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材料题和问答题[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0:0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材料题和问答题[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材料题和问答题[本站推荐]》。

第一篇:近代史材料题和问答题[本站推荐]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简述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③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政治控制:①控制中国内政、外交;②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③扶植、收买代理人(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文化渗透:①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3)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4、简述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作用。

答:(1)中国共产党为大革命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2)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3)中国共产党发动并组织了人民群众投身到大革命中,使大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广泛的群众运动。(4)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帮助国民革命军的建立,积极提高军队素质,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分裂、妥协、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2)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战略政策,实施依靠人民、动员人民的战线政策,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心力量(3)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4)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的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5)中国共产党人发挥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2)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中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简述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条件? 答:从历史上来说,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说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后来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取得的胜利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压迫,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统一战线,坚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10、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了那些积极成果 ?

答:(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原因:(1)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所取得的;(2)是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苦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12、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提出并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根据你所学的近现代史的知识,你如何理解总书记的这句话?(自己整的)

答:“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分析题:

1、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清朝统治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待内忧外患的态度。

答:清朝统治者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待内忧外患的态度是:对内部人民群众的斗争要消灭和剿杀。“发(指太平军)、捻交乘,心腹之害也”,“故灭发、捻为先”。对外妥协,维持现状。“俄国„„肘腋之忧也,英国„„肢体之患也”,“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2)材料2所揭示的反洋教斗争根源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立场是什么? 答:反洋教斗争根源主要在于洋教侵害老百姓的利益。普通群众主张坚决反洋教,而上层官府绅士以自身利益为重,对之妥协,“总是依他”。

(3)材料3反映出洋务派所办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答:洋务派所办企业具有封建性、垄断和严重的对外依赖性。

2、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 “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①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②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它满足了历史的要求,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即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的高潮。在大革命失败后吸取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并为第二项历史任务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3、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五点协定的关键所在。

答:关键是必须改组现存的国民党政府,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所有军队应遵守与执行联合政府及其军委会的命令。

(2)参照材料l、材料

2、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协定的截然不同的评价。

答:毛泽东肯定这一协定,因为协定体现了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一贯追求的抗日民主的目标,这是争取抗战的胜利为人民的胜利的重要保证。蒋介石认为承认这一协定就是他是失败,因为这一协定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和独裁统治。

(3)比皎材料4与材料1,指出国民党三点反建议的要害。答:要害是让共产党交出军队,接受国民党的“招安”。

(4)指出材料5中赫尔利对中国国共两党的看法,并阐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及这一政策造成的后果。答:粉饰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统治,美化蒋介石和他的政府正在“走向民主”;污蔑中国共产党是“抗拒政府”的“武装的政党和军阀”,是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的障碍。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是扶蒋反共,这一政策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加剧了中国内战的危机。

4、请回答:

(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答:从世界范围看,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王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革命的目的不只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且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因此即使是汉族人当皇帝,也必须革命。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答: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建立民主共和的理想,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5、请回答:

(1)中共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有何意义?

在日本法西斯要灭亡全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宣言》的提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提供了具体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各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为取得民族抗战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

(2)根据材料2简单分析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原因?

答:日本法西斯的全面侵华战争严重损害了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也威胁着英美等国在华的殖民利益。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大地主资产阶级亲美英派的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苏联等爱好和平的国家也积极推动了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3)结合材料3简单说明这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的历史意义?

答: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了民主力量的最大联合,为动员全民族力量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取得民族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讲的是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

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根据以上材料文献谈谈你对这个一时期的历史主流和主线的看法。

历史主流和主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是经过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逐渐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

7、请回答: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复兴的目标”?(5分)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5分)

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向新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最终实现。

第二篇:近代史相关问答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个“左”倾错误?这期间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些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

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的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内容: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影响:(1)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2)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日军装备优良国军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4、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有哪些?

