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荐张刚同志为工程师的推荐材料
关于推荐张刚同志为工程师的推荐材料
一、基本情况:
张刚,男,汉族,1976年4月出生,2000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本科学历,2000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在校期间,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从事园林方面工作5年后通过自身努力又考取了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继续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工作期间,积极进取,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二、专业理论水平:
该同志一直从事园林绿化行业,在工作期间通过各级领导的培养及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施工员作为起点,到现在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从稍懂到懂,并熟悉、了解、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在此期间,为了能适应岗位、为了自己更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他不断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将从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充分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起来。
三、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
张刚同志主要从事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已6年,期间参与主持过10多项大中型项目,分别担任过技术员、施工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职务。业务熟练,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该同志在认真努力的工作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来促进技能的提高,认真学习各种建设工程相关的新规范和新标准,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新型材料的施工等不断的学习并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先后负责了多个工程的管理。1、2009年3月在木塔北村安置小区景观绿化工程中,该同志担任项目负责人,该同志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所需材料进行仔细筛选,保证投入工程的施工材料保质保量,施工人员分两班作业。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以免交接班过程带来质量隐患。该同志制定的施工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但质量上保证了要求,并节省了经济。2、2009年12月骊山花城一期景观绿化工程中,张刚同志担任项目经理,由于天气寒冷,施工难度加大,张刚同志专门组织成立施工技术公关小组,由他担任组长,主持编制施工专项方案,针对土方工程回填土处理,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措施。按时完成了这一项工程,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2012年9月在洛川县星河湾广场景观绿化工程该同志担任项目经理,由于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非常紧,该同志编制了快速优良的施工技术方案,在该施工技术方案的指导下,工程比原计划提前22天顺利完成,并节约了一定投资资金。
四、单位推荐意见:
该同志政治上积极上进,立场坚定,业务上认真努力,技术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工程施工有难度时能独当一面的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完成施工任务,在企业管理方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好的工作实绩。依据他本人申报,经组织审核认为:该同志从事园林绿化工作6年,有一定绿化施工技术和组织能力,业务精通,同意推荐张刚同志申报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
陕西浩安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四年六月三十日
第二篇:关于张春刚同志的现实表现材料
关于张春刚同志的现实表现材料
张春刚同志生于1978年12月,男,壮族,中共党员,2000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同年12月被分配到平寨乡畜牧兽医站工作。2002年参加并通过文山州公务员考试后调到平寨乡政府工作,先后任扶贫专干和民政助理员岗位。2008年04月至今,在丘北县农业局工作,任科员。
经过了几年农村基层工作实践锻炼,该同志炼就了务实、勤恳、认真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2005年全县扶贫三项工程工作中成绩明显,被丘北县委、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调到县农业局后,由于工作认真努力,2009年和2010年的年终考核都被评为了“优秀公务员”。
该同志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上勤勤恳恳,学习上力求上进,具体表现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动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始终。并时刻能够以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在大学期间就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党课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该同 1
志立场坚定,坚持党性原则,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基层群众疾苦和呼声,善于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注重调查研究,并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思想和行动有机统一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工作上,踏实勤恳,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好职责:
