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门豹》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西门豹》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淹、官、逼、姓、睁、旱、徒、腾、渠”等14个生字。2)正确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眼睁睁”等13个词语。3)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三个闹字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邺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发动学生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动。4)让生互相交流,体悟文中老大爷表现出的无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巫婆、官绅的可恶行为,体会西门豹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西门豹的崇敬与对巫婆等人的痛恨,引导学生做一个爱憎分明、是非分明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一语双关,话中有话、话外有意的巧妙。课前准备:朗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主题。
一、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读了单元导读,了解了这组的课文都是以我们为主题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题目叫做《西门豹》。
2、板书课题。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3、齐读课题。一起读课题。
过度:《西门豹》这个故事讲得就是西门豹来到邺城的所见、所闻和所做,为邺城的老百姓带来了光明。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2、开火车读词语:官绅、提心吊胆、荒芜人烟、人烟稀少等词语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腾”字,注意写字要求,上有天下有地左右留有空隙,熟记“腾”的方法:两个人瞪大眼睛,骑着马飞上月球。
4、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意思。
5、按小标题给课文划分段落:
调查了解 惩治恶人 兴修水利
第一段:(1—9)调查了解
第二段:(10—15)惩治恶人
第三段:(16)兴修水利
三、合作学习,初探事情起因。
合作学习目标导向: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议)(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再读2 — 8自然段,思考: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些事情?老大爷是如何回答的?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他了解到了什么情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调查报告。
四、情景再现:巫婆选新娘。
五、探究学习,解惑释疑。探究学习目标导向:
1、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绘制表格。
2、老大爷的回答中有三个“闹”字,理解这三个“闹”字的不同意思。(课件出示)
3、轻声读第9自然段,思考:
①西门豹是真的认为河伯很灵吗?
②他为什么说要去送送新娘呢?
③这一自然段(过渡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西门豹话中有话,他不是真的认为河伯很灵,之所以说要去送新娘是因为他已经想好了惩治巫婆和官绅们的办法,想借此机会好好惩治一下这些人。这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勇闯了三关,已经完成我们的任务了,至于河伯是否真的灵验?西门豹又将如何送新娘?下节课的内容更加精彩。
六、作业小超市
1.30课的生字熟读3遍 2.课后和同桌分角色扮演。
七、板书
看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了解情况
问 河伯娶媳妇 骗钱害人 旱灾
天灾人祸
第二篇:西门豹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设计(优秀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学生平时所看的课外书,很多都是趣味性比较大的书。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的兴趣不太浓,加上文章的含义比较深刻,要体现西门豹做法的妙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 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确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部分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读好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西门豹》,板书课题,齐读。上节课学到魏王派西门豹去?(生答,师板书“邺”),西门豹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生答: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天灾、人祸。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西门豹是怎样治理这天灾人祸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
1、齐读学习目标。
2、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自研。
1、读10—16自然段,画出西门豹言行的语句,标注体会。
2、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3、为什么不直接抓巫婆和官绅杀掉?
四、组研。
1、交流自研中的收获和困惑。
2、你认为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
3、预备展研
五、展研。
1、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六、升研。
1、你从本课学会了哪些写人的方法?
2、推荐阅读《西门豹罢官》
七、课堂小结:谈收获,写反思。
第三篇:《西门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娶、绸等7个生字,会给逼、淌组词。
2、研读课文10-15自然段,抓住西门豹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抓住西门豹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了解姓氏,导入课题
1、自我介绍:我姓姚,姚明的姚,谁也能介绍自己的姓。
2、我们的姓都是一个字的,有的人的姓是两个字的,你听说过吗?
(司马光、欧阳修、公孙策、诸葛亮等)
3、出示课题:西门豹。他姓什么?(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这三个字怎么读?(西门/豹)
4、再读课题,引导质疑:西门豹,西门豹,读着读着,你的脑子里会蹦出什么问题呢?
预设:西门豹是谁?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干什么的?课文写了他哪些事?
课文为什么以他的名字为题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件介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他哪些事?
2、检查。出示词语
A、这些词语你能读吗?指名小老师带读。
B、给逼、淌组词。
C、观察灌字并书写。
3、理清脉络课文写了西门豹哪些事?
