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剧鉴赏课心得
在戏剧舞台寻找青春
——戏剧鉴赏课心得
无法否认,戏剧鉴赏是一门极具艺术的课程。是它,让喜欢文学的我真正领会到浩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的魅力在于那生动淋漓,在于那雅俗共赏,更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能选择这门课程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奋斗”。大一开始,对于文学的挚爱,使学理科的我义不容辞的选择这门课程,想要在这样一个文学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信仰。可是,总是那么遗憾,每次的期盼最后都落空。终于在大三选上了这门课程。每次,看着和蔼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讲戏剧,讲他的看法,他的见解,讲他对戏剧的热爱,总是莫名的感动,年近古稀的老师,为了他对戏剧的追求,年迈却还是坚持自己不变的信仰。
都说,人生就像一场独一无二的戏剧,从出生到生命殁乎,就像在舞台上的倾情独舞一样,扮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的角色。故,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演好了换取的是喝彩、掌声以及声名显赫,演不好,则观众稀少,场面冷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形的舞台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就如同表演一般,演员的戏份很多时候在于你的争取,争取了,或许就此刻辉煌。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呢?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概就如此。
戏剧鉴赏课,实话说,刚刚开始听时并不觉得是有多精彩。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戏剧是用来品的,或许它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像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我确定的是,它不像电影那样商业化,更不像偶像剧那样仿佛水面上的泡沫那般不堪一击。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种的形式。它生动形象,避实就虚,很好的将人生搬到了舞台上,让人若有所思。
上了一个学期的戏剧鉴赏课,不管是听邱老师满怀热情的解说他对戏剧独到的见解,还是观看《雷雨》、《左岸》、《立秋》等戏剧名作,每节课总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有收获。不可否认,邱老师介绍的这三部戏剧可以说是文学的经典。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立秋》,它折射出了中国当代最经典最值得传承的“企业经营”之道——勤奋、敬业、谨慎、诚信!丰德票号祖祖辈辈传承的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晋商的经营之道,让我叹为观止。故事以两条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发展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豪门恩怨,爱恨情仇,彷徨徘徊,锐意革新,生死关头,何去何从!晋商票号跌宕惊魂!看完《立秋》后,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或许这就是老师说的对戏剧的感触吧!只有真正用心去体会戏剧,才能跟随故事走到最后。
不可否认,戏剧鉴赏这门课选的非常值得,感谢老师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而戏剧的文化底蕴也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对文学的挚爱又加深了一个层次。文学的道路还是很漫长,我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的脚步,只要自己不停歇,总有一天,星星也能长成太阳!
第二篇:戏剧鉴赏上课心得
戏剧鉴赏作业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戏剧,一直以来都被我忽视的伟大的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在这次迫不得已的选修课中颠覆了我对它的看法。一直以来,每每看到剧本我都只是翻翻就放下,觉得都是人物的对话,没有过多的描写,比起我常看的小说、散文、纪实等等的文学作品乏味多了。但是通过这次的课程我觉得我的想法甚是愚昧无知。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并通过表演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通过戏剧中的重重矛盾,深刻地揭示真实的社会矛盾。所以戏剧的矛盾以及真实深深地让我领略到戏剧的博大精深。
虽然其他的文学作品也是以矛盾的呈现来表达思想,揭露事实,然而,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更加集中,强烈,典型,也更富有戏剧性。以最近一次课上所讲的《女驸马》为例,剧中的主角冯素珍表现的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聪明同时又对爱情有着忠贞不渝的信念的女性,代表着当时社会中的和她一样的待字闺中的贤良女子。但是其继母等又代表着当时社会中见钱眼开,讲求门当户对,追求虚荣的迂腐派,不惜逼走儿子,拆散女儿婚姻来达到自己目的。这两者的矛盾冲突反应的就是当时古代社会的明显矛盾,因此戏剧就有了它的感应力,让观众知道它是虚构的还是愿意看下去,达到虽假尤真的程度。但是,在戏剧中矛盾的表现形式则更为剧烈,因为现实中大部分女性都是屈从的,而不能像冯素珍那样在皇帝面前博回公道。因此可以看出戏剧的矛盾远比现实更加集中,典型也更加夸张,同时矛盾越为冲突戏剧就越扣人心弦,戏剧也就越精彩。该剧最后重重矛盾的化解更是体现了编剧的智慧与才能以及丰富的想象,应该这也是戏剧吸引人的地方吧。这样的矛盾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人的意志与命运的矛盾,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稳健的构思和戏剧的矛盾相辅相成。
戏剧的另外一个奥妙之处就是真实。通过一个小小的简单的舞台,时间、空间上的高度集中,时间,人物,场景,情节都集中在方寸之间,这对编剧,台词,演员,动作等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看似不可能达到的真是却被巧妙地实现了。戏剧的真实首先体现在它反映的社会现实,社会矛盾与观众达到了共鸣,让观众在这虚构的剧情,场景中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交由戏剧支配,并且在心理上乐意地接受这种支配。其中原因就在于戏剧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让观众对自身的经历产生了种种联想,或者是出于情感上的影响。出于这种联想,可以从中得到某种人生体会,从而放心地让自己沉醉于这种虽假尤真的享受中,同时这种戏假而情真的也让观众沉醉不已。其次,戏剧的真实在于其力量与深度,能够表达某种“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或者是“具有较大的历史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因此戏剧必须有其应有的深度和旨意,表现特定历史阶段的先进世界观,以及某些方面的社会本质反应的深刻的思想。
