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5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语:

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

(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1)释题意。独坐:单独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1.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3.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了,怪不得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4.品。坐着这种孤独的内心境界是通过什么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不是矛盾吗? 2.释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满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亭台楼阁,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

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诗人把敬亭山当作朋友。)3.感悟。

既然诗人与敬亭山成为了朋友,那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诗人在敬亭山上会与这个“好朋友”说些什么呢? 的确,大家想的都很对!诗人确实找到了朋友,但老师却认为诗人还是很孤独,你们认为呢?难道不是吗!你们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现实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难道他不孤独吗?!

4.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是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2.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看 相看

鸟尽云闲←————坐←——————→敬亭山(备感孤独)(寻求安慰)

23《望洞庭》课堂设计 肥田中心校:谢素华 [教材阅读] 《望洞庭》这首诗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所作,该诗从月夜遥望的角度,把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该诗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丽。[教学理念]

1、把握好两点:

(1)、阅读诗歌,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诗歌描写的情境,品味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诗歌教学方法,着重抓三个方面

(1)抓字眼(2)抓想象(3)抓吟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赞美自然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诗词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收集资料,结合画面来感知诗词大意,通过质疑,小组计论,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突破方法:联系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体会。[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朗读、看图、看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学法: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背诵。[教学准备]

1、预习这首古诗,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及诗作。

2、收集并积累有关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诗1-2首。

3、课文插页的挂图。

4、洞庭湖的录象资料 [教学思路]

1、以学过的古诗导入:

2、组织教学,3、了解诗人,理解诗题:抓住字眼,明白诗意,想像意境,领悟诗情,积累内化,拓展迁移。[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西子湖,领略了西湖晴天雨天各有所妙的美景,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有谁知道洞庭湖呢?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位于湖南北部,岳阳市附近,方圆八百里,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教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4、引出课题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被洞庭湖的迷人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许多洞庭的美诗佳句。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位来自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途经此地陶醉于其中,诗兴大发,写下了这篇千古传颂的佳作。板书: 望洞庭

二、读出情感,感悟意境

1、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tán)磨(mó)螺(luó)

2、指导朗读,指名读。(1)、“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两相和”这“两”是谁与谁?(湖光和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2)、“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之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挂图,说说感觉。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里,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观看录像,联系诗句,品味诗人的情感。

5、积累内比,迁移运用。(1)、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比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之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3)、再次观看洞庭湖美景录像 说一说你所见到的用一句话写下来。

三、[作业设计] 抄写古诗:写写《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附:板书设计

望 洞 庭

湖光秋月 两相和

潭面无风 镜未磨 宁静和谐 洞庭 山(美)白银盘 青螺

忆江南 忆江南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而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二、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2)培养学生在文字中再生画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注释并结合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文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突破方法: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边读边体会,在脑海中想象诗文画面。

2、难点:理解《忆江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突破方法:在理解诗词的内容上,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达到体会诗人情感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五、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创设情景。

1、古代文人在面对美景的时候往往都会吟诗一首,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在座的同学能否效仿古人也来吟诵几首我们学过的或背过的赞美春景的古诗呢?

2、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北方的春天来的比较晚,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这首诗说明这时北方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春意,在微风中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而此时的江南却已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唐代诗词大家白居易走进他的千古名作,去看看他是怎样用这种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形式来向我们展示江南迷人的春色的。

(二)、朗读词,介绍背景。

1.了解“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这首词中主要指的是杭州、苏州一带。你瞧,江南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看看它和我们平常学的诗有那哪些不同呢?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词有各种词牌,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如:西江月、渔歌子、水调歌头、长相思、忆江南等。

(三)、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

2.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读,检查效果。教师指正读音。

4.齐读,读出词的节奏。并试着划分节奏。

5.听范读,感受韵律美。

6.指名读。

(四)、重点指导,感受江南美景。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这首词中有一个写景的句子,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1.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3.闭上眼睛,跟随老师到这个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红的更红,绿的更绿。的确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请同学们再边想象画面边读,这样才能读出情,读出味。师引读:日出花胜火,男生读——

春来碧水悠悠,女生读——

5.你看,诗人对景色的描写多么深入,多么优美啊,这是他的想象吗?那句话可以体现出来?指导朗读“风景旧曾谙”,并体会情感。

(五)反复朗读,体会江南的“好”。

过渡: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所说,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此,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1、诗人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说明江南的美景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我们给它换个词,可以换成什么?(美、秀等)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为了更能突出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

2、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好”字。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六)深入“忆”,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渡:江南如此之好,我们——能不忆江南?

