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期末论文

时间:2019-05-12 12: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戏剧鉴赏期末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戏剧鉴赏期末论文》。

第一篇:戏剧鉴赏期末论文

浅析小品

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幽默形式,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等剧目的优点,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即幽默的语言配以 肢体动作。小品凭借其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成为历年春节晚会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具体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一、与幽默共居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需要以快捷的方式减压、释怀,需要紧张过后的开心一刻。于是作为精神快餐的喜剧小品应运面生,并肩负起其娱乐功能的社会责任。而幽默的表达及其喜剧精神是喜剧小品实现娱乐功能的最佳途径,即现实需要而且决定了喜剧小品与幽默共居。同时,时代的需求使得小品与其它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小品短小精悍,情节简单,贴近生活,角度新颖,语言精练,感染力强。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群众才喜闻乐见,才易于接受。喜剧小品的氛围和幽默的娱悦恰恰往往来自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小插曲或小人物,一些原本作为陪衬配搭、甚至让人不屑一顾的角色,一些习以为常或令人熟视无睹的事物,都可成为喜剧小品的表现对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度夸张,事例典型,这是成功小品的要领。

二、幽默在喜剧小品中的表现

喜剧小品中的幽默从成因角度分类,可区别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两大类别。情景幽默是由小品中所展示的生活情境提供的,多表现为一些动作行为,通过演员夸张、诙谐、与常人所不同的动作方式表现。言语幽默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所表现的幽默,与情景幽默相比,在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是主体成分,小品中通过加工言语而构成的幽默比比皆是。比如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之中,当主持人同大爷、大妈讲到“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时,大爷运用“别解”的手法去解读其中的“昨天、今天、明天”词语,而与主持人所表达的“过去、现在、将来”错位,说到“昨天在家准备了一宿,今天上这里来了,明天回去”,实现了风趣幽默的言语表达。别解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故意对词语、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的意义加以歪曲地解释,从而使语言廖默风趣,富有情味。喜剧小品中类似的用例很多。如该小品中的大妈将“秋波”理解为“秋天里的菠菜”。这些都是错位解读,与词语本义背谬,但却妙趣横生,收到了积极的表达效果,增强了小品的艺术魅力。

三、其喜剧精神

喜剧不同于闹剧,不能误解为平淡和浅薄,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于嬉笑诙谐中包含大文章,否定和嘲笑假、丑、恶,肯定和赞扬真、善、美,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这些均表明喜剧精神的主题深刻性。而喜剧小品正是在这种喜剧精神下承载着深刻的大主题,体现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可以说,“亦庄亦谐”、“寓庄子谐”恰是喜剧小品的艺术特征。所谓“庄”就是指喜剧小品是具有着深刻主题思想的;所谓“谐”就是指喜剧小品是具有诙谐可笑的表现形式的。如《牛大叔提千》,作品便借着牛大叔这个擅长搞笑的普通农民之口道出了一个现存的干部腐化大问题。

可见,喜剧小品绝不是空洞地引人发笑,给人以笑的刺激。而是在制造欢愉的同时.起着表现性格、渲染情境、启迪思考等作用,在致笑中针砭时弊,张显真情、正义、真理,给人以情感和认知上的双重震感,具有着深刻的思想意蕴。

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高品味的喜剧小品不仅情节简单,幽默风趣,滑稽可笑贴近生活,而且针砭时弊,内含哲理。小品是我国艺术表演的主要的形式,如何

更好的理解小品是尤其重要的。

第二篇:戏剧鉴赏论文

经典戏剧与修养

李昀桉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信息工程)2014220103005)

摘要: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关键词:戏剧,表演艺术,剧本,综合艺术

1引言

戏剧艺术是“假定性”的。它来自生活但又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准确地说,戏剧艺术是生活的象征,是一种审美创造,它比实际生活更典型、更精粹,因而也更美,戏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生活表面的摹本,而是对生活底蕴、神髓的深刻揭示与激荡人心的审美表现。好的戏剧作品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舞台表现,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观众和艺术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戏剧的情感导向作用,在艺术形象感染力的发挥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而优秀的舞台戏剧作品,往往又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以及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上。

