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小捷:文物工作十年成就
励小捷:文物工作十年成就
励小捷:文物工作十年成就
作者:李 韵2012-11-15 17:46:52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心与支持下,全国文物系统坚持科学发展,锐意改革创新,抢抓机遇,认真履职,文物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十年来,各级政府对文物事业的投入前所未有,全社会对文物事业的关注前所未有,文物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前所未有,当前文物事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能够在这样的时代履行国家文物局局长的职责我深感幸运。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全面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逐步摸清了全国文物的家底,积极开展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和评审工作。在此基础上,即将全面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我们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累计实施各类文物保护项目超过26000个,第一至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险情基本排除,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抢救保护工程正在抓紧推进。我们不断拓宽文物工作领域,开展了大遗址、近现代文物、20世纪遗产、工业遗产等文物保护项目。我们努力把文物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文物工作更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2012年是文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修订10周年之际,全国人大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今年7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全面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文物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文物工作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建设文化遗产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文物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大的指导意义。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文物事业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重大举措日益明晰。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集中文博同仁的智慧,凝聚大家的共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第二篇:励小捷谈甘肃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
励小捷谈甘肃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
日前,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在农村精神文明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他重点强调了甘肃省农村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
当前甘肃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项重点工作
1、深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农村政策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加快发展。重点是结合农民思想和生活实际,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宣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减轻农民负担等综合性措施,宣传农村土地制度、税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劳动力转移等重大改革,使农民掌握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引导他们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改革,谋求发展。
2、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各种教育活动融入创建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之中,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3、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要把科普工作和实用技术推广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科技示范、举办讲座、进行培训等多种方式,把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送给农民,帮助他们改进
生产经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
4、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如社火秧歌、戏曲演唱、歌舞汇演、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活动,活跃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要采取措施,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农村的蔓延,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5、坚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三讲一树”活动,推动农民群众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引导农民从具体事情做起,从自己做起,革除各种不良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特别是要反对早婚私婚、婚丧事大操大办、虐待老人、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在农村弘扬正气,抵制邪气,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6、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资源供给日趋不足的今天,要加大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资源意识,不乱砍滥伐,不破坏环境。同时要积极推广节水等环保效益明显的技术,发展循环型经济,缓解人与资源的紧张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条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作为今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要长期不懈地抓。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六力”
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使我们深感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形势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特别是学习和领会长春同志提出的“五个如何”,促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宣传思想战线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需要我们充分把握形势,总结经教训,努力提高“六力”:
一是主导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时刻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前进方向,为第一要务。面临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艰巨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应对日前思想和利益多元化、多变性的新问题、新趋势,尤其需要我们毫不动摇、加大力度,强化社会主义主旋律的主要引导力、强势引导力,在主要时空、主要人群、主要阵地,牢牢把握和坚持主旋律的引导力、影响力、覆盖力和控制力。致力于此,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活动中,必须注重规模性、连续性,强化影响力和覆盖面,特别要注意扎根民众,深入基层,进家入户,家喻户晓。
二是感召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活动的实效性,前提在于打动人心、感召人心,入脑入心,增强信心,激发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激情和爱心。就此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活动的谋划者、组织者,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充满激情,自己无情,谈何动人?要学会和善于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感情丰富、富有人性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活动,打
造一批热情澎湃,以情感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在这方面,我们应从希望工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乃至超级女声中受到启迪。
