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二》教案
《口语交际二》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学会在生活中以诚待人。
2、能在众人面前清楚、具体地表达意见,发言时做到举止大方,态度诚恳,语言流畅。
3、在活动中体会以诚待人的重要性,并内化到行动中。教学重点:
学会以真诚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教学难点:
认识到以诚待人的重要性,并内化到行动中。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真诚
师:同学们,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都反映了“以诚待人”这个主题。这个“诚”字,含义很丰富,可以理解为诚信,也可以理解为诚实,还可以理解为真诚、宽容、理解。谁能联系本单元课文说说他们都是怎样“以诚待人”的?
生1:《中彩那天》中的父亲把库伯忘记了的大奖归还给他,这就是以诚待人的表现。(诚实守信)
生2:《万年牢》中的父亲做糖葫芦选材认真,做出来的糖葫芦质量好,这也是以诚待人的表现。(真诚地为人、做事)
生3:《尊严》一文中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不劳动就不吃饭,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生4:《将心比心》中的阿姨帮别人开门以及母亲宽容地对待护士,也是以诚待人的表现。(为别人着想和宽容别人)
师:同学们真棒!有人说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有人说诚信是寒冬腊月傲放的一枝腊梅,有人说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的不灭之灯,还有人说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怎样做到以诚待人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交流——以诚待人。(生齐读课题)
二、体会经典,感悟真诚
师:自古以来,很多名人对真诚都有自己的见解,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多媒体课件出示名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生齐读名句)
师: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1:真诚的态度可以赢得别人的赞许和尊重。
生2:如果你不以诚待人,就不会有人喜欢和你交往,你就不会有朋友。生3:以诚待人是人与人交流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以诚待人的事例,我们来分享一下。师播放视频资料。
视频一: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有个人想与他们一起逃走,华歆立即拒绝了他。王朗说:“船上还宽裕,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后来强盗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那个人。华歆说:“既然已经答应了他,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带着那个人逃跑了。
视频二:一位司机在工作期间突然受重伤,这位司机忍着疼痛,将车停到了安全处,避免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他的行为感动了车上的每一位乘客,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将司机送到医院救治。
师:看了这两个事例,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这两个事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危难之中见真情,在危难来临的时候,他们的诚信感动了我。特别是华歆,他在自身都很危险的情况下,还保持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没有丢下那个人。
师:是啊,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发自内心,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这样别人才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并乐于和我们交往。
三、师生对话,体验真诚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应该以诚待人,那么,当我们真正和人交往,遇到具体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样说,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诚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两个事例。(教师出示事例图)
事例一:别人来找你的父母,当时父母不在家,你会怎么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熟人;二是陌生人。根据不同的情况说出自己的做法。
事例二:班里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多天不能来学校上课。你打算怎么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你家离他(她)家很近;二是你家离他(她)家很远。
师:在大家说自己的想法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把想法说得有条理,看出你的诚意。
生:假如我遇到事例一中的情况,如果是熟人,我会请客人进屋,并热情地招待,告知客人父母不在家。客人要走时,我要起身送客人出门。如果是陌生人,我不会给他开门,但是我会告诉他父母没在家。请他留下联系电话,爸爸妈妈回来时再与他联系。
师:请大家评一评他说得怎么样?
生:老师,我觉得他做得不错,但是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熟人来了,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告知,如果父母能马上回来,请客人等一会儿。如果父母不能马上回来,可电话里再约时间。
师:你同意他的建议吗?
生:我同意他的建议,谢谢,我会修改的。师:还有谁想说说你的做法。
生:如果我遇到事例二中的情况,离得近,我会去他(她)家帮他(她)补习功课,和他(她)聊聊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帮他(她)分担生病的痛苦。如果离得远,我会在周末休息的时候,请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探望他(她)。
师:谁愿意来评一评,他说得怎么样?
