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惠州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
惠州市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
(2017~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97号)以及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市文物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严格遵循文物保护规律,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文物保护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促进文物事业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打造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市,推动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文物资源状况全面摸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安全设施齐全、运行良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力争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新公布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启动率达50%以上。全力推进银岗古窑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制定白马窑址和三寨谷造纸作坊遗址的保护利用规划,提升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水平。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进一步改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馆藏文物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文博创意产业持续发展,向公众开放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进一步彰显;文物行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文物安全执法督察体系基本建立,执法力量得到加强,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工作对接,落实工作责任,成立惠州市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推动全市文物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2—
组
长:陈高燕
副市长
副组长:王国付
市政府副秘书长
朱伟思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成员:王
燕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吴少忠
苏
琪
黄育生 陈丽华 范卫萍 贾
智
陈益明
张日康
张文伟
陈宇文 黄忠强
叶伯辉
廖志华
李晓鸿 欧志军 翟伟中
谢
民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市教育局副局长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直属机关 党委书记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市林业局副局长
市工商局副局长 市旅游局副局长 市法制局副局长
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 市园林局副局长
市房管局总工程师
—3—
李伟忠
惠州海关副关长
翁世滨
市海洋渔业局渔政支队支队长
钟考祥
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丘素芳
惠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朱文转
惠阳区副区长
杨伟斌
惠东县副县长
李
林
博罗县副县长
何彩萍
龙门县副县长
杨远辉
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徐
颂
仲恺高新区常委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主任由巫革辉同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刘淑瑜同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担任。
四、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强和落实各方责任。
1.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对文物工作的统筹领导。各级人民政府作为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要树立科学保护文物的正确理念,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把文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的文物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充分发—4— 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每年对本行政区域的文物保存状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文物工作实际,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文物保护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2.落实部门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努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会同各有关部门建立文物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文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积极支持文物保护建设项目。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在进行土地利用、道路修建和开发建设项目审批时,项目涉及到不可移动文物及其他可能埋藏文物的地带,应当要求建设单位报请文物部门进行文物考古评估,并作为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项目审批的依据之一。财政部门要落实文物保护资金,对存在重大险情的文物保护单位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规划部门要会同文物部门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控制要求等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并作为项目审批依据。教育部门要在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文物工作给予支持和倾斜,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将文物保护纳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旅游部门在编制旅游规划时,应与文物保护规划相衔接,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的原则,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同时结合我市
—5— 成功列为“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契机,编制好全市的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公安、海关、工商、海洋渔业等部门要加大对盗窃、盗掘、盗捞、倒卖、走私等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并在结案后及时向文物部门移交涉案文物。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文物保护责任。
3.落实社会责任,分解落实文物保护的社会职责。乡镇文化站、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应当在文物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相关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对辖区内文物的监督与巡查。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使用、管理不可移动文物,应当与当地文物行政部门签订保护协议,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进行改建、添建或拆除;需要变更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用途、管理体制或者隶属关系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鼓励和支持非国有文物所有人将文物的所有权、使用权移交所在地人民政府。所有权、使用权移交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文物,其修缮、修复、保养和管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1.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完成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确保“四有”工作完成—6— 率达到100%以上。加强濒危文物抢救保护与维修,注重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依法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加强对文物周边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完善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措施以及管理规定,开展我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认定工作。