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
(一)背景:
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
2、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3、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三)、代表及作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异同点)
1、拜伦(英)
(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 ①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2)代表作:叙事长诗
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3)不同点:
①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
②表现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
2、雪莱(英)(1)思想倾向
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
②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2)代表作《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3)不同点
①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②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四)影响:
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小说
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分化、金钱至上 2人们不满加剧,促使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审视与批判。
(二)、代表及作品
1、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2、巴尔扎克(法·作家)《人间喜剧》
3、托尔斯泰(俄·文学家)《战争与和平》(长篇历史小说)
(三)艺术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再现典型人物,剖析社会本质问题。
(四)历史意义
积极: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局限:未能指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五)、两种文**流的异同点:
1共同点: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2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情,深入剖析和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
三、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尔基 《母亲》 《海燕》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背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机,人们深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二)艺术特点:
1用夸张怪诞的手法渲染人的精神创伤。
2以荒诞的主题和手法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3反传统:
①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
③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④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
(三)代表及作品 《等待戈多》(法·贝克特)
1内容:了解 2影响、地位
(1)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2)1969年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篇:历史 必修三 第十七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诗歌、小说与戏剧
浪漫主义(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背景: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处于革命和改革的时代.2.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感到失望.3.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成就:①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③海涅(德国)《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雨果(法国)《悲惨世界》
5大仲马(法国)《基督山恩仇记》○
浪漫主义文学特点:1.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情感,积极追求理想世界.2.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强调个性自由表达(李白,屈原)
3.注意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同情下层劳动群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对下层劳动群众给予深切同
情,对人心以极大鼓舞.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
背景:1.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处,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贫富差距悬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资本家贪婪冷酷,拜金主义盛行.3.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浪漫主义抽象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
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成就:①巴尔扎克(法国)
②托尔斯泰(俄国)
③司汤达:《红与黑》
④狄更斯:《双城记》
特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
质.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方式客观性.影响: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 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局限性: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提出解决方法)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
背景:19c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代表:俄罗斯高尔基(斯大林时代)
1906,发表长篇小说<母亲>.(描写下诺夫哥罗德工业区工人阶级的生活&斗争,刻画了以
工人巴威尔’符拉索夫和他的母亲彼拉盖娅’尼洛夫娜为代表的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地位: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反理性主义)
背景:1.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环境动荡复杂(世界大战
和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
2.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失望,怀疑、迷惘、苦闷等精神危机,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成为荒诞派作家不断重复的主题.(夸张怪诞的手法)
成就:荒诞派戏剧:贝克特(法国)的《等待戈多》
第三篇:17诗歌小说戏剧
17、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解决好以下问题:
1、19世纪世界流行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潮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的流行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何关系?
2、拜伦和雪莱有何相似的经历?他们的文风有何不同?
3、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什么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课全书”?
4、为什么罗曼罗兰把《战争与和平》称为“近代的《伊利亚特》”?
5、你如何看待荒诞派戏剧?
【预习提纲】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
1、时代背景:(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没有出现---------
(2)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2、代表人物:
拜伦:(1)作品风格:具有----抨击---------------------现象,塑造
出一些“拜伦式英雄”的人物。
(2)代表作:叙事长诗《----------》和《----------》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雪莱:(1)作品风格: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精神。
(2)代表作:《------------》
3、浪漫主义特点:(1)理想主义(2)想象力丰富,注意--------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2)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促使-------------------------
2、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
(1)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自称是法国社会的“--------”,用小说进行社会
研究。
(2)代表作《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
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1)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代表作《--------------》
(2)《战争与和平》描写俄国人民---------------------赞扬----------------展现---------------
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注重细节描写-------------------------地位。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
1、背景:19世纪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3、作品内容及地位:-------------------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1、背景:西方人精神上失望、迷惘和苦闷,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
2、荒诞派戏剧的特点: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宣泄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阅读73页框中)
3、荒诞派的开山之作:《等待戈多》内容和地位---------------
【预习检测】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 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不知鼓舞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它出自 A但丁的《神曲》B雪莱的西风颂》C拜伦的《唐璜》D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3、“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他立意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这部作品 是A《人间喜剧》 B《战争与和平》 C《双城记》 D《红与黑》
4、被罗曼罗兰誉为“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的文学作品是 A《人间喜剧》B《战争与和平》C《等待戈多》 D《安娜卡列尼娜》
5、1969年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A 托尔斯泰B雨果C贝克特D巴尔扎克
【知识构建】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自主学习】
1、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有什么风格特点?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2、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4、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荒诞派的特点?
