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七课

时间:2019-05-12 11:5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七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七课》。

第一篇: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七课

17.怎样写总结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回顾”“遵循”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叫总结,总结的种类、格式和写总结要注意的问题。

3.阅读例文,练习写一篇“学期总结”。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回顾”“遵循”造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结的种类、格式及注意问题。教学难点:练习写“学期总结”。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应用文,介绍了什么叫总结,总结的种类、格式和怎样写总结。课文后面还附了例文。教具准备:卡片 多媒体板书 教时安排:六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二.想想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应用文)三.想想这篇课文分几部分写的? 四.新授字词。

回顾:回头来看过去。

教训: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认识。固定:不变动或不移动的。遵循:遵照。凑合:拼凑、聚集。

敷衍:做事不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罗列:本文指例举。五.写出近义词。

宝贵(珍贵)改造(改变)耻辱(羞耻)明确(清晰)凑合(将就)回顾(回忆)

掩饰(掩盖)表彰(表扬)六.朗读课文,思考题: 1.写总结有什么意义?

2.总结的种类有哪些?(按时间、按内容、按方式)

3.按内容分有哪些总结?按时间分有哪些总结,按方式分有哪些? 4.总结的基本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5.写好总结要注意哪几点? 七.作业:抄写字词并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遵循 奋发上进 层出不穷 掩饰 敷衍 经验教训 面面俱到 实事求是 自暴自弃

二.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检查分段情况

三部分 定义、意义 种类、格式 注意事项 三.讲读课文

第一部分:介绍了总结的定义和写总结的意义。提问:可小范围讨论 1.说说本文的体裁(应用文)2.你们写过总结吗?什么叫总结? 3.想想在什么情况下要写总结? 4.总结的意义呢?

第二部分:介绍了总结的种类和总结的格式。提问:

1.总结有哪些种类?

2.按内容分有哪些?按时间分有哪些?按方式分有哪些? 按内容分:思想总结 学习总结 工作总结 生产总结 按时间分:周总结 月总结 年度总结 学期总结 寒假总结 按方式分:全面总结 专题总结 3.总结有哪些基本内容? 标题 正文 署名和日期

标题:总结的标题 要求:标题力求明确,一望而知总结的类别、内容。正文:总结的主体 1.基本情况 2.成绩、经验和体会(总结的重点)

3.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4.今后努力的方向

署名和日期:写上做总结的单位或个人姓名,写总结的日期。4.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三部分:介绍了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问:要写好总结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有认真的态度,要实事求是。要突出重点,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观点要明确,材料要具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学会写总结? 2.写总结必须注意哪几个问题? 五.结合课文填空。总结的格

分,即。其中 是总结的主体,一般有四项: ; ; 。

六.作业: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问题1、2、3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二.复习提问: 课文一共分哪几部分来写的? 2.为什么要学会写总结? 3.写总结必须注意哪几个问题?

4.总结的格式一般分哪三部分?哪一部分是总结的主体?一般有哪四项? 三.结合例文,进行对照巩固。

1.默看例文,想想这是一份属于哪一种类的总结?(按内容分)2.看看这份总结分几部分来写的? 标题:班委会工作总结 正文:(略)

署名和日期:中学初三(1)班班委会 年月日

3.这总结的正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基本情况?哪里写了成绩和体会?哪里写了存在问题和教训?哪里写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基本情况:第一自然段

成绩和体会: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存在问题和教训:第八自然段—第十七自然段 今后努力方向:第十二自然段

4.看看正文写了哪些基本情况、成绩和体会、存在问题和教训、努力方向。成绩体会:1.明确学习目的,争取全面发展。

2.开展学雷锋活动,新的道德风尚正在形成。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存在问题:1.班委会与团支部工作配合不够。2.班委会的工作情况不平衡。3.班级活动,不够丰富多彩。努力方向:1.不断发扬成绩。2.纠正不足地方。3.把工作搞得更好。四.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回顾 遵循 奋发上进 层出不穷 掩饰 敷衍 经验教训 面....面俱到

实事求是 自暴自弃

回顾:回顾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回顾这八年的进步,成绩,包含着老师多少的心血。遵循:我们要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五.作业:造句

第四、五、六课时

一.揭示本课要求:

学期即将结束,请你好好回顾一下,本学期内,你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今后怎么办,从实际出发写一篇“学期总结”

二.复习写总结的一般格式和正文部分的四项主要内容。

三.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学期自己的主要成绩,还有哪些不足,今后打算怎么改进,然后实事求是地写下来。

四.在学生中挑选几个写得好的同学的总结,读一读让一些不会写的同学借鉴一下。教师从旁进行指导修改。.作业:完成总结并预习第十八课 板书设计:

17.怎样写总结 定义、意义:„„ 种类、格式:„„ 注意事项:„„

教学后记:

要引导学生仿照例文练习写总结,总结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要写空话、套话。

第二篇:第十七课**

17《**》

教学设想:

教学这篇小说,我们想打破以往小说教学的常规模式,充分利用附录文章和相关资料,将综合阅读纳入到传统的小说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对作者和文本有更丰厚的认识,另一方面,将综合阅读的训练点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以适应新题型,提高应考能力。教学过程:

整个过程历时九个课时,流程如下:

授课之一:感受鲁迅、走进时代(两课时)

钱理群教授说:“要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对这些具有精神原创性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把他们的精神扎根在孩子的心上,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关他将来做什么事情。”他提倡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选读四大作家,或者说是四大作品,而鲁迅则是其中之一。因此学习本单元,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一个丰富的鲁迅,而决不是过去那个他们所认为的狭隘的鲁迅。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鲁迅的真、触摸鲁迅的精神,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震撼。

根据毕业班的实际现状,同时考虑到所收集材料的有效性,故而有关鲁迅介绍的材料由教师根据授课需要挑选。关于文章的背景介绍,虽然在历史课上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但是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层次,觉得还是有必要重复罗嗦。因为之前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文字材料,所以在介绍背景时,采用播放动画故事的形式,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训练要点:浏览、勾画、筛选、组合信息

1、材料内容:

鲁迅的生平、鲁迅的创作、学生眼里的鲁迅、邻居眼里的鲁迅、儿子眼中的鲁迅,鲁迅的遗嘱、名人评价鲁迅(见附录

(一)(二))

2、操作流程:

①教师从自己阅读鲁迅的体验导入,在情感上感染学生,激发学生阅读鲁迅的兴趣。②快速浏览介绍鲁迅生平的文章和附录中的《鲁迅自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四个历史时段的经历,让学生对他的一生有一个具体明晰的印象。③浏览毛泽东的《论鲁迅》,首先明确写此文的意图,并概括鲁迅的三个特点。速读辅助材料(四则名人对鲁迅评价的材料),思考:鲁迅三个特点在四则材料中的具体体现。并综合五则材料,谈谈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④浏览“学生眼里的鲁迅、邻居眼里的鲁迅、儿子眼中的鲁迅,鲁迅的遗嘱”三则材料,并结合这三则材料理解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刻内涵。⑤播放动画故事,了解小说背景。

3、环节反思:

①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学生对鲁迅了解得那么透彻、深入,但是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目的已经达到。至少,鲁迅不再是那个严肃的、刻板的、高高在上的、让人难以接近的神话般的人物,在学生心目中,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慈祥的长者;他既是一个勤奋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仁爱的父亲。从情感上,学生和鲁迅的距离近了。

②大量的阅读材料,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影响阅读的效果。同时,对于“鲁迅精神”的理解,因为没有作品阅读为基础,学生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授课之二:自读文本、比较综合(三课时)

