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课

时间:2019-05-13 01:1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课》。

第一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课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33页例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问题。

教师拿4个杯子,告诉学生每个杯子可以装0.5千克水,1)四个杯子一共可以装水多少千克? 2)如果装1.5千克水,需要几个杯子? 3)如果装1.8千克水呢?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分小组讨论指导案内容

分组汇报,展示,组间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1、教材第33页例12(1)。

(1)算一算:怎样计算需要几个瓶子呢?(列式计算)

(2)想一想:有6.25个瓶子吗?到底应准备几个瓶子呢?为什么? 教师点拨:瓶数应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近似等于6,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应准备7个瓶子。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时,不管省略部分首位上的数是多少,都向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3)说一说:举列说一说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预设:分袋装物品时,平均装不下,多装一份。

乘车外出秋游时,分车上车后,多几人时再派一辆车。

2、教材第33页例12(2)

(1)算一算:列式计算这些丝带可以包多少个礼盒?

(2)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那么这些丝带只能包装多少个礼盒呢?

教师点拨:礼盒个数应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16.66…应取近似值17个,但剩下的0.66…个不够1个,也就是包装16个礼盒后所剩的丝带不够再包装1个礼盒,需将得数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掉,得近似数16.。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字(即使这个数字是5或比5大)全部舍去,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3)说一说:举例说一说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预设:买东西时钱不够时,少买一份。

锯木时,不够长,少锯一根。

归纳整理:“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3、学生质疑。

三、训练评估,反馈小结

1、目标达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分组指点,请学生分组汇报展示。

(1)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2)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18.5元,他可以买回几本词典?

(3)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份。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归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剩下一些葡萄怎么办? 说明:学生学研案第(2)(3)(4)小题因与本课内容关系不是很紧密,教师设计有所改变。

2、巩固提升:

尽量当堂完成,不能完成作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第35页的第8~10题。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本课题用1—2课时完成教学,本节课教学P33的内容,练习六第6-10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小数除法中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求商时的四舍五入法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去解决问题,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观察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解决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1、问题谈话引入,以疑激趣。教师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数除法问题入手,如问1.5千克水,需要几个杯子?然后迅速提出如果装1.8千克水呢?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

2、以疑促思,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汇报与展示。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力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学生学习中、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例子,以“转化”思想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等合作探究,理解算理,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解决生活的问题。

3、联系生活,总结引伸。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再次质疑,确保知识系统掌握,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4、多层训练,深化理解。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坡度的弹性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得以各自最充分的训练,如当堂完成并展示汇报目标达成题,课后完成巩固提升题等。

第二篇:《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设计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难点:

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习”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其乐无穷,同时受到良好的国情教育。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质疑、引新

1.口算、的结果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承上启下,以旧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学:(屏幕展示)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平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平方米,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占了2500

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单位“1”,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2500×=1000(m2)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结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该怎么办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适机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以快速达到学习教育的效果)【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和增长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跟踪训练—深化知识

1、动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单位“1”,平均

分成()份,共有这样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这里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当于乙的工作效率,这里把()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的工作效率占。

2、动手做一做:课本练习四第2、3题、17页“做一做”

3、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几道练习题配合新课设计,与例题形式类似,结合这些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小结

(学生谈,教师补充,强调。)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五)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1、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学生默读题目,再独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师:这道题,谁和谁比较?如何找单位“1”?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师适机合作,学生自主解答)

2、练习四第10题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练习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这类练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两步分析数量关系,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连乘的综合算式。第二个练习题是个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与整数中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思路相同。

(六).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四4、5、7

(当堂完成)

家庭:同步训练对应(一)

另:预习课本20页至2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时间安排:

复习—质疑、引新(3分钟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钟左右);

跟踪训练—深化知识(10分钟左右);归纳小结(2分钟左右);

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10分钟左右);作业布置:(7分钟左右)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第三篇:说课与设计

《大风车》说课

捷地回族小学张宝萍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大风车》

一、教材分析

歌曲《大风车》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这首歌是一首电视少儿节目的主题歌,它既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又富于变化琅琅上口,表现了小朋友看大风车节目时的快乐情形,表现了大风车节目伴随着小朋友的身心成长的愿望。