2正文

在戏剧鉴赏课中,通过学习戏剧知识,戏剧种类,以及鉴赏一些经典的戏剧,歌剧,舞剧,例如《猫》,《雨中曲》,《雷雨》,《青春禁忌游戏等》,《刘三姐》,充实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提升了自己的个人修养。对戏剧的喜爱变得更为的广泛,学会了欣赏西方戏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华戏剧艺术的兴趣。课程让我在忙碌的学业生活与学生工作中得到了陶冶身心的机会。

学习了解: 戏剧特点:

戏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这些形式包括:诗、乐、舞。诗指文学,乐指音乐伴奏,舞指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同时,戏曲以唱、念、做、打为基本手段,几乎将各类表演艺术成分集于一台。戏曲演员必须掌握“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即手、眼、身、法步)。戏剧分类:

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戏剧影响:

戏剧运用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等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反应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使我认识它们对刻画人物的性格作用

戏剧它在丰富和诗化我们的生活内容的时候,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力,或者叫做文化批判精神。这个文化虽然是看不见的东西,但是一旦文化跟人的精神相结合,它是具有很强冲击力的。就如电影给我们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一样,戏剧艺术通过对人们生活的反应,揭露生活中的美与丑,不仅让我们得到精神的娱乐,还受到精神的震撼,让我们更好的反思生活。

无艺术,自然永远不能完美;无自然,艺术难以成立。好的戏剧留给欣赏者的印象应当是,不仅使人看见了生活本来的面目,而且让人感受到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生活中会发生 很多的事情,但多半不具有戏剧性,就是通常人们在生活中认为挺具有戏剧性的事情,其实也未必属于戏剧艺术的范畴。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戏剧性元素,戏剧来源于生活,因此当观众在舞台上看到剧情的时候会有亲切感,产生共鸣。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戏剧性元素,戏剧艺术就无从生根。我们对自己生活中的戏剧性元素不敏感,那么在看戏的时候可能就会无动于衷。

我们人类的娱乐有两种:一种娱乐就是满足我们感官需要的皮肉之乐,一种就是精神之乐。戏剧也是一种娱乐,这个娱乐是一种精神的娱乐,不是感官刺激的皮肉之乐。对于人们的生活不是起着萎靡人生的作用,而是给予人们一种精神的满足感和震撼感,以一种激励的态度为人们现实生活提供一种警示或激励。好的戏剧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它能通过扩大和优化人们的生活空间,丰富或诗化他的生活内容,来表现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的娱乐,包括你得到了智慧,得到了启发,或者你的某种追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等等,这些都属于精神娱乐。这是一种精神的饮品,是一种精神的兴奋剂。戏剧自然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自然离不开艺术的特征。比如艺术给人以美感,这一美感必须通过自然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才能产生,而美感的核心效应是满足人对尊严与自由幸福的追求与想象,从而使人产生愉悦。人们在喜剧中得到欢笑,在悲剧中学会珍惜幸福,人们在戏剧中学会成长。人的精神状态得到不断改善,得到不断更新,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同德.创作心态与戏剧功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2]陈爱国.歌尽桃花扇底风——戏曲艺术的现代解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孔繁敏.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传说故事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第三篇:大学生戏剧鉴赏论文

戏剧类社团建设与管理科学发展模式探析

学生 :易晗

商学院会计0906班,学号200942349552

论文摘要:通过对全国多个省市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的调研,分析戏剧类社团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戏剧类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创新及特色建设方案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科学性

