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
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触良多。她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投入全身心的爱,同时对自己又有严格的要求。她的爱岗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好好的学习。
课堂这个舞台对我来说,教书育人的分量更重一些。但与先进老师相比,深感差距很大。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种职业呢?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吴邵萍老师从教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本质,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优秀教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吴邵萍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努力站好这三尺讲台。学习优秀的教师,怀着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像她们一样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我要努力,我要把我的激情,我的爱心把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第二篇: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的楷模 世人学习的典范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昌荣中心校 韦 秀
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颇有收获。吴邵萍老师从事教育27年,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教学中,她用独特的方法、机智聪慧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管理中,她是位善解人意、能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位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以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深深震撼和感动了我。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吴邵萍老师从教多年,她热爱每一个幼儿,尤其将更多的爱倾注给了“问题儿童”。那时,她班上有个叫小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小雯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身为一个老师,平等地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的事情。对优等生不过分偏爱,很容易做到;对问题学生也一视同仁却不容易。我们班有个学生,我一个学期只教会了他把自己的名字写正确,至今连一些简单的语句也表达不清楚。有些同事劝我放弃,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他身上。我也有些犹豫,心想如果我把同样的时间花在好学生身上,可能更有价值。现在吴邵萍老师用行动告诉我:爱能 1
够创造奇迹,每个孩子都是他们父母的希望,我们没有权利放弃。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吴邵萍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有调皮的孩子,她不厌烦,主动和孩子交朋友,用自己的耐心、关心之情感化他们,使他们的学生能时刻体会到老师的爱无处不在。关心爱护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平等的爱,走进孩子心里,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我们要像她一样爱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和关注。每天都要和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哪怕是帮他整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跟他说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学生都会铭记在心,都会有温暖和前进的动力。我们要独具慧眼,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潜力和闪光点,鼓励孩子不断地、自主地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学习楷模,要先学会“将爱平等地洒向每个孩子”!
吴邵萍老师坚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教学教育知识,并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概念,以现代的理念指导教学,以现代的步伐实践新课程,成为了一个有现代感、出色的教师。好学、勤学是吴邵萍老师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她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
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吴邵萍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自身更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积累有效的教学手段,争取具备专业的和与时俱进的教师素质。学习楷模,更要学会她好学、勤学的精神,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吴邵萍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和深思。我要学习她“将爱平等地洒向每个孩子”;我要学习她好学、勤学的精神。我要将楷模的力量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动力,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成为一名老师也有12个年头了,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教师是令人尊敬的职业。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才明白,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最朴素、最无私的的爱,是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使我们受人敬重。
尤其吴邵萍老师,教师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吴邵萍老师从事教育27年,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教学中,她用独特的方法、机智聪慧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管理中,她是位善解人意、能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位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以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令人深深震撼和感动。
看了她的事迹,我也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感情。爱护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可以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心和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对性格粗暴不守纪律的学生应杜绝严厉呵斥和体罚,要对他们和风细雨地耐心说服教育,因势利导,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尊自爱,树立荣辱观,心得体会《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要看到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从错误中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到发扬光大,把他们的错误缺点扼杀在萌芽之中。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鼓励他们不断前进。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爱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和关注。每天都要和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哪怕是帮他整理一下衣服,跟他说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等等,学生都会铭记在心,都会有温暖和前进的动力。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学习楷模,要先学会爱!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而且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好学、勤学是吴邵萍老师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要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符合时代的要求。
吴邵萍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和深思。我要学习她甘于奉献、乐为人梯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奉献;学习她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潜心钻研,提高工作水平;学习她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崇高的品格、特殊的人格魅力。真正将楷模的力量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动力,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争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同时也实现了我们的价值。
