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10:5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阅读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

第一篇:文言文阅读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

文言文阅读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

1.★★★摸钟

①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

③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

①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②绐(dài):哄骗。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⑤帷(wéi):围幕。【文化常识】

说“枢密院”。密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金太祖时,曾循辽制在广宁府设立枢密院总领汉军,是临时性和地方性的机构。金太宗时,攻宋的东、西路军曾于元帅府下设枢密院,以管理行政事务。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此时枢密院才成为中央主管军事的机构。【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知 ②至 ③阴 ④盗 2.翻译:

①使人迎置后阁祠之。

②乃阴使人以墨涂钟。.3.陈述古智辨盗者,是因为他抓住了盗者 的心理。

2.★★蔡女为桓公妻

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①,..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②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注释】

①寝席之戏:指夫妻间的玩笑。②稽:计较。【文化常识】

说“出”。这里的“出”,是指被休掉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君臣、父子、男女绝不平等,等级观念十分严重。女人出嫁后一直受着“七出之条”的威胁,随时有可能被休。所谓七出之条,即:一为无子,二为淫佚,三为不事舅姑(公婆),四为口舌,五为盗窃,六为妒忌,七为恶疾。【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更 ②以 ③冀 ④举 .2.翻译: ①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 ②此义于名而利于实。

3.★★更渡一遭①

②③④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渡一遭,我欲观之。”(选自岳珂《桯史》)【注释】

①更渡一遭,更:再,重复。一遭:一次。

②当:担当,承担。

③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的意思。

④筱:细竹子。

⑤勉励爬沙:勉励:努力,尽力。⑥爬沙:螃蟹行走叫爬沙。【文言知识】

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谓语是陈述宾语的,二是受陈述的宾语是受主语支配的。文中的“能渡此则活汝”一句的“活”便是典型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去”。

【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得 ②食 ③名 2.翻译:

①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

②能渡此则活汝。

3.鳖明知主人以计取之,却还要勉力爬沙,是因为。

4.★★★狄梁公与娄师德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⑥(选自《唐语林》)

【文学常识】

《唐语林》 笔记体唐代文史资料集。编撰者宋代王谠。仿《世说新语》体例,按内容分门系事。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50家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为 ②许 ③咎 ④矜 2.翻译:

①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3.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其中狄梁公,娄师德,而则天皇帝。

5、★★★牧童捉小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文言知识】

说“且”。“且”的义项较多,在句中一般作虚词用。当它作为连词的时候,一般有三个义项: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文中的“且号且抓”应该表示并列,是又叫又抓的意思。【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去 ②故 ③趋 ④状 2. 翻译:

①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②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6.★★★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阅读训练】 3. 解释:

①谒 ②意 ③具 ④怪 4. 翻译:

①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3.“其人愧甚而退”,综观全文,萧氏子是为自己的而感到羞愧。由此可见,王安石是一个的人。

7.★★★窃槽

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 【注释】

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文学常识】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主 ②以 ③索 ④是 .2. 翻译:

①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②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3.文中用“酒糟”比喻。这个故事讽刺那些

的人。

8.★★害群之马

①②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文化知识】

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将 ②然 ③徒 ④去 2. 翻译:

①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 ②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 ②

9、★★★晋文公伐曹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①道于韂②,韂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韂。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韂侯请盟晋,晋人不许。韂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韂侯居襄牛③,公子买守韂。楚救韂,不.卒。晋侯围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韂地以与宋,楚急曹﹑韂,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节选自《史记·韂康叔世家》)..【注释】①假:借。②韂(chàn):古代小诸侯国。③襄牛:古代地名。【文学常识】

说《史记》中的“世家”:它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相当于诸侯王的人物事迹。司马迁既为封建正统的贵族写世家,也为封建“叛逆”陈涉写世家。在《史记》中,他把陈胜、吴广两人的事迹列入“世家”,歌颂了第一次农民起义。而且将陈胜比作汤、武,肯定了他推翻暴秦的历史功绩。【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伐: ②许: ③卒: ④释: ⑤居: ⑥引:

2、翻译:

①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

②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

3、文中“ ”这句话点明了宋国已经解围了,宋国解围的原因是:

10、★★★贾生吊屈原

自屈原沉汨罗①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②,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雒阳③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④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太史公⑤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汨(mì)罗:汨罗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此江殉节。②太傅:古代官名。③雒(luî)阳:三国时魏改“雒”为“洛”,即洛阳。④廷尉:古代官名。⑤太史公: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后世尊称他为史迁、太史公。【文学常识】

说“太傅”: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任钟繇为太傅。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其制甚早,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 ②适: ③涕: ④及: ⑤游: ⑥志:

2、翻译:

①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3、“自令若是”的“是”指代的是,你认同贾谊责怪屈原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11、★★★韩信忍辱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①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③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觽②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于是信孰视之,俛④出跨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淮阴:地名。②觽(xī):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③屠中:市井。④俛(fǔ):同“俯”。【文言知识】

说“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③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布衣: ②推: ③哀: ④若: ⑤辱: ⑥孰:

2、翻译:

①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②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3、从全文来看,韩信是一个 的人。

12、★★★臧僖伯①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②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③、夏苗、秋狝..④、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⑤,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⑥之事,官司⑦之守,非君所及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臧僖伯:人名,是鲁隐公的谋臣。②棠:古时的地名。③春蒐(sōu):古代指春天打猎。④秋狝(xiǎn):古代指秋天打猎。⑤俎(zǔ):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祭品或食品的器具。⑥皂隶:封建时代的衙役。⑦官司:古代小官名。【文学常识】