二、教学构思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 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喜爱的少儿节目《大风车》入手,通过“情境导入----大家一起唱----风车展览室----风车工作室”四个活动模式进行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三、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快,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参与音乐活动时容易过于兴奋而忽视学习的重点,好动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歌曲与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得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进一步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爱知识、爱学习、爱科学。

2、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歌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3、用欢快的心情、纯真的声音演唱《大风车》

五、说重、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并用歌声表现伙伴们童年的欢乐情绪。

2、难点是正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八分休止,要做到音断而气不断。

六、说教法、学法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体验和感受能力也增强了。因此,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法、感受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针对底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这些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教无定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七、说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其中也存在着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音乐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大风车》教学设计

捷地回族小学张宝萍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风车》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心情、纯真的声音演唱《大风车》

2、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歌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3、通过歌曲学习,进一步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爱知识、爱学习、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演唱切分音、八分休止,做到音断而气不断。

2、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并用歌声表现伙伴们童年的欢乐情绪。教学准备:《大风车》课件、彩纸、剪刀、钉子、小竹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风车实物,引发兴趣

师: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轻轻一吹,它就快乐的转动起来。

师:你来吹吹,就由你拿着风车在教室里转一圈,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同学。(播放音乐,学生围教室转一圈)

2、欣赏《大风车》片头动画(初听歌曲)

师:风车这么一转,就有个好看的少儿节目要开演了。知道是什么节目吗? 师:对,就是大风车节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这个节目的主题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设计说明:以孩子们喜爱的少儿节目《大风车》拉开这节课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大家一起唱----学唱歌曲

1、仔细聆听,初步感知歌曲

师:听完以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轻声跟唱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好不好听啊?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唱?好!下面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来唱《大风车》。

(全体师生齐唱歌曲《大风车》)

3、介绍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师:大家在唱的时候,一定也注意到演唱顺序的问题。让老师来告诉大家。(课件展示)

4、学唱歌曲,纠正错误的地方

师:同学们唱的还真不错!但是这首歌曲里有几个地方不太好唱,咱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出示歌曲中的乐句:“大风车吱呀吱悠悠的转,这里的风景牙真好看。” 今天的小伙伴明天的好朋友,嘿,好朋友!)

师生一起学习这几个难点乐句,注意切分音、休止符的使用情况。尤其是歌曲最后两小节,“嘿!好朋友。”富有童趣,反映了现代儿童开朗外向的性格特征。

5、全体师生完整演唱歌曲《大风车》

6、观看银河少年合唱团的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处理(课件展示)

7、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自由听唱歌曲,演唱歌曲,掌握歌曲情绪,提高学生的兴趣,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

三、快乐风车行——知识拓展

师:风车是一种玩具,在很久以前,它还是人们们生活的好帮手,可以磨粉、发电、抽水灌溉田地。而在世界上属荷兰的风车最有名,让我们一同走进荷兰,看看那里的风车吧。(课件展示)

【设计说明:拓展学生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音乐的热爱】

四、风车工作室——制作风车

师: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风车,想自己也有一个风车吗?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漂亮的风车吧!(师介绍制作风车的过程,学生学做风车,播放音乐)

师:做得真棒。如果再写上自己的心里话把它一起送给你最喜欢的人,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做风车,经历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并在享受到美的同时懂得给与。】

六、在音乐活动中结束教学。

师: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让我们一起带着小风车和在座的老师们说再见吧!

第四篇:16课说课与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上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说明对象,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2、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研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

2、积累科学知识。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它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什么?大自然在四季写着,(欣赏图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自然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年年如是。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简介

二、听一听,读一读,写一写

1、播放视频课文朗读,欣赏视觉的图画美,并勾画词语,生字注音。

2、正确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辨析多音字(载,衰,翘)

三、读一篇,摘一摘,理一理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迅速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主要内容。筛选构画出课后练习一四道简答题的答案。筛选信息有技巧,请同学们参考我的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1、学生边读边勾花答案

2、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3、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这篇文章先介绍__________,然后说明___________,接着说明了__________,最后说明了____________.本文采用了______顺序。

4、读几段,理一理

阅读6-10自然段,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四、比一比,议一议

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篇说明物候知识的文章。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原来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请看注释1.你觉得题目为什么这样改?我觉得还

是原题目更直接明白。同学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看注释 ⑴ 想: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五、读一段,品一品

看来语言生动形象是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之一,文中有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现这一特点吗?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品味第1、2 自然段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生动典雅?