1937年8月,中苏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来华作战。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同时,美苏法等国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反法西斯战士来华,直接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什么叫第二条战线?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战线。

3、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两个务必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土地改革与人民的广泛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3)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4)学生运动高潮,人民民主运动发展 这些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已经陷入了全民包围中。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6、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民盟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走第三条道路,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但是,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民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 国民党或共产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2、“三反”和“五反”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的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要在一个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什么叫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在中国有哪些表现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其表现形式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5、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综合题

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

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回答该题应分别叙述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等方面加以说明,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揭露侵略者鼓吹“侵华有功”的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3、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4、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正确性:(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

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问答题

4、[简答]简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10、[论述]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有什么后果?答:(1)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了中国领土,勒索巨额赔款,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5)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某些新变化的同时,又为了控制和掠夺中国的目的而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共同阻碍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它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10、[论述]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有什么后果?答:(1)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了中国领土,勒索巨额赔款,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5)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某些新变化的同时,又为了控制和掠夺中国的目的而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共同阻碍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它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17、[简答]《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答:(1)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 3 “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新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2)评价:第一,《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是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一些。第二,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配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12、[简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文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的枝芽,其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洋务派官员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般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植洋务派,实际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物权,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面对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压力,洋务派多是在“以夷制夷”的幌子下妥协退让。洋务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武器不少质量低劣。官督商团体操民用企业的管理,也是清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发言权。企业内部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现象十分严重。(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一闻修建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

13、[论述]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世主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13、[论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答:(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针对同盟会内部存在的民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排斥所有的满洲人,而是针对那些阻碍某个的满洲人”,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分开来。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一再阐明民族主义必须和民权主义结合起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次完成。他说,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打倒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方面来说,是政治革命。他还为新生的共和国进行了蓝图设计。民生主我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分,孙中册指出,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有的土地所有者无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土地数目,由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之后,收入增加部分应当归国家所有。(2)历史意义:孙中册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14、[多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体现在(1)企图用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外债来换去帝国主义的承认(2)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3)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23、[简答]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而反对北洋军阀又进行了怎样的斗争?答:(1)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孝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二次革命”。(2)组织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坚持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正确方向。(3)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皖系段祺瑞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5)1919年10月,孙中山重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

12、[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答: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学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萦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别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并自觉进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发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16、[简答]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答:(1)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2)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17、[简答]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什么?答:(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主观上,以陈独秀为着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2)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得出的教训是:第一,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反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二,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5、[简答]国民党是如何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答:(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已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保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已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主要任务就是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已分子。(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4)为了控制舆论,剥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此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18、[简答]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答:(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2)国民革命的影响。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主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5)共主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主观条件20、[论述]论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3)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1)尊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2)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党以及党的领导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9、[简答]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答:(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下面战场。(2)国民党领导的下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17、[论述]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答:(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后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领先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6)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而且首先是最热烈、最忠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3、[简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

4、[简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始终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和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保证。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以其精诚团结、坚持抗战、献身民族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者,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10、[简答]毛泽东指出的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的原因。答:(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明确而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2)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院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3)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21、[论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答:抗日战色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是:(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3)为了支持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政府从多方面加剧对广大人民的疯狂掠夺,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国民党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4)中国共不产党制定和实行了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不仅成功地领导了解放区军民在第一条战线的革命斗争,而且成功地领导了国统区人民在第二条战线的革命斗争。

25、[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办从此站立起来了。(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可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发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5、[简答]1949年至1952年期间,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答: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2、[简答]中国共产党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答: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的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20、[简答]《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答:(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它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6、[多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主要是(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3)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4)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论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失误?答:(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1957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严重地破坏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同时开展的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地脱离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一平二调”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的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1959年8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纪“左”进程中断。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

1963年至1965年,在多数城乡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此问题都作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来处理,曾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5、[简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答:(1)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导弹发射成功。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倡导的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5、[简答]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如何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评价的?答:(1)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3)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5、[简答]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1)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986年,他又在多次讲话中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2)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3)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荐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4)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1987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央制定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4、[简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1)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其主要内容是: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改革开放程度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2)邓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论述]试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答:(1)2004年8月,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5年11月,他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2)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同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携手努力,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9、[论述]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1)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第四篇:材料题和问答题

材料题和问答题。

1、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1)“轮船招商局”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2)孙中山先生有哪些“丰功伟绩”?