1、做好办公室接待服务工作。办公室工作是部门内部的“枢纽”和对外接待的“窗口”,代表部门的形象。每天,他早来晚走,认真有礼地接待外来办事人员,并有条不紊地处理好部门的上传下达和沟通协调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全力做好各种材料的撰写和上报工作。根据农业生产工作不同时期及上级部门需要书写不同材料,如执政纪要、经验交流材料、会议纪要、文件等等,做到认真校改和及时上报。有时材料多、要求急的时候就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3、认真做好部门各类文件、材料的整理、存档工作。文件类按时间顺序存档,材料类按性质分门别类整理,及时装入档案柜收存,随用随调,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做好农业局管理规范的完善和修订,制定了新办公楼《管理制度》,对部门工作的高效运转起到了促进作用。
5、积极主动,做好服务。一是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主动配合局领导深入乡镇和生产工作一线,开展调研活动以及农业生产工作的落实;二是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的农业科技下乡实践服务活动,深入到种植大户及高产创建样板地和群众同生产、同劳动。学习上,能够抓住点滴时间,汲取精神食粮,丰富自我,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是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二是积极主动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闲暇时间,能自觉学习文稿写作、作物栽培等,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三是认真学习电脑方面知识。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入学习和实践运用。达到能够自如应用电脑处理各种文档材料。四是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办公室文秘工作培训和学习,虚心求教,诚恳与周围同志交流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总之,张春刚同志无论在思想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做到了高标准和严格地要求自己。
中共丘北县农业局委员会
2011年3月14日
第三篇: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男,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村人,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
刘刚同志1981年11月至1984年10月,在兰州军区炮兵五十五团指挥连服兵役。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团、连通令嘉奖和师、教导队、中队奖励。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退役后在家待业。1985年2月应聘到志丹县保安镇政府工作,此后20多年来一直在志丹县乡镇工作。其间,1985年2月至1988年1月在保安镇政府从事文书工作,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任顺宁乡人武部部长,1990年1月至1995年11月任顺宁乡副乡长(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在陕西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并取得大专文凭),1995年11月至1998年4月任吴堡乡党委副书记,1998年4月至12月任吴堡乡人大主席,1998年12月至2002年1月任吴堡乡乡长,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任杏河镇镇长(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03年9月至今任杏河镇党委书记。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刚同志和杏河镇党委、政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其中,刘刚本人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被志丹县委授予党管武装好书记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6月被志丹县委授予优秀党委书记称号。杏河镇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综合发展优秀奖,2006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获全省卫生示范乡镇称号,2007年获全省文明村镇称号。
2009年5月1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982期)以《沉下去 办实事 变角色——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农村工作口诀》为题,对刘刚同志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省委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批示省委组织部对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并以各种形式作了宣传推广。
刘刚同志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二十四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作风深入、一身正气,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干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展示了一名优秀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他的事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忠心耿耿,扎根基层,满腔赤城甘当人民公仆 刘刚出生在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的山村里,是民族英雄刘志丹的同祖堂侄。童年时期就受到刘志丹事迹的感染和教育,自立自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顾全大局、为民忠心耿耿的刘志丹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农村生活的摔打,让刘刚从小就萌发出一种强烈地摆脱贫困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积极上进,在部队期间6次受到连团嘉奖,三年的军营生活磨练出了刘刚坚毅的品格和吃苦的精神。退伍返乡后,他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愿望深埋在心底,逐步升华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定信念,在乡镇一干就是24年。
