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教学设计7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 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 学生动脑筋猜
⑶ 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1、讲读第一、二行:
⑴ 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 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 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 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 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 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 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 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 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 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 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 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 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 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 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 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篇:7诗配画(教学设计)
江苏省中小学美术学科
优质课评比参评课
《诗配画》教学设计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成 剑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内容,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要在激发学生参与吟诵古诗、了解诗意的同时,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品位诗的精美;要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抓住古诗意境和相应的手法进行表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欣赏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熟悉的古诗内容及意境。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构图的安排。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古诗书法作品4幅;画配诗的图片4幅;中国画工具材料(笔墨、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趣激学
1、入情入境
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生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谜底是——(随意指学生接答)
生:画。
教师板书(画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种期待,带着一份清新,共同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景象,走进诗的意境。
(教师播放FLASH动画《江南》)
2、感受分享
师:(随意指学生回答)刚才,你看到了——;能说的更美一点吗?你还看到了——……
师:这是多美的一幅景象啊,此时的你假如是一位诗人,你真想——(启发学生吟诵与江南有关的诗歌)你还想到了——
生:吟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板书:诗)多美的诗啊!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难怪自古诗画同源,(板书:同源)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3、趣味题诗
师:这里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描绘着不同的意境,同学们先欣赏一下(学生下位欣赏)
师:这么美的画可不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
生:(接)诗!
师:谁能为这几幅画提上适合的诗?(请学生上台)
师:且慢!古人提诗,是很有讲究的。经营位置很重要。(打开幻灯,教师讲解落款位置)
师:好,开始!不一定是完整的一首诗,诗句也行。
4、诗境营造
师:让我们来吟诵他们所题写的诗句。
(学生齐读或题字的学生独自吟诵)
二、情趣导学
1、古诗寻画
师:真是太了不起了,同学们会这么多古诗。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诗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选三组同学,每组一位上台,看诗说画面,组内学生起立猜诗句)师:老师这里为诗句准备好了画面,谁来配上。
(学生上台为古诗配上合适的画面)
(教师出示的画面,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表现画面)
2、小试牛刀
师:老师这里还有四句古诗。想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用黑笔来勾画出诗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你表现的是哪首诗。
(教师在幻灯上出示诗句,学生自由选择,用黑笔表现)
师:(出示)学生作品,谁来猜猜他表现的是哪一句?你觉得表现的怎么样?(教师选举4—5位学生的作品来展示)
师:是啊,诗的意境表现有时不在于画面内容的繁多,有时一片树叶、一叶小舟也能表现深远的诗境。
3、范作欣赏
师:你看,这几幅诗配画的作品多么精彩。
(教师播放幻灯,引导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内容表现诗的意境)
师:其实,好的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另一半是读者读出来的,作者写出来的我们都能想得到,还有许多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需要我们去再创造,只有加上我们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到诗的魅力。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把作者所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把它画出来。
4、教师示范
师:上到这里,老师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你想要我为哪一句诗配画。生:(踊跃发言)
(教师选择一句古诗进行表现,指导学生构图、线条、用墨、着色等)师:(总结)表现的时候先要分析诗意、想象诗境、确定主景、精心构图、大胆用笔。
(音乐渐起,幻灯出示:分析诗意、想象诗境、确定主景、精心构图、大胆用笔)
5、学生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为诗配画(板书:配),你想为哪句诗配上画。(学生回答)
师;记住老师的提示,下面就让我们用前面学过的水墨画的形式为你喜欢的诗配上画。
(学生到绘画区绘画,教师巡视)
三、情趣成学
1、成果分享
(教师组织学生在展示区展示作品,并组织学生参观)
2、作品评价
师:刚刚我们用前面学过的水墨画的形式为你喜欢的诗配上了画,(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表现内容,总结学生的作品情况)
师:你喜欢哪一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这一幅是哪位画的,你是怎么思考的?
师:(选一首表现王维诗的画面作总结)难怪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好诗也总是充满了画意。给诗配上画,发挥了两者的长处,相得益彰。
3、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表现了国画的形式古诗的意境,其实,在近代和现代还有很多诗歌,也表现了浓烈的文化意境,你看这些不同的画种都表现了不同诗歌的精神和内涵。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诗的世界,用画的形式表现了诗的精彩,共同体验了什么才是诗情画意,这份独有的文化意境,属于我,属于你!下课!
第三篇:《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提问: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①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②我是怎样画的?
③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①注意地看。②集中注意力看。③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①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②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总结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①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当然,()实事求是。
②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那样讥笑我,()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③同学都讥笑我的画()杨桃,()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思想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4.教学思想端正。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文章内容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第四篇:《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教学设计7
1、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能用几句话把自己的画讲给大家听。
2、能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
3、说话时态度大方,听话时认真、有礼貌。
【教育目标】在说话时渗透环境保护及理想教育的内容。
【心理教育目标】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把自己的画介绍大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录音带、麦克风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你叫什么名字,平时最爱干什么?
