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王明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于是结合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与气压带、风带知识的联系,对地图的观察比较分析,提高知识迁移和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概念图归纳知识要点,养成用彩笔或有区别的符号描绘地图来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和归纳法。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绘图分析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各海区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再通过对比洋流简图,寻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3.比较法。
通过比较,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创设一个情境:哥伦布两次航海所用时间的差异
由一个关于洋流的小故事导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埋下伏笔。
讲授新课、形成概念
让学生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洋流的特点,总结关键词,先让学生自主形成一定的概念,等学生总结完关键字后,教师再展示出关键字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并强调洋流的特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习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讲解寒、暖流的区别,并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在讲解后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寒、暖流,并用简单表达概括,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后通过读图,巩固加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及判断。
通过学生自学课文,组织学生探究洋流的成因。学生可以从中得出洋流成因是由多种因素――盛行风、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等的作用综合形成的。教师再对每个成因进行讲解,强调不同种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读图绘图、概括规律
由前面学习的洋流成因及气压带风带模式图概括出世界洋流模式图,重点讲授气压带风带知识与洋流模式图之间的关系。对比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验证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区的洋流环流,让学生从全球气压带、风带和洋流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能力。
通过绘制各海区的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再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比较世界洋流模式图、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和刚绘制好的洋流简图,引导学生找出分布的差别,发现其中低纬度海区和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
一、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也称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东岸是寒流,西岸为暖流。
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也称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大洋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三、南半球中高纬陆地面积小,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通过北印度洋海区季风影响下而形成的季风洋流分析,得出结论: 在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而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环流。
思考小结、问题探究
引导学生以简练的言语概括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3)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西风漂流、南极环流(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板书设计: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一)洋流的定义
(二)洋流的分类
(三)洋流的成因
(四)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形成模式 2.世界洋流的分布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3)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西风漂流、南极环流(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第二篇: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地理授课年级高一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计划学时
2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海水运动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坏境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1.说明学生所在地区:资阳学校:资阳中学,年级:高一2.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可以通过行星风系图猜想出大洋环流图,从洋流分布图里总结出它们的规律。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及 解决措施
学习重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解决措施:让学生首先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复习,然后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先绘制理想情况下的洋流分布情况,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实际的全球洋流分布图,总结出规律,教师在此基础上作出一定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学习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解决措施:复习前面知识打好基础,为这节课做好铺垫。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更为形象的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转抽象为形像。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的出结论。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合作。让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在归纳规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依据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杜威、罗杰斯为代表的课程中心论。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度一般,重点学习
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Flash动画
多媒体播放。学生观看
良好
洋流的成因
重难点,要求较高
风海流动画 全球洋流分布图
播放风海流动画,然后让学生上来识别全球洋流图中哪些属于风海流
良好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要求学生完全掌握
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图,洋流对污染物的扩散影响的实例
展示分布图片,并让学生分析器原因
良好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3分钟
引用一个小故事:
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以东的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情景激疑
设置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1小时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带有颜色的漂流瓶到达了美国的西海岸呢?
这时学生能回答出漂流瓶是随着海水的运动到达美国的西海岸的。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教师总结:这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了世界大洋是一个连续运动的整体。
学生对比自己的答案,对大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不要害怕失败
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 海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
学生按照教
师的要求进行总结
对于简单
概念,指导学生自己掌握
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看书的同时,书写板书)(多媒体展示概念中的要害词语是“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学生总结完关键词语后,教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要害词语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
指导学生理解分析概念
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
指导学生理解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教师指导:分析洋流的成因:复习三圈环流中风带的分布于洋流模式图
学生通过对比,明确风向是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
洋流的其他成因:除了风向是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外,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海路轮廓的影响。同时得出洋流的另外一种分类方式: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学生分组讨论,与老师的结论进行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教师指导:要特别明确密度流的典型分布区域:直布罗陀海峡东西两侧的密度流流向以及分析原因。[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
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再举例分析理解密度流的成因,比如分析曼德海峡两侧的红海和亚丁湾附近水域的密度流,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密度流等等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学会总结分析相同问题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洋流的成因,从而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做好知识的铺垫
课件展示: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flash动画,并结合教材第62页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总结分布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
教会学生巧记规律的方法
课件展示问题:观察太平洋洋流系统,在大陆东岸低纬和高纬洋流性质有什么不同,西岸呢?
