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

时间:2019-05-13 10:0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姓心中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姓心中的》。

第一篇:百姓心中的

百姓心中的“文化加油站”

——小记xx乡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

xx乡成立于xx年x月x日。地处xx,与著名的xx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xx,人间仙景xxx、xxx奇峰相依,山水相连。东邻xx,南毗xx,西接xx,北靠xx。是xx两省x县x乡镇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窗口”。在xx乡新建的xx新街,文化广场的左侧那栋楼就是xx乡综合文化站,走进去顺着楼梯往上到三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金黄色的四个大字“农家书屋”,书屋实用面积30平方米,有三张阅览桌,12把靠椅,两个条凳,四个美观大方的标准书柜和两个报刊架上都按照指定位臵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和报刊,在隔壁宽敞的房间里同时配有一台投影仪和10台电脑,在这里经常为读者播放音像制品以及满足读者免费上网查阅各类资料、掌握各类科技信息等;书屋内部通风及照明条件均可达优,并相应地配备了必要的防潮、防火等设施设备;该书屋拥有图书1200多种2000余册,报刊25种,电子音像制品26种150余张,其中图书品种占新闻出版总署重点推荐目录品种的70%以上。图书结构比例为政经类占4%、科技类占40%、生活类10%、文化类35%、少儿类10%、其他类1%。可以说是种类齐全,合理搭配,非常适应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该书屋于xx年x月建立,自开放以来,这里就成了周边地区的老百姓“文化加油站”,每逢天气下雨或农闲时,农民会自觉地来这儿看看书、读读报、查查资料什么的,来去自由,非常方便,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充分享受到自己想要的那顿免费的文化“大餐”。

为了充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该书屋严格日常管理规范,使借阅服务到位。一是图书陈列整齐,分类科学合理,编号清楚准确;光盘集中摆放,保护措施得当;报刊摆放规整并定期整理装订,做到了报纸每月整理装订1次、杂志每半年整理装订1次;所有出版物均盖有农家书屋藏书章或标识;二是借阅登记规范清晰,配备《图书借阅登记本》、《群众意见反馈本》、《农家书屋财产登记本》等;三是管理制度健全规范,上墙公示《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等;四是保证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0小时,无特殊情况做到周一至周日每天8小时正常上班开放;五是信息公告牌美观大方,并能结合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适时推介出版物,并达到每月1期;六是管理员职责明确,并将其管理员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进行公开,以便读者与管理员及时取得联系;七是书屋环境整洁,布局合理。

为了不断地适应社会生存,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该书屋本着“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开展各类活动。一是结合政府职能部门职责和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开展农技培训、普法教育、计生宣传、政策解读等活动,今年来已开展专题活动6次。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好评。二是通过文化站干部、村委会村支两委成员等人员开展进村入户送书上门服务,年人均达10次以上;与此同时,针对妇女、儿童、老人等不同群体,利用集中妇检时间、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阅读或观看影碟活动,作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养成喜欢读书的这种良好习惯;三是开展跟踪服务,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读书心得。在2012年4月鹤峰县开展“农家书屋引领我走上致富路”主题征文大赛以及 “我心中的图书馆”主题征文暨第九届“童之趣”杯大赛中,在自身带头参加之外,积极组织其他管理员以及广大中小学生参赛,并分别取得一、二、三等奖及指导奖;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如今“看书的人多了,闲逛的人少了;文明用语多了,出言不逊少了。”这都是书屋给社会带来的新面貌。目前该书屋的知晓率达100%;村民参与、受益率达70%;老百姓的满意率达85%,她正沿着建设美丽农村的路线哼着动听的曲子阔步向前,力争早日成为xx周边地区美丽幸福的文化家园。

第二篇:丰碑,矗立在百姓心中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丰碑,矗立在百姓心中》。我是一名党员,一名老百姓的党员,一名愿意贡献出自己青春和热血的党员。

我是一名乡镇干部,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驻村干部。有人形容乡镇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兵,样样工作都得干,又好比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刘集乡,到处可以听到驻村队员人到岗、心到位、带动农民共同奋斗的动人事迹,这些党的干部、党的队员,一个个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哪里经济发展滞后,哪里矛盾复杂突出,哪里工作条件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正用满腔热血谱写着一曲曲新时期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的新篇章。