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普查成果做好展示和利用。加强革命文物的调查和认定,落实对革命文物修缮和养护经费保障,开展系列专题展览,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加强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近现代名人故居的认定和保护工作,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工作,记录时代发展变迁,丰富博物馆收藏体系。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文物经营活动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弘扬近现代革命文化、东坡寓惠文化、罗浮山中医药文化、东江文化等富含惠州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实施。要将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城乡规划协调决策机制成员单位,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将文物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开展街区整治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等工作。加快推进文物建筑综合保护工程,编制历史城区文物建筑的连片保护规划。各级政府要及时核定本行政区域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
—7— 地带,并通过政务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实施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实施古驿道的调查保护与展示工程,将有历史价值的古驿道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促进古驿道保护利用项目与绿道建设、精准扶贫、农村环境改善、文化旅游、全民健身等相结合。加大名人故居保护力度,重修东坡祠和维修宾兴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并对外开放,打造惠州文化旅游品牌。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实施客家古民居的重点保护工程,逐步探索有惠州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方法,开展陈百万故居等一批集中成片的惠州古民居修缮与环境整治。
4.加强文物工作宣传。加强对全市文物法规、保护理念和保护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推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通过形式丰富多样、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宣传方式,扩大影响力。要积极引导,多从正面宣传我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多宣传一些积极的有影响力的工作。文化、文物行政部门要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5.加强文物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文物保护、管理等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将文物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建立文物安全报告制度,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部门报告文物安全情况;建立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制定重大文物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预案。加强基层文物安全管理,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8— 逐级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发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作用,依托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组建文物保护义务监督员,实现全市文物安全监管全覆盖。推行政府购买文物保护服务试点,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三)挖掘文物资源,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
1.充分挖掘文物的利用价值。深入挖掘文化与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文化元素、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积极探索陈列展示、教育基地、文创产业、旅游景区等有效可行的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模式,探索传统民居和工业遗产合理利用的运作方式,多措并举,切实让文物活起来,推出1至2个文物合理利用的试点工程。全面梳理馆藏文物,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构建全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资源平台,让馆藏文物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培育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2.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政策,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支持各级各类博物馆开展联展、巡展活动,推进流动展览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鼓励以多渠道筹资方式推进行文物维护修缮工作,抓好惠东县博物馆、博罗县博物馆、惠阳区博物馆的整体建设和保护维修,努力提升我市博物馆的整体影响力和展示水平。不断把惠州市范围内的文物建筑、革命遗址和近现代遗迹,转化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建设阵地,打造成为城镇社
—9— 区的标志和象征。
3.加强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制定革命文物专项规划,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大建设力度,支持革命文物丰富的地区依托革命旧址兴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挖掘革命文物价值,改造提升陈列展览。加大合作力度,支持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建立共建共享机制,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节庆、红色旅游等,通过主题活动、专题研讨、互动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革命文物、革命历史、革命文化展示利用方法,拓展教育传播渠道,大力弘扬革命传统。
4.落实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政策。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号)和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文资〔2012〕4号)关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支持文博单位依托文物资源,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面向社会提供知识产权许可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社团、项目纳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税收政策范围,纳入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和服务范围。培育若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单位。
五、实施步骤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有关规定,—10—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计划在2020年12月底前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具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调研筹备阶段(2017年12月底前)。成立惠州市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召开动员大会。
(二)初期启动阶段(2018年2月底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各自拟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主体,有序启动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市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尽快拟定《惠州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分解表》等,厘清工作事项,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底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计划,将文物保护工作任务逐项予以落实。同时,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和专家对我市文物保护工作进行考察、咨询和指导,不断改进、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四)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底前)。市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施保护成果,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写好总结材料,充分做好迎接国家、省文化文物部门对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考评准备。