在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戏剧的真实表现在戏剧的演员的表演。戏剧有四大元素——剧本(故事),演员,场景(舞台)以及观众。因此演员的表演对戏剧的真实性有着难以言喻的深刻的影响。演员是角色的代言,透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情感才得以流露,主题才得以显现。因此演员所创造的舞台角色形象是戏剧表演艺术的最大特征。舞台人物形象是直观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它诉诸观众的直接视听。演员是否投入,感情是否真挚,动作是否到位,以及像中国戏剧中的做打念唱等等是否达到高水平,这些都对戏剧的真实性甚至于戏剧的整体有着莫大的影响。
对于戏剧的领悟与鉴赏还需要个人日后慢慢体会,我自己的全部心得也不能在这短短的一千多字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还需要自己慢慢的努力与不断的阅读积累以领会戏剧的博大精深,从美学意义上领会也可能是对个人的自身素质的一个提高以及要求。
第三篇:尔雅课戏剧鉴赏答案
1.1、戏剧学概论
(一)1()是戏剧繁荣的必要基础之一。A、经济活动的频繁 B、政治活动的频繁 C、社会活动的频繁 D、内心活动的频繁 正确答案: D 2 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戏剧现象的是()A、生日派对 B、开学典礼 C、阅兵式 D、上学放学 正确答案: D 3 任何()都是广义的戏剧学研究范畴。A、影视作品 B、社会文体活动 C、人类戏剧现象 D、人类表演活动 正确答案: C 4 当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不统一时,就进入了一种“角色”,即产生了“戏剧现象”。正确答案:√ 5 戏剧概念产生于人类精神和情感的需要,没有这种需要也就不会有戏剧的产生。正确答案:√
1.2、戏剧学概论
(二)戏剧的目的不在于促进欣赏者自我提升,而在于对欣赏者进行教育。正确答案:× 2 戏剧是人类精神、情感、生活相互凝聚而成的社会活动。正确答案:√ 3 以戏剧艺术、舞台艺术、创作演出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被认为是()。A、广义的戏剧艺术学 B、狭义的戏剧艺术学 C、泛化的戏剧艺术学 D、强化的戏剧艺术学 正确答案: B 4 以下关于“仪式”表述错误的是()。A、仪式是一种精神活动 B、仪式是一种社会现象
C、仪式最早是人与人的交流活动 D、仪式最早是人与非自然因素交流的行为 正确答案: C 5 各民族的戏剧在起源、发展、变化上的一致性,反映了一种共通的本能,即()。A、情感的本能 B、表演的本能 C、欣赏的本能 D、戏剧的本能 正确答案: D
2.1、戏剧的发生
(一)1 戏剧产生于()。A、古希腊时期 B、罗马时期 C、雅典时期 D、巫术思维时期 正确答案: D 2 以下关于巫术思维时期人类“扮演”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一种生产方式 B、可能是一种生产活动 C、可能是一种理性思维 D、可能是一种文化本性 正确答案: C 3 戏剧艺术产生于宗教崇拜,而非理想科学。()正确答案:√
2.2、戏剧的发生
(二)原始人的“扮演”活动通常以生产活动而不是取悦他人为目的。正确答案:√ 2 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扮演”活动的逼真性。正确答案:√ 3()和接触律是巫术思维建立的原则。A、相悖律 B、同化律 C、相似律 D、顺应律 正确答案: C 4 认为伤害人的影像与伤害人自身具有同等效力,这是巫术思想中()的体现。A、相似律 B、顺应律 C、相悖律 D、接触律 正确答案: D 2.3、戏剧的发生
(三)1 下列关于戏剧中“仪式”的表述错误的是()。A、仪式是知识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对宇宙的理解。B、仪式有说教作用。
C、事物影响和控制着仪式的预期效果。D、用于显露一种超自然力量。正确答案: C 2 在戏剧学中,扮演和表演是无差别的社会活动。()正确答案:× 3 扮演活动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原始戏剧的形成。()正确答案:×
2.4、戏剧的发生
(四)人的体验行为使扮演具有了明确的心理内容。正确答案:√ 2()是指在保持本我的状态下表现另一个个体的心理及行为的活动。A、戏剧 B、表演 C、扮演 D、模仿 正确答案: B 3 戏剧学认为仪式都是庄重严肃的,没有娱乐功能。正确答案:× 4 戏剧的形成需要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外在因素主要指()。A、人的体验能力 B、人的模仿能力 C、人的参与能力 D、人的创造能力 正确答案: A 5 扮演与表演的主要区别之一:扮演具有(),而表演具有主观目的性。A、主体性 B、客体性 C、主动性 D、被动性 正确答案: D
2.5、戏剧的发生
(五)1 戏剧以巫术思维时期的活动为雏形,而该时期人类活动的基础不包括()。A、极强的自信心
B、控制和改变自然的欲望 C、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D、较为理性的认知 正确答案: D
2.6、戏剧的发生
(六)戏剧的产生受到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第一次分裂的影响,第一次分裂是指()。A、现在与过去的不统一 B、自我与他我的不统一 C、内在与外表的不统一 D、整体与个别的不统一 正确答案: C 2 神话是全世界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正确答案:√ 3 希腊神话中,宙斯化为公牛劫走欧罗巴的故事体现了戏剧中哪个题材的信息。A、伦理-爱情 B、族别-性别 C、伦理-性别 D、族别-爱情 正确答案: B 4 在戏剧产生的时期里,人类就已经对“灵魂”有了初步认识,他们认为“魂”是()。A、方生的事物 B、永生的事物 C、现实的事物 D、逝去的事物 正确答案: D 5 在戏剧产生的时代里,人类往往对崇拜物赋予一种非自然的属性。正确答案:√
2.7、戏剧的发生
(七)体验能力是戏剧生成和被理解的基础之一。正确答案:√ 2 戏剧的产生离不开体验,而()又是体验最初的心理基因。A、别离情结 B、母子情结 C、生死情结 D、夫妻情结 正确答案: C 3 戏剧欣赏基于信任,而信任又基于()。A、情感 B、模仿 C、观察 D、体验 正确答案: D 4 戏剧欣赏的实质不包括()。A、对灵魂的关注 B、对自我价值的探索
C、对外表与内在不协调的责问 D、对自己生命的关怀 正确答案: B 5 戏剧欣赏不以体验和模仿为基础。正确答案:×
2.8、戏剧的发生
(八)1 宗教的进步导致了人类内心的丰富,而内心的丰富导致了体验的能力。()正确答案:√
2.9、戏剧的发生
(九)生死问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对生与死的认识促进了人类内在空间的拓展。()正确答案:√ 2 宗教体验使人类原始的扮演活动演化为真正意义的演出。23.10 正确答案:√
2.10、戏剧的发生