用课文写了西门豹________。句式说说,选择一两个词语说一说,每人说一件。
教师随机板书:(调查情况、巧治恶人、兴修水利)
4、这三件事就像3幅画,我们一起画下来。
老师先来画1幅,我要画第三幅,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范读16段。
三、深入学习,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引入第二部分。
师:读课文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有一幅是人物最多、场面最热闹的是哪一幅?是几到几自然段?
2、同桌一起读10-15自然段,读完了跟同桌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流。
预设一:
(1)出示: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2)那么,西门豹会怎么说这句话的呢?(皱着眉头说、生气地说、一本正经地说)
他回过头来,()地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指名用不同的语气读。
(3)从西门豹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女孩子真的不漂亮吗?
预设二:
(1)出示: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2)西门豹会怎么说这句话的呢?(着急地说、不耐烦地说)
(3)从西门豹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三:
(1)师:就这样,西门豹又叫卫士把官绅得头子投进了漳河,他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引读。
生: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
师:当西门豹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一催吧!
生: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2)师:怕吗?怕什么?
(3)有问题吗?老师有个问题,西门已经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为什么还要站了很久呢?他在等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在等什么?
(他在等,等漳河边的官绅认罪求饶,等漳河边的百姓明辨真相。)
(4)百姓们明白了吗?出示读第15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巧设悬念。
1、西门豹就这样凭着智慧和胆识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百姓不要相信迷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西门豹明知巫婆、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为什么不派兵把他们抓起来?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办法?西门豹是怎样想起这个办法的?)
2、我们下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写写练练。
1、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
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是一位官绅、一位乡里的书生、也可以是一个老百姓、一个小孩,你可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2、交流评议
板书设计:
细调查 说一声
30、西门豹
巧惩恶
催一催
兴水利
第四篇:《西门豹》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对故事情节有所把握。学生要真正融入感情,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感受祖国的优秀文化。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2.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内容。
2.利用设计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自主探究的主题。3.自主合作探究西门豹做法的巧手之处。
三、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运用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2.教学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西门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读课题说理解。
[ 设计意图]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4、读生字新词。
5、小组交流课文大意。
6、师生共同小结: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交流,掌握本课生字词及课文大意。
(三)、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认真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上一节课我们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谁来说说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讨研究,自主合作
1、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重点阅读第二大段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研究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重点引导学生读好以下句子:
(1)、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2)、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3)、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设计意图]用“边读边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三)、激情想象
巧妙的惩办,深刻的教育,这才是西门豹真正的目的所在,在故事发生的当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设计意图] 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意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质疑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
(五)、趣味性作业
请你为西门豹写一封表彰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设计意图]既是人物品质的延伸,又是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板书设计:
巧妙
救新娘
假话真说
投巫婆
直话曲说
将计就计
惩官绅头子 重话轻说
为民除害
吓官绅
缓话急说
第五篇:西门豹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设计
一、承上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西门豹通过调查,掌握了情况,准备惩治巫婆、官绅。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巧妙”地去送新娘的?
二、细读课文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西门豹通过调查,掌握了情况,准备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写上“巧妙
1、巧妙2……”)
2.全班交流。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西门豹的方法巧妙在何处。(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西门豹的话。)
例一:“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1)西门豹真的打算这么做吗?他为什么这么说?
教师质疑:老师在读课文时也发现了这句话的精彩。我有一个疑惑要请教大家:作为当时邺的地方官,西门豹要除掉巫婆,救出新娘轻而易举,他完全可以这样说:“不行,这个姑娘不能去。我知道,给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来人,把巫婆扔进漳河去!”不是也可以吗?那么,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到底高明在哪里?
(2)你能学学西门豹的样子说说吗?
例二:“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时说的话。)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西门豹吓官绅时说的话。)(1)这两处应该怎么读呢?
(2)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入境体验,宣泄积蓄之情感
1.观看录像。教师:西门豹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治了官绅、巫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时大快人心的精彩场面吧。(观看录像)
2.选择写话。
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场面,想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你的表现。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学生齐读第十六自然段。板书:兴修水利,庄稼丰收)
可能历史上说的“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就是由此而来吧。(课件呈现)齐读这句话。
五、回读课文,整理文章之思路
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整体读一遍,理一理。
西门豹管理邺地,具体做了三件事:1.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使原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救出新娘;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历史上清正廉洁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