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6.3 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G=mg)和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方向和重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或者课本图片+问题、或者演示几个现象引入本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产生
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
[讲解]: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讨论]: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
① 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②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③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④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⑤飞机降落;等等 [小结]: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讲解]:重力的方向剖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并指向地球的球心。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竖直向下垂的,我们把它称为重垂线。[学生活动]:重垂线的应用
A.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
B.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讨论]重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重力的大小
[讲解]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提问]: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提问]: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测量的物体,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
①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②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③ 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 m 1:m 2 = G 1:G 2
或 G:m = 常量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 g 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G = mg。
交流讨论: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
[总结]:g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地球表面实验测得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或者说它重9.8N。在粗略情况下,g可取10N/kg。在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定的g略有差异。[学生练习]:利用公式 G = mg 进行计算。
(四)物体的重心
[学生阅读]:阅读教材p16,明白重心的概念
[讲解]: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
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
四、教学小结
重力产生的原因;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G = mg。
五、作业
板书设计:
1、重力(G):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3、重力大小:
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g=9.8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重心:重力作用点
第二篇: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第四节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跳高运动员也要落到地面上、飞机投下救援物资从空中落到地面上,在地球上,一切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本支撑好的玩具,当把木板拿开,最终也会落到地面上,物体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都要向下降落。------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产生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
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
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
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教师演示)
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学生操作)
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4.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
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5.G=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1千克=9.8牛顿 ?
这是错误的,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是重力单位,是不同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g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
6.例题:一个集装箱的质量是4吨,计算它所受重力。并画出重力的图示。已知:m=4吨=4000千克,g=10牛/千克。求:G。
解:G =mg=4000千克×10牛/千克=40000牛 答:集装箱所受重力是40000牛。
作力的图示时,要画出力的三要素。重力是集装箱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画在它的中心。方向竖直向下。结合标度线段的长度,重力线段长度应是标度线段长的4倍。
六、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人直立或睡觉时重心都在身体上,但跳水运动员的重心就不在身上了
物体的重心是随着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给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给出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的参考。得出这样实验的原理。随后给出关于重心的课堂训练,巩固重心的知识点。
七、总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体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既然是一种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3、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关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5、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八、作业
1.完成节后练习。2.章后习题4、6。
第三篇:初中物理下学期重力教案
《7.3 重力 》教案
教者: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G=mg)和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方向和重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目标
通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或者课本图片+问题、或者演示几个现象引入本课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重力的产生
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
[讲解]: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讨论]: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
① 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②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③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④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⑤飞机降落;等等
[小结]: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讲解]:重力的方向剖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并指向地球的球心。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竖直向下垂的,我们把它称为重垂线。
[学生活动]:重垂线的应用
A.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
B.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讨论]重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重力的大小
[讲解]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提问]: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提问]: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测量的物体,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
①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②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③ 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
m 1:m 2 = G 1:G 2
或 G:m = 常量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 g 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G = mg。
交流讨论: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
[总结]:g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地球表面实验测得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或者说它重9.8N。在粗略情况下,g可取10N/kg。在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定的g略有差异。
[学生练习]:利用公式 G = mg 进行计算。
(四)物体的重心
[学生阅读]:阅读教材p16,明白重心的概念
[讲解]: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
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
三、学以致用升华目标:
完成教材第14页的习题
教学小结(板书设计):
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
重力的大小:G = mgg=9.8N/Kg
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重垂线)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四、当堂测试检测目标:(测试题在课件上出示)作业:课时练
教学反思:
第四篇: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下面是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请参考!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重力”是“力学”中的基础,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材处理
在授课中本人认为把“重力的由来”由最后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行学习再学习重力的概念比较符合知识的认知逻辑顺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农场孩子,纯朴上进,通过半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探索问题的能力。
根据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重力学习要求,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2、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3、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过“重锤实验”“找重心实验”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索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进行重力大小的计算。
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含义。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读书自学和讲解法等,多种方法配合使用,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讲解,将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为此,我选择以下的教具及设备:
2、教具:下落物体视频、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
播放视频: 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演示系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
问题: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现万有引
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体只要在什么附近就会受到重力?
2、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考;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导学内容:
托起不同的钩码,感受它对手的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设计,填写表格。
以m为横轴,G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后回答,质量大的钩码对手的压力越大,说明重力越大。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 = mg。(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的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导学内容:
P11,先阅读后例题解析,分析小结整理过程;重力的方向;解决用什么工具确定竖直向下的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国与美国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吗?有何规律?p12,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哪里?
2、学生活动:
学生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学生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重力的方向应用及规律。学生寻找规则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
熟悉公式,规范解题步骤;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课堂训练 巩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确的?
A.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B.篮球拍到地板上有弹起,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很远后,可认为不受地球的重力。
2、关于物体重心,下述正确的是?
A.物体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B.一个均匀铁环,它没有重心
C.篮球打足气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处
D.向一个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会越来越高。
3、某同学的“体重”(质量)为50kg,则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顿?当他乘坐飞船,离地球较远时,质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设计意图:检测从基础巩固、能力提高、发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 感悟新知
关于重力
(一)重力产生的原因——万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小结。
(六)课下作业 巩固升华:
p14,动手动脑学物理 1----5.设计意图:1-3题考查重力公式的应用,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公式、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规范与准确。
4、5题考查学生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呈现本节课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本节知识。
第五篇: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第二节 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要片面。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 第二节 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猜疑: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释疑: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力,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的。
提问: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实例物体是谁?
学生:是地球。
强调:物体只要在引力范围内,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实验: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分析球的受力情况,由二力平衡知重力竖直向下。
归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2)学生动手实验:
提问: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
学生会从二力平衡角度回答: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其重力。
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的大小,观察计算重力G与钩码的质量m的关系。
学生马上得到:G与m成正比。
板书: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
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3)巩固训练:
出示投影片
A如图:
已知小球、物块的质量为m,求悬绳的拉力是 N。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是 N。如果说悬绳的拉力等于重力,物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这种说法对吗?
B、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C、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个表示对吗?
师生共评得到: A:只要在静止状态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物体对水平支持物才有上述关系。B、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上面说法不对,只能说拉力(或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3、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就是在研究问题时,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物体的重心。
我们把物体的全部质量压缩成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代替的思想。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出示投影片)
(2)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 学生动手找自己的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并且说出其原理。
教师演示:木圆环,直角三角尺的重心。
具体过程:先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让ab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木在物体之外。
(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即跟形状有关,也与质量分布有关。
比如:往高处叠放东西,重心不断随高度而上移。
(4)重心的高低与支承面的大小决定物体的稳定程度。
简单介绍一下不倒翁的原理,让学生有一种印象,为以后学习习近平衡的种类奠定基础。
三、小结
1、用投影片出示小结内容
(1)重力产生的条件以及重力与引力的区别
(3)在月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月球的吸引而受到相应的重力,到其他星球表面也一样。
(3)G=mg,g值在不同位置数值上略有差别,通常不特别说明的话,g=9.8N/kg(4)重心的确定
四、作业
1、试画出物体A的重力示意图
五、板书设计
方向产生重力大小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
概念重心确定方法作用
六、教学总结
这节课在教学思路上应注意知识的接受要循序渐进,只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深化,并把以后要用到有关重力的知识点了一下,为以后学生接受知识的路铺的平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