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2-1《1.1.1命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中数学2-1《1.1.1命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中数学2-1《1.1.1命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数学2-1《1.1.1命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1)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2)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 2+4=7.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若x2=1,则x=1.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能被2整除. 2.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3.新课讲授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 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2)2=-2.

(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 解略。

引申: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同学们可否举出一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

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合学生所举定理和推论的例子,让学生分辨定理和推论条件和结论,明确所有的定理、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 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

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 “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 5.练习深化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若a>0,b>0,则a+b>0.(4)若a>0,b>0,则a+b<0.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此题中的(1)(2)(3)(4),较容易,估计学生较容易找出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其中设置命题(3)与(4)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两个例子的比较,学更深刻地理解命题的定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管判断的结果是对的还是错的。此例中的命题(5),不是“若P,则q”的形式,估计学生会有困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已知的事项为“条件”,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解略。

过渡:从例2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的两种情况,即有些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而有些命题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6.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

真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不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强调:

(1)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作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2)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命题、假命题的的概念,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7.怎样判断一个数学命题的真假?

(1)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2)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8.练习深化

例3: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负数的立方是负数。对顶角相等。

分析:要把一个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要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写成“若条件,则结论”即“若P,则q”的形式.解略。

9、课堂练习:P4

2、3

10.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

4.如何判断真假命题. 11.作业:P9:习题1.1A组第1题 课后反思:

第二篇: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三视图 教学设计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三视图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三视图(2)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1、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教材分析

三视图的教学,应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主要是加强学生对直观图的理解,通过直观图能进行相关的计算。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时也要根据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基本特征,想象视图中的每部分对应的实物部分的形象,要特别注意几何体中与投影面垂直或平行的线及面的位置,对三视图的学习要紧密结合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画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资源,努力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三视图产生浓厚兴趣。创设情景,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都起到了预想的效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

五、教学过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这样就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描述

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叫主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叫俯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叫左视图

正投影:在物体的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与投射面垂直,则这样的平行投影为正投影 下列为两个几何体的正投影:

六、教学反思

1、重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资源,努力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统计产生浓厚兴趣。创设情景,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都起到了预想的效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重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统计思想。

在统计案例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理解其方法中蕴涵的思想。因此若采用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就违背了教材的设计意图,甚至导致学生不喜欢统计学。所以,无论是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还是分析处理、合作探究过程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点拨。这对学生提高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应该能够通过亲自参与的探究活动,形成独立地分析简单的统计数据、独立完成简单统计问题的分析的能力。画出几种基本几何体三视图

1.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例1.如图所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画出这个长方体的三视图。讨论:①这个长方体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②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多少厘米? ③正视图和侧视图中有没有相同的线段?正视图和俯视图呢?侧视图和俯视图呢? 变式引申

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2、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A)32(B)16+16

C48

D16+32

变式引申

如下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一个体积20cm3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h=________ cm.当堂练习

1、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2、下图所示的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习题1-1A5,6

思考:几何体中的任意一条线段的长度都可以由三视图直接度量到吗?

一、教学反思

1、重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资源,努力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三视图产生浓厚兴趣。创设情景,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都起到了预想的效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重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第三篇:命题教学设计

命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1)我是中国人.(2)我家住在北京.(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画一个45°的角.(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如:

(1)对顶角相等.(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4)如果a>0,b>0,那么a+b>0.(5)当a>0时,|a|=a.(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7)a>0,b>0,a+b=0.(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1)若a>0,b>0,则a+b>0.(2)若a>0,b>0,则a+b<O.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2.给出真、假命题定义.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注意:

(1)真命题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

(3)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4)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命题. 例 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1)若ab>0,则a>0,b>0.(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1)(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 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1)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

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命题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2.以下供参选用.(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 ①若a= 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 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板书设计

第四篇:《命题》教学设计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7.1 命题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反例的的概念.(重点)2.能判断哪些语句是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难点)导入新课

1、中毒了

小明:不好了,不好了,我家电脑中毒了!

小亮:急什么急,不就是中毒了吗?很简单就解决了!小明:什么办法?

小亮:用杀毒水啊!我妈说了,一杀就灵!

2、识数

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精彩的乒乓球比赛,奶奶边看比赛边说:打得好!打得好!可惜播音员不识数„„ 孙子听了不解地问:人家咋不识数?

