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2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教学重难点:

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思导学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认识“曹”和“称”两个字。

2、激趣提问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1)、自由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候、秤、底、站”等生字。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

2、有感情读文。

二、学习全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 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 再?? 然后?? ”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三)拓展延伸:

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四)课后检测

1.作业练习。(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五)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第二篇:部编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曹冲称象11分钟 造大称4分钟 自由读 指名读 总结是什么办法

判断这个办法可行:指名读,指导读长句子 总结这个办法不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根、杆”等14个汉字,区分“秤”和“称”,“根”和“杆”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及好处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曹冲称象》 齐读课题。指导“称”是后鼻音

三、整体感知

1、复习自由读(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同学,等会请逐段读课文)2.检查生字

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男女读  引导大家发现都是木字旁,怎么区分?  全班读

感受大象的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起去看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书上怎么说的?(请生回答)板书:又高又大 走进大象,整个人瞬间被遮住了,就是这样的大象,一起读: 摸摸他的腿,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要粗,一起读:

这么大的大象,我们来称一称把,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语:官员们正在议论的时候,曹操发话了,“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看看官员们怎么说?指生回答

预设:有的说....有的说...(大约请三个同学)这个办法行得通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就是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行不通吧。

谁来我们再读一读官员们的办法,指名读,男孩读,女孩读(多种方式读,以读促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大称吗吗?

呈现图片:大家看,这就是一杆秤,这位老爷爷是怎么在称东西的呀?(请生回答,关注孩子说话的完整、有序性)这就是秤杆,当我们需要称重的时候,是把秤杆提起来,让秤杆平衡就行了,这杆小秤一个人提就行了,还有大些的,你们看,需要两个人扛着。那如果像大象又大又重的怎么办呢?指名回答 学习区分“秤”和“称” 1.讲解 2.齐读儿歌 3.大家来找一找

师总结:所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曹操听了直摇头,下节课就那让我们来看看曹冲的办法吧。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做到读得既正确又流利。1.自由读 2.指名读(1)3.讲解“船身”和“船舷” 4.让大家注意断句,指名读(1)3.男女赛读 4.分组读 5.整体读

指名回答

板书“赶上船、画、赶下船、装石头、称石头” 3.播放教师实验视频,请同学们来说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们,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谁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 整体读

感受曹冲的聪慧:

在一千多年以前,称象这件事情是多么地复杂,那年曹冲7岁,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句: 指名读 自由读

问:这句加了一个“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预设:加上了一个才,让我感觉他好特别小。用“才”说话,谁也来说一句话吗?

预设,引导同学们说,比如你做作业花了很短的时间: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写一篇100字的日记,可是我才花了十分钟就写好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走路走得很快,才走了五分钟就到家了。

比如说分数考得很低:这试卷这么容易,全班有30个人都考了90分以上,你怎么才考了60分。

是啊,才7岁的曹冲,也就是在你们这样的年龄,他做到了这样一件伟大的事情,大官员们做不到的事情,他做到了。正是因为他的爱思考才有了这样妙的办法,小朋友们,爱思考才能长智慧,希望以后你们也可以像曹冲一样爱思考。书写指导:

1.观察: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在观察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 3.纠正坐姿 4.学生一看二描三写 5.评星星

又高又大

赶、画、赶、装、称

}

爱思考 长智慧

第三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课题:第4课、《曹冲称象》 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的表达想法。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第三自然段讲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巧妙。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有关曹操和曹冲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质疑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啊已经学习了曹冲称象的生字词,那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了,看看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有没有掌握知识,请同学们观看大频幕,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火车火车哪里开?(根据同学们的应答开火车复习生字)

嗯,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棒,对于学习的知识都能够快速的掌握,那么同学们本节课曹冲称象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呢?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哦,原来课文说了一个叫曹冲的小男孩想出了一个比大人们都好的方法把一头大象的重量称了出来。

(那为了称出大象的重量,人们究竟想出了哪几种方法,为什么只有曹冲的方法是最好的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弄清楚这个问题吧。)

二、对比思考,感受巧妙

1、(首先请同学们大致浏览课文,大声的告诉老师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啊?哦、5个自然段,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个小问题: ○故事中说了那些人?(曹操、曹操的儿子、官员们)○他们在干嘛?(看大象)

哦,那我们也来看一看这个大象到底长什么样?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频幕

(老师看一看哪位同学读书最仔细,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过渡句:嗯,这个同学非常厉害,一口气找全了描写大象的句子,但是古时候啊,人们很少见到这种庞然大物,他们一边看一边议论,哎?同学们,议论是什么意思啊?他们在议论什么啊? 哦!“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那听老师再说一个句子,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谁能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来,(请2个同学分别朗读体会不同)

2、那听到官员们的议论,曹操说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官员们想到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总结:哦!那么就是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造一杆大秤。那请同学们同桌相互小声的讨论一下,这个办法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为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那么老师想请问如果你是曹操或者官员,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呢?谁愿意来做曹操?谁愿意来做这两个官员,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3、过渡句:嗯,读的非常好,是啊,官员们倒是想出了办法,可是办法不行啊,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难道真的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就在这时,一个7岁的孩子站了出来,他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冲。一个连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难道这个7岁的孩子能相处好办法?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4自然段,看看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好,那么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5句)那几句话写了他想到的办法?(2、3、4、5)