《**》这篇小说的教学就文本本身而言,需要完成三个议题:情节、人物、主题。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阅读小说的能力,因此,在教师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结合对作家和背景的了解先自读,然后通过综合阅读加深对这三个议题的理解。

1、材料内容:

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的分析文章(见附录

(三))

2、操作流程:

①浏览全文,找出出场的人物,分角色朗读全文。

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重点分析七斤、七斤嫂、赵七爷的人物形象。将思考的结果写在纸上。

③指名板书故事情节,全班交流订正。

④小组讨论人物形象,将讨论结果板书。下发辅助材料,浏览材料,比较人物评价的异同,回归文本应证不同点,再归纳。

⑤提供学生对主题归纳的几种不同见解,讨论明确。

3、环节反思:

①学生在概括情节时能够从情节的四个方面进行,但是容易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因此在比较时一定要强化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述能力。

②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因为受认知的限制,学生的概括结果与提供的材料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在分析时重点应该放在不同点的比较上,从课本寻找描写的内容再来审视这些评价,最终获得对人物准确、全面的评价。授课之三:综合练习(两课时)

这两节课的设计,应该是对《**》这篇文章在人物和主题上的深入理解,并且通过《**》这一窗口,深入理解鲁迅精神和思维方式,同时这一环节也是教学生如何应答综合阅读这一题型的实战训练。(练习材料见附录

(四)(五))环节反思:

①让学生明确本环节的目的,教师应该按照审题干,抓关键词——寻找、筛选、提炼信息——语言表达这三个流程教学生阅读,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阅读思维过程。

②每一个题目解答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这一类型题目的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而不仅仅是做题。如附录四的第一题,教师在选择评价人物时并不需要五个人物都一一评价,而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示范。我们选择了七斤、赵七爷、村人三个形象,是考虑到训练的内容由易到难,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在这一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板书首先看是否重复,然后结合材料看是否有遗漏,最后修改使语句通顺,通过这样的训练示范,让学生明确整合信息时关键要考虑信息是否重复,是否有遗漏,整合的语句是否通顺。授课之四:言说鲁迅(两课时)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逐渐走进了鲁迅的世界,但是走进去了之后,还得跳出来,因此需要对鲁迅评头论足。在这里,还是借用钱理群教授的一句话:“要在鲁迅面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学生谈自己对鲁迅的看法,既可以是赞扬,也可以是批评,甚至是拒绝。只要做到三条即可:一是真实,二是充分,三是有创见。学生可以自带资一切资料,但是必须当堂完成。附录

(一)鲁迅生平

(1)简历。鲁迅(1881—1936),终年55岁,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2)童年时代。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

就在鲁迅十三岁那年,一连串打击突然降落到他的头上。首先是祖父周介孚,替亲友向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赂,被关进了杭州监狱。周介孚入狱的第二年,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突然吐血,一病三年,终于在鲁迅十五岁那一年,留下寡妻和四个孩子,撒手归天。

祖父人狱,断了官俸,还要不时往狱中送钱;父亲请的都是城里有名的中医。最后,周家弄到不断去跨当铺的高们坎的地步,败落也就相当彻底了。(3)青年时代。

十八岁,鲁迅求学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21岁)鲁迅到日本学医,想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当时,日 本的国力正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日本报纸就公然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一到东京,就剪掉了辫子,除去那奴隶的可耻的标志。接着更沉入“如何求国”的庄严的思考。1906年,受到“幻灯片”事件的影响,其中,茁壮而麻木的“看客”给他留下了终身不灭的印象,遂“弃医从文”,立志改变人的精神,致力于批判国民性。在与许寿裳、周作人等筹办《新生》杂志因经费等原因而失败后,一方面翻译外国小说,与周作人合译有《域外小说集》(1、2),一方面介绍西方的哲学、文学思想,著有《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

1909年(28岁)回国,在浙江当中学教员,讲授化学、生物学等课程。1911年开始小说创作,最早的作品是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怀旧》。(4)在北京,1912-1926。

1912年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教育部任签事,在经历一段思想苦闷、对国民党、社会改革失望的痛苦后,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任教授、北京大学任讲师。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而此时,他已经是将近“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5)在厦门和广州

在1925年前后的“女师大事件”和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受到极大的震动与挫折。1926年离开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北京,也再没有任过官职。先是去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后到广州(1927年1月),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6)上海10年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这或许是把他定位为自由作家的论据之一。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鲁迅扶植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而逝世。上海民众与全国各地民众为他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上海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

家庭 :元配朱安,1927年鲁迅在广州开始与许广平(1898—1968)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在上海出世。鲁迅有两个弟弟:周作人(1885-1967)、周建人(1888-1984)。文学的鲁迅

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开始,笔耕一生,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主要文学作品有:(1)3部小说集。

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第一篇:《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前三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也是他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末一篇:《社戏》作于1922年。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第一篇:《祝福》作于1924年。末一篇:《离婚》作于1925年,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中,作于1925年的《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C.《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D.主要知识分子形象:狂人(《狂人日记》)、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涓生、子君(《伤逝》)、陈士成(《白光》)、孔乙己(《孔乙己》)、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E.主要农民形象:阿Q(《阿Q正传》)、祥林嫂(《祝福》)、单四嫂子(《明天》)、爱姑(《离婚》)、七斤(《**》)、闰土(《故乡》)等。F.“看 / 被看”模式的主要作品:《示众》、《药》、《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铸剑》、《理水》、《采薇》等。(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A.《野草》: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B.《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3)16部杂文集。《热风》(1925)、《华盖集》(1926)、《坟》(1927)、《华盖集续编》(1927)、《而已集》(1928)、《三闲集》(1932)、《二心集》(1932)、《伪自由书》(1933)、《南腔北调集》(1934)、《准风月谈》(1934)、《集外集》(1935)、《花边文学》(1936)、《且介亭杂文》(1937)、《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集外集拾遗》。这些杂文集的命名,有的具有连续性,如《华盖集》与其“续编”,《且介亭杂文》与其“二集”和“末编”,《集外集》与其“拾遗”,还有的具有对称性,如《华盖集》与《而已集》,《三闲集》与《二心集》,《伪自由书》与《准风月谈》。了解了其命名特点,可以便于熟悉和掌握。

综述: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父亲鲁迅

清癯、瘦高,尽管头发有些花白,但那标志性的“周氏”之眉却依然又黑又浓。或许知晓周海婴身份的每个人在见到他的第一面,都会近乎本能地将这张面孔与深印在脑海里的“鲁迅”形象作细细审视与对比。而这样的目光,实际是76岁的周海婴一直抗拒甚至厌恶的;但作为鲁迅的儿子,在他出生的第一天起,便已注定终生与其如影相随。

也许是因为学理工科出身,周海婴总是言语冷静而用词谨慎。在提到母亲许广平时,周海婴仍旧亲热地喊“妈妈”,而在提及父亲时,他更多的是用“鲁迅”而非“爸爸”。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短短七年,周海婴却用了近乎七十年的时间来回忆,来讲述。

母亲觉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很不安定,他们自己的生活还很没保障,将来可能还要颠沛流离,所以一直没要孩子。母亲在1929年生我的时候,已是高龄产妇,拖了很长时间没生下来,医生问父亲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父亲回答是大人,没想到大人孩子都留了下来。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从这一点来看,父亲很民主,就是这么一个婴儿,他也很尊重我将来的自主选择。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学校老师一样,非常和蔼地跟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很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之类的,但那是笔战,是和旧社会、旧思想在对抗,必须要激烈。过去把鲁迅误导了,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的真面目。

