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牧童》教学设计 修改
《 牧 童 》教 学 设 计
卢桂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教学难点 :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介绍作者,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这么多老师听我们的课,你们高兴吗?老师也高兴。在办公室,我常常听任老师夸同学们聪明好学,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节课我要看看同学们的表现,首先我考考大家对歇后语的掌握情况。(引出吕岩——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神仙写的一首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牧童》(板书课题并齐读两遍)
二、解诗题——从题目入手质疑了解诗的大意
再次齐读题目,牧童是干什么的?说说你读出了什么?(这首诗的题目是《牧童》我们可以想象到诗的内容与牧童的生活有关。)
三、读诗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
2、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读通顺,流利)谁再读?
3、古诗都是有节奏的,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呢?
(学生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齐读)
四、明诗意——结合注释了解诗句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1.自由朗读诗句,画出你不好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2.板书关键字,指导理解诗意。
(铺—平铺 铺开 绿草葱茏,一片生机。弄—逗弄 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饱—吃饱 卧—躺)
3.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同位说、指名说)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师:同学们,请闭上双眼想象,假如我们就在这一片美丽的草原上,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你想听到些什么声音呢?多么悠扬的笛子声啊!是谁在吹呢?他是怎样吹笛子呢?从哪个字看出来?(弄)
牧童放牧归来,已是黄昏时分,在吃饱晚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师:这真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卧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草的芳香,望着皎洁的明月,耳边还传来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声,此时此刻,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会做些什么?想写什么?
五、悟诗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感悟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1.教师引导: 诗中的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2.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牧童呢?(作者也向往这样悠闲、自在、无拘
无束的生活。)
六、背诗文——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默写以加强效果。1.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安然自乐的牧童形象。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背一背这首诗吧!
2.能背下来了吗?试着背一下,注意感情。
七、总结方法,自学《舟过安仁》
1、课件出示学习古诗的六个步骤:知诗人 解诗题意 悟诗境 背诗文
2、学习《舟过安仁》
八、作业布置:
1、摘抄一到两首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或者词;
2、将《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附:板书设计 牧童
铺
弄 安然自乐
饱 无忧无虑
卧
读诗句
明诗
第二篇:《牧童》教学设计--修改
《 牧 童 》教 学 设 计
吴 蒙
一、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是这首七言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
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欣赏歌曲,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童年》,请同学猜歌名。2.学生自由谈论他们的童年生活。
3.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欢快的歌,一幅幅多彩的画,一首首美妙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美妙的诗。板书《牧童》。(二)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全班朗读《牧童》。
2.出示图片,请学生猜想图画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3.介绍作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唐代人(相机出示诗人吕岩人像图片).那在吕岩笔下的牧童,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齐读课题《牧童》。(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分析生字:牧、蓑,解释牧童、蓑衣。2.听范读,注意诗歌的节奏。3.指名诵读。
4.全班再次朗诵《牧童》。
(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
3.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悦耳。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可是牧童在哪里呢? 出示: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你能试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4.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蓑衣”绝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 ① 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② 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
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6.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在这样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感受?
出示PPT,学生回答。(七)作业布置
1、摘抄一到两首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或者词;
2、将《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附:板书设计 牧童
铺 广阔 弄 静
饱 无拘无束 卧 自由自在
惬意
第三篇:《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修改)
画家和牧童
一、新课导入:
直接揭题: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吗?板书——戴嵩
出示:戴嵩 “戴”字字形很复杂,里面藏了好几个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十、戈、田、共。(课件演示)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后„„
“戴”除了表示一个人的姓氏,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个“戴”字。如在头顶(生:戴帽子),近视的小朋友要(生:戴眼镜),老师手上(生:戴戒指),少先队员们要(生:戴红领巾)
总结:生活中,表示装饰这层意思时,我们就多用“戴”字。
2、过渡:课文中还出现了很多由生字宝宝组成的词语呢,看看你们能读准字音吗?出示词语:
价钱
购买
浓墨
涂抹
和蔼
批评
翘起来
驱赶 牛蝇
惭愧
拱手
开火车读词,如果他读对了,大家跟他读三遍,开始吧!(有错误,停下,带读三遍后继续)
3、大家的字音读得真准,老师想请几位小朋友单独来挑战(指名读)
三、学习生字
过渡语:这些生字宝宝中,有些和我们可是老朋友了,老师把他们请了出来,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些字呢?
