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办学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中,高等学校办学的竞争日益加剧。教学质量将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学质量是教育者、管理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谋、不可不为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各高校都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开始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不同层次的高校而言,教育培养的对象虽然都是大学生,但各校均有自己的特性,在教学方法上,有其共性,也具有特殊性,互相之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为对象,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古人曰:“授之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授之以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正确途径。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改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发现未知,发展智力,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闻一知
十、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商”,更要发展学生的“情商”,即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所谓“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可以假设一种以案例和问题为核心的情景和背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设想,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讨论式、开放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这就体现了大学教学的创新精神和平等合作精神,这种方法称为程序案例教学法或程序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创设实用的程序案例,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质疑,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现今普遍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都是从语法入手,详细地讲解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而涉及的程序案例却很少,虽然有一些例题,但很简单,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学生在学习之后,常常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构建程序设计的思维,而且机械式的记忆语法规则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以“C++程序设计”为例,针对各种语法规则,创建16个实用的程序案例:1)库存清单应用程序(变量,输入);2)工资计算应用程序(算法,伪代码);3)牙科付费应用程序(逻辑运算符,字符串);4)购车还贷应用程序(WHILE循环语句);5)计算班级平均成绩应用程序(标记控制循环);6)利息计算应用程序(FOR循环语句和数学函数);7)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用程序(多分支选择语句SWITCH);8)捐款管理应用程序(作用域与函数原型);9)游戏应用程序(生成随机数和枚举);10)薪金统计应用程序(一维数组);11)学生成绩统计应用程序(二维数组);12)数字时钟应用程序(自定义类和对象);13)购物清单管理应用程序(指针,引用及动态数据结构);14)工资表应用程序(继承与多态性);15)便笺信息应用程序(顺序访问文件);16)屏幕抓取应用程序(字符串处理)。
首先教师给出程序案例的框架结构,学生经过思考,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指令语句,经互相讨论,完善和丰富程序案例,然后上机调试,通过运行来检验结果。程序案例的教学法是从兴趣入手,首先给人们编程的乐趣,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程序的天地,提高探索的欲望,使学习编程变得生动而有趣。经过对计算机科学专业19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194人赞成这种教学方法,在反馈的意见中,认为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能够很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应得的知识,又感受到编程的快乐;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得到探索的乐趣。考核的成绩表明,85%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有20%的学生达到优秀的水平,虽然,教学实践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仍有15%的学生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法。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表明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今后将进一步研究不足之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第二篇: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
方法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曾受到各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但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远远跟不上形势,怎样调动中职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兴趣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成为中职计算机教师们的共同关注的焦点。
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深人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语法知识和编程方法,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计算机人才目标,已经成为广大中职教师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1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课时少
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制2+1的模式,学校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课时(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较少,这就导致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不够的情况,学生只能掌握最基础的程序设计知识,理解书本上现有的一些设计实例,而不能用该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
1.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程序设计的信心、兴趣不足
因为学习程序设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功底,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薄弱,导致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由于缺乏对计算机本身解题的认识和了解,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对计算机程序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人为的给自己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设置了一道门槛。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中反常行为较多,如卜课睡觉、讲话、玩手机、不配合老师、不交作业等。学生普遍反映难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感觉学不到知识或学的知识没用。
1.3学校对程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与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不同,不能立竿见影的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导致一些领导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从而使部分教师对这类课程的教学参与兴趣不浓厚,甚至有些学校以取消了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设置。
1.4教学方法落后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上讲授加学生实验的形式,学生在上机实验时仅仅是对书本上现有的一些实例进行编辑调试,一旦调试成功就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只是让学生掌握了一些程序设计的语法知识和调试技巧,而达不到培养学生利用该程序设计语言从一个实际问题人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考核方式较简单不能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前的考试方式以试卷为主,无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查无法体现学生的真正学习效果。
2间题分析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上这些问题那?随着高中教育不断普及,中职生源及综合素质急剧下降。普遍特点是他们基础薄弱,尤其数学和英语,这是学好程序设计的最大障碍。教材不能适应中职教学的要求。现今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材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践性教学和实训内容不足,没有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不能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缺少中职教育特色。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望而却步,一味地去埋怨是起不到效果的,要真正想解决问题,最好就要去不断地摸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3解决间题的关键在于教育方法的创新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兴趣的产生来源于兴趣源,兴趣源必须由教师来创造,并贯穿于教师授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针对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对本课程的兴趣。
(1)基于问题的教学。提出问题,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导,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项目驱动”教学。在理论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整个课程教学围绕一个“工程项目”进行,通过逐步拓展的实训项目和设计,将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小结性的贯穿与能力提高,将知识点都溶化到一个个实训项目的程序编写中。
