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自读步骤
一. 学生初读课文,用○符号在段首标出段序,用“.”标出生字、生词。然后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解释。回头再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熟悉文章内容。
二. 再读课文,用“。”标出关键词语,用“_”符号标出总括号、重要句,用“~~~”标出佳妙句,用“☆”标出重要语段,用“(”标出段内层次,加在层次开头。然后参照《绿》一文“读书动笔示例”,在草稿纸上逐一写批注文字。写好后,同学间互相交流,修改补充,最后写在课文右边空白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情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古诗中有不少写绿的名句,你能背几句吗?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贺之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绿色:春天、生机、希望
二、字音字词:
陆蠡(lǐ)涸(hé)辙 婆娑(pósuō)猗(yī)郁 囚系(xì)瞥(piē)见 ⑴ 了截:直截。
⑵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
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 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
猗郁:茂盛的样子。
⑹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三、题目解释: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绿”指的是绿色的常春藤。四.课文研读
1.作者为什么“囚绿”?请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写作思路:寻绿(1-4)——赏绿(5-7)——囚绿(8-12)——放绿(13)——思绿(14)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寻绿(1~4)喜悦 满足 赏绿(5~7)快活 留恋 欢喜 囚绿(8~12)喜悦 可怜 恼怒 放绿(13)尊敬 祝福 思绿(14)怀念 期盼 2.我为什么要囚绿呢? “我”喜欢绿色。
为了与绿枝条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出于一种“魔念”(私心)。
3.五、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找出表原因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纵情歌唱)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怀念至极)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心灵对话)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深情感悟)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痴爱行动)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要囚住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喜爱至极)
4.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 “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绿的特点:坚贞、执着、顽强不屈、追求阳光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
5.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囚绿”?
这是作者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但另一方面,也表现作者对那份绿的渴求、喜爱,对光明的向往。6.作者为什么囚绿后又放绿?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常春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所感染,或者说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7.绿的象征:
顽强:希望、生命; 向阳:自由、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绿”象征什么? 象征: 生命、希望、幸福、理想
执着、顽强、向往光明、自由的精神 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五.归纳主旨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展示作者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六.拓展延伸:
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 感悟生命: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第二篇:囚绿记优秀教案
<< 囚绿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体会“绿”的象征意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3、树立做“被囚”而“永远向着太阳生长”的“常春藤”的人生信念。
一、导入: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希望之色,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
陆蠡(li)字圣泉,生于1908年,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陆蠡不仅文章优美,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巴金老人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
三、字音字词:
陆蠡(lǐ)涸(hé)辙婆娑(pósuō)猗(yī)郁囚系(xì)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四、题目解释:
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的是绿色的常春藤。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借鉴题目用“绿”的形式理出线索。写作思路情感变化
寻绿(1~4)喜悦满足
赏绿(5~7)快活留恋欢喜
囚绿(8~12)喜悦可怜恼怒
放绿(13)尊敬祝福
思绿(14)怀念期盼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五、品味作者对绿情有独钟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纵情歌唱)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怀念至极)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心灵对话)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深情感悟)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痴爱行动)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要囚住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挚爱象征)
六、我为什么喜欢绿呢?
明确(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句通过排比,使句子富有气势,体现出了绿象征生命力、希望和快乐的意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
(2)从作家自身的处境来思考。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 安慰自己的心灵。)
六、这是一抹怎样的绿?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 “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绿的特点:坚贞、执着、顽强不屈、追求阳光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
那么这是不是陆蠡想要表达的主旨呢?仅仅是要抒发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寄寓,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2.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一起看看最后写了什么内容。(齐读13段)
3.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4.最后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中国人。)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没有)
5、补充: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师: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的精神品质。)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例句:茅盾《白杨礼赞》: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有人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
一般来讲,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礁石》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小结:“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展示作者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光明、坚贞不屈的精神。
拓展延伸:
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 感悟生命: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不应凋零的绿叶:
1.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凡高因爱情的挫折、生活的残酷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
2.现代文学巨匠---老舍文革中不堪迫害纵身跳入冰冷的湖中„„
3.傅雷,现代翻译家、学者。“文革”初不堪残酷迫害,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用绳套住自己的脖子„„
4.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己的脖子上„„
5.中国天才青年诗人---海子在诗歌和人生的理想幻灭后,万念俱灰,把头枕在冰凉的铁轨6.中国最有影响的朦胧诗人---顾城, 在新西兰的一座小岛上,这个思想偏执的天才与疯子将斧头高高举起,砍向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妻子„„
7.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1946年,因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海明威健康每况愈下。他开始变得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
8.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因债务和疾病的袭来,精神陷入崩溃。1916年11月21日,他在卧室内给自己注入了过量的吗啡,永远地睡着了„„
9.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高喊“日本因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知道吗?” 然后用刀准确地刺向自己的小腹„„
10.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甜甜地吸着煤气,成就了他所认为的“最高的艺术”„„
11.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
自杀者的共同特点:对自己对人类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永不凋谢的绿叶:
1.海伦·凯勒 :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2.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3.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海迪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多年来她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
4.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今年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近日她已奔赴这所世界上一流的聋人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学位。中国的“海伦·凯勒”
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沙漠里的生命悬崖边的树
第三篇:《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教案
一、导语:
绿色象征希望,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而当绿色被囚禁,生命之色变得暗淡,枯黄之时。我们又作何感想呢?