【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列两图回答:
【课内探究】
.图一 雪莱图二拜伦
(1)请指出二人的突出贡献及文学流派?
(2)二人的诗歌在世界文学领域影响巨大,指出二人在诗歌风格的不同。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二: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材料三: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请回答:
①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论巴尔扎克?
②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举例说明)
③从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讲话中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
一.(1)二人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其中拜伦的代表作主要是《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雪莱的代表作主要是《西风颂》。
(2)诗歌风格:拜伦的诗歌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二学来的诗歌则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①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②《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俄国社会大动荡,《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③三位伟人的讲话都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达的观念与精神是那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能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原理)
【有效训练】
1、(09年天津卷).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2、(09年广东文基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印象主义
3、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代表作《等待戈多》属于现代荒诞戏剧,其主要依据是A.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B.内容纯属虚构
C.内容多与鬼神有关D 反映人们失望、迷茫、痛苦的精神危机
4、《战争与和平》所反映的“战争”是()
A.拿破仑对外战争B.克里米亚战争
C.日俄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5.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A.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B.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C.荒诞派文学流行的时代背景
D.古典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第四篇: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青州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编号:17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CAAD
2.①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②《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俄国社会大动荡,《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③三位伟人的讲话都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达的观念与精神是那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能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原理)
一、选择题:1-9DDDCDBBBB
二、非选择题: 10.(1)二人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其中拜伦的代表作主要是《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雪莱的代表作主要是《西风颂》。
(2)诗歌风格:拜伦的诗歌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二学来的诗歌则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CAAD
2.①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②《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俄国社会大动荡,《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③三位伟人的讲话都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达的观念与精神是那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能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原理)
一、选择题:1-9DDDCDBBBB
二、非选择题: 10.(1)二人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其中拜伦的代表作主要是《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雪莱的代表作主要是《西风颂》。
(2)诗歌风格:拜伦的诗歌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二学来的诗歌则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五篇: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 导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巨大变化。不同的人们怀着惊奇、喜悦、迷茫或者痛苦的眼光,观察着这个变动中的世界。那些目光敏锐、思想活跃的文学家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他们对社会变动的深刻思考。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
(一)、代表人物及作品 英国 拜伦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
英国 雪莱 《西风颂》
德国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法国 雨果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课本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两个浪漫诗人?拜伦和雪莱
有表情的朗读拜伦与雪莱作品节选谈谈两位诗人创作风格有何不同?从材料那里可以反映出来?
材料一《唐璜》节选: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材料二《西风颂》节选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答: 拜伦:通过塑造孤傲、倔强、狂热、浪漫的叛逆式英雄形象,来抨击丑恶现实,以此展现作者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体现出追求自由、幸福、民主。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蕴含着批判封建专制。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丰富的想象力。)
雪莱: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展现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恩格斯赞美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这句充满憧憬的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勇敢走出人生的低谷。)
从两个诗人的特点及课本知识我们来归纳一下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特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文学特点
⑴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⑵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三)影响
(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
(四)背景:结合材料
三、必修一和课本知识思考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自由女神引领人们战斗”图片
“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分析材料:法国大革命中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革命不断被人民群众 推向高潮。但革命后法国社会并没有稳定下来,波旁王朝复辟,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使人们生活并没有好转。启蒙理想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也没有很好的体现,新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革命大众任然处在社会的底层,被压迫、被奴役,现状使人们对现实不满。但对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又保抱有幻想。所以,充满幻想与憧憬的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背景简单归纳为:
1、处于革命与改革的年代(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改革)
2、人们对启蒙理想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感到失望。
3、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