父亲跟我讲的是带绍兴口音的话,他喊我“乖姑”,有点像广东话称呼孩子的方式。70年前的上海夏天湿度非常大,那时又没空调,整天身上、背上都是湿漉漉的,每年一到夏天,我背上总要长出痱子,又红又痒,又抓挠不得。晚饭以后,跑到二楼,躺在父亲床上,那时天色已暗,但为了凉爽并未开灯。这时候父亲就准备一个小碗和海绵,把一种药水摇晃几下,用药水把海绵浸湿,轻轻涂在我胸上或背上。每搽一面,母亲用扇子扇干,因为有机会亲近父亲,可以不怕影响父亲写作而被“驱赶”,我躺在父母中间,心里无比温暖。直到天色黑尽,父亲又要开始工作了,我才恋恋不舍回到三楼自己的房间里睡觉。这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父亲已有他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我早上上学,他还在睡着,中午回来吃饭可以碰见;下午从学校回来时,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在和他聊天。跟父亲来往的一些人当中,我有印象的是萧军、胡风、冯雪峰、内山完造夫妇。

有的家庭是严父慈母或是严母慈父,孩子依赖父亲或母亲更多一些,但我的家庭没有,就是一种非常温馨、平和的家庭氛围。不是看见父亲就远远地敬畏、蹑手蹑脚地,没有这种恐惧、害怕的感觉,记忆中他也只有一次假装用纸筒打我。父亲写信通常用一种中式信笺,上面印有浅浅的花纹、人物或风景,父亲给不同的人写信,选用不同的信纸。如果我碰巧遇到父亲写信,想表现一下自己,往往自告奋勇地快速从桌子倒数第二个抽屉,以自己的“眼光”为父亲挑选信纸。父亲有时默许了,有时感到不妥,希望我另选一张,而我却僵持不肯,每逢此时,父亲也只好叹口气勉强让步。后来听说日本有一位学者叫阿部兼也,专门研究父亲信纸的选用与致信者的内在关系,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这当中还有那时不谙世事的我的干扰。

在我眼里,母亲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包含着两种:一种是学生对老师的崇敬,还有一种是夫妻之间的爱护、帮助。我母亲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父亲做了很多事情,抄稿、寄信、包装等等。母亲喊父亲什么,我不记得了,记忆中也没有她老远喊父亲的印象,只是有事就走到父亲面前,询问他喝不喝水,或者告之该量体温了、该吃药了,是一种自然的平视的状态。

1968年,母亲为了保护父亲的遗稿,急得心脏病发作而去世,可去世后连追悼会都不让开,最后是周总理决定允许向遗体告别。

说来奇怪,在父亲去世前几天,我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感觉有个声音对我说:“你爸爸要死了!”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明白这个声音究竟来自何方。

也许是那一段时间健康欠佳的父亲给我的心理暗示?1936年的大半年,我们的日子总是在忧喜之中度过。每天我从三楼下来总是蹑手蹑脚。父亲的房门一般不关,我悄悄钻进卧室,听一会他的鼻息。父亲的床头凳子上有一个瓷杯,水中浸着他的假牙。瓷杯旁边放着香烟、火柴和烟缸,还有象牙烟嘴。我自知对他的健康帮不了什么,但总想尽点微力,于是轻轻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插进被熏得又焦又黄的烟嘴里面,放到他醒来以后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然后悄然离去。中午吃饭时候,总盼望父亲对自己安装香烟的“功劳”夸奖一句,不料,父亲往往故意不提。我忍不住,便迂回曲折地询问一句:“今朝烟嘴里有啥末事?”父亲听后,微微一笑,便说:“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听到这句话,我觉得比什么奖赏都贵重,心里乐滋滋的,饭也吃得更香。

1936年10月19日早晨,许妈上楼低声说:“弟弟,今朝侬勿要上学堂了。”我才知道,我没有爸爸了……我冲下楼,看到父亲躺在那儿,像以往入睡一样安详,妈妈流着眼泪搂着我说:“现在侬爸爸没有了,我们两人相依为命。”

以前我不知道父亲是个那么有影响的人,如果有转折点的话,那就是父亲去世,很多人把他从家里抬出来,送到万国殡仪馆,后来还有一个非常盛大的葬礼。从这个葬礼中,第一次知道父亲的地位和影响。父亲墓碑上的字是母亲让我写的,她后来说别人写都不合适,她那时可能已经意识到,实际上谁写对谁都是一辈子的影响,她不期望别人来写。实际上是更多的为了对方的安全。邻居鲁迅

鲁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神情严肃,令人望而生畏。然而,这种感觉到第二天就变了。这天上午,鲁迅送给我和我妹妹每人一盆积木,那时这种玩具很少,几乎没见过,我们两姐妹乐坏了,马上就比着搭起来,鲁迅也参加了进来。

与鲁迅熟悉后,我们之间变得无拘无束,鲁迅戏称我为“野猪”(我生肖属猪),叫我妹妹“野牛”(她生肖属牛)。我们两个也“群起而攻之”,叫鲁迅“野蛇”(他生肖属蛇)。对此,鲁迅并没生气,反而还笑着问:“蛇也有野的吗?”

那段时间,鲁迅比较重视体育锻炼,曾多次教我和妹妹做体操。他常常一边示范,一边解释:动作要正确,要让每一个部位的肌肉和筋骨都得到锻炼。鲁迅还关照,运动要经常,但时间不可过长,累了,就要休息。

鲁迅不但喜欢和小孩相处,而且还是位很善良、很知心的朋友。

我们三姐妹都爱吃甜点心,这也正对鲁迅的胃口。因此,鲁迅每次捎回点心总有两份:一份给自己,另一份给我们三姐妹。

鲁迅工作非常繁忙,但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我们一起“贪玩”。我记得有一次,鲁迅曾拿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也曾在满碗的水面上放缝衣针,一次又一次,直至针不下沉才肯罢休。

更有趣的是:鲁迅把手放在桌上,捏紧拳头,让我和妹妹用拳头去打,说他不怕痛,俞藻第一个上去打,我也接着去打,挨打的人没痛,倒是打人的先痛了。

这时,鲁迅就笑弯了腰。

鲁迅表面上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有人说,鲁迅睚眦必报,性格非常乖戾,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但事实上,鲁迅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平易近人。

有一次,夜已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整夜失眠。

第二天,他精神不支生病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事,鲁迅问:“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响啦。”我们三个便问:“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下,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消了。” 鲁迅的遗嘱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1.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4.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名人谈鲁迅

鲁迅先生去世,是现代文学界大损失,不但我国人这样说,就是日本与苏俄的文学家也这样说,可说是异口同声了。

先生在教育部时,同事中有高阳齐君寿山,对他非常崇拜,教育部免先生职后,齐群就声明辞职,与先生同退。齐君为人豪爽,与先生的沉毅不同;留德习法政,并不喜欢文学,但崇拜先生如此,这是先生人格的影响。-----蔡元培论鲁迅先生 周同志:

方才得到你病得很厉害的消息,十二分的耽心你的病状!我恨不能立刻来看看你,但我割治盲肠的伤口,至今尚未复原,仍不能够起床行走,迫得写这封信给你!

我恳求你立刻入医院医治!因为你延迟一天,便是说你的生命增加了一天的危险!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着中国和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我希望你不会漠视爱你的朋友们的忧虑而拒绝我们的恳求!!

