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19-05-13 01:4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

《比例的应用》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校本研修“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

课例背景

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 千米.x=140×5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350÷4

=87.5(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x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x=70×5

x =87.5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87.5千米.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三、课堂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二)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某种型号的钢滚珠,3个重22.5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珠,共重945千克,一共有多少个?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 解比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解比例

【课时目标】

1、在解比例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0 和 7.2 : 8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

: 21 = 2 :()

1.25 :()= 2.5 : 4 教师:我们知道比例中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解比例的方法,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是多少米?

2、指导学生审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高度:实际高度= 1:10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么解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 :320=1:10 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 :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x :320 = 1 :10 10 x = 320×1(问:根据是什么?)x= x=32(二)数学例题3

1、出示例题3.2、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內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解答。

4、组织交流订正。

5、小结。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它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三、巩固运用

1、课本第35页“做一做”。

这道题设计了三道未知项位置不同及不同形式的比例,通过练习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进行交流订正。

2、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并求未知数的值。(1)12和5的比等于4和x的比。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7.5,两个內项分别是x和5。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为倒数,已知一个內项是3,另一个內项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的知识。在解比例时,我们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按照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

x:320=1:10

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19--20解比例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10:1.5和8:12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淘气和明明用玩具汽车换小人书的图片。师:你知道淘气能换几本小人书?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在进行“物物交换”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生:要按一定的比例交换。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并说说想法。学生展示

当学生出现14:x=4:10时,师: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 引导学生想比例的性质,把它转化成4x=140,然后独立完成。

师: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应用

学生试解比例,小组长担当辅导员。

教师说明:(1)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2)当解完方程要会验算,并给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4.P20“练一练”的第三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20 1、2、4、5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2.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3.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4:10=14:x 解:4x=140 X=140÷4 X=35 答:可以换35本小人书。教学反思:

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一:

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20×2=40(平方米)

方法二:

3+2=5 100× =60(平方米)100× =40(平方米)

方法三:

100÷(1+)=60(平方米)60× =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

方法四:

100÷(1+)=40(平方米)40× =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

1.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94(棵)

(3)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90(棵)

(4)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九)小结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2.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

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一)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 =14(厘米)20× =6(厘米)【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四)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六、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解比例

教学内容:P35~37 解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 和 :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P35“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37第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7~38第8~11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题。2、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把两个比值都是 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下载“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 泽州县柳口小学 李渊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的内容。 【教材简......

    比例的应用 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照彬 一、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利用所学知识......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 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例尺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 比例的应用这部分教材包括正、反比例两个例题,它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在某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与这个......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

    小学数学六下:《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比例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3.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