建筑美与环境美的和谐统一

现代图书馆的突出特点是建筑内外环境美.馆外环境美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二是突出环境绿化美.在建筑周围安排出绿化带,绿化区,喷泉,假山,曲桥,雕塑,种植翠竹,花木,绿地,草坪,营造出清新恬静,舒适宜人的优美环境.内部环境美表现在装饰美,材料美,布局美,色彩美,家具美,一致美,绿化美等各个方面.5.4内外环境设计应向现代化发展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在内外环境中应利用现代化手段以各种方式给读者以快节奏大信息量的强信号提示,以进一步活跃图书馆的学术气氛.可充分利用合理的空间,通过计算机光屏,展牌,展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立体的全方位的向读者提供信息.随着阅览方式的变化,新的阅读行为,必须借助于阅读机,幻灯机,放映机,录像机,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从而对阅览室的空间环境在声学,光学,热学等物理环境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对这些因素设计时都应予以充分考虑.至于室内的空气质量,更为读者关注.例如:在电子,微缩,视听等阅览室内可放置多盆富有吸附电磁辐射能力强的花卉盆景,起到能调控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在报刊,现刊等阅览室内,可设置背景音乐设备,小音量的背景音乐,既可用优美的旋律将零星的嗓音淹没,又可使读者在柔和的音乐声中减轻心理和生理负担.在高雅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使紧张和疲劳烟消云散,进而提高阅读质量和审美情趣[10].5.5采用“无障碍设计” 为残疾人,老年人享受便利行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无障碍设计作为现代公共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标志.图书馆无障碍设计是图书馆搞好特殊读者服务的物质基础,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精神.6.结束语

正如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与地位一样,图书馆建筑的内外环境设计也直接关系到校园景观建设的成败,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环境建筑应避免过去静止的,僵硬的,呆板的设计,而要将图书馆纳入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中来考察,使之成为一个更为鲜活的,更具人性化的,体现最新环保概念的,在生态化上进一步发展的现代化建筑,这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环境建筑的主旋律.参考文献 张俭.现代图书馆——建筑美与环境美的和谐统一.中国环境管理,2002(5):42~44 2 谭祥金.图书馆建筑的哲学.图书馆论坛,2003(6)3 郑金帆.现代图书馆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图书馆学刊,2004(4):22~23 4 李明华.图书馆建筑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模式,南方建筑,2002(4):38~40 5 卢香霄.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与读者心理效应探讨,图书馆论坛,2001(6):30~31 6 吴晓燕.论图书馆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的美育效应,河南图书馆学刊,1998(4):68~69 7 陈凡男.回归主体——现代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图书馆学刊,2000(2):57~58 8 龚天力.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71(87)9 李昭醇.图书馆建设的绿色文化探讨,图书馆论坛,2003(6)10 郑岱霞.高校图书馆建筑与绿色环境的创造,现代情报,2002(5):103~104 作者简介

王金波,男,1963年2月生,馆员.就职于河北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地址:河北 保定市七一东路 联系电话:*** E-mail: jinbo818@163.com 倡导“绿色建筑”图书馆室内装修后的空气质量研究 赵卫利

(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便顺时应势地被提了出来,这标志着世界建筑业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有益于生态,有益于健康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美国MuivamyG2建筑设计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设计师张铭对于“绿色建筑”的解释说:“绿色建筑”可定义为在建筑生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方式,建造最低环境负荷之情况下提供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而全社会观念的转变将是推动“绿色建筑”最有效的动力,这在欧美国家的经验已得到印证的.“绿色建筑”备受人们关注,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在“绿色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室内装修后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在短时间内是不易消除的.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中由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来的.80年代以来,国外报刊杂志上频繁出现SBC,BRI和MCS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疾病的名称,即建筑物综合症,建筑物关联症和化学物质过敏症.当人类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生活与工作转型使得人类停留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室内空气是否有污染,室内空气质量如何是一个相当引人关注的话题.图书馆属于较特殊的公共场所,其特点在一个时间段人员聚集相对集中,如果室内空气污染,以及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极易造成对健康的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近些年来因图书馆为改善读者的阅读环境对室内装修而引发的空气污染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1.发展与和谐的统一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激增,高校图书馆馆室不足的矛盾已显露出来.就此,图书馆建设呈现出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建筑的规模与数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仅以湖北高校为例,近三年来,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图书馆有10座之多.其中,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占60—70%,建筑面积最大的达5万平方米.新馆建设的兴起,迎合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人类知识总体需求增长的必然.也是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物质体现.而在图书馆建设中营造一种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室内环境,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树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科学发展观中的,新馆建设要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建馆设计中“绿色图书馆”应当是首选.馆室装修则是加强建筑物表现力的一种最佳形式.作为建筑物中墙面,地面和顶面作为维护空间的几个界面是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元素,这三个方面饰面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对室内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合格达标的装饰材料可以使图书馆更好的表现艺术效果和时代特征.显示知识殿堂的氛围,而装修思路应从朴实,简洁大方,尤其是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2,剖析室内装修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