刘刚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表现出对农村工作的执着和忠诚。在保安镇担任文书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主动承担县上的民事纠纷调解,先后调解农村宅基地和婚姻纠纷50多起。由于表现优秀,三年后被提拔为顺宁乡人武部部长。在顺宁乡、吴堡乡任副乡长、副书记、人大主席、乡长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新婚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经常在乡镇一干就是几十天。1998年秋季,在吴堡乡造林会战中,他担任6个村的总指挥,连续50多天吃住在村里,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回过一次家。中途妻子因急性滑膜炎住进医院,家人几次催他回去,他没有听劝,始终坚守在造林工地,带领大家提前10天超额完成了3000多亩高标准造林任务。刘刚的妻子常说:“我们家掌柜的就是一个过路的、住店的,家里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这句话道尽了妻子的无奈和苦衷。刘刚就是这么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他除了到县上开会才回几次家外,一般都住在镇上村上。有时在县上开会时间长了,回镇上时都要特意绕道去几个村检查工作。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一年在家里呆不到四五十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他只参加过两次家长会。他的叔父说:“刘刚很少能参加亲戚的红白喜事,许多亲戚说他工作忙得连亲戚都不认了。”刘刚自己却说:“进了公家门就是党的人,既然端了这碗饭就要干好。党和群众的利益就是我工作的根本。”
杏河镇地处贫穷落后的白于山区腹地,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11125人。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0元,全镇18个村有一半未通自来水,偏远的17个村民小组不通路,20%的村民小组不通电,人均基本农田不足2亩。面对困境,刘刚没有退缩。调任杏河镇镇长后的第一天,他就到全镇面积最大、位臵最偏远的狼岔咀村调研。这个村距乡镇驻地20多公里,13个村民小组260户散居在方圆24平方公里的三道岭四条沟里,自然条件恶略,群众生活艰苦,曾流传着“吃死肉,穿旧衣,春秋两季锅无米”的说法。如此贫困的情景,更加坚定了刘刚扎根基层、帮民解困的决心,增强了他改变当地群众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随后半个月里,他跑遍了全镇18个村91个村民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八年来,他跑遍了杏河镇的山山峁峁、村村组组,对全镇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民情日记写了厚厚十几本。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与刘刚同时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有的早回了县城,有的向组织提出调离乡镇的要求,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正如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我入党不图名、不求利,甘愿做老百姓的孺子牛”,他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苦干实干,甘当为民解忧、帮民致富的忠实公仆。
二、心系群众,守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刘刚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坚持从群众最急迫、最渴望解决的事做起。吃水难、行路难、居住差,是困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跑县上市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狼岔咀村寺壕沟村民小组流传着一个说法:“寺壕沟的娃娃,认不得爸爸。”32户150多口人吃水仅靠4公里外深山沟里的一处泉水,每家壮劳力天不亮就赶着毛驴去驮水,驮完水下地干活到天黑才回家。在争取到寺壕沟村人饮水工程项目后,刘刚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实施,他连天蹲守工地指挥,带领打井队勘探选点,协调架设电路,为村上打了2口500多米的深水井,使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把人解放了,连毛驴也解放了!”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杏河镇不像有些地方,专门拣公路沿线的村子建,搞让人容易参观的所谓“政绩工程”。杏河镇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布点全是在偏远、条件差、村民急需解决居住条件的穷村。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的狼岔咀村民小组距镇上20多公里,村民人老几辈子住在距悬崖仅有四五米远的石窑里,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出村路紧贴在悬崖边上。多年来,曾先后有7人不慎坠崖仅有1人生还。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千方百计争取把全镇第一个移民搬迁项目放在没有通路的狼岔咀村。经过紧张、艰苦的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全村29户108人就搬进了开阔、平坦、生产生活方便的新居。村民感激地说:“我们祖祖辈辈不敢想的事,刘书记给我们想到了,也做到了。”
在以刘刚为班长的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杏河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吃水难、行路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全镇共打深机井27眼、浅机井156眼,建集雨水窖41处,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成为贫困的白于山区第一个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新修通村油路96公里,砂石路170公里,村组通达率达到100%。新修农田1.8万亩,由过去人均不足2亩达到3.4亩。架设高压电线30.8公里,低压配网20.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退耕还林由原来4万多亩,增加到8.6万亩,人均长效补助面积6.5亩。用镇干部的话说,现在的杏河镇基本无一亩农田可修,无一亩林地可造。全镇11个村29个村民小组600多户2900多人,通过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住上了新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刘刚带领镇干部积极转变角色,把工作定位在基层,把事业投身在农村,处处为农民着想,上门为农民服务,带着感情真正扑下身子为农民办实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不惧上、不惟本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细致考虑项目建设标准与农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县委农工部统一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群众觉得县上的方案不符合当地实际不愿意选择。为此,刘刚与时任县委农工部部长的叔父还发生了分歧,两人因工作把关系闹僵了。刘刚认为农民用多年积蓄建房是人老几辈的大事,一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的血汗钱用好,把房建好。