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鹰学飞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写字
课时目标: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①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②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熟字加偏旁:吧(“巴”加“口”);促(“足”加“僀”);
②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1)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2)鼓,左右等宽。
(3)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作业。
1、组词。
促()
总()
捉()
想()
2、读一读,再抄写。
跟着
飞行
急促
摇摇头"
总算
头顶
盘旋
指了指
3、填空。
小鹰()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小鹰只好(),跟着老鹰()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大山也()。)„„会飞了吧!
第二篇:小鹰学飞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会用“已经”说话。
2、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懂得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让学生知道坏人是不讲道理的。知道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细读训练。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自由练读。
④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①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②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为什么?
③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样想的?
指名读老鹰的话。
(3)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指名独课文。
(2)思考讨论。
①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
③小鹰怎么会飞得指名高的?哪儿看出它练得很刻苦?
④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虚心了)
⑤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重读。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⑥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理解:“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它会怎样去做?
⑦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读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旋()()()
鼓()()()
2、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
(2)已经
五、作业。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小鹰
老鹰
大树的上面
已经会飞
不算会飞 大山的上面
真的会飞
还不算会飞 更高的地方
总算会飞
往上看
学无止境
不断进取
第三篇:小鹰学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小鹰学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武进区南宅小学
蒋丽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摇”、“鼓”等7个生字。
3、梳理文脉,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动物王国里,鹰是飞行能手,它可以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鹰飞翔的画面吧!(播放媒体)
2、老鹰能够在辽阔的天空自由飞翔,是多么神气啊!可是刚出生的小鹰是不会飞的,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第8课《小鹰学飞》(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小鹰是怎样学会飞的呢?还是让我们赶紧走进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1、小朋友们,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两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遇到生字词把它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3、检查,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板书:大树 大山 白云)
4、小结。
(二)朗读对话,随文识字。
1、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学习生字词:“摇头” 过渡: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小鹰和老鹰的第一次对话。
⑴ 出示句子: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⑵ 指名朗读。
⑶ 出示:“摇摇头”,指导记忆字形。你摇过头吗?你在什么情况下摇头的? ⑷ 指导朗读老鹰的话。⑸ 齐读。
2、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听了老鹰的话,小鹰又跟着老鹰向上飞。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鹰和老鹰的第二次对话。
⑴ 出示句子: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⑵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⑶ 指名分角色朗读。⑷ 齐读。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学习生字词:“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着气” 过渡:鹰是飞行之王,飞得只比大山高,当然还不算会飞,孩子们,让我们和小鹰一起努力吧!
⑴ 出示句子: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⑵ 指名读。
⑶ 学习生字词:鼓起劲。⑷ 学习生字词:拼命。指导读准字音,理解“拼命”
⑸ 齐读句子: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过渡:小鹰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鹰和老鹰的第三次对话吧。
⑹ 出示句子: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老鹰向头顶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指导朗读)(三)再读对话,整体回顾。
三、巩固复习,指导书写。
过渡:在这三次对话中还有很多生字词,去掉拼音你都会读吗?
1、出示: 摇头 不算 鼓起劲 拼命 急促 总算
2、学生自读。
3、老师想请小朋友开火车来读一读(卡片出示)
4、这些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读,而且还要会写。出示“命”,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老师范写。学生书写。
四、布置作业。
1、书写课上已学生字。
2、熟读课文。
第四篇:小鹰学飞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教学难点:
“鼓”的书写。使学生懂得学问止境的道理。教学准备:
录音机
小黑板
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41
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正确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片。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9 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②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③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④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拼命
指了指 急促
总算
鼓起劲
头顶
盘旋
吧
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五篇:《小鹰学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隆阳区瓦窑中心学校
张杨生
教材简析: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是一篇渗透学法指导的优秀范文。在这篇课文中,第5、6自然段同样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识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教师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体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小鹰的三句话
教学难点:体验小鹰越飞越高的艰难历程,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具准备:图片、轻音乐(《迷雾森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小鹰学飞》。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爱学习,你看,一上课就坐的端端正正的,老师看了真高兴。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带大家玩个游戏,来检查检查同学们在上一课时中的学习情况。(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手拿小鱼卡片,让学生认读,读对了就把小鱼贴在海水图上)
过渡:同学们刚才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老师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积极动脑。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请同学们来思考: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了几次?分别飞到哪些地方?(课件出示:大树、大山、白云)
【在复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渗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慢慢地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慢慢提高。】
二、学习小鹰第一次学飞的过程
1、(出示小鹰)看这就是学飞的那只小鹰,当它飞到大树的上面时,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拿起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巡视学生自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小鹰初次学飞行,就飞到了大树上面,很高兴,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小鹰说的话?
谁愿意把这一节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相机表扬)
2、你从哪里看出小鹰很高兴的?(指名回答)
师:你也有过高兴的时候吧,什么时候?你怎么表现的?小鹰和咱们小朋友一样,一高兴就?(喊起来)谁来喊一喊(指名喊,相机进行指导)
3、老师觉得小鹰认为自己能飞上大树了,心里很满足。(板书:满足)可是老鹰满意了吗?它是怎么回答小鹰的?(板书:不算会飞)你明白鹰妈妈的话的意思吗?
