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参赛稿2doc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镇麾村小学
王蕾
一、课题
《海伦•凯勒》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
二、教材简解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志竟成”。这一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以后,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地学习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两个绿线条内的字只识不写,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部分重点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凭借文本文字体会海伦•凯勒的不幸与痛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3)结合文本语言体会海伦•凯勒的痛苦与不幸。
2.难点:凭借文本文字体会海伦•凯勒的不幸和痛苦,初步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本课教学,力求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反复体会语言文字,透过文本语言,使学生对海伦•凯勒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初步印象,为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学法指导,采用由引,到导,到自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巧妙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与海伦•凯勒进行心灵对话,使孩子们充分感受海伦•凯勒的不幸和痛苦。
六、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到书包里取作业本,使学生初步感知在黑暗的世界里做什么事情都很艰难,从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也为引导孩子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做个铺垫。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初步了解海伦的不幸、艰辛与不屈不挠的学习事迹。在此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生字词语,为孩子们学习课文扫清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下一步,精读课文,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与海伦•凯勒进行心灵对话,使孩子们充分感受海伦•凯勒的不幸和痛苦。最后,总结全文,设置悬念。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从书包里拿出听写本并把听写本打开到没有写字的这一页,然后身体坐正睁开眼睛。(生:笑)为什么笑?(生:拿错了)2.说说你闭上眼睛拿作业本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凯勒不幸的命运不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我在教学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在黑暗的世界里做什么事情都很艰难,从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也为下面引导孩子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做个铺垫。】
3.这仅仅是一分钟,如果这样黑暗的世界持续一天、一年、十年甚至一辈子,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有这么一个人,她不仅看不见世界,还听不见声音,她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生活了87年,但她却是一个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等五种语言,写了14本著作的著名作家;是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残疾人事业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4.板书课题。提示:中间的小圆点,前面是名,后面是姓,跟我们中国的人名相反。“勒“是边音,左右结构,右边的“力”竖撇穿插到“革” 最后一横的下面。生和老师一起书空一遍。齐读课题。5.下面让我们走近海伦•凯勒,走进她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借助书后拼音读准字音,读通1.把语文书打开,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理解词语,仍然句子,读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懂的可以查资料,或做上记号。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三组词语: 倾诉 倾注 沉寂 脾气 盲哑
开火车读,齐读。“脾”写右边时哪一笔要注○2 包扎 笔调 散落 吮吸 甘霖 刹那间 玫瑰园 这些词容易读错,指名读,意?○齐读。把带点字的拼音在课文中标出来。暴躁 干燥 这两个词会读吗?指名读。○都读”zào”,但字形字义都不一样。老师这儿有两个字谜,看看你能不能迅速区别这两个字的字形和意思。“有足又急又 2
跳”打一字(躁)可见“暴躁”是遇事急躁,很容易发怒。第二个字谜“有火失了水分。”什么字?(燥)可见“干燥”和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反?“潮湿”。【设计意图:之所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这两个词语,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容易将这两个“zào”字混淆。这两个字谜既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巧妙地区别了两个字的形和义。】
4孩子们太聪明了,老师这儿有四组词串,按顺序每组读一排: ○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与世隔绝 脾气暴躁
精心指导 不分昼夜 如饥似渴 大开眼界 艰难学习夜以继日 坚持练习开口说话
考上大学 倾注爱心 不屈不挠 以爱报爱
三、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的哪些感人的故事,试着用老师提供的这四组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呢?首先,谁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交流。
1看第一组词串,哪几个自然段3.课文用感人的笔触写了海伦•凯勒那些事呢?○写了这件事?指名回答。(生:第1自然段)完全正确,这四个词可以概括第一段的段意,不过谁能用更精炼的小标题来提炼这一段的故事内容呢?交流,板书:2就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说说第二、三四组组词串分别写了什么事?哪失明失聪 ○
3写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生:第2-5自然段)小标题呢?板书:摸读盲文○了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生:6-7自然段)小标题呢?板书:学4写了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生:第8自然段)小标题习说话 ○呢?板书:奉献爱心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学会自主学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精读课文 体会不幸
过渡:海伦•凯勒在遇到沙利文老师之前是“有足又急又跳”,脾气暴躁得很,那么是什么造成海伦•凯勒脾气变得越来越坏的呢?