高校学生社团的位置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以一定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基础,自愿参加的群众自治组织。与之相似的学生群众组织还有学生会。因此,高校学生社团所处的位置,必须以学生会的位置为基础来分析定位。高校学生会是在党领导下,高校共青团组织直接指导下的代表学生利益的学生群众组织,高校学生会在学校教师与学生间起着桥梁作用,解放以来,学生会一直依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思想,积极为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及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其工作的显著特色是“三自”教育,反映同学心声,当好学校教育的参谋,工作中强调的是整体性与规范性,并有一定的强制性,在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与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大学生社团自诞生之日以来,一直是按照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来组织,由兴趣、爱好、志向相同或相似的学生自愿组成,虽说其工作也是“三自”教育的范畴,但其活动自由、组织机构较为松散,对成员没有强制性、约束力,气氛较为宽松、活泼、平等。活动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对校园良好学术与人文文化等综合性育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并通过会员兴趣爱好来巩固发展,以及用这种文化氛围的渗透、感染来教育人、影响人[2]。因此,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又相对独立的学生自治组织,是促进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材的两个并行而又相互补充的组织体系,校园中的人才也常一分为二,分布于学生会与社团,若社团与学生会各行其是,缺乏沟通,没有突出或抓住自身的重点,势必引起学生会与社团(特别是社团)活动出现低水平的重复、低水平的泛滥。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高校学生会与社团所处的位置与管理模式,寻找出适合学生会与社团发挥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戏剧类社团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社团的宗旨、目标。很多社团成立了几年设置十几年,宗旨目标不明确或者只是纸上条文,没有很好让其融入每一位社团成员的血液中。加上章程条例的不完善,社团成员在办事情做活动时,大多只凭着一腔热情。蜂拥而上却一哄而散,好不壮哉,事前缺乏目标目的性,事后缺乏认同感回味感,又好不悲哉!而举办与自身发展无关活动的社团,更是在劳民伤财!管理学之父Peter Drucker说过:“一个组织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组织条例来定义的,组织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组织目标”。我们每个社团都有着她成立的初衷或者说任务,如果我们缺乏明确的宗旨和目标,会很难把握好社团的前进方向。这样,社团的干部和会员们也很难拥有一种社团使命感的,那他们为社团奉献力量的长久性就微乎其微了!

(二)关于组织结构。每个社团内部都会设置不同部门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可是有很多社团却分工不明或者因社团发展壮大后原有部门不适时调整,于是新情况出现的时候,相互推托或不理睬的情形也出现了。这便是社团工作效率较低、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三)关于干部、会员对自身社团的认同感、归属感。假若某些干部和会员缺乏归属感,说明他们的心在摇摆不定或者已经寄托他处,也正预示着社团将面临这些人员的流失,社团处于一定的分散状态。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对社团的认识不够,缺乏与社团共进退的信念。其次,社团内部下设的各个部门不能有效地进行有机联系,单打独斗局面形成,部门狭隘思想出现。所以,何来社团整体意识?

(四)社团干部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记得有次会长例会上,校团委老师曾直接指出,某协会会长未按申请程序便直接到校领导办公室申请举办活动的场地,且穿的是拖鞋。会长待人处事尚如此,其他干部何如可见一斑。社团干部业务水平底还表现在经费报账程序、会员干部资料登记管理、举办活动时物料的准备等等方面,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跟没有开展正式的业务培训有关,或者换届之时传承脱节,或者同届上层干部与部员传接不够而造成的。

(五)社团财务管理不当。社团的财务来源包括会费、外联赞助、获得捐赠等等,有些社团还通过商演等方式取得。财务渠道来源丰富,可因管理的不慎造成不必支出的社团却大有而在。经费缺乏,就难以完善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等设备,举办不出较好较大的活动,故而吸引不到更多的会员和商家合作伙伴,形成恶性循环。

(六)活动多而不精、少亦不奇。有些社团一年举办大大小小活动几十场,可算得上精品的屈指可数,而有的社团虽然只有几场,但也办不出什么特色。主要原因在于对活动结合社团自身发展的认识不够,举办活动的品味不高,受观众欢迎度低。因此,从活动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来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活动太少了。希望像虹剧社的原创作品《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DIDI》这样获奖的有口皆碑的作品,能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舞台上,增强校园人文气氛繁荣校园文化。