在不违背大政策的前提下,他积极进行上下对接,根据村民意见,对县上的方案进行调整,亲自搞设计、做规划、为每一处建设点都确定了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在中庄村新村建设中,刘刚带领镇上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设定程序,民主议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先后召开30多次村民会议,从规划、平地、选料、选择工队的各个环节,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次议定事项,做出会议记录,由村民签名按手印认可。在牛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给村民节约开支,刘刚和镇干部不辞劳苦,精打细算,带领村民代表三上银川、四下西安,购回价廉质优的建筑材料,平均为每户节省开支3000多元。在枣湾村移民搬迁中,他每天到村上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亲自参与每一道工序,就连建设三圈一厕、沼气池和蔬菜弓棚的设计,行道旁绿化花木品种选择、栽植行距株距确定,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当他得知3户残疾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建设新居时,主动多方协调资金,为每户资助2万元,各建一间新房。一些原来住在窑洞里几乎过着原始生活的村民,几辈人做梦都想不到一下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用太阳能洗澡、享用现代家电的好日子。他们感慨地说:“党和政府让我们实现了第二次翻身。”在建好新村解决群众的吃住困难后,刘刚又带领干部多方筹资为每家每户送去了100只鸡、2头猪,建起了棚菜。积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加长收益链,设法解决群众缺钱花的问题。
多年来,刘刚团结带领一班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群众从心底里感激他、拥戴他,敲锣打鼓送来十面锦旗牌匾,上面写着“一心为民的好书记”、“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等话语。刘刚却说:“我没有多大能耐,只是把党对农村的好政策原原本本贯彻了、落实了。没想到群众给我们干部如此高评价。人说的成就感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舒服感”。
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
在农村基层的20多年里,刘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各项农村政策,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坚持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向书本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成为一位懂政策、有技术、知市场、行行通的复合型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些涉农部门的领导说:“做农村工作刘刚是个好把式,不论放到哪个岗位上他都能胜任。”他用心工作,用脑干事,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时,当发现部分地块苗木参差不齐,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里出现反复。为弄清根源,刘刚将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的死树苗和兔粪带回镇上,反复对比分析,终于查清瞎狯、兔子咬死幼树、栽植方法和部分树种选择不当等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时在所有地块进行了补载适生树种、投药捕杀瞎狯、野兔,促使全镇退耕还林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在发展苹果产业时,他先成为行家,带领乡镇干部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栽植。为了保证每一颗树通风透光,他用“勾股定理”教农民定株定行。
在农村工作中,刘刚既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又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初,面积不实、虚报冒领、“活人栽死树”等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困扰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也在群众中造成矛盾,影响农村的安定团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刘刚带领镇干部对全镇进行了一次退耕还林面积集中普查核实,创新方法,在全镇推行七人签字、层层把关的做法。为了确保造林面积准确无误,镇上规定,在农户造林面积核实单上,必须由户主、小组长、村支书、村主任、包村干部、包片领导、镇长逐人签字,以此作为兑现钱粮的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了退耕还林面积不实的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担心,为规范有序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创出了新路。在2005年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他创新思路,超前谋划,把移民搬迁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标准,坚持山、水、田、林、路、住宅和产业综合配套,一步到位,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山区农村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宝贵经验。
刘刚在工作中处处透着一股子创优质、争第一的劲头,特别是在他担任杏河镇党委书记后,坚持“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生态名镇、科教强镇”的发展思路,杏河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杏河镇在全县乡镇创造了十多个第一,如第一家购买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第一个建规范的集贸市场,第一个在镇街道划停车位,第一个在全镇新村建太阳能路灯等。近年来,全镇新建苹果园5548亩,老园改造800多亩,新建日光温棚172座,大弓棚558座,新建沼气557口,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为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刘刚2003年千方百计协调征地26亩、贴息贷款180万元,全力扶持建起陕北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商品猪、种猪、培育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兴强生态养殖厂,并以此为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新发展规模以上养猪户400多户3000多头。目前,全镇发展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非公有制企业200多户,去年产值达3900多万元。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53元。
