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2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二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二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二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及练习一的题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

师: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出示主情境图。

师: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的在看木偶戏,有的在买面包,有的在„„

师:在游园点里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出示情境图(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师: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在看戏?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师: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2)交流。

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讨论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生1:我把原来有的22人和又来的13人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再从35里减去走了的6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列式为:22+13=35(人)

35-6=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 22+13是先算什么?35减6是再算出什么?

生2:我的想法和他(生1)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22+13-6=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哦,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13是先算什么?再减6是再算出什么?

生3:我从原来有的22人中减去走了的6人,就是还剩多少人在看戏,再加上又来的13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列式为:22-6=16(人)16+13=29(人)

师: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6是先算什么?16+13是再算出什么?

生4:我的想法和他(生3)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22-6+13=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5:我从又来的13人中,让6个人去补走了的6人的座位,再加上原来有的22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列式为:13-6=7(人)

7+22=29(人)

生6:我的想法和他(生5)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13-6+22=29(人)。

(第三种方法可能想出来的不多,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就不引出了)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2)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3)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么?

5.归纳。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你们的这些想法都对,这几个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点不同,但都能解决“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几人”这个问题。

小结:像这样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要先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题方法。

练习2:

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么?(车上原有15人,到达动物园站后,下车5人,上车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练习3:2002年世界杯,亚洲只有4个国家的球队参加,中国队就是其中一支,在预选赛中国队凭借自身努力战胜了其他队伍,挤入亚洲四强,我们来看看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中B组五个球队的积分统计表

看着这个统计表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本领?

2.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用一双亮眼睛认真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二上:回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上:回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回声以及和妈妈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课文优美、生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奇怪、亲切的语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结合演示的方法。【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声”,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字?你们平时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① 流水的声音② 鸟的叫声③ 小提琴声„„

2、小朋友真会听!说得都很好,平时,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回”)构成课题,这种声音你听到过吗?(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的生字宝宝,让我们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小朋友们仔细倾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过渡)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让我们逐段来学习课文。

三、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回答。

(3)(出示课件)理解句子“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这个句子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4)用“好象”说句子(5)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6)“多美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一段?

(过渡):就在这美丽的桥洞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

2、学习第二、三段

(1)这么美的景色吸引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出示课件)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怎样了?(课件出示第二段)(2)指导读好小青蛙高兴的句子。

(3)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4)这只小青蛙都学它说什么话了,谁来读读?(5)(课件出示)朗读指导

① 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听他们是怎样读的。②大家想想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从哪儿看出? ③请小朋友再来读,注意语气的不同。

(6)假如你是小青蛙,这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 ① 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在学我说话? ② 那只小青蛙到底在哪里啊?

(7)书上用了个什么词?“奇怪极了”。小青蛙为什么奇怪?那它是怎样做的呢?(8)哪位小朋友给我们读一下它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好奇怪的语气。随机学习“吧”、“哩”

(9)妈妈是怎样回答它的?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去看一看,好吗?

3、学习四.五段

(1)讨论(出示课件):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① 妈妈做的句子用——画上; ② 妈妈说的句子用“~~~”画上。(2)汇报交流①个问题:

①说一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在哪一个自然段? ②找一找:我们一起来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一个,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的“跳”字。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小朋友拿起笔,把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字点上黑点。

③演一演:指名学生表演这些动作。

④让我们大家一起边读边做一下青蛙妈妈的动作。(3)汇报交流②个问题

①哪位小朋友愿意读青蛙妈妈的话?其余小朋友边听边想: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②(出示第一、二句话)第一、二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师据生回答板书)③(出示第三、四句话)读了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师据生回答板书)

④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它们像呢?谁来说说它们哪里像?(利用板书对比:碰到障碍物都要返回来)

⑤想一想:小青蛙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回声)⑥看来,小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⑦“一蹦老高”是什么意思?小青蛙为什么“一蹦老高”?(高兴、兴奋、获得了知识)(听老师读)谁再来试试?

