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过程与方法:用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亲情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史铁生对母亲的眷念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和母爱的深沉无私,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分析具体事件,体会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体味史铁生对母亲的眷念感恩。
三、教学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二十岁,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季节,对未来有期待,有追求,一切的美好都可以成为可能!二十岁,正是人活得最狂妄的年龄,一切都可以实现,一切都还来得及!然而,有一个人恰在这样的年纪,忽地残废了双腿!上帝为他关了通往光明的大门,他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板书:史铁生)
年轻的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在一座废弃的古园——地坛里,他每天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想着自己为什么要出生!
他沉浸在自己的伤痛中,也许还在埋怨着命运的不公。可是世界上有一个人却比他还要悲痛,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板书:母亲),因为母亲宁愿截瘫的人是自己,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她希望儿子可以找到走向幸福的路,但这条路在哪里呢?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上帝终于又为史铁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窗,他在文学创作上找到了出路!然而,当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他的母亲却没能看到——她已经离开了人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伤痛任谁也无法释怀,于是史铁生用手中的笔诉说着他对母亲的热爱、眷念,还有深深地愧疚!直至母亲去世后,偶尔回到旧址,才由邻人嘴里提及“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作者才把镜头推向了若隐若现的合欢树,引出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板书:合欢树)
二、走近史铁生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三、感知课文
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一自然段。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二、三自然段。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⑶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⑸“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3.30岁时小说发表
⑴“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二十岁 双腿残废 “不年轻”“有了白发”牺牲自我,全心全意照顾我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看到母亲的变化,但是母亲不变的是对儿子的爱和希望。
四、分析母子亲情之品味母亲的世界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注意: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板书:乐观、坚强、执著)
5、母亲的坚强是在苦难中塑造的,其实她还很聪明,从哪里可以体现? 明确:第一次:“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作得还要好,这让“我”听得扫兴。
第二次: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理解母亲的话,要从全篇着眼。对待得志的少年,母亲采取的办法是泼冷水,这是“抑”。对待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的良苦用心,这是“扬”。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以及作者的精妙构思均展露无遗。
五、分析母子亲情之感悟儿子的心灵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感激、内疚(板书:感激、内疚)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板书: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句子: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2、“悲伤也成享受”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理解?(板书:当悲伤也成享受)
明确: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
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幸福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幸福和痛苦简直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过程中。——史铁生
小结:当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心是孤独的,是忧伤的,却又是宁静而温馨的!母亲虽已离去,但母爱却从不曾走远!母与子之间的深情超越了生死的距离,在天地之间化为永恒!
第二课时
六、分析母子亲情之合欢树里的母子深情
1、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2、合欢树的由来?
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3、追问:为什么从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能看出是她照顾“我”的写照?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和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是她呵护关心我的写照。对合欢树希望的表现: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会,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对治好“我”的希望,对“我”从事写作的希望,母亲的言谈话语中体现出的小心翼翼又满怀希望,一方面尽力维护残疾儿子的尊严,一方面激励和鼓舞儿子写作的信心。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所以,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征。
4、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七、这棵合欢树身上有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母亲对“我”的爱,而“我”又是怎么对待这棵合欢树的?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明确a.忘记:“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我的这种悲痛? “我摇着车躲出去”“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我心里一阵抖”
为什么会“抖”? “抖”字体现出我的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一提及合欢树时“心里一阵抖”,但这足以令人感到万般思念,情系“合欢”,触物及心;也自然使人想到树已亭亭如盖,而植树人已离世而去,因而产生“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悲伤。这样的托物言情,委婉含蓄,实在胜过千言万语。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b.找借口不看: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c.老惦记着:体现了思念之深。d.主动想去看:注意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去看的。我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功,想去看看合欢树,告慰母亲在天之灵。对愧疚的理解:同样被母亲寄予希望的合欢树终于开花了,而我却尚未成功。(“后悔两年前没有自己摇车去看看。”)
文章的成功之处就是有一种揪心的悲伤:“我”一直怕触动心中的伤痛而躲避着不去小院,当老人们告诉我小院里的合欢树开花了,“我”又惊慌地搪塞过去。在“我”真正想去看那棵母亲生前栽下的合欢树的时候,由于过道便窄,已经看不成了。“我”感到遗憾,后悔。小结:“我”之所以对合欢树有这样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八、文中一共三处:第七、九、十二自然段处,提到小孩子看树影。通常说来,孩子不太会对一棵大树关注这么久。而且这个小孩子是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树影,想起他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小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孩子通常看见谁才会不哭不闹呢?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个不知名的小孩子看所看到的合欢树其实还是什么的象征? 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文末”提到