(十)为了娱乐而扮演发生在戏剧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哪个阶段()。A、第一个阶段 B、第二个阶段 C、第三个阶段 D、第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C 2 当人类文化发展中语言还处于低级阶段时,利用()来表达意思。A、生动的语言 B、模仿性手势 C、绚丽的布景 D、真实的画面 正确答案: B 3 在祭祀活动中,人们逐渐寻找到一种通过仪式而达到内心的情感平衡的方法,即戏剧。()正确答案:√
2.11、戏剧的发生
(十一)仪式起初以娱乐人为目的,之后转化为以娱乐神为目的。()正确答案:× 2()的特点之一是演唱者、演出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欣赏者。A、木偶剧 B、哑剧 C、话剧 D、目连戏 正确答案: D 3 当具有体验意味的扮演活动赋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时,戏剧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便出现了。()正确答案:√ 4 仪式性远胜于观赏性的戏剧形式是()。A、目连戏 B、地戏 C、戏曲 D、话剧 正确答案: B 3.1、古希腊戏剧
(一)戏剧是由()和故事组成的。A、人物 B、主体 C、布景 D、场面 正确答案: D 2 仪式性和娱乐向是场面话化的行为,需要在具体时空间里完成,不是靠其臆想完成。正确答案:√ 3 语言是戏剧的唯一媒介。()正确答案:× 4 最初的人类戏剧活动是由()和狂欢行为转化来的。A、模仿 B、祭拜 C、意识 D、仪式 正确答案: D 5 戏剧艺术真正发生的时期是()A、古罗马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巫术思维时期 D、古埃及时期 正确答案: B 6 模仿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在模仿时要特别强调()。A、穿越性 B、空灵性 C、空间性 D、真实性 正确答案: C 7()是戏剧艺术存在的本质理由。A、情感诉求 B、价值升华 C、自我表现 D、社会需求 正确答案: A
3.2、古希腊戏剧
(二)1 任何一种神话都与其当时社会以及当时人类理想密切相关。正确答案:√
3.3、古希腊戏剧
(三)1()与古希腊戏剧的产生密切相关。A、忒斯庇斯 B、莎士比亚 C、索福克勒 D、埃斯库罗 正确答案: A 2 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含有强烈的()活动的痕迹。A、典礼 B、殡葬 C、祭祀 D、庆生 正确答案: C 3 古希腊戏剧包括()和喜剧两大类型。A、木偶剧 B、哑剧 C、舞台剧 D、悲剧 正确答案: D 4 戏剧艺术的核心内核是对人的欲望要求的赞美,而不是进行某种道德宗教的束缚。正确答案:√ 5 关于“酒神精神”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戏剧生成的本质因素就是感性的酒神精神。
B、人类对生命的追求和赞美构成了酒神以感情为主的精神内核。C、酒神精神与希腊戏剧关系不大。
D、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了这个术语。正确答案: C 6 古希腊悲剧是一种发展成熟的戏剧样式。()正确答案:√
3.4、古希腊戏剧
(四)戏剧中人物的内心和外表完全是现实中人物的反映。()正确答案:× 2 戏剧与影视的区别之一是戏剧不以画面和现实存在作为表现手段。正确答案:√ 3 现存的两部史诗和赫希俄德的()分别代表了古希腊神话的两大源头。A、《伊利亚特》 B、《奥德赛》 C、《神谱》 D、《荷马史诗》 正确答案: C 4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统称为()。A、神谱 B、古希腊神话 C、荷马神谱 D、荷马史诗 正确答案: D
4.1、雅典三个戏剧节
即兴演出喜剧最早是在希腊的()这一节上。A、大酒神节 B、勒奈亚节 C、乡村酒神节 D、勒布那节 正确答案: B 2 于12月至翌年1月举行的戏剧节是()。A、勒奈亚节 B、大酒神节 C、洒扫节 D、乡村酒神节 正确答案: D 3 “雷神”是古希腊戏剧中的重要人物。正确答案:√ 4 古希腊的三个艺术节不包括()。A、勒奈亚节 B、大酒神节 C、乡村酒神节 D、洒扫节 正确答案: D 5 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和米南德是古希腊时期五位著名的剧作家。()正确答案:√ 6 歌队以()和歌唱为其传情表意的手段。A、朗诵 B、舞蹈 C、念白 D、对话 正确答案: C 7 大酒神节以表演()为主。A、戏曲 B、神话 C、悲剧 D、喜剧 正确答案: C
5.1、酒神狄奥尼苏斯
(一)酒神是农业社会的必然产物,他联系着人的精神追求与渴望。()正确答案:√ 2 神话中,狄奥尼苏斯教人类酿制葡萄酒,因而被誉为()。A、雷神 B、太阳神 C、爱神 D、酒神 正确答案: D 5.2、酒神狄奥尼苏斯
(二)对“死亡和复活”这一主题认识不正确的是()。A、这展现着生命的生殖与延续 B、这是自然规律的直接反响 C、这体现了社会文明的本质 D、这暴露了人类低水平的认知能力 正确答案: D 2 古老的宗教崇拜的主题包括()。A、肉体和灵魂 B、死亡和复活 C、婚姻和族别 D、人类和自然 正确答案: B 3 一切文明都以对人的生存的理解为起点和归宿。()
正确答案:√ 4 农耕名族的神话和传说体现着人类对自认规律的理解。()正确答案:√ 5 神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反应了该神所属群体的()。A、自然属性 B、集体价值 C、社会结构 D、集体意识 正确答案: C
5.3、酒神狄奥尼苏斯
(三)1()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首,被认为是悲剧的真正创作者。A、忒斯庇斯 B、莎士比亚 C、索福克勒 D、埃斯库罗斯 正确答案: D 2 希腊酒神节戏剧表演中,面具的重要作用在于()。A、避免过度夸张 B、帮助观众理解 C、烘托角色效果 D、遮盖演员形象 正确答案: C 3 米南德是古希腊“新戏剧”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A、《愤世者》 B、《欧塞罗》 C、《塞万提斯》 D、《蛙》 正确答案: A 4 古希腊悲剧中描写的冲突都是可以调和的、非宿命论的。()正确答案:× 5 古希腊戏剧大多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史诗。()正确答案:√
5.4、酒神狄奥尼苏斯
(四)被誉为“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戏作家是()。A、索福克勒斯 B、米南德 C、埃斯库罗斯 D、莎士比亚 正确答案: C 2 埃斯库罗斯三部曲包括《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善好者》。A、《乞援人》 C、《七将攻忒拜》 D、《阿伽门农》 正确答案: D
5.5、酒神狄奥尼苏斯
(五)普罗米修斯传递出的宗教命题是()。A、苦难与新生没有必然联系。B、苦难和新生是相互对立的。C、不用忍受苦难,也可走向新生。D、只有忍受苦难,才能走向新生。正确答案: D 2 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都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正确答案:× 3 埃斯库罗斯认为:悲剧式的英雄的命运在于为人类的不幸进行辩护。()
正确答案:√ 4 对英雄人物承受灾难的意义的颠覆和嘲弄是()。A、是现代戏剧艺术的偶然现象 B、是对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误读