六、强化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文物保护责任体系。文物保护实行属地负责,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履行文物保护管理主体责任,—11— 加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批准后严格执行,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同时要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文物保护单位损毁、灭失的,要依法追究实际责任人、单位负责人、上级单位负责人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
(二)健全文物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县(区)政府(管委会)要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按工作需要逐年适当增长。努力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探索对文物资源密集区的财政支持方式,在土地置换、容积率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经费绩效管理和监督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完善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物保护领域,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文物旅游景区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经营性收入,用于文物的维修保护。
(三)加大文物工作的执法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行政执法综合改革中进一步强化文物执法工作,理顺执法体制,规范执法主体,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各级文化市场执法队伍要落实专人专职开展文物执法工作,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文物违法行为。建立文物定期巡查制度,由县、区级文物行政管理人员会同行政执法人员—12— 共同开展文物日常巡查工作,定期对文物、博物馆单位的保护管理情况开展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及时制止与查处违法行为。建立文物违法案件公示、公告制度,形成长效监督制约机制,警示、震慑文物犯罪和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曝光重大典型案例。
(四)深化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调研,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着力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运行机制滞后、内部管理不顺、绩效考评和激励意识不强、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博物馆免费开放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运行模式,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加强资源整合。同时,努力建立起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博物馆多元化投入和保障体系,畅通企业赞助和社会公益捐助等渠道。鼓励各级各类博物馆加强文化产品开发,扶持博物馆大力参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其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等博物馆资源和元素,不断推出各类文化产品。此外,依法依规加大对文物研究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我市相关研究机构,主动配合有关教授、学者和专家等,对我市文化遗产设立研究课题,并注重培养一批在文物调查、研究、保护和传承等方面具有敬业奉献精神、较强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五)筑牢文物工作社会基础。指导和支持城乡群众自治组织保护管理使用区域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加快开展文物确权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13— 文物保护补偿办法,加大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探索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推广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建立政府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资助和培训机制。将文物志愿服务纳入我市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通过加强培训,组织广大文物志愿者参与文物博物馆导览、讲解、宣传、安全巡查等工作。
(六)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作任务监督检查制度,工作督查组每季度以工作简报形式通报文物保护工作推进情况,每半年按照工作任务分解表对各小组文物保护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查督办文物保护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促进任务落实。
—14—
第二篇: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
苏政发[2012]5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物政发[2011]12号)、《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34号)等文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实施系列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文物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中的重要作用。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具有江苏特点、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覆盖城乡的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监管到位的文物安全防范体系,科学完备、保障有力的文物工作支撑体系。完成“5个100%”的指标,即:江苏省国家级大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100%,第一批至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险情排除率达到100%,全省“县县有博物馆”达标率达到100%,国有博物馆一级文物的建账建档率达到100%,文物博物馆一、二级风险单位的防火防盗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全省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
二、主要任务
(一)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实施文物保护基础提升工程,及时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加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推进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工作,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建设;全面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开展考古发掘,建立苏南、苏北考古工作站。实施全省文物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完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库建设。健全面向应用、重点突出、便于操作的文物保护标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和名城名镇名村中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实施重点文物资源抢救保护工程,发挥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牵头城市作用,实施大运河江苏段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项目,积极推进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江苏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推荐工作。抓好世界遗产监管平台建设,强化对我省世界遗产地和预备项目的管理与监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安排建设项目时,有关部门应当事先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确保文物资源不遭受毁灭性破坏。
(三)提升博物馆建设与服务水平。实施“县县有博物馆”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每个县有一座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积极扶持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发展,健全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特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实施博物馆展览展示和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创新展览展示方式和手段,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传播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坚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健全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免费开放绩效评估考核,积极组织全省馆藏文物巡回展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