六、课堂检测

课时练 1、2、4、6、7、8、9题。

七、作业。

1、词语积累。

2、课后练习第一题

3、搜集农业谚语。课后反思: 在导入新课后,学生一听又是说明文感觉很枯燥无味,可是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四幅画面:草在长,花在开放,蝉鸣,五花山,白雪飘飘,并介绍在不同的季节动、植物或事物都有不同的表现,都在展示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大多数学生都感觉有趣,眼前一亮,这样我就达到了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铺垫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结束这节课,我心里很轻松,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感觉到:说明文很单调,就是介绍什么而本节课学生与我配合的非常好,原因是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几幅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讲的内容中,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物候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第五篇:《可能性》教学设计与说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说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7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渗透等可能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发散思维,小组合作及团结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渗透美育。

(四)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猜测、实验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课件,板书文字,摸彩票的盒子及彩票,奖品(文件夹、小红旗、书签),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16个盒子(每个内有4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或5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16张统计卡,64张转盘面,水彩笔(学生),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一)引入

师:能够和杭州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苏老师感到特别高兴!我有一个问题:你们摸过彩票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摸彩票的盒子,还有奖品哦:只要摸到红、黄、绿这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你就可以得到一个能放你最得意作品的文件夹了。谁想试一试?

(二)教师任选三名学生摸

(三)教学“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告诉你们,谁上来都不可能摸到红、黄、绿色,知道为什么吗? 生:里面没有这三种颜色。

师:对,不仅没有而且我这里全是蓝色。那么继续让你们摸,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一定(肯定)是蓝色。

师:对,从全是蓝色彩票的盒里摸一个一定是蓝色的。(板书:一定)而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

生:不可能是红、绿、黄色。师:仅此而已?

师:对,从中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板书:不可能)那你们就不可能得到奖品。你们都觉得不公平吧?(为了让你们不可能中奖)该怎么办呢? 生 :改为摸出蓝色就有奖品。(师:我能同意吗?)

生 :放进去这三种颜色。(教师放进这三种颜色,摇一摇盒子。)师:现在谁想摸?

请一个学生上来,在摸出来之前问:“猜猜看,他从中摸出一张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师:对,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红、黄、蓝、绿色都有可能被摸出,因此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板书:可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运气了。

(四)小结,过渡

师:像这样“一定”“不可能”“可能”(指板书)的三种现象,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手势来判断画面中的现象,是“一定”就用手势“√”,是“不可能”就用手势“×”,是“可能”就用手势“O”。

二、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图文)(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3)三天后下雨;(4)太阳从西边升起;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6)水是咸的。

注意:教师要让学生把这些现象描述清楚,(3)、(5)、(6)要问为什么是可能(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三、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1.过渡:刚才是老师收集了身边一些现象让我们来判断,那么你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描述你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吗?

2.师:请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告诉小组内同学,让他们给你评价。(教师注意了解小组描述的情况,并规范语言。)

3.师:马上我就要请同学说,其他同学现在你们就是老师了,请你们对同学描述的现象进行评价。(请一些学生举例,其他同学评价。)

四、猜测游戏

1.过渡:你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老师也想到了一个游戏,想玩吗? 2.讲明游戏规则:

这个游戏是让你们猜一个人到底是谁,老师每说一句话,你就可以猜一次。谁最先猜中谁就能得到这个书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3.游戏。

师:A.这个人是我班的一名学生;(若有学生说一定是谁。师:根据老师说的话你能确定就是他吗?那你就要用黑板上哪个词说?下面猜的同学要注意用词恰当哦!──可能是谁。)他是我班的小组长; 她姓×。

B.这个人是一位老师; 是女性;

现在正在给你们上课。

五、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

1.过渡:老师还带来了胜利小红旗(出示奖品:小红旗)马上每四人一组做个数学小实验,看哪一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这个小红旗(出示书签)就归你们组了。