C、是现代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的本质区别 D、古希腊戏剧的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 C 5()经常创造的人物形象是:即使处于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失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A、忒斯庇斯 B、莎士比亚 C、索福克勒 D、埃斯库罗斯 正确答案: D
6.1、古希腊神话
(一)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最后一位,擅长希腊神话和人物心理的描写。正确答案:√ 2 从()这名戏剧家以后,古希腊戏剧逐渐走向衰落。A、忒斯庇斯 B、欧里庇得斯 C、索福克勒 D、埃斯库罗斯 正确答案: B 3 古希腊戏剧衰落的表现不包括:()A、神话的意义和原型发生减弱 B、世俗因素增多 C、宗教内涵薄弱 D、戏剧家的消失 正确答案: D 4 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剧作着重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复仇心理,表达了对妇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的同情。A、《阿尔刻斯狄斯》 B、《特洛亚妇女》 C、《美狄亚》 D、《希波吕托斯》 正确答案: C 5 古希腊悲剧的价值在于悲剧本身的不可避免性。正确答案:√
6.2、古希腊神话
(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成分的融合。A、单一艺术 B、整体艺术 C、综合艺术 D、融合艺术 正确答案: C 2 音乐、文学等都不属于时间艺术。()正确答案:× 3 下列不属于空间艺术的是()。A、音乐 B、美术 C、绘画 D、雕塑 正确答案: A 4 古希腊戏剧的宗教色彩远胜于其戏剧艺术色彩。()正确答案:√
6.3、古希腊神话
(三)剧场能最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满足人的视觉和听觉。正确答案:√ 2()是指欣赏者与创作者处于同一时空间内,这是戏剧形成的底线。A、录影观赏 B、剧场表演 C、复述剧目 D、现场交流 正确答案: D 3 穿越剧是通过戏剧的方式展示了现在与从前的()。A、历史性 B、共时性 C、历时性 D、同一性 正确答案: B 4 现场交流是戏剧的本质,没有现场交流就不能产生戏剧。()正确答案:√
6.4、古希腊神话
(四)戏剧创造与欣赏离不开想象力,而想象力的丰富其实质是()的丰富。A、经验 B、思维 C、情感 D、阅历 正确答案: C 2 电视和电影可以认为是戏剧的异地播放。()正确答案:√ 3 剧团是把人的想象力通过一种最简单的渠道显示出来。()正确答案:√ 4()与演员相对应,都是戏剧形成的必要因素。A、编剧 B、观众 C、舞美 D、导演 正确答案: B
7.1中国戏剧的现状(上)1 从广义上讲,演员仅包括人类,还包含木偶、机械等。()正确答案:√ 2()戏剧是观影关系的发动者,是戏剧的核心要素。A、编剧 B、导演 C、观众 D、演员 正确答案: D 3 演员决定着艺术的形式、状态、种类等。()正确答案:√ 4 哑剧是以肢体代替()来变现和展示情节画面的。A、动作 B、歌舞 C、语言 D、念白 正确答案: C 5()是以“话”为媒介再现生活的剧种。A、哑剧 B、话剧
C、木偶剧 D、皮影 正确答案: B
7.2、中国戏剧的现状(中)戏剧的创造不是凭借艺术家的个人感受,而是遵循特殊规定。()正确答案:× 2 从戏剧艺术的角度讲,人的行为本身就是()。A、创造性的 B、戏剧性的 C、独特性的 D、共通性的 正确答案: B 3 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A、发现 B、感受 C、表演 D、创作 正确答案: C 4 演员塑造角色的四个阶段可分为认识、()、呈现、获得。A、加工 B、记忆 C、再造 D、体验 正确答案: D 5 戏剧将舞蹈、音乐、行为等融为一体,其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正确答案:√
7.3、中国戏剧的现状(下)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说明性文字的范畴()。A、观影情况的说明 B、人物活动环境的说明 C、出场人物的说明 D、人物外部行为的说明 正确答案: A 2 戏剧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组合,其前提是这些艺术要素均服务于戏剧本身。()正确答案:√ 3()是舞台思维和文字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A、诗歌 B、念白 C、台词 D、剧本 正确答案: D 4 可以超越表演艺术去追求戏剧的创新。()正确答案:× 5 演员的舞台三要素为,动作、()和调度。A、语言 B、思维 C、形象 D、立意 正确答案: D 6 从事戏剧创作时,剧作家特有的舞台敏感性被称为()。A、创造思维 B、发散思维 C、舞台思维 D、文字思维 正确答案: C
古希腊戏剧剧本(上)()的融入是完成故事叙述的必要因素。A、叙事性因素 B、描述性因素 C、议论性因素 D、论证性因素 正确答案: A 2 对人物内行为的提示属于()文字。A、描述性 B、说明性 C、议论性 D、记叙性 正确答案: B 3()是古希腊戏剧与现代戏剧相比最不成熟的方面。A、模仿 B、创作 C、剧本 D、体验 正确答案: C 4 戏剧艺术中的文本是被仪式化了的个人表达。()正确答案:√ 5 戏剧对于文本的需要产生于“中世纪”时期。()正确答案:√
古希腊戏剧剧本(中)古希腊戏剧中,场面的作用在于扩大故事的效果。正确答案:√
古希腊戏剧剧本(下)
京剧是取代了古典的()以后,成为通俗戏剧的主要形式的。A、歌剧 B、昆曲 C、越剧 D、徽剧 正确答案: B 2 中国京剧中的白色脸谱代表()。A、正直 B、温柔 C、悲伤 D、狡黠 正确答案: D 3 中世纪的()多取材于圣经上的故事,常于节庆纪念日演出。A、木偶剧 B、喜剧 C、悲剧 D、宗教剧 正确答案: D 4 古希腊有人老智衰的看法,因此()是喜剧中常见角色。A、孩童 B、愚翁 C、少女 D、妇人 正确答案: B 5 讲述萝摩和黑天神事迹的连台本戏是印度北部著名的戏剧种类。正确答案:√ 6 赛维利亚是世俗戏剧的发源地。正确答案:√
中世纪戏剧(上)
舞台技术的丰富一方面说明了中世纪时期的技术水平,一方面说明了()对人们的影响。A、巫术 B、想象 C、体验 D、宗教 正确答案: D 2 13世纪,有人讲一个个戏剧串联在一起,形成了()。A、连续剧 B、连环剧 C、延续剧 D、长剧 正确答案: B 3 宗教剧从教堂走向民间,开始了其()的过程。A、文明化 B、宗教化 C、世俗化 D、社会化 正确答案: C 4()的介入使宗教与演出活动迅速分离。A、宗教牧师 B、专业化团体 C、教皇教会 D、民间自由组织 正确答案: B 5 公元10世纪,戏剧逐渐从仪式中的歌咏活动中复苏。()正确答案:√ 6 戏剧与宗教的合流,使戏剧单一地向神圣化发展了。()正确答案:×
中世纪戏剧(下)以寓言化的手段处理人类普遍遭受的各种道德诱惑的戏剧种类是()。A、历史剧 B、道德剧 C、情感剧 D、励志剧 正确答案: B 2()加强了戏剧与观众的交流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的讲坛。A、台词 B、念白 C、讨论 D、歌舞 正确答案: C 3 关于道德剧表述错误的是()。A、不依靠圣经故事 B、集中于15-16世纪