二.戏剧类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创新及特色建设

积极鼓励,正确导向,把握学生社团的航标。要始终围绕育人开展工作,对社团组织进行目标调控,使社团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注重理论学习,鼓励社团及时调整阶段性的目标,以会员们的意见为基础开展起来的培训与活动,既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社团活动既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符合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又顺应时代潮流,适合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实践,寓教于乐,实现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生社团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要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在友好、理解、双向的氛围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要求。戏剧类社团可以经常向组织成员宣传、普及戏剧知识。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营造学生社团的特色。特色的才是长久的。对不同的学生社团进行分类指导,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延伸手臂,拓展空间,开展学生社团的团建探索。共青团要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凝聚,加强社团中的组织建设是重要抓手之一。要尝试在一些发展成熟的社团中建立团组织,条件成熟的还可以建立党支部,要将社团建设纳入到共青团建设体系中去,使学生社团成为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阵地。

规范管理,抓好骨干,推动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各

项管理制度;要将社团管理纳入到学生工作管理的正常渠道,为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支持;要有计划地安排优秀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提高社团的层次。同时,对社团骨干要进行一定的培训,促进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建立机制,不断创新,推动学生社团建设再上新台阶。建立激励机制、研究机制,对优秀社团个人、集体进行奖励,组织专家、教师等对社团的动态信息、发展规律、理论知识进行研究,掌握社团发展规律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社团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三.结束语

大学生社团是有效凝聚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要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加强指导、加大投入,规范完善管理办法,进行工作创新,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荣波.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1,(8): 45.[2] 冯友梅.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作用[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 2004,(5): 25-27.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商学院班级:会计6班 姓名:易晗学号:200942349552

课程论文题目:戏剧类社团建设与管理科学发展模式探析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第四篇:戏剧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戏剧语言的特点及唱腔探究

摘要:戏剧语言必须适应戏剧的舞台性、表演性的要求,而具有性格化、精炼美、动作性、含蓄美、谐趣性、舞台感和诗意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表现力 美学理想 感情色彩

戏剧文学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1]如果说,在舞台演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理解人物,而在剧本中,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却不能作细致的描写,只能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我们要了解人物,就只能通过对话独白等。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可以说是剧本在表现手段上的一个独具的特点。戏剧中有两种语言: 一是人物的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它是剧本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是形成剧本的基本材料。二是作家的 “舞台提示”,它是一种说明性的语言。

一、戏剧语言特征

(一)剧本基本特征

1.口语化

语言简练自然,浅显易懂,上口顺耳。要注意语言的形象化。多运用比喻化了的形象语言,以帮助观众理解人物语言的内涵。要善于运用符合人物心理状态的断续句,半句,破折号,省略句等,用不完整的语言,表现激烈的内心活动。2.个性化

人物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社会阶层色彩。因为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总是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属社会阶层的特征。人物语言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年龄,出身,经历,文化修养,身份地位以及气质等,让观众具体形象到底认出他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要精心构思人物说话时的语言环境,因为客观的时间,地点,场合,处境都明显或潜在地,直接或见解地影响到台词的含义。人物语言不仅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反映出他说话特有的方式,语调,习惯用语和说话的神态。每个性格都应有一种与它相适应的语气。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依靠人物自己的台词和行动来完成,而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这两个因素对剧本台词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使台词性格化,首先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力戒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其次,台词的性格化还要求剧作者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写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惟一可能说出的话。不仅剧本中不同人物的台词不能相互混淆,就是同一人物在不同戏剧场面中的台词也不能任意调换。实现台词性格化的关键是剧作者熟悉生活、熟悉笔下的人物,并且在写作时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揣摩人物表达内心的语言方式与特点。3.精练美

戏剧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剧语言必须精炼。戏剧语言的精炼美表现在台词表达内容上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说,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广博的内容,做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4.动作性

所谓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指剧中人物不仅表现出在说话,而且出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它是和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戏剧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以此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这就要求台词服从戏剧行动,具备动作的特性。台词的动作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推动剧情的进展。剧本中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之中,成为人物对冲突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够有力地冲击冲突对手的心灵,促使对方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系、戏剧情节不断推向前进。台词的动作性更在于它能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5.含蓄美