生:还不算会飞,差得远呢,必须继续学飞行。
师:鹰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老鹰的话应该读的亲切,和蔼,语重心长。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鹰不满意的口气。(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4、同桌合作读一读小鹰第一次学飞的过程,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演一演
(自由练习——指名合作朗读——指名加动作表演——集体分角色表演)
【学习第一二小节时,我采用扶着他们的方法,具体地指导他们来学习,通过分别找老鹰和小鹰的不同表现,从而体会它们不同的心情。从他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这句话着手,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鹰高兴的心情。从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这句话中,体会老鹰对小鹰的不满意。同样也是指导他们朗读,读出老鹰的心情。通过分角色读,更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学习小鹰第二次学飞的过程
1、过渡:鹰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小鹰第一次只飞到大树上根本算不上会飞,所以老鹰很不满意,他想让小鹰继续?(向上飞)。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回答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这种方法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请小朋友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看看又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读)师提问:第二次,小鹰飞到了?(贴小鹰图)
2、想象练说:你见过山吗?高不高?树和山比起来怎么样?(指名说)
想象一下,小鹰从树上飞到山顶,会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说)
3、指导朗读
师:小鹰在飞行的过程中可能要克服那么多困难,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所以,当他飞上山顶时,心情就特别的?(高兴)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的(高兴),老师觉得这次小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板书:得意)
这一次老师不提示,你能用这种心情把小鹰的话读出来吗?相信你一定能读的很好,自己练一练吧。(指名读,相机表扬)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学习第三四小节时,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找小鹰的第二次飞行和第一次相比,哪些地方变了?来体会小鹰更加高兴的心情。通过自己去找不同点,自读自悟,从而感知老鹰和小鹰的不同心情,并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
四、学习小鹰第三次学飞的过程
1、从动作中来体会小鹰学飞的艰辛
过渡:小鹰第二次已经有进步了,可是老鹰又摇摇头说(板书:还不算会飞),看来老鹰对小鹰的表现还是不满意。这时候小鹰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讨论:这一次小鹰是怎么飞的?
汇报:这一次小鹰是怎么飞的?(鼓起劲,拼命)师:鼓起劲,拼命是个什么样子?谁来当小鹰给大家演示一下(指名上台表演,理解词义)
师:这只小鹰和你们一样使出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在刻苦练习飞行呢!它飞得高不高呀? 哪句话能让我们感受到它飞得高呢? 生:“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师:“飞呀,飞呀”我们应该读得慢一点,说明小鹰在反复地练习呢!
生:练读,齐读,读好“飞呀,飞呀”
2、从语言上来理解
(1)师:大家想一想,小鹰鼓起劲,拼命向上飞呀飞呀,它飞得累不累呀?哪个词能说明小鹰很累很累?(急促地喘着气)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谁能表演一下“急促地喘着气”的样子?请你做给大家看一看。就这样急促地喘着气,把小鹰的话说出来,大家试试看。(自练,指名)
【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当堂表演,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一方面运用自己的表演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诠释和理解,另一方面又使自己的多种才能在表演中得到提高和展示。】
这是小鹰第三次说的话,让我们再来仔细阅读小鹰说的三次话,比较一下小鹰的表现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小黑板)
读一读,想想:现在的小鹰还像前两次一样满足和骄傲吗?师:看来,小鹰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不仅提高了飞行的本领,而且变得比较虚心了。(板书:虚心)(2)那这时老鹰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名读,出示句子)谁能配上动作读读老鹰的话。(板书:还不算会飞)
小鹰一抬头,看到了什么?(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这里的“盘旋”是什么意思?(教师做动作帮助理解)学生做动作读词。
师:老鹰向小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是在告诉小鹰什么?(3)思考讨论:小鹰听了老鹰的话,看到了几只鹰在白云上面盘旋,会怎么说呢?
师:小鹰明白了原来比它本领大的人还多着呢,自己还没有真正学会飞行呢,以后要更加刻苦地练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应该克服困难,勇敢地向前进。
(4)总结老鹰说的话
过渡:老鹰说的话多么有道理呀!(出示课件)
师: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它是在告诉小鹰什么道理?谁能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师:老鹰的教导还让我们明白了: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学无止境 一往无前
齐读此段。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小鹰第一次试飞时,教给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学第二次试飞时,半扶半放引着学生分析朗读,在学小鹰第三次试飞时,教师适度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学,教师只是在一旁画龙点睛,引导学生利用重点字词体会分析。】
五、小结全文:播放音乐,听教师总结全文
1、过渡:现在老师带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中认真听、仔细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老师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
师:今天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只小鹰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飞行,第一次,他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妈妈告诉他这不算会飞,于是小鹰又努力往上飞,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小鹰得意极了,以为自己已经会飞了。可是妈妈又给他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它继续往上飞。小鹰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小鹰低头一看,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累得急促地喘气,妈妈让它再往头顶上看,原来还有几只鹰在高空中盘旋呢。小鹰的妈妈让小鹰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让学生活学活用,拓展了课本知识,这应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2、引出寓意
你从小鹰学飞的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学无止境,不断进取)
结语:同学们,你们都是小学生,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知识,知识的海洋是浩瀚的,无止境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虚心学习,不断进取,让自己在学习、品德上越来越有进步。
六、作业: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小鹰
老鹰
第一次学飞(图片)
满足
不算会飞 第二次学飞(图片)
得意
还不算会飞 第三次学飞(图片)
虚心
你往上看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