1、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反问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2、这句话说明诗人不能不忆。请你读出不能不忆!

3、诗人在哪儿忆江南?(洛阳)可知道洛阳在哪儿吗?请看地图,感受南北距离之远,体会作者极度的思念之情,带着思念之情再读。

4、作者简介:白居易曾在年轻时就喜欢行旅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深厚。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又要回到洛阳,那里的人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那他忆的还有什么?(江南的人)

5、引读: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七)拓展延伸: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所以白居易觉得仅用一首词根本不足以表达自己心中对江南的那份爱,所以他一口气写了三首词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眷恋,让我们包含着心中的激情,一起去拜读《忆江南》的其他两首。

(八)小结并听音乐感受古诗词之美。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词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去听。

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六、布置作业:

1、收集并积累写景抒情的古诗词。

2、请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展开想象,写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短文。

教学反思

一、注重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不但能说出诗中所写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说出仿佛听到了流水的声音,这足以见得学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大胆尝试了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仍是教学重点,我尝试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儿歌识记、家族识字、给生字组词,用词语说句子等多种方法,夯实了识字教学,特别是用词语造句,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3节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古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三、总结

与上一首诗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四、作业 :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教学目标: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④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河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五、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六、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了解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独坐敬亭山》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2.读、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众鸟————高飞尽

人 孤 寂

以“动”衬“静”坐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山 为 伴

山人相伴

只有————敬亭山

孤独寂寞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3、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4、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乡愁满怀寄情山水孤独寂寥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导入

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 感悟孤独

五、作业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图片以及古诗)

1、这幅画面,是正在浅吟低唱《静夜思》的李白,无论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游子都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是啊,这是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

2、《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豪情万丈啊,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正是,潇洒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有谁知道敬亭山?(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开始——

好!谁来试试!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是指——),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 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谁也看不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啊!再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山脉脉相望,紧紧融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万丈,你曾广交朋友,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1、我们一起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谁再来读读前2句。齐读。

2、老师也来试一试。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配乐,范读。同学们来!(齐读)

3、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2)引读:

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不言中(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李— 背诵这首诗。

学生回答

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学生回答 找生回答

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 找生回答 齐读课题 学生回答

3、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齐读)(1)练笔: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古诗三首望洞庭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4、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5、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6、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望洞庭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⑶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忆江南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理解诗题,感受美

二、品词析句,体会美

三、探究诗意 感悟情

四、探究诗意 感悟情

五、拓展诵读,表现美

1、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请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写下了赞美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3、教师范读并播放古筝曲。

4、理解“忆江南”

5、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你对词了解多少?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比如“蝶恋花”“渔歌子”“卜算子”等,词牌不同,词的句子也不同。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1、诗是无情画,画是有情诗。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词,采用对照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释词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获得对词的整体感受。】

3、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小组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5、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回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意境。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请猜测诗人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词的呢?这种心情在词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诗人通过反问突出了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地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白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时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们欣赏到: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

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四月是什么季节?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3、除了山陵原野是绿的,还有什么是绿的?(方法:想画面)

4、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5、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6、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7、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8、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9、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0、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板书:人勤)

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一)古今对照

1、请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了„„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

出示:走在乡间小路上,-----------------------------

2、汇报。

(二)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古往今来,“田园”是诗人们的宠儿,老师想到了许多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他们留下不少珍贵的诗篇。走进去读读、体会体会吧!

课件: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读了这些田园诗句,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课件出示: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

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

3、作业:

1)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的国度,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

板书设计: 乡 村 四 月 宋 翁卷 绿

景美 烟(an)热爱 才„„又 人勤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耘田

辛勤劳动

夜绩麻

学种瓜

(赞美)天真可爱(喜爱)

下载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敬亭山、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能正确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阅读

    1、古诗词三首 字词: 相磨 和 青螺敬亭山洞庭湖潭面 谙熟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市郊。 尽:尽头,指......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古诗词三首2

    最新版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范文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的,由于在低段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