在传统的环保观念和以往有关的环保法规中过多地强调控制户外的大气污染及污染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的评价与治理.20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环境专家就已经认识到室内环境污染往往比室外污染的危害更为严重,经分析表明,因采用有毒的装饰材料所造成的污染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972年美国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法》,“美国测试和材料协会(ASTM)”对如何健康地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产品就有了明确规定.1973年日本制定了《关于限制有害物质的家庭用品的法律》清楚规定了有害物质家庭用品的控制标准,以监督指导家庭用品安全性.德国制定的胶合板材料释放甲醛评价标准成为至今欧盟成员国遵循的共同标准.随后日本,意大利,德国及美国等国家又对室内一些无机污染物进行严格控制.正是由于制定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标准使得国外目前可以较好地从源头控制室内污染源,因油漆,涂料,人造板材料等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的现象,已经得到较好的改善.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室内环境质量.中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3月1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并颁布实施,使我国在“绿色建筑”中的室内空气质量有法可依.同时,也开始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和浓度水平的分析,经监测表明至今已发现室内空气污染物多达300余种,其中城市室内空气污染以装修型污染最为严重和普遍.而甲醛和苯是首要装修型化学性室内空气污染物.2.1 甲醛的危害

目前市场上80%的装修材料都含有大量的有机有害物质.甲醛是一种原生毒质,空气中甲醛对眼,鼻,喉皮肤会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当甲醛浓度高于50×10-6 时会引起严重损害,如咳嗽,头痛胸痛,在通风不好的环境中浓度会很高.甲醛可以与空气中的离子性氯化物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二氯甲醛醚.室内空气甲醛对人健康危害最突出的事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的房车(mobilehomes)所使用的脲醛树脂板(UFF)释放出来大量的甲醛造成人的急性中毒.因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组对甲醛规定了它对嗅觉,眼睛刺激和呼吸道刺激潜在致癌力的阈值,指出当甲醛的室内环境浓度超标10%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浓度大于0.1×10-6 时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甲醛的释放可随夏季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大幅度增加,低浓度污染物长期作用于人体可引起慢性毒害,国际癌症研究所已建议将其作为可致癌物对待.2.2苯及苯系物的危害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各种装饰材料,装潢材料不断被人们所利用,由此带来的有机物苯污染也是严重的.油漆,涂料,墙纸地毯合成纤维等能产生苯及苯系物.这些污染物能够抑制人体造血功能,致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减少,诱发白血病.我国目前使用的装饰材料多数是高分子合成材料或含有高分子合成材料,这些材料会释放出这些有害物.从而污染室内空气.又由于装修后的室内密闭,室内通风换气欠佳,使人产生头晕,头痛,恶心,无力意识模糊有碍健康和舒适的症状.苯及苯系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致癌物质.因此“绿色建筑”中控制装修材料污染物有毒物质的量将是降低装修后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最有效的手段, 3.拒绝室内装修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污染有害气体的产生,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伤害,重视室内装修后的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清洁新鲜的空气是维系生命最基本的要素,人类健康需要新鲜的空气.避免室内装修后的空气污染物产生的最佳设计方案是用无污染的装饰材料取代高污染材料.例如:尽可能停止使用产生石棉粉尘的石棉板和产生甲醛的脲醛泡沫塑料.尽可能使用原木木材,软木合板和装饰板,而不用刨花板,硬木胶合板,中强度纤维板等,以减少室内甲醛散发量.正确选择涂料,尤其不使用溶剂型木器涂料,用水蒸漆替代油漆,避免或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入室内.因此,控制装修材料释放污染物的量和降低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是图书馆室内装修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环节.国家1996年制定了图书馆室内卫生标准,空气标准的依据与数据,见下表: 图书馆卫生标准值 项 目 图书馆