C、使一般心理上的煎熬更加戏剧化 D、是英雄人物式的心理挣扎 正确答案: D 4 道德剧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正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心声。正确答案:√ 5 道德剧能帮助观众体会人生的本质。()正确答案:√
剧本的文学表现形式(上)
对话具有交流性,交流性的意义在于说话人将想法告知他人和()。A、将说话人的意图传播出去 B、将说话人的意图隐藏起来
C、将说话人的意图表述出来以影响他人 D、被迫使说话人语言和行动一致 正确答案: C 2()能以同样的语言表述同样的内容,引申出无限多样的丰富内涵。A、独白 B、台词 C、对话 D、潜台词 正确答案: D 3 在舞台上使用一般生活中的对话是有意义的。()正确答案:× 4 戏剧中,台词是一种塑造形象,讲述故事的手段。正确答案:√
剧本的文学表现形式(中)
台词包括对话、独白、()三个类型。A、描述 B、叙说 C、旁白 D、演讲 正确答案: C 2 现代舞台戏剧中,对话、独白、旁白仍旧是分裂的。()正确答案:× 3 戏剧创作时,不应始终将对话集中于一个事件上,以免引起读者反感。()正确答案:√ 4 戏剧性可以通过加强对话双方内心与对话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实现。正确答案:√
剧本的文学表现形式(下)独白最先是一种(),而现在戏剧中的独白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状态的描述。A、行为方式 B、议论方式 C、记撰方式 D、叙述方式 正确答案: D 2()是现代戏剧经常使用,甚至作为戏本结构而采用的台词种类。A、对白 B、独白 C、旁白 D、对话 正确答案: B 3 现代戏剧独白的功用不包括: A、剖析人物心理 B、揭示人物潜意识 C、表现人物幻觉 D、强化表演效果 正确答案: D 4 对话的在现代戏剧中承担着在不同状态下对事件进行讲述的责任。()正确答案:√
舞台美术
(一)()是戏剧演出形象中构成景物环境的实体部分。A、布景 B、道具 C、灯光 D、舞台 正确答案: A 2()的任务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进行气氛渲染。A、场地布置 B、灯管渲染 C、舞台美术 D、道具制作 正确答案: C 3 布景的作用不包括:()。
A、展现空间感 B、塑造人物形象 C、影响影片风格 D、颠覆戏剧背景 正确答案: D 4 舞台美术是综合性概念,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等多方面。()正确答案:√ 5 “让观众听”是一切人物台词的最终归结点。()正确答案:√
舞台美术
(二)1 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国修是()人。A、香港 B、大陆 C、台湾 D、新加坡 正确答案: C 2 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国修的作品()反映了台湾人对中国戏剧的认识。A、《京剧启示录》 B、《台北人》 C、《夜夜夜麻》 D、《雷雨》 正确答案: A 3 台湾没有京剧艺术。正确答案:× 4 《夜夜夜麻》是大陆剧作家的作品。正确答案:×
舞台美术
(三)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剧场可以利用()来达到增强指示性的效果 A、布景 B、服装 C、灯光 D、彩饰 正确答案: C 2 以下对灯光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A、灯光可以满足视觉需要 B、灯光可以创造舞台时间 C、灯光可以制作特效 D、灯光可以脱离剧情 正确答案: D 3()也叫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造型手段之一。A、舞台灯光 B、舞台摄影 C、舞台布景 D、舞台明暗 正确答案: A 4 灯光可以刺激人们的想象力。()正确答案:√ 5 俄罗斯话剧演出较中国话剧演出更侧重形体和人物反应。()正确答案:√
舞台美术
(四)()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A、舞台布景 B、舞台服装 C、舞台灯光 D、舞台化妆 正确答案: B 2 舞台()不是虚设的,而是剧情的某种具体体现物。A、舞美 B、灯光 C、道具 D、服装
正确答案: C 3 道具的外延不断扩大,其构成由某种工具拓展至人自身。正确答案:√ 4 现代戏剧中,手机作为一种道具,可视为是任何外在因素随时进入舞台的手段。()正确答案:√
舞台美术
(五)()是指制作戏剧或影视片的过程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A、演员 B、导演 C、制片人 D、编剧 正确答案: B 2 戏剧中的音乐可分为()和揭示性音乐。A、渲染性音乐 B、主题性音乐 C、烘托性音乐 D、背景性音乐 正确答案: C 3 对人物行为和场面的潜在内容起揭示性作用的音乐是()。A、渲染性音乐 B、主题性音乐 C、烘托性音乐 D、揭示性音乐 正确答案: D 4 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指导者,经常出现在戏剧表演中。正确答案:× 5 戏剧中的音乐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感受场面、人物和情节。正确答案:√
戏剧的意义当前戏剧不像戏剧的本质原因是()。A、个人意志的存在 B、个人价值的存在 C、个人意志的消失 D、个人价值的消失 正确答案: C 2 在戏剧中,观众与演员始终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激发、相互交融的统一体中。()正确答案:√ 3 戏剧的意义表现于:现在的创作不仅局限于当下,而是为未来人回顾和解读这个时代留下真相性的记录。正确答案:√
第四篇:江西财经大学戏剧鉴赏课
提到话剧,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雷雨》,大学的课余时间里,我又再次有机会赏析到明星版《雷雨》,但是《雷雨》始终让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叹,和对旧社会女性的悲叹。
《雷雨》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而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这一天,离家两年的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刚刚从矿上回来,而那位终日“卧病”、被关在楼上的太太繁漪也因为一桩隐秘的心事而破天荒地走下楼。悲剧就此展开。
《雷雨》的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曹禺发表《雷雨》,并由此一举成名。剧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框架里,集中描写了周、鲁两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复杂纠葛和由此形成的大悲剧,深刻批判了封建专制对人的摧残,资本家与农民阶级的抗争,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周朴园,这个家庭的主人,是一切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受者。三十年前,他还是个大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即鲁大海)带走,他为了金钱就这样遗弃了他们母子俩,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但却被救起,求死不成的她,为了孩子,又嫁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风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也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母异父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又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也相互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结果,周萍自杀,四凤和周冲触电身亡,蘩漪发疯,侍萍离开,这个罪恶的家庭,最终归于毁灭。