工作队深入村庄,采取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谈心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工作。一趟趟走访调查,一次次促膝谈心,所驻村有多少耕地,多少人,群众主要有什么经济来源,有几家贫困户,几个致富能手,党员干部队伍是什么状况,工作队员都了如指掌,希望真真正正地为当地‚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人人一个‘金点子’,户户一个致富经‛。

大冉庄村‚养猪大王‛王俊杰深情地拉着驻村队员的手说:在以前,我也想自己搞一个项目,就是心里没底,听了驻村干部的讲话,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市场,心里有数了,胆子就大了。回村后,他建起了养殖场,现在每年猪出栏量都在300头以上,年获利10万元,王俊杰的致富经历一时在群众中产生了轰动的效应,带动了许多群众,如今大冉庄村生猪养殖已形成了规模,乡亲们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富了一方百姓。

我们祥符营区今年肩负着郑开大道服务区建设工作。服务区占用的是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生命的口粮田,又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程,占地面积200多亩,大多数群众心里有抵触,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我们在包区领导的带领下深入村庄做工作,刚刚进村听到是指责、谩骂,看到的是的冷眼,群众怨声载道。区长王会军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耐心和决心,不要气馁。‛于是我们日夜穿梭在每个农户家中,一趟、两趟,甚至是十几趟,终于广大群众理解了、接受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郑开大道服务区顺利开工建设。

祥符营村总人口

人,党员

名,今年被定为‚一池三改‛示范村,分解任务是189座。因为多数群众比较满意自己的生活现状,认为‚一池三改‛费时、费力、费钱,还不一定好用,不愿意改造。我们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在村室为他们播放‚一池三改‛的好处,许多村民看到‚一池三改‛后卫生整洁了,生活环境改变了,自己又省钱了,都纷纷表示愿意进行‚一池三改‛。目前,祥符营村‚一池三改‛任务已全部完成。祥符营村一用户由衷地说:这是党委、政府的政策好,是让我们农民真真正正地得实惠,有人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军队则是我们国家稳定的保障。作为一名武装部的工作人员,我们严格把关,保质保量的为军队、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人才,同时对现役军人家属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时刻关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军人在部队安心工作。崔庄村一现役军人的家属因和邻居宅基地发生纠纷到乡武装部反映,由于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此事很快得以圆满解决,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听到他们由衷的感谢,我们乡镇干部打心底里笑了,因为这是他对我们乡镇工作的一种肯定。

有人曾问驻村队员们:‚是什么动力和精神支撑着我们,使我们甘心放弃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呢?一位队员深有感触地说:老百姓是天底下最淳朴善良的,你对他们付出真情,他就以最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哪怕是一捧花生、几棒玉米、一兜馒头、几个鸡蛋,但却是世间最可贵的,当你把村里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当你把那些烈日下劳作的庄稼汉当作自己的兄弟,当你把那些失学儿童当作自己的儿女,你还有什么苦累值得抱怨呢?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捧出一颗真心呢?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我想他们已把名字刻在了百姓心中,那是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共产党人

丰碑,永远矗立在百姓心中!

彭 超

2007年8月13日

第三篇:百姓心中的丰碑

百姓心中的丰碑

——记因公徇职的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党支书张金富

2002年9月4日,这是一个极为悲壮的日子,就在这一天,52岁的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支书张金富,在工作岗位上被歹徒严重刺伤后以身徇职,永远地“走”了,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们,撇下了风烛残年的老父,诀别了相濡以沫的妻子,丢下了尚未成家的儿„„

噩耗传出后,宁静的泉丰村仿佛晴天劈雷一样,淳朴的乡亲们谁也无法相信和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悲痛之余,人们纷纷追忆着张支书生前的事迹,颂扬他的功德。

