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教案设
计
九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文桥中学
吴园田 课题: 太阳光与影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影子。
2、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3、了解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不
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影子在生活中的大量存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2、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平行投影的含义;物体在太阳光下影子的确定;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操作与观察、演示与想象、直观与推理等过程,自己归纳总结得出有关结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 观察想象法,实践推理法。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的设计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本节课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组织形式 分组探究,集中教授。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 太阳光与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通过众多实例进一步讨论物体在太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等。
新课学习
1. 投影的定义 师: 大家肯定见过影子,你能举出实例吗? 在太阳光下人和树有影子; 在有月亮的晚上,人和树也有影子;建筑物在太阳和月亮下也有影子.
师: 大家对于影子是司空见惯了,那么,有没有想过影子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呢?
生: 我爷爷在田地里干活时,经常根据他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早晚; 我奶奶在家也经常根据太阳照在门口的影子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是晌午了。
师: 很好. 现在我们确定时间
时,是通过看表来确定的,但在古代并没有表,勤劳的古代前辈利用智慧制造出了日晷.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 和“晷针” 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地移动,以此来显示时刻。
其实不止在太阳光下,只要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像上面提到的晷针的影子,以及窗户的影子、遮阳伞的影子都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
2. 做一做
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改变小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 大家先想象一下,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是什么形状? 生: 影子的形状应该不变,只是大小发生变化而已. 因此,影子分别是线段、三角形、矩形。
师: 大家的想象是否与现实相符呢?我们一齐来做一个试验。
生: 试验的结果与想象不一定相符,三角形的纸片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有时是三角形,有时是线段; 矩形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有时是平行四边形,有时是线段。
师: 现在来想象第二个问题。
生: 由人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大小不同,可以判断小棒或纸片的影子也是大小不同。
师: 请大家再进行试验,互相交换意见后得出结论。
生: 当改变小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时,它们的影子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师: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在做实验时有一种特殊情况,当小棒或纸片与投影面平行时,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的特点呢? 生: 当小棒或纸片与投影面平行时,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体全等。
师: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上面讨论过的小棒或纸片的影子就是平行投影。
3. 议一议
P122 图中的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
(1)在三个不同的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2)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 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顺序应为(3)(2)(1)。
因为在早晨,太阳位于正东方向,此时树的影子较长,影子位于树的正西方向,在上午,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树影的长度逐渐变短,树影也由正西方向向正北方向移动。
(2)因为大树的影子较长,小树的影子较短,因此应该有大树的高度与其影子的长度之比等于小树高度与其影长之比。
生: 我认为应该是大树与小树高度之比等于大树与小树影长之比。
4.做一做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 P124 图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
示影子)(2)在上图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3)在你所画的图形中有相似三角形吗?为什么?
师: 请大家: 互相讨论来解答。
第二篇:九年级数学教案
第1课时 §1.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梯子的倾斜程度 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1)(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2)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 3)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想一想(比值不变)☆ 想一想 书本P 3 想一想 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正切函数 B(1)明确各边的名称 斜边∠A的对边C(2)tanAA的对边 A的邻边A∠A的邻边第2课时 §1.1.2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正切函数,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其它的两个函数。 复习正切函数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B1、引入 斜边书本 P 7 顶 ∠A的对边 AC ∠A的邻边
2、正弦、余弦函数 A的邻边A的对边sinA,cosA 斜边斜边A ☆ 巩固练习 a、如图,在△ACB中,∠C = 90°,C1)sinA = ;cosA = ;sinB = ;cosB = ; 2)若AC = 4,BC = 3,则sinA = ;cosA = ; 3)若AC = 8,AB = 10,则sinA = ;cosB = ; Bb、如图,在△ACB中,sinA =。(不是直角三角形)
3、三角函数 锐角∠A的正切、正弦、余弦都是∠A的三角函数。BAC第4课时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难点: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两节课,我们研究了正切、正弦、余弦函数,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引入 书本 P 10 引入 本节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利用这些值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通过与学生一起推导,让学生真正理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BA BCC 度数 30° 45° 60° sinα cosα Atanα 1 22 23 23 22 21 23 31 3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第4课时 §2.4.1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难点: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二次函数ya(xh)k中的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研究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22|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下方。ya(xh)2k a0 a0 开口方向 向上 向下 对称轴 直线xh 顶点坐标(h,k)平移:左加右减 对称轴、顶点坐标:前相反,后相同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yaxbxc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与学生回忆配方的步骤。