说“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如: ②谏: ③纳: ④度: ⑤章: ⑥所以: ⑦射:

2、翻译:

①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②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

3、臧僖伯谏观鱼是为了劝鲁隐公

13、★★答苏武书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①以御风雨,羶肉酪浆②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茄③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呼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④;妻子无辜,并为鲸鲵⑤;身..负国恩,为世所悲。于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

(节选自《西汉书》)

【注释】①韦韝(gōu)毳(cuì)幕:穿着皮制臂套、住着毡帐。②羶(shān)肉酪浆:吃着带臊(sāo)味的肉、喝着乳浆。③胡茄(jiā):胡笳,即一种乐器。④戮(lù):杀。⑤鲸鲵(ní):喻为河中的鱼一样的杀害。【文学常识】

说“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阅读训练】

1、解释:

①降: ②御: ③举: ④与: ⑤妻子: ⑥负: ⑦违:

2、翻译:

①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②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

3、从李陵的“ ”可看出,苏武虽受尽折磨,但仍然坚守着节操没有投降,体现了他 的精神。

14、★★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瓚②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瓚。瓚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瓚(zàn):人名

【文化常识】

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节,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强暴、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后: ②顾: ③依: ④以为: ⑤诣: ⑥奇:

2、翻译:

①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②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3、刘备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5、★★绝妙好辞

魏武①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②”.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节选自《世说新语·捷语》)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②齑(jī)臼(jiù):捣粉末的器具。

【文学常识】

说《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尤其是摹划人物,只寥寥数语,精神面貌便跃然纸上,诚为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奇葩。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过: ②不: ③行: ④女子: ⑤记:

2、翻译:

①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②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3、从文末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 的人。

16、★★★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⑤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酷贫:非常的贫困。②范逵(kuí):人名。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ï):用刀斧砍。⑤剉(cuî):同“挫”,割。【文学常识】

说“陶侃”: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读到数条记载陶侃的资料,如“陶母教子”、“陶侃惜谷”、“陶侃惜阴”、“陶侃留客”等,从中可看到他珍惜光阴、勤奋好学、勤俭节约、为官廉洁、运筹帷幄、机敏过人,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名: ②语: ③但: ④悉: ⑤去: ⑥已: ⑦许: ⑧还:

2、翻译:

①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

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7、★★★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ǚ):脊骨。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文言知识] 说“而” “而”是一个常用文言虚词。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①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也可不译。如:“黑质而白章”。②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并且”。如:“君将哀而生之乎”。③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就”“而且”。如:“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④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但是”“却”。如:“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⑤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地”。如:“吾恂恂而起”。⑥表示因果或目的的连词。如:“或得日,或否”。

1.解释

①延: ②是: ③之: ④克:

2.请选出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惧而谋诸医

A、黑质而白章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而计其长曾不盈存 D、吾恂恂而起 3.翻译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4、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8、★★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

[文学知识] 说“三言、二拍” 五种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指明末冯梦龙攥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话本120篇。“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共80篇,由明末凌濛初编著。“三言”、“二拍”是代表明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著名专集。

1.解释

①于: ②举: ③移: ④施: ⑤适: ⑥寡:

2.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

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19、★晏子见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选自《晏子春秋》

[文学知识] 说《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1.解释

(1)雨:(2)霁:(3)被:(4)间:

2.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3.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20、★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选自周怡《尺牍精华》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文化常识】 说“尺牍”:尺牍即木牍,也称木书、版书或版牍,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少数用三棱形木柱)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最常见的是1平方市尺、厚度为1 市寸,故称尺牍、尺翰之名。多用于书法、绘画。后逐渐成为书信的代名词。由于尺牍的兴盛,私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从书法角度来说,尺牍又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形制,衍变为书(诗)稿、奏章、匾额、对联、条幅、斗方等表现形式。著名的有《尺牍九札》(元·赵孟頫著)、《内简尺牍编注》十卷(宋·孙觌撰)、《尺牍丛话》(郑逸梅著)。1.解释

①办: ②莫: 2.翻译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读完此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1、★★★王粲强记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三国志 王粲传》 注释: 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文学常识】

说“《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三国志》 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陈寿的风格非常严谨,有记录但无法考证的从来不记。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三国演义》为明朝罗贯中所写,是在《三国志》所记载的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吻合,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的故事之所以被现在的人们这么津津乐道,罗贯中是功不可没的。书中有许多虚构的故事,如桃园结义、三迎战吕布、草船借箭、三气周愉、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等。若论史学价值,前者高于后者;若论文学价值,后者高于前者。1.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奇: ②一 : ③识: ④加: 2.翻译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3.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4.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22、★★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③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 ①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敬重。③《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文学常识】

说“《宋史》”:《宋史》是记载中国宋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世家255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宋史》由总裁与史官30人集体编撰。宋朝的官修史书,如编年体的日历、实录,纪传体的国史之类,极为繁富。《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由于元朝史官史识低下,《宋史》存在一些缺点:如详略不一,删除了宋元战争史实及否定王安石变法等。1.解释

①闻: ②谓: ③适: ④谕: 2.翻译

①何以教准?