生:他说得比较好,也有诚意。我想给他补充的是,如果离得远,可以打电话慰问,这样可以让同学感受到关怀,病好得更快些。
师:同学们的做法都很好,在遇到事情时,我们能够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说话方式,态度诚恳,换位思考,就能做到以诚待人,拥有很多朋友。
四、设置情境,践行真诚
师:相同的事情,而处理事情的态度不一样,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小事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视频资料)
一位同学忘了学校的卫生要求,将吃过的小食品包装袋随手扔在地上,正好被值日生看到了。
1、值日生:站住!谁让你扔垃圾?你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太不像话了,快把它捡起来。
学生:你管得着吗?凭什么让我捡起来?
2、值日生:这位小同学,请你不要随便扔包装袋好吗?校园是我家,保护靠大家。你能不能把它捡起来?
学生:对不起,是我不对。我马上捡起来,我今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要说的呢?
生1:第一个劝说的人的态度不好,没有表现出诚意,让人难以接受。生2:不同的态度居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态度好,别人也会态度好。师:第二个劝说的人是怎样表现自己的诚意的?
生3:他很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讲话很委婉,这样别人才容易接受,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生4:要和他讲道理,说明不能乱丢垃圾的原因,这样也能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别人容易接受。
师:同学们,根据这个片段,你们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做到以诚待人吗? 生:多用礼貌用语,态度诚恳。生:以理服人,将心比心。
师:这就叫做“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看来,在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多么需要真诚呀!
五、交流意见,个性表达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给“以诚待人”提点小建议吧!我们可以用“当„„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说一说遇到下面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课件出示)
生1:当客人来家里的时候,我们应该热情地款待他们。生2:当我们捡到东西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还给失主。„„ 师:今天,同学们敞开心扉,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真诚待人的想法和做法。非常积极,也很主动。你们的建议很好,对于我们今后待人接物、真诚为人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一个真诚的人。
第二篇:人教办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人教办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
双龙中心学校
王静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越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教材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不仅是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熏陶,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和亲生经历的事情,把“看”到的感动表达出来,在交流的情景和过程中,经历体验、感悟和内化的心理过程,达到“感动”影响“感动”的目标。同时,在围绕着话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在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而有耐心,用心倾听文明表达的口语交际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在听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3、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四、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五、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会自己感动的事情;收集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等资料。教师: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知道感动
1、启发式谈话,从“感”字形和字义入手进入话题交流。2、揭示交流主题,从“感”到“感动”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1、师: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同学们还记得三年前的5.12地震吗?在那次大地震中,创造了许多生命的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我们身边最普通、平凡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课件出示,音乐起,废墟的图片,婴儿的图片慢慢地浮现)
鼓励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学生各抒己见)
2、母爱是伟大的,这位母亲在危急关头想到的是她的孩子,将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宝贝。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善良的女孩。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起来。(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何感受?
3、教师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相信,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许多令你感动的事。能和老师分享一下吗?
4、学生充分说。
三、创设情景,明确要求
1、创设语言交流情景,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在中央台热播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帮妈妈洗脚。让我们再来看看(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2、鼓励学生说说这则公益广告主要讲了什么?师指导学生完整、有条理地叙述。3、抓住重点谈“感动”。
A、在这则广告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感动? B、小组里说说。
C、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视频中的细节,联系生活,谈感受。
4、教师小结,明确本节口语交流的要求就是围绕“感动”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交流。,四、小组交流,领悟感动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感动“是那么地常见,又是那么地深刻。我相信,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都曾经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听到过不少感人的事情。把令你感动的事跟你小组的伙伴们说说。
2、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品味感动
1、总结小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参加全班交流。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六、拓展升华,享受感动 1、教师总结。
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同学们只要用心体会,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感动常在!只有懂得感动,你们才会真正地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板书:体会感动
学会感恩)
2、享受感动。
在《感恩的心》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感动带来的心灵的震撼。
这节课,我们从感动学会了交流,而交流又使我们得到了更深的感动,也感谢同学们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板书: 口语交际
感动
体
会
感
动
学
会
感
恩
第三篇:《口语交际二》教案
《口语交际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组内交流和集体交流的方式,围绕主题交流本组搜集到的民风民俗资料,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条理清楚。
2、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抓住特点进行介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同时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感悟并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抓住特点进行介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从老北京春节的年味,到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从客家、傣家独特的民居到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热辣辣的生活,可以说,这一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关于民风民俗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魅力。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聊起这个话题,走进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
二、确定要点
师:请同学们看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交流的内容)生: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师:你最想介绍哪个民族的哪种民风民俗?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想怎样把这个民风民俗清楚地介绍给大家?