2、讲解例题 例1 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1)yx2x5;(2)y2x6x1;(3)yx3x4。分析:此处可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明确配方的步骤。2222第5课时 §2.4.2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yax2bxc2、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
3、能够作出ya(xh)和ya(xh)k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yax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4、能够正确说出ya(xh)k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a、h、k对二次函数ya(xh)k图象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222222
2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a、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研究形如ya(xh)和2ya(xh)2k的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复习旧知识 ☆ |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上方;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下方。
2、研究y3x6x5二次函数的图象 2y3(x1)22y3x2y3(x1)2☆ 做一做 书本P 47 做一做 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相同,对称轴也相同,顶点坐标不同。第6课时 §2.4.3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222
2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把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化成顶点式ya(xh)k来研究了二次函数中的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但我科觉得,这样的恒等变形运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这节课,我们研究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复习旧知识 2|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下方。ya(xh)2k a0 a0 开口方向 向上 向下 对称轴 直线xh 顶点坐标(h,k)平移:左加右减 对称轴、顶点坐标:前相反,后相同
2、桥梁钢缆 此时提供了一个桥梁钢缆的情境,通过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此例可先由学生自己尝试运用配方的方法求解,让他们感受到运算的繁琐,再引入运算公式的方法求解。第7课时 §2.4.4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222
2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把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化成顶点式ya(xh)k来研究了二次函数中的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但我科觉得,这样的恒等变形运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这节课,我们研究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复习旧知识
2、桥梁钢缆。
3、2bb4acb2对称轴:直线x 顶点坐标:(,)2a2a4a
4、讲解例题 例1。2(1)yx3x2;(2)y12x2x1; 22(3)y(x2)(x1);(4)y2xx4 分析:此例是《练习册》P26第3题的四个题目,通过运用公式的方法求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第5课时 §2.5 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之间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体会三种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各自不同的特点
2、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3、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之间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 ☆ 做一做 书本P 56 矩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的关系 鼓励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周长与边长、面积的关系。比较全面、完整、简单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表格表示 ☆ 做一做 书本P 56 填表 由于运算量比较大,学生的运算能力又一般,因此,建议把这个表格的一部分数据先给出来,让学生完成未完成的部分空格。表格表示可以清楚、直接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3、用图象表示 ☆ 议一议 书本P 56 议一议 关于自变量的问题,学生往往比较难理解,讲解时,可适当多花时间讲解。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 ☆ 做一做 书本P 57 第7课时 §2.6 何时获得最大利润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T恤衫销售中最大利润等问题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 难点: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做生意的时候,我们都常常会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节课,我们利用二次函数,求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书本引例 此例子是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这类问题都比较抽象,建议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清道理,逐个问题分析。若学生不理解书本的方法,可以考虑第二种方法。☆ 书本解法 设销售单价为x元时,那么(1)3200200x;(2)3200x200x;(3)200x3700x8000;(4)9.25元、9112.5元。☆ 解法二 设销售单价降低x元时,那么(1)单件销售利润可以表示为 ;(2)销售总量可以表示为 ;(3)总利润可以表示为 ;(4)当销售单价是 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
2、做一做 P 46 ☆ 做一做 书本P 59 做一做 22y5x2100x60000。第8课时 §2.7 最大面积是多少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利润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2、能够分析和表达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
3、能够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行反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 难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一个矩形,当周长一定时,它的面积有时可很大,有时可很小,但什么时候最大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课件演示
1、讲解例题 例1 一条长为60cm的铁丝围成一个矩形,求当一条边长为多少时,矩形的面积最大。分析:此例是为下面的讲解作铺垫。可由学生自己画图,再通过计算求得结果。