优秀剧作的语言总是含蓄、蕴籍,耐人寻味的,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是戏剧的酵母。“潜台词”就是潜藏在人物台词之中的真正含义,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说的“话里有话”。6.谐趣性

所谓的谐趣,就是诙谐、幽默、有趣味性。作家有时也用一些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语言妙趣横生,具有生动性、趣味性,能增强戏剧艺术的感染力。7.舞台感和诗意

一部好的剧本不仅文学性强,经得起读,而且舞台感要强,既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杰出的舞台剧。这一特色既体现在剧本创作的台词中,又体现在“舞台指示”的描绘之中。诗意是剧作家追求的美学理想。老舍认为“戏剧语言要既俗(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诗意,才是好语言。”[2]

(二)地方戏剧唱腔特点简述

1.黄梅戏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2.花鼓戏

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创建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有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曲调式转同宫徽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高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3.京剧

京剧的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系统。京剧的唱腔特点是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节奏起伏,变化鲜明。各行角色的唱腔和用桑各有特色,能充分发挥各行演员的特长和创造性。4.秦腔

秦腔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以梆子击节,音调高亢激越,长于表现雄壮、悲壮的感情。5.越剧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3]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吟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唱词几乎全中国人都很熟悉,一部戏,便贯穿了一个戏种的历史;一部戏,就容纳了戏曲的全部精妙。在剧本创作中,台词是决定戏剧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戏剧不像小说等文学样式那样由作者出面向读者叙述,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因此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成为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戏剧的语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物的台词,二是作者的舞台指示。二者当中自然以台词为主,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语言就是指台词。台词是剧本中人物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参考文献

[1] 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43页

[2] 参考资料:http://www.jnbbs.net/blog/user1/44/archives/2005/196.html

[3] 叶志良主编:《戏剧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4] 廖奔:《戏剧时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第五篇:戏剧鉴赏

在“爱美戏”或称作现代剧的话剧在中国出现之前,剧场里上演的剧目基本是古代戏剧或民间传说改编的戏曲。尤其是京剧,传统剧目是京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保留剧目。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传统剧目的内容、观念以及形式有直接的关系。它所张显的忠效节义是传统剧目的核心主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风靡一时的“文明戏”或爱美剧,以及延安时期对传统戏剧的重写,对民众欣赏趣味的重塑,使过去的广泛流传的传统戏剧处于不战自败的境地。这并不是说意识形态的意愿在民间已经完全实现,而是传统戏剧所宣扬的内容已经不再具有合法性。因此,在民间作为重要传播场所的剧院,必然面临着内容的“现代”转换。但这一转换却经历了复杂、艰难的一波三折。

一、面对传统、民间的矛盾和处理的困境

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标志性的开端,始于1944年。这一年延安评剧院上映了由扬绍萱、齐燕铭执笔的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毛泽东看过演出后曾给剧院写信说:“看了你们的戏,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酒席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有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划时代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毛泽东对戏剧的理解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文艺功能观、历史观。他希望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能够直接服务于战时需要,并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民众的全员动员。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历史的主体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戏剧舞台的主体。《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松花江上》、《白山黑水》等新编历史剧的成功,《白毛女》、《蓝花花》、《刘胡兰》、《赤叶河》等现代革命戏剧的生产组织经验,部分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形象地诠释了毛泽东的历史观。同时这一新的戏剧现象也为剧院的“现代”转换提供了最初的范型。