三是文化力。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要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道德内涵。要致力于影响和完善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要把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应该反思和汲取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曾有过无视人的内心世界丰富性的教训,但同时应该认识到,现在我们设计开展的一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活动,单调、苍白、肤浅,未想更未致力于触及、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在新形势下对人的内心世界丰富性的否定,精神文明建设不应该简单否定形式的丰富多彩,但更应重视内容的深沉丰厚。
四是创造力。总结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大家普遍形成共识的是:跟不上与时俱进的时代,贴不上更加务实的人民群众,而迅速发展的时代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迫切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日趋丰富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是需要是迫切的,形成反差、拉开距离的关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体制、机制、方式和方法亟待创新、理念上要突出以人为本,体制上要注意齐抓共管,机制上要追求科学有效,方式方法要丰富多彩,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精品,也要倡导自主创新,趋同、雷同很难吸引群众自觉参与。
五是合成力。精神文明建设,面对的是利益、文化、思想多元化的人群,单一部门、单一杠杆、单一措施不可能奏
效。从这个角度而言精神文明建设是边缘学科,其必须主动与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社会融合与共鸣,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联合有关部门作战,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的完善与发展。
六是科学力。其关键是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这次全国首次文明城市评选,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赞誉,主要是测评标准和方式科学,是致力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着力于创建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在精神文明长效机制建设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济南坚持创建文明城市重在实效、重在过程、重在基层、重在建设,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舆论引导、公众参与、科学管理、齐抓共管、社会推动等长效机制,保证了创建工作充满活力,有序推动。
第三篇:十年奋战 成就辉煌
十年奋战成就辉煌
十年岁月峥嵘,十年春花秋实,十年风雨兼程,十年我们经历了磨难,克服了困难,成就了辉煌。在王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把一个盈亏不保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煤焦骨干企业。在王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走出了一条持续、创新、和谐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山西著名的民营企业,为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公司十周年华诞之际,我不禁思索王董事长的成功在哪里?
‚一个企业的成功,其中 ‘道’在哪里?他的道路、方法、德行和方向是什么。‛
民营企业家是物质财富创造者、经济发展推动的正面角色。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是在逆境中萌生、发展、壮大直至形成气候的,王董事长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能坚持到今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聪明才智,更需要一种做大事的气魄,需要一份坚持不懈、勇于向前的心。
回首公司发展历程,我依稀的看清了公司的成功之道在哪里。
管理之道。2002年王董事长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国家公务员的稳定工作,一心转向黄土坡集团公司。当初的黄土坡管
理混乱、支不抵债、已经走向了山穷水尽、濒临破产倒闭的境地。王董事长不顾他人的劝阻,放弃了人人羡慕的好工作,接手了这个在当时不被大家看好的企业。他深知改革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做强做实、兴旺发达的关键。在接手公司之后,他改革内部运营管理模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生产方式。招贤纳士,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深知管理之道,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依靠管理解来决问题。王董事长带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时时处处节约,在公司上下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不仅如此,他还带头增强凝聚力,在公司形成了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精神。
经营之道,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关键看有没有胆气,敢不敢干……一定要敢往大处想,敢往大处做。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王董事长深知解放思想远比占有技术更为重要,远比拥有资金更为珍贵。强调解放思想,就抓准了企业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制约企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在国家还没有强调转型跨越、多元发展的时候,王董事长就深知其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他首先带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于争先,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平台,眼睛向外拓展发展空间,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从2002年开始,公司就成功实现了机构整合、产业合理布局、结构调整、劳动组织、生产方式、建
井模式、自动化和信息化、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八步改革,创建了高产高效矿井、人员精干、工艺科学的新型配煤基地、专业化、公司化四条线管理体制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四种新模式。2005年公司制订了更加宏伟的战略目标,决心进军更高产量。从2005年公司将生产矿井全部改建为年产能力30万吨以上。2005年到2007年连续实现原煤产量不断提高,建成了一个原煤生产基地。2009年根据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复批,公司作为主体之一,经资源整合之后拥有两座大矿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整合拥有者两座大矿井之后,王董事长严格按照国家现代化矿井的标准,大手笔,大投入,将这两座矿井建设成为年产120万吨和90万吨的标准化、现代化新型矿井,实现了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在做大做强基础产业的同时,王董事长看清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对资源的依赖过分倚重,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不足,公司必须实行多元化发展,实行多元化发展必须走在别人的前面。然而多元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后盾做支持,需要有相当的战略眼光,有足够的市场洞察力。公司在进行多元化的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是在本身基础行业确立了龙头地位后,才开始向相关领域扩展。在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公司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高度的战略眼光,制订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战策。先后投资建设了及货运、物流、仓储、汽车维修检验为一体的沁源县鸿运运输公
司;全省建设标准最高的二级客运站-沁源县客源中心有限公司及年洗选能力为60万吨的鑫益煤业有限公司,此外还合作投资房产项目、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的农业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发展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是王董事长的远见卓实成就了公司的辉煌。
为人之道,能力有多大社会责任就有多大。在王董事长看来,个人的物质追求不是人生的最大满足,而造福一方百姓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必备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作为民营企业家就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有社会责任感,能力有多大社会责任就有多大。‛王董事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公司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职工福利,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一张打印纸都要正反两面使用,这样的‚抠门‛人,对于灾区的父老乡亲,却慷慨大方。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他就在公司发起了‚携手同心,抗震救灾‛的募捐活动,并带头捐款。王董事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想象,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无形的凝聚力。
发展之道,学习学习再学习。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知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多次凸显出来。在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加快发展步伐、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促进员工素质提升的新跨越。‛