学生总结回答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讲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重点学会太平洋系统洋流分布以及北印度洋的洋流季节变化
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修改自己的错误。教师指导学生对照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思考课本62页的三个思考题
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可以同纬度不同海区,或不同纬度同海区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其共同特征和差异,并落实到分布图,逐步得出规律,进而绘制出相应模式图;最后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的知识来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教师指导学生记住大洋两岸洋流性质的区别
通过老师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入: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了一次弯路。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航行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
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思考
设置情境,方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在学生处于“愤”、“徘”之间时,引导学生说出海水运动对航行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那么这种海水的运动方向如何?它又有何规律性呢?我们将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设计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能充分吸引学生学习本节的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指导:看教材第63页的图3.6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图。让学生在左图上找到“卑尔根”这个地方,说出它的地理纬度,然后让学生看右图,自己分析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到一月份卑尔根的平均气温值。并且对比一下我国北方城市哈尔滨的气温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哈尔滨大致的地理纬度是45°N,但它的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0度
通过学生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卑尔根的纬度高于哈尔滨,而它的一月份平均气温远远高于哈尔滨呢?引导学生找到在卑尔根这个地区有大西洋暖流的经过,并让学生总结出大西洋暖流对卑尔根这个地区有增温的作用。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对比两个城市,体会暖流的增温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卑尔根的降水量远远高于哈尔滨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北大西洋暖流对卑尔根起到增湿的作用
学生找到卑尔根一月份的降水量,是150 mm左右,而哈尔滨的一月份降水量是30 mm左右。
学会对比手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多媒体展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总结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并留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秘鲁寒流是怎样影响着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
指导学生总结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让学生总结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并留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秘鲁寒流是怎样影响着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
通过实际例子的对比,总结出规律。
指导学生分析:
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以及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用物理学上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原理,解释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将上、下做垂直运动。进一步解释,海水在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两种洋流的汇合处易形成大的渔场。
学生通过教室讲解深刻领会寒暖流处渔场形成的原理
掌握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技巧。
多媒体展示:纽芬兰渔场大概分布在哪些地区,让学生对照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找到经过纽芬兰渔场的寒、暖流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北海道渔场大概分布的地区,让学生对照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找到经过北海道渔场的寒、暖流各是什么?
学生通过读图讨论,总结出具体洋流对世界著名渔场的影响
深刻体会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教师指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再读课本62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明确洋流的流向。同时举出泰坦尼克号失事的原因就是撞在了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的南下冰山上。
让学生体会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水航行速度加快,逆流则速度减慢。同时,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在海上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通过老师指导,解决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分组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学生通过实例,分组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明确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师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难点,尤其是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自己完成本节的知识架构。使知识自成一体
强调重难点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
课堂总结
10分钟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跟着老一起回忆两节课所学内容
加深知识记忆
作业布置
2分钟
布置的作业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做作业中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巩固知识,活血活用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教 学 反 思
在新的教育理念要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活动的机会,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造成了前紧后松,可能发生的情况还没有在备课过程中设想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待提高的方面。优点:
1.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故事,让学生们积极思考,既吸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活动题及探究问题设计较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开始是让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图,一来复习前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天所讲的内容作铺垫;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合作探究绘出理想情况下的样流分布图,通过理想的洋流分布图最终落实到实际中去,层层递进,并结合图3.2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布规律,教师最后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作补充和总结
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融洽。一节课中老师通过提问,学生积极回答的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4.课件设计合理,既符合了本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提高,课件中生活实际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地理对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缺点:
1.教学课件中还缺少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课件的排版,主体不够鲜明。
2、对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锻炼不够。
3、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教学术语使用的不够多。
4、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不是特别到位,同时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不是很恰当,造成了后面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第三篇: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这个画面都不陌生,泰坦尼克号。这是一个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这部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天我们将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解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之谜。让我们伴随着永恒的经典《我心永恒》预习今天的内容:带着一下两个问题1洋流的定义、分类、成因和分布规律。播放《我心永恒》 师:洋流的概念?
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海水流动
师:很好,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这些条件要同时满足。洋流的分类? 生:按照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师:如何区分寒流和暖流?
生: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叫做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叫寒流
师:非常棒,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法理解,从纬度的角度来说什么样的是暖流,什么样的是寒流?