生1:我觉得,应该先介绍主题,再把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师板书:条理清晰)
生2:还应该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把重点部分说得清楚、明白、细致些,把不是重点的内容说得简略些。(师板书:详略得当)
生3:我觉得表达的时候要用词准确,口齿清晰,态度自然大方,不扭捏。师:课前各小组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搜集,下面就请各小组商议:你们准备介绍什么?
小组1:我们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小组2:我们介绍傣族的泼水节。
小组3:我们介绍重庆的饮食——重庆火锅。小组4:我们介绍江南民居。
三、合作交流
师:从哪些方面介绍你们小组的主题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谈一谈,议一议。小组长:我们小组介绍的是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我们介绍的主题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有请甲同学发言。
甲同学:我来介绍蒙古族的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我还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一般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大家看!这是一组蒙古靴图片,这里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骑马时可以保护踝(huái)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大家说,这样的装束是不是让男子汉显得更加强悍潇洒,女子显得身材苗条、矫健呀!
乙同学:在饮食方面,主要种类可分为肉食、奶食、蔬菜、谷物和饮品等。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把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大家听说的“手把肉”则是蒙古族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丙同学:我来介绍蒙古族人住的房子。大家看这张图片,这就是他们居住的房子,叫蒙古包。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覆盖一层或两层。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称作“穹庐”“毡包”。蒙古包分移动和固定式两种。你们知道吗?一顶蒙古包,既是寝室、客房,又是厨房和储藏室。
生1:我想打断一下第一小组的发言,这种蒙古包到冬天冷不冷呀!丙同学:蒙古包的构造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能够适应草原复杂多变的气候。蒙古包起御寒作用的主要是毡子:在房墙底部围着的一条一尺多宽的长毡,用几块相互交错的毡子盖在蒙古包上部的斜坡上。天窗帘是一块三角形小毡,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盖住房顶的小部或大部。门帘是比门框略大的长方形毛毡,纳有花纹,只在冬季挂,用来防寒。大家再看蒙古包的内部,顶部用绣花边的棉毡做里层,房墙周围挂上了栽绒壁毯,地上铺上了豪华地毯,不仅增强了蒙古包的防风御寒能力,还起到了装饰作用。
生1:谢谢!
丙同学:蒙古族的娱乐活动也很多!像赛马、摔跤、射箭、舞蹈等。你们听过“那达慕”吗?“那达慕”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早期只有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小组长:我们小组的介绍结束了,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生2:我们小组对他们的发言有补充。蒙古象棋也是蒙古族盛行的一种娱乐。它的走法很独特,据说成吉思汗也十分喜欢下蒙古象棋!
师:同学们,你们来评一评,这一组同学的发言怎么样? 生1:这个小组搜集的蒙古族知识可真多!生2:这个小组介绍得条理清晰。
生3:这个小组介绍得详略得当,值得我们学习。师:下面请其他小组继续汇报。……
师:请同学们评选出最佳口才奖。(学生集体评选)
四、共同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交流吗?为什么?