(四)强化文物执法督察和安全监管。实施文物行政执法提升工程,制定文物行政管理与执法工作标准,推动建立全省文物安全与执法巡查制度及文物执法监督制度;健全公安、文物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文物市场监管力度,建立文物鉴定准入和资格管理制度,依法规范文物经营行为。实施文物安全达标提升工程,加强文物安全监测平台建设,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加强文物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实行文物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十二五”期间,积极创建国家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示范单位),建成3个省级文物安全综合管理示范区(示范单位)。
(五)拓展文物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惠民工程,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评估体系,推动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到2015年,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率达8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开放。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引导有序的文物利用制度,鼓励具有市场前景的文物资源与产业和市场结合;支持文物旅游、文物创意、文物流通、文博成果出版、文物知识产权等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基地,创新博物馆衍生品和文化产品。实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每个省辖市建成1处以上大型考古遗址公园。鼓励对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考古遗址公园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创建具有文物博物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六)推进文物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全面实施文物保护关键技术提升工程、文物保护基础研究推进工程和文物保护科技成果推广工程。以文物安全防护技术、文物维修保护关键技术、博物馆展示和传播服务技术等为战略重点,增强文物博物馆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启动省级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文物博物馆机构与社会科技力量共建科研联合体,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推进江苏数字博物馆建设。依托现有资源成立江苏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建成2-3个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基地,实施1-2个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七)加大文物博物馆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文物事业人才培养工程,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建设具备多学科成分的文物保护专业队伍。建立健全文物博物馆机构资质准入制度和文物博物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统筹推进文物博物馆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加大文物保护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中外文物保护人才合作培训。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文物博物馆学科建设。健全以业绩为依据、以能力为导向的文物博物馆人才评价、选拔和激励机制。从事文物保护的业务技术骨干和顶尖人才,允许以智力、创意、技术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八)扩大文物宣传和对外交流。实施文化遗产解读工程,创新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和江苏省文物节系列宣传活动的形式与手段,加大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和考古新发现的宣传力度,组织优秀文物展览、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推进文物保护成果融入国民教育。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拓展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对外交流渠道与合作方式,积极参与我国在国(境)外举办的国家文化年、文化节活动,扩大出入境文物展览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文物保护国际组织及民间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江苏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6]144号)要求,切实承担起文物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文物事业发展中长期目标任务;将文物保护的要求纳入城乡规划,规划制定前应事先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将文物保护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文物保护纳入体制改革,深化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将文物保护纳入领导责任制,列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依法行政考核体系。
(二)健全文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协调指导作用。各地也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建设,使其与文物保护工作需要相适应。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强文物(文化遗产)行政执法,配备专门人员和设施设备。建立文物博物馆社会服务中介机构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发挥文物博物馆行业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与学校、农村、社区、企业和部队等开展共建共享活动。
(三)加大对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投入。“十二五”期间,省财政继续安排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省级及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库房的保护、维修、安防等。各省辖市和文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市、区)也要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并落实其法定增长要求。对政府兴办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各级财政要确保人员经费和业务活动等经费,保证博物馆文物征集的必要经费。积极争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物博物馆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制度,所得收益专款用于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
(四)完善对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扶持政策。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6]113号)要求,利用文物设施和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旅游项目的旅游单位,每年提取不低于门票收入的10%,专款用于本景区文物的维修保护;继续对博物馆、纪念馆及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及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支出,在规定比例之内的部分,可按规定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在县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各地应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以划拨方式供地,有关规费予以减免。引导和规范民办博物馆建设,健全扶持资助机制,优化其发展环境。探索制订公共财政资金对非国有文物保护维修的资助政策,鼓励民间文物收藏者将珍贵文物捐赠或委托博物馆保管。对文博事业单位改革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配套支持,允许事业单位留存对外专业服务获得的收益,用于自身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努力形成政府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工作格局。
江苏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