生:从低纬度流向高位的的是暖流,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
师:大家都非常聪明,我们在地图上认识一下洋流,请在图上找出暖流和寒流并说出具体的流向?
生:南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被太平洋暖流,家里福利亚寒流…… 师: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是哪个半球?暖流还是寒流?
生:南半球寒流,因为水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加的,也就是从赤道想南北增加的,水温向南增加是南半球,向北增加是北半球。师:很好,那么,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盛行风的吹拂,陆地形状,地砖偏向力 师: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个? 生:盛行风
师:那么,盛行风到底怎样影响洋流的,大家动过手画出全球风带图
第一步 画出全球风带示意图 生:展示全球风带示意图
师:接下来请大家四人一个小组完成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完成的好的个人小组得分,四个小组的任务,这一组北纬60度为中心的洋流,……表现好的小组所在大组得一分,生:成果展示,师:指导学生,并展示模式图。这是我们主要依据风向和地转偏向力画出来的。是否符合实际的洋流图呢?对比世界表层洋流图观察?
生:实际洋流南半球中高纬度未形成环流。因为南半球中高纬只有大洋,没有受到陆地形状的影响。
师:是的,很好。那么我们的模式图就要改成这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一条规律一分。
生:北半球中高纬度逆时针,东暖西寒。中低纬度顺时针,东寒西暖。南半球中低纬度逆时针,东寒西暖。南半球中高纬度连续的西风漂流
师:中低纬度北逆南顺,东寒西暖。中高纬度北逆南无----北8南0。课堂练习:我指定位置,大家找组成环流的具体洋流 生:……
师:并不是所有的洋流都不改变方向,有一种洋流随着盛行风方向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印度洋的季风环流。请大家 先看图解。为什么风向在冬季和夏季不同?对洋流是怎样影响的?
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气压低风从海到陆,冬季反之。所以风向也会随着改变
师:很好,可以总结为冬逆夏顺。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泰坦尼克号撞上的冰川哪里来的?和洋流有关吗》可能是哪个洋流?
生:拉布拉多寒流由北向南,将格陵兰脱落的冰山带到低纬度。师:很好,大家学会学以致用了。那么就检验一下你们的实力吧 生:回答相关问题
师:同学们很棒,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知识
1洋流的概念,分类(寒流,暖流)
2洋流的成因(盛行风、陆地形状、地砖偏向力)
3洋流的分布规律(北8南0,中低纬东寒西暖)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真实洋流
下课
第四篇: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地理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通过教材“活动”,结合图3.6,了解洋流模式的形成。通过阅读图3.5,结合读图思考题,初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和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再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不要求学生记住各洋流的名称,但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
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接着给出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的编排顺序、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可重组教学的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先结合图3.6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接着,结合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即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循序渐进。
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并联系第二单元全球风带的分布,边讲解、边画图,简单推导全球洋流的形成过程,最后以图形为基础,概括、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针对这一事实,在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阅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可选取“鸭子舰队”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表述,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
[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对课标、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2.根据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培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鸭子舰队”漂游记]
(事发地点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鸭子舰队”怎么“入侵”夏威夷、阿拉斯加、白令海峡,甚至大西洋海域的加拿大、美国的东海岸、英国等?引出矛盾。)
【生】 洋流
【师】 好!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引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57页,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结合学案的提示,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师】谁来说说。
【生】„„
【师】很好!请坐!在洋流的概念中,有几个关键词,你抓住了没有?第二位同学,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关键?
【生】„„
【师】好,常年的、沿一定方向、大规模。洋流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比如: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
(让学生看教材57页的内容,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教师展示自己的关键词,供学生参考。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师】根据性质,洋流可以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其中,暖流是?
【生】„„
【师】一般来说,较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所以,一般来说,暖流也就是从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的洋流?
【师】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平整的海平面上,海水怎么会流动?
【生】盛行风!
【师】好,盛行风!在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随风漂流。表层海水会带动下层海水流动,最终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的方向一致。
(学生通过阅读,在课本上找出基本概念,教师小结、强调关键部分的理解)
【师】同学们还记得地球上有哪些全球性的盛行风?请同学们看到学案,图中椭圆内表示均一的海洋,椭圆表示海岸线。请在左边全球风带模式图中,填写六个风带的名称?