(1)出示第一组: 价、蝇、墨
(让学生自己说)
(2)出示第二组:抹、批、拱
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生:都带提手旁)(生:都可以表示动作)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理解
抹:学生做动作。问:(尽量用动作告诉学生)
文中用“抹”组了个词叫——出示“浓墨涂抹”这是绘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绘画手法,我们一起来欣赏(播视频)
现在演示的是另一种绘画技术,这就是轻笔细描。
总结:了解了这两种绘画手法,再读这个词,一定会有所区别(读词语)批:引导收上来的作业——(做动作理解)
拱:做拱手的动作,如做对,指名让学生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如做错,出示图片,双手抱拳举高,表示对人的尊重。(3)又来了三个动词朋友,你们看,根据它们的偏旁部首,你能猜出它们表示什么动作吗?
出示:购、翘、驱
购:贝字旁与钱币有关,购买商品。
翘:它的部首是“羽”恩,长尾巴的鸟怎么翘?谁能做做?
生活中,还有很多动物喜欢翘尾巴。你们翘出示图片:小动物喜欢翘尾巴,小时候我们玩过的翘翘板,一边翘起,一边落下。
平时有小朋友表现很好的时候,咱们大家也会翘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驱:古时候人们驱赶马来驾车。赶的意思,做动作
(4)出示:蔼
“蔼”字不常出现,谁能给它组词?(和蔼)
咱们看看和蔼的奶奶是什么样子?(出示图片:这就是和蔼可亲的奶奶)
问:你的奶奶和蔼吗?为什么?(爱笑、温和)
那你奶奶说话的时候语气怎样?你学学奶奶平时怎么和你说话的?(温柔)
我这就有一句,戴嵩就很和蔼,你能读好他说的话吗: 出示句子(指名读)
(5)指导写字:商
今天我们来写写这个字——(出示:商)
写字前我们先来看看甲骨文“商”字,你发现字的那部分和图片比较像?(出示甲骨文)上面的部分表示古时候地牢里用的刑具,下面的部分表示地牢,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监狱(出示图片)里面的口则表示在商量给罪犯制定怎样的惩罚,慢慢演变这个“商”字就有了商讨价格,到商店里买卖商品的含义。商量 商讨 商店 商品
了解了“商”字的含义,我们就不会写错了。
不仅要写对这个字,还应该把字写好,想把“商”字写漂亮,有一笔很关键,你找了吗?(长横)师范写
(6)字词我们都掌握了,想读好课文,咱们还得看看文中的几个多音字(齐读,最后一个讲解)
教:教书先生
教室。
斗:斗牛图 一斗米。夹:从东西的两旁钳住,夹在中间;两层的,夹被
四、读文
1、把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95页。(指名分段读)思考:画家和牧童你对谁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呢?(学生交流)
2、是的,我也会画家印象很深刻,文章开头就介绍了,(出示句子)“唐代有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能给“著名”换个词吗?(有名)什么样的画家能成为著名呢?(画得好)
3、自己阅读1-4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能证明他画得好
4、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巡视引导按顺序说)(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这句话中有“一„„就„„”我这还有一个句子“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欣赏” 我来读读这两句话,注意听我读时的语速。听出了什么?感觉到什么?(语速很快,为什么读得很快:戴嵩的画刚刚被挂出来,马上就吸引了很多人)指名读句子
“一„„就„„”真神奇,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一下课,我就
。(指名说)
引导:语速这么慢,你下课真的是这样吗,谁再来说。
一回到家,我就
。(指名说)真是认真学习的好孩子呀!齐读文中句。
(2)出示句子:“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如读得快——你真着急呀,很怕自己抢不到戴嵩的画!