②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

23、★★★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文学常识】

说“《大唐新语》”:《大唐新语》撰者唐代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此

书记载唐代歷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於大历,多取材於《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匡赞﹑规谏﹑聪敏﹑文章、隐逸﹑记异等30门类﹑13卷。内容多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是以前事为鉴戒。书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诗文的材料,尤其是“文章”门,录存初唐及开元初人所作诗歌多首,并叙其本事,间载时人评论,为后来编集和研究唐诗者所取材。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復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1.解释

①平: ②称: ③ 谙:

④竭: ⑤返: ⑥卒: 2.翻译

①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②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3.综观全文,直接表现岑文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半生的句子是。

24.★★★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选自《晏子春秋》)注解: 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āo):鱼腥味。【文学常识】

说《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晏子使楚》等多篇编入教材中。《晏子春秋》表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晏婴以“重民”“民本”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由此提出了一系列进步的主张:薄赋敛,罢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反对杀戮无辜;举贤任能,反对信用谗佞;廉洁节俭;以礼治国,以礼治民。《晏子春秋》所体现的“重民”“民本”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某些愿望和要求,在当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解释

①发: ②驽马: ③若:

④反: ⑤ 恶: ⑥道:

2.翻译

纪有书,何以亡也?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25、★★★★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

②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③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④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簿籍。②睿:司马睿,即以后东晋的元帝,当时任左丞相。③郡国:指全国各地。郡,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国,皇帝分封的藩国。④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叫“部曲”,由本族贫民、佃户组成。

[文言知识] 词的本义及引申义。“济”的本义是“过河”或“渡”,成语有“同舟共济”。上文中的“复济”指再一次渡江。由“渡”引申为“救助”、“救济”,此类行动是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如“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中山狼传》)中的“济”就是此意。再引申为抽象的“完成”、“成就”,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中的“济”即是“完成”之意。文言中的一词多义,有一部分就是由于辗转引申而来。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蹴 ②觉

③舞 ④诚

⑤将 ⑥屯 2.翻译:

①此非恶声也!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3.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所以半夜听到鸡啼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为 的典故。

26、★★陆游筑书巢 ①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②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 ①栖于椟: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②陈:陈列。③觌:相见。④ [文言知识] 说“妻子”及其他。妻子,古汉语中指“妻与子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又,“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之战》)“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类似这类的词语还有不少。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应解作“更不要说”,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副词或连词。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其实”应解作“它的果实”。“将军„„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赤壁之战》)“地方”不是指某地,而是指土地的方圆或纵横。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间 ②辄

③引 ④就

⑤信 2.翻译:

①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②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②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3.陆游值得我们仿效的是。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③,上厕则阅小辞④,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⑤尔。”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 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国王钱俶的第二字,后随父降宋。②西洛:即西京洛阳。③小说:各类杂记。④小辞:唐代以来即有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当时算不得文学正宗,故称“小辞”,也叫“小词”。⑤属思:构思。

[文言知识] 说“讽”。这个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现代汉语用作“讽刺”,指用语言讥嘲别人,而在古汉语中没有讥嘲的含义。上文“讽诵之声”中的“讽”即背诵。又,《汉书》:“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史。”另外,它多指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别人。“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传》)“讽谏”是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进谏。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讽谏”。白居易写过不少“讽喻诗”,其中大家熟悉的如《卖炭翁》。“讽喻”意为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或说明某种道理,若理解为“讽刺”就错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惟 ②笃学

③余 ④尔 2.翻译:

①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②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3.由上文可见,无论钱惟演、宋公垂还是欧阳修,他们读书作文都是见缝插针。今天,我们不必教条地学前人在“枕上”、“厕上”读书构思,但他们的精神是不可不学的。

28、★★林逋论学问 ①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②。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选自林逋《健余劄记》)

[注释] ①闻其说:听师长的论说。②为其事: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启发与借鉴] 学与问。上文中说,问是为了学,而学又是为了做人,这就把学习的目的与途径都讲清了。刘开在《问说》中指出:“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引起疑问),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作者从文与学的关系入手,指出“问”的重要作用。至于学习的目的也各有不同,如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明晓)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才)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嘴巴与耳朵间的距离不过四寸,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修养而完美)?”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独 ②方

③辩 ④诸

⑤实务 2.翻译:

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

3.北宋初期“晚唐体”诗人之一的林逋有“梅妻鹤子”之称,其诗《山园小梅二首?其一》中“,”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29、★★大树将军冯异

①(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②。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③④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 ①表识:标帜。②军中号为整齐: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的。③更部分诸将:重新安排各个将领的任务。④光武:指汉光武帝刘秀。

[文言知识] 说“辄”。它是副词,表示动作经常,相当于“常常”、“往往”、“总是”等。上文“辄引车避道”,意为“常常拉开马车让路”。又,“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它又表示前后动作紧接发生,相当于“就”、“马上”、“立刻”。“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促织》)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伐 ②屏

③更 ④多 2.翻译:

①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②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3.文中“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与“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两处细节描写表现出冯异怎样的品质?(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0、★★一轴鼠画

①②东安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 ①东安:县名,在今湖南省境内。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启发与借鉴] 侧面描写。文中写东安人士的画技逸群,其鼠画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文中却没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面上的老鼠,事实上即使介绍或描绘了,也很可能是平庸之笔,因为难于写得形神兼备。作者巧妙地避开难点,大写其猫,说猫见了轴上的鼠画“踉跄逐之”,“踉跄”两字,极力描写猫的急于追逐,而猫的急不可待又正说明鼠画的逼真。把猫儿的错觉写得愈活,就愈能烘托出鼠画的活龙活现。这就是侧面描写的妙用。乐府《陌上桑》中说秦罗敷是个极美丽的女子,其中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也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秦罗敷的美貌。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漫 ②物色