祝你痊安

----宋庆龄六月五日

今天重读宋庆龄促鲁迅医病的信,不但两位革命者之间的真挚感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而且一位在病床上给战友写信,而另一位不是“轻伤不下火线”而是重病不忘战斗,终于不久就牺牲在战斗的岗位上。他们为中国革命而奉献一切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的前进。《文汇报》(1996)

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支那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支那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支那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藤野严九郎 谨忆周树人君 鲁迅死于二十世纪而活在二十一世纪。

1881年鲁迅出生的年头,正好临近帝国的悬崖,是时间的断裂带。中国现代化,在民族的屈辱中蹒跚起步,许多陌生的事物,陆续出现在大队蠕动着的辫子和小脚之间。随着经济的萌动,政治改革的一次尝试——戊戍变法——旋起旋灭,蒙受血光之灾。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横亘在官员、士子和百姓面前的共同的问题。

鲁迅的出生地,恰恰落在沿海中国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城镇:绍兴。它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它是越王报仇雪耻的故地,又是新书报最早流布的地方。在它四周,毗连大小村落,具有明显的边缘色彩。

鲁迅的大家庭过早败落,对应于古老中国的命运,很有点同构的意味。由于祖父下狱事件的牵连,他曾经在乡下度过一段短暂的“乞食者”生活。

父亲的长期卧病和后来的亡故,无疑加剧了他的精神创痛;而作为长男,又不得不从中担当沉重的责任。家庭的两次变故,把他无情地推落到社会底层;从小康而入困顿,终致自我放逐,远走异乡.鲁迅的存在,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这不仅仅因为他揭露了为人们所不乐于接受的世界的真实,而且还在于他总是以一种与人们相悖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这真实。-----林贤治《人间鲁迅》节选

比较起胡适和陈独秀以及其他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来,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他在发掘古典传统和现代心灵的惊人深度上,几乎前无古人,后少来者。这当然与他早期接受尼采哲学作为人生观有观。贬视庸俗,抨击传统,勇猛入世,呼唤超人,不但是鲁迅一生不断揭露和痛斥国民性麻木的思想武器(从《示众》到《铲共大观》《太平歌诀》),而且也是他的孤独和悲凉的生活依据(从《孤独者》到《铸剑》到晚年的一些心境)。鲁迅也因此而成为中国近现代真正最先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启蒙者,他不停地向各种封建主义作韧性的长期的尖锐斗争;但同时却又超越了启蒙,他有着对人生意义的超越寻求。鲁迅是启蒙者又超越了启蒙,这就使他的启蒙比陈、胡具有更深沉的力量、激情和智慧。-----李泽厚论鲁迅

像鲁迅这样表达出来的极端深刻的思想,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甚或在几千年以来的整部世界文学史中间,无疑也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现象。他燃烧着自己的生命,集中全力地思索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焦灼和无畏地呼吁着要改变长期以来专制王朝的统治方式,阐述和控诉着像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等级特权为基石的社会体制,只能造成民族精神的衰退和社会生活的停滞;最值得注意的是鲁迅著作中所蕴涵着的许多异常深刻的思想,往往伴随着一种强烈地关怀整个民族和人类命运的炽热情怀,因而就辐射出了震撼着人们灵魂的力量。他在观察和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总是将广大民众生存的状态、前途与命运,作为进行阐发的比较和参照,从而得出引人深思的结论来。

鲁迅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意义

在20世纪中国,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创造,可以以其名字命名,即称之为“某某思想”的思想家并不多,孙中山、毛泽东之外,大概就是鲁迅。他们三位可以说是对本世纪的中国历史,民族精神(思想、性格、心理等等)有着最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人们可以对这种影响,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价值判断),但却无法否认这种影响的巨大、深远与无可回避:人们无论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还是在展望21世纪的中国历史与精神走向时,都不能绕开他们的思想与实践活动的影响,所以我说,这是一份“世纪中国遗产”,是必须正视而不容掉以轻心的。仅此一点,鲁迅对20世纪中国的意义,就是非同寻常的了——尽管不同于孙、毛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鲁迅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民族精神、文化的层面。

鲁迅作为一个现代思想家,他“始终紧紧抓住了„人‟这个轴心,他最关心的是„人‟在中国社会结构与中国历史中所处的地位与真实处境”;他因此在《灯下漫笔》这篇文章里,尖锐地揭示了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一“乱”一“治”的“循环”。我以为,鲁迅这里对“中国人的奴隶地位”的清醒认识是带有根本性的,可以说是鲁迅的一个基本的“觉醒”,并因此而构成了鲁迅思想的一个中心命题,以至鲁迅心理、情感上的一个基本情结。

他于是痛苦而又冷峻地对世纪初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这样的总结——

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

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然而又不是故意的。

我觉得什么都要重新做过。

历史循环了,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上。

鲁迅曾尖锐地指出,“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世界”。钱理群:鲁迅与20世纪中国 附录

(二)辛亥革命

【材料1】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因革命发生的1971年为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确定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目标。1905年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主,平均地权”为纲领,并创建民报。在批判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同时,积极发展革命组织,联络会党、华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1911年清政府在铁路国有的愰子下,将铁路建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四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湖北省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于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建立军政府,先后有14省响应,宣布独立,使清朝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临时政府,推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月2日清帝退位。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及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力下,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革命遂告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政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张勋复辟

【材料2】张勋在民国初年搞的帝制复辟活动。张勋是袁世凯新军的部属,1902年(光绪二十七年)调北京宿卫端门,曾扈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1911年(宣统三年)8月调任江南提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率军进入南京城与革命军对抗,被清政府任命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民国成立后,其部改称武卫前军,为表示仍忠于清王朝,他和他的军队都留着辫子,因而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他则称“辫帅”。张勋一直企图使清帝复辟,梦想做个复国元勋。从1916年6月到1917年5月,他召开四次徐州会议,为复辟做了准备。1917年5月“府院之争”白热化,他认为这是搞复辟活动的机会。5月下旬,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段遂唆使北洋军阀督军宣布独立,并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部,决心以武力倒黎。黎元洪一筹莫展,便想利用张勋对抗段祺瑞。张勋向黎元洪表示愿意入京“调停”黎、段之争。段祺瑞暗中表示支持张勋搞复辟,实则想利用他赶走黎元洪,解散国会,所以也极力怂恿他入京。6月7日,张勋带领3000多(或5000)辫子兵从徐州出发,第二天到达天津,先强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否则不进京调停。黎元洪出于无奈,于6月13日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入京,强令黎辞职,加紧准备复辟。各地王公贵族和清朝余孽,这时纷纷涌入北京,合辞上奏,请清逊帝溥仪复辟。老保皇党头子康有为早就和张勋暗中来往,在接到张勋的邀请后,带着早已暗拟就的“复辟登极诏”等古文诏书十九道,赶到北京。经张勋和康有为等人秘密策划以后,于6月30日晚上召集北京的军警头目开会,命令“辫子兵”把守清宫、车站、邮电局等要地。7月1日早晨3点钟,张勋身穿朝珠蟒服,率领文武官员300多人进入清宫,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夏辟头一天,溥仪除发布“夏辟诏”外,连发“上谕”八道,宣布把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改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恢复清朝末年的旧制度。溥仪大加封官授爵,张勋被封为忠勇亲王,又任首席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徐世昌和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正副院长,劳乃宣被封为法部尚书。其余复辟重要人物,分别被封为尚书、侍郎等要职。还通令各省督军,一律改称巡抚或总督。当天,张勋还给各省军阀发出电报,让其改用宣统年号,悬挂龙旗。一时间,北京城内群魔乱舞,乌烟瘴气。大总统黎元洪逃到日本大使馆避难。复辟丑剧一开场,就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组织军队讨伐张勋。北京十几家报纸自动停刊,表示抗议。上海、天津、武汉等处的报纸也无不口诛笔伐,痛斥张勋等“妖孽”、“小丑”。全国各省军民纷纷通电或集会,表示拥护共和,反对复辟。一小撮复辟分子,立即陷入中国人民反复辟的怒潮之中。张勋复辟,本来是得到德、日等帝国主义支持的。在全国人民强烈反对下,帝国主义眼见张勋复辟阴谋无法得逞,便马上转变了态度。德国因在欧战中已处于败势,自顾不暇,对复辟“不能协力”;日本见复辟无望,转而支持段祺瑞,并给段提供100万日元的军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相继抛弃张勋,支持讨逆。他们以北京公使团的名义发出照会,要求解散张勋的复辟武装。那些本来和张勋一道赞成复辟的各省军阀,见风向不对,摇身一变,也打出反对张勋的旗号。段祺瑞利用张勋解散国会、逐走黎元洪的目的已达到,又得到日本的支持,便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于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进兵北京,讨伐张勋。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的“辫子军”狼狈逃窜。张勋逃入荷兰使馆,康有为逃入美国使馆。溥仪宣布退位后逃入美国使馆。其他复辟分子也作鸟兽散,张勋复辟丑剧只演12天,就可耻地收场了。附录