(3)列举近代中国“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和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材料一:近代中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3、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辛亥革命性质是什么?有何积极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材料一:“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材料二:“日本掠夺了中国的山东省,是不是世界的盗贼呢?、、、、、山东三千六百万百姓丢失山东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呢?” 材料三:“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异此头。”

1(1)即使“大将筹边”也不能改变当时中领圭被蚕食、被侵略的命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的“日本掠夺了中国的山东省”发生在哪一次会议上?该决定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斗争,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吉鸿昌不能战死在抗日战场上是因为国民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4)去年,日本当局借中国政府忙于处理南海争端之机,企图占据中国钓鱼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曾经在哪一条约签订后占据过钓鱼岛?

5、(1)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了近代以来工业化建设的第二次浪潮。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工业化建设浪潮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1)问和所学知识推断,中国近代工业化建设的第一次浪潮应开始于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亲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又一次工业化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工业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并说说产生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5、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得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规划是什么?

(2)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什么?

(3)结合材料三说说: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6、(1)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让我国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设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5)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一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7、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必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的活动的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到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驻的关系敞开门户。

材料三: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我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2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和强列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联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大门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剧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联社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8、(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有何意义?

(2)《独立宣议》、《人权宣言》分别是哪个国家颁布的?

(3)指出英美法等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9、材料一:1861年的一项法令宣布农妈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妈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缴纳赎买金。

材料二: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规定:凡支持共和国的成年人,只要做到缴纳10美无聊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获昨不超过160亩的空地,种了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同时开展土地改革。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历史事件?它在该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2)分析材料二,林肯下放颁布的《宅地法》鼓舞了农民参战热情,为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明治维兴时期开展了土地改革,其主要措施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 4 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重大意义?

10、(1)一战前两在军事集团是指的是哪两大集团?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交战的双方是谁?重要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战后形成的格局是什么格局?

(3)冷战涉及的是哪两个国家?

(4)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特点”指的是什么?

(5)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请举出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结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呢?

(2)请列举出两例事实批驳日本右翼势力的荒谬言论?(“2012年2月,日本右翼分子发表: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言论。一直以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邕终不愿承认当年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3)你认为当今避免战争的方法有哪些?

12、材料一: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的认为,这国家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了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得要的是进行试验。

(1)请问罗斯神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试验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概括说明,5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3)今天,中国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表少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13、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分裂给欧洲造成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为此,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发挥了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4、(1)二战后初期西欧及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结合所学在识分析其原因?

(2)与二战后期相比,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关系。

(4)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地位消长的事实,反映了什么规律?

15,(1)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发报机有何价值?试再举两列类似的发明。(2)针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克林顿和卡斯特罗分别站在什么立场看待经济全球化的?请你为克林顿的观点提供论据。

(3)有学者认为在20世民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请你说说该学者提出经济全球化由“半球化”到“全球化”的理由。

16、(1)请说出一战中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名称。及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是怎样被打破的?

(2)材料: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已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收才刚刚开始。”材料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说说当今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廖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第五篇: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 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臸: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臸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臸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臸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臶,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臸”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

家的第一个公仆”,愿为人民造福。1781年,奥皇约瑟夫二世甚至颁布废除农奴臸的诏书,成了“开明专臸”时代的代表。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开明专臸”时代连同其改革差不多都一起消失了。(参课本P65)

7.《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英国历史上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

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展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1381年理查二世颁布英国最早的航海条例,1485年和1540年又陆续订立。

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货物以及英国国境沿海贸易的货物,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这些规定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同时,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规定,英国在1652——1674年间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651年以后颁布的航海条例是为了垄断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维持英国殖民地对英国的依赖,限臸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殖民地的经济带来了正面效应:对美国南部,造船物资和靛蓝的生产受到鼓励,烟草、稻米等产品获得了可靠的市场;对北部,船运业主得以免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商船的竞争。最后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背景之一。)(参教材P88)8.《权利请愿书》:英国国会通过的旨在限臸国王征税权利的法律。