第四篇: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对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的学习,她那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真诚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通过学习,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微小的细节不能忽略,因为它是关于学生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是好教师的共同点,有了这颗爱心,你才有资格去教你的学生,对学生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是有瑕疵的。作为幼教园地的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年级组长,到园长,吴老师从普通的路上走来,走出来了一条不普通的路。学习后,发自内心的想以吴老师为榜样,争取去做一名四好老师。我们经常在学期结束时,评定学生为三好或五好,老师也应该有个四好老师的评定,这四好从哪里来?就是从吴老师的事迹中来,那四好就是:师爱好,勤学好,教研好,帮传好。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不管是在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只要能达到四好这个标准的老师,那肯定是一位好老师。
作为老师首先是师爱好。不知是谁说过,爱学生的老师不难找,难找的是爱差生、爱问题生的老师。在我们的老师群体里,对于班级里面的所谓的好学生,每个老师都喜欢,都把这些好学生当作宝。而对于一些所谓的差生,想使每一位老师都爱她,那就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的。吴邵萍老师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爱学生,更在于她能爱差生。爱学生,不只是爱幼儿,而是要爱所有属于我们的学生。爱学生,也不只是在小学教师身上,初中教师,乃至高中、大学老师身上,都是我们所有教学一线老师必须要学习的一种可贵品质。
老师的勤学也是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大家更知道,要想使一桶水始终保持清新,还要不断进行更新。这种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在行动中有多少教师能做到呢?吴老师始终保持一股顽强的学习劲头,从中师一直学到研究生课程班,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她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还多看教育学、心理学等书刊,比起我们只是看看教材方面书籍的知识面,自然是宽多了,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位出色的智慧型园长,与她的这种勤学精神密不可分。我们在教书之余,工作之余,千万不能有惰性思想,活到老,学到老,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教学研究是老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途径,所以好教师教学研究也要好。教学与教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老师都是一方面突出而另一方面却很缺乏。所以教学业绩好的老师,得多钻教研,多思考,多动笔;教研好的老师,应在学生成绩上再多下一些功夫,这样会更完美。而吴邵萍老师可以说是把这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教研指导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自然就会有成绩。
好老师不只是想着自己,同时还想着别人,就是所谓的帮传好。吴老师的好,不仅表现在她一个人,还表现她所在的园,这表明她的帮传好。而在我们的老师当中,总会有老师把自己的好的经验独门自用,只考虑自己的收获,不关心他人的成长,担怕别人超过自己,抢了自己的风头。事实证明,这种思想,不利于他人成长,更不利于自己发展。所以我们要做一名如吴老师这样心胸广、乐助人的老师。
在现在的教室队伍中,在单一方面表现突出的老师很多,难找的是像吴老师全能型老师。有着优秀老师的内涵,不仅仅是所说的四好就完美的,还需从各方面发展完善自己,把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些,这样才能做个像吴老师那样全能型老师。
第五篇: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爱”、“学”、“研”、“传”——普普通通的四个汉字,不,不仅仅是这四个显性的汉字,吴邵萍老师的一言一行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个为师楷模的真实映像。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吴老师用自己27年的奋斗历程,给我们诠释了这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师之高尚,莫过于这样,看似平淡,却在多年的积累中蕴含了无比的荣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于吴老师而言,不是自封,而是社会给予的一种最为恰当的最为荣耀的荣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至高的教育理念,在吴老师身上也灼灼闪耀。师之真爱的每一个细节,吴老师视为平淡的流水,只是平平常常的本分工作,可在我们这些教育同仁的心里,却是比金子般难得,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方向标。
爱之永恒,在于持久,在于博大。一个个平凡的日子,在吴老师的心目中,却是那般的弥足珍贵。爱孩子胜过妈妈,给予了足够的关爱,也正因为这样的用心良苦,才使得许多孩子拥有了快乐的时光。爱园胜爱家。27年,一天不落地工作,不是用一个满勤可以来形容的,更何况尽孝与尽职产生剧烈撞击时,该如何抉择?吴老师,一个“大爱”选择了天平的倾斜。父欲养而亲不在。父亲永远地去了,可吴老师虽有满心的遗憾,可是看到幼儿园的长足发展,不悔付出,可谓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可贵责任。虽身为园长,没有丝毫的行政居高,有的是贴心的呵护,有的是心对心的真诚。其实,这种真诚何止不是一种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何止不是一种忠诚?作为同仁,反省自己,更多的是向吴老师学习,汲取她身上平凡却崇高的品行,让爱孩子爱事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一个个行为细节。不只是感动,而是一种动力,大爱动天地,却在平凡的点滴中铸就,选择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就是选择了大爱的付出,吴老师如此,我们也该如此。
学之不尽,在于好学,在于求取。多年前,吴老师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可是,她没有丝毫的满足,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更为勤奋地学习。学无止境,不只是一句空泛的表述,而是一种行为的显现。吴老师爱学生爱事业,才有动力孜孜不倦地长期学习,积淀知识,提高素养,提升能力。而这,正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做坚持学习的老师,就是对事业的持续厚爱。这对于每一位老师而言,都是一种有益的启发,做学习型的老师,对于新时代的教育而言是亟需的。满腹经纶好用处。只有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工作的更好开展。不断武装自己,不断锤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应该像吴老师那样,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须。只有自身的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的使命,更好地实践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学一日易,贵在吴老师那样长久地默默而学。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师生活的一种需要,每日学习着、思考着、实践着,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吴老师如此,我们也该如此。
研之深入,在于智慧,在于存心。事业的发展,总有这样那样的瓶颈需要突破,而且不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作为一园之长的吴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有足够的业务筹谋。打铁先自硬。为了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吴老师具有深谋远虑,没有满足于一般的正常化运作状态,而是在办学的质态上做足智慧的文章。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一直是吴老师追求的目标。有目标,更要有主观给力的行动,这是吴老师的行为理念。注重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事业的发展,在有效性的提升上,用心倾力。也正是这样,吴老师所在的幼儿园的管理、教师的发展与孩子的成长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做注重教科研能力发展的学者型的老师,不是为了一种荣耀,而是对事业倾爱的表现。同是教师,该从中得到一些获益,懂得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是对教育事业高度责任的表现。在日常的生活里,像吴老师那样,充分显现自己的智慧,充分用心地去研究,相信会得到一种教师职业的喜悦。主动教研,拓展事业,不悔付出,吴老师如此,我们也该如此。
传之精髓,在于责任,在于尽心。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此,吴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做法。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她不仅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主动做好传、帮、带。这么多年来,她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同行们快速成长。“传”之辛苦,不争事实;可“传”之幸福,更为生动。吴老师的付出,换来的是“满园春色”。二十几年来,她的足迹不仅仅只停留于自己所在的幼儿园,不仅仅只停留于南京的幼教事业,而是遍及了祖国各地。近五年来,就有十多万的同行接受过她的培训,可见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其影响力的巨大。从吴老师身上,我们这些教育同行,看到了她多年来的用心良苦,看到了一个尽心尽职的教师形象。我们为之动容之余,也在深刻反省自己,该为身边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笔者以为,只要能有吴老师的高度责任感,只有始终保持“尽心”的状态,就能在“传”字上实现教育更大的价值。
师之大爱总无痕。27年的漫长时间,铸就了吴老师至高的人品。她的一点一滴,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荣耀的称号。向吴老师致敬,更要向她学习,心地无私,默默奉献,做一个幸福的教育朝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