(三)《**》以辫子事件为中心线索安排故事情节,开始叙述七斤因“皇帝坐了龙座”自己没有辫子而烦恼,这是事件的起因;接着写赵七爷出场胡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引起七斤夫妇的恐慌,这是情节的发展;尔后写土场上村人们的种种表现,七斤几乎陷入绝境,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最后描写十多天后七斤从城内回家,带来皇帝不坐龙座的消息,一切回复原状,这是情节的结束;小说外加一个尾声,不仅一切回复原状,“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而且“新近裹脚”,“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暗示社会更加黑暗、愚昧、落后。

《**》人物众多,有的虽寥寥几笔,却刻画得形象、生动。七斤是一个愚昧、落后、麻木、胆怯、鄙俗、本分却毫无觉悟的农民典型。七斤嫂,与七斤不同,她性格泼辣、粗俗而伶牙俐齿;她和七斤一样“没有读过书”,但精明能干,有时又很敏感,出语刻毒,没有一般农村妇女的厚朴、诚实,好胜压人,强词夺理。这种女人和七斤一样,依然落后、愚昧、自私,生活在浑浑噩噩的不觉悟状态之中。九斤老太,是老一代保守思想的代表人物,盲目留恋过去的一切。八一嫂,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土场上的其他村民,在作者笔下,这是一群不觉悟的、自私、冷漠、势利、封闭的人。赵七爷是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外强中干①、时刻梦想复辟的遗老②,是封建复辟势力在农村的代表。-----(《语文教师教学用书》)附录

(四)[材料1] 《**》人物众多,有的虽寥寥几笔,却刻画得形象、生动。七斤是一个愚昧、落后、麻木、胆怯、鄙俗、本分却毫无觉悟的农民典型。七斤嫂,与七斤不同,她性格泼辣、粗俗而伶牙俐齿;她和七斤一样“没有读过书”,但精明能干,有时又很敏感,出语刻毒,没有一般农村妇女的厚朴、诚实,好胜压人,强词夺理。这种女人和七斤一样,依然落后、愚昧、自私,生活在浑浑噩噩的不觉悟状态之中。九斤老太,是老一代保守思想的代表人物,盲目留恋过去的一切。八一嫂,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土场上的其他村民,在作者笔下,这是一群不觉悟的、自私、冷漠、势利、封闭的人。赵七爷是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外强中干①、时刻梦想复辟的遗老②,是封建复辟势力在农村的代表。-----(《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2] 赵七爷是一个靠假学问和信口胡说来骗人、欺压人、害人的封建僵尸,村民中没有一个人敢反抗他,或识破他的真面目,反而都对他有敬畏之感。这表明长期以来封建势力对人们统治之严酷和精神毒害之深,造成国民何等的愚弱。

九斤老太,是老一代落后农民的典型。她的不平不满,与赵七爷的遗老思想不同。中国人的安于旧状、反对变革的保古习性,鲁迅是深感痛心的。

七斤嫂,仍是一个思想偏狭③、目光短浅的人。不明是非、看重势利、有些欺善怕恶的人。七斤,并非头脑清楚的人物。尤其令人心痛的是,村人对于七斤的舆论。这里,我们看到,人们的是非之心都被愚昧和私心吞噬了,人与人之间有一道墙。----(《<**>艺术整体一瞥》)

[材料3]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材料4] 你们看一看这种生活吧:强者骄横而懒惰,弱者无知且跟牲畜那样生活着,处处都是叫人没法相信的贫穷、冷漠、自私、假正经、虚伪……可是偏偏所有的屋子也好,街上也好,却一味的心平气和、安安静静;这是一种普遍的麻木病。(契诃夫描述19世纪末叶俄社会)练习题:

1、从七斤、七斤嫂、赵七爷、九斤老太、村人这些人物中选择1—2个,根据[材料1]和[材料

2]的相关内容,整合出对他们的评价。

2、根据[材料2]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材料4]中“强者骄横而懒惰,弱者无知且跟牲畜那样生活着,处处都是叫人没法相信的贫穷、冷漠、自私、假正经、虚伪……”的理解。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鲁迅笔下“中国农民的精神特点”的看法。附录

(五)[材料1] 鲁迅的存在,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这不仅仅因为他揭露了为人们所不乐于接受的世界的真实,而且还在于他总是以一种与人们相悖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这真实。

林贤治《人间鲁迅》节选

[材料2]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于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鲁迅《**》

[材料3]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靠,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赶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最先与最后》

1、[材料2]中的哪些内容阐释了[材料3]中“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这一观点?

2、[材料1]中为什么说“鲁迅的存在,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能结合[材料3]的内容解释这一原因吗?

[材料4]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鲁迅遗嘱 [材料5]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自嘲》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鲁迅精神”的认识。

第三篇:九年级数学教案

第1课时 §1.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梯子的倾斜程度 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1)(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2)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 3)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想一想(比值不变)☆ 想一想 书本P 3 想一想 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正切函数 B(1)明确各边的名称 斜边∠A的对边C(2)tanAA的对边 A的邻边A∠A的邻边第2课时 §1.1.2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正切函数,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其它的两个函数。 复习正切函数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B1、引入 斜边书本 P 7 顶 ∠A的对边 AC ∠A的邻边

2、正弦、余弦函数 A的邻边A的对边sinA,cosA 斜边斜边A ☆ 巩固练习 a、如图,在△ACB中,∠C = 90°,C1)sinA = ;cosA = ;sinB = ;cosB = ; 2)若AC = 4,BC = 3,则sinA = ;cosA = ; 3)若AC = 8,AB = 10,则sinA = ;cosB = ; Bb、如图,在△ACB中,sinA =。(不是直角三角形)

3、三角函数 锐角∠A的正切、正弦、余弦都是∠A的三角函数。BAC第4课时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难点: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两节课,我们研究了正切、正弦、余弦函数,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引入 书本 P 10 引入 本节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利用这些值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通过与学生一起推导,让学生真正理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BA BCC 度数 30° 45° 60° sinα cosα Atanα 1 22 23 23 22 21 23 31 3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第4课时 §2.4.1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难点: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二次函数ya(xh)k中的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研究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22|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下方。ya(xh)2k a0 a0 开口方向 向上 向下 对称轴 直线xh 顶点坐标(h,k)平移:左加右减 对称轴、顶点坐标:前相反,后相同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yaxbxc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与学生回忆配方的步骤。