渝府发„2012‟104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及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具有重庆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文化遗产,推动重庆文物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物政发„2011‟12号)、•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渝委发„2009‟12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作为文物工作的主题,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建设具有重庆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体系。到2017年,实施大足石刻、革命遗址、抗战遗址、大遗址和古建筑、三峡后续文物保护五大工程,国家级、市级、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达到60个、500个、2000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达标率100%,各区县(自治县)文物管理所达标率100%;建设历史、革命、工业、自然和科技、抗战五大博物馆群,全市80%的区县(自治县)有博物馆;形成“一圈”(主城)、“两片”(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两线”(长江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文物保护工作格局,各类文物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彰显,文物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建成西部文物博物高地。
—1—
二、主要任务
(一)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抓紧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市和区县(自治县)分别核定公布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文化线路、文化景观、乡土建筑等新型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并纳入文物范围加以保护;开展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市文物和规划部门编制完成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报市政府批准公布,并严格落实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作为项目审批依据;各区县(自治县)依法编制本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保护规划,并严格执行。推进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工作,完成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建设;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保护,各区县(自治县)严格按照批准的保护利用规划推进各项工作,禁止借保护文物之名行造假古董之实的行为,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加强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文物部门要抓紧编制全市地下文物保护规划,划定地下文物保护控制地带,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经济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各建设单位要主动报请市文物行政部门对项目所在地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将所需经费纳入工程预算。发展改革、国土、城建、规划、交通、园林及各类园区主管部门在大型建设工程和涉及地下文物保护控制地带、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工程项目立项、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审批时,应依法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作为立项、审批依据。
(三)推进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建设。
实施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工程,重点是宝顶山千手观音、卧佛等保护工程,开展建设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试点,建成大足石刻博物馆、大足石刻文物保护中心。实施革命遗址保护工程,重点是进入国家规
划的湘鄂赣渝陕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的项目。开展革命遗址抢救维修,推进歌乐山烈士陵园遗址区域封闭式管理。实施抗战遗址保护工程,重点是进入国家规划的涉台文物保护规划中的抗战遗址保护项目,打造15个抗战遗址风貌片区。实施大遗址和古建筑保护工程,重点编制•宋元古战场遗址群总体保护规划‣,开展合川钓鱼城、渝中区南宋衙署、奉节大白帝城等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修缮,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一批重要代表性古建筑、会馆、寺观教堂的抢救维修和环境整治。实施三峡后续工作文物保护工程。开展地面文物、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实施大遗址、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加强库区文物库房建设及文物征集、修复、保护工作。实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程,推动涪陵白鹤梁水下题刻、合川钓鱼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四)加强博物馆建设。
实施五大博物馆群建设工程,即: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龙头,建设体现巴渝文化、长江三峡文化特色的历史博物馆群;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龙头,建设体现红色文化特色的革命博物馆群;以重庆工业博物馆为龙头,建设体现工业文化特色的工业博物馆群;以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科技馆为龙头,建设体现自然和科技发展特色的自然和科技博物馆群;以规划建设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博物馆为龙头,实行总、分馆结合,建设体现抗战、统战文化特色的抗战博物馆群。
鼓励兴办各类民办博物馆,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和鼓励民营企业、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支持范围,推动社区、生态、数字化等新形态博物馆建设。
加大可移动文物征集力度,重点是巴渝文物、工业文物、抗战文物、统战文物等;加强文物库房、展厅、保管装备、保存环境标准化建设;开展国有珍贵文物和重要出土文物的病害分析、健康评测和修复工作。筹建文物进出境鉴定机构,加强文物进出境管理。
(五)加强文物科技和文物利用工作。
加强文物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建设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1个,建设金属器、纸质、石质3个市级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组建文化遗产保护、巴渝文化、抗战文物3个市级研究中心。整合利用全市高校科研单位和社会力量,形成文物保护科研体系。
加强文物利用。在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审批程序、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开展与自身性质、任务相适应,面向公众的服务类经营性活动;支持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开放,开展与文物性质相关、社会认可的经营服务活动。积极促进文物融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片区和历史文化传统街区,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文物本体保护好、文化内涵挖掘好、周边环境整治好、服务利用质量好、群众生活改善好。积极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团,策划、实施和运营一批有震憾力的文化旅游开发利用项目。做大做强红岩联线。扩大文物对外交流,每年推出、引进文物展览10场以上,提高重庆文物影响力。积极活跃社会文物市场,鼓励创办文物流通领域的微型企业,发展文物经营企业,做大民间艺术品、收藏品市场。
(六)加强文物安全和执法。
加大文物人防、物防、技防力度,构建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响应、监管到位的文物安全监管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市级部门联动定期抽查、区县(自治县)部门联合定期巡查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经常性巡查制度。加强文物开放、收藏单位安全保卫力量,安保人员数量应达到总人数的10%以上。推进文物安全达标建设,区县(自治县)文管所应配备安全巡查车。安防设施(设备)不达标、安防人员不到位的单位和场所,不得对外开放。强化文物执法,公安、工商、司法、海关、文化执法、文物等部门要建立联合办案机制,严厉打击盗窃、盗掘、走私、倒卖、损毁文物等破坏文物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查处建设工程中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破坏文物的行为和盗掘田野、消落区文物的行为;对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物破坏、被盗或流
失的责任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加强文物法制和宣传工作。