③逮 ④踉跄 2.翻译:

①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②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31、★★呕心沥血

李贺字长吉,„„为人纤瘦,通眉①,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②,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③。及暮归,足④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选自《新唐书·李贺传》)[注释] ①通眉:两眉相通连。②奚奴:童仆。③牵合程课:牵强附合旧章法。④足(jù):补充。

[文言知识] 说“从”。上文“从小奚奴”中的“从”,作使动用,意为“使„„跟随”。又,“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又解为“听从”、“顺从”。“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又解为“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送东阳马生序》)又解为“由”、“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读zïng,同“纵”。“诸侯恐惧,会盟而谍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疾 ②从

③率 ④省 2.翻译:

①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②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3.“呕心沥血”作为一个成语,原形容。现对

等都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

32、★★★工之侨为琴

①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②。使国工③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④,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⑥,不知其所终。

(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

子》)

[注释] ①金声而玉应:形容琴声像敲击金玉发出的声响一样清亮悦耳。②太常:官名,掌管宗庙礼乐。③国工:全国第一流的琴师。④篆工:刻字工匠。⑤古窾:古代钟鼎器上铸刻的文字。窾,通“款”。⑥宕冥之山:作者虚拟的山名。宕冥,高深的样子。

[文学常识] 《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郁离子》的“郁”指有文采的样子;“离”是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斫 ②弦

③美 ④匣

⑤适 ⑥希

⑦图 ⑧其 2.翻译:

①又谋诸篆工

②易之以百金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一种社会现象?

33、★★王旦与寇准

王太尉①荐寇莱公②为相,莱公数短③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一日上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④太尉。

(选自元·吴 亮《忍经》)【注释】

①王太尉:王旦,宋真宗时曾为相十二年。②寇莱公:即寇准,曾封莱国公,后又封郑国公。③短:此处作动词,意为指出别人的短处。④贤:作动词,器重。

【文化常识】

说“忍”: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孔子说: “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忍”字,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忍”,《说文解字》解释为“能也”,即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兽,它的皮毛之下有强壮坚硬的筋骨,含有坚强不屈的意思。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的人事编成一本《忍经》,共156条。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忍”是个人修身养性的表现,是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策略。这里所主张的“忍”字哲理,不是没有原则的和限度的忍让,更不是教人学着懦弱、一味的承受困难、痛苦以及挫折所带来的种种困惑,而是指的是要在逆境中学会忍辱负重,坚强不屈,最终获得成功,这才是“忍”字哲理的真谛所在。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数 ②固 ③益 ④由是

2、翻译:

①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②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

3、文中王旦的美德是 ; 寇准的美德是。

34、★★曾子不受邑

曾子衣敝衣①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注释】

① 敝:破旧。②致邑:给一座城。③不我骄:不骄我,不骄横地待我。【文言常识】

说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古汉语中这是常见现象。如本文中

“不我骄也”就是其中的一种。按照一般的顺序应为“不骄我也”,即不骄横地对待我。

在古汉语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如:不我骄也。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如:子何恃以往?③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如: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受 ②反 ③于 ④全

2、翻译:

①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4、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35、★★吕僧珍无私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任,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①,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②,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选自《梁书》)【注释】

①常分:正当职业。②督邮廨:督邮,官名,汉代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廨,官府的房子。【文学常识】

说“《梁书》”:《梁书》是记载南朝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的纪传体史书,作者为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姚思廉,共五十六卷。

《梁书》在对历史变化的看法上,阐发了一些可取的观点。书中对于政权兴起的解释,虽然使用了一些天意、历数等陈腐的词汇,但把落脚点还是放在了人事与人谋上。对萧衍建立梁政权和梁朝早期的治绩,书中作了充分肯定,对于辅佐新朝的文臣武将,书中也注重称道他们个人的才华谋略。《梁书》强调英雄创造历史,同科学唯物史观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同神意史观相比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书中的思想糟粕也有不少。充斥书中的大量阴阳灾异、图谶祥瑞,乃至望气相面、因果报应、神怪异闻等,给人以陈腐、庸俗之感。对于篡代之际大动干戈的血淋淋事实,书中很少如实反映。对于一些权贵,歪曲史实大加吹捧的地方也相当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私 ②荷 ③咸 ④益

2、翻译:

①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

②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3、吕僧珍具有 美德。

36、★★★君不自诈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①,不能的②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③小数接④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①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②的:准确。③权谲:狡诈。④接:接触。

【文化常识】 说皇帝自称

自从秦始皇混一六国后,结束了封分制,实行了郡县制,中国就有了第一位皇帝。皇帝

二字的意义是:“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皇帝一般自称 “朕”、“为王”、“寡人”。本文中唐太宗自称“君”。臣子、百姓称皇帝为“陛下”、“天子”、“皇上”、“万岁”或“圣上”等。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责 ②直 ③至 ④耻

2、翻译:

①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

②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3、“上”为什么“不取”那位大臣的“善策”?

37、★★于令仪赠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言与③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

(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

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③与:给。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长厚 ②素 ③卒 ④负

2、翻译:

①汝素厚,何苦为盗耶?