在戏剧中,有的作者会安排众多的巧合,可以把本来互不关联的人物、事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集中而强烈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深化作品的主题,“巧合”看似是一种偶然性的事件,是必然性的一种表现。而戏剧
〈雷雨〉中就安排了众多的巧合,周朴园三十年前抛弃的侍萍,三十年后突然回到了虽然已经搬了好多次家,家具却丝毫没有改变的,而对她来说犹如恶梦一般的地方--周公馆;侍萍的丈夫和女儿恰巧又在周家当佣人,儿子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矿上当工人;而最后所有人因为这一系列的巧合全部在暴风雨的前夜聚集到了一起等等。这里的巧合作为剧情发展的催化剂,增强了戏剧效果,深刻地展示了这样的事实:周公馆内早已乱了套,正处于危机四伏的崩溃的边缘,暴风雨的前夕。
戏剧文学的线索必须鲜明,矛盾冲突必须集中突出。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塑造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使剧情逐渐的慢慢的展开。
《雷雨》的戏剧结构是锁闭式结构的典型。这出戏表现的时间还不到二十四小时,但是剧作者通过插叙、倒叙等手法把全剧八个人物的经历全部清楚地告诉给观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出戏确乎是压缩精炼了的人生。因而至今历时半个世纪而屡演不衰,成为我国话剧寿命最长的剧目之一。
《 雷雨》 中所有的剧冲突却表现得委婉曲折、跌宕多姿。在张、崔人物都卷人了冲突,虽然未动刀动枪,但人物之婚姻问题上,忽而由喜转悲,忽而由悲转喜,多间的交锋却是惊心动魄的,最后矛盾达到一定次显露转机,却又突然停止,因此曲折多变,让程度终于全部爆发。人绝无平淡之感。
小小舞台呈现如戏人生,在有限时间内吸引调动观众情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时代在变迁,这样的剧本似乎有点老古董的意思。但是为什么喜欢这部戏呢?是因为剧中的人物和事情,都写得生动鲜活,生活中如今还是有周冲、四凤、周萍、鲁贵、周朴园式的人物存在——只是他们的环境和言行略微有点变化。事情虽然有乱伦的畸形恋在里面,但是人物仍然性格鲜明。周朴园老奸巨猾、专制残忍但又良心未泯(从他眼见鲁妈撕了他递给的支票,之后还要给她家里寄钱可以说明,他知道侍萍活着后心里并不是想谋害她,而是真的想补偿她);周繁漪敢爱敢恨,却又悲惨收场;鲁妈心地善良,却有着痛苦的过去,而又不得不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形(亲生儿女,二死一丢);鲁贵为人奸诈,老于世故;周萍因ji形恋精神上受着折磨,但却仍然不失为一个“好人”,至少他还有道德底线;周冲天真浪漫,心地善良,可惜不幸被卷进去,惨死家中;鲁大海为人正直,敢于替工人说话,可是最终却换来亡命他乡的下场。这就是雷雨里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雷雨》是一个悲情的故事,剧组在创作中为把握主题内涵新解发挥,赋予更生动的形象信息传递给观众,大小道具创作处理更是别具一格,把舞台背景布置成为黑绒布,两边错落大小鼓乐,高低组合有序排列,中间方型表演区,一张太师椅于舞台中央,从而有力地推动戏剧表演动作的完成,这种意境的组合,刻意营造氛围鲜明的周公馆。随着舞美灯光区域的变化而推动情节的递进,交织时空,加剧人物冲突,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环境与人物情绪变化的反差效果,透过八个剧中人物错综的亲情关系,展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把周公馆气氛渲染到巅峰。《雷雨》的真实内涵经久不衰,其主要元素因为有它的独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
我个人认为,不管以何种形式对经典剧的改编、新解、都必须遵循它的真实风格。对于创作中元素构思,新版《雷雨》打破了传统解读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传承的作用。按导演的话说,不仅舞台呈现被彻底变化,而且对剧本的解读更有一种全新的认知。也就是说,它透露着这样一种信息:在尊重经典的基础上,以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进行再度创造,尽量发挥戏剧特长进行全新解读,不仅可以施展舞美创造想像空间,而且有可能为当代剧场活力带来新的商业魅力。
第五篇:戏剧鉴赏
在“爱美戏”或称作现代剧的话剧在中国出现之前,剧场里上演的剧目基本是古代戏剧或民间传说改编的戏曲。尤其是京剧,传统剧目是京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保留剧目。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传统剧目的内容、观念以及形式有直接的关系。它所张显的忠效节义是传统剧目的核心主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风靡一时的“文明戏”或爱美剧,以及延安时期对传统戏剧的重写,对民众欣赏趣味的重塑,使过去的广泛流传的传统戏剧处于不战自败的境地。这并不是说意识形态的意愿在民间已经完全实现,而是传统戏剧所宣扬的内容已经不再具有合法性。因此,在民间作为重要传播场所的剧院,必然面临着内容的“现代”转换。但这一转换却经历了复杂、艰难的一波三折。
一、面对传统、民间的矛盾和处理的困境
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标志性的开端,始于1944年。这一年延安评剧院上映了由扬绍萱、齐燕铭执笔的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毛泽东看过演出后曾给剧院写信说:“看了你们的戏,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酒席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有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划时代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毛泽东对戏剧的理解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文艺功能观、历史观。他希望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能够直接服务于战时需要,并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民众的全员动员。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历史的主体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戏剧舞台的主体。《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松花江上》、《白山黑水》等新编历史剧的成功,《白毛女》、《蓝花花》、《刘胡兰》、《赤叶河》等现代革命戏剧的生产组织经验,部分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形象地诠释了毛泽东的历史观。同时这一新的戏剧现象也为剧院的“现代”转换提供了最初的范型。