如读得慢——孩子,你再不快点,戴嵩的画都被别人高价买走了呢!齐读句子。(3)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哪个词最明显地告诉我们他画画的速度?(很快)那你再读,你再读 是的,文中有些关键词会提醒和帮助我们读好句子。齐读。
(4)“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还有谁也评价了,你读——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指名2人。
分组读。问: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一句说两次,重复)引导:是说话啰嗦吗,那是什么?(两次表明画画得非常像,非常好)
创设情境:这种说话形式我们生活中也常用——
炎热的夏日,我吃到一根清凉的冰棒,我会说:“(太爽了,太爽了。)课间我和伙伴们玩了有意思的游戏,我会说:“(真好玩,真好玩。)午餐时,我们到了美味的蛋炒饭,我会说;“(太好吃了,太好吃了)今天考试我得了100分,我会说:“太开心了,太开心了)
是啊,当商人和教书先生欣赏了戴嵩的画,忍不住说——(指名读句子)请那同学做商人,那男同学就做? 师生配合读
评价:你读得真好,读得真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幅《斗牛图》
(5)(出示图片)指图,戴嵩周围就这两位吗?(生:不是,很多人)此时你就在围观的人群中,你会怎样夸赞呢?(指名说)
评价:你说得真不错,称赞画画得好,不仅可以用”绝妙之作“,老师再送你们几个词语,出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妙笔生花、出神入化 齐读词语,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画画得好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再来夸一夸戴嵩的画吧(指名读)
总结:不论是商人的称赞,教书先生的赞扬,还是你们的夸赞,都是对戴嵩画艺高超的表扬和赞美。
难怪文中说他是(回到句子:唐代有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齐读
5、就在人们纷纷夸赞时,突然挤进一个牧童,他说什么了?(指名读)评价:你读得声音很大,你从哪知道要大声读的?(喊)还有吗?(炸雷一样)
过渡:为什么牧童会说画家的画画错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一、牧童指出画家的画画错了,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读牧童的话)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你听懂了什么?
第一句,牧童告诉我们(生:画错了)板书:画错了
第二、三句,你知道了什么?(总结:告诉我们画错了什么?板书)最后一句,告诉我们,画错的原因
小牧童的四句话很有条理的告诉了我们三层含义,画错了,画错什么了,为什么画错?请你根据这三层意思,自己练习复述(指名说)
你们真聪明,都能像小牧童一样,有条理的叙述事情。谁愿意扮演小牧童,帮我们向戴嵩解释清楚。老师提醒你们,想扮演好牧童,可要再仔细读读牧童说的话,自己先练习。指名表演复述。
第四篇: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一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唐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那在吕岩笔下的牧童,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齐读课题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以上。
2、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评价:读通顺,流利)谁读? 他读准了一个生字,生板书:蓑 强调字音不卷舌 分析字形 3自由默读全诗,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三 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诗的意思搞清了吗?那老师要考考你:谁先来读这首诗?结:读得字正腔圆 有节奏 大家注意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一个?生板书:铺 诗中为什么读pu?:(多音字从字义上区分读音)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诗中指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2、你能根据第一小句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3 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 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生板书:弄 “弄”什么意思?(逗弄)“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结:刚才抓住一个”铺、弄”字去体会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结出示:抓重点字 体会诗意 齐读
快乐的牧童边吹笛边嬉戏。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点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抬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童歌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安详的吃着草。。或许。谁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小句诗?结: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感觉上的美好
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悦耳。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可是牧童在哪里呢?出示:(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根据刚才学古诗的方法,你认为这句诗中的重点字是哪一个?生板书:饱 卧 你能试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6 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这正是“归来饱饭
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7蓑衣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注释 插图)结出示:学看注释 理解字义 也是学古诗的一种反方法 齐读