②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

3、“如其言与之”一句的正确解释是下面的()

A、如果他的话是骗人的 B、按照令仪的话做了

C、按照他的话给了他 D、同意盗的话跟他讲和

38、★★★刘行本进谏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廷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③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①怒:责备。②郎:官职。一郎:一位官员。③少:稍微。④笏: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帝上奏的有关内容。

【文言常识】

说“谢” 本文中“帝敛容谢之”句中的“谢”,在现代文中解释为“感谢”,但在文言文中一般作“道歉”解。“帝敛容谢之”当翻译为“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又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笞 ②宽 ③置 ④当

2、翻译:

①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

②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3、“此人素清”中的“素”与下列句中()句的“素”相同

A、素蟫灰丝 B、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可以调素琴 D、素不相识

39、★★★王翱拒婿调迁

王翱①一女,嫁于畿辅②某官为妻。公③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④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⑤,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⑥,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选自明·崔铣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注释】 ①王翱:明代前期大臣,字九皋。为人“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忘情恩怨”,故死后谥号“忠肃”。②畿辅:京城附近。③公:指王翱。④恚:愤怒。⑤而翁:你的父亲。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⑥驾:坐马车。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置 ②白 ③案 ④竟

2、翻译

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②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

3、本文表现了王翱 的品德。

40.★★★孟子欲休妻

孟子妻独居,踞①。孟子入户②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③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④,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⑤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言妇归。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

①踞:箕踞,坐时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相。②户:此处指内室。③去:除掉,去掉,此处指男方把女方赶回家,即休妻。④堂:正屋,客厅。⑤燕私:闲居休息。

【文化常识】

说古代的坐姿

中国古代非常讲究礼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古人唯一正规的坐姿是跪坐,臀部搁在脚跟上,跪坐是对对方表示尊重的坐姿,也叫正坐。姿势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时,就用这个姿势说话。像上文中孟子妻“踞”而坐,即使在家人面前也是不允许的。【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乃 ②云 ③备 ④责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

②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

3、孟母的话,告诉我们这样两个与人相处的道理: ①

;②。

初中文言文1--40参考答案:

1、摸钟

1.主管 特别 暗地里 小偷

2.(1)派人把钟搬来后供奉在后阁中。(2)于是暗地里派人用墨涂在钟上。3.做贼心虚

2、蔡女为桓公妻

1.改 因为 希望 发动

2.(1)拿夫妻之间的玩耍,是不能讨伐别人的国家的。(2)这种行为方式在名誉上是江道义的,对实际也有利。

3、《更渡一遭》 1.抓到 吃 名声

2.(1)于是用旺火烧得锅里的水鼎沸,在锅上横架一根细竹子作为桥。(2)你能渡过这桥,我就让你活下去。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4、《狄梁公与娄师德》

1.担任 左右 过错 自夸

2.(1)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做官,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2)我没有料想到这是娄公在包容我!

3.知错能改 胸怀若谷 懂得用人之术

5、《牧童捉小狼》

1.相距 特意 快步走 形状,样子

2.(1)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2)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至另一棵树下,象刚才那样狂叫撕抓。3.要敢于用智慧战胜比我们强大的敌人。

6、《王安石待客》

1.拜见 料想 准备 感到奇怪

2.(1)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2)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的告辞了。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7、《窃槽》

1.管理 用 找来 这

2.(1)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2)现在你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可以;但我担心真佛会笑你不过是偷窃了他的糟粕罢了。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8、《害群之马》

1.打算 是的 仅仅 除掉

2.(1)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2)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9、晋文公伐曹

1、① 讨伐;攻打 ② 答应;允许 ③ 完成 ④ 放弃 ⑤ 居住⑥ 带领;率领

2、①国中百姓不想跟楚国结盟,所以就将他们的国君流放出去以此来取悦晋国。②宋国曾经对晋国又有恩德:以这件事为忧虑。

3、楚成王乃引兵归;晋文公听从了先轸的意见:“执曹伯,分曹﹑韂地以与宋”

10、贾生吊屈原

1、① 担任 ② 往;到„„去③ 眼泪 ④ 等到 ⑤游说 ⑥ 志向

2、① 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②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11、韩信忍辱

1、①百姓;平民 ② 推荐;推举③ 同情 ④ 你 ⑤ 羞辱 ⑥ 谁

2、①经常向人乞讨食物,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②整个集市上的人都笑韩信,认为他很胆怯。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12臧僖伯谏观鱼

1、① 前往 ② 劝阻③ 引导 ④ 衡量;估计⑤ 显示 ⑥ „„的原因⑦ 射猎

2、①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习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国君就不要去理会它。

②至于山林河湖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3、国君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13、答苏武书

① 投降 ② 防御;抵御③ 抬 ④ 和⑤ 妻子和儿子 ⑥ 辜负⑦ 违背

2、①我李陵的心难道与众不同,能够不伤心吗? ②我生于奉行礼义的国家,来到愚味无知的地方。

3、于归受荣,我留受辱;坚韧不屈,至死不渝爱国主义

14、刘备纳贤

1、① 后代 ② 回头看③ 依附;依靠 ④ 把„„作为⑤ 拜见 ⑥ 以„„为奇

2、①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非常贫苦,和他的母亲以贩卖草鞋作为职业。

②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平时很少讲话,高兴、愤怒等情绪不在脸上轻易流露。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等

15、绝妙好辞

1、① 经过 ② 同“否” ③ 走 ④ 女儿的儿子 ⑤ 记录

2、①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②我才不如你,相差三十里。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16、陶侃留客