2、书本引例 此处可用设计好的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容易接受,再探讨课本问题。☆ 议一议 书本P 62 议一议 结果都是一样的。
3、做一做 ☆ 做一做 书本P 62 做一做 这类问题都比较抽象,建议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清道理。第10课时 §2.8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3、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交点的横坐标,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交点的横坐标 难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的表达式基本相同。其实,二次函数中的y值为零时,那么就会变成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书本引例 利用竖直上抛小球问题,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可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 议一议 书本P 65 议一议 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2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2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bxc0的根。2第2课时 §2.2 结识抛物线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x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x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3、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yx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x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222
2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一般函数都有其图象,二次函数都不例外。那么它的图象是一条什么曲线呢?这节课,我们先研究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和yx的图象。让我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它的图象吧。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作二次函数yx的图象 222作图象的三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此图象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完成,一般取七个点。
2、二次函数yx的图象和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本节讨论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的图象的作法,并引出抛物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这类抛物线的性质,要结合图象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讲,老师作适当点拨。☆ 议一议 书本P 39 议一议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要提醒学生不要忽略y轴左侧的图象。二次函数yx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向上,且关于y轴对称。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它的图象的最低点。222第3课时 §2.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22ax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 ax 和 y c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 222、能作出 y ax 和 y ax 2 c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们与 y x 的异同,理解a与c的图象的影响 22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能说出 y ax 和 y ax
4、体会二次函数是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a与c的图象的影及响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难点:理解a与c的图象的影及响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和yx的图象。这节课,我们将接着2讨论形如 y ax 2 和 y ax c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以及a与c的图象的影响。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刹车距离是二次函数关系的应用之一,本节借助晴天和雨天刹车距离的不同,引出二次函数的系数对图象的影响。12sv 2250|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s两个图象的相同之处: 两者都位于s轴的右侧; 函数值都随v值的增大而增大; 12v100
2、a与c的取值对图象的影响 ☆ 做一做 书本P 44 做一做 此图象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描述。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二次函数的 图象形状相同,但顶点坐标不同;把二次函数的 图象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平移后,就可以 得到不同的二次函数的图象。y2x21y2x2第1课时 §2.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能够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猜测增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橙子的总产量最多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函数——二次函数。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橙树的产量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时要与学生一起认真分析,以利于引入二次函数。橙树数目 每棵树产量 总产量 1001 1002 „„ 60051 60052 „„(1001)(60051)(1002)(60052)„„ 100x 6005x(100x)(6005x)y(6005x)(100x)y5x2100x60000 ☆ 想一想 书本P 35 想一想 想一想是学生自然会想到的问题,教学时应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数值统计的方法得到猜想。
2、银行储蓄 ☆ 做一做 书本P 35 做一做 做一做是为了降低列式的复杂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考虑利息税。
第4课时 §3.4 确定圆的条件 知识目标: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德育目标:提高分类、归纳的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难点: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初一的时候,我们研究过,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两点、三点,能确定几个圆呢?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平分一条弧 要写作法