2、讲解例题 例1 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1)yx2x5;(2)y2x6x1;(3)yx3x4。分析:此处可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明确配方的步骤。2222第5课时 §2.4.2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yax2bxc2、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

3、能够作出ya(xh)和ya(xh)k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yax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4、能够正确说出ya(xh)k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a、h、k对二次函数ya(xh)k图象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222222

2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a、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研究形如ya(xh)和2ya(xh)2k的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复习旧知识 ☆ |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上方;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下方。

2、研究y3x6x5二次函数的图象 2y3(x1)22y3x2y3(x1)2☆ 做一做 书本P 47 做一做 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相同,对称轴也相同,顶点坐标不同。第6课时 §2.4.3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222

2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把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化成顶点式ya(xh)k来研究了二次函数中的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但我科觉得,这样的恒等变形运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这节课,我们研究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复习旧知识 2|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下方。ya(xh)2k a0 a0 开口方向 向上 向下 对称轴 直线xh 顶点坐标(h,k)平移:左加右减 对称轴、顶点坐标:前相反,后相同

2、桥梁钢缆 此时提供了一个桥梁钢缆的情境,通过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此例可先由学生自己尝试运用配方的方法求解,让他们感受到运算的繁琐,再引入运算公式的方法求解。第7课时 §2.4.4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222

2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把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化成顶点式ya(xh)k来研究了二次函数中的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但我科觉得,这样的恒等变形运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这节课,我们研究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复习旧知识

2、桥梁钢缆。

3、2bb4acb2对称轴:直线x 顶点坐标:(,)2a2a4a

4、讲解例题 例1。2(1)yx3x2;(2)y12x2x1; 22(3)y(x2)(x1);(4)y2xx4 分析:此例是《练习册》P26第3题的四个题目,通过运用公式的方法求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第5课时 §2.5 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之间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体会三种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各自不同的特点

2、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3、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之间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 ☆ 做一做 书本P 56 矩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的关系 鼓励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周长与边长、面积的关系。比较全面、完整、简单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表格表示 ☆ 做一做 书本P 56 填表 由于运算量比较大,学生的运算能力又一般,因此,建议把这个表格的一部分数据先给出来,让学生完成未完成的部分空格。表格表示可以清楚、直接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3、用图象表示 ☆ 议一议 书本P 56 议一议 关于自变量的问题,学生往往比较难理解,讲解时,可适当多花时间讲解。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 ☆ 做一做 书本P 57 第7课时 §2.6 何时获得最大利润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T恤衫销售中最大利润等问题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 难点: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做生意的时候,我们都常常会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节课,我们利用二次函数,求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书本引例 此例子是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这类问题都比较抽象,建议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清道理,逐个问题分析。若学生不理解书本的方法,可以考虑第二种方法。☆ 书本解法 设销售单价为x元时,那么(1)3200200x;(2)3200x200x;(3)200x3700x8000;(4)9.25元、9112.5元。☆ 解法二 设销售单价降低x元时,那么(1)单件销售利润可以表示为 ;(2)销售总量可以表示为 ;(3)总利润可以表示为 ;(4)当销售单价是 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

2、做一做 P 46 ☆ 做一做 书本P 59 做一做 22y5x2100x60000。第8课时 §2.7 最大面积是多少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利润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2、能够分析和表达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

3、能够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行反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 难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一个矩形,当周长一定时,它的面积有时可很大,有时可很小,但什么时候最大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课件演示

1、讲解例题 例1 一条长为60cm的铁丝围成一个矩形,求当一条边长为多少时,矩形的面积最大。分析:此例是为下面的讲解作铺垫。可由学生自己画图,再通过计算求得结果。

2、书本引例 此处可用设计好的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容易接受,再探讨课本问题。☆ 议一议 书本P 62 议一议 结果都是一样的。

3、做一做 ☆ 做一做 书本P 62 做一做 这类问题都比较抽象,建议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清道理。第10课时 §2.8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3、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交点的横坐标,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交点的横坐标 难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的表达式基本相同。其实,二次函数中的y值为零时,那么就会变成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书本引例 利用竖直上抛小球问题,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可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 议一议 书本P 65 议一议 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2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2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bxc0的根。2第2课时 §2.2 结识抛物线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x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x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3、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yx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x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222

2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一般函数都有其图象,二次函数都不例外。那么它的图象是一条什么曲线呢?这节课,我们先研究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和yx的图象。让我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它的图象吧。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作二次函数yx的图象 222作图象的三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此图象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完成,一般取七个点。

2、二次函数yx的图象和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本节讨论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的图象的作法,并引出抛物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这类抛物线的性质,要结合图象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讲,老师作适当点拨。☆ 议一议 书本P 39 议一议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要提醒学生不要忽略y轴左侧的图象。二次函数yx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向上,且关于y轴对称。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它的图象的最低点。222第3课时 §2.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22ax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  ax 和 y   c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 222、能作出 y  ax 和 y  ax 2  c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们与 y  x 的异同,理解a与c的图象的影响 22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能说出 y  ax 和 y  ax 

4、体会二次函数是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a与c的图象的影及响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难点:理解a与c的图象的影及响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和yx的图象。这节课,我们将接着2讨论形如 y  ax 2 和 y  ax  c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以及a与c的图象的影响。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刹车距离是二次函数关系的应用之一,本节借助晴天和雨天刹车距离的不同,引出二次函数的系数对图象的影响。12sv 2250|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s两个图象的相同之处: 两者都位于s轴的右侧; 函数值都随v值的增大而增大; 12v100

2、a与c的取值对图象的影响 ☆ 做一做 书本P 44 做一做 此图象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描述。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二次函数的 图象形状相同,但顶点坐标不同;把二次函数的 图象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平移后,就可以 得到不同的二次函数的图象。y2x21y2x2第1课时 §2.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能够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猜测增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橙子的总产量最多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函数——二次函数。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橙树的产量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时要与学生一起认真分析,以利于引入二次函数。橙树数目 每棵树产量 总产量 1001 1002 „„ 60051 60052 „„(1001)(60051)(1002)(60052)„„ 100x 6005x(100x)(6005x)y(6005x)(100x)y5x2100x60000 ☆ 想一想 书本P 35 想一想 想一想是学生自然会想到的问题,教学时应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数值统计的方法得到猜想。

2、银行储蓄 ☆ 做一做 书本P 35 做一做 做一做是为了降低列式的复杂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考虑利息税。

第4课时 §3.4 确定圆的条件 知识目标: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德育目标:提高分类、归纳的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难点: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初一的时候,我们研究过,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两点、三点,能确定几个圆呢?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平分一条弧 要写作法

2、确定圆的条件 ☆ 做一做 书本P 109 做一做 由易到难让学生经历作圆的过程,从中探索确定圆的条件。作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明确这样的基本思想:作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圆心和半径的问题,确定了圆心和半径,圆就随之确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确定一个圆 要向学生明确为什么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确定一个圆。第11课时 §3.6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难点: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书本引例 ☆ 想一想 P 125 平移两个圆 利用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每一种位置关系都可以先让学生想想应该用什么名称表达。在讲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时,可先让学生探索,老师不要生硬地把答案说出来 OOOOOOOOOO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1212121212 两圆没有交点 两圆只有一个交点 两圆有两个交点 两圆只有一个交点 两圆没有交点 dRr dRr dRr ☆ 巩固练习 若两圆没有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若两圆有一个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若两圆有两个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 想一想 书本P 126 想一想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7课时 §3.6.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德育目标: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阶段,我们研究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做一做 试按下列要求画直线 1)与⊙O有两个交点;2)与⊙O有一个交点;3)与⊙O没有交点。OOO 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 相切——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 相离——直线与圆有零个交点。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第8课时 §3.6.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德育目标: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切线的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 ☆ 议一议 书本P 114 议一议 由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逐步转向对切线的进一步研究。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O在⊙O中,AB切⊙O于点C,∴ OC⊥AB CAB知切线,连半径,得垂直;知直径,得直角。