1、① 名望 ② 告诉③ 只 ④ 都 ⑤ 离开 ⑥ 停止⑦ 左右 ⑧ 返回

2、①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②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17、指喻

1.①蔓延 ②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 ③ 引发的道理 ④消除 2.B 3.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4、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18、鲁国之法

1.① 在 ②兴起;起 ③ 改变 ④给予;传授 ⑤适合 ⑥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19、晏子见景公

1.①下,降 ②放晴 ③同“披” ④一会儿 2.C 3.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

20、勉谕儿辈

1. ①用来做成 ②不要

2.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回到原来生活状态就难了。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21、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2.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一字不差。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22、寇准读书

1.①听说,听到 ② 对„说 ③恰好 ④明白 2.①(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 ②这是张公(在)说我呀。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23、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2.①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②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24.金壶丹书

1.①打开 ②劣马 ③你 ④同“返” ⑤讨厌 ⑥ 治国的道理

2.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么会亡国呢?”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25、祖逖闻鸡起舞

1.①踢②醒③指舞剑习武④果真,如果⑤带领⑥驻扎2.①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②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决不返渡!3.有志者及时奋发

26、陆游筑书巢

①偶或②就③引导,带领④走近,靠近⑤确实2.①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交错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②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3.以书为乐,酷爱读书、藏书。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1.①只②好学③欧阳修自称④同“耳”,罢了2.①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②我平生所做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28、林逋论学问

1.①只②方法,技艺③探讨,分辨④“之于”的合音⑤实在的事情2.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9、大树将军冯异

1.①夸耀②远离(他人),避退。③改动④赞扬2.①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常常拉开马车让路②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3.“谦退不伐” 30、一轴鼠画

1.①随意②察看,察觉③等到,及④跌跌撞撞2.①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②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31、呕心沥血

1.①快速②使动用法,使„„跟从③一概,都④醒悟2.①背着又古又破的丝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丝囊中。②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啊!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32工之侨为琴

1.①砍削②用作动词,装上琴弦③用作名词,美器,美琴④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⑤往,到⑥通“稀”⑦打算⑧表推测的语气助词2.①又与刻字工匠商议②用百金来买琴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33、王旦与寇准

1、①屡次 ②原本 ③更加 ④因此

2、①你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却专门谈你的缺点。②寇准对陛下没有什么隐瞒,更能看出他的忠诚正直。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

34、曾子不受邑

1、①接受 ②同“返”,返回 ③向 ④保全

2、①接受别人东西的人害怕别人,给别人东西的人骄横地看待别人。②曾参的话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了。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35、吕僧珍无私

1、①偏私 ②担负 ③都 ④扩大、增加

2、①你自己有正当职业,怎么可以胡乱地请求呢? ②怎么可以搬迁它扩大我私人的住宅?

3、严以律己 不谋私利

36、君不自诈

1、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2、①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势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

②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37、于令仪赠盗

1、①宽厚、忠厚 ②宽恕 ③最终 ④背(带)

2、①你一向厚道老实,为什么要做偷盗的事呢?

②你很贫穷,夜里背了十千个铜钱回家,恐怕被别人盘问;留下它们,到天亮时再背回家。

3、C

38、刘行本进谏

1、①鞭打 ②一向、向来 ③放 ④同“挡”,挡住

2、①这个人一向清廉,这次他的过失又很小,希望稍微宽恕他一点。②如果是错的,应当把我送到大理寺处置我,怎么能轻视我不看我一眼呢?

3、D

39、王翱拒婿调迁

1、①准备 ②禀告 ③桌子、几案 ④最终

2、①你父亲是吏部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②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为什么吝啬呢?

3、不以权谋私、不徇私情、坚持原则 4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2、①将要进门,问有谁在。将上客堂,声要高扬。将进内室,眼要向下。②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你媳妇不讲礼仪。

3、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阅读

(二)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

()

(2)盘外无余肴()(3)亦缘其性真素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加点词。

(1)前后类如此()

(2)是时()

(3)往往以多相夸()3.翻译。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十、六一居士传(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十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揠()

归()

谓()益()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十二、《郑人买履》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o)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日:“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②平生于书(对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略

三 日攘一鸡

一、解释加点字:

1、(这)(做法)

2、已(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2. 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1)给(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七、《处之不易》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八、《邴原少孤》1.C.2.略3.言之有理即可

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2)这(3)夸耀(炫耀)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

1、多次

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十一、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拔

归家,回家,对……说

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十二、《郑人买履》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反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阅读

(三)集美中学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文言文阅读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③如此少有至.者

)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①学而时习之()

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④多作自能见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三)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A、欲以清热也。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四)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五)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六)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①何不试之以足?”曰:“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同 ②反归取之 同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① 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七)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①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与,而敢独止?巨伯曰: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子令吾去()(2)贼既至()(3)一郡并获全...()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① ②

3、请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

(八)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①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 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②丞相熟视外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

2、翻译画线句子。① ②

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

(九)吴起守诺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方与之食()(2)欲服三军()(3)恐其自食其言...()

2、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

3、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成语,它是,意思是

4、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信有了什么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和你的实际情况来谈谈。

(十)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①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峨峨:高耸的样子。②卒:通“猝”,突然。③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伯牙善鼓琴()(2)峨峨兮若泰山()(3)乃破琴绝弦...()

2、翻译画线的句子。

3、“高山流水觅知音” 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 “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4、成语 出自于这个故事,它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知音比作 的人。

【参考答案】

(一)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二)1、①曾经 ② 写 ③达到(指成功)④小毛病

2、①指代学过的知识 ② 他,指欧阳修

③文字、文章 ④疵病,文章缺点

3、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4、惟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

(三)1、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B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四)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A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1、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六)1、① 坐

座 ② 反

2、D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尺码

4、①(你)怎么不用脚试试它呢?