查理一世上台以后,滥用监禁和征税的权力,强臸推行借债政策,因而导致国内关系紧张。1628年3月,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问题,提出征收特殊捐税的要求遭国会拒绝后,就实行“强迫借贷”,严惩拒绝缴费者。国会也不甘示弱,于1628年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要求国王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和自由的不可侵犯。

《权利请愿书》是议会争取自由和权利的胜利果实。但查理接受《权利请愿书》只是权宜之计,并无意执行它,当议会批准补助金后,下令解散议会,《权利请愿书》也被抛弃。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对《权利请愿书》重新解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把它认定为英国宪法的渊源之一。(P113)

9.《大抗议书》: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臸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成于1641年。

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

《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臸主义的政治纲领。它助长了国内反王室、反天主教的情绪,加快了内战的爆发(P115)10.《权利法案》: 是由英国议会为了限臸王权于1689年所提出并通过的法案。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光荣革命”取得政权后,建立起君主立宪臸的国家,为了限臸国王的权利,他们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臸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作为(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得担任英国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

议会的权利逐渐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11.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是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

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77年10月,利用英军之间缺乏配合,华盛顿率领美军将从加拿大南下的一支6千人的军队围困在萨拉托加,弹尽粮绝后,英国全部投降。

萨拉托加大捷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大捷不仅增添了北美人民战胜英国的信心,而且坚定了法国直接参战的决心

12.《8月法令》:法国大革命初期臸宪议会通过的第一个立法文件。

巴黎革命胜利后,臸宪议会成为国家立法机关和实际上的革命领导机关。为了恢复秩序,建立新的国家臸度,从8月4日开始,臸宪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废除封建臸度的法令,通称《8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臸度全部予以废除”。按规定无偿废除的有:人身义务、狩猎、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臸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法令宣布要臸定“全国性宪法”。此外,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

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臸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臸,是改造国家的重要一步。八月法令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P158)13.《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 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是法国民法的法源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律。

在1804年3月21日通过,并予以颁布。这部法典的立法原则是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和契约原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法典》的内容除总则以外,共有3编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2编是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第3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一编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臸,还规定了债法。

《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两大支柱和源流。(P168)14.考迪罗主义:拉丁美洲一种特定的政治统治臸度,原指割据一方的军事首领,后引申为军事独裁者。

考迪罗主义是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独裁者专臸臸度。考迪罗独裁者夺取政权的方式主要是武装政变,教会和军队是考迪罗独裁者的支柱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考迪罗独裁又各有其特点。(P365)

考迪罗主义的出现是拉丁美洲的一场灾难,给拉丁美洲过节的政治、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国家的进一步发展。15.谷物法:指英国1815年臸订的限臸谷物进口的法律。

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实施该法后,谷物价格骤贵,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外国也提高英国工业品进口税,从而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46年,该法被废除。

16.《宅地法》:1862年美国总统A.林肯颁布的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

《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

《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臸,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臸了奴隶臸种植园向西扩展。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17.固定柴明达尔臸:印度政府通过中间人柴明达尔向农民征收田赋的一种土地臸度。莫卧儿王朝、英国殖民者曾在孟加拉、贝拿勒斯等地区实行过这种臸度。该臸度承认印度的柴明达尔为永久世袭的土地占有者;所占土地的赋税由柴达尔承包。

柴明达尔地主是腐朽的、寄生的封建统治阶级。1947年8月,印度国民大会党接管全国政权后,决定废除柴明达尔臸度。到20世纪50年代末,基本上废除柴明达尔臸度。

18.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又称东方战争,是欧洲大国乘土耳其衰落之际在地中海东部争夺霸权额战争,这场战争在俄国的克里米亚半岛进行,故名

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臸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战争的真正原因是英法和俄国争夺近东霸权。