【师】好!谁来说说全球风带分布情况。
【生】风带
【师】好,请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风带的方向,在右边的洋流模式图中推测画出箭头,表示洋流方向。
(复习风带分布,温故知新,并让学生思考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大洋环流的形成。)
【师】好了没?好!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看看。一致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大洋环流分布图的。
【生】„„
【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赤道南北两侧附近的海水受哪个风带的影响?
【生】信风带
【师】对,信风带。在信风的吹拂下,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促使海水自东向西流。由于它们分别位于赤道南、北两侧附近,所以我们称之为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
【师】赤道洋流会这样一直向西运动吗?洋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会怎么样?
【生】„„
【师】对,方向会发生改变!好,自东向西的南、北赤道暖流受地形阻挡,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大部分向高纬地区流动。还有一小股自西向东回流。由于它的方向正好与南、北赤道暖流的方向相反,所以我们称之为赤道逆流。
【师】而向高纬地区运动的洋流到达北纬40度附近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里有什么风带?
【生】盛行西风
【师】好。盛行西风和地转偏向力挟持洋流向东流动。由于这股洋流主要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所以我们称之为西风漂流。
【师】西风漂流继续向东,又会遇到陆地阻挡,其中大部分海水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低纬度海区流动,补偿了南、北赤道暖流。这样在赤道和南北纬40度之间的海区,也就是中低纬海区分别形成一个闭合的大洋环流。
【师】西风漂流还有一部分海水向高纬地区流动,受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吹拂,又向南流动,汇入西风漂流。这样在中高纬海区也形成一个大洋环流,构成全球的洋流分布模式。
(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为后面归纳分布规律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画的也是这样的吗?
【生】是。
【师】好,我们总结一下,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有哪些?
【生】盛行风向,地形轮廓,地转偏向力。
【师】好!我们知道根据性质,洋流可划分为暖流和寒流。现在根据洋流模式图,请你分析哪些是暖流,哪些是寒流?你来说!
【生】„„
【师】好,请坐!我们课本上是怎么描述洋流性质的?好,下一位同学给我们说一下。
【生】从纬度判断。
【师】好,请坐。请同学们课后据此,分析赤道暖流、西风漂流的性质。
【师】这是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是理想状态下的洋流分布状况。那么,实际洋流是怎么分布的?请同学们结合洋流模式图,阅读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注意实际洋流分布与洋流模式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了解各海区洋流名称。我们分一下工。
第一组:观察太平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第二组:观察大西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第三组:观察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对比洋流模式图和实际洋流分布,加深理解。)
【师】谁来给我们说说太平洋不同海区有哪些洋流分布?
【生】„„
【师】好,下一位同学来说说大西洋?
【生】指图答。
【师】好。南印度洋海区呢?
【生】指图回答。【师】好,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说的时候,有些洋流的名称比较顺口,有些洋流的名称较陌生。一般地,洋流是用流经地区或国家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说,(指图读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师】洋流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在洋流的分布上,也应该有规律可循。请同学们结合ppt上的问题和学法指导,读图思考。
【师】谁来回答第一题?
【生】顺逆时针。
【师】好,那我们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中低纬度海区有没有他(她)说的这个规律啊?
【师】这个大洋环流大致以什么纬度海区为中心?
【生】30度附近。
【师】对!30度附近,靠近热带地区,我们称之为副热带海区。也就是说,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流向有什么规律?
【生】逆时针。
【师】好!逆时针。
【师】这个大洋环流大致又以什么海区为中心?
【生】副极地海区。
【师】好,我们把目光移到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圈呢?
【生】没有!
【师】那分布的是什么洋流?
【生】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师】为什么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呢?请同学们从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去思考。我们知道,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除此之外,还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阻挡的影响。和北半球相比,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面积怎么样?
【生】„„
【师】所以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而分布的是?
【生】西风漂流穿越了太平洋、南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海区。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归纳规律。)
【师】好,接下来我们到北印度洋海区看看,北印度洋洋流有什么特点?同学们注意到了什么?这里用了两幅图向我们解释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分别是冬季的和夏季的。冬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生】冬季风作用形成逆时针环流 夏季风作用形成顺时针环流
【师】好,我们把北印度洋海区随季节变化的洋流的运动方向有规律发生变化的洋流称为季风洋流。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季风洋流呢?其实就是盛行风在作怪。我们一起来看,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夏季北印度洋洋流是如何形成的。
【生】„„
【师】很好。现在我们结合右图,来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有哪些规律。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8字型和0字型抽象概括,便于学生记忆理解。)
【师】作为地球水体最主要的部分──海水的大规模运动,促成了不同海区间大规模的水热交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至于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分析!