(一)张金富同志生于1950年10月,在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委会四组。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尽管他勤奋好学颇有悟性,小学毕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陆良县第一中学,但因家境贫困,只能转入二中,没过多久,便辍学在家,接过父辈的扁担、锄头,奔波在家乡的红土地上,过早地体验着生活的磨难和艰辛。1972年,胸有抱负的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到人民解放军80503部队。在军营,这位身出寒门的农家子弟倍感机会难得,从不虚度年华,不断锺练自己,学文化是标兵,搞训练是尖子,先后18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和表扬,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0年,在部队一呆就是9年的他毅然服从组织的决定,退伍回到自己的家乡。根据他的思想表现和工作能力,镇党委将他安排到

泉丰村办事处担任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兼民兵营长。面对组织的挑选,他欣然接受,决心用成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就这样,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尽心揭力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哪里有纠纷、矛盾,他就出现在那儿,抗洪旱、抢险情、助群众,危难之处都有他的身影。

(二)1999年下半年,陆良县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村改委工作执法。在同年8月举行的泉丰村首次“村官”民主选举大会上,工作一贯任劳任怨,且敢想敢干的张金富,受到了乡亲们的致信任和拥护,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2000年7月,他又被马街镇党委任命为村支书。随着角色的转换和职务的提升,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其信心也更坚定了,并一直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原则,他时常告诫村“两委”班子成员:人不可为自己,要为老百姓多做实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因此,自担任村主要领导后,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太平官”思想,带领干部群众千方百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想主设法兴建各类公益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一个党员的职责,脚踏实地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准则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领头羊。大家清楚寺记得——

2000年10月,担任村支书不久的张金富便在“两委”班子成员会议上提出泉丰村如何致富的关键问题——泉丰村如何能致富呢?大伙心中十分清楚,泉丰村虽地处陆良坝子边沿地带,有着良好的土地、水源等自然优势。但是,长期以来,优势和潜力却未能充分地挖掘和发挥,大家依然按照传统习惯耕耘着,以致经济受困,增收难于实现。

怎么办?如果改变又触动少部分人的利益。后经过张金富的反复做工做,在“两委”班子讨论后,最终形成两点共识:一是将村委会的800余亩旱地全部用于栽植蚕桑,使桑田面积由过去的200亩扩展到1000亩;二是将村后面山里荒废的2000亩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用于栽种经济类竹子和树木。方案确定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但同时也触动了少部分的利益,他因此也受到不少人的威胁和殴打,他几次住进了医院,但他并没有被吓倒,经过多方做工作和带头苦干。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800亩蚕桑和2000亩竹子全部按计划栽植完毕,如今桑田有了效益,翠绿的竹子更是长势茂盛。

由于泉丰村的电一直是由村上管理,由于监管和空耗等原因,农民用电价格过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1年下半年张金富多方协调决定率先对泉丰村进行电网改造,然而这本是一项利民工程,却再次损害了一些平时用“飞电”人群的利益,他们多次聚集和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到张金富家闹事,并多次恐吓,张金富也几次轻伤住院,他没有被吓倒,为了广大群众的利益,他带大家顺利完成了这一民心工程。他没有就此而止步,他的心早已在谋划着另外几件长久挂在心间的公益事业,修建水泥路面和兴建自来水和蓄水坝塘。众所周知,泉丰村座落于龙海山麓,村子东边山脚下有一眼四季流鲜的泉,名为贞珍龙潭。正是有了这个远近闻名的泉水的缘故,泉丰村的豆腐产业方兴未艾,成为名贯四方的豆腐村,全村长年做豆腐的人家就有150多户。然而,由于村庄道路破烂不堪,加之道路弯窄,取水不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容村貌,制约着该村豆腐业的发展,再加由于季

节原因,平时水白白流淌,而到栽秧时却没有水可用,影响了栽种。有了目标后,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两委”班子成员,然后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定夺。为了不加重村民负担,又能把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他多方筹集资金,终于为村铺筑了5000多平方米的村庄水泥道路,从此,泉丰村告别了泥泞时代。此后,他又汇同其他村干部一道,跑镇上、奔县里、尽量争取改水经费,终于在2002年元月将自来水问题解决,全村610户人家,户户用上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