蓑衣那决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① 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② 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2)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无拘无束)(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7 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在这样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感受?师板书:安然自乐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谁能将他的感受读出来?(读出牧童吃饱后躺在月夜下的惬意)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自由读读全诗,读出你的向往。
四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老牛品草静静,夜晚清风习习,高空明月朗朗,牧童卧草眠眠,太惬意了!你能再读出这样的快乐吗?(齐读)结:刚才大家一边想象,一边用朗读把牧童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又是学习古诗的另外一种方法。结出示:想象意境
感悟情感 齐读
2、作者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大家从吕岩小传中或许就能明白。出示读你明白了吗?生于兵荒马乱的吕岩多么渴望能过上这样悠闲快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啊!谁还能读出作者这种渴望 ?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安然自乐的牧童形象。这样的生活不但作者十分的喜欢、热爱、向往,连我们都十分的羡慕,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首诗吧。
能背下来了吗?试着背一下,注意感情。
五 总结学习方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习方法、诗意„„)今后用学到的方法灵活学习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原野迷人景色的同时,认识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等,课下多背诵积累这样的诗
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
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尝试着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牧童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 板书设计: 牧童
铺
弄 安然自乐
饱
卧
第五篇:《牧童》 教学设计-
《牧童》 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望鸣晖
因稿源问题,本稿难以编辑,左边表格缺损,请见谅--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一贯制音乐实验教材 题 《牧童》 时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牧童,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自在、欢乐情绪,并能有感情的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创设有关情景 教具准备
钢琴、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预测与 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二、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主旋律)——配乐旁白
三、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四、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贴出牧童、出示题
五、儿歌——(在主旋律音乐声中完成)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儿歌,你听……(配乐儿歌声起)
2、听录音范读儿歌
3、教师听录音伴奏按节奏范读
4、变换形式读儿歌
师:你们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按节奏齐读、分男女生读、师:谁来想个办法使儿歌读得更好听呢
——学生设计伴奏型、、师:同桌的同学做打花巴掌的游戏 按节奏读一读儿歌
六、歌曲
1、听琴哼唱旋律
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小牧童又高兴的唱起了歌儿 听音乐范唱
2、学生设计不同的单音哼唱旋律
师:小牧童说呀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先想一个单音来哼一哼这段音乐——学生设计
3、听琴学唱
师:你觉得有什么唱不好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名学生解决问题或听范唱后再解决
4、学生齐唱
师: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三段?当小羊儿吃的饱饱的回家去时,它们的声音会离我们越来越——(生:远),那我们唱的声音就要越来越——(生:弱或小)、听教师范唱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6、接龙唱
师:你们来当小牧童吧,老师来跟你们开火车唱
7、加入衬词——咩……
师:小羊儿听见你们这么动听的歌声,它们也想加入你们的演唱呢,谁能把小羊儿的声音配进来
8、除了放牧小羊儿外,小牧童还放牧什么呢?
学生设计创作并演唱(放牧小牛儿)
七、表演
“真够热闹呀,谁能想想主意,设计一些形式,让我们的歌声更动听”?:一组:体态律动;二组:打击乐;三组:分角色表演四组:小羊叫声
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八、拓展
1、歌曲出处、简介
师:小牧童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我们今天学的《牧童》是哪里的民歌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介绍江苏:地处我国的华东地区,那里土壤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
3、其他民族的放牧情况
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或民族的有关放牧等情况吗?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人主要吃奶制食品、牛肉和面食,他们热情好客,待人诚实,特别尊重长辈。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独有的乐器马头琴相当出名。
4、模仿马的动作
结束: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在《牧童》的悠扬笛声中赶着自己的小羊、小牛儿回家——出教室结束本
预计此环节会掀起堂高潮,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活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