授课设计意图
本节教材内容和以往的人教版的老教材的内容少了很多。但是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本堂课的设计和以往的上课模式、师生互动、评价方式截然不同。
整个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在归纳规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这样才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吃透教材、寻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因素的基础上选择、组织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的基础、心理、思维特点、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事前与学生的谈话等方式来关注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从而确定新的教学起点。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适合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对比分析归纳法。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适应地理学科时空跨度大的特点。
关注教学评价设计的完整性:知识与技能目标评价(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评价(画出模式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评价(能用一双“地理眼”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与现象)。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①能将“自学、操作”引进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
②设计中能运用自我评价、认知冲突等方式是课堂教学适应学生心理状态的需要,从而达成教学发展和学生心理活动发展的同步。
③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双向反馈的结构环节。
④注重课堂教学结构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前后呼应、衔接自然、协调有序。
第五篇:0k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这是课标中“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条标准的要求。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
2、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
3、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1、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并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了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识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3最后通过案例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洋流的概念,理解洋流的形成与盛行风的内在关系。2.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1 1.通过分析洋流的成因,对已有知识点进行整合。.通过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图,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形象思维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1、洋流的形成与盛行风的内在关系。
2、洋流对气候和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思考引入] 重达四十六万五千吨的铁达尼号,当时被称为全世界最大最安全的豪华游轮,在从英格兰南安普敦驶往纽约的处女航中,不幸地撞上了冰山,沉没在大西洋的洋底。你知道大西洋的这些冰山是怎么样来的吗?
[答案] 跟洋流有关,是拉布拉多寒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思考回答] 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归纳并板书] 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暖流、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读图思考] 展示读图题,要求学生思考判断洋流的性质。[读图思考] 学生读课本62页的图3.5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归纳并板书]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反气旋型)
(2)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北半球逆时针(气旋型);南半球西风漂流自西向东(3)南极洲周围的南极环流----从东向西
2(4)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夏顺冬逆)[思考] 思考洋流的形成与盛行风有何内在关系?
[答案]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思考] 播放全球风带和全球洋流模式图并引导学生思索洋流的形成。[归纳并板书]
4、洋流的形成
在赤道两侧,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海水由东向西流,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
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较高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
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折向高纬,构成极地环流,另一部分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洋流。
[画图] 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洋流的模式图
[思考] 为什么在实际中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形成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而北半球相应纬度海区形成极地环流?
[答案] 极地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西风漂流受到陆地的阻挡,一部分沿陆地向高纬度运动而形成的。南半球纬度400----600没有大块的陆地,因此无法形成极地环流,西风漂流持续向东运动形成环绕地球的大洋环流。[课堂小结]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反气旋型)
2、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北半球逆时针(气旋型)
南半球西风漂流自西向东
3、南极洲周围的南极环流----从东向西
4、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堂上活动]阅读64页 [堂上练习]<<咬文嚼字>>60页
第二课时
[复习] 洋流的分布规律.[引入]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呢?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板书] 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思考] 展示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寒流的气候效应图和自然带分布图,要求学生思考回答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并板书]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思考] 展示世界渔场的分布要求学生分析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归纳并板书] 寒暖流交汇或者上升流分布的海区,多形成水产丰富的渔场。[思考] 播放哥伦布环球航行实例和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事件要求学生分析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归纳并板书]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寒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携带冰山运行会威胁海上航运。
[思考] 展示海洋污染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 推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归纳并板书]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课堂小结] 总结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或者上升流分布的海区,多形成水产丰富的渔场。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寒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携带冰山运行会威胁海上航运。
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堂上活动]讨论64页的活动题,思考归纳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影响。[课堂练习]
1、秘鲁附近海区成为著名渔场的根本原因是: A 有寒暖流交汇 B有暖流经过 C 有寒流经过 D与上升流有关
2、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
A 日本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巴西暖流 D 北太平洋暖流
[布置作业]1 思考:郑和七下西洋为何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2<<咬文嚼字>>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