风速/(m/s)≤0.5 二氧化碳(%)≤0.10 甲醛(/m3)≤0.12

可吸入颗粒物/(/m3)≤0.15 A撞击法/(Fu/m3)≤2500 B沉降法/(个/mm)≤30 噪声/Db(A)≤50 台面照度/1×≥100

数据对室内空气标准是相当严格的.馆室装修竣工后,应及时检测室内空气质量,为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遵循“绿色建筑,绿色装修”的原则.力求自然,馆室,人三者间的和谐统一,力求使读者在装修后的室内学习始终处于既安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内外部环境应自然天成,协调一致的学习氛围,烘托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精神在这里陶冶,知识在这里创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与“绿色建筑,绿色装修”和谐的室内环境.参考文献: 黄孟黎.图书馆建筑面积越大越好 图书馆建设.2004()4 :75-77 吴文广,吴磊.关于高校图书馆新馆若干问题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4(4):9-12 王金波等.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方向.河北科技图苑.2004(1): 294 谭祥金.当前图书馆建筑的几个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6):26-29 朱天乐.室内污染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徐东群.居住环境空气污染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王培铭,王新友.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周中平.室内污染监测与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张玉霞,王元忠.高校图书馆室内空气质量现状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4(3):81-84 作者简介 赵卫利,男,50,馆员,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

联系地址:河北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86号 邮编:050018 电话:0311—88991280 精雕细琢——谈图书馆环境布置的细微之处 李冠强

(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一座图书馆能否吸引广泛的读者前来利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馆藏文献的数量与特色,馆员的服务质量,现代化服务手段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此,我们抛开图书馆主体建筑所体现的审美视角及环境主题不论,主要谈一下图书馆内环境布置中应当考虑到的一些问题,以利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图书馆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图书馆决策者的审美意识

图书馆内部环境陈设是否能给读者带来与学习氛围相适应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环境布置决策者的审美意识,此类决策者有两类:图书馆领导或图书馆环境布置工作组.即使有的图书馆是聘请馆外专家设计布置的,其设计方案也要经过上述两类人员的审定.因此,图书馆领导或图书馆环境布置工作组成员应当同时具有图书馆业务知识和良好的审美意识,在具有美感的环境中凸显学习的氛围,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应验了图书馆前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图书馆员应当是个杂家,什么都需要懂一些.图书馆员具备一些美学素养,此时就派上了用场.图书馆领导者更应当具备良好的美学素养和审美意识,因为一个图书馆的布局往往显示出了馆长的个性张扬和审美情趣,而这种审美观的恰当与否,又是直接面向社会的,是暴露在公众视野中的,是客观上要受到公众的评价的.所以,决策者的审美意识是图书馆环境布置成败与否的关键.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重体现图书馆的性质

图书馆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是学习的场所,这是图书馆的社会性质,因此,图书馆的环境布置必须围绕文化与学习这个主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无关或与此相抵触的环境主题不适合在图书馆中布置.提供便利的学习支持

在各种服务窗口的位置安排中,哪类服务窗口的读者人次最多,该服务窗口的位置就应当安排在读者最方便的入馆后到达处,例如图书馆大楼的一层或尽可能低的楼层,既方便读者学习阅览,又能使人一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强烈的学习气氛,同时还由于区域较为集中,便于晚间或节假日的非全馆性开放期间的安全管理.在各类学习资料中,哪类学习资料最受读者欢迎,利用率最高,该类资料就应当放置在阅览室或书库内的最便利借阅处,例如把新书借阅区设置在书库的进口处等等,充分提高馆藏资料的利用率.张显现代化气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与图书馆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促使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迈进.图书馆要在环境布置中张显现代化气息,仅设置电子阅览室是不够的,要利用好各处的空间尤其是门厅,布置计算机文献资料检索台,多媒体服务答问咨询台,电子告示屏,自助复印机等现代化设备,以彰示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成果,营造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氛围,从而衬托出图书馆环境布置中的现代气息.特色资料展示

