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述教学设计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简述教学设计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仅仅为教师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设计的,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论。通过教学设计,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学习方案,或者学生为自己设计了学习计划,学生运用这种设计达到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对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1、教学设计的目的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培养人这一教学的终极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然也是教学设计的根本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过去比较重视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的训练,而现在的教育活动则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认同、反思和体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贯彻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
2、教学设计体现主体性。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学生的创造精神,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设计体现情感性。教学设计的情感性要求做到:一要师生互爱,二要以情激情,三要相互尊重,四要教学民主。
4、教学设计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设计需要把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能在各种活动中运用知识、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
5、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实现对客观的认识,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美术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学的根基所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术课堂教学的源泉来自于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美术教学设计就是美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美术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美术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适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如尝甘露。使学生如沐春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和谐融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教学设计的要点。、明确全面性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美术知识达到理解掌握和能运用及呈现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2、营造趣味性教学环境
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能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美术的习惯。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3、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大幅度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的利用他们,让现代化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用,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艺术审美的刺激。例如,在多媒体教室学习,悦耳动听的音乐、逼真的音响效果,大量的影视画面,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说、画的技能。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设疑提问法。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2)游戏法。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游戏,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英语教学变得更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
(3)竞赛法。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游戏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小组创作实践时,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搭档;在作业展评时,设计活动,评出最佳表现奖。比赛性游戏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设计出高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师本人进行客观的分析。清晰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策略,经济地选用教学媒体,合理地拟定教学进度,正确地确定教学速度,准确地测定和分析教学结果,使教学设计达到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一步。
第二篇:现代教学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而言的,传统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等。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课堂,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合理的使用传统教学媒体,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地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相辅相成,及时传递教学信息和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析现代教学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视听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语文教材主要是由音、形、义、象结合而成的书面语言文字作品,这些作品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然而,作品所反映和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情景(如人物、故事、画面等)以及思想感情意蕴(如人的思想、情趣、意志等),都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声、光等第一信号系统还原为生活,再现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和描绘的情境。这样,无声的文字就变成了有声的音像和生动的视像,向学生提供了闻所未闻,见所难见的情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学生在雄浑奔放的旋律中感受到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学曹操的《观沧海》,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既向学生展示苍茫无际、波涛澎湃的壮阔画面,又给学生播放海浪拍打岩石和洪波涌起时惊涛裂岸的声音,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欣赏与体会诗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图文并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与传统教学教师的板书、口授要生动形象得多,它能使教学内容与它所反映的事物相互联系和映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学《白毛女》、《泰坦尼克号》、《土地的誓言》等课文时,向学生播放有关影片,显然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直观的、生动的、立体的感知,又可以更加准确的、深刻的、细致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看云识大气》、《中国石拱桥》、《万紫千红的花》等说明文时,可以通过教学片的展示,化抽象为上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二、跨越时空,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信息原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原先看不到和听不到的事物,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展示得以看到和听到;教师难于讲解的内容和难于讲清的事物,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演示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显然有利于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一般授课三个课时,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幻灯、录音配合教学后,只需一个课时就能讲解和评议了,而且教学效果相同;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播放有关探索月球的形象画面,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遥远月空的距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缩短了学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配合学习比单纯依靠视觉或听觉的学习效果要好。而现代教学媒体能够使各种信号同时传递,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配合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学、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能够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是重点,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没有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只能借助文本的语言文字凭空想像和理解,似懂非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播放有关描绘桂林山水的优美画面,使图文有机结合,同时还可以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和解说词,让学生如亲临其境地游览桂林山水,这样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及漓江水的清、静、绿的特点就自然而然地凸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秀丽迷人的景色之中,享受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此时热爱桂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川的思想感情也由油然而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去设计和选择,科学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最佳效果。
第三篇:浅谈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清代教育学家王筠说:“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然书中有趣,亦相从矣。”