1.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得到了哪些相关信息?用笔画出来。2.生交流海伦•凯勒的不幸。理解“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3.海伦•凯勒两只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请学生展开想象:她看不见什么?(生:看不见蓝天和白云,看不见星星和月亮,看不见鲜花和小草,看不见疼爱她的爸爸和妈妈,看不见„„)
4.海伦•凯勒两只耳朵什么也听不见。请学生继续展开想象:她听不见什么?(生:听不见鸟儿的歌唱声,听不见蝉儿的鸣叫,听不见朋友嬉闹声,听不见父母深情的呼唤,甚至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不见„„ 师:多么可怜的小海伦呀,她才一岁半呀!
出示句子:“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指导学生抓住“天哪”“才”和“!”读出人们的痛心。出示句子:“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人们怎么不感到惋惜,怎么不感到痛心呢?这里的“隔绝”也可以换成“隔断”,但必须在前面加上一个词语才能和“隔绝”的表达效果一样,加什么词语好呢?交流:“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是啊,“隔绝”就是完完全全地隔断,就是彻彻底底地隔断。一个“隔绝”写出了小海伦的无奈与绝望。你能把这种无奈与绝望读出来吗?齐读:““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5.师:“无声” 海伦的世界一片寂静,“无色”海伦的世界一团漆黑。齐读这两句话。出示句子:“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6.是啊,看不见五彩的世界是不幸的,听不见悦耳的声音是不幸的,而不能和别人交流,不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愿望和需求更是不幸的。请看补充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一天,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自由读。读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此时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小海伦的世界。(生:阴森、恐怖,黑暗……)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文字里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同桌合作交流自己的理解、感悟,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也使文本内容得到补充与升华,让学生与海伦•凯勒进行心灵对话,使他们充分感受海伦•凯勒的不幸和痛苦。〗
(五)总结全文
难怪小海伦变得暴躁起来,脾气也越来越坏。同学们,海伦•凯勒用她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那么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后,海伦•凯勒又是怎样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命运抗争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六)板书设计
失明失聪
摸读盲文
学习说话
奉献爱心
(七)课后作业
1.完成《习字册》《海伦•凯勒》的作业。2.熟读《海伦•凯勒》这篇课文。3.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二篇:《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海伦
凯勒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概念海伦
1、同学们,闭上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再用双手把耳朵也捂上,不发出一点儿声音——
2、说说你的感觉。(板书:无声无色)
3、这只是2分钟,如果刚才的这无声无色不仅仅是2分钟,而是两天、两年,甚至要伴随你一辈子,你会觉得——
4、可是,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一位看不到、听不见、无法正常说话的人,看看她是怎样创造生命的奇迹的!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师板书:海伦.凯勒)
让我们怀着尊敬,读读这个名字。齐读。
再让我们揣着一份怀念,轻轻地念念这个名字。
6、让我们走近海伦凯勒,走近她的生活。
二、初识海伦
1、指读课文,诠释感情。
2、读一读,自学这些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想一想哪些词语你觉得可以补充一些相应的知识。
出示词语,指名读。
3、哪些词语你觉得有一些相关知识要补充的呢?
4、相应出示
同音字:暴躁、干燥,与世隔绝:绝,断绝,与世界断绝了任何联系。怎样的世界?(板书:有声有色)
同义词:猛然醒悟、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百折不挠
5、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觉来。指名读,齐读。
6、把这些同学们补充的小知识点都拿走,再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能对照着这篇课文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吗?
(盲哑女孩海伦凯勒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的脾气变得暴躁。直到遇到了沙利文老师,她才猛然醒悟,如饥似渴的学习,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成功了。)
三、不幸命运
1、很显然,海伦凯勒在她的一生中经历了两个最主要的阶段,在遇到沙利文老师前的自暴自弃和在两位老师悉心指导下不屈不挠的学习。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海伦这样的自暴自弃呢?
2、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请大家认真地体会,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说一说,你读出了海伦的什么?
(相机板书:不幸命运)
3、你能读出她的不幸吗?其他同学又在哪里听出了她的不幸呢?在书上圈圈,写写。
(相机板书:失聪失明)
(1)隔绝,我把它换成——隔开?我再把它换成——隔断?是“隔绝”,从这里你读出了些什么?