二、理清文章抒情线索。
全文表面上是按时间顺序,但是从深层次看应该以情感流动为线索。情感脉络:爱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三、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变化:
1、阅读“爱绿”部分,思考开头第一段里包含的信息 A、交代内容发生的时间。B、指出内容属于回忆。
C、单独成段说明事情让作者难忘。
2、公寓的情况如何?
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回答
明确:占据高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
• 一丈的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碎的,突出其简陋
•初到这北方都会的陆蠡,拥有思想激情却两手空空,生活是局促的:在一丈的空间独步,丈量思想的长度;在潮湿的地面行走,和梦想跳舞;至于那墙壁、玻璃则做了落寞的看客了。然而生活的窘困却如何浇灭理想之花呢?意气风发的青年是应朋友之邀来北平作刊物、播散革命种子的。所以,开头的文字并不显得特别苍凉:一种自己欣赏着的诗意贫穷。
3、写公寓的格局对表达“爱绿”有何作用?
• 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的理由。” • “左下角是碎的,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 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写“爱绿”蓄势
4、找出表达作者爱绿的语句
• 第五段直抒胸臆: “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是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 第六段进一步用“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表达绿给予自己的兴奋与快乐。
5、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钟情? 学生讨论回答
•门虽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润,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在现实的世界里,作者孤独、陌生、困倦、不快。在与绿的对话中让我的不快得以消解。我从绿中悟到了乐观和勇气。我与绿能够心灵沟通。绿给了我精神的慰藉。社会人际空间的孤独和我心灵世界的丰富
6、品味作者细腻的笔触,想象作者看绿是的表情.看它——看它——细细观赏它——巴不得它——爱它 作者对绿的爱达到高潮,那么他又是如何进一步表达的呢?
从喜欢到爱恋到占有、想控制,是很多人情感发展的逻辑。自私的心态。爱的偏执与异化。
7、阅读“囚绿”部分,A、找出表现作者“囚绿”原因的句子,并作分析。
•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书案„„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现实的功利主义色彩。自私。不仅要用它置换物质生活空间,还要用它填补精神生活的空洞。B、“绿”在囚禁下有何反应?常春藤的反应表现了怎样的性格?对此,作者的心理如何,如何做的?作者的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找出语句,分析。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都朝原来的方向。表现了常春藤不甘被囚、追求光明、顽强不屈的性格形象。
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 表达作者对常春藤眷恋中不满的心态。C、、离开阳光使常春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又是怎样做的?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既怨怒又爱恋,既欲释又难舍的心态。理智与情感
我渐渐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我仍然不放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的矛盾。
D、如何理解魔念(难点)讨论: •(1)魔念是“我”的一种自私和偏见,较为阴暗的心理,是爱的异化。•(2)既怨怒又爱恋,既欲释又难舍的心态。从审美上看是理智与情感上的错位。康德:把情感独立起来,肯定它的价值。理智与情感的交锋
租住房间 审美情感战胜实用理智 赏绿 情感、理智暂时同位 揠苗助长 情感、理智出现裂缝 囚绿 病态情感战胜合理理智
情感,理智的斗争 放与不放——魔念产生了 最终,魔念产生了
8、阅读放绿部分,理解分析
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1、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被迫离开旧都的无奈。
2、“放绿”——表现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3、“珍重”——作者对常春藤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了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9、阅读思绿部分,理解分析。
思绿——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踢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10、“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说对这句话深刻含义的理解? “珍重”一词写出了作者对“绿囚”的珍爱和敬意。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更认识到“绿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性格,所以更增添了自己对“绿”的爱恋。
我临行时开释常春藤,表现出我对具有抗争精神的常春藤的敬重,对光明 自由的向往 珍惜。
11、为什么最后“我”让这个“绿囚”恢复了自由?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了“绿囚”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挚爱,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 光明的呼唤 12 “芦沟桥事件发生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何重要作用?