他还非常关心教育,多方筹集资金投入教育,他常说:穷不能穷教育,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他每年都筹集一定资金作为教师的福利,有一次近年关,太困难了,他就向别人借2万元给教师发放福利,为了解决泉丰村地处偏远的双坝塘学生的入学问题,他双多方筹资修建了双坝塘学校„„。

在乡亲们眼里,张金富做的实事,好事远远不止这些,他不仅是个心中时时装着人民群众疾苦的好同志,而且是个清正廉洁的人。村委会经费比较紧张,他就取消办集体伙食,干完工作后就各自回家吃饭;乡镇干部下乡到村上,他就领着到自己家中就餐;外出办理公事,他不要任何补贴;到了年终,他从不乱了奖金„„他说:“做为上名村干部,只有为老百姓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群众之上的权力。”

(三)2002年9月2日中午,张金富与村委会的五名同志一起前往县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修筑村庄水泥路的资金补助。晚上8时40分,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村里,刚进村委会大门,便被丧失理性,丧

心病狂的歹徒用三角刀刺中腹部,随后驱车逃逸。目睹此状,同事们急忙将他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2002年9月4日凌晨1时半,张金富终因肠股动脉被刺通,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先后16次受到县、镇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就这样倒下了,他没有倒在血与水的战场上,没有倒在抗洪抢险中,却倒在了平凡的岗位上。他“走”了,却驻在了父老乡亲们的心间。

第四篇:百姓心中一杆秤

百 姓 心 中 一 杆 秤

管文生,无为县司法局刘渡司法所所长,现年52岁,2010年5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这位被当地人称为“老管”的司法所长,自2006年以来,他参与或指导各类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亲自主持调解各类纠纷510余起,其中调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200余起,化解重大信访案件20余起,调解成功率99%,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0余起。

在其工作的刘渡镇,“有问题,找老管”成为了全镇百姓最为熟知的口头禅„„

2005年初的一个早晨,一名中等身材的汉子走进了位于长江岸边的无为县刘渡镇镇政府的大门。

此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从皖北蒙城的辛集乡调入刘渡镇工作。是日即是其报到的第一天。

根据组织需要,这名从外地调入的干部被安排在镇计生办工作。由于没有涉及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任免,这起人事调动起先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人的到来,一场近乎翻天覆地的变化得以在这个沿江重镇慢慢上演。

临危受命首战告捷

这名外转干部就是后来的刘渡司法所所长——管文生。2006年,刘渡镇开始机构改革,在计生办工作一年的管文生,被调到了镇司法所“主持工作”。

他一上任,迎接他的便是一场硬仗——

2006年元月12日,刘渡镇荣胜村下属6个自然村的村民因征地问题,准备集体到省城上访。管文生得到了镇主要领导得到明确指示:坚决化解这起集体上访事件。时任荣胜村支部书记侯维平为管文生捏了一把汗,作为一名在该村任职多年的老同志他最清楚不过:这是一件很棘手的案例。

这起上访事件涉及到一个拖了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1986年,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凤凰颈排灌站征用了这6个自然村的绝大部分土地,其中有3个自然村的土地全部被征用,且房屋也被拆迁。虽然当时的征地补偿款和拆迁补助款等已基本补偿到位,而且有400多名村民办理了农转非手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年老体弱的村民因无田可种,加上没有技术又无工可做,生活就渐渐地陷入了贫困,加上近几年党的惠农政策对农民的反哺,这使得他们心里更加的不平衡。为此他们曾多次到村、镇两级反映,要求解决生活困难和被征土地的追偿问题,但始终得不到明确的答复,经过数年的积聚,终于酿成了这次较大规模的群众集资上访事件。

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管文生同志带领工作组召开了老党员、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座谈会。并挨家挨户走访,“在管文生的笔记本上,足足记录了180余户群众的走访记录,特别是重点走访了那些生活较为困难的农户。”侯维平对当年的调解过程记忆犹新。

在做了充分地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管文生提出了两条建议:

一、土地征用问题按当时的情况已补偿到位,至于下一步能否追加补偿,因为政策性较强,我们暂时无权答复,作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可以作为一条议案在即将召开的县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一旦国家有了这方面的政策,镇、村将不折不扣地执行;二是对部分特困村民的生活问题,已经转为非农业户口的从每年的低保中予以调剂照顾,仍是农业户的从社会救济中予以适当补助。

在得到党委、政府的认可后,作为二条意见在这六个自然村的群众代表会上作了传达,同样得到了到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细心、耐心、诚心、热心„„管文生的努力终于感化了6个自然村的村民。他们表示,只要政府能兑现承诺,保证绝对不会再去上访。

就这样,一桩已成行的群众集体上访案被成功化解。临危受命的管文生,首战告捷!刘渡镇“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这样开始。“上访大户“的帽子一年即被摘取

荣胜村上访事件看似一个个例,然而所有熟悉刘渡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刘渡镇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

除了群体性矛盾纠纷,全镇大事小事几乎此起彼伏——村民谢某因为小儿子和小儿媳的婚姻问题,竟然和亲家闹到“反目”的地步,管文生的双脚踏破了两家的门槛,终使“两亲家”握手言和。

村民沙某因门前道路问题和邻居积怨,便产生了与对方拼个鱼死网破的念头,并曾2次自杀未遂,管文生苦口婆心,效仿古人“六尺巷”的办法,亲自为他们门前的道路插标定界,化解了一场数年的邻里纠纷,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悲剧。

80多岁的村民古老太太因孙子的抚养费问题法院多次执行未果,哭诉着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面对对方当事人“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要血有一盆”的强硬态度,又是管文生多次登门,用诚心和耐心感化了对方,如数要回了抚养费„„

“刚来到司法所工作,感觉到处都在冒泡泡。”管文生这样回忆到。

熟悉刘渡的都知道,这个乡镇是无为县历史上有名的上访大户!该镇位于无为县西南约27公里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总面积77.2平方公里,人口43087人,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境内有曾被誉为“共和国之最”的刘渡木材市场和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凤凰颈排灌站,人口流动量大,构成复杂。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各种农村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2005年之前,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工作一直是困扰镇党委、政府工作的一大难题,群体性上访连年居高不下,是全县乃至全市有名的上访大户。从1992年到2003年的10多年间,先后有数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因矛盾纠纷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非正常离任,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全镇20个村就有12个村发生集体上访,镇村干部疲于应付,焦头烂额。如此形势甚至让全县的干部有点“谈‘刘渡’色变”的感觉,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肖本为的回忆:“前些年,谁要是听说自己去刘渡镇工作,头皮肯定有点发麻。”

然而,局势在2007年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这一年,正是老管主持司法所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刘渡镇破天荒地获得了巢湖市信访先进集体的称号,且这个称号至今已经一直延续了3年。

不仅如此,2007年,刘渡镇以司法所为依托抓好信访工作的做法还被市委、市政府总结为“刘渡经验”在全市推广。2008年中央信访督导组组长孙怀山同志一行5人对“刘渡经验”进行了调研,骄人的业绩受到了中央信访督导组和省、市、县有关领导的一致肯定和表扬。

这一系列成绩对于饱受上访之苦的刘渡镇而言,显然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压在头上多年的“信访大户”帽子,终于被摘去。对于刘渡镇的广大干群来说,前后的对比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年过半百的“拼命三郎”

刘渡镇的“摘帽”之旅,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然而在刘渡人的眼中,这个历程显然并不轻松。

在对管文生的采访中,对于“如何能摘帽”的提问,这位52岁的司法所长只是淡淡一笑:没什么,就是领导和群众相信咱而已。

但熟悉他的人这样说,“老管这个人干工作简直像玩命一样!”对于管文生的工作态度,凤凰颈社区的党委书记丁学勇曾如此评价。

这一评价同样得到了刘渡镇原宣传委员何永进的认可:“他当时来的时候是‘脚踹生地,眼观生人’,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他白天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意,短短几个月,足迹几乎踏遍了全镇所有行政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何永进还向记者补充了一个细节,即在管文生在担任刘渡司法所所长的同时,还兼任镇调委会主任、信访办主任、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等职务,更难得的是,由于人手少、事情多,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个50多岁的外乡人,哪来这么大的工作激情?!”对于何永进来说,老管的行为既让他感到佩服,也是他心中一个难解的谜团。