但是,在戏剧领域内,我们发现文艺政策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从共和国政权尚未建立起就已经开始。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社论指出:“我们对于旧剧,必须加以改革,因为旧剧也和旧的文化教育的其他部门一样,是反动的旧的压迫阶级用以欺骗和压迫劳动群众的一种重要的阶级斗争的工具,我们不需要欺骗与压迫劳动群众,相反,我们要帮助和鼓励劳动群众去反对与消灭这种欺骗与压迫,所以我们对于旧剧必须加以改革。”因为“它们绝大部分还是旧的封建内容,没有经过必要的改造”。社论同时注意到,虽然新型的农村剧团已经相当普遍,农民也喜欢看新戏,自己也会演新戏,但“广大农民对旧戏还是喜爱的,每逢赶集赶庙唱旧戏的时候,观众十分拥挤,有的竟从数十里以外赶来看戏,成为农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城市中,旧剧更经常保持相当固定的观众,石家庄一处就有九个旧戏院,每天观众达万人,各种旧剧中又以平剧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既要改革,又要考虑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民间传统,《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提出了戏剧的“有利有害与无害”的类别划分。1在明令禁演的有害戏剧中列出了有代表性的共五出。但解放后,“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专设戏曲改进局,次年7月,文化部专门邀请戏曲界代表人物与戏曲改进局的负责人,共同组建了„戏曲改进委员会‟,“作为„戏改‟最高顾问机关。这个以文化部副部长周扬为主任的专门机构,在7月11日下午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布了对12个剧目的禁演决定,它们是《杀子报》、《九更天》、《滑油山》、《奇冤报》、《海慧寺》、《双钉记》、《探阴山》、《大香山》、《关公显圣》、《双沙河》、《铁公鸡》、《活捉三郎》。此后,1951年6月7日,文化部通令停演《大劈棺》;7月12日,文化部发文禁演京剧《全部钟馗》,文中专门说明昆曲《嫁妹》应予保留;1951年11月5日,文化部发文同意东北文化部禁演《黄氏女游阴》、《活捉南三复》、《活捉王魁》、《阴魂奇案》、《因果美报》、《僵尸复仇记》等6出评剧,并决定京剧《薛礼征东》、《八月十五杀鞑子》等两出戏不在少数民族地区上演;1952年3月7日,文化部通知,同意热河省文教厅报请禁演全部《小老妈》(包括《老妈开唠》、《枪毙小老妈》二剧);1952年6月21日,文化部在接天津市文化局报告后,指示东北文化局查禁京剧《引狼入室》。”2这样,在50年代初期,禁演的传统剧目就达26种之多。

对传统剧目的识别与禁演,无可避免地要产生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不只是意识形态的分歧,同时它所引起的还有文艺政策与社会生活、社会安定等直接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各地对禁演剧目执行的情况不同,致使传统剧目在演出市场日益贫乏。这样,中央的文艺政策不得不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就在中央文化部发出查禁京剧《引狼如室》不到半年的时间,《人民日报》就又发表了《正确地对待祖国的戏曲遗产》的社论,社论指出:

“在已往的三年中,中央、各大行政区、各省文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对中央的戏曲改革政策没有作认真的深入的传达,对各地戏曲工作干部没有进行认真的经常的教育,直到现在,中央的戏曲改革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情况,是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的。目前各地戏曲改革工作中的严重缺点,主要表现为对待戏曲遗产的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以粗暴的态度对待遗产,一种是在艺术改革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这两种错误态度是戏曲改革工作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坚决地加以反对。

各地戏曲工作干部中有不少优秀的工作者,他们依靠当地艺人的通力合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遗产,因而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不少戏曲工作干部长时期不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思想水平与文艺修养,经常以不可容忍的粗暴态度对待戏曲遗产。他们对民族戏曲的优良传统,对民族戏曲中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毫不理解;相反地,往往借口其中含有封建性而一概加以否定,甚至公然违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不经任何请示而随便采用禁演和各种变相禁演的办法,使艺人生活发生困难,引起群众的不满。他们在修改或改编剧本的时候,不是和艺人密切合作审慎从事,而是听凭主观的一知半解,对群众中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采取轻举妄动的态度,随便窜改,因而经常发生反历史主义和反艺术的错误,破坏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完整。”3