四、以身作则,贴近群众,着力打造为民服务的过硬队伍
在乡镇工作的20多年里,刘刚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真真正正沉在人民群众中间、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实际指挥、带头苦干。杏河镇干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身绿色迷彩工作服。刘刚介绍说,穿上迷彩服好处太多了,防雨、宽松、耐脏、便宜、好干活,好与农民打交道。刘刚从没有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国家干部,而是和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农民中间,工作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一脸黑,一身土,与农民在一起没有两样。每次下村,群众对刘刚都很亲热,主动围绕过来说长道短,许多村的老人和孩子都认得这个皮肤粗糙、古铜脸色的刘书记,记住了随他跑村子的吉普车号。刘刚干工作很蛮,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有的村子天天跑。在2005年退耕还林工作中,刘刚天天上山爬坡检查指导,对全镇上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了如指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每一个示范点都派有干部蹲点,刘刚对每个施工环节都亲自把关,正是这种沉下去的扎实作风,是全镇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一个烂尾工程,没有一个跨工程,没有抛下一个建不起房的贫困户,更没有一例上访。走进刘刚的办公室有一种居家的感觉,他的衣柜里塞满了一年四季穿的棉衣、毛衣、单衣,在他及镇长的带动下,其他干部也都把“家”安到了办公室,全镇机关没有一个走读干部。
雷厉风行、立说立办、工作起来不要命,是刘刚的显著特点。刘刚是个急性子,干工作不过夜。他经常利用晚上开会,腾出白天时间抓落实。凡是定下的事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抓出质量,从不拖拉、不敷衍。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他一一制定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逐项落实到人‘亲自跟踪督查。镇村干部和群众说:“刘书记是个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2008年在镇区街道拓宽改造中,拆迁工作阻力很大,为加快工程进度,刘刚忙里忙外累得病倒了,但他还是连续几天打着吊针召开协调会,带领群众深夜挨家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几个晚上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办公室。生活无规律,不能按时吃饭,使刘刚患上严重的胃病,有时疼得在床上打滚,镇干部忙拉他到县城治疗,但病大紧一过,他又返回镇上投入工作。
熟悉刘刚的干部都知道,他敢于碰硬,敢于下茬,从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刘刚身上依然保持着善打硬仗,敢于攻坚的军人作风,下属说他是“狮子的吼声,黄牛的作风”,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强力推进,真正做到了高标准、快节奏、高效率。2005年,针对部分村财务混乱、石油征地款兑现不及时引起的群众上访问题,他带领镇干部全面清理了18个村的财务,先后对5名挪用征地款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纪律处分甚至撤职处理。这件事情,在全镇和全县震动很大,既教育了村镇干部,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作为班长,我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刘刚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刘刚总是甘当标杆,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别人。他对班子成员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让他们放手干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力支持。在刘刚的影响带动下,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思想上合力、工作上分工、行动上合拍的良好作风。对待干部,刘刚做到了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他经常和干部谈心,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自己值班,让副职和其他干部回家休息。刘刚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给他们压担子、教方法。他任杏河镇党委书记以来,先后向县委推荐使用干部23名。县上其他乡镇与机关的年轻干部认为杏河镇是干部干事成才的平台,争相要来这里工作。为了给干部职工创造高效方便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乡镇工作,在刘刚的提议下,镇上给每个副职配备了一台电脑、一辆摩托车、一架照相机;办好镇机关职工灶,迎来送往全在机关灶上吃,机关干部每顿饭只收一元钱;在镇机关院内安上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搞好干部健身娱乐活动。去年他从延安参加培训回来,自己掏钱给班子成员每人买了一双布鞋。他说,“镇干部常年穿军用胶鞋下村捂脚,回到镇上穿舒服。”刘刚对下属到位的关心,让下属感到无比。他还召开班子成员家属廉政会,教育家属人人争做“廉内助”。2007年乡镇换届中,他的堂弟当时既是镇党委文书又是后备干部,但在党委上报填写意见中,在同等条件下他竭力优先推荐其他3名干部。刘刚对干部的关心、激励,凝聚了人心,这个团队成为群众认可的有活力、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最佳团队。
刘刚同志是党的宗旨的忠实践行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真实体现者,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范。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无怨无悔、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本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权为民用、廉洁从政的高尚情操。通过调查了解,县、镇、村干部及群众对刘刚这个先进典型公认度高。大家一致认为,刘刚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典型生动,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学习、宣传刘刚同志,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重塑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王刚同志事迹材料
