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与长江》教案
《黄河与长江》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1、分组活动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2、师生共同活动
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3、各小组互相合作
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总之,要尽量组织得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地插入其中。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照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4、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相关参考资料
1、长江
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这里地势高亢,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交通险阻,人迹罕至。
2、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流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3、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 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黄河”歌曲的创作,虽然产生在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但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救亡歌曲的新型歌曲了。
“黄河”的歌词虽略嫌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需要,提出“保卫黄河”的伟大口号。他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够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的黄河历史了。
第一首《黄河船夫曲》。你如果静心去听,可以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战斗的力量。
《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带着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是由男高音独唱,歌声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朗诵歌曲。
《河边对口曲》是用民歌方式写的,用山西音调。
《黄水谣》是齐唱的民谣式的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颓废的情绪不同,它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情感,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反应,这是值得注意的。
《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曲。从二部至四部轮唱,每一句都要有力地而且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轮唱。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奏。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听来非常有趣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怒吼吧!黄河》是一首四部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的合唱。曲调诚恳和雄厚,充满热情和鼓励,是“黄河”歌曲中一个最重要的主调。
教学反思
需保证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契合。
第二篇:教学设计长江与黄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头、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等源流情况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3.了解对黄河不同河段相应的治理措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黄河的主要特点,黄河产生的水患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黄河组图——壶口瀑布、滚滚黄河水、黄河源头、黄土高原
[提问]你能根据画面来判断这是哪条河流吗?
[复习提问]提到黄河同学们并不陌生,请你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黄河。
[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黄河确实知道的不少。那么,黄河到底为中华民族立过哪些功,又带来了哪些灾难?我们该怎样开发治理黄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河
[板 书]二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过 渡]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形状。
[学生活动]照课本画出黄河干流图。并归纳黄河形状为“几”字型。
[提 问]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提 问]黄河自源头到人海口全长5500千米,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能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吗?为什么?
不能。河流大小按流量划分。黄河虽然长度第二,但流量还不到我国南方地区的一条大河珠江的1/7。因此,不能说黄河是第二大河,而只能说是第二长河。
[提 问]黄河自西向东共流经了我国哪些省区呢?
(演示课件或出示黄河水系图,让学生抢答省名或简称,课件显示或在图中明确省、区名称。)
读图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标注在黄河干流图上,强调其位置特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视频连接:黄河)
[承 转]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讲都有哪些贡献呢?
(此处可由学生在黄河供献的角度充分回答)
[板 书]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教师小结]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录 像]黄河冲积的平原、蕴藏的水能、著名的水电站和具有灌溉之利的“塞上江南”。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的高原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提 问]黄河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归纳小结]
1.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说明位置特点),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板画示意梯级开发,并指出龙羊峡到青铜峡之间是梯级开发集中地段,建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黑山峡、青铜峡等水电站,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市的特点。)
2.黄河另一个方面的奉献是提供了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量都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的干涸土地展现了生机。早在二千多年前,宁夏人民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灌溉面积大大增加。也正是黄河水塑造了“塞上江南”。
[承 转]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板书)。
[板 书]3.黄河水患
出示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动画链接:黄河地上河),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些地方甚至高出10米。因此,黄河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几次大决口都发生在下游地区,都与河床远远高出地面有直接的关系。
[展示资料]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时房倒屋塌,人们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
[提 问]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示学生从黄河含沙量大,联想到泥沙来源,进而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来考虑。[教师小结]黄河下游地上河-------泥沙含量大(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展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貌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①黄土属粉砂性土壤,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②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覆盖很差,加大了冲刷之便;③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往往集中于7—8月份的几场暴雨,冲刷力强,加剧了冲刷程度;④本区支流众多,冲刷量大。因此,一遇暴雨,黄土高原上泥沙俱下,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启发提问]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黄土高原,浩浩荡荡地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会怎样变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分析归纳]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河” [提 问]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组织学生讨论)。
[归纳小结]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治理措施: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加固堤防是权宜之计,根本问题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使治沙与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已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防洪和减淤方面就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在另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正在建设之中。请看来自小浪底工地的报道。[录 像]小浪底截流实况录像,小浪底工程模型及其防洪、减淤、防凌、供水、发电、灌溉功效介绍。
[课堂小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由于它饱含泥沙,下游成为“地上河”,始终有决口的危险,因此它也是中国的一大忧患。治理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各段治理措施不尽相同,其中中游保持水土是治黄的根本。[布置作业]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水患问题了,如近年来下游地区频繁发生的断流现象,局部地区的生态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该怎样进一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呢?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黄河水患及治理
