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重力》
潞城市史回中学
杜文奇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质量、力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最常见的一种力,在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学习压强、浮力和功等知识的基础,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带学生全都来自农村,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具有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本节课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思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重垂线检查物体是否水平或竖直。3)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影响物理的稳定性。4)会用弹簧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 并知道其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重力的方向。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五、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体,重垂线,相等的铁块、铝块,一块方形薄板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拿在手中的一个粉笔头从静止时释放,它会怎样?如果向上抛出后,它最终会怎样?(师演示向上抛出一个粉笔头,让学生感知)。为什么会落在地面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 6、3 重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重力的产生
提出问题:什么力叫做重力?
生(自学后回答):物理学中,把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表扬。进一步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吗?
生可能猜疑:部分学生说是,也有的学生说不是。
教师释疑: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力,所以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也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来代替吸引力的。
板书:重力是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出问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是地球。
强调: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例如,桌上的课本、笔、文具盒,墙上的条幅,天花板上吊的灯泡,天空飞翔的鸟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
演示: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绳子总会指向地面,说明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如果 从手中把静止释放的粉笔头总是竖直下落,由此可知:重力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时 板书: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学生读课文P13后,动手活动:拿自己自做的重垂线检查墙壁、黑板是否竖直,窗台、课桌面是否水平。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3、重力的大小
平时说一辆卡车比较重,一张纸比较轻就是指它们重力大小不同。老师这有一个钩码,谁有办法帮老师测一下它有多重?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的大小,并随时把实验结果记录填入“活动2”的表格中。
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学生马上得到: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再提出:同一物体,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多少?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不同物体,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否相同?
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板书: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巩固训练:
1)一块钢锭的品质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N?(取g=10 N/kg)? 3)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师生共评后指出: 进行计算时,单位统一
4、物体的重心
提出:什么叫做物体重心?在技术上,重心有什么应用? 学生活动:找出刻度尺,笔,三角板的重心
提示: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悬挂法。学生交流后,请一同学代表来确定一块方形薄板的重心。
指出: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人直立或睡觉时重心都在身体上,但跳水运动员的重心就不在身上了。
三、达标检测,知识反馈
1、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
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C.-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D.重力的单位是kg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6、2002年 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7、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 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有什么疑惑和想法?
五、作业
1、完成节后“自我评价与作业”T1、2、3、4、2、自学:
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如果失去了重力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6、3 重 力
重力是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重心——作用点
课后反思
第二篇:重力教案
力·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心的概念,会求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3)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及物体间距离的定性关系。
2.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3.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2.“重心”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它是物体每一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而力的合成以后才学到。
三、教具
1.演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弹簧秤(悬挂式、台式两种)、铁块及外表相近的铝块(均用相同颜色油漆涂饰外表)、钩码(50g×10)。
2.演示重心
(1)重心板(直角尺状、三角板——有悬线);(2)起重机重心变化的CAI课件;(3)“欹器”——录像片;(4)“双锥体”及配套支架;
(5)“铁锹”模型——纸管一端缠有金属丝,剪刀、天平。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这里有两个物体,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
用手掂一掂,或弹簧秤称量一下,发现它们不一样重。这里的“重”是我们的感受,或是测量的结果,这说明这两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同。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节:重力(二)教学过程设计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水会自动从高处流向低处,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明确: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物体都有质量,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物体就会受到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请同学回答:根据什么说“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观察:由静止释放的物体(粉笔头)沿竖直方向下落;悬挂在细绳下的物体静止时,绳沿竖直方向——由二力平衡和重力沿竖直方向向下。
如果有同学问“纸片飘飘落到地上,并不是竖直下落的,怎样解释?”答:飘忽不定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纸片也是竖直落下的。以后我们还会做这个实验的。
指出几点:
①竖直方向也叫重锤线方向,也就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不宜把竖直方向说成“垂直”方向;
②“向下”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的,对于地球另一端的观察者,其“上”、“下”指向刚好与我们相反。
(2)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①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②实验: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 指导阅读教材第11页第1段:“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也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找出关键词并加以理解。“静止”:演示细线悬挂重物加速上升时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于重力;台秤加速下降时,示数小于物重——被称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竖直”悬绳(或“水平”支持物):
“等于”:只是数值上相等。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对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施力者是该物体,以后还会学到其它区别。因此将“等于”二字换成“就是”二字是不妥的。
3.重心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
“认为”:重心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
“从效果上看”:等效代换的思想,即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如果想象把构成物体的全部物质压缩成一个点集中在重心处,将不影响研究的结果。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演示:均匀直棒的重心在中点;均匀三角板的重心在三条中线的交点。均匀球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环重心在圆心。
回顾:初中学过,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演示:重心板实验。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是物体上的一个点(如圆环、直角尺等)。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还跟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如:一把铁锹的重心在靠近鍬头的一侧。演示“模拟铁鍬”的重心。问:如果从重心处切开,哪头重?同学回答并用杠杆平衡解释支点在重心处时“铁鍬”的平衡。最后用剪刀剪开“铁鍬”,两段各放在天平两盘中,验证一下。
演示: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重物的质量和高度而变化——CAI课件。
重心随重物质量增大而前移,随提升高度增大而上移,重心快超出支面时发出报警声。放录像:欹器。
静止时向右倾斜,倒入一半水时处于正位,继续倒水,重心向左上方移动,倒满水则倾覆。——“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3)重心的实用意义
重心的高低和支面的大小决定物体的稳定程度。(可阅读《读本》第一册第六章第六节)计算势能,用到重心的概念。4.万有引力
(1)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作用。
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地球与月球之间、行星与太阳之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
(3)物体的质量越大,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间距离越大,万有引力就越小。(定量关系将在以后学习)由于一般物体的质量不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例如两个直径1m的铁球(质量约4
-3100kg)靠在一起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约为1.1×10N。
天体的质量很大,因此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十分巨大。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大约是3.63×10N,它足以拉断直径9×10km的钢柱。22(三)课堂小结
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所产生的。从本质上讲,重力属于万有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一般来说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有差别,但差别甚小。
2.物体在其它星球上受到星球的吸引也产生相应的重力。通常不加说明时,“重力”是指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在位置有关:G=mg。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物质(质量一定)受到的重力是恒力。(计算表明:沿地表相距1800m的两点,重力的方向相差不到1′。)4.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p.13练习二。说明:第(1)题第③项中“运动”指沿地面不太大的范围内的运动。
2.演示:双锥体“往上爬”。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揭秘。
轨道低端窄,双锥体的重心高;轨道高端宽,双锥体的重心低。表面看来双锥体由A端释放,会自动地向较高的B端“爬升”。实际上仍是从重心高处向重心低处滚下来。
3.用一个手指支持铅笔的一端使铅笔直立而不倒不易做到,而把铅笔换成一根教鞭,小头立在手指上,就比较容易做到使其不倒,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去查一查有关资料。
五、说明