这句话是“放绿”部分精彩一笔,既点明了文章写作背景,使全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又如炬照亮了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3、“绿”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是生命,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黑暗
14、作业
1、不知你们是否有过想占有某种东西,却不能如愿以偿,甚至落得两败俱伤 的经历?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第四篇:《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
绿
记
一、导入: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情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古诗中有不少写绿的名句,你能背几句吗?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贺之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绿色:春天、生机、希望
二、字音字词:
陆蠡(lǐ)
涸(hé)辙
婆娑(pósuō)
猗(yī)郁
囚系(xì)
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⑸猗郁:茂盛的样子。(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三、题目解释: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的是绿色的常春藤。作者为什么“囚绿”?请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
写作思路:寻绿(1-4)——赏绿(5-7)——囚绿(8-12)——放绿(13)——思绿(14)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寻绿(1~4)
喜悦
满足 赏绿(5~7)
快活
留恋
欢喜 囚绿(8~12)
喜悦
可怜
恼怒
放绿(13)
尊敬
祝福
思绿(14)
怀念
期盼
四、我为什么要囚绿呢?
“我”喜欢绿色。
为了与绿枝条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
出于一种“魔念”(私心)。
五、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找出表原因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纵情歌唱)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怀念至极)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心灵对话)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深情感悟)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痴爱行动)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要囚住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喜爱至极)
六、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 “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绿的特点:坚贞、执着、顽强不屈、追求阳光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
七、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囚绿”?
这是作者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但另一方面,也表现作者对那份绿的渴求、喜爱,对光明的向往。
八、作者为什么囚绿后又放绿?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常春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所感染,或者说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九、绿的象征:
顽强:希望、生命;
向阳:自由、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绿”象征什么? 象征: 生命、希望、幸福、理想
执着、顽强、向往光明、自由的精神
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十、理清主旨: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展示作者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
拓展延伸:
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 感悟生命: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不应凋零的绿叶
1.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凡高因爱情的挫折、生活的残酷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
2.现代文学巨匠---老舍文革中不堪迫害纵身跳入冰冷的湖中„„ 3.傅雷,现代翻译家、学者。“文革”初不堪残酷迫害,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用绳套住自己的脖子„„ 4.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己的脖子上„„
5.中国天才青年诗人---海子在诗歌和人生的理想幻灭后,万念俱灰,把头枕在冰凉的铁轨上 „„
6.中国最有影响的朦胧诗人---顾城, 在新西兰的一座小岛上,这个思想偏执的天才与疯子将斧头高高举起,砍向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妻子„„ 7.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1946年,因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海明威健康每况愈下。他开始变得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
8.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因债务和疾病的袭来,精神陷入崩溃。1916年11月21日,他在卧室内给自己注入了过量的吗啡,永远地睡着了„„
9.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高喊“日本因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知道吗?” 然后用刀准确地刺向自己的小腹„„ 10.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甜甜地吸着煤气,成就了他所认为的“最高的艺术”„„ 11.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 自杀者的共同特点:对自己对人类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永不凋谢的绿叶
1.海伦·凯勒 :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2.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3.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 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海迪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多年来她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4.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今年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近日她已奔赴这所世界上一流的聋人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学位。中国的“海伦·凯勒”
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沙漠里的生命
悬崖边的树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颗追求真善美之心,拥抱善良和纯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善待他人和世界,像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一样,在人生的风风雨雨里,让生命之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第五篇: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鲍从彪
授课时间 2012-11-2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4.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
“囚”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
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
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
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
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
喜爱
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
2、找出文中描写“囚绿” 后“绿”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
3、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绿的精神)
明确: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自由
不屈的抗争精神
这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开释绿枝条。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四、触摸绿之魂
在作者笔下,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要深入了解常春藤的内涵,必须先了解陆蠡这个人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被折磨吐血而死。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其实本文中也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北平已经沦陷一年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为人,再想一想作者笔下的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它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
教师小结:绿不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他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又是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文中作者将个人的感情、志向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五、拓展延伸
抗战的历史早已远去,但绿的精神品质却代代相传。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 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
同学交流,分享成果。
1.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礁石,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
2.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3.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4永不屈服于黑暗!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事例:
1.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2.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3.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4.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哈佛大学.
5.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
师生共勉: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