动机和兴趣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 兴趣,就必须在英语课堂上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消除学生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在英语课堂上坚持创设英语情境,能使学生在长时间的英语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尽情地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机
兴趣
主体作用
创设英语情境
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感情与环境影响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很容易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愉快的心情,动机便被激发出来,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心理学也研究表明:情景也就是环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消除学生的心里压力,发挥学生内在潜能,进入学习准备阶段。那么教师一定要在这时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者,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教育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那么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学知识就能更好地被吸收和理解,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动机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兴趣的前提。
那么怎样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好动,好动脑等,采用相应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例如,在教animals(动物)这一话题时,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知道的动物种类,接着针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各种动物名称进行介绍,接着利用录好的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通过放录像的方式,让他们比较真实地理解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这样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使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在轻松,直观,浓郁的氛围中圆满地完成。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方式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英语,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就是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他们 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用图片,简笔画,幻灯片,投影图表,实物,录像带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例如,教学Students’Book3第9单元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发明物,让学生快速把发明物和年代及发明者连线,学生热情很高,并自然地操练起要教学的句型:When was the car invented? It was invented in1885。What are they used for? Who was it invented by?...教师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发明物的相关信息,如price quality helpful 等,让学生围绕教师所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很快学生就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当然,教师的形体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直观教学手段,运用恰当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the parts of the body是,教师边指边复习单词hand,然后利用手势教学来教学各个部位arm leg head nose eyes ears等单词。这种产生情境教学方式是学生在强大的模仿心理和参与意识驱动下,很快地激发了学习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信息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是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是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
1、随意交谈。教师可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好学生作随意交谈,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进入新课。例如教after和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这一新内容时,教师问了值日生有关天气,日期等情况后,便可以开始与学生做诸如下列的交谈:What time did you get up this morning? 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get up? Did you do any exercises after you washed your face? 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did some running exercises? 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went to school? 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had your breakfast? 教师如此引导下去,由起床一直问到来校上课的活动。这种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拉近了距离,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点明新课开始。这种方法导入自然,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联系插图和标题。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不同程度地传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重要信息,而标题是语篇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语篇信息的发散中心。教师可利用插图或标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英语阅读和听力教学中,设疑、悬念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常常通过引导学生对他们即将阅读和听的材料进行预测,预测会使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和所听的内容更感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听力质量。
3、联系实际,关心时事。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信息灵通,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的、焦点问题十分关注,有积极地参与意识,这为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挈机。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这一阅读材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宇宙的神秘莫测,神奇的太空生活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从网上下载一些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工作的照片,然后让学生猜测宇航员在做什么。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纷纷猜测起来,他们的大脑细胞变得十分兴奋,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了。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导入新课,学生学习就会倍感轻松,乐趣无穷。学生在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下,便自然地理解并掌握新知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要求教师自觉地去提高个人素养,懂得培养学生自信,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其内容要体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教师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以“情”感染学生,以“情”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尤其是留守儿童(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让他们“乐在学中,学在乐中。”那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来让学生树立自信,这就由教师自身的素养决定的。“如想给人一碗水,需己有一桶水。”所以,能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这就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具体表现在: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教师应具备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爱和高度负责的敬业奉献精神,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应处处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
2、教师应具备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愉快的情绪,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情绪反应,它不仅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反之,如教师带着压抑的情绪教学,学生也会很压抑,结果课后学生感到疲劳无获。
3、教师应具备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教学能力。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切当的方法组织教学。同时,也能通过平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去启发他们各自的积极性,找到各自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朝着自己特长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不同角度塑造他们,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
4、教师应具备谦虚之心,能进行自我完善。教师也是普通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也在接受教育,所以教师应有教学相长的意识。