2.讲实验步骤(示范)。

师:听清楚步骤:从盒内(盒里有:4个红旗子,1个蓝棋子,或5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摸出一个,由组长在记录卡上记录,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收集记录?(生:“正”字法。)记录完毕放回去,在下一个同学摸之前为了公平组长把盒子摇一摇。像这样摸一个记录一个共做20次。请组长上来拿实验的盒子。准备好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选四组组长汇报本组实验结果,并由老师汇总在一张统计表中(课件)。5.推理,验证。

师:仔细观察,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讨论)生:每组都是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比红色棋子要少。师:为什么会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比红色棋子要少? 生:盒内红棋子多,蓝棋子少。

师:对,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棋子中确实红棋子比蓝棋子多。6.可能性大小。

师:如果你们从中再摸出一个棋子哪种颜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生:是红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师:为什么?

生:因为红棋子所占的数量多,因此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大;而蓝棋子所占的数量少,因此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小。

师:原来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板书:可能性)

六、设计转盘

1.过渡:不仅是摸出棋子的颜色有可能性大小,还有许多有趣的游戏也与可能性大小关系密切。2.猜颜色。

师:(课件:教科书第106页“做一做”左边转盘图)这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猜出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

(共玩5次,想好后告诉同桌你猜的颜色。这5次中有一次指针指在红色中。)如果让你猜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你会猜哪一种颜色? 师:为何那么多同学猜黄色呢?

生:黄色被指中的可能性大,因为黄色快份数多。3.设计转盘。

(1)师:这是老师制作的转盘,你们能用水彩笔设计出更美的转盘吗? 不过是有要求的(板书:A.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大;B.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小;C.指针指在红色和蓝色的可能性大小一样。)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要求制作,完成后,自己把作品拿上来贴在你所选的相应的要求下。看谁设计得又好又快。(2)学生设计(课件:播放音乐)。(3)学生评价。

师:黑板上已经贴满了各种作品,互相讨论一下,哪些作品既符合所选的要求又漂亮?(4)总结。

师:真难以置信,同学们运用自己聪明的脑筋和灵巧的小手设计出这么美的作品,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和辉煌!

【说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编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中。本单元包括“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的结果”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些内容密切联系、前后贯通。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例1.2.3。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统计与概率”中统计初步知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第一学段中对于“不确定现象”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尤为重要。而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二)教材的重难点

由于有关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同前)

三、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具有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建构新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非结构性的背景经验对建构新知识的重要作用和认知灵活性理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论,我采用了演示、观察、实验、启发、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和情境性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初步体验并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从大家极感兴趣的摸彩票活动引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致。从“摸彩票”过程中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自然引出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的“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这一层次的设计我注意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2.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通过用手势判断课件中准备的身边的一些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并列举生活中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同时我注意初步规范数学语言。

3.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这一层次让学生找身边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此,我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让学生做小老师对同学的描述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还规范了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倾听意见,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4.猜测游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话来猜一个人到底是谁,这一活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新知识的实践运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一个铺垫,从猜测中自然能体会这三种现象的关系。这一层中,我注意让学生运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猜测的结果,进一步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5.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倒推出盒内哪种颜色的棋子数量多,丰富了感性经验,为后面的可能性大小的学习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如果你们从中再摸出一个棋子哪种颜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学生就很好解决了。这也是我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设计。6.设计转盘。

分两层:先让学生猜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以巩固新知并为后面的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计转盘面做奠基。然后让学生在三个要求中任选一种要求设计。这一活动学生不仅仅很想一显身手,而且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并渗透美育,获得成功的喜悦。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摸彩票”“猜人游戏”“数学实验”“设计转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收集整理:长沙市育英学校 孙琨

下载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

    6 《曹冲称象》说课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S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7岁的曹冲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

    说课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2015年特岗,现在是金家九年制的初中体育老师,教7.8.9年级,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节室外足球课--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设计 一、 首先......

    说课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

    教学设计、说课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

    说课——教学设计

    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1、导入新课 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通过PPT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

    说课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基础》教学设计 南安国光中学陈秋梅 一课程标准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

    长方体、正方体解决问题说课

    《解决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第?号,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

    “左、右”教学设计与说课-

    “左、右”教学设计与说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