推动文物保护立法,适时修订•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制定白鹤梁、钓鱼城保护管理办法;开展博物馆管理、文物市场管理、抗战遗址保护、地下文物保护等方面立法工作。开展“六五”普法期间文物法制宣传,办好“文化遗产宣传月”。宣传、教育、文物等有关部门,文物保护机构和博物馆,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文物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形成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调整充实市文物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一协调全市文物工作。各区县(自治县)相应建立文物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当地文物工作,切实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区县(自治县)党政领导综合目标考核。宣传、文化、文物、发展改革、财政、建设、交通、教育、科技、公安、国土、环保、规划、旅游、档案、工商、海关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文物工作。
(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突出公益属性和公共服务职能,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增强文物事业发展活力;开展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龙头博物馆作用,探索旨在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新型博物馆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增加投入,完善政策。
加大文物财政投入力度,继续设立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市级基层文化建设费和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适度向文物博物馆倾斜。各区县(自治县)相应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鼓励社会各界
出资出力,进入文物保护、维修、利用和博物馆建设领域。制定落实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在土地、城建、税费、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开发建设中具有景观效果、实行原状保护的文物,文物建筑容积率不计入新建筑容积率;文物建筑占地面积不纳入绿地指标计算;对城市开发建设中保护下来的文物进行重新确权,所有权归国有,按“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给予出资方一定年限使用权;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消耗的水、电、气,执行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电、气价格标准。
(四)健全机构,充实人员。
各区县(自治县)应根据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把区县文管所、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机构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人员编制和运行经费。明确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的文物保护职责,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博物馆志愿服务队等群众性组织。加大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现代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0日
第四篇:文物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工作方针为指导,以创新争优、重点突破为抓手,以强化服务、文化惠民为要求,努力推进我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科学发展。一、一着不让,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工作
二、优质服务,使博物馆免费开放效益显著
三、合理定位,做好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提升工作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是扬州地区唯一一家总理纪念地。在全国30多家总理纪念馆中,体量小,且陈展陈旧落后。去年我们申报了省级专项经费,在该处古建筑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对陈列展览进行提升。一是合理定位,打造纪念地自身文化特色。陈展布局上注意对古建筑原真性的保护,不遮盖古建筑原来面貌。内容上注重突出宣传周恩来嗣母陈氏及陈家对少年周恩来的影响帮助。以荷为媒,体现周恩来清正廉洁的高风亮节。二是横向联谊,与友邻总理纪念地资源共享。周恩来出生后在家乡度过了12年的童年少年生活。陈氏的祖辈与周家、万家同居淮阴,三家往来频繁,结为姻亲。陈列展示中对史料运用方面宝应与淮安有共享之处,我们多次得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故居三家老大哥单位的无私支援和热忱帮助。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与淮阴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基本属于同一时段的纪念地。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以周恩来儿少时期学习生活为红线的布展思路。先后数次北上淮安、楚州取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周恩来童年时期史料。我们运用淮安总理纪念地和我县翔宇中学史料资源,在总理诞辰逝世纪念日,与翔宇中学联合举办青少年硬笔书法作品展、纪念总理全国名家书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净化,道德上的提升。
三、是拓展载体,增强宣教活动多元功能,读书处搞纪念地建设、提升展览的同时,不断拓展活动载体,通过建立网站、研究小组,与校园共建、与部门共建、与部队共建等平台,积极探索宣传教育活动的新途径,致力增强宣传活动的综合功能。与县武警中队、消防大队通过庆“八.一”、“共建绿色军营”、“让青春在红门闪亮”等主题活动,弘扬周恩来立志报国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与县纪委、团委、关工委、教育局等部门联手举办“荷乡清风”主题廉政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等。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办【1997】1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发文单位:国务院 文号:国发[1997]13号 发布日期:1997-3-30执行日期:1997-3-3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祖国珍贵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较为突出的是:造成文物损失的法人违法案件有所增加;盗掘古墓葬、盗窃馆藏文物、走私文物等犯罪活动和文物非法交易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地方文物保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影响了文物事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文物事业发展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物保护体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物保护体制要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遵循文物工作自身规律、国家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制。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应把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财政预算中安排的文物保护经费应逐年有所增加,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引导并广泛吸收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全国文物工作的宏观管理,搞好全国文物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工作需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加以补充完善,逐步健全我国文物保护的法律体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完善所辖地区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互相配合、共同搞好文物保护工作。
要发动、组织人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群众性的文物保护组织,明确责任和权利,尽快改变许多文物实际处于无人保护的状况。
二、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好文物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本着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原则,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局部性矛盾,把古文化遗址特别是大型遗址的保