(3)讨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程序设计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一题多解。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提问、答辩、论证、反驳、判断等激烈的讨论,互相启发、相互协作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外的知识,同时也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4)归纳教学法编程语言有很多的定义、概念、语法规则,它们使用灵活、难以记忆,也特别容易出错。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程语言的定义、概念、语法规则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FOR „„TO„„与DO„„W HILE等命令,有很多语法规则是一样的,对它们进行归纳之后,学生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另一个自然就会使用了。
(5)分组教学法。注重培养团队精神,以“竞”求进上机编程实践是学好程序设计语言的关键。但上机实践过程中如果“各自为战”,或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以完成不同题型的任务为实践内容,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很容易失去上机兴趣,也很难达到上机实践之目的。因此,不妨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适当转变上机实践的形式。以组建团队的形式上机实践,事前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实践任务。组长负责本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收集资料,上机时各组先分别完成相应任务,然后相互演示成果,评判优劣,最后再进行任务交换,讨论编程心得。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对确有疑难的地方可适当加以指导,主要过程可由学生自行解决,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自然会成为教师的助手。
(6)案例分析教学。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程序设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程序设计语言知识去编程,去应用于实际需求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在分析过程中穿插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一方面增长知识视野,丰富分析应用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如何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当然在案例的选择上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实践,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4结语
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法不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真正目的,应该在掌握语法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真正的让学生学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教师应在开学初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并不难,然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尝试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程序设计语言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课堂教学创新性有助于促使教师的教育观点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得以顺利入门,在整个学习阶段保持对学习的高度兴趣,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第三篇:《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是对改进《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论述了探索创新型教学法的内涵,选用了程序案例教学法,最后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学方法;探索创新型教学法;程序案例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办学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中,高等学校办学的竞争日益加剧。教学质量将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学质量是教育者、管理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谋、不可不为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各高校都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开始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1][2]。但是,对不同层次的高校而言,教育培养的对象虽然都是大学生,但各校均有自己的特性,在教学方法上,有其共性,也具有特殊性,互相之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为对象,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
二、研究对象的诊断分析
《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人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应具备算法、程序设计方法和语言工具的知识,其中,算法是灵魂,数据结构是加工对象,而语言是工具。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等。只有当这些因素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相处和谐时,才能取得实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记,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似乎已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学生自主意识淡薄,依附的心理严重,不敢对课堂教学提出质疑,教师照本宣科,只教不育,只训不导,讲者昭昭,听者却昏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点根深蒂固,教师高高在上,教训传道,难以体现出民主自由的精神。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目的都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实现。不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不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许多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的教材,完全以语法制导,以讲解语法规则为主,每讲一种规则,都安排一些简单的程序实例来讲解语法,很少有较复杂、较实用的程序。因此,其内容比较肤浅,不适宜作为学习程序设计技术的教材。所以,重新编写一本适合当前教学的教材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大学阶段的环境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自觉性差,对编写程序感到索然无味,毫无兴趣,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古人曰“授之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授之以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正确途径。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改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发现未知,发展智力,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商”,更要发展学生的“情商”,即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所谓“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可以假设一种以案例和问题为核心的情景和背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设想,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讨论式、开放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这就体现了大学教学的创新精神和平等合作精神,这种方法称为程序案例教学法或程序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要
求教师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创设实用的程序案例,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质疑,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3]。
四、实践与效果分析
现今普遍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都是从语法入手,详细地讲解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而涉及的程序案例却很少,虽然有一些例题,但很简单,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学生在学习之后,常常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构建程序设计的思维,而且机械式的记忆语法规则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以《C++程序设计》为例,针对各种语法规则,我们创建了16个实用的程序案例:
1.库存清单应用程序(变量,输入)。
2.工资计算应用程序(算法,伪代码)。
3.牙科付费应用程序(逻辑运算符,字符串)。
4.购车还贷应用程序(WHILE循环语句)。
5.计算班级平均成绩应用程序(标记控制循环)。
6.利息计算应用程序(FOR循环语句和数学函数)。
7.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用程序(多分支选择语句SWITCH)。
8.捐款管理应用程序(作用域与函数原型)。
9.游戏应用程序(生成随机数和枚举)。
10.薪金统计应用程序(一维数组)。
11.学生成绩统计应用程序(二维数组)
12.数字时钟应用程序(自定义类和对象)。
13.购物清单管理应用程序(指针,引用及动态数据结构)。
14.工资表应用程序(继承与多态性)。
15.便笺信息应用程序(顺序访问文件)。
16.屏幕抓取应用程序(字符串处理)。
首先教师给出程序案例的框架结构,学生经过思考,择合适的算法和指令语句,经互相讨论,完善和丰富程序案例,然后上机调试,通过运行来检验结果。程序案例的教学法是从兴趣入手,首先给人们编程的乐趣,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程序的天地,提高了探索的欲望,使学习编程变得生动而有趣。经过对计算机科学专业9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94人赞成这种教学方法,在反馈的意见中,认为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能够很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了应得的知识,又感受到编程的快乐,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得到了探索的乐趣。考核的成绩表明,85%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中有20%的学生达到了优秀的水平,虽然,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有15%的学生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表明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今后将进一步研究不足之处,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増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4-9.[2]刘晶玉.创新教育,启迪领导智慧,建设一流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28-31.[3]H.M.DeitelD.R.Choffnes[M].Simply C++Deitel&AssociatesCompany 2005.