**同志事迹材料
**,男,1980年3月出生,汉族,大专学历,****乡曙光村村民,现任曙光村团支部书记2000年开始从事畜牧养殖,并在2007年成立了**乡养猪协会任协会会长。他的综合养殖园区现有蛋鸡2.5万只,种猪230头,年出栏生猪4000头,厂房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年利润达200余万元。他曾荣获2006、2007年县级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2006年市级乡土人才、**农业战线先进个人、**第二届劳动模范、市劳动模范、2007、2008年被双鸭山市评为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9年被评为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勤劳苦干,善于钻研
**自从从事养殖业开始,他几年如一日,每天早上3点起床,晚上10点多钟睡觉。无论是养鸡、养牛、还是养猪,养鸡从育雏到下蛋,养牛、猪从下崽到出栏,**很少雇人,都是自己亲自干,他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全村人的赞扬。为了进一步增加专业养殖技术和知识,他于2005年9月自费到黑龙江双城畜牧兽医学院学习三年,他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一股钻劲,每年都订阅大量养殖报刊和购买各种养殖书籍,利用闲暇之余来学习,不懂的地方就请畜牧
站的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研究,他边饲养、边学习、边研究,现在已成为养殖业的行家里手。
二、顺应发展 敢于创新
2004年,**在养鸡的同时,搞起奶牛养殖,一次性购进奶牛70多头,饲养了一年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养奶牛赔钱,**果断决策,把奶牛全部出售。他看准了当时市场行情,在猪行最低谷的时候,大胆建起了养猪场,一次性购进了种猪和140多头仔猪,当年获利6万多元。2007年**注意到由于受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零星分散的生猪养殖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同时,猪苗、防疫、饲料、销售也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了货源情况好时多方争购,市场情况不好时没处卖的现象,或者收购价格极低,费事扒力养的猪不仅挣不到钱,而且还赔上钱,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养猪积极性,特别是有些相亲在购买原料、生猪出栏销售等环节中不知道行情,经常出现多花钱,少卖钱的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以养猪致富,经过几年来的经验积累,对养猪业有了较为丰富的成功经验。他想自己富了,不能忘了乡亲们,带着为带领农民致富这样的想法,于是他牵头成立了**乡养猪协会,属能人带动型合作社,法人代表**,目前共有社员70多人,现有资产400万元。该合作社以共繁共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
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以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为宗旨。
合作社创立以来,**坚持义务为社员服务,以为政府分忧、助农增收为己任,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1、搞好技术指导。为确保养殖过程中使养殖户做到无风险养殖,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养猪户的损失,增加收入,合作社经常与乡畜牧业站养殖专家沟通请教,同时**还先后到双城、齐齐哈尔等大型养殖基地学习技术,**成为合作社兼职技术员。他还把自己的电话告诉每一个社员,主要有问题随时都可以和他联系,并定期到养殖户进行巡回技术指导,从饲养技术到疾病防控,提供全方位无偿服务,保证及时发现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如社员孙文礼,在合作社的帮助下,由起始存栏几头母猪发展到现在的80多头,并且入社后,销售价格平均每头猪销售价提高了50元,年利润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10万元。
2、扶贫解难,助农增收。随着养猪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曙光村农民邢运录,原来常年以种地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玉米等粮食作物维持,经济收入非常微薄,生活拮据。他看到别人养猪挣了钱、发了家,也动了心。2009年3月,他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愉快地接纳了他,考虑他家的实际情况,由合
作社成员捐款帮助他建起了一个饲养量60口的猪圈。由于他距离**的猪舍比较近,在饲养技术、防疫等方面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条件,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因此,他养猪科学规范,吃料少,生长快,成活率高,每口育肥猪平均获利600多元,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和努力,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邢运录逢人就说:多亏了养猪合作社,使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好门路。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村民张坤、张树新、马敬德、赵成唯等很多农户看到他靠养殖业富了,都想搞养殖,但由于缺少技术和资金,一时间想放弃,他听说后,说服他们参加合作社,并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建猪舍和提供仔猪,并把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毫不保留的向他们悉心传授,几年来他给村民担保贷款和提供资金近30万元,在他的典型带动下,曙光村养殖户多了,现有40多户村民走上了发展养殖业,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曙光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每年该村畜牧业产值达40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200元。
3、坚持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确保销售渠道畅通,保障养猪户零风险养殖。合作社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经营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客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在产品销售中严把商品质量关、检疫关,讲求商业信誉,以诚待人,从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先后与多家厂商签定了常年购销合同,作为固定的销售渠道,使合作社 的生猪走出内蒙,飞向全国。在所有有生意来往的客户中从来没有因质量问题发生过经济纠纷。同时,为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行情,做到有的放矢,搞好商品调拨,**购买了电脑等先进的设备,能够及时掌握了解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为合作社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使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