护纳入当地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遗址所在地群众的切身利益,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土地用途等措施,努力扶持既有利于遗址保护又能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古文化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尽量减轻由于保护遗址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负担,必要时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偿。考古发掘坚持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特别要配合做好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考古勘探、调查、发掘工作。为科学研究而进行的考古发掘,要充分考虑保护工作的需要,加强统一管理,严格审批制度。目前,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今后,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已普查登记的文物古迹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要事前征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建设项目选址等有关文物保护设计方案的审批;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要列入建设工程投资预算。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开发进行的地下文物的勘探发掘,所需经费由投资者承担,其区域内遗存的文物归国家所有。对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型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群、古石窟寺、古建筑群、近现代纪念建筑等,可根据需要分别制定保护管理的专项法规或规章。必须加强对濒临毁灭的重要文物古迹和馆藏珍贵文物的抢救维修与保护。要统筹规划、集中资金、保证重点、讲究效益,切实抓好“九五”计划期间的文物维修工作。应把控制和减轻自然力对文物的损害作为重要课题,确定一批重点项目,组织联合功关,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挖掘传统技术保护文物。
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是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文物、城建规划等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在城市的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城建规划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抢救和保护一批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同时加强对文物古迹特别是名城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
关于历史上曾经是宗教活动场所的古建筑重新恢复宗教活动问题,必须按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现由文化、文物及其他非宗教部门管理的寺观教堂等古建筑,不得设置功德箱、收取布施及从事宗教活动,更不得从事迷信活动。
三、充分发挥文物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要在有效保护、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
文物的利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为公益性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创造有利于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环境和条件,在资金上给予必要保证,在文化经济政策上给予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文物比较集中地方的人民政府,在把文物作为地方优势加以利用的同时,要防止因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文物的做法。重大的文物利用项目要事前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避免对文物的破坏性利用。
各级各类文物、博物馆单位组织的陈列展览和导游讲解活动,要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发挥自身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优秀文物陈列展览及文物图书和文物影视音像制品。要进一步加强近现代文物特别是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努力做好革命文物的普查、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工作。要确定一批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地),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逐步建成基本设施完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分别确定并建设好一批重点博物馆。对文物系统之外的部门、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兴办的博物馆,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文物收藏单位要加强文物特别是珍贵文物的征集,进一步充实馆藏,搞好收藏单位之间的藏品调剂和交换。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收藏单位所收藏的珍贵文物,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将其调运到指定单位保管。考古发掘单位的发掘项目结束后,要在3年内完成资料整理和考古发掘报告编写工作。发掘出土的文物,除少量经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作为标本留存外,要及时移交指定的博物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编制所辖地区国有馆藏文物目录。在此基础上,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编制全国国有馆藏文物总目录。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文物优势,开展同境外有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争取国际组织、友好国家政府及团体、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对我文物保护事业的资助和支持。开展对外文物合作与交流活动,必须维护国家权益、保证文物安全、严格审批程序,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所得资金要用于发展我国文物事业。
四、加强和文物市场的管理进入市场流通的文物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物市场管理,加强调控和监督,保障文物市场的健康发展。从事文物收购、销售业务的经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
履行审批手续并在核准的范围内经营,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文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文物、公安部门坚决取缔非法经营文物的活动。对经批准的旧货市场,工商、文物和内贸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合实行监管。各地海关要加强对文物出入境的监管工作,防止珍贵文物流失。
要依法规范文物拍卖市场。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文物鉴定机构,要加强对文物拍卖标的鉴定和许可审批工作,法律法规禁止买卖的文物不得作为拍卖标的进入拍卖市场。流传在社会的具有特别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包括文物特殊品种),应在一定范围内定向拍卖。国家对公民出售个人所有的传世珍贵文物有优先购买权。
五、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要在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着力抓好对法人违法案件的处理,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公安、内贸、工商、海关、文物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严厉打击盗掘、盗窃和走私文物等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应在重点文物收藏单位和文物犯罪多发地区加强防范,必要时可设立专门的公安派出机构。文物部门要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制,配合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活动,支持和鼓励文物管理人员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
六、加可队伍建设,提高文物管理工作的水平做好文物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物工作队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队伍的思想建设,教育和要求广大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遵纪守法。同时,要组织广大干部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有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采取“馆校结合”、师承制等方式,切实解决文物保护技术、文物鉴定、文物修复、古建筑维修等人才短缺的问题。加强对文物保护传统技艺的整理、挖掘,注重发挥文物和博物馆界老专家、老技工的作用。应有计划地增加对外技术交流,选派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同时,注重培养兼通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现代科技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逐步提高文物部门专业人员的比例。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现有文物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