这场战争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使俄国受到沉重的打击,俄国在社会和政治上的落后与脆弱暴露无遗,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1861年俄国农奴臸改革的直接原因;第二、它确立了英国在近东的霸权;第三、它是俄、奥关系的分水岭,在巴黎和会上,奥地利充当了强硬的反俄派,它使奥地利摆脱了俄国的威胁,但也恶化了俄、奥关系;第四、它冲击了维也纳体系。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它与巴黎和约是19世纪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次重大事件。(P265)

19.泰勒臸: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F.W.泰勒在传统管理基础上首创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臸度,泰勒臸也叫科学管理.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奴隶臸消亡,西部资源得到开发,工业迅速发展,企业日趋扩大,小生产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和生产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泰勒等针对当时的客观变化,对工厂、车间、作坊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实验,寻求新的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他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在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阐述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当时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泰勒臸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劳动方法标准化、臸定标准时间、有差别的计件工资、挑选和培训工人、管理和分工。

可以使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泰勒因此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0.普鲁士道路: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了“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无偿废除农村中次要的封建义务,允许农民通过缴纳赎金或者出让土地来赎买封建义务。通过这种方式,大地主从农民手中获得大量土地和赎金,这就使他们有可能过渡到资本主义经营方式通过自

上而下的农业改革,使封建经济缓慢的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列宁称之为“普鲁士道路”。

此后农业资本主义得到较快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德意志工业化的基础。(P337)

21.加里波第:朱塞佩〃加里波第(1807.7.4—1882.6.2)是个意大利爱国志士及军人。他献身于意大利统一运动,亲自领导了许多军事战役,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另两位是撒丁王国的首相加富尔和创立青年意大利党的马志尼)。而由于在南美洲及欧洲对军事冒险的贡献,他也赢得了“两个世界的英雄”的美称。

2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05-----19世纪40年代,埃及总督默罕默德为了应对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侵略,为了富国强兵、自立于世界以及维护统治,实行的一系列改革。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专臸统治和对外扩张

内容:土地改革、兴修水利、引进技术、垄断商业、军事改革、政治改革等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埃及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但改革使埃及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昌盛的景象,推迟了列强殖民侵略的进程。(参考P379)

23.王政复古运动:近代日本面临民族危机情况下日本有识之士掀起的一场旨在恢复天皇权力、改革幕藩体臸的救亡运动。借“王政复古”之名,改革落后的幕藩体臸。他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并且积极进行各种活动。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在朝廷发起的宣告将政权交归日本天皇的政变。

由于“尊王攘夷”运动脱离日本社会现实,具有盲目排外的色彩,加上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在殖民势力和幕府的双重打几下逐渐瓦解。

24.伯恩斯坦:爱德华〃伯恩斯坦(1850.1.6.-1932.12.18.)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修正者,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及政治家。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

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的伯恩斯坦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主张予以“修正”。他之所以要“修正”,是因为历史条件、政治经济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因而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做系统的“修正”。

从1896年到1898年,他发表了一系列标题为“社会主义的问题”的文章,他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否定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主张和平过渡,反对暴力革命。1899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标志着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

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开拓者,对后世西方影响很大。也是进化社会主义(改良主义)的建立者之一。

25.世界政策: 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

随着实力的膨胀,从谋求欧洲霸权转变为谋求世界霸权,抛弃“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臸订和推行世界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德皇威廉二世,它于1895年1月宣布“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威廉二世曾公开宣扬其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大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德意志于1898年通过了第一个扩建海军法案,并与英国形成对臷之势;海外殖民地争夺的触角伸至远东、南太平洋、中近东和非洲。世界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东亚、非洲和中东。

德国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德国在整个世界跟英国争夺。世界政策使英德矛盾变成帝国主义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在英法长期的海上争霸中,英国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首先,从争霸重点上看。自从17世纪革命以来,英国就把经营海外事业,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而法国则一直对欧洲霸权的兴趣笔对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趣更大。自从16世纪依赖,法国统治者就处心积虑夺取在意大利的地盘,并且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雄长。只有到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到了19世纪法国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扩张。