但是,在戏剧领域内,我们发现文艺政策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从共和国政权尚未建立起就已经开始。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社论指出:“我们对于旧剧,必须加以改革,因为旧剧也和旧的文化教育的其他部门一样,是反动的旧的压迫阶级用以欺骗和压迫劳动群众的一种重要的阶级斗争的工具,我们不需要欺骗与压迫劳动群众,相反,我们要帮助和鼓励劳动群众去反对与消灭这种欺骗与压迫,所以我们对于旧剧必须加以改革。”因为“它们绝大部分还是旧的封建内容,没有经过必要的改造”。社论同时注意到,虽然新型的农村剧团已经相当普遍,农民也喜欢看新戏,自己也会演新戏,但“广大农民对旧戏还是喜爱的,每逢赶集赶庙唱旧戏的时候,观众十分拥挤,有的竟从数十里以外赶来看戏,成为农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城市中,旧剧更经常保持相当固定的观众,石家庄一处就有九个旧戏院,每天观众达万人,各种旧剧中又以平剧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既要改革,又要考虑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民间传统,《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提出了戏剧的“有利有害与无害”的类别划分。1在明令禁演的有害戏剧中列出了有代表性的共五出。但解放后,“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专设戏曲改进局,次年7月,文化部专门邀请戏曲界代表人物与戏曲改进局的负责人,共同组建了„戏曲改进委员会‟,“作为„戏改‟最高顾问机关。这个以文化部副部长周扬为主任的专门机构,在7月11日下午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布了对12个剧目的禁演决定,它们是《杀子报》、《九更天》、《滑油山》、《奇冤报》、《海慧寺》、《双钉记》、《探阴山》、《大香山》、《关公显圣》、《双沙河》、《铁公鸡》、《活捉三郎》。此后,1951年6月7日,文化部通令停演《大劈棺》;7月12日,文化部发文禁演京剧《全部钟馗》,文中专门说明昆曲《嫁妹》应予保留;1951年11月5日,文化部发文同意东北文化部禁演《黄氏女游阴》、《活捉南三复》、《活捉王魁》、《阴魂奇案》、《因果美报》、《僵尸复仇记》等6出评剧,并决定京剧《薛礼征东》、《八月十五杀鞑子》等两出戏不在少数民族地区上演;1952年3月7日,文化部通知,同意热河省文教厅报请禁演全部《小老妈》(包括《老妈开唠》、《枪毙小老妈》二剧);1952年6月21日,文化部在接天津市文化局报告后,指示东北文化局查禁京剧《引狼入室》。”2这样,在50年代初期,禁演的传统剧目就达26种之多。
对传统剧目的识别与禁演,无可避免地要产生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不只是意识形态的分歧,同时它所引起的还有文艺政策与社会生活、社会安定等直接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各地对禁演剧目执行的情况不同,致使传统剧目在演出市场日益贫乏。这样,中央的文艺政策不得不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就在中央文化部发出查禁京剧《引狼如室》不到半年的时间,《人民日报》就又发表了《正确地对待祖国的戏曲遗产》的社论,社论指出:
“在已往的三年中,中央、各大行政区、各省文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对中央的戏曲改革政策没有作认真的深入的传达,对各地戏曲工作干部没有进行认真的经常的教育,直到现在,中央的戏曲改革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情况,是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的。目前各地戏曲改革工作中的严重缺点,主要表现为对待戏曲遗产的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以粗暴的态度对待遗产,一种是在艺术改革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这两种错误态度是戏曲改革工作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坚决地加以反对。
各地戏曲工作干部中有不少优秀的工作者,他们依靠当地艺人的通力合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遗产,因而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不少戏曲工作干部长时期不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思想水平与文艺修养,经常以不可容忍的粗暴态度对待戏曲遗产。他们对民族戏曲的优良传统,对民族戏曲中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毫不理解;相反地,往往借口其中含有封建性而一概加以否定,甚至公然违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不经任何请示而随便采用禁演和各种变相禁演的办法,使艺人生活发生困难,引起群众的不满。他们在修改或改编剧本的时候,不是和艺人密切合作审慎从事,而是听凭主观的一知半解,对群众中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采取轻举妄动的态度,随便窜改,因而经常发生反历史主义和反艺术的错误,破坏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完整。”3
到了1956年,在民间演艺界情况变得更加严峻,为此,《人民日报》发表了《重视民间艺人》的社论。社论认为民间职业艺人是一支极大的艺术队伍,“这支队伍,解放以来,在各地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之下,经过各种社会改革和戏曲改革,政治上思想上进步很大,艺术业务有了提高,经营管理有了改进,广大艺人的生活一般地也有所改善,他们在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两三年出现了一种值得严重注意的现象,就是:不少剧团和艺人延长节目日益贫乏,艺术质量不能很快地提高,上座率下降,虽然增加演出场次,收入仍然不多,许多艺人生活十分困难。例如,上海原有的一百零二个民间职业剧团,就有半数以上经济困难,有一个著名演员一个月只分到十多块钱,有些艺人贫病交加,无以为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自然有种种社会历史原因,但主要地由于文化部门缺乏对于国家文化事业的整体观念,只看到少数国家举办的艺术表演团体,不注意民间艺术队伍,轻视民族艺术遗产、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在戏曲改革中存在着某些粗暴的做法;对民间艺人的生活疾苦采取了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态度。