过渡:紧随浪漫主义之后的是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结合课本及必修
一、必修二分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
生回答,师补充,分析:产生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由改革与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社会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资本主义所追求的金钱至上弥漫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不满加剧。认识到幻想与憧憬解决不了生活的困境,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背景简单归纳为:
1、产生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分化、金钱至上(2)人们不满加剧,促使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审视与批判。
2、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英国 狄更斯 《双城记》
俄罗斯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课本重点介绍了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俄罗斯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一个是对法国19世纪前期整个社会生活的真实描述,一个是对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战争现实的描述。(克里木战争又叫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土耳其、法国、英等国向俄国宣战,争夺巴尔干的控制权,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之后俄国看到自己沙皇专制的腐败,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就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3、特点:
生读材料四,并找同学扮演葛朗台临死前动作,感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如何刻画人物特点的?(指导学生扮演人物时,主义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要符合人物形象)(1)对于金钱,葛朗台的反应是“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
(2)对于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还不时地用手抚摸。(3)对于他的妻子去世,他逼迫他的女儿放弃继承权,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你欠我的还了我,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4)对于临死之前,神甫为他做法事,他还想抢神甫的镀金十字架,却因为用力过度而一命呜呼。生回答,师补充,分析:不时地用手抚摸储藏室的钥匙,临死前的法事,还去抓镀金十字架,却因为用力过度而一命呜呼。一个简单的细节动作深刻刻画出现实中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追逐,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金钱至上。简单归纳为:
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再现典型人物,剖析社会本质问题。
4、影响: 结合课本“俄国作家高尔基对欧洲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于创作方法进行的概括”的材料和特点,分析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积极: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局限:未能指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过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能指出正确的出路,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指出了正确的出路。什么出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2)
(二)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1、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尔基 《母亲》 《海燕》
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材料五感悟:材料体现人物怎样的精神?从哪里看出?讨论什时代特征造就这样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母亲的声音应该急促有力,省略号处好稍有停顿。有人低声附和声应该低)材料五:
革命者把巴威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印成传单。母亲担当起到塔尼亚去送传单的任务。但在一个小车站上,她被暗探发现了。最初,她想逃跑,忽然她想到这是给儿子丢脸的可耻行为。于是,她当众把箱子打开,把传单散发给群众,并高声地向群众说道:“昨天审判了一批政治犯,里面有个叫符拉索夫的,是我的儿子!他在法庭上讲了话,这就是他演说的稿子!„„请你们相信母亲的心,和她的白发,我们可以告诉你们:因为他们要向你们诸位传达真理,所以昨天被判了罪!„„这种真理„„没人能反抗!„„我们一辈子都在劳动里,在污泥里,在欺骗里,一天一天地葬送自己的生命!可是别人却利用我们的血汗来享乐,坐享其成„„我们的生活就是黑夜,墨黑的黑夜!”“对啊!”有人低声地附和起来。
这时宪兵冲进来了。宪兵用拳头来阻止母亲的演讲。并且殴打她。母亲用手抓住了门框,两脚硬撑在地上,高声地喊道:“复活了的心,是不会被杀死的!”“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不能扑来的!”“诸位,团结起来!”-------《母亲》
精神: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师生分析:母亲在被暗探发现时本来可以逃脱,但为了完成发传单的任务,不但没逃反而在散发传单同时进行有力的演讲。当宪兵殴打她时,她任然在进行革命的演说。这些体现了母亲的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复活了的心,是不会被杀死的!”体现了坚持革命斗争的精神。时代特征:19世纪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师生分析:这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跟我们必须一讲的什么事件有关?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理论指导,所以19世纪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过渡: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三、现代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以后)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众多,课本重点讲了荒诞派。结合必修
一、必修二及课本分析荒诞派产生的背景:
1、背景:
师生分析:19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萧条,使人们饱受了,战乱、动荡、饥饿、痛苦。战后人们还无法从社会的危机中走出。二战中国际法西斯势力的到处肆虐(独裁专制、恐怖屠杀),二战中原子弹的应用,使人们战后短期内还无法走出心灵的阴影,造成精神危机和心理变态及悲观情节。而前一段的批判现实并没带来现实的好转,所以精神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派。简单归纳:(1)、世界大战的创伤,经济大萧条,使人们战后还无法从社会危机中走出。(2)、国际法西斯的肆虐,原子弹的威胁使人们战后短期内无法摆脱精神的创伤。
2、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 贝克特 《等待戈多》 问:《等待戈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看课本回答:荒诞派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阅读材料六思考现代荒诞剧的特点:(要求:一个人读旁白,两个人经典对白。经典对白要读三遍,深刻体味。)材料六:《等待戈多》是两幕剧,主要描述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位流浪汉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情况,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等待,剧情都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就是等待,但戈多最终也没出现。剧中两个流浪汉是被社会挤扁了的“非人”,他们卑微、低贱、肮脏;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没有自我,也没有尊严,只是胆战心惊地向奴隶主乞讨吃剩的骨头;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剧中反复出现两个流浪汉的经典对白: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2、特点:反传统。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但三到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
总之,荒诞派展示理性丧失和生活的毫无意义,反映当代人精神世界:虚无、悲观。
(3)小结:19世纪以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了改革与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也从开始确立到普遍确立到走向成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经济危机越演越烈,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观念弥漫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文学也在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相伴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