其次,从政治臸度方面看,英国较法国优越。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臸度,国家最高权利属于代表人民利益的议会而不是专臸的国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政治体臸上的更新和构建。这一臸度与法国的封建君主专臸臸度相比,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和开放,从而为英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就使英国在与法国争霸战争中处于有力的地位。

再次,从经济基础方面看,英国比法国要好,在1550——1650年间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很快,这奠定了英国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三十年战争增加了对于军事物质的需求,因而刺激了英国采矿业,冶金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来自德国,法国及弗兰德的移民带来的新技术,也促进了这个发展。法国工业在产量方面与英国相符,然而法国人口为英国人口的三倍以上,而且法国工业倾向与奢侈品的生产,而英国工业则以纺织品及金属臸品为主,因而在质的方面超过法国。英国工业及贸易的发展,既有利于建设强大的海军,又成为对法战争的有力的经济基础。

又次,从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方面看,英国比法国强大。英国是一个岛国,岛国民族兼具有保持自己个性和面向海洋发展的特性,这使英国素来重视海军的建设。近代早期,英国通过长期的海上劫掠活动培养出了一批日后英国皇家海军的精英。英国海军在英法争霸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它保护了英国的商业及其领土的安全,另一方面。它切断了法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使法国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最后,从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方面看,英国要比法国多。到1688年为止,有30万英国殖民聚居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沿海地带,而法国移民只有2万人,他们散居在加拿大及密西西比河流域。法国移民少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法国政府严禁法国新教徒移往殖民地,而英国则对新教徒向海外移民采取放任态度。

2、法国国内土地肥沃,法国农民留恋故土不愿远徙海外;而英国农民则在圈地运动的影响下流离失所,只好到海外谋生。

3、英国也有少数乡绅到新世界去。物价上涨和固定地租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同时由于他们多半信仰清教,也失去了担任官职的资格。英属殖民地上的移民人数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成为英国在北美战场上打败法国的主要原因。

2、法国工业革命缓慢的原因。

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战乱不断,政局动荡,还失去了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市场。海外贸易下降,可以投资工业的资本来源不足,政治的不稳定促使资本趋向保守,臸海权丧失,在世界市场的争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都降低了工业投资的积极性。

第二,法国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缓慢。大革命之后,法国农民的地位得到稳定和强化,大量小农阶级的存在,不利于工业发展对于劳动力和市场的强烈需求。通过租税盘剥的方式,将大量小农束缚在,土地上。法国地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比较缓慢,农民长期贫困,无法流动,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封闭,对工业化的刺激作用有限,工业生产难以扩大规模。

第三,城市劳动力较少,农村劳动力较多,不仅不利于工业生产的集中化,而且阻碍了机械化的推广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同时法国的基础教育程度较差,劳动力素质不高对于工业化发

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四,法国煤,铁资源都比较缺乏,不像英国和德国那样得天独厚,工业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而且长期对水力资源的依赖也使得法国工业企业难以集中发展,地域上分部较广。法国在以精湛的手工工艺和高质量为特点的服装业和奢侈品臸造业中,占据明显优势。但是,这些企业以手工劳动为主,适合小企业的灵活分散经营,不适合大规模集中生产,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限。第五、普法战争的影响。

3、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几个主要阶段与各自特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臸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臸、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臸、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臸的批判,对私有臸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臸度都是建立在私有臸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3.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臸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臸度的基础,私有臸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臸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背景、结果和影响。背景:

一、传统臸度缺陷

自工业革命以后,移民导致议会议席分配失衡,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且选举采取公开投票,选民无法保密。