眼前的成功并没有让**满足,他早就为合作社谋划好了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壮大合作社成员队伍,使更多的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实践证明,合作社经营是一条成功之路,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可以有较大提高,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养殖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二)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做大做强养猪合作社生猪产业。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积极争取项目扶持,使合作社在技术服务、资金等方面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强合作社成员技术知识培训。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将养殖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广大养殖户,提高科学饲养水平。
(四)带动其他养殖户发家致富。对没有入社的养殖户,提供技术、销售方面的支持,从而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
三、富而思源,乐于助人
最可贵的是他致富不忘乡亲,无论谁有什么困难找到他,他都能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帮忙,村民谢瑞龙家想买车没有钱,找到了他,**二话没说,借给他一万元,两年后谢瑞龙脱贫了,把钱还给了**,谢瑞龙要给利息,**坚决没要。村民王强看准了养鸡这个致富项目,却苦于没有资金,**拿出了两万元,无偿让王强投入了养鸡事业,同时还说:赚钱了再还,赔了算我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种致富不忘乡亲,乐于助人的精神受到了乡亲的一致称赞。
“干事业要有恒心、决心,更要有信心。”这是**口头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几年的养猪收获使他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他是一名成功者,不仅自己致富,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周边的乡亲共同致富,他的成功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的致富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相信:**的事业明天会更好,明天会有更多的养殖户跟着他发家致富。
第五篇:工作总结-张能刚
工作总结
转眼间,我也已经站上讲台、拿起粉笔近半年时间了。这半年的过得很慢,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要从头开始,脚踏实地地学习、摸索;这半年过得很快,因为还没来得及把每一节课备到完美,便已经结课。半年的时间里,苦乐相伴,风雨兼程,有初来乍到的紧张与担忧、有技艺不熟的尴尬与无措;当然,更多的则是学为人师的激动、口若悬河的兴奋,更有属于一个师者平凡而质朴的幸福!半年的时间,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在思想和教学方面有了些微的长进与无穷的收获,现特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让勤奋的心飞翔在创造的山巅
在大学阶段,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语文教师行业从未有过设想与预期。“快乐语文”如一株嫩芽在我的心里悄然萌发,深植其间。当我走上工作岗位,当我面对四十五双纯净的眼睛,我便深知,我必将竭尽所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以及快乐。由于学生间存在主体性差异,需要我们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来确立教学方法及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课堂上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在课下设置不同难度的实践作业。“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是每一个师范生在大学学习阶段便接受的普遍教育。以往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近些年则更流行“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源头活水”的说法。诚然,在半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欠缺与不足,虽然焚膏继晷地备课,但是仍然有知识遗漏之憾、庞杂繁琐之嫌。语文教研,长路漫浩浩,吾将上下而求索。入职半年,十分感慨于在丁山这样一方沃土扎根,教研组评课论课,老教师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旁征博引,鞭辟入里,让我惊喜,跟让我看清自身的差距,深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需要坚持学习、坚持教研!
二、教育方面:让尊重的爱融化成最美的语言
通过这个学期的工作经验积累,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当我在班级里集体地进行班级管理规范及学生思想教育时,班级里自觉、懂事的孩子便低下头,反思自身,陷入深深自责,;而真正存在问题的学生则毫无意识,依旧我行我素。鉴于此,我积极转变策略,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针对一些小众化问题则采取个别教育,以增强教育效果。另外,我还长期坚持与学生个别谈话,对其近阶段的进步予以肯定与鼓励;与其一同探讨其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疑惑,解开了不少学生的心结。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对自己的角色解读便与众不同——良师、益友。“让勤奋的心飞翔在创造的山巅,让尊重的爱融化成最美的语言”是我的母校文理学院送给历届毕业生的毕业纪念歌曲中的两句话,在文理学子中流传盛广,撩拨着文理学子对母校一往而情深的思绪,更寄寓着母校对文理学子的谆谆教诲与殷殷期盼。
诚然,我深知,我只不过是在教育的大海边捡拾贝壳的小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其间,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以期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