其实,对于这样的疑问,管文生不知道被多少人问起。“我是个外乡人,此前也从未做过司法工作,但我坚信隔地不隔心、隔行不隔理,只要有激情、用真心,就能干出一点业绩,就能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口碑。”管文生为自己的所为做过一段这样的陈述。

早年在计生办的时候,年近50的管文生天天和计生办的年轻人一起,走村串户,每天乐呵呵的,刘渡镇副镇长彭光祥说他“没有丝毫因职务的调整而感到失落”。而在管文生看来,不管处在什么岗位、什么地方,干事都是必须的。

2006年负责司法所后,老管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对于他而言是找到了一个发挥激情的平台。“白天工作在矛盾纠纷排查一线,加班加点至深夜也是家常便饭。”管文生的同事回忆说。

在刘渡司法所的对面,就是镇政府的食堂,二者相距不过20米。每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也往往是农民农活忙完来找管所长的时间。于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一边是川流不息进出食堂的就餐人员,一边是川流不息来找老管调解的群众。

有时候,同事们会关切的问上一句:老管,可饿啊?管文生总是摸着下巴笑笑:怎么不饿呢,可我要能走得掉啊!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刘渡镇渐渐迎来了难得的稳定和谐的局面。刘渡镇的一位老书记曾这样评价他:“我们镇每一份集体荣誉里都有老管的一份功劳,他就是我们的左膀右臂啊。”

他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

有统计表明,自2006年以来,管文生参与或指导各类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亲自主持调解各类纠纷510余起,其中调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200余起,化解重大信访案件20余起,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0余起。刘渡司法所成立仅4年半的时间,1300余件的纠纷平均算下来,即是每年近300件,而在老管进司法所之初,调解的数据显然会远远大于这个平均值。

一件件大大小小的纠纷得以成功调解,为地方政府换来稳定环境的同时,也让基层的司法行政工作深入人心。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刘渡镇“有困难,找老管”这一口头禅的流行。

一位刘渡镇的党政负责人对记者这样说到,在我们这里,老百姓要是有了麻烦,一般不去找派出所,而是直接去司法所——在刘渡镇,老管个人也俨然成了“公正”二字的代名词,在百姓中有着极高的威信。

2010年8月,蟹农周某家的鱼塘出现了蓝藻,于是就到马某的店中购买了水质净化药物,然而几天后,不但水质没有得到改善,鱼蟹出现了大量死亡的现象。4000余只即将成熟上市的河蟹以及180余条鳜鱼像浮萍一样飘在池塘中。

周某问马某讨说法,马某置之不理,又向工商、农委等部门反映,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

眼看着马上要收获的鱼蟹却大量死亡,周某的心都要碎了。她一方面在家以泪洗面,另一方面召集家中亲戚朋友,准备和马某家拼个你死我活。周某的遭遇传到了司法所老管这里,得知这个情况后,老管带着工作人员立即走访调查并咨询了相关部门,掌握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后,随后进行了艰难细致地说服和疏导工作,最后据理力争,终于使这起纠纷有了结果——马某同意支付周某17000元的鱼塘损失费。

8月31日,当周某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赔偿款时,泣不成声:是司法所救了我们一家,不然我真不知下半年的日子该怎么过。

激动之余,周某也坦言,与自己鱼塘的损失相比较,17000元的赔偿并不算多。“可这17000元是管所长争取来的,肯定是合理的。他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我不信他还会信谁呢?” “以诚感人、以情动人、坚持原则、依法调处,是新时期矛盾纠纷调处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在4年多工作中的‘杀手锏’。”管文生认为,合情、合法、公平、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一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司法所工作得到百姓认可,树立威信,从而更容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真正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他是让“浪子”靠岸的航标

“对劳改劳教人员来说,人生就象一条搁浅的船,而对刑释解教人员而言,则又是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拉一把,他们也许就能走出生命的低谷,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推一把,他们就可能重新步入迷途,成为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同时身为安置帮教工作站站长和社区矫正办公室主任的管文生,这样理解自己的职责。