2、确定圆的条件 ☆ 做一做 书本P 109 做一做 由易到难让学生经历作圆的过程,从中探索确定圆的条件。作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明确这样的基本思想:作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圆心和半径的问题,确定了圆心和半径,圆就随之确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确定一个圆 要向学生明确为什么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确定一个圆。第11课时 §3.6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难点: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书本引例 ☆ 想一想 P 125 平移两个圆 利用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每一种位置关系都可以先让学生想想应该用什么名称表达。在讲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时,可先让学生探索,老师不要生硬地把答案说出来 OOOOOOOOOO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1212121212 两圆没有交点 两圆只有一个交点 两圆有两个交点 两圆只有一个交点 两圆没有交点 dRr dRr dRr ☆ 巩固练习 若两圆没有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若两圆有一个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若两圆有两个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 想一想 书本P 126 想一想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7课时 §3.6.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德育目标: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阶段,我们研究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做一做 试按下列要求画直线 1)与⊙O有两个交点;2)与⊙O有一个交点;3)与⊙O没有交点。OOO 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 相切——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 相离——直线与圆有零个交点。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第8课时 §3.6.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德育目标: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切线的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 ☆ 议一议 书本P 114 议一议 由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逐步转向对切线的进一步研究。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O在⊙O中,AB切⊙O于点C,∴ OC⊥AB CAB知切线,连半径,得垂直;知直径,得直角。
2、反证法 只要求学生了解,并且知道第一步是要假设结论不成立。
3、讲解例题 例1 如图,CA为⊙O的切线,A为切点,点B在⊙O上,如果∠CAB = 55°,求∠AOB的度数。A C O☆ 巩固练习 P55 1 B第9课时 §3.6.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难点: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切线的判定 通过旋转实验的办法,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在⊙O中,∵ AB⊥CD,且点A在⊙O上 O∴ CD是⊙O的切线 ADC2、切线判定的应用 ☆ 做一做 书本P 121 做一做 这是切线判定定理的一个直接应用,由于学生只学过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而没有学过用尺规一般地作垂线,因此,这里不要求所有学生都用尺规作图,允许用三角尺作垂线。
3、讲解例题 例1 如图,AB是⊙O的直径,∠ACB = 45°,BA = BC,求证:BC是⊙O的切线。分析:此例是巩固学生对圆的切线判定的理解。可让手让学生自己做。A O CB第10课时 §3.6.4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的内心是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会作出三角形的内心,能借助三角形的内心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借助三角形的内心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借助三角形的内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复习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锐角三角形:外心在圆内;直角三角形:外心在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圆外
2、讲解例题 例1 如图,从一块三角形材料中,能否剪下一个圆,使其与各边都相切? 分析:这里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的位置。AA FIE BCBC DD3、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 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三角形外、内心对比 构成 特点 位置 外心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可在圆内、圆上、圆外 内心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圆内 第12课时 §3.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了解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2在小学时,我们学习过圆的周长公式及面积的公式:c2r、Sr。这节课,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l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弧长公式 ☆ 想一想 书本P 132 输送带 R通过具体实际情境,探索弧长的计算公式。n 在讲解圆心角时,大家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圆心角的度数与所对的弧的度数相同的? 我们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我们把每一份这样的弧叫做1°的弧。所以,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圆的弧长也是一样,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那么圆弧的公式就是: lnn2RR 360180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只要知道圆弧的度数、半径、弧长的其中两个,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得另一个未知的量。
2、讲解例题 例1 制作弯形管道时,需要决定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中所示的管道的展直长度,即AB⌒ 的长。AB40mm分析:例题主要是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时,110°要注意公式中的字母的意义。第13课时 §3.8 圆锥的侧面积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 l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 S难点: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复习弧长公式:lnRnnn2RR;扇形的面积公式:S扇形R2;弧长与360180360n1n1R2RRlR。扇形面积关系的公式:S扇形360218022、扇形的半径为50cm,弧长为80cm,则扇形的面积为,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这个矩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是这个圆柱的高。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2)介绍圆锥的母线、底面半径、高、轴截面、锥角 3)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圆锥,认识到它的表面是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围成的,然后再思考圆锥的曲面展开在平面上,是什么样的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 巩固练习1)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则底面的周长为,侧面展开图的扇形的弧长为。2)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4,则母线长为。3)圆锥的母线长为4,侧面展开的扇形的弧线长为12π,则底面圆的周长为,底面半径为,圆锥的高为。4)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母线长为12,则锥角为 度。第1课时 §3.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教学目标