奶奶说:明明两个人在打球,他却说单打,明明是四个人在打球,他却说双打,你说他识数不识数?

对某一事物进行研究并交流,必然要借助于有关的名称,同时也经常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判断,并对判断说明理由.为此,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他们的定义.讲授新课

一、命题的相关概念 问题1 你能说出偶数、单项式、两点间的距离分别是怎样定义的吗?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2 比较下列语句,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1)两个直角相等.(2)两个锐角之和是钝角.(3)同角的余角相等.(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负数与负数的差仍是负数.(6)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总结:都是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能够进行肯定或者否定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试一试

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 1.动物都需要水.2.猴子是动物的一种.3.玫瑰花是动物.4.美丽的天空.5.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6.负数都小于零.7.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8.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9.过直线a外一点作a平行线.10.如果a>b,a>c,那么b=c.问题3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特征? 1.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 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二个底角相等.3.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4.如果|a|=1,那么a=1.知识要点

一般地,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试一试

下列各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是命题的,请你将先将它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如果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对边相等.条件: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结论:它的对边相等.2.连接a、b两点.3.相等的两个角是锐角.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锐角.条件: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是锐角.4.延长线段AB到点C,使得AC=2AB.5.同角的补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条件: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6.-4大于-2吗? 真命题、假命题、反例 互动探究

问题1 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判断它们是否正确.(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3)若a=-b,则|a|=|b|.(4)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5)线段EF与线段FE是同一条线段.(6)角的边越长,则角越大.知识要点

在命题中,既有正确的命题,也有不正确的命题.我们把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把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试一试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如果有假命题,请说明理由.(1)两个直角相等.(2)相等的两个角是锐角(3)同角的余角相等.(4)两个锐角之和是钝角.(5)同角的补角相等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符合命题条件,但不符合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像这样的例子叫做反例.典例精析

例1 举例说明“两个负数之差是负数”是假命题 说明:设a=-2,b=-5,(符合命题的条件)

则设a-b=-2-(-5)=3,不是负数.(不符合命题的结论)所以“两个负数之差是负数”是假命题 当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温柔的李明明;(3)玫瑰花是动物;(4)若a2=4,求a的值;(5)若a2= b2,则a=b;(6)“八荣八耻”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7)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1)一个角的补角必是钝角;[来(2)两个负数相减,差一定是负数;(3)末尾数是5的整数都能被5整除.解:(1)如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个角是钝角; 条件: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结论:这个角的钝角;(2)如果两个负数相减,那么差是负数; 条件:两个负数相减;结论:差是负数;

(3)如果一个整数的末尾数是5,那么这个数能被5整除.条件:一个整数的末尾数是5;结论:这个数能被5整除.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那么a3=b3.[ 4.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条件: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7,结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假命题,腰长为7时,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9.课堂小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

第五篇:高中数学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原命题为“若互为共轭复数,则”,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真、假、真

B.假、假、真

C.真、真、假

D.假、假、假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的判断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往往会结合其他知识点(如函数、不等式、三角、向量、立体几何等)进行综合考查.常见的解法如下:

(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即

命题

表述形式

原命题

若p,则q

逆命题

若q,则p

否命题

若,则

逆否命题

若,则

(2)①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它是真命题,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则只需举一反例即可.②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有时可以利用这种等价性间接地证明命题的真假.即

1.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则.其中的真命题为

A.

B.

C.

D.

2.设,命题“若,则方程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A.若方程有实根,则

B.若方程有实根,则

C.若方程没有实根,则

D.若方程没有实根,则

1.【答案】B

【名师点睛】分式形式的复数,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成的形式进行判断,共轭复数只需实部不变,虚部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可.学-科网

2.【答案】D

【解析】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方程没有实根,则,故选D.

下载人教版高中数学2-1《1.1.1命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中数学2-1《1.1.1命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是对函数概念的深化.它把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函数值间的关系定量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在图像上为: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张星,薛永红 教学设计的优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完成一个优秀的教......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人教第十册《燕子》教学设计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人教第十册《燕子》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燕子》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

    人教一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小文章有三个自然段组成。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故事情节性比较强,并且浅显易懂易于学生理解。本文讲述的是1933年4月,伟大领袖毛......

    人教第九册《珍珠鸟》教学设计[大全]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

    人教《珍珠鸟》教学设计(修改)

    《 珍珠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