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以及钢琴协奏曲《黄河》,使学生认识《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以及各乐章的特点,通过主题段的欣赏评价,感受作品风格,提高音乐的欣赏评价能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作品每个乐章的连贯发展特点,帮助提高识谱和了解音乐内在结构。
3、在欣赏中使学生感受出作品内在的民族精神体现,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激情。重点难点:
欣赏各乐章的特点,提高音乐的欣赏评价能力。在欣赏中使学生感受出作品内在的民族精神体现,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激情。教学方式:
选用大段部分、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交叉进行、音频欣赏、视频欣赏等。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设施:多媒体、音乐设备、投影。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黄河是中**亲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20世纪经典华人音乐。
视频欣赏《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
2、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近现代著名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冼星海。(结合相关图片进行介绍。)
二、介绍《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问题:音乐主题采用了民歌中的什么音调为素材?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配乐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朗诵有关黄河诗歌选段。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合唱,混声合唱)
问题:这首曲的情绪变化与旋律的进行关系?(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评价观点交流)
5、《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重唱及混声合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7、《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问题:《保卫黄河》为什么选轮唱?作品表现的主题内涵是什么。(请学生自由组合上讲台表演朗诵。)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三、《 黄河大合唱》引出其他艺术作品。
钢琴协奏曲《黄河》
《黄河》油画组画
舞蹈《东方红》
(师示范,请几个学生上讲台模仿,并表演舞蹈作品中表现民族精神的几个舞蹈动作。)
四、总结。
第二篇: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的背后,凸显的是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根据课标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领悟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场景描写他们也并不陌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本课生字词,联系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作者、黄河、时代背景、朗诵词等相关资料,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内容理解的桥梁集中力量把时间用在突破重点与难点上本课文质兼美,我们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倾听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抓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感,更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语言深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寻求一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CAI课件
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搜集《黄河大合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破题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二)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黄河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对于黄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目的,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结构: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演出的情景,哪些段落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体验一段音乐
1创设情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即将演奏的是一支怎样的乐曲?请在受到触动的词句或者标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
2.师生共同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
(1)第六段(课件)
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深情的声音让作者联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
③生齐读
(2)第七段(课件)
①演出仍在继续,想象也在继续,咱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哪,演员们的哪些动作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感动?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答后追问: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什么?
③(课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学们,看到这凄惨的一幕幕,我们怎能不愤怒,怎能不激情满怀?指挥,举起了指挥棒;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马号,透过这一举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
④学生朗读
⑤(点击课件)出示句子: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乐声的响起,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犹如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那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
⑥同学们齐读
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3)学习第八段(课件)
①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乐曲的气势磅礴?
②被劈动的仅仅是死寂的东海吗?被震醒的仅仅是沉睡的山峰吗?被劈动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③生读
④一个排比句,一个感叹号,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⑤生读
⑥抓学生的心里期待,听黄河大合唱之黄河船夫曲(课件)
⑦师生合作读
(二)学会一种方法
1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黄河大合唱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2(课件)现在,咱们把这些联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们再读读,你发现文章变得怎样了?
3小结: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把写实和联想、想象结合起来
(三)发现一支乐队
1如此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究竟是由一支怎样的乐队表演出来的?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
2这是一支怎样的乐队?(奇特)
3你从乐队的奇特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四)感悟一片情怀
1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读课文第10、11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写实和联想的部分,想想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如有疑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3这样的场面,这样的音乐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画了哪些内容?