这是对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的根本性应对之策。当今社会乃信息社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当今社会乃知识社会,知识海量并不断更新是其显著特点。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必然要求,学习成为衡量企业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的重要标尺。在推进公司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王董事长高度重视和解决‚知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他深知世界眼光的养成和战略思维的具备离不开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调控能力的增强离不开学习,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开拓离不开学习。他带头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公司要转型跨越发展,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者智,学习者胜。只有学得好,才能发展得好;只有学在前头,才能走在前头;只有学得更多、更深刻,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引导权;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更应当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在此王董事长提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强调要在全面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新知识新本领的学习,为公司的发展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
构建企业人才培养增值机制,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发展的十年中,王董事长全面贯彻落实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他清楚,人才兴,企业兴!人才是
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招收人才,留住人才。开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互补,为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十年的培养公司拥有了一支强大的人才梯队,全体员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倾注于企业的发展中,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劳模,培养出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和骨干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公司的一名普通的员工,在公司十周年之际,回首公司取得的辉煌成就,满怀自豪,深感骄傲。作为黄土坡公司的员工是我的骄傲,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是我的荣幸。回首公司十年的发展路程,我不禁感慨万千,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多么来之不易,是多少人的呕心沥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黄煤精神,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我坚信在王董事长的带领下黄土坡集团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会成为业内的龙头企业,更会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祝愿我们的公司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张栋杰
第四篇:励小捷 在国家文物局2012年第一次局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励小捷 在国家文物局2012年第一次局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2-02-16 15:15:40 作者:励小捷 来源:中国文物报 点击:160
春节刚过,龙年伊始,我们及时召开今年第一次局务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工作、总结经验,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部署,进一步细化任务,研究各项工作的落实。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施“十二五”规划,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文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的要求,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文物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完成,共调查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长城资源调查、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等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成效显著,发布《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若干专项规划,法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文物安全防范不断加强,文物保护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扎实推进,西藏重点文物、山西南部早期建筑、涉台文物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四川、青海、云南等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有序开展,都江堰古建筑群、藏羌碉楼等237项汶川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顺利竣工,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开展,世界遗产工作成果丰硕,大运河、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扎实推进,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博物馆建设和免费开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415座,免费开放博物馆总数达到1804座,年接待观众5.2亿人次,社会文物管理进一步加强;文物对外交流与宣传工作成绩显著,政府间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与台、港、澳文化交流成效突出,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引人注目;机关建设得到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有力推进。总之,一年来,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敢于担当,扎实工作、奋发有为,文物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下面,我代表局党组就做好2012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切实增强发展文物事业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包括文物工作在内的文化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以此为标志,文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要充分认识文物事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弘扬中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将文物工作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多次亲临文物、博物馆单位指导工作。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的重大政策措施,文物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更加有力。“十一五”期间,仅中央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就达140.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近10倍。今天,文物工作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方面;越来越成为教育人民、引领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越来越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关切、关心的热门领域。
二是要清醒认识文物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文物工作是在我国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进行的,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进行的。伴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文物事业发展既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与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文物工作的期待相比,文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可以说,我国文物事业既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进入了压力不断累积、形势依然严峻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水平,努力开创文物事业新局面。