到了1956年,在民间演艺界情况变得更加严峻,为此,《人民日报》发表了《重视民间艺人》的社论。社论认为民间职业艺人是一支极大的艺术队伍,“这支队伍,解放以来,在各地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之下,经过各种社会改革和戏曲改革,政治上思想上进步很大,艺术业务有了提高,经营管理有了改进,广大艺人的生活一般地也有所改善,他们在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两三年出现了一种值得严重注意的现象,就是:不少剧团和艺人延长节目日益贫乏,艺术质量不能很快地提高,上座率下降,虽然增加演出场次,收入仍然不多,许多艺人生活十分困难。例如,上海原有的一百零二个民间职业剧团,就有半数以上经济困难,有一个著名演员一个月只分到十多块钱,有些艺人贫病交加,无以为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自然有种种社会历史原因,但主要地由于文化部门缺乏对于国家文化事业的整体观念,只看到少数国家举办的艺术表演团体,不注意民间艺术队伍,轻视民族艺术遗产、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在戏曲改革中存在着某些粗暴的做法;对民间艺人的生活疾苦采取了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态度。因此,各行各业一般地都已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而惟独这支民间艺术队伍好象没有娘的孩子,至今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照顾和领导。此外,某些地方的少数干部竟还有欺凌和侮辱民间艺人、对于他们的演出活动加以刁难和粗暴干涉的情形,这就更加加重了民间艺术队伍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4在文艺政策调整过程中,类似这样富于人情人性意味的表达是不多见。把文艺政策同艺人的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相联系的思路,也是非常少见的。但它却从一个方面透露了文艺政策变化对传统戏曲、职业艺人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对剧场这个“阵地”的占领,虽然是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战

略方针之一,但由于民间演出场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是充满矛盾的。比如,文化部明令禁演26出戏之后,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是十分惊人的。辽西省禁演的戏达300多出,徐州地区禁演200多出,还有的地方允许演出的只剩下几出戏。正是因为这种激进的文艺政策,才导致了民间艺人生活状况的恶化。但在以往发布或讨论文艺政策时,我们还很少发现文艺政策关心、注意到与艺人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的联系。

这种状况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艺方针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放宽虽然有诸多的原因和背景,但可以肯定的是,戏剧市场的凋敝、几十万艺人生活的困难,显然是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1957年4月27日,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在会上作了题为《大胆放手,开放戏曲剧目》的发言,就会议提出的“大放手,开放戏曲剧目”的戏曲政策,阐明了为什么要“大放手”,以及“大放手会不会使戏剧领域恢复1949年以前的状况”的问题,他指出:“如果说在解放初期,必须采取一些禁毒的方式,才能使好花放出来;那么,在今天,就必须采取竞赛的方式,才能使好花开得更多更好。”在代表文化部作的这个总结发言中,他甚至公开表示1950年代初以来一直备受批判的“连台本戏”和“幕表戏”也是“花”,也“应允许它们存在”。5《人民日报》则在同一天专门发表题为《大胆放手,开放剧目》的社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957年5月17日,文化部宣布对1950年代初禁演的26个剧目“开禁”,发布了“文化部关于开放„禁戏‟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说,鉴于1950年代初的禁戏“妨碍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决定“除已明令解禁的《乌盆记》和《探阴山》外,以前所有禁演剧目,一律开放。”这个通知不仅仅发给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不是秘密文件,它明确要求将这一解禁决定“通知各地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包括民间职业剧团)。”6

因此,面对与戏剧相关的文艺政策的调整或改变,我们不应仅仅看作是与意识形态的紧张或开放有关。事实上,这一改变或不确定性,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试图将“现代”置换传统的过程中,所遭遇的不可避免的矛盾。政策的变化,恰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面对民间传统趣味和支配力量的焦虑、徘徊以及社会问题的牵制所造成的困境和处理的困难。

二、“传统之死”

对传统戏剧态度的变化,总是联系着对传统戏剧的评价和对其在演出市场情况的评价。但这一评价是由谁作出的,或依据什么作出的,显然是个问题。在对传统戏剧的态度上,作为演出主体的艺人的声音始终是缺席的,而作为接受主体的“人民”,是无法、也是不能“说话的。因此,只要话语权利拥有者的判断、立场和态度稍有变化,传统戏剧的命运就会随之发生变化。50年代对传统戏剧的“禁”与“放”,反映了那个时期