图书馆要注重宣传自己,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学习与利用.不同的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馆藏特色或服务特色,在读者往来频繁区域设置相应的特色资料展示台,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导读者的学习倾向,同时也能很好地体现本馆的服务水平.比如,可以设置馆藏古籍资料或特色资料的展示台,让读者直观地了解镇馆之宝,引领读者学习利用,避免那种藏在深山人不识的藏书楼式的旧有服务模式,对于价值较高的古籍资料,可以用复制品或照片等来做展示.图书馆还应当设置特色服务成果展示台,如特色情报服务成果的展示,既体现出了本馆较强的高层次服务能力,又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接受咨询服务,这样就能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举办学术讲座

图书馆应当利用报告厅和多媒体阅览室等场所,多渠道多层次地开设有关科学文化修养和扩展知识的各类讲座,提高读者的认知与欣赏的水平,更重要的目的是引领读者的学习倾向,有效发挥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组织与先锋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创造图书馆多层次的学习氛围.心设置怡人的学习环境 环境布置的目的

图书馆内环境是图书馆重要的服务载体,对其予以精心布置,目的是让读者能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场所,是一个怡人的学习场所,从而吸引读者不断地前来学习,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发挥出图书馆应有的服务职能与社会职能.据了解,一个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量,除了与馆藏质量及馆员服务质量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内环境布置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内环境的布置,重点应当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同时与学习氛围相融洽,尤其不可忽视某些细微之处,这样才能让爱图书馆的人更能经常来利用图书馆,让平时较少接触图书馆的人也能喜爱上图书馆.学习区域的空间布置

学习区域主要是指借阅合一书库及各类阅览室等,许多图书馆限于馆舍面积的不足,书架和阅览桌椅的摆放较为密集,整个阅览室内留给读者行动的空间极为狭小,甚至有些座位的进出都较为困难,这样虽然能够增加图书的上架量和阅览座位数,但却易给读者带来压抑的学习心理.图书馆不能布置成一个拥挤的大卖场,书架与阅览座位应当布置的错落有致,为读者留有必要甚至舒适的行走空间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有的空间虽然没放一桌一椅,但是通过环境布置的衬托,可能会起到中国画中以无当有,以虚当实的理想效果.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馆的书刊阅览室里也配置了网络接口点或无线上网功能,为自带手提电脑的读者提供方便的服务,这里就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应当在阅览室里专门设置一个区域供此类读者就座学习,这个区域与其他读者有一定的间隔,以免电脑键盘声影响其他读者的学习.馆内墙面布置

许多图书馆都很重视墙面的布置,在门厅和阅览室的墙面贴上许多学习,励志的名言或名人画像.这方面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张贴的太多,以免产生信息冗余反致读者心理不悦;二是要注重体现本馆的特色,不要千篇一律,比如在名人画像方面,现在许多馆都热衷于购买院士画像来张贴,而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就能根据本馆是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的特性,自己制作,设计,布置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的画廊,不仅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还受到读者的欢迎,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在墙面布置方面还需注意一点,张贴画的用材与色调必须充分考虑到墙体的颜色,是相互一致还是形成强烈反差对比,都是值得潜心琢磨的问题.花木,塑像的布置

花木与塑像在图书馆环境布置中较为常见,这方面应当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花木布置不仅仅只考虑馆内,馆外四周的草木环境也要一并考虑,使得馆内外的环境具有整体性与连贯性;二是应当根据气候,室内湿度与光照的特点以及经费的承受度,决定是采用鲜花还是仿真植物;三是馆内花木的布置不宜过多,起到点缀和宜人的作用就行了;四是塑像的选择可以是名人塑像以励志,也可以是艺术造型以寓意.其它需要考虑的方面