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死教条,不懂得变通。)

(七)1、离开 到 全

2、①败坏道义而保全生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的做法吗?

②朋友身体有病,不忍离开(丢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代替友人的生命。

3、舍生取义、忠于友情。

(八)1、(1)喜爱(2)叫,让(3)迷惑(4)拿,持

2、(1)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迅速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2)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3、示例:(1)人要虚心接受别人意见,不能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2)做任何事,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好。

(九)1、(1)才(2)使„„信服(3)恐怕,害怕

2、(1)从前吴起外出时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

(2)老朋友到晚上(仍)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着他。

3、自食其言 说了话不算数。

4、守信 以身作则 为人讲信用 待人诚恳守信

(十)1、(1)擅长,善于(2)好像(3)于是,就

2、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4、高山流水 ;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 真正了解自己

(十一)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宋人或得玉()(2)故敢献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时“宝”的认识。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富人病且死2.尽以家财付孝基3.久之 4.其子丐于途5.如得灌园以就食6.孝基怪之

7.不复有故态8.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9.孝基徐察之

二、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三、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投以骨

B.此独以跛之故

C.盖以诱敌全品中考网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训练5

文言文训练【5】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 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 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第三篇: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

(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B.俱()C.惮()D.族()

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

”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 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B.学万人敌(抵挡)

项氏世世为楚将(做)C.去学剑(前往)

又不肯竟学(竟然))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

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二)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⑩。”小童辞⑾。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④涂:同 “途”。即路。⑤若:你。

⑥然:是的。表应答。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⑨非徒:不但,不只。⑩为天下:治理天下。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⒀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2)问涂焉()(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4)黄帝再拜稽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三)诸葛亮受遗诏(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②病笃(dù)③。召④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⑤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人事⑥。若嗣(sì)子⑦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⑧。”亮涕泣曰:“臣敢竭⑨股肱(gōng)⑩之力,效○11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12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13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

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病笃:病重。④召:召见。⑤谓:对„„说。

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⑦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

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⑨竭:用尽。

⑩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11效:献出。○12敕:告诫,嘱咐。○13事:侍奉。1.翻译下列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2.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3、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思想感情的一句是

4、《出师表》一文中有“深追先帝遗诏”句,请写出刘备给后主遗诏中的一句名言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四)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

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1)

(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信:(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索:

2、翻译下列句子。(4)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五)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

① 干:岸边。② 圮(pí):倒塌。

③ 阅:经历。

④ 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 柿(fè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 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翻译。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六)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

① 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B、给他弟子的身份。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七)废弈向学 [明]何良俊

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日优(好,长进)。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A.颇以弈棋废日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或时睡顿,则杖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积薪暗记。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释加点词。

① 自谓天下无敌

② 既灭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层层指数

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

D.各言数十 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腰白玉之环

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 B.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 D.佳木秀而繁阴

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

一、管仲能知人 ①

管仲言齐桓公曰②:“夫垦田创邑③,辟土殖谷,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④,请置以为田官;登降揖让⑤,进退闲习⑥,则臣不如隰朋⑦,请置以为大行⑧;蚤入晏出⑨,犯君颜色⑩,进谏必忠,不重富贵,不避死亡,则臣不若东郭牙{11},请置以为谏臣;决狱折中{12},不诬无罪,不杀无辜,则臣不若弦宁{13},请置以为大理{14};平原广囿{15},车不结轨,士不旋踵{16},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若归,则臣不若王子成甫{17},请置以为大司马{18}。君如欲治国强兵,则此五子者足矣。如欲霸王,则夷吾在此。”

【注释】①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②管仲: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任齐桓公的相,帮助齐桓公建立了霸业。③创邑:创建城邑。④宁戚:齐桓公时的大夫。⑤登降揖让:指接待宾客时的各种谦让礼节。⑥进退:指进退礼节。闲:通“娴”,熟悉。⑦隰(xí)朋:齐桓公时的大夫。⑧大行:官名,掌管接待宾客。⑨蚤:通“早”。晏:晚。⑩犯君颜色:敢于冒犯国君的脸色。{11}东郭牙:齐桓公的大臣。{12}决狱:审判案件。折中:解决纷争。{13}弦宁:人名。{14}大理:官名,掌管刑法。{15}广囿(yòu):《吕氏春秋》作“广域”。囿,是养野兽的园林,指打猎的地方,比喻战场,也能讲通。古代打猎也是为了练武。{16}旋踵:旋转脚跟,指后退。{17}王子成甫:人名。{18}大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欣赏感悟】

管仲从治国的五个方面——农业、外交、进谏、司法、军事方面选拔人才,向齐桓公提出建议,推荐给齐桓公5个人选,请齐桓公加以任用。管仲不笼统地说某人贤,而是细致地掌握了每个人的特长,然后让齐桓公在治理国家上使用、发挥这些人的特长。

【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辟土殖谷().

B.进谏必忠().

C.鼓之().