4再听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这段音乐又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课件:保卫黄河)
5写话训练: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联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拿起笔,把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写下来吧(你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分享交流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总结《黄河大合唱》的作用和意义,再读课题
2.深化主题,推荐红歌
板书: 黄 河 大 合 唱
联想 气 势 磅 礴
想象 斗 志 昂 扬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第三篇:《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邵武第七中学
张琳
学科:音乐
模块名称:音乐鉴赏 年级:高一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认知:加强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并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其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2、情感认知: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3、知识认知:① 了解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
合唱》,进而认知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②《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年代及其背景。
③ 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并对他的代表作品及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有所了解。
【教材分析】
一、作品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史诗。它表现的革命内容,反映的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呤》改写的八 乐章歌词,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 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 色彩和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的宏大气魄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 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 震撼。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
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4、《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
5、《河边对口曲》男生对唱歌曲,朴素的民歌风格
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
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有动力
8、《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的顶峰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他曾说过:“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1935年他投入抗日救亡斗争。1936年他参加歌曲作者协会等进步音乐组织并开始创作抗日救亡歌曲。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忾投入抗日的内容。他还创作了大型声乐套曲4部:《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交响曲两部:《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管弦乐组曲4部:《满江红》等;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谐谑曲》;独奏曲等。此外,他还有很多重要的论著:如《救亡音乐在抗战中的任务》、《救亡歌咏运动和新音乐的前途》、《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现阶段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几个问题》等。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因此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他去看望病榻上的诗人张光年,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情景,听其朗诵歌颂黄河的诗句,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于同年3月始半月之内就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谱曲,完成了这一划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教学重点】八个乐章的作品鉴赏及作品分析,能够哼唱每个作品中代表乐段。【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创作情景及作品的内涵,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联系
建国60周年,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采取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从而达到启发
——感受——参与——陶冶的目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学习本课之前布置同学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及在中华民族历
史的重要地位,解放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课前三分钟以每组为单位,推荐一个同学总结小组搜集的资料。
二、新课导入: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同时,联播黄河景色的图片,进而拓展到新课《黄河大合唱》。从而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1、在欣赏之前可以回忆初中时学过的《保卫黄河》《黄河颂》等。
2、在欣赏每个乐章之前,老师都要求学生根据所听的音乐在头脑中所联想到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从而达到情感认知的目的。
3、分段欣赏每个乐章,专心欣赏、自由朗诵,品位歌词中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这里应该注意在欣赏的过程中,聆听是最主要的方法,在聆听时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老师不进行边听边讲。(1)《黄河船夫曲》这不是一首单纯的劳动歌曲,而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正如冼星海自己说的“象征斗争的不断性”。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思想深度。(2)《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由三个乐段组成。“啊!黄河!”贯穿全曲,表现出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3)《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新颖的尝试和创作,朗诵诗写的十分有气魄。它与《黄河颂》的深刻内容构成了“黄河史诗”,音乐是以三弦为主要乐器的交响篇章。(4)《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黄水谣》就是一首新型民谣体歌曲。曲调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深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5)《河边对口曲》是朴素的民歌风歌曲,描写两个遭受敌人逼迫,离乡背井的老百姓在黄河边相遇互诉衷情,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6)《黄河怨》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表现一个遭受敌人蹂躏的妇女,她失去了丈夫和孩子,满怀阶级仇、民族恨,对敌人的残暴兽行发出了强烈的控诉,滴滴血泪汇入了滚滚的黄河怒涛。(7)《保卫黄河》可感性的导入第四乐章的《黄水谣》。《黄水谣》中“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都会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表现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以轮唱来写,是一种群众性的合唱方法。在二部轮唱之后,接着是三部、四部轮唱,并穿插“龙格龙”的装饰性乐句,增强了生动、活跃的气氛,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8)《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给予大合唱的主题思想以总的更高更深的概括。其中“啊!黄河!”与《黄河颂》的赞颂音调相呼应,变成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掀起了怒吼的巨浪,把音乐推进到尾声——这是一个同音重复的乐句,并且反复五遍,一遍比一遍加快、加强、再加快、再加强,达到一个战鼓轰鸣,号声震天,激流澎湃,不可阻挡的最高潮。