图书馆从馆外到馆内的任何一个服务场所,都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保障残疾读者的顺畅到达,要建立残疾读者通道,还要设置特殊阅览座位和无障碍洗手间.有的图书馆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在馆内设有简餐厅,这方面要注意两点,一是简餐厅的位置要恰当,应当远离阅览区域,以免嘈杂声和食物气味影响读者的正常学习;二是不能让读者随意将食物带出餐厅,以免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卫生环境.此外,在各阅览室的地点设置方面,要考虑到各阅览室学习内容的兼容性与衔接性,便于读者在跨室查找资料过程中节约时间.作者简介

李冠强,男,40岁,研究馆员,馆长,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通讯地址:210029 南京市北圩路77号 电话:025—8658516 [1]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论文

渠江一小

段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

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三)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 “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五、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 “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

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促进数学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九塘小学:韩希明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车尔尼罗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首先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注重数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指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自我培养数学学习情感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干预的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数学的学习。意志型人格的培养,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目标愈高尚,愈能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意志力也愈大,也是形成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有了这种人格品质,学生必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起和求知欲。二要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会去经受挫折、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养成。三要培养学生追求本真的科学态度。避免在数学认知活动中盲从、轻率和消极。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展示自我,培养主动型人格

主动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喜欢主动、独立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不容易被困难吓倒,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张扬个性等,这是一种可贵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一)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二)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展示自我。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主动型人格体现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显得缺乏灵气,考虑问题没有独特的见解。数学教育中要营造一个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气氛,对有独到见解要大力表扬,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被充分认可与发展,奋进的火花才会迸发,使学生自觉形成主动型的人格。

三、自主探索,培养思考型人格

思考型人格表现为:喜欢独立自觉地思考问题,爱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自主探索是培养思考型人格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型人格品质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思考型人格品质。

四、合作学习,培养容纳型人格

容纳型人格,表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相互信任、互动配合,对事不存在偏见,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与坏),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当今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作用极为重要,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交流、争执,课堂有时处于无序状态,这时,教师充当的角色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的的意见等,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这种潜移默化的容纳型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强调合作时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积极态度,完美形成合作学习与容纳型人格的和谐统一。

五、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能敢于提高、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起。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型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两者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促进数学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朔城区八小:程月娥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车尔尼罗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首先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注重数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定基础。

一、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指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自我培养数学学习情感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干预的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数学的学习。意志型人格的培养,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目标愈高尚,愈能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意志力也愈大,也是形成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有了这种人格品质,学生必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起和求知欲。二要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会去经受挫折、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养成。三要培养学生追求本真的科学态度。避免在数学认知活动中盲从、轻率和消极。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展示自我,培养主动型人格

主动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喜欢主动、独立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不容易被困难吓倒,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张扬个性等,这是一种可贵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

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一)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二)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展示自我。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主动型人格体现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显得缺乏灵气,考虑问题没有独特的见解。数学教育中要营造一个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气氛,对有独到见解要大力表扬,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被充分认可与发展,奋进的火花才会迸发,使学生自觉形成主动型的人格。

三、自主探索,培养思考型人格

思考型人格表现为:喜欢独立自觉地思考问题,爱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自主探索是培养思考型人格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型人格品质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思考型人格品

质。

四、合作学习,培养容纳型人格

容纳型人格,表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相互信任、互动配合,对事不存在偏见,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与坏),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当今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作用极为重要,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交流、争执,课堂有时处于无序状态,这时,教师充当的角色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的的意见等,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这种潜移默化的容纳型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强调合作时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积极态度,完美形成合作学习与容纳型人格的和谐统一。

五、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

有质的区别。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能敢于提高、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起。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型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两者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

下载教学系统设计论文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系统设计论文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计算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计算乃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杨家坊中心小学 陈碧琳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

    教学系统设计[最终定稿]

    第一章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P10 ①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③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P11 1、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

    教学系统设计

    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 教学目标分......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ISD)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 1.1教学设计概述  教学设计含义P3  1992加涅 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 1994肯......

    教学系统设计(精选)

    1.概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结果为目的,以学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