→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还会是什么?(启发学生自己说)
→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九、启发学生自主体会,自由发言,说说合欢树在自己心中还有什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有的同学说:“合欢树是一种爱的见证,它见证了母亲对我的那种无私的付出。”
十、文中几处写到“孩子”,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第一处:“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孩子“不哭不闹”是因为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之下,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合家欢乐。第二处:“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是人之常情。想要表现的:母爱是普遍的;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不希望他长大后知道曾经住过的房屋以及屋前的合欢树,有着一个残疾人经历过的苦难历程,造成他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灵的阴影。希望他能健全、健康、茁壮成长。写孩子有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照的意味。
我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种的。
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小男孩未曾经历也无法体验的。想要表现的:母爱又是独特的。
8、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明确:借小男孩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在季节轮回中固守家园,撑一树浓荫,一生为子女默默付出,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样的爱。母亲,一种没有浪漫色彩却美丽无比的形象;母亲,一种最坚韧、最具感召力的力量。母爱,则不管在怎样的时空,都展现出其不变的动人。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要懂得感恩。
9、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是她另一种存在方式。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的名字不禁让人想起合家欢乐。合欢树=亲情的象征
小结: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
艺术鉴赏: 语言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动人。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 象征的表现手法,于“合欢树”中表达了丰富的象征含义。
三、结束语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史铁生
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读出史铁生静若止水的语言下深藏着的深厚情感,能从波澜不兴中一窥潜流汹涌。热爱我们的亲人吧,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四、作业布置
1、抄录或自行创作有关亲情的诗句。
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3、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体现孝心的事。
五、板书
爱 思念
1、母亲----------合欢树----------儿子
2、母亲 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合欢树
儿子 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3、年龄 母爱的表现方式
“我”的态度
十岁 “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扫兴、不服气、故意气她
二十岁 给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冷漠、忽略了母亲所承受的痛苦
三十岁 她活在儿子的心灵里,陪伴他一生。遥想母亲、怀念母亲、感激母亲
第二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一、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二。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6 追忆母亲 第二部分: 7——12 思索合欢树
三、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课文以合欢树为题,第二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合欢树的来历和母亲培育它的过程,母亲为什么要栽这棵树呢?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这是融情于物的写法。
2.母亲去世后,作者对于母亲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
不愿去看——想去看——后悔没早去看 3.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义?
悲伤的方面: 享受的内容:
①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痛苦 ①自己深深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②自己当年不体谅母亲给母亲带来的痛苦 ②写作成功聊以告慰母亲 ③自己获奖,母亲已不在 ③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④想看合欢树也没看成 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真谛
简言之,就是虽然作者一想起母亲就觉得无限悲伤,但一回想其中浓浓的母爱,他就倍感温暖,沉浸其中就像被母爱包围着,所以说是享受。4.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1)合欢树象征着母亲
母亲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在合欢树中融入了母亲的辛勤、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希望。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无私母爱的象征,是母亲恩泽的物化。(2)合欢树象征着作者自己
当初合欢树就像残疾的我,弱小不健壮,在母亲的照料下,第三年,合欢树又长出叶子了,而且茂盛了。合欢树就像我一样,又显示了生命的活力,我想从事写作,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又过一年,合欢树被移栽在地上,能自我生存。像我一样,生活的信念坚定了,生活的处理能力也有了,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了。
若干年后,母亲去世了,合欢树却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的作品发表了,也获奖了,我已步入中年,身体虽残疾,可思想经历磨炼,意志更加坚定,性格更加成熟,对生命感悟更加透彻,事业也有所成就。所以,合欢树象征着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象征着事业的成就。
“我” “合欢树” 母亲
两腿残废 没有发芽 叹息,不放弃 开始写作 茁壮成长 高兴,常侍弄 事业有成 花繁叶茂 去世,没看到
母亲的恩泽
第三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文章平淡质朴的文字。
3、感受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平淡质朴的文字,感受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设计:诵读法、引导法、点拨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设计:诵读、分析讨论、质疑、合作探究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导入:
有一种情感,它近在咫尺,因为过于亲近,也许,你一直逃避;有一种爱,它触手可及,因为过于琐碎,也许,你一直抗拒。当有一天,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猝然离去,点点滴滴,你才忆起,但一切,都已来不及…… 今天让我们怀着这样一种情感来学习史铁生这篇散文《合欢树》。
二、认识作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 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各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三、感知课文
1、出示《合欢树》的图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思考: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写到合欢树? 明确:第七自然段。
2、生字解读
3、师:课文的前六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我们先来赏析课文的前半部分。
四、分析课文
1、赏析课文前半部分
1)、(配乐)学生诵读前六段,思考:作者写了人生中几个年龄段“我”和母亲的哪些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怎样的母爱?