老师爱画画,你们呢?好,那我们就一起分享我们的画(板书课题)
二、指导观察图
1、瞧,图上的小朋友他们画了什么?
2、我们班有多少位小朋友?加上老师就?想听听老师最喜欢这里的哪幅画吗?我最喜欢就是画了一座塔的那幅,看见了吗?绿油油的树,尖尖的塔、真美啊!我还想长大以后在塔的前面建一个牧场,让小牛、小羊在这里自由自在的吃草,玩耍,为这里的环保做贡献!
3、小朋友,注意了吗?老师刚才说话的时候声音怎么样?眼睛边说边望着?谁能像老师一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幅画?
学生说画,同学评他说得怎么样。
三、创设情境,指导说画
1、示范说
⑴ 老师突然想起昨天接到一个最新消息:因为新年快要到了,咱们中星小学准备办一个画展。到底该选哪些小画家的画呢?就让小画家自己来介绍一下他的作品后再决定吧!
⑵ 个别学生说自己的画,教师问:请问你?谢谢你的回答!
⑶ 刚才老师围绕这幅画的内容向这位画家提问,我用了请问、谢谢,我问他答,我们这样一问一答就是互相交流。你还想知道什么?你问问这位画家吧!
⑷ 评同学说得怎么样。(贴画)
2、同桌交流画
老师知道小朋友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带来的画也各不相同,下面请你对你同桌说说自己的画。别人说完后你想知道的再问问他。
3、个别说画
第一个同学说完,同学评评他说得怎么样?
第二个说完,其它同学可提问!(贴画)
三、参观画展
1、开画展,每位同学贴画。
2、老师示范如何参观画展。学生跟着音乐下位去欣赏一下同学的画,可以边走边看边小声的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或者和旁边的同学评一评这些画。
3、这么盛大的画展吸引了不少来自各地的记者,看,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教师示范小记者采访)
谁愿意上来当小记者采访小画家?
五、评画
各位观众,谁能说说自己对这些画的看法,你可以走过去把那幅画摘下来说。下面同学可以补充。
与听课的老师分享看画展的快乐。
六、总结
今天,老师看见你们都很会与同学、老师交流,你们还能有礼貌的说完整的话,真了不起。
七、作业
把你画画的快乐回家向你的父母、亲戚、朋友说说,与他们一起分享好吗?
【板书】
我们的画
学生
学生
学生
贴画
贴画
贴画
第五篇:《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画》这节课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一年级上册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这是一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称,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2.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近、色
”等10个生字和“辶、⺈”两个偏旁。
2.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识字不久,各方面能力都不足,比如说注意力,自控能力。写字姿势的训练也要加强。识字的方法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要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听,不能讲的过快。在识字时可以采用偏旁归类,换偏旁等方法让学生识记生字。
4.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难点是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5.教学过程
5.1第一课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
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今天考大家的是猜谜语。1.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干活人人需要它,猜猜是什么?手2.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2.板书课题
(这节课啊,我们学习的也是一个谜语,还是一首诗--《画》,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书空,边写边说笔画顺序。)
学生活动:
1.猜谜语,引发兴趣。
2.书空课题,说出笔画顺序,记住课题。
设计意图:
1.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2.集中注意力,记住题目。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利用白板出示谜语。
活动2.初读课文
检查学习情况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并且在诗中圈出描写的景物。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3.教师范读。
4.检查朗读情况
学生活动:
1.观察图,说说画里面都有什么。
2.借助拼音读课文。
3.注意听教师读诗,划出停顿,纠正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
4.结合老师的范读与图画,大声勇敢的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图文结合学习。检查朗读情况,学会自我纠正。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出示课文插图及课文内容。
活动3.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教师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学生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三个字,寻找相同点,认识“辶”。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这三个字。
表演“远、近”在实际中理解远近。
出示其余生字,提问,还有那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3.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无--天、爸--色、近--听,在反馈中认识斜刀头。
4.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
出示几组反义词的题,加深对反义词的理解:如:男--()
上--()
开--()
多--()
(2)
读课文,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远--近
有--无
去--来
(3)
游戏:说反话
他出去了;喜欢外面;教室真大啊;冬天真冷啊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我家不远,离学校很近。教室里无人,没有声音,操场上有很多人。
你走来走去的干嘛啊?你还能听见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6.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导。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表演理解远近。
3.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
4.用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且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6.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去识记生字,从而熟读课文。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生字卡片,白板课件。
活动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布置作业:熟读诗并且背诵。
学生活动
1.说说学到了什么?
2.读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为第二学时的学习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