第四篇:《程序设计实践》课程实验内容
《程序设计实践》实验内容
实验一函数与程序结构(1-2)
1.实验指导书P123:
一、调试示例,掌握采用“文件包含”和“工程文件”实现多文件模块程序的两种方法
2.实验指导书P132:编程题2,5,7,8
实验二 指针进阶(1-2)
指针进阶根据数据结构中的内容做以下要求
要求会使用指针数组,链表等内容
实验题目
1、实验指导书P138:编程题2,32、实验指导书P140:
一、调试示例
3、实验指导书P145:编程题1,2,3实验三 文件(1-2)
文件实验指导书中主要涉及普通数据的写入和结构体类型数据的写入,我们重点强调一下结构体类型数据的写入,因此布置集中在结构体类型数据的题目 题目中没有如何将链表写入文件中,建议补充上去,作为题目4实现吧!
1、实验指导书P148:改错题
2、实验指导书P150:编程题3,7
实验四综合设计
标准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开发出一个标准化考试系统,所谓标准化考试系统即仅支持选择题,也是为方便自动批改的功能的实现。要求实现以下基本功能:
(1)提供给教师添加试题的功能(试题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与存储
(2)试题的整体浏览功能(按照知识点、章节、分页显示等)--输出
(3)能够抽取试题组合成一套试卷(组卷的策略:可以是随机的,当然若教师添加的试题时有知识点、章节等信息,亦可以实现按照一定的组卷策略实现出题:如每个知识点抽取若干题目,最终组合一套试卷)
(4)教师实现题目信息的管理,比如删除、修改等
(5)查询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排序功能(至少一种排序方式)
扩展功能: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进行扩展。比如(1)简单的权限处理(2)成绩报表打印功能(3)甚至根据自己情况,可以加上学生信息和考试成绩信息的管理,并扩充为广义的考试系统。即学生输入账号密码登陆,进行考试,交卷后显示成绩;(4)模糊查询(5)综合查询(6)数据加密、统计、分析等功能。
特别说明:尽可能地运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数据结构的知识去展现。
第五篇: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研究
邓丽萍
福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1191
摘要:“任务驱动” 教学法非常适合V B这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本论文就是探讨VB教学中如何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融入到VB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中去。一 前言
程序设计语言VB 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较易掌握的一种语言,并且应用广泛,它采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思想,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极大的趣味性;但是它的实践性要求很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编程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程序设计语言VB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编程,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用程序设计语言VB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 任务驱动式教学
程序设计语言VB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计算机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 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开展学习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程序设计语言VB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提高。
三 任务实施
第一、“任务”的设计是关键,要体现层次感
程序设计语言VB的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35%左右,可以说实践课上好了,程序设计语言VB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因此操作任务的设计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以下几步走:
1)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基础的一步,关键的一步。学生对这节课有无兴趣,能否以“快乐学习”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这一步起着关键作用。“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子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 1作者简介:邓丽萍 1980-女,福建沙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重复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或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和处理新环境下的简单问题。应会(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同时要体现“任务”的层次感,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2)分析任务,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任务确定之后,为了能让学生发现完成任务所用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整理出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初学者,首先是教师带着同学一起分析任务,发现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然后告诉他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开始从带着学生分析任务改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任务找出任务中所含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以后就可以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任务,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学生分析完问题后,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时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指导他们就学习方法、操作技巧进行介绍、交流、讨论,认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第二、“任务”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协作学习环境。通过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来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当学生经过探索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把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分享给整个学习团队,同时表扬他们的优点,推广他们的经验。同时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乐趣中成长。第三、注意项目(任务)库的积累和共享
课题组设立知识库,建立学校网络教学学习的平台,并分享给全校师生,服务于更多的教学活动。
四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以人为本,快乐学习”的学习环境。通讯方式:福建省福州市南郊相思岭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350119
通讯投稿作者 段旭 *** 17651158@qq.com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