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2教案
练习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画图理解词义,丰富词语积累。2.读背古诗《寻隐者不遇》。
3.写好左右结构中“左长右短”的钢笔字。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和用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查字典。(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4)朗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象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教师鼓励。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出示《寻隐者不遇》,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教师范读,介绍:这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一首问答诗。3.请学生自己对照图画,试着理解词义,提出不懂的词。4.分小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5.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师生评点。6.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相背诵。7.反馈: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字有方
1.认识要写的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2.小组学习。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左长右短看仔细,右部居中略偏上。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自己读题目,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5)谁能把几位同学和教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3.练习。
(1)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将后一种情况作为练习重点。
(2)指名上台表演。
(3)讨论评析,师生共同给予指导。
二、总结
第二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练习3教案
练习3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2.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3.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4.口语交际——学会求救。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积累语言、口语交际、写字。教学难点:
1.能用几句话写出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2.遇到危险时有效自救或求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2.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一
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把自己的种子宝宝传播出去。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用有趣的方式传播着种子。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就很特别,自己读读吧!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的说出“漂流”与“漂浮”的区别,“重新安家”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一猜。第一次比赛
(1)指名读短文
(2)然后集体交流: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3)区分“漂流”与“漂浮”的意思差别。(4)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2.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二:
认真观察插图,想一想图上画了哪些植物?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种子?自主连线。3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连的正确。
学生观察思考连线。第二次比赛:
指名交流答案,互相补充纠正。3.第三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三
请选择上面一种植物,想一想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再用几句话写下来。5分钟后,比一比谁介绍的清楚。
学生默读题目,弄清要求。思考,练写。第三次比赛:
反馈写的情况。(指名读自己写的)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认读“素、晃、荒”。2.指明说三个字结构上的相似点。(上下结构)
3.观察字形,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字要站稳,上下中心要相对。)4.提示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学生描写三个字。5.教师范写“素”和“荒”。6.学生再次写字,体会字形要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2.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老师。3分钟后,看谁读得正确。
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第一次比赛:
(1)指名读成语,互相纠错,鼓励读得正确的学生。(2)及时板书学生易读错的字并且注音,小老师教读。*雏()贯()倾巢()豕()窟()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二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后教
(1)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
(师小结:许多成语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动物,现在更多地用它的比喻意。)(2)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3)背诵成语歌。(自由选择形式,展示背诵)第三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三
诵读儿歌,想一想这首小儿歌就是描述了什么情形?
认真看插图,说说小男孩在干什么? 8分钟,看谁能读得最棒,说得好。学生自由读儿歌。第三次比赛:
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想象,看看谁的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画面。
二、教学口语交际
1、谈话揭示话题。
(1)师: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怎么办?(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相机小结:学会求救)(3)学生读提示,弄清交流内容。
2、指导交际
1.观察,问: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姑娘在拨打119报火警。)2.学生情境表演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拨打火警求救(说清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火势情况,要沉着,语言要简洁、清楚。)(2)采取自救措施(匍匐前进,用毛巾或衣物(最好弄湿)捂住鼻子,防止烟雾吸进鼻子。从安全通道逃离。)3.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其它意外事件的求救。(自选情景)4.集体展示、评议。(教师、学生相机小结各种求救注意事项。)落水(2)中毒(3)被盗(4)急病„„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一、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二、.指导学生观察 “方”字中的点——露锋点(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
(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三、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四、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五、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学生临贴描红。
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教学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四教案
练习四 主备人:周华云
教学目标: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1、说说写写——留言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导学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生学习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师生学习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幅画,再用优美的词语向我们介绍。
四、当堂检测、达标评价
1、写一写、练一练。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导学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师生共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1、学生列举历史成语
四、当堂检测、达标评价
1、抽查学生成语默写情况
第三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导学: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二、合作探究、质疑导学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谈一谈如何才能快速掌握留言条的写法
四、当堂检测、达标评价
请同学们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板书设计:
第四篇:苏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一、 二单元练习
百度文库一 二单元练习姓名:
一、听写词语 20个
二、写出以下省份的简称
福建()广西()广东()
浙江()河北()山东()
你还能再写出3个吗?
三、组词
系:()露:()()()
组()资()练()
祖()姿()炼()
四、句式训练
1、我轻轻地抱起可爱的弟弟。
2、照样子写句子
福安是我的家乡。说成:我的家乡是福安。
蓝天是小鸟向往的地方。说成:是谁传授给我们知识。是我们敬爱的老师。
是谁修建了这条举世闻名的铁路。是
五、默写课文
1、南沙是祖国
2、万里长城东起
3、默写《清明》
作者是,诗中描述的是季节,从一词可以看出。
4、《翻越远方的大山》讲述了的故事。它给我们的启发是。
5、阅读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回答问题。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茫茫的大海 指的是,巨大的天幕指的是。这段话给我们描绘了4幅画面,分别是、、、。
六、在新的一个学期,你有什么样的愿望,写出来。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风筝 2
最新版
第二课时
一、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1)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2)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1)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2)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二、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三、课堂练习。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