生:喜欢,这样的交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师:请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收获。
生1: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我知道了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生2:我还知道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地给他们提供话题,诠释口语交际教学的真正目的——交际的本身不仅在表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民风民俗既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一节课的时间必定有限,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课下请上网查询,制作一期手抄报,或者把你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自己的家人。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口 语 交 际
1.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围绕民风民俗进行的。通过对这个话题的口语训练,使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学会与人交流时做到描述具体,表达流利。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思考它们的特点,能够较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3.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民俗文化,领略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领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本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俗风情吧。
二 教学设计
1.小组内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让学生静下心来,回忆各地的民风民俗,筛选出最喜欢、最有特点的民风民俗。提示学生先想一想民风民俗,再想一想这些民风民俗给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思路。然后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等所了解到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有了初步的思路之后,就要准备在小组里练习讲述交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依次讲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演练。老师巡视参与,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讲述,内容上要真实、具体,表达上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是从哪儿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③认真倾听别人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倾听他人讲述并在吸纳了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取长补短,重新组织内容和语言后,由小组推举出两名代表在全班发言。
2.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俗发布会,介绍本组了解到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要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定发言顺序,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对这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最后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要求: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内容具体充实,表达流畅,语言简洁。
3.班内竞赛。
师生针对讲述的内容、情感、表达等发表评议与质疑。讲述者要得体地应对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提问,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之后老师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思想情感上加以指导,形成你说我听、我说你评、我评你改的良好交流气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与提高。
4.老师总评。
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予以鼓励,补充没有提到的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点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习
作
1.从自选内容中选择一题写一篇习作,自拟题目,练习写作。
2.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材料、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的写作习惯。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习作中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充分表达真切感受。
4.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爱好,锻炼学生将已学的语文技能运用到实际习作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已学到的语文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在习作训练中体验写作的快乐。
三课时。
一 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是让大家以“民风民俗”为题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听了同学的介绍,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哇!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风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我们更感受到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同学们都能写得很好!
二 教学设计
1.确定习作对象,形成初步设想。
让学生独立确定自己习作的对象,想清楚准备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使自己在头脑中有个初步的设想。
2.交流构思。
(1)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2)回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也可以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被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
(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民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准备从几方面来写清楚民俗的特点?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⑤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 3.书写草稿。
在全班同学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适时的引导与提示下,让学生独立书写草稿。(以上用两课时完成)4.初步修改。
(1)自读和小组评,认真修改。
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然后在小组内互读互听,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看看所写的是否清楚,特点是否突出,获得的启示是否深刻,表达的方法是否恰当。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小组内再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再次修改建议。
(2)全班评议。
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几位同学到台上来朗读自己的作品,试着说说自己习作的优点。全班同学自由发表看法,共同参与评议。老师要从是否按照具体的写作要求抓住了事物的重点,表述得是否具体、流畅,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深刻等方面来评议学生的习作;对其中的精彩语段予以肯定,对其中不足之处予以建议,使全体学生得到启发。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描述是否清楚具体等方面进行修改。根据全班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之后再一次有针对性地集体修改个人习作,直到学生自己满意为止。
5.佳作欣赏。
(1)老师小结本次习作的总体情况。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学生。
(2)以小组为单位,推举本组中两位学生的佳作,誊写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使学生相互学习,共享写作的快乐。
6.形成作品集。
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并起个醒目的题目。(抄写修改好的习作。要注意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努力做到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1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有趣、天真、可爱„„)【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通过自主回忆,再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碰撞中击活思维的火花。】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让其他学生在参与评议中进一步学会交际语言,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评文教学的以 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再来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往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板书:童年趣事)【情境激趣,引发期待,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可以分两种方案进行:
方案A: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明确图画内容。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编成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方案B: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以前的有趣的事情。(内容不限,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趣事。)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2.组织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重视习作的交流和评议,意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并展开评价,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改完,可以在课后继续修改完,让老师和同学们最后也能分享到你们的童年趣事。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课题,组织典型作文的讲评
1.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了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2.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4.师生共同评议。(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组内评改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再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佳作欣赏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3.朗读作品,佳作上墙。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析,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在交流、评析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做好点拨、引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同步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