⑧小朋友们,让我们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吧!4.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理解小青蛙现在 “欢快”的心情。

(2)学到这里,你说我们新认识的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好学好问、聪明可爱)

四、总结拓展。1.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 2.课后可以体验回声,和大家谈谈感受。

五、作业

1.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

2.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二上:欢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丰富的想象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大自然中的“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等共庆祖国妈妈的生日。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以及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准备: 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国》、生字卡片 课前收集关于国庆节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亲刚刚过完了她62岁的生日,说说人们都是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对学生回答进行适时鼓励)师:在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为《欢庆》的小诗.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二,解题,学写欢庆 师:结合你过节时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师:对,欢庆就是很高兴(很快乐)地庆祝(庆贺),所以我们读课题时要读得喜庆一些.高兴一些.来,笑起来,读—— 师:我们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呢 师:真聪明!来,我们一起来写好欢庆这两个生字.伸出手,读笔画,和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欢庆,学生跟着边说边笔画边书空.)师: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生略)大家打开书本,再在课本里描红。教师巡视,提醒坐姿。学生描红,展示评价。注意字要写得端正、美观。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现在老师就把要认识的生字都请出来了,谁来带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2、检查生字 a、看,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用喜欢的方式读出他们的名字吧。生:(自由读生字)b、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出示多音字:乐 学生认读,教师提示:注意乐是多音字,来读读这两个词:欢乐乐曲(设计意图:由简到难,有目标,有层次的认读生字,达到巩固目的)

3、生字词语读好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都有谁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用“——”划出来。反馈:都有谁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呢?(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孩子)田野、枫林、蓝天(鸽子)、大海和十三亿孩子是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再来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学习前四行 是呀,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连大自然都在为祖国妈妈献礼呢。(出示前4行)引:你们瞧,田野——,枫林——,蓝天——,大海——。a第一句:田野 谁先来做田野,读读第一行?指两组读第一行。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2)田野向祖国妈妈献上了哪些果实?(献 果实)(指名说)板书:献上 果实(3)师引——是呀,你们瞧,梨树挂起„„,苹果露出„„,稻海翻起„„,高粱举起„„,真是,五谷——,瓜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祖国妈妈收到这么多田野献上的果实,一定很高兴。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b第二句:枫林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什么是旗帜?找找教室里有没有旗帜?枫林,你举起的火红的旗帜是指什么?(枫叶)枫林里那一片片火红的枫叶随风飘动,就像是一面面火红的旗帜迎风招展。多美呀!不禁使我想起了诗人杜牧写的一句诗,你们还记得是哪一句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课,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火红的旗帜。小结:看来联系旧知识也是学习的好办法。带着你的感受齐读这句。(板书:举 旗帜)c、第三句:蓝天 你看见了什么?(我仿佛看到蓝天上飞着洁白的鸽子)。(板书:飞 鸽子)小朋友们,现在你就是小白鸽了,我们在祖国妈妈的蓝天上飞呀飞,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田野,飞过长江,飞过黄河,飞过农村,飞过城市,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风景呀?(2)是呀,祖国大地真是风景如画,祖国妈妈的孩子们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连白鸽都陶醉了。男女生读。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一群洁白的鸽子在祖国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让我们一起去飞翔吧!(齐读)齐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d第四句:课件出示 大海(板书:奏 乐曲)大海,你奏起了欢乐的乐曲,想唱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小结:看来想象也是帮助我们理解的好办法。来女生一起读一读。齐读第四句,连起来齐读四句话。相机评价

2、课堂练习、指导朗读: 同学们,课文前四行描写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看看这个小练习能不能难倒你们?出示连线题,师生核对,把正确的答案读一读吧。师:带着想象读,看老师的手势读出韵律感。(师生对读前四句)。

3、创设情境、评价小结:读的不错,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可以读得更好。在这一天,除了田野、枫林、白鸽、大海,还有谁也会来一起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呢?(指名说)是呀,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全中国的人民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期间你看到了什么?人们又是怎样欢庆呢?(大街上,花团锦簇;老百姓载歌载舞;.....)

4、引导出示最后四行:(1)你们知道“亿”是什么概念?(13逐一加零,追问理解)。(2)“纠错”,读得不错,可是我觉得有个地方写错了,不信你看“十三亿孩子”,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又不光是孩子,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呢?(3)小结:是啊,十三亿孩子有你,有我,是我们大家.只要你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你就是华夏的儿女,你就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在祖国妈妈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她的孩子。祖国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妈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最后一句。(师生齐读)(4)美好的日子指哪一天? 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生(略)(5)旁白:新中国成立以后,每年的10.1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欢庆这个日子。2009年国庆节在首都北京还举行了盛大的60周年的庆典盛会,你们看!盛大的阅兵式!各种方阵;还有威武彩旗队、仪仗队!欢乐的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城市亮起璀璨的焰火„„这就叫做“举国欢庆”!