(2)死一般的沉寂,什么是沉寂?静得怎么样?
她看不见——看不见—— 她也听不见——听不见
甚至是黑的让人觉得恐怖,静得都有些吓人了!这就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样的沉寂,所以小海伦与这有声有色的世界完全——隔绝了!(3)是啊!谁能想到(引读)——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只能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小海伦的不幸!齐读。
四、初涉不屈
1、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已经听出了你们对海伦凯勒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是的,语言就是这样有温度的,当我们触摸到这些有温度的文字的时候,我们也就触及到人物的内心。还愿意接着往下读吗?我们接着读读下面的文字,读着读着,我们对海伦凯勒产生的就不仅仅是同情了。自由读。
2、现在你们对海伦凯勒产生的仅仅是同情吗?(板书:不屈不挠)
3、课文记叙了三件事,分别是哪三件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
(板书:摸盲文、学说话)
4、那么海伦凯勒是如何不屈不挠的摸盲文、学说话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读出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摘抄有关语句,试作分析。
板书:
海伦
凯勒
不幸命运
失聪失明
无声无色
摸盲文
不屈不挠
有“声”有“色’
学说话
第三篇:海伦凯勒教学设计参赛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镇麾村小学
王蕾
一、课题
《海伦•凯勒》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
二、教材简解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志竟成”。这一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以后,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地学习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两个绿线条内的字只识不写,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部分重点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凭借文本文字体会海伦•凯勒的不幸与痛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3)结合文本语言体会海伦•凯勒的痛苦与不幸。
2.难点:凭借文本文字体会海伦•凯勒的不幸和痛苦,初步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本课教学,力求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反复体会语言文字,透过文本语言,使学生对海伦•凯勒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初步印象,为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学法指导,采用由引,到导,到自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巧妙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与海伦•凯勒进行心灵对话,使孩子们充分感受海伦•凯勒的不幸和痛苦。
六、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到书包里取作业本,使学生初步感知在黑暗的世界里做什么事情都很艰难,从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也为引导孩子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做个铺垫。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初步了解海伦的不幸、艰辛与不屈不挠的学习事迹。在此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生字词语,为孩子们学习课文扫清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下一步,精读课文,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与海伦•凯勒进行心灵对话,使孩子们充分感受海伦•凯勒的不幸和痛苦。最后,总结全文,设置悬念。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从书包里拿出听写本并把听写本打开到没有写字的这一页,然后身体坐正睁开眼睛。(生:笑)为什么笑?(生:拿错了)
2.说说你闭上眼睛拿作业本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凯勒不幸的命运不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我在教学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在黑暗的世界里做什么事情都很艰难,从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也为下面引导孩子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做个铺垫。
3.这仅仅是一分钟,如果这样黑暗的世界持续一天、一年、十年甚至一辈子,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有这么一个人,她不仅看不见世界,还听不见声音,她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生活了87年,但她却是一个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等五种语言,写了14本著作的著名作家;是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残疾人事业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4.板书课题。提示:中间的小圆点,前面是名,后面是姓,跟我们中国的人名相反。“勒”是边音,左右结构,右边的“力”竖撇穿插到“革” 最后一横的下面。生打开语文书,描红“勒”。齐读课题。
5.下面让我们走近海伦•凯勒,走进她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借助书后拼音读准字音,读1.把语文书打开,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理解词语,仍然通句子,读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懂的可以查资料,或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三组词语: 倾诉 倾注 沉寂 脾气 盲哑
开火车读,齐读。“脾”写右边时哪一笔○要注意?在语文书上描红“脾”。
2这些词容易读错:包扎 笔调 散落 吮吸 甘霖 刹那间 玫瑰园
○指名读,及时正音,齐读。把带点字的拼音在课文中标出来。
3暴躁 干燥 这两个词会读吗?指名读。都读“zào”,但字形字义都不一○ 2
样。老师这儿有两个字谜,看看你能不能迅速区别这两个字的字形和意思。“有足又急又跳”打一字(躁)可见“暴躁”是遇事急躁,很容易发怒。“暴躁”和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反?(生:温和、温柔)第二个字谜“有火失了水分。”什么字?(燥)可见“干燥”和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反?(生:“潮湿”)。