五、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完善和延伸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过程,在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课堂虽有问有答,但经常会出现“三多三少”现象,优生答的多,学困生答的少;自问自答的多,独立思考的少;直接给答案的多,注重过程分析的少。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积极,课堂气氛呆板。所以教师应把课堂提问贯穿于教学情境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表面上看作业的布置似乎与创设教学情境联系不上,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教师只有把英语作业设计成一种具有导向性、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创新性和交际性,才能把学生从过重的只有负担中解放出来。教师也只有做,才能调动学生完成只有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有效地完成作业。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只有快乐地学习,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也只有把学习当成了乐的事去完成,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3、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学生紧靠课堂45或40分钟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英语学习必须做到课内和课外结合。这样在课外教师需利用一些辅助方式来帮助学生,如组织学生反复观看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教学录像资料等方式,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熟悉英语语速下去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与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见,英语课堂教学只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引导作用。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全面地提高教学水平,使之实现质的飞跃。
第四篇:探讨口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探讨口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佛堂镇中
厉鹏英
摘要: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也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从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到现在多元化的教学,以及全国体艺“2+1”的开展,都为我们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先例。
关键词:音乐教育
体艺“2+1” 口琴
器乐教学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如何有效地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了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渐渐地,人们认识到艺术对于发展一个人的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就这样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黑格尔曾经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籍,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是的,其实音乐的作用远不及我们所说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还可以宣泄情感,因为音乐是从感觉器官打动人心的,是最直接的表现;音乐还可以协调各主课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劳逸结合。
二、体艺“2+1”
据了解,所谓体艺“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而提出的,就是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艺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2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是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2006年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起初,大家对于这项活动都二丈摸不着头脑,没有理解这项活动的意图。以为是在给教师增加负担。但是后来,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发现,这项活动确确实实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发展艺术的平台,也为以后各种比赛的需要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鉴于此,我们音乐组的老师绞尽脑汁寻觅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和有发展前景 的项目。起初我们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声乐,因为毕竟上课的时候都要唱歌,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后来一想,声乐毕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学会唱歌和有表情地唱歌就可以了,要是有长远地发展并不是非常实际。后来我们想到了器乐。刚好寒假培训时,教研员给我们请了“反吹口琴大师”——刘曾源老师前来讲课。他那幽默的话语以及动听的音乐让我们记忆犹新。并且我们考虑到口琴这种乐器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入门较快,于是我们马上就确定了口琴为我们学校发展体艺“2+1”的音乐项目。
三、口琴的魅力
口琴那布满小方格的琴孔,通过你的嘴、舌和从丹田发出的气流可以变幻出无穷无尽的“琴”调,不论是步伐般节律的进行曲,流畅明快的圆舞曲,细诉衷肠的小夜曲,激昂、磅礴的交响乐曲,充满时代感的流行曲......你可籍以寄托一下缠绵的情思,寻找你对往事的断想,或是唤起你失落的心绪,或是点缀平凡琐事中的风趣和幽默,当然,有时不免要去表白命运中出现的低吟、哀伤、悲怆的叙说,总之,你都可以尝试着选择各类、各调的口琴去发挥、去效仿、去创作。正因如此,音乐确认项目的下达,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他们对于这件小乐器具有非常多的好奇。只粗浅地教了一些音阶,他们就已经狠不得马上就吹曲子了。因为口琴发出的清脆声让他们着迷。起初没有像样的口琴专业教材,于是就用到了音乐课本,让学生们用口琴去吹课堂上学过的曲子。这一“发明”为我以后的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
四、器乐教学体现先学后教
器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并且可以增加课堂的多元化教学。以前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着重关注学生的歌唱状况,于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演唱。殊不知这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对其产生极大地厌恶感,从而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兴趣。
而加上了课堂器乐之后,课堂内容以及形式也随之丰富起来。可以是整体演奏;可以是一半演奏一半欣赏;还可以是边演奏边唱歌等等。马上就觉得课堂这几十分钟根本不够学生学习的。
再者,学了课堂乐器之后,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识谱能力。本来要一一跟唱的旋律,他们可以自己在乐器上进行摸索,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导马上能够把一首新歌的旋律掌握。这就给其他学习环节的能容挤出了时间。并且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每节课都会是一堂新鲜而充满挑战性的课。
第五篇:浅析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张志芳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问题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的精髓,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二问题设计应在启迪思维、解决困惑上多挖掘,为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关键词]:问题设计 重要性 教学功能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足见数学问题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练习之所以成为中学生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因为习题中存在多种功能,当学生一旦进入了解题活动情境中,他就从技能的或思维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各个方面塑造自己。同时通过解题训练也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那么如何才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问题,为实现习题的多种功能服务呢?问题设计应在启迪思维、解决困惑上多挖掘,为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学生对各种知识理解的难易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决的矛盾。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合适的习惯,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
如在利用函数性质解题时,学生往往不注意考虑定义域,不自觉地把函数在局部区域所拥有的性质,误视为整体的性质造成解题的错误。
例1 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有学生计算后得出,又,得出为非奇非偶函数;又有学生认为先判断分母,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当然为非奇非偶函数。事实上以上的结论是错误的,对此很多学生感到困惑不解。为了能解开学生的疑团,我让学生在定义域和解析式上再作深入的探求。他们发现求定义域时没有考虑分子,正确的定义域应为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化简得。所以f(x)为奇函数?
由于问题设计能围绕学生容易引起疏漏和产生困惑的地方展开,引导学生抓住最本质的现象进行思维,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性质的适用范围,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工作。问题设计应在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关联处深化,在探究意识上提升,为思维向更高层次推进服务
数学课本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教材中每章节的内容都是处于特定的知识结构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表述方式犹如一条链于环环相扣,任何一节的松动就会造成链子的脱节。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与这相仿,因而知识之间的关联处是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形成数学能力的关链部分,若处理不好,则很容易成为制约学生正确掌握教材内容的“瓶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关联处设计好问题呢?我的体会是应努力探究教材中潜在的思维题材加以诱导联想,探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达到既深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
例2 关于x的二次方程两实根为a和β,要使,求θ的取值范围。
为了便于学生探求合理的解题思路,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教学时我对此题进行剖析,将其分解成纵向联接的三个子问题:
(1)若方程有两实根a、β,求cosθ的取值范围;
(2)用cosθ表示,并求时,cosθ的取值范围;
(3)同时满足(1)、(2)时的取值范围。
虽然这样做有意将问题“复杂化”,但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展开。如果不分层次地进行讲解,虽然学生也能听懂,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未能深入到整个解题过程之中,其结果必然是问题的情境稍加变化,一些学生又将“不识庐山真面目”形成新的思维障碍。因此若将问题设计在知识与知识的关联处,是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解剖析习题的能力,以此来诱发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设计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为夯实双基。改善认知结构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