上游
中游
下游
第三篇: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教案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教案
一、教材分析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在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这一节中有着突出的地位。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长江与黄河的流域概况、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与保护。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了解河流水能开发评价的基本方向,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界以及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2.教学难点:长江和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四、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长江和黄河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上升到理性和情感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启发、点拨和引导。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对长江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长江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分析法、探究法和读图分析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板书设计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
一、黄河 1.源头及入海口
2.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3.流域特征 4.忧患和治理
二、长江 1.源头及入海口
2.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3.流域特征 4.忧患和治理
八、教学过程
【导入】师生一同观察人民币的背面背景,发现其图景是长江和黄河上的。把学生带进学习长江和黄河的学习氛围。
【承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中华的母亲河——黄河。
【引导】学习一条河流首先要了解它的主要概况:包括它的发源地、全长、注入的海洋、流经的地形区、省级行政区、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的支流。
【展示】主要复习的重点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比较分析长江和黄河的流源、流经的地形区及省区、注入海洋、流域特征及忧患、治理。【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黄河的流域特征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学生】学会观察地图,不断提高读图、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事物信息的能力。
【承转】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展示】长江的主要概况及相应的图表。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长江的流域特征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学生】注意对黄河和长江有个对比,读图观察分析,不断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
【小试牛刀】展示2012年云南省地理中考题关于长江和黄河的考题(即2014年学业水考试P23页31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结束】“保护长江万里行”和“长江、黄河环保接力棒”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传承。
九、教学反思
思教学成功之处,思教学败笔之处,思教学改进方法,思学生见解,思教师自己的感触。
第四篇:黄河长江的古诗
一、古诗中长江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二、古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三、赞美母亲河的诗句 黄河 民族魂
啊,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从雪山走来,我知道,冰清玉洁才是你的本性。
此刻,我就站在你的身边,感受着你带给我的精神振撼。
静默,静默
水面上开出神秘的灯影,地平线撤退到时间与意识的外围,万种声音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
避开你滚滚的波涛,我在你的一滴水里倾听。
先哲们的声音从远古传来,起伏着渊源的圣迹。
听,水在敲响节拍,那是一种不可违背的预约和力量,让女人们目光如水,男人们涌动大潮。
奔涌的浪花记载着永恒的逝去,流水的深处钟鼓声声。
我知道,那是
那是你以流水的形式向天地传达由浪花护卫的生命准则。
我清楚地记得,是你点亮了第一张面孔,是你燃起了第一个梦幻,是你主持了秋天的全部果实,是你把千秋的史话传到后世平台。
你来了,一路向东奔涌。
你来了,携来了在奔波中沉浮的大众。
你来了,携来了王公贵族和落魄的迁客骚人。
你来了,用你的温柔与雄浑弯曲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怀抱着热爱的生命,你从高空滚滚而来。
一路滋润,一路养育,我赞美你,古老的河
第五篇:黄河长江第一课时教案
黄河长江
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第三小学
刘 华
肖沪萍
教学目标
1.运用我国地图,知道黄河、长江及其流域,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初步了解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3.初步认识长江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4.大力宣传并以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教学重点
1.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初步认识长江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我国地图,知道黄河、长江及其流域。
2.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教学重点
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议议,引入课文
1.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河流湖泊,你们知道的有哪些?能说一说吗?
2.师:那么,其中最长的两条河流叫什么?
3.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黄河、长江,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黄河长江)。
活动二:看看说说,了解示图
1.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
2.师:谁能上来指出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
(学生在图上指认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时,老师要指导从西到东,从上游到下游。)
3.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学生先说,老师后结合书上内容小结,并进行介绍)
4.师: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格拉山脉,雪山上的泉眼渗出泉水,汇合成无数道溪流,这就是最初的黄河水,黄河顺着地势向东方奔流,越过高山,穿过深谷,跨过平原,一路上汇集了许多条支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级行政区,最后向渤海奔去。(点到黄河源头,多媒体出示《黄河源头图》,点到黄河中游,多媒体出示《壶口瀑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水的颜色是怎样的?(黄色)
黄河流经的形状像什么字?(“几”字)
从“几”字形可以看出黄河怎么样?(黄河比较曲折)
师:对啊!这里夹带着许多泥沙,所以是黄色的,这就是黄河的壶口瀑布。
黄河水奔腾而下,波澜壮阔,惊天动地。
5.师:长江也发源于青藏高原,他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高山上落下一颗颗水滴,形成浅浅的平缓而散乱的水流,这是最初的长江水。长江顺着地势向东奔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流入东海。(点到长江源头,多媒体出示《长江源头图》,点到长江中下游,多媒体出示《长江中下游的湖泊》)
师: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师:对啊,到处都是湖泊,周围水田茂盛,这是我国长江周围特有的景观。
(师叙述:长江中下游比黄河平缓多了,长江的周围有许多河流湖泊,我们上海的黄浦江就是其中之一。长江与许多湖泊相连,形状像什么?演示“瓜藤相接”示意图。)
6.师小结并板书: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的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黄河全长约5500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长江黄河的源头、流经区域、入海口书上有详细介绍,而且还有黄河和长江流域示意图。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示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例,依次找到黄河与长江干流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活动三:学习课文,深化理解
1.过渡: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生活、劳动。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坊”,加深了解我们的中华民族以及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2.学生自学课文,了解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及相应的自然环境
3.了解半坡氏族、清明上河图、黄河流域的历史名城和名人。
4.师:你还知道哪些与黄河流域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5.师小结: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易于开发的土地,使农业生产发展起来。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两岸,黄河流域成为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6.师:(出示《黄河颂》)让我们一起来歌颂一下我们的母亲河。(齐读)
7.过渡: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这么说呢?小组学习“聪明豆”栏目。
8.学生交流(略)。
9.师小结并板书:长江流域有河姆渡远古村落的遗址,有历经千年的景德镇瓷器,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城市扬州,古城扬州也离不开长江的哺育。所以长江与黄河可谓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出示《长江之歌》,学生一起朗诵或学唱。)
10.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查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故事及历史人
物(编制小报,主题自定)。我们下一节课进行交流。附板书设计 黄河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篮 长江 中国第一长河 世界第三长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