注释

1、这个划分的标准和代表性剧目如下:“第一、是有利的部分,这是旧剧遗产的合理部分,必须加以发扬。这包括一切反抗封建压迫,反抗贪官污吏的(如《反徐州》、《打渔杀家》、《五人义》等),歌颂民族气节的(如《苏武牧羊》、《史可法守扬州》等),暴露与讽刺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如《四进士》、《贺后骂殿》等),反对恶霸行为的(如《八腊图》、《问樵闹府》等)以及反对家庭压迫,歌颂婚姻自主,急公好义,勤俭起家的剧目。第二、是无害的部分,如很多历史戏(如《群英会》、《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对群众虽无多大益处,但也无害处,从这些戏里还可获得历史知识与历史教训,启发与增加我们的智慧。第三、有害的部分,包括一切提倡封建压迫奴隶道德的(如《九更天》《翠屏山》等)提倡民族失节的(如

《四郎探母》),提倡迷信愚昧的如舞台上神鬼出现,强调宣传神仙是人生主宰者等等,至于一般神话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戏,则是可以演的,以及一切提倡淫乱享乐与色情的(如《游龙戏凤》、《醉酒》等,这些戏应该加以禁演或经过重大修改、或在重要关节上加以修改后方准演出。第一与第二节目都是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即可演出的,第二类节目尤其占旧剧中的极大部分。在修改对象上,除了旧剧以外,应当特别着重地方戏的改革。各种地方戏的剧目是很多的,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记忆搜集。这些戏许多是口头传授的,保留在旧剧人的脑子里,应当把他们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审定与修改。这部分遗产的发掘,对于改革与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歌剧,将是极为珍贵的。见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2、傅谨:《中国:禁戏50年》,载《小说家》1999年3期。

3、《正确地对待祖国的戏曲遗产》,载《人民日报》1952年11月6日。

4、《重视民间艺人》,《人民日报》社论,1956年10月2日。

5、刘芝明:《大胆放手,开放戏曲曲目——在第二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载《戏曲研究》1957年4期。

6、《文化部关于开放“禁戏”的通知》,转引自傅谨《中国:禁戏50年》。

下载戏剧鉴赏期末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戏剧鉴赏期末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喜剧艺术鉴赏、戏剧艺术鉴赏结业论文

    探究中国情景喜剧15年的发展【论文摘要】中国情景喜剧发展15年,虽然存在着剧集水准的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是在进步的,从以家庭生活和单位工作为主的现代普通话剧,发展为题材广泛......

    戏剧鉴赏作业

    从《茶馆》浅析话剧艺术的精髓 话剧,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其出现以来,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观众,本文将从优秀的话剧代表作品《茶馆》来分析话剧艺术的特点以及精髓。 话剧......

    戏剧鉴赏欣赏(范文大全)

    戏剧鉴赏有感 在我的中学阶段我的语文老师教了我很多关于戏剧的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借助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

    篇一: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 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

    戏剧鉴赏(5篇)

    中国戏曲 一、戏曲发展概貌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的高度综合艺术性的戏剧艺术,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 “世界三......

    音乐鉴赏期末论文

    音乐鉴赏期末论文 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听后感院系:机电工程系班级:11级机自2班 学号:110510120** 姓名:张** 2013年12月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听后感 摘要:小提琴协奏......

    音乐鉴赏期末论文 文档(汇编)

    音乐鉴赏总结与感想 国贸 曾梅 0101812 我一直觉得音乐是一种特别让人向往的东西,甚至是神圣的,也许艺术都是神圣的,而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

    美术鉴赏期末论文

    《美术鉴赏》期末论文一、标题:自拟 二、要求: 1、 以绘画、书法、雕塑、建筑、装置艺术等美术为论文大写作范围; 2、 对作品、艺术家、艺术门类、艺术现象、艺术活动等,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