1.重力及其三要素在初中已经学过,从知识上讲,本节内容很容易掌握,属于复习性质的课,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2.重心概念的建立,渗透了“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对于以后学习“力的合成、分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注意指导学习阅读教材。请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并加以讨论,加深理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如何阅读教材,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介绍“欹器”,增加“双锥体”和“模拟铁锹”的演示,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去查找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体会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篇:重力教案
第一节 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
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木球(可用其他物品替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一)重力
[投影]首页
[投影]三幅图片:引发同学们思考
1.想想做做
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书中图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是不是发现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松开手就会被甩掉。那为什么我们并没有用绳把月亮拴在地球上,但是月亮总是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这又是为什么?是不是地球上有某种力,像拉着橡皮的线一样,在牵着月球呢?
和大家想的一样,地球和月亮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投影]动画-万有引力。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versal gravity),万有引力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他是看到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想一想、你还看到过什么现像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比如现在流行的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还有课前的实验,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但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吸引力不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的一部分,这个内容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讲到。
2.想想做做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人和各种动
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
(二)重力的大小
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吗?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我们就先来研究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1.重力的大小
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然后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标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读出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知道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单位是什么。
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在使用公式 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2.练习
练习1.一块钢锭的品质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4×1000kg×9.8 N/kg=39200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练习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 N/kg)?
=50÷1000kg×10 N/kg=0.5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练习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三)重力的方向
知道了物体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有关,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重力的第二个要素:方向。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我们已经了解了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要落到地面。演示
(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 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演示
(1)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2)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3)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平行,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
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重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 [想想议议]
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四)重心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重力的第三个要素:作用点。
出示一根粉笔,这根粉笔受不受重力的作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粉笔也受重力。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受重力?将粉笔分成几段后,每一小段粉笔仍然受重力作用,物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center gravity),也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
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请同学们确定一块方形薄板的重心,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交流: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木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木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木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用悬挂法可以确定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出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和木球)如这两种物体的重心在哪儿?
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如将一粗细均匀的长棒从中间弯折成90°角,重心还在棒的中点吗?重心在哪儿?弯折后重心不在棒上,重心的位置可以用悬挂法确定。[想想议议]
请同学们双脚分开站好,大家一定能很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不动,只让你抬起一只脚,还能站稳吗?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体验讨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握一根长杆?
如果身体不动,抬起一只脚后就站不住,要想一只脚稳,身体就必须倾斜,身体倾斜时,人体的重心位置也会跟着移动。走钢丝的演员的重心位置必须落在钢丝上时才不会倾倒。
人走路,脚下不稳时会自然地伸开双臂保持平衡,因此我觉得走钢丝的演员手握一根长杆是为了借助加长了的手臂调整重心,保持平衡。
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
第四篇:重力教案
第一节 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过程与方法
1.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这样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进行“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次进行.
(1)从观察入手,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降落;
(2)分析思考,物体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物体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时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下的力;
(4)有受力物体必然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了力.由此得出重力的概念。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关于重力的方向,在学生中易出现两个错误说法:一是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或者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由于学生对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有感性认识,因此认为这时重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为了解决上述学生中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
(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后向学生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一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不发生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来说也是确定的,并不随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将发生改变,如一个人在运动时其重心位置就会不断发生变化。教具
重垂线、弹簧秤、钩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一:教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方向
老师: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板擦,同学们课桌上放的书、铅笔盒,以及桌子、椅子,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受不受重力?
[学生]都受到重力.
[老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是地球.
[老师]在地面附近有没有不受重力的物体? [学生]没有.
[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线挂着几个物体,有重锤、有砝码.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刚才我们看到的小球自由落下的方向,一致不一致?
[学生]这些方向都是一样的.
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大小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拿起金属球. [老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学生]大金属球.
[老师]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哪个金属球的重力大? [学生]大球.
[老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学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老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把大小两个金属球用胶条固定两根小线,并挂在两个弹簧秤上)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教材P96的表格中.下面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写在黑板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
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
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这个结论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教师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逐步进行引导)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质量是45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将学生回答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正确解题过程的板书.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 求 G=? 解
答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41N. 4.重心
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小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
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 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老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
[学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
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引导大家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物理规律,利用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的数学规律归纳出用吊线法来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
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教案
执教人:徐基福 2009年11月10日
第五篇:《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探究新知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生活中的应用:铅垂线
(三)重心: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讨论:规则物体的重心和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四)重力的由来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五)阅读科学世界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板书设计
如下设计
课后作业:练习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