2、反证法 只要求学生了解,并且知道第一步是要假设结论不成立。

3、讲解例题 例1 如图,CA为⊙O的切线,A为切点,点B在⊙O上,如果∠CAB = 55°,求∠AOB的度数。A C O☆ 巩固练习 P55 1 B第9课时 §3.6.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难点: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切线的判定 通过旋转实验的办法,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在⊙O中,∵ AB⊥CD,且点A在⊙O上 O∴ CD是⊙O的切线 ADC2、切线判定的应用 ☆ 做一做 书本P 121 做一做 这是切线判定定理的一个直接应用,由于学生只学过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而没有学过用尺规一般地作垂线,因此,这里不要求所有学生都用尺规作图,允许用三角尺作垂线。

3、讲解例题 例1 如图,AB是⊙O的直径,∠ACB = 45°,BA = BC,求证:BC是⊙O的切线。分析:此例是巩固学生对圆的切线判定的理解。可让手让学生自己做。A O CB第10课时 §3.6.4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的内心是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会作出三角形的内心,能借助三角形的内心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借助三角形的内心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借助三角形的内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复习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锐角三角形:外心在圆内;直角三角形:外心在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圆外

2、讲解例题 例1 如图,从一块三角形材料中,能否剪下一个圆,使其与各边都相切? 分析:这里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的位置。AA FIE BCBC DD3、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 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三角形外、内心对比 构成 特点 位置 外心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可在圆内、圆上、圆外 内心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圆内 第12课时 §3.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了解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弧长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2在小学时,我们学习过圆的周长公式及面积的公式:c2r、Sr。这节课,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l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弧长公式 ☆ 想一想 书本P 132 输送带 R通过具体实际情境,探索弧长的计算公式。n 在讲解圆心角时,大家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圆心角的度数与所对的弧的度数相同的? 我们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我们把每一份这样的弧叫做1°的弧。所以,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圆的弧长也是一样,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那么圆弧的公式就是: lnn2RR 360180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只要知道圆弧的度数、半径、弧长的其中两个,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得另一个未知的量。

2、讲解例题 例1 制作弯形管道时,需要决定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中所示的管道的展直长度,即AB⌒ 的长。AB40mm分析:例题主要是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时,110°要注意公式中的字母的意义。第13课时 §3.8 圆锥的侧面积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 l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 S难点: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复习弧长公式:lnRnnn2RR;扇形的面积公式:S扇形R2;弧长与360180360n1n1R2RRlR。扇形面积关系的公式:S扇形360218022、扇形的半径为50cm,弧长为80cm,则扇形的面积为,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这个矩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是这个圆柱的高。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2)介绍圆锥的母线、底面半径、高、轴截面、锥角 3)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圆锥,认识到它的表面是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围成的,然后再思考圆锥的曲面展开在平面上,是什么样的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  巩固练习1)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则底面的周长为,侧面展开图的扇形的弧长为。2)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4,则母线长为。3)圆锥的母线长为4,侧面展开的扇形的弧线长为12π,则底面圆的周长为,底面半径为,圆锥的高为。4)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母线长为12,则锥角为 度。第1课时 §3.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教学目标

1、经历形成圆的概念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2、理解圆的概念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与三角形、四边形一样,圆也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我们并不陌生。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圆的更深入的知识。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本节主要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圆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车轮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圆是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车轮在行走时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圆形的车轮运转起来最平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一个定值。

2、圆的定义 ☆ 议一议 书本P 83 议一议 通过对游戏队形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为下面引出圆的定义做准备。如果单纯考虑队形因素,即只考虑“距离”对投圈结果的影响,那么排成圆形队形比较公平。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已经学过圆的概念,书本在此用集合的观点给出了圆的描述性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其中,定点称为圆心; 定长称为半径的长。“圆O”可表示成“⊙O”。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要素:一是圆心,二是半径。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 想一想 书本P 84 想一想 通过投镖的情境引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在圆外,点在圆内。第2课时 §3.2.1 圆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2、理解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

3、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图形。它是漂亮的图形,这节课,我们研究一下它的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B1、圆的轴对称性 ☆ 议一议 书本P 89 A在探索圆是轴对称图形时,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采用折叠的方法,有的学生也可能用其他方法,只要合理,都应该鼓励 CDO 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2、圆的几个概念 对于和圆有关的这些概念,应让学生借助图形进行理解,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AB记作AB ⌒ ⌒ 劣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优弧DCA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 注意 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 C3、垂径定理 MAB☆ 做一做 书本P 90 做一做 从此例子得出垂径定理。O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如图,在⊙O中,直径CD⊥弦AB,垂足为M,D(1)图中相等的线段有,相等的劣弧有 ; ⌒ ⌒(2)若AB = 10,则AM =,BC = 5,则AC =。第2课时 §2.1 圆的对称性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理解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圆是轴对称图形,还学习了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圆的中心对称(圆的旋转不变性)☆ 做一做 书本P 94 顶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圆的旋转不变性——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圆的中心对称性是其旋转不变性的特例。AE B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D1)弦心距、圆心角、圆周角、同圆、等圆 O如图,在⊙O中,∠AOB是圆心角、∠DCE是圆周角 2)探索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分开同圆和等圆两种来研究)C☆ 做一做 书本P 94 做一做 课件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操作(剪)通过实验探索圆的另一个特征。AA BO' OO CBCDD第3课时 §3.3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德育目标:体会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分类、归纳的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难点: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那么,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研究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圆心角与弧的关系 我们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因为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以整个圆也被等分成360份。我们把每一份这样的弧叫做1°的弧。所以,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巩固练习:若一条弧是70°,则它所对的圆心角是 °;若一个圆周角等于80°,则它所对的弧等于 °。

2、圆周角与圆心角 通过射门游戏引入圆周角的概念。提出这一问题意在引起学生思考,为本节活动埋下伏笔。C 圆周角:角的顶点在圆上,两边是圆的两条弦 O圆心角:角的顶点是圆心,两边是圆的两条半径 OAA B3、讲解例题 B例1 下列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分析:通过此例,让学生理解好圆周角的定义。

4、讲解例题 例2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中的圆心角∠BOC和圆周角∠A是同对一条弧。

第四篇:17第十七课 圣经和解释

十七课

圣经和解释

I. 什么是圣经?

1.是从神而来的圣洁的话语

彼后1:20,21

提后3:16 【神的默示是神呼气的意思,这是被圣灵感动的意思。不是神的话语在圣经里,而是圣经本身就是神的话语,整本圣经都是神的著作。】 2.是神启示给人类的真实应许

1)旧约

出19:5

出24:8

加3:24

创3:15 2)新约

路1:72—74

来9:14 3.是唯一关于救恩的之书

“圣经”一词源于希腊文”Biblos”,是“书”的意思,主后500年开始叫圣经。

徒4:12 【耶稣基督本身就是神的话语,就是圣经】

4.是神话语的完美记录

启22:18.19

申4:2 【AD500年时,在教会的领袖会议中列为正典的,就是今天的圣经(不包括外经)。】 【我能成为基督的门徒,但我不能成为使徒。】

II.圣经的形成及传承过程

1.旧约的形成

圣经是神的话语,是事实,但同时每一部分都是由人写出来的。在(1)特定的时期(2)特定的著者(3)独特的环境中记录下来的 A. 约瑟夫

1)圣经是由神的灵感动而写成的,是在特定的启示期间记录下来的。即从摩西到亚达薛西王为止(旧约)。

2)因圣经内容的圣洁性,故与世俗的文化有别。3)圣经中包括的卷数是有限的(22卷,24卷)。4)一字一句都不能改变。B. 次经—以斯德拉肆书4:18—48(100AD)