【设计意图】之所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这两个词语,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容易将这两个“zào”字混淆。这两个字谜既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巧妙地区别了两个字的形和义。
4孩子们太聪明了,老师这儿有四组词串,按顺序每组读一排: ○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与世隔绝 脾气暴躁
精心指导 不分昼夜 如饥似渴 大开眼界 艰难学习夜以继日 坚持练习开口说话
考上大学 倾注爱心 不屈不挠 以爱报爱
三、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的哪些感人的故事,试着用老师提供的这四组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呢?首先,谁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交流。
1看第一组词串,哪几个自3.课文用感人的笔触写了海伦•凯勒那些事呢?○然段写了这件事?指名回答。(生:第1自然段)完全正确,这四个词可以概括第一段的段意,不过谁能用更精炼的小标题来提炼这一段的故事内容呢?交流,2就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说说第二、三四组组词串分别写了什么板书:失明失聪 ○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生:第2-5自然段)小标题呢?板书:摸读盲3写了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生:6-7自然段)小标题呢?板文○4写了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生:第8自然段)书:学习说话 ○小标题呢?板书:奉献爱心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学会自主学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精读课文,体会不幸
过渡:海伦•凯勒在遇到沙利文老师之前是“有足又急又跳”,脾气暴躁得很,那么是什么造成海伦•凯勒脾气变得越来越坏的呢?
1.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得到了哪些相关信息?用笔画出来。2.生交流海伦•凯勒的不幸。理解“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3.引导学生想象。海伦•凯勒两只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两只耳朵什么也听不见。请学生展开想象:她看不见什么?听不见什么?并写下来。
女生写: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也看不见。(生交流:看不见蓝天和白云,看不见星星和月亮,看不见鲜花和小草,看不见疼爱她的爸爸和妈妈,看不见„„)
男生写:海伦•凯勒双耳失聪,她听不见,听不见
,听不见,甚至连
也听不见。(生交流:听不见鸟儿的歌唱声,听不见蝉儿的鸣叫,听不见朋友嬉闹声,听不见父母深情的呼唤,甚至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不见„„
师:多么可怜的小海伦呀,她才一岁半呀!
出示句子:“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1读这两句话时你抓住了那些词?(生:指导○“天哪”“才”、“!”和“隔2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人们怎样的情感?(生:痛心)。师:是绝”)你读一读。○
3你还读出啊,小海伦才一岁半就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了,多么痛心。○
4了什么?(生:惋惜)师:是啊,人们怎么不感到惋惜,怎么不感到痛心呢?○这里的“隔绝”也可以换成“隔断”,但必须在前面加上一个词语才能和“隔绝”的表达效果一样,加什么词语好呢?交流:“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是啊,“隔绝”就是完完全全地隔断,就是彻彻底底地隔断。一个“隔绝”写出了小海伦的5齐读:无奈与绝望。你能把这种无奈与绝望读出来吗?○“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5.师:“无声” 海伦的世界一片寂静,“无色”海伦的世界一团漆黑。齐读这两句话。出示句子:“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6.是啊,看不见五彩的世界是不幸的,听不见悦耳的声音是不幸的,而不能和别人交流,不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愿望和需求更是不幸的。请看补充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一天,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自由读。读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此时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小海伦的世界。(生:阴森、恐怖,黑暗……)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文字里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同桌合作交流自己的理解、感悟,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也使文本内容得到补充与升华,让学生与海伦•凯勒进行心灵对话,使他们充分感受海伦•凯勒的不幸和痛苦。】
(五)总结全文,设置悬念
难怪小海伦变得暴躁起来,脾气也越来越坏。同学们,海伦•凯勒用她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面对灾难,海伦•凯勒又是怎样和命运抗争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六)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习字册》《海伦•凯勒》的作业。2.熟读《海伦•凯勒》这篇课文。3.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附:板书设计
9、海伦•凯勒 失明失聪
摸读盲文
学习说话
奉献爱心
第四篇:海伦凯勒第一课时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入情入境体会、抓空白想象、抓关键语句品位,感受海伦•凯勒的坚忍不拔和对生活的热爱。
3.补充阅读海伦•凯勒的名言、资料,充实人物形象。
4.将文本与学生的人生、精神相结合,升华学生的情感,积淀精神的底蕴。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生平,揭示课题
1、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名言。
你们知道这些是谁的名言吗?对!她就是被称为19世纪世界两大名人之一的海伦凯勒。课前,我们同学预习课文的时候,肯定对海伦凯勒有所了解,谁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2、听一听介绍。