4、在这八个乐章中,把重点放在欣赏第一、四、七、八乐章。其他乐章如果来不及就把主要乐段欣赏下,其他让学生稍加了解就可以了。
【布置作业】
(1)谈谈你最熟悉或者喜欢《黄河大合唱》中的哪个乐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并哼唱一小段。(2)课后了解钢琴协奏曲《黄河》,把在《黄河大合唱》中熟悉的乐章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相关乐章联系起来,说说有什么联系。
(3)学唱《保卫黄河》和《黄水谣》中的主要乐段,下节课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演唱并加以评比加分。
第四篇: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及引导让学生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了解齐唱、轮唱、合唱等歌曲演唱形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效果。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人教版教材中“神州大地”部分涉及到的和黄河有关的曲目。全曲有九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既相对独立具又高度统一,在音乐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对比。全曲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思想,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富有民族风格,作品所表现的宏伟规模和英雄气概,构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性,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诗。本课选择其中的三个乐章,表现形式不同,从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主题,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理解作品主题及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及理解。
三、教学对象分析:
1、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和老师有了一定的默契。再加上语文课本有关于黄河大合唱的内容,他们有对该作品的文字印象,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该作品整个内容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影音资料的运用,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四、教学方法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
(二)感受体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感受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不同表现形式,熟悉作品旋律。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
(三)激励创新教学方法: 本课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影像、多媒体教学设备、录音机、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
问学生“黄河之水富宁夏”,除了宁夏,黄河还流经哪些省? 生答(略)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是古老中国的象征。
师: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和黄河有关的作品。——引入歌曲背景: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级作曲家“冼星海”
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冬,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峡激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耳闻高亢激越、深沉有利的船工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部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唤起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长诗——《黄河吟》应运而生。39年1月,抗敌演剧三队抵达延安后,在冼星海的建议下,光未然将长诗改为歌词,3月,冼星海仅用了六天的时间,抱病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工作。4月,抗敌演剧三队在延安首演并获得圆满成功。从此,《黄河大合唱》的歌声遍及全国,激励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冼星海简介(略)
二、新授
课件展示“黄河大合唱”引子及八个乐章,声情并茂朗诵“黄河本事”,见教参。
(一)接下来欣赏《黄河船夫曲》(播放影音资料)(1)学生思考:《黄河船夫曲》用了那种民歌体裁?
(A)劳动号子(B)山歌(C)小调
(2)学生实践,喊号子.由班长领,学生和、体会号子。问题:不整齐.引出号子的特点:整齐.节奏感强.(3)劳动号子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生答:(略)师:协调指挥,共同劳作.(2)这首作品音乐情绪有何变化?(课件展示)完整欣赏作品.学生发言(略)师: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二)欣赏《黄河怨》
(1)学生集体朗诵歌词.问:从歌词中体味出什么? 生答:(略)(2)我们今天怀着沉重得心情来到黄河岸边,听这位妇女悲怨的歌声.播放影音资料。
(3)问:音乐如何表现这种情感变化?(4)教师讲解。
(三)欣赏《保卫黄河》
1.师: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音乐影像。(完整地听)
生:聆听……
问:这个作品用了下列哪些演唱形式?
(1)轮唱(2)齐唱(3)大合唱
2、齐唱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3、“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轮唱。学生实践:体验轮唱
师: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前仆后继,一浪推一浪
4、大合唱:是一种音乐体裁,不是演唱形式.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与轮唱(有时穿插朗诵)等。
师:置疑:通过这节课的欣赏你有什么感触?
第五篇: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
《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
对于学生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想象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促进学生去了解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唱、模仿指挥、对唱、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此举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一贯坚持四点:“有趣”“有法”“有度”“有效”。“有趣”就是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选择教材、运用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都力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最基本保证。
“有法”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的一节课内容,方法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针对《黄河大合唱》的教学内容,为了防止课堂教学停留在学生呆板地观看录像资料,教师机械讲解的层面上,本课运用了“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等教学手段,结合“演唱、模仿、朗诵”等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受、理解和思维。
“有度”是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在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间和学生接受能力上,都有着很多的限制。《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本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结合其中《黄河颂》《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等主要乐章,分析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想象音乐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深入。
“有效”指的是:教学目标设计恰当,过程安排合理,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学目标完成得好,课堂反馈好,气氛热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课容量太大,作品难度也较大,这给教学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和许多麻烦。教学环节的把握衔接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对教学法还要作更深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