它不是渐渐形成的,而是在以斯拉时代一次完成的。耶路撒冷陷落后30年(B.C557),文士以斯拉时代一次异象中受命传授圣经,他选了五个聪明敏捷的人担任他的记录员。*旧约的划分

1.律法——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2.先知书 3.圣卷

【我们要知道,旧约圣经里各卷的位置,并不是因着哪个会议、哪个教会或哪个委员会确定的,而是通过历史和属灵经验的验证,使之成为甄选。】 2.新约的形成 来1:2

约16:13 1)初期教会不需要圣经

a.对于初期教会的基督徒,他们已经拥有圣经(旧约)。于是,不再想有其他圣经了。

【主后90年在雅麦尼亚会议正式确认旧约有39卷。】

b.初期的基督徒是亲身经历、亲眼见过而相信耶稣的,并不是因读圣经而相信的人。

c.因着使徒教会对末世有很强的期待。珥 2:28—32 五旬节事件.2)新约正典的形成

在当时的基督教社会里,泛滥着各种经卷,但为了满足会堂朗诵的需求,必须要确定一

部正典。而被确认为正典的唯一原则是:经卷的作者是否有使徒的权威。(使徒的权威是当时教会的绝对权威)。3)保罗书信的集成

a.新约中成书时间最早(AD 100)

b.保罗书信是在当时特定的时间内,针对教会遇到的急迫的状况,有目的性的写的书信。

c.好象是写给有问题、分裂的教会的书信,怎么被收集成圣经了呢?

· 自然发生说:教会和教会间收到保罗的书信后,彼此交换的手写本。

d.保罗书信的集成地点和责任者。

· 地点—推定为以弗所,在那里停留最长时间(3年)。

· 责任者—推测是腓利门的奴仆阿尼西母(弗1:3)4)福音书的形成和集成

a.资料文献存在 ——Q资料——马太和路加有,马可没有。

——考证书。

——各福音书作者固有的资料。

b.去掉历史上似是而非的不同文本形成。

· 奥利金(182—250):只有四福音是神的教会里没有异议的书。

【很久以前,从非洲载运黑人奴隶的船向美国开来。在船底层的黑人,因着空气不流畅导致窒息,因此他们都跑到甲板上,将白人扔到了海里,砸了船上的所有器物,包括指南针。这样,他们获得了自由,得到了快乐。当是,船却因着没有指南针失去了方向,终于被海浪吞没了。同样,我们的人生航程上要有圣经作为我们的灵性指南针。】 3.圣经的传承过程

1)旧约圣经—写于皮革——希伯来文写成

新约圣经—写于纸草——希腊语和亚兰语写成

2)最早的译本是英文翻译本,翻译本完成于1382年—出版于1454年

3)中文圣经的翻译历史(来源)

中文当代译本圣经,是由“中国圣经新译委员会”(后缩名为“中文圣经新译会”)翻译 “官话和合本圣经”是目前中国基督教通用的圣经,它是1919年出版的。据说翻译这个版本先后用了27年。“官话和合本圣经”又分为“神”版和“上帝”版。其实这两个版本除对“GOD”一词的译法不同外,其他地方完全一样。

III.圣经中关于灵感的见证 1.外在证明(外证)

来2:1—4 2.内在证明(内证)

提后 3:16—17 3.成就预言

约 5:39

徒13:22

19:7—10 IV.圣经和解释

圣经是神给予人类的爱的书信。最初到人手中的书信,和今天在我们手中的圣经,尽管书信的内容没有变化,但因着时代、语言和风俗与圣经写作时代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神的话语进行解释。在解释时会有释经这门学科所要求的各个复杂的过程,但这里只是提示几个原则。1.圣灵的光照

信徒若能邀请圣经的原作者圣灵为个人的引导者,就能经历到对神话语的惊人的洞察力。

14:25

林前 2:10

2:12—13 2.历史—文法式的释经

要仔细观察作者常用词的意义,和圣经的文脉,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正确地

解释圣经。徒17:11 3.属灵领袖和圣经专家的释经

徒17:2—3,19:9—10,8:30—31 【要参考注解书籍或神学书籍,以经解经,圣经是市井自身在解释(参考和合本。)】

4.从宏观的观点解释圣经

圣经是神创造的记录,是神对人类的救赎历史。

* 注意之点:

1)不能加减圣经(申4:2)。

2)不谬讲圣经(林后4:2)

3)不强解圣经(彼后3:16)—自取灭亡。4)不可为守遗传废了神的道(可7:10—13)

《圣经礼赞》

当我处在疲倦时,圣经是我的床,当我处在黑暗时,圣经是我的光,当我处在饥饿时,圣经是我的饼,当我极度害怕时,圣经是我的盔甲,当我处在疾病时,圣经是我的良药,当我不知所措时,圣经是我的朋友,当我想要工作时,圣经是我的工具,当我休假休息时,圣经是我的丰富,当我无知无识时,圣经是我的学校,当我陷入塌陷时,圣经是我的硬地,当我腾空飞翔时,圣经是我的翅膀,当寒风凛冽吹起时,圣经是我的热量,圣经是我的指导者,衣服,避难处,乐园,太阳,泉水,新鲜的空气。

伟大的书啊!

第五篇:第十七课灯塔大课堂心得体会

第十七课灯塔大课堂心得体会

刘倩倩

灯塔大课堂第十七课通过具体实例为我们展示了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的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会上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谈感受、谈差距、谈打算,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了关于组织生活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关键是要敞开心扉,以诚相见,带着问题谈。主动亮明自身存在的问题,诚恳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对一些有误解有分歧的问题要敞开谈。谈心双方要做到端正态度,与人为善,以做到沟通思想,增强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对于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增进党员干部之间的学习交流、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组织的活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下载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七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七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俄语 第十七课 教案

    Урок17 一、 教学内容: 课文:《Как я стал писателем》二、教学目的: 1.运用正确语音、语调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就课文内容进行对话。 3.通过讲解课文......

    黑龙江省高校第十七期“基础”课[合集]

    黑龙江省高校第十七期“基础”课 骨干教师培训圆满结束 我院教师载誉归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工作的要求,推进......

    第十七课 《寓言两则》(五篇材料)

    第十七课 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寓言两则》是第四组的一篇叙事性文学体裁,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传说故事,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诫,教育的性质。课文......

    九年级数学教案基础训练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提高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2.巩固动宾短语和偏正短语的知识,巩固有关定语的知识。 3.熟悉假设关系的复句,并能用表示假设的关联词语造句......

    九年级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文桥中学吴园田 课题: 太阳光与影子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实践、 探索的过程, 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 能......

    第十七课主日学重要性--建立家庭主日学

    第十七课主日学重要性--建立家庭主日学 前言 路加福音4:38-40马太福音8:14-15马可福音1:29-31 这三个的地方都是讲一个故事,主耶稣进了会堂,进了西门的家,西门的岳母害热病正重,......

    第十七课:学会说“不”(精选多篇)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说“不”》。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四川文艺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心......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孔子》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孔子拜师》悟学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