投影资料1: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其中有我们同学熟知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 1
界舆论的赞扬。
了解到这儿,你已经对海伦凯勒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敬佩 佩服 钦
佩)就请同学们带着敬佩的感情读课题。
3、过渡:同学们让我们怀揣着一份敬意走进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去感受海伦凯勒艰辛而又伟大的成长历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吗?别急着回答,老
师请大家放开声音,再把课文好好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读完课文后,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和同座位的同学好好
地说一说。
1.学生高声朗读课文
2.读一遍课文后,说说看,你认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勤奋好学顽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等等)
3.学习生字。
(1)指名读,注意正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区别“燥”与“躁”)
4.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5.浏览课文,课文讲了海伦凯勒的那些事?(讨论板书)
失聪失明vv摸读盲文
海伦凯勒学习说话
(不屈不挠)奉献爱心
6.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课堂总结:通过阅读交流,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先写了一声场大病给幼小的海伦凯勒带来了灾难,后来她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不,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接着写在萨勒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说话,最后写海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三)品读第一段。
1.学习品读第一节。
指名读。
讨论:这一节写什么,你从中读出了小海伦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你对小海伦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过渡:这篇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形象。同学们海伦凯勒在恶运中创造了奇迹,那么她依靠的究竟是什么呢?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进行解答。
第五篇:《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由于事先自己认真研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并且做了精心的备课,所以今天我是带着一身轻松和十足把握走进教室,准备教学《海伦凯勒》一课的。
课的一开始,我按部就班地实施着我教学“预设”,学生也顺理成章地进入角色,课堂在平静中慢慢地消磨着时间。然而,我到底还是不能忍受这种平静——因为这不是我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像这样教下去的话,我即使领着孩子们学完《海伦凯勒》,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他们能从这篇课文中、从海伦凯勒身上收获什么呢?我在头脑中极力地搜寻着答案。
课文已经带领学生初步读了一遍,生字词学习了,文章的段落结构也理清了,难道下面就这样开始学习课文内容吗?这种学习实在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我知道在这样一中状态中,学生们根本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和文本对话、去和主人公(海伦凯勒)对话。
忽地,我的目光落在了我刚从图书室借来的那本书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迅速地拿起那本书,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课文学习到现在,我们对海伦凯勒已经有一些了解了。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她?”“想——”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答道。“好,那就让我给大家介绍她写的一本书吧,”我举起书,指了指书名,继续说,“这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接着,我先介绍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影响力——它的发行销售情况:“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等七部门联合推荐‘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中央九部委2004年全民读书月‘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青少年读物排行榜第1名”、“2002上海读书节‘我最喜爱的20本书’”、“2003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等。学生们听完这些,都显得十分惊诧,我明白他们开始对海伦凯勒有些刮目相看了,我的目的开始达成。但如果仅仅到此结束,还起不到应该的效果。我继续介绍,给孩子们读了封底上海伦凯勒的三句自白;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事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这种牛角尖。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读完这些,我发现全班学生都静静地端坐在那里,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我肯定此时此刻,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这股情感源自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启于他们对海伦凯勒不平凡的生命的敬重。孩子们还小,他们也许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他们此刻心中的感受,但他们的眼中所闪烁的一些晶亮的东西已经让我一览无遗了。
我接着又读了马克吐温和罗斯福夫人对海伦凯勒的评价。当我读到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时,学生当中有人不禁发出了赞叹声。
下课铃声突然响起,但奇怪的是所有的学生竟没有往常的躁动。我想:对学生而言,这节课纵然没有使学生们得到多少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但这节课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语文课之一。对我而言,这节课虽然没能继续按我的“预设”进行下去,但它却使我懂得了一条真理,那就是——情感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