1、经历形成圆的概念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2、理解圆的概念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与三角形、四边形一样,圆也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我们并不陌生。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圆的更深入的知识。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本节主要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圆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车轮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圆是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车轮在行走时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圆形的车轮运转起来最平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一个定值。
2、圆的定义 ☆ 议一议 书本P 83 议一议 通过对游戏队形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为下面引出圆的定义做准备。如果单纯考虑队形因素,即只考虑“距离”对投圈结果的影响,那么排成圆形队形比较公平。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已经学过圆的概念,书本在此用集合的观点给出了圆的描述性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其中,定点称为圆心; 定长称为半径的长。“圆O”可表示成“⊙O”。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要素:一是圆心,二是半径。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 想一想 书本P 84 想一想 通过投镖的情境引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在圆外,点在圆内。第2课时 §3.2.1 圆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2、理解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
3、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图形。它是漂亮的图形,这节课,我们研究一下它的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B1、圆的轴对称性 ☆ 议一议 书本P 89 A在探索圆是轴对称图形时,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采用折叠的方法,有的学生也可能用其他方法,只要合理,都应该鼓励 CDO 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2、圆的几个概念 对于和圆有关的这些概念,应让学生借助图形进行理解,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AB记作AB ⌒ ⌒ 劣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优弧DCA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注意 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 C3、垂径定理 MAB☆ 做一做 书本P 90 做一做 从此例子得出垂径定理。O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如图,在⊙O中,直径CD⊥弦AB,垂足为M,D(1)图中相等的线段有,相等的劣弧有 ; ⌒ ⌒(2)若AB = 10,则AM =,BC = 5,则AC =。第2课时 §2.1 圆的对称性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理解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圆是轴对称图形,还学习了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圆的中心对称(圆的旋转不变性)☆ 做一做 书本P 94 顶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圆的旋转不变性——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圆的中心对称性是其旋转不变性的特例。AE B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D1)弦心距、圆心角、圆周角、同圆、等圆 O如图,在⊙O中,∠AOB是圆心角、∠DCE是圆周角 2)探索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分开同圆和等圆两种来研究)C☆ 做一做 书本P 94 做一做 课件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操作(剪)通过实验探索圆的另一个特征。AA BO' OO CBCDD第3课时 §3.3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德育目标:体会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分类、归纳的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难点: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那么,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研究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圆心角与弧的关系 我们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因为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以整个圆也被等分成360份。我们把每一份这样的弧叫做1°的弧。所以,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巩固练习:若一条弧是70°,则它所对的圆心角是 °;若一个圆周角等于80°,则它所对的弧等于 °。
2、圆周角与圆心角 通过射门游戏引入圆周角的概念。提出这一问题意在引起学生思考,为本节活动埋下伏笔。C 圆周角:角的顶点在圆上,两边是圆的两条弦 O圆心角:角的顶点是圆心,两边是圆的两条半径 OAA B3、讲解例题 B例1 下列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分析:通过此例,让学生理解好圆周角的定义。
4、讲解例题 例2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中的圆心角∠BOC和圆周角∠A是同对一条弧。
第三篇:《孟子》(九年级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专题——天下国家,《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三、背景介绍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第四篇:九年级英语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定语从句是本单元的语法要点,是在1-8单元已经对该语法知识有所渗透的前提下安排的。本节课话题是让学生体会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学会热爱生活;能用简单的定语从句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复合句的理解,提高其对此句式的应用能力。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基本词汇,学会恰当的使用引导词that ,who2、能力目标
1)掌握功能句“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I love singers who can write their ownmusic.”
2)能够自如地谈论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以及音乐家。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谈论对音乐和音乐家的好恶,从而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美。
三、教学重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并掌握先行词为物或者人时,引导词“that ,who ”的使用方法。
2)“prefer …to…”的用法
3)掌握有关音乐的词汇和相关的词组,能够比较流利地描述自己喜欢的音乐,运用功能句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I love singers who can write their own music.”
四、教学难点
定语从句运用
五、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感激励法。
六、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录音机(A tape recorder)
七、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
⑴ Warming up
⑵ Discuss: Do you like music? What kind ofmusic do you know?