5、指导朗读、齐读全诗:重音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五、背诵课文,积累内化(1)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想不想把这么美的诗句,快速地背下来,献给祖国妈妈!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连表情也最美!最好加自己的动作(生自由背诵)赶紧练习背诵起来。(2)创境背诵: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演员。今天你们的演出任务是为祖国诗朗诵一首。站起来看一看,谁象个演员的样子?都想背啊,让我们全体起立,把高兴表现在脸上,把兴奋体现在声音里,加上自己的动作,在悠扬的歌声中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您——祖国妈妈!(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齐配乐背课文)

六、为国献礼,祝福祖国

1、师讲述: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己吧,这么快就能背诵课文了。真了不起!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还想对我们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祝福?国庆期间你们为祖国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能把它展示给大家吗

2、生展示交流 歌曲结束课文(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背《识字3》三字经:我神州——)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二上:北京教学设计

课标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运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成就。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和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北京之所以成为我国首都的地理、历史原因。2.帮助学生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了解北京古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技能技巧。2.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高屋建瓴认识城市的发展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首都北京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面对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胸中涌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教学要点: 1.北京的自然环境──位置和在国家的地位。2.北京的发展──城市发展历史及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3.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教学辅助设备:电脑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解说教学意图 情境引入 欢迎屏幕:“北京欢迎你”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五个可爱的福娃和背景音乐。为什么国际奥委会多数成员会把选票投给了北京?为什么建国后北京成为我国的首都?就让我们在福娃的带领下去了解北京,感受北京„„ 联系实际,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吉祥物引出奥运会,借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一事实激发同学们对北京的探究热情。教学过程 主屏幕:“欢迎你走进北京”

一、贝贝:北京在中国的位置 出示《北京在中国的位置图》、叠加《北京市略图》明确北京的经纬度和与唐山的相对位置,推理其气候类型和特点。通过五个福娃提问或介绍,激发学生读图和思考和了解,从而把话题展开。教学顺序随学生要求随机选择,下列顺序为并列式: 由“贝贝”引导学生体会北京位于中国“心脏”的位置。

二、晶晶:北京的相对位置 《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图》: 读图分析:北京成为我国首都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读图分析北京与周围地形区的相对位置,经济和战略上的关系,明确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地理原因。

三、欢欢:文化中心 《北京城区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 问:你对哪里感兴趣?为什么? 由“欢欢”发出疑问,吸引学生阅读地图和图片,了解北京文化机构,体会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对全国人民的魅力。

四、迎迎:历史悠久的古城 《北京古城的变迁》 读图:看北京古城位置向哪个方向变化?想一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古城格局》 问:看看最后形成的北京旧城,呈什么汉字结构?你认为有什么好处? 出示:北京部分名胜古迹(链接长城、故宫、周口店、颐和园和天坛五个文化遗产的特色图片和介绍)引:你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吗?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五、妮妮: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公民都知道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出示:《人民大会堂图片》 “十届4次政协会议开幕式”视频 天安门广场(鼠标指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中南海的位置)此外,作为中国首都,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海内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北京记者站。随着北京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世界跨国公司落户北京、国际会议也在北京频繁召开,古老的大都市焕发着现代化的风采!这些我们下次再谈!读图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明确城市的分布与水源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北京未来发展需要节水的意识。体会北京建筑特色及这样做的地理心理原因。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其中有6个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浏览遗产的同时感受北京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知道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和天安门的相对位置和职能,并通过最近召开的两会事件切身感受国家政策的制定场所、感受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庄严、肃穆氛围。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身边的法令法规,包括教育法规就是这些代表着民意的代表们建议下制定出来的。教学小结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福娃们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临别之际,你要对福娃们说点什么呢? 出示总结小资料:留空给学生填,最后用出示欢迎你再来的画面。学生小结,结束旅程!留下老师送给学生们的礼物:1.北京市电子地图。2.下载好的6处文化遗产和胡同、圆明园等网络文字图片资料。3.故宫的导游词。作为他们了解北京、走向北京的详细资料!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上:山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你们都知道哪些好办法呀?(学生自由说)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谁来读第一句?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②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生:五彩缤纷。生:生机勃勃。„„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⑤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⑥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作业设计】

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成长记录袋里。

2、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山 行 白云 人家(喜爱 赞美)枫林 霜叶

下载人教二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二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二上:看雪教学设计5篇范文

    一、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人教新课标二上: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讲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要画树,可绿铅笔找不到了,于是就向同桌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

    人教新课标二上:骆驼和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上:骆驼和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老牛的话,懂得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续编故......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1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P2情境图、例[1]及练习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自主地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尝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2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连减(应用题)或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应用题)(例[2]及练习一的第2—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收集、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交......

    沪教版二上: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和道理。 2、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口算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一、复习(开......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案 一. 话题引入 手机是我们现代生活中比较普遍的通信工具,请大家谈谈爸爸妈妈使用手机时,他们每个月比较关心的是什么。(话费)自己了解哪些比较优惠的手机收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