2)、(课件展示)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不再年轻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积劳成疾
思念感怀
不在人世
母亲从外貌到性格的巨大变化甚至反差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母爱?(生讨论师小结):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条件的、无怨无悔的、坚强执着的、牺牲自我的伟大的母爱。
2、赏析课文后半部分
(师)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一直激励着作者让他笑容灿烂的面对生命的风风雨雨,文中题目是《合欢树》,但前半部分并没有写到“合欢树”,直到第七段才提到“合欢树”,这前后是否脱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课文后半部分
1)(配乐)请同学们诵读课文的7-12自然段。
2)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3)(课件展示)
在母亲眼里:合欢树=儿子
在儿子眼里:合欢树=母亲
师小结: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回报的惭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象征.五、拓展延伸
但丁曾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还有 3 一种美丽的声音,那是赤子对母亲的呼唤;世界上还有一种悲哀:无处呼唤。
同学们,你们都已经15、16岁了,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细小的事,但却表现了父母对你们浓浓的爱,能给大家讲讲吗?
六、总结本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她就像一场春雨,一首诗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让我们一同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非常的熟悉,那就亮出你们的歌喉,释放出你们的感情,共同来诠释你们对母爱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2、如果你是史铁生,你会用第二人称给母亲写一则怎样的短柬呢?也可以选择另一项写作实践:带着从《合欢树》一文中得到的启示,给你自己的妈妈写一则短柬,把不敢、不忍、不好意思向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第四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本文平淡朴实的文字风格。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母亲对儿子真切的关爱和用心良苦,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在开始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朗诵,这是史铁生创作的散文《秋天的怀念》。(5分钟左右)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展示题目:合欢树(附图)
二、感知课文:
(一)、我们已经在课下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快速地阅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请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联系写作手法)预设答案: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1)一心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2)鼓励“我”好好写作: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二)、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线索: 板书: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不理解)
“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 怄气)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母亲:用心良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二)、阅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分析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板书继续:
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
理解母亲的苦心
理解母爱的伟大 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
三、过渡:
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一)、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二)、合欢树的由来:
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我们通过图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棵树。(ppt)
(三)、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四)、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
→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五)、文中一共三处:第七、九、十二自然段处,提到小孩子看树影。通常说来,孩子不太会对一棵大树关注这么久。而且这个小孩子是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树影,想起他自己的母亲。
为什么小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孩子通常看见谁才会不哭不闹呢?对,是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个不知名的小孩子看所看到的合欢树其实还是什么的象征?(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文末”提到
→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还会是什么?(启发学生自己说)
→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四、艺术鉴赏:
1、象征的表现手法,于“合欢树”中表达了丰富的象征含义。
2、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语言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动人。
五、作业:
1、推荐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对话四则》(关于生、死、事业、平等),冰心《纸船》
2、写一段300字随笔,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前150字揣摩作家的心意,以史铁生的口吻来抒写他对于生命的理解。后150字写自己对于生命的解读。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合欢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方法:诵读法,归纳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导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昨天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母亲的诗词,大家来说说吧,(检查预习情况)其实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作者介绍
看到史铁生,就会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一个苹果,所以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只不过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史铁生就是那么一个上帝的宠儿,在他二十岁那年,一场重病让他走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他的下半生是在轮椅上走完的,他用他残缺的身体为我们抒写了《我与地坛》《老屋小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不朽作品,在他一生当中,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感动着我们,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是这样评价他的(幻灯片)这是真实的,生活用残酷打击他,他却用微笑来面对它,他微笑的背后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来支撑他呢? 母爱
三、走进文本,感悟母爱(诵读法)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生诵读第一自然段,这个母亲真有意思,学生分析有意思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这位母亲真_______!如果让你在横线上填一个词,你会用什么词汇呢?
3、第三段场景再现,一男生读史铁生,一女生读母亲,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母亲离开人世之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到文中的句子
四、跳出文本,欣赏写法
课文讲到这里,作者有没有提到我们的题目《合欢树》,没有,那么下面哪些段落提到了合欢树,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导学案题目放在这一环节串讲。)
1、导学案文本探究第1题: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由没有心思照顾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 由问题引出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作者自己)
2、导学案文本探究第2题:“我”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由此问题引出合欢树的另一象征意义
→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象征母亲)。
3、导学案文本探究第3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想要表现什么?
→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五、拓展升华,爱与生命 爱是构筑生命的精髓。
生命可以使无私的爱变得更加辉煌灿烂。爱可以使枯萎的生命重新开出新的枝芽。滋养生命的是粮食,水和阳光。哺育爱的是生命友谊和真诚。
仿写、续写
生命如果是一朵云,爱便是欢乐的鸟翅。生命如果是一条船,爱便是激扬的帆 生命如果是一棵树······
学生诗歌作品朗诵
作业:是导学案第21课时的第17题的语言表达。
“合欢树”之于史铁生来讲是浓浓的母爱的载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也会有一些承载了浓浓情感的事物存在。请你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其中的一件进行表达,要求感情真挚,200字左右。
结语:最后我希望大家能收藏这篇文章,想请大家同时记住的还有这样一句话:岁月流逝,无可挽回,感恩母亲,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