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插图,在读一读2.3.4.5句话,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同学们说的很清楚,也很有条理,让我们一起通过动画演示来看一看吧!那看来曹冲做事是非常讲究步骤的,他首先做了什么,在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了。那么谁能也来仿照曹冲的做事方法,用“先……再……然后……最后……”来说说句子呢? 通过课文第5自然段,我们知道按照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么小朋友们发现这个方法为什么很巧妙吗? 生回答

是啊,许多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曹冲一个小孩子竟然解决了,要知道,当时的曹冲才7岁啊!(老师刚刚说了一个字说的非常的重,是哪个字啊?它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这个“才”来练习说一句话。

三、情境创设、练习表达

那同学们想一想:当人们按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重量的时候,一旁的曹操和官员们会说些什么呢?(自由讨论,点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作业练习

小朋友们,曹冲小小年纪就想出了如此巧妙的方法,实在令人佩服。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善于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回家后,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官员方法:造大秤——没人提的起来

曹冲方法:用石头代替大象——简便、巧妙

第五篇:部编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象的重,官员们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班有姓曹的同学吗? 预设有:来,请你介绍一下自己。

预设没有:很可惜,那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历史英雄,他叫曹操,他和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为三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很擅长写文章。来,同学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每个读两遍。(注意听清楚孩子的平舌音是否读准)

那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的是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冲。曹冲被大家称为神童,聪明绝顶,那么让我们一起读读关于他称象的故事,“称”是本课需要写的生字,左边是一个禾木旁,右边是偶尔的尔,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注意这里的捺变成点。指名读课题,男女读,全班读(读的时候认真听,是否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 过度语:

1、自由读(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同学,等会请逐段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不懂或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去拼音读,男女读  引导大家发现都是木字旁,怎么区分?  全班读 3.“线”讲解

 观察图片,引导大家发现这是什么字?  给“线组词”

 呈现一组词语: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4.读通句子。

2.指名逐段读课文(巡视的时候,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

感受大象的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起去看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书上怎么说的?(请生回答)板书:又高又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大家比划比划一堵墙是什么样子的?柱子是什么样子的?

从这句话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头大象真高/这头大象真重/这头大象真沉啊)指名读:请你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吧(大约3个)全班读来,大家一起读

面对这么大的大象,官员们反应可大了。来,谁来读读官员们看到大象后的反应啊。(请生回答,大约2个)

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是问句,谁能把问句读好? 讲解“议论” 1.引导观察,同学们看,这里有个生字词语,从字形上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言字旁;他们的读音和右边部分很相似;

是啊,他们都是言字旁的,“议论”的近义词是“讨论”。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呀,师生一起说。

来,同学们,咱们也来议论一下大象到底有多重吧,不求对错,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室热闹起来(快速地请5到6个人来讲)

议论了这么久,还是没有议论出个结果,谁再来读读官员们的疑问。

区分“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和“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这加上了“到底”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 预设:加上了之后,我感觉这头大象太重了,很难测量。表示疑问很深。

小朋友们,咱们和同桌来玩个游戏“你来问,我来加到底”,比如说:我问:“明天去不去春游啊”,同桌加上“到底”问:“明天到底去不去春游啊”

师总结:加上了到底这个词语,表达疑问的程度更深了,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写话中也会使用合适的词语。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语:官员们正在议论的时候,曹操发话了,“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看看官员们怎么说?指生回答

预设:有的说....有的说...(大约请三个同学)指导朗读,范读断句,让孩子读通读顺。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杆秤,这位大爷怎么称物体的重量啊?(请生回答,关注孩子说话的完整、有序性)教师总结:这就是秤杆,当我们需要称重的时候,是把秤杆提起来,让秤杆平衡就行了,这杆小秤称重量轻的物体,一个人提就行了,还有大些的,称重量重你们看,需要两个人扛着。那如果像又大又高的大象用杆秤称行吗? 曹操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书上怎么说的,谁来说? 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就是? 书写指导:

1.观察: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在观察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 3.学生一看二描三写 4.评星星 板书

4.曹冲称象

教学反思 1.在儿歌学习“秤”和“称”的区别之后,有几个同学带着疑惑的眼神举起了手,甚至小声地喊着“老师”,在课堂上,我担心孩子们会乱说,又害怕时间来不及,就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结束之后,指导老师也说这一段处理得不够好,很多孩子还有疑惑。事后想想,我不知道屏蔽了什么样的声音,又掐断了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导火索。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机遇和挑战并存,别怕听到学生们说“不!”

下载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实物道具和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

    4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

    4《曹冲称象》教学反思《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

    4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2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

    4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课时训练

    4曹冲称象第一课时一、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禾灬二、看拼音,写汉字。chēnɡzhùdǐchuánrán象子到上后三、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最好?第二课时一、比一比,再组词。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教案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4.《曹冲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4.《曹冲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曹冲称象》教案(五篇模版)

    6.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认......

    二年级语文上4曹冲称象教案反思作业题(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4曹冲称象教案反思作业题(部编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