因此,各行各业一般地都已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而惟独这支民间艺术队伍好象没有娘的孩子,至今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照顾和领导。此外,某些地方的少数干部竟还有欺凌和侮辱民间艺人、对于他们的演出活动加以刁难和粗暴干涉的情形,这就更加加重了民间艺术队伍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4在文艺政策调整过程中,类似这样富于人情人性意味的表达是不多见。把文艺政策同艺人的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相联系的思路,也是非常少见的。但它却从一个方面透露了文艺政策变化对传统戏曲、职业艺人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对剧场这个“阵地”的占领,虽然是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战
略方针之一,但由于民间演出场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是充满矛盾的。比如,文化部明令禁演26出戏之后,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是十分惊人的。辽西省禁演的戏达300多出,徐州地区禁演200多出,还有的地方允许演出的只剩下几出戏。正是因为这种激进的文艺政策,才导致了民间艺人生活状况的恶化。但在以往发布或讨论文艺政策时,我们还很少发现文艺政策关心、注意到与艺人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的联系。
这种状况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艺方针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放宽虽然有诸多的原因和背景,但可以肯定的是,戏剧市场的凋敝、几十万艺人生活的困难,显然是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1957年4月27日,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在会上作了题为《大胆放手,开放戏曲剧目》的发言,就会议提出的“大放手,开放戏曲剧目”的戏曲政策,阐明了为什么要“大放手”,以及“大放手会不会使戏剧领域恢复1949年以前的状况”的问题,他指出:“如果说在解放初期,必须采取一些禁毒的方式,才能使好花放出来;那么,在今天,就必须采取竞赛的方式,才能使好花开得更多更好。”在代表文化部作的这个总结发言中,他甚至公开表示1950年代初以来一直备受批判的“连台本戏”和“幕表戏”也是“花”,也“应允许它们存在”。5《人民日报》则在同一天专门发表题为《大胆放手,开放剧目》的社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957年5月17日,文化部宣布对1950年代初禁演的26个剧目“开禁”,发布了“文化部关于开放„禁戏‟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说,鉴于1950年代初的禁戏“妨碍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决定“除已明令解禁的《乌盆记》和《探阴山》外,以前所有禁演剧目,一律开放。”这个通知不仅仅发给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不是秘密文件,它明确要求将这一解禁决定“通知各地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包括民间职业剧团)。”6
因此,面对与戏剧相关的文艺政策的调整或改变,我们不应仅仅看作是与意识形态的紧张或开放有关。事实上,这一改变或不确定性,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试图将“现代”置换传统的过程中,所遭遇的不可避免的矛盾。政策的变化,恰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面对民间传统趣味和支配力量的焦虑、徘徊以及社会问题的牵制所造成的困境和处理的困难。
二、“传统之死”
对传统戏剧态度的变化,总是联系着对传统戏剧的评价和对其在演出市场情况的评价。但这一评价是由谁作出的,或依据什么作出的,显然是个问题。在对传统戏剧的态度上,作为演出主体的艺人的声音始终是缺席的,而作为接受主体的“人民”,是无法、也是不能“说话的。因此,只要话语权利拥有者的判断、立场和态度稍有变化,传统戏剧的命运就会随之发生变化。50年代对传统戏剧的“禁”与“放”,反映了那个时期
注释
1、这个划分的标准和代表性剧目如下:“第一、是有利的部分,这是旧剧遗产的合理部分,必须加以发扬。这包括一切反抗封建压迫,反抗贪官污吏的(如《反徐州》、《打渔杀家》、《五人义》等),歌颂民族气节的(如《苏武牧羊》、《史可法守扬州》等),暴露与讽刺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如《四进士》、《贺后骂殿》等),反对恶霸行为的(如《八腊图》、《问樵闹府》等)以及反对家庭压迫,歌颂婚姻自主,急公好义,勤俭起家的剧目。第二、是无害的部分,如很多历史戏(如《群英会》、《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对群众虽无多大益处,但也无害处,从这些戏里还可获得历史知识与历史教训,启发与增加我们的智慧。第三、有害的部分,包括一切提倡封建压迫奴隶道德的(如《九更天》《翠屏山》等)提倡民族失节的(如
《四郎探母》),提倡迷信愚昧的如舞台上神鬼出现,强调宣传神仙是人生主宰者等等,至于一般神话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戏,则是可以演的,以及一切提倡淫乱享乐与色情的(如《游龙戏凤》、《醉酒》等,这些戏应该加以禁演或经过重大修改、或在重要关节上加以修改后方准演出。第一与第二节目都是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即可演出的,第二类节目尤其占旧剧中的极大部分。在修改对象上,除了旧剧以外,应当特别着重地方戏的改革。各种地方戏的剧目是很多的,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记忆搜集。这些戏许多是口头传授的,保留在旧剧人的脑子里,应当把他们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审定与修改。这部分遗产的发掘,对于改革与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歌剧,将是极为珍贵的。见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2、傅谨:《中国:禁戏50年》,载《小说家》1999年3期。
3、《正确地对待祖国的戏曲遗产》,载《人民日报》1952年11月6日。
4、《重视民间艺人》,《人民日报》社论,1956年10月2日。
5、刘芝明:《大胆放手,开放戏曲曲目——在第二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载《戏曲研究》1957年4期。
6、《文化部关于开放“禁戏”的通知》,转引自傅谨《中国:禁戏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