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方程1教案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方程吗?等式的性质呢?
二、互动新授
(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并展示课前自习的结果。小组之间可互相猜疑,并提问。教师不必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只需引导各小组充分进行交流。
(二)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并用等式表示: x+3=9(教师板书)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3.还可以根据什么方法来解这个方程?学生展示汇报
4.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5.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6.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 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三、练习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
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展示检验(自主学习单)
板书设计 解方程(1)
x +3=9
解:x +3-3=9-3
x =6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玩过的天平游戏吗?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
么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同学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可真不少,还想不想玩游戏?(想)好,现在我们就一起玩个猜球游戏: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乒乓球盒,让学生猜里面有几个球?(学生可以任意猜)师:盒子里面有几个球,1个?2个?.......你能准确说出盒子里有几个吗?
生:不能!
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球的个数。
师:要想准确知道有几个球,再给同学们一些信息。
(师课件出示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3=9)师:现在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独立思考:盒子里有几个球?也就是X所表示的数值是多少?(由于数据 较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这里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2)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想X+3=6+3,所以X=6。(4)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就得到X=6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我们看前三个同学都是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想出了答案。第四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对吗?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4、操作验证:师拿出课件演示中的天平实物(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 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注意两个盒子的质量相等)
师问:现在谁来试一试?想想左右两边同时拿去三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学生拭目以待,跃跃欲试)
学生操作演示,天平平衡。
(二)指导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师: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他的想法是对的!以后我们就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中未 知数的值。这个演算过程如何书写呢?让学生先同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师边示范边强调:首先在方程的第二行起写一个“解”字,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为了美观注意每步等号要对齐。
师板书如下:
X+3=9
解:x+3-3=9-3
x=6
重点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学生纷纷说出想法。
师结:方程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 x即可。
师:我们要想知道算的对不对,不能每次都用天平来验证吧,尤其是遇到较大的 数。(学生点头认同)师:那怎麽办呢? 生:可以验算!
师:怎么验算?
学生可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验算方法:
验算:方程的左边 =X+3
=6+3
=9
=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三)揭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像上面X=6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而求方
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同时课件出示两个概念,让学生说说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师明确: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的目的就是 求方程的解。
(四)独立尝试解方程(例2
师:同学们已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看这个方程你会解吗?
课件出示信息图,让学生看图列出方程3X=18。师抛出问题:这个方程如何解呢?要根据方程的哪个性质来解?
师:谁愿意来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本上做)
教师针对学生做题情况,重点强调:根据“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等于 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来解方程。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慧眼识珠
从后面括号中找哪个是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
(x=44,x=108)
(2)12-x=4
(x=16,x=8)
2、看图列方程并解答(做一做)
3、是解题小冠军(63页第五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篇:解方程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1)》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方程吗?等式的性质呢?
二、互动新授
(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并展示课前自习的结果。小组之间可互相猜疑,并提问。教师不必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只需引导各小组充分进行交流。
(二)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并用等式表示: x+3=9(教师板书)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3.还可以根据什么方法来解这个方程?学生展示汇报
4.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5.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6.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 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三、练习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展示检验(自主学习单)
板书设计 解方程(1)
x +3=9
解:x +3-3=9-3
x =6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第三篇:解方程教案二_1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熟悉利用灯市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2)通过具体的离子,归纳移项法则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能判别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感受方程与代数式的不同,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选用合理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发展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方程的意识及,训练学生的方程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的基础,有重要实际应用的意义。解方程的运算及方程思想的实际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移项法则.难点是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多媒体、有关方程的资料(方程小史)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介绍有关方程的资料:方程小史
古埃及是数学的发源地致意,早在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人就在纸草书(纸草是生长在尼罗河流域的一种水草,古埃及人将它的茎叶压成薄片用来写字)上写下了含有未知数的问题。12世纪前后,我们数学家用“开元术”来解题,即先要“立天元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14世纪初,我们数学家朱世杰创立了“四元术”(四元指天、地、人、物,相当于四个未知数,如x,y,z,w)。这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飞跃。
2.提出问题:解方程:5x-2=8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求解,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分析。方法1: 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 也就是
5x=8+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所以,x=2 4.理性归纳、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比较方程5x=8+2与原方程5x-2=8,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 5x-2=8 →
5x=8+2 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教学建议:关于移项法则,不应只强调记忆,更应强调理解。学生开始时也许仍习惯于利用逆运算而不利用移项法则来求解方程,对此教师不宜强求,可借助例题、练习题使相互逐步体会到移项的优越性)
方法2;
解:移项,得
5x=8+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2 5.运用反思、拓展创新
[例1] 解下列方程:(1)2x+6=1
(2)3x+3=2x+7
教学建议: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求解方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例2] 解方程:x12
4教学建议:①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中的解法,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②在移项时,学生常会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等.这时,教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必要时,可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两种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练一练] 109页 随堂练习6.小结回顾: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师强调:移项法则 7.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5.3 1 , 2 选做题:习题5.3 3
第四篇:《解方程 例1》教案 何
《解方程 例1》教学设计
平凤镇平岗小学 何玉洪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天平与方程的联系,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2、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等式填写完整。
3、看图列出方程。
二、探究新知
1、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说题意并列方程x+3=9。
2、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汇报预设:①因为9-3=6 ②因为6+3=9 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
3、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
天平左边是x+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列式是:x+3=9 观察:有什么办法得到x的值?(把左边3个球拿掉。)
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是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追问:怎样用算是表示?
学生交流汇报:x+3-3=9-3 X=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有什么根据吗?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小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像上面,x=6就是方程x+3=9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
5、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师引导:“方程的解”中的“解”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中的“解”是指球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6、验算: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怎样检验?生自主思考,小组内交流。
师:可以把X=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即: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7、解复习题中的方程X+73=166,引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去解。
8、根据x+3=9 X+73=166解的过程,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是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在〇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练习册34页第二题)
2、解方程。(课本67页做一做第1题)
3、x=2是方程5x=15的解吗?x=3呢?(课本67页做一做第2题)
4、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课本70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答案或上台板演,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课本70页第2题的前4小题,第4题的(1)、(3)
课后练习:练习册34页。
第五篇:解方程教案
课题:解方程
教学内容: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知识重点:解方程的规范步骤
教学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二、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方程的检验
P58例1 P59例2。自我创意: 怎么判断X=6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6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四、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得到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