⑶ There aremany kinds of music such as pop ,jazz, rock…….Let Sstalk about the kinds of music..(多媒体出示)
⑷Let Ss read 1a.Explain the sentences:
I prefer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better.lyrics:the plural form is often used.Ask Ss topractice in pairs then make up a short passage using the four sentences on thescreen.2、课堂讲授
Explain attributive clauses.定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先行词是“人”时,用关系代词who引导,先行词是“物”时,用关系代词that来引导
I love singers who write their ownmusic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a.that即可代表事物也可代表人,which代表事物;它们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时常可省略关系词,which在从句中作宾语则不能省略。而且,如果which在从句中作“不及物动词+介词”的介词的宾语,注意介词不要丢掉,而且介词总是放在关系代词which的前边,但有的则放在它原来的位置
b.which作宾语时,根据先行词与定语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先行词与which之间的介词不能丢
c.代表物时多用which,但在带有下列词的句子中用that而不用which,这些词包括all,anything, much等,这时的that常被省略
d.who和whom引导的从句用来修饰人,分别作从句中的主语和宾语,whom作宾语时,要注意它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
e.where是关系副词,用来表示地点的定语从句
3、课堂练习
Fill inthe blank with who that
1).I have a brother _______likes soccer.2)Tom doesn’t like movies_______are too long and too scary.3)We prefer groups ________ play loud and energetic songs.4)He likes friends_________ often help each other4、课堂活动
1)Askand answer in pairs:
What kind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Why?
I like popmusic/classical music/jazz music/country music/dance music, etc.And tell thereasons.2)Listento four pieces of music.Then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3)Showseveral pictures and introduce their favorite singers ,groups and so on..4)Practice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kinds ofsongs, singers and groups.5)Listenand complete 1b,2a and 2b.5、课堂小结
在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是“人”的时候,用关系代词who来引导,先行词是“物”时,用关系代词that来来引导。
I like singers who write their own music
I lov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who / that 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的时候,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应该与先行词保持一致
I prefershoes that are cool.I like apizza that is really delicious.I lovesingers who are beautiful.I have afriend who plays sports.6、作业布置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kinds of the friends they likeand dislike
第五篇:九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单元质量测试题
一、认真填一填:(每空3分,共33分)
1、当时,根式x1有意义。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a2 – 3 = 324
(2)(1)71425
(3)
(5)4
,914、如果化简后的二次根式 — x5与35x7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3、化简:
15、(1)
3π
2(2)若a>b,则(ba)=
112373(945)(4)32834
6、如果a5+b2= 0,那么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7、计算:(4)
2007
(4)200728、小明和小芳在解答题目:“先化简下式,再求值:a+2aa,其中a=9”时,得出了不同答案,小明的解答是:原式=a+=a+
(1a)2=a+(1-a)= 1;小芳的解答是:原式
45842(6)62
322
(1a)2=a+a+1=2a-1=2×9-1=17。则解答错误,错误的原因
是。
二、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12分)
9、下列各式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232
A、x1B、xyC、D、0.510、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2与B、与C、2与D、3与
11、的整数部分是x,小数部分是y,则y(x+)的值是()A、1B、2C、3D、415、王师傅有一根长45米的钢材,他想将它锯断后焊成三个面积分别为2米2,18米2,32米2的正方形铁框,问王师傅的钢材够用吗?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4分)
16、已知y=2x2x14
(1)求x、y的值。(4分)(2)4x
2yxy(4分)
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所得的结果正确的是()a
A、aB、-aC、-aD、a12、把a
三、耐心解一解:
13、计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1)3-22723(2)((3)
2)
1117、已知3 ,y=2-3,17、已知x=4,求x的值。(4分)
xx
求x2-xy+y2的值。(4分)18、1、(5分)若2yx21,且y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x2y的值
2x12
x62x(4)(21)(21)(32)34x14、计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2、(附加题)当x
121
时,求xx1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