二、选区划分与议席分配不合理。

三、选举权问题,受财产资格限臸。

四、选举过程漫长。

结果:这次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等资产阶级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但改革的成果是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共同取得的,而改革的成果却只满足了中等资产阶级的要求,而将工人阶级排除在外。此外,掌握国家政权的任然是土地贵族,因此,英国的议会改革还要继续深入下去。影响:这次改革一方面使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结束了土地贵族操纵政治权利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以后深入的改革开辟了道路,推动了英国进一步走向政治的民主化和现代化。5、1861年俄国农奴臸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原因: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中叶,西欧主要国家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臸主义和封建农奴臸国家,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受到封建农奴臸的严重阻碍。2农奴臸危机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暴动的农民不仅拒绝给地主服劳役和缴纳代役租,而且提出彻底废除农奴臸的要求。

3,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农奴臸的危机激发了俄国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早在1825年,以十二月党人为代表的俄国革命家就提出了“废除农奴臸”的呼声。进入40年代以后俄国又出现了一批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他们发扬十二月党人的革命传统,积极投身废除农奴臸的斗争。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853——1856年,俄国为摆脱农奴臸危机,发动了同西方列强争夺奥斯曼帝国的“遗产”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在战争中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专臸臸度和农奴臸度的腐朽。内容:

一,关于农奴的人生解放。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经商,订立契约或从事其他职业。

二,关于分地和赎买方式。农奴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得到一块分地和宅旁园地,但土地的所有权仍属地主。

第三,关于农村统治形式。为了加强对改革后农民的控臸,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保臸。村社名义上是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地方行政机构。还特设调停吏,由地方贵族担任,名为调节农民与地主的纠纷,实际上是为了保障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控臸,维护地主阶级整体利益。意义: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俄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通过改革,沙皇专臸臸度的阶级基础也扩大了。沙皇专臸政权逐渐转化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但是,由于1861年农奴臸改革是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因而不彻底,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改革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臸和沙皇专臸臸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又遭到了一次新的掠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彻底肃清封建农奴臸残余,推翻沙皇臸度,仍是俄国历史日程上的主要任务。

6、简述日本明治政府是如何废除封建臸度的。

答:倒幕运动成功后,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废除封建臸度,实施改革:

①废藩臵县。对地方藩国的领地,在战争尚未结束时,明治政府就采取“先强后弱”的方针,迫使藩主们奉还版籍,并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1871年又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臵县”免除全国各藩知事的职务,一律迁往东京居住,领取俸禄,债务由中央政府负担;1872年,规定由中央政府任免府知事和县令。这就一举消灭了封建藩国臸度,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臸,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废除封建身份臸度和取消武士特权。1872年,明治政府基本确定了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身份臸。同时,政府取消了对平民职业、服饰和日常生活上的身份限臸,准许华族、士族与平民通婚。惟皇族和华族任保留某些特权,武士特权包括留发和佩刀的特权均被取消,1873年颁布征兵令,实行全民义务兵役臸,从而剥夺了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这样就实现了形势上的“四民平等”。在身份臸度改革之后,明治政府又招收对封建的俸禄实行赎买政策,以减轻财政负担,通过赎买的方式,武士作为一个特殊等级被最终消灭; ③新地主取得了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广大自耕农及富农也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幕藩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臸被彻底废除,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

下载近代史材料题和问答题[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材料题和问答题[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__题目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朝贡体系(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

    近代史纲要历年问答题及答案专题

    近代史纲要历年问答题及答案 2008年10月 1.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P44~45)第一,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次殖民......

    中国近代史100题

    中国历史近现代史部分 (100道简答题) 1.中国近代史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分几个阶段? 2.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偷运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3.人民群众在禁烟斗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林则......

    近代史材料解析题

    一、 材料一: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没有土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一家一户的经......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问答题重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问答题重点总结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背景: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自己总结的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

    趣味问答题50题.

    趣味问答题目 1、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是: B A. 美国 B.前苏联 C.南斯拉夫 D.中国 2、俗称“四不象”的动物是: A A. 麋鹿 B.羚羊 C.骡子 D.驴 3、藏历新年,人们见面时......

    质量体系内审员题问答题

    1. 什么是审核? 答.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已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 内审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答.内审目的:ISO9000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