为了使刑释解教人员切切实实感受到社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实现人性的回归。他采取了建档立案、寓教于帮,真情帮扶、寓教于情等制度化、人性化管理措施,让一个个误入迷途的村民成了有为之人。

庆丰村的现任党委书记周小六,一辈子也忘不了老管的恩情—— 1999年,庆丰村民周小六因敲诈罪被判刑入监,刑满释放后思想消极,“说实话,当时认为自己是坐过牢的人,别人肯定看不起自己,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然而,在管文生的眼里,这个人是有可塑性的,于是只要有空,总会想方法找他谈心,终于感化了这个曾经的浪子。

思想包袱放下后,管文生还协调他的亲戚朋友一起来帮助他搞建筑、跑运输,机灵的周小六几年下来,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周小六成功了,成了当地有名的能人,更对社会有了积极的回应,乡亲们只要有困难找到他,他总是有求必应。前年庆丰村修路缺少资金80000余元,他当即垫付,并表示以后村里有钱就还,没钱就算自己捐赠。同村刑释人员周某和李某释放后思想包袱重,管文生同志动员周小六主动找到他们,现身说法,并帮助他们搞起了水上运输,使他们很快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周小六的彻底转变也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2008年他以高票当选为庆丰村村委会主任,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刑释人员丁某生活困难,管文生同志多方协调为他落实了低保,并在该镇木材市场为他找了一份装卸工作,使他衣食无忧,丁某更是感激涕零。刑释人员孙某右腿残疾,无法参加正常劳动,管文生和帮教组的同志通过多方努力,帮他在镇木材市场开了一家小吃部,并为他出面协商了工商、税务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由于孙某头脑灵活,很会经营,生意做的非常兴旺。

刑释人员张某父母双亡,又是管文生和帮教小组多方协调为他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还帮他学会了种藕的技术,现在他已成了种植业的能手,在外地承包藕塘,他多次对帮教组的同志说,是组织上挽救了他,给了他再生的机会。

第五篇:百姓盘中餐 工商心中事

百姓盘中餐 工商心中事

今年以来,铜梁县大庙工商所不断提高工商执法人员《食品安全法》和食品质量快速检测技能,他们开展的“红盾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初见成效。

针对食品质量问题,大庙工商所决定联合大庙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的重点是:与食品消费密切相关并容易受各种细菌、微生物污染以及食源性疾病高发的糕点、饮料、酒、瓶装水、糖、豆制品、水产品、熟食品、儿童食品、肉灌制品,尤其是各种乳制品等。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为消费者营造和谐、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文赵呈荣

下载百姓心中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姓心中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姓心中的好民警

    百姓心中的好民警 ——**公安局***派出所户籍民警***同志 ***同志是*****公安局***派出所户籍民警,参加公安工作二十多年来,他一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为民所系,权......

    她的心中装着百姓

    她的心中装着百姓 在象山县,有这样一位好民警,她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视群众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她侠肝柔肠,殚精竭虑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受群众的爱戴。她就是全国优秀人......

    百姓心中的好支书

    百姓心中的好支书 ——记上石桥镇坑坡湖村支部书记程建 在上石桥镇坑坡湖村的田间地头,村民院内,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一个耿直,谦和,热情的青年,提起他,村民们都会翘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任长霞——百姓心中的一座丰碑

    任长霞——百姓心中的一座丰碑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 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

    评析《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

    评析《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 人物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篇人物......

    把林权档案建成百姓心中的保险柜专题

    把林权档案建成百姓心中的“保险柜” 林权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历史见证,是巩固改革成果、稳定完善林地承包关系以及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法律基础和重要保证......

    百姓推广

    给力!!免费加入,推广一个3元,周收入过万!信就来! 一、如何通过百姓网赚钱宣传百姓网,让更多的人知道百姓网,使用百姓网。按照带来的新用户数量,百姓网会给予一定的酬金。兼职、全职......

    心系百姓

    心系百姓,关注民生 古人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今中外被称为明君明主的人无不有一共同之处--亲民爱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