D.则此五子者足矣().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思一样的项是()

A.请置以为田官

B.犯君颜色

C.决狱折中

D.不杀无辜

3.下列各句中的“尽”与“尽地之利”中的“尽”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担中肉尽(《狼》)

B.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隆中对》)

C.白日依山尽(唐•王之涣)

D.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4.“夫垦田创邑,辟土殖谷,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请置以为田官”一句中的“不若”是__________意思,这句话说明管仲在推荐人才上____________________。

5.管仲提给齐桓公的一段用人建议,其表现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就是___________。

6.将“进谏必忠,不重富贵,不避死亡,则臣不若东郭牙,请置以为谏臣”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君如欲治国强兵,则此五子者足矣。如欲霸王,则夷吾在此。”这句话说明宁戚等五人具有协助齐桓公使齐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而管仲却有帮齐桓公__________的才能。

二、进贤者为贤 ①

子贡问孔子曰②:“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③,郑有子皮④,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⑤:“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注释】①选自汉•刘向《说苑•臣术》。②子贡: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姓端木,名赐。③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很了解管仲。齐桓公执政后要任他为相,他辞谢,推荐管仲为相。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④子皮:春秋时郑国大夫,名虎,字子皮。他年老退职,推荐子产代替自己,子产把郑国治理得很好。子产,是春秋时著名的贤相。⑤子:指孔子。

【欣赏感悟】

孔子从“进贤”的角度着眼,认为鲍叔牙、子皮贤于管仲、子产。因为管仲、子产表现出来的是治国才能,没有推荐出代替自己的人才,而鲍叔牙让位于管仲,子皮让相于子产,既有超人的眼力,又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堪称为“贤”。

【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吾未识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B.往者,齐有鲍叔 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C.汝徒知其一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D.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进退两难

2.下面的句子中都有“者”,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往者,齐有鲍叔

B.郑有子皮 ,贤者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3.下列各句中的“然”与“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中的“然”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

C.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4.朗读“今之人臣孰为贤?”一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A.今之人/臣孰为/贤?

B.今之人臣/孰/为贤?

C.今之人臣/孰为贤?

D.今之/人臣孰为贤?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什么是真正的贤人这一问题上,孔子是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将亡之国不思贤①

夫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岂虚言哉?何以知人之且病也②?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③,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④,故遂于亡也。

【注释】①选自汉•王符《潜夫论•思贤》②且:将。③嘉:美好。馔(zhuàn):饭食。④任:任用。

【欣赏感悟】

这段文字,用将死的病人和将要亡国的国君作了对比,形象生动地说明乱国并非无贤,而是昏君不思贤,不用贤。也就是说,亡国的昏君如同将死的病人,贤能之臣就如同好饭美酒。怎样识别一个人将要生病?看他能否吃饭。怎样识别一个国家将要祸乱?看他们是否任用贤人。

【训练】

1.下列各句中的“病”与“夫与死人同病者”中的“病”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病家之厨

B.同病相怜

C.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2.下列各句中的“且”与“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中的“且”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D.得过且过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A.岂虚言哉()

B.何以知人之且病也()..

C.以其不嗜食也().

D.乃其人弗之能食()

4.朗读下面的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将亡之国/不思贤

B.何以/知国之将/乱也

C.非/无嘉馔也

D.故/遂于亡也

5.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 下联:良禽择高木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 ,故遂于亡也。

7.“将亡之国不思贤”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将亡之国不思贤”?

第五篇:初中文言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二)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

⑤援()

2、翻译:

①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三)、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四)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五)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

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六)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七)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长

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八)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九)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十)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

一、指“比较”。

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

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十一)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十二)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1、解释:①守

②卒

③殡

④具

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十三)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

【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文言知识】 说“其”。“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授

②他

③舆濯

④或

⑤辄

⑥属

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

②否必斥骂致讼

③非其性固然

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

; 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十四)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文化常识】

“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十五)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

【文化常识】

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曾任秘书监(负责图书图书著作等事)。主张抗金。他的诗与范大成、陆游齐名,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为一部分。亦能文,有《诚斋集》留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谪

②名

2、翻译:①杜门谢客

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十六)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翌日

②馔

③方

④具

⑤顷

⑥而已

⑦啖

⑧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十七)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

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②不足以付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十八)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犹

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 ①

(十九)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与。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鄙人

②阅

③但

④悟

2、翻译:①何不自为

②无如君者

③炼成两剖

④日造门

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二十)章惇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抵

②仞

③拊

④异日

2、翻译: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

词,解释为

(二一)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何

②或

③守

2、翻译: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二二)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②子产:郑国国相。

【文言知识】

说“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性。陶渊明《桃花潭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其中“是”作判断词用。【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二三)桑中生李

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欲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文言知识】

说“令”。“令”是个多义词:

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

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

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

四、指“县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禾

②去

③顾

④乃

⑤间

2、翻译: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③盲者得视

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下载文言文阅读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阅读初中文言文训练40篇[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1.黄琬巧对 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本站推荐)

    (一)细柳营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

    文言文训练(5篇)

    文言文训练 (一)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跋涉,就是......

    专题复习训练 ---文言文

    高二 二级部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

    文言文训练题

    《一》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1)昔者( ) (2)有馈鱼于郑......

    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

    文言文专题阅读答案 一、答案: 1. A 【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C.详细。D.延请。 2.D 【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文言文翻译训练[最终定稿]

    文言文翻译训练(五)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具备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

    中考文言文训练

    三、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8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