三是要切实用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推动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决策部署上来,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物工作的自觉性。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当前文物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正视文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把文物事业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认识来推动,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工作方针,坚持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相结合、依法保护与科学保护相结合、保护抢救与利用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文物事业发展道路。
二、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全面完成2012年的各项重点工作
2012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第一个,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今年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统筹谋划,明确任务。要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切实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宗旨。把握好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这个工作总基调,以全力夯实基础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扎实推进2012年各项重点工作。
国家文物局2012年重点工作计划共10个部分41个重点项目。从数量上看,与往年相比,列入今年“折子工程”的重点工作任务明显增多。从内容上看,41个项目中既包含有中办、国办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中涉及我局的4方面内容,也包含有《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重点任务责任分工中涉及我局的7项具体工作,还包含《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中的有关项目和任务。从构成上看,41个项目中,涉及全局性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主要有2项;涉及文物法制建设、文物资源调查、科技支撑与人才队伍建设、文物安全等基础性工作的26项;其他相关方面重点工作13项。完成2012年的各项重点工作,关键是要明确思路,统筹安排,全面推进。
一是要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是《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30年来的第一次,全局上下务必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要组成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紧密联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快文物保护法修订、完善、补充等立法进程。
二是要认真筹备全国文物工作会议。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和蔡武部长批示精神,加紧开展调查研究,加紧同相关部委沟通协调,积极做好会议筹备工作,切实做到开好一个会议、出台一个文件、解决一些问题,推动全国文物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工作。要始终把加强文物安全作为文物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加强与公安、建设等部门联合,充分发挥“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展“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试点,实施博物馆风险等级达标、田野文物和水下文物安防设施建设工程。要加强部门协同,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打击文物犯罪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和严厉打击各种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改善文物安全环境,还民族文化遗产以宁静和尊严。
四是要继续夯实文物保护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公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适时核定公布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要积极推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做好普查全面启动前期准备。要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科技水平。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基层和关键岗位,开展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干部人员培训。要完善文物行业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宣传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五是要抓紧抓好各项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做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工作,做好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涉台文物保护等重点工程。做好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嘉峪关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南海基地、西沙工作站建设,推进西安、洛阳、荆州、成都、郑州、曲阜大遗址保护片区和汉长安城、扬州城、老司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推动元上都、哈尼梯田、大运河、丝绸之路等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试点和信息系统开发。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与中国文物非法流向目的国商签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协定的力度,推进援外文物保护工程,进一步推动与台港澳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六是要进一步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加快制订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办法和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指南,制订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办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质量。深入开展民办博物馆管理调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要加强社会文物管理,推进古玩旧货市场的规范管理,严格文物拍卖报审程序,完善和推广文物进出境审核信息系统,做好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调查与追索工作。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第一,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保持稳健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进入2012年,以什么样的精气神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身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肩负着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让它世世代代久远发挥作用的神圣职责,这是十分难得和幸运的。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文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要稳健务实,不跟风、不折腾,要在全系统内形成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氛围,要尽量克服和减少形式主义的干扰,避免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
第二,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形成抓主抓重、全面推进的工作布局。要突出重点,用重点工作的突破,推进和带动一般性工作,用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推动和带动全面工作任务的完成。
2012重点工作,可分为四类或四个层面。第一类是关系全局的、长期起作用的、处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二是筹备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要力争通过这次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推动已经修订施行了10年的《文物保护法》再次修订,并列入下一届人大立法工作中。要力争通过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出台一个文件,解决一些关系文物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要把这两项工作放到最突出的位置,举全局之力做实、做好。第二类是重点业务工作,包括考古、文物保护工程、申遗、博物馆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等。重点业务工作、经常性业务工作,一定要抓阶段性成果,今年能干成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明确到这一步才算重点业务工作落到了实处。第三类是基础性工作,包括文物安全、资源调查、文物科技工作、人才培养等。做好基础性工作,关键是每年要有突破性举措。第四类是一些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这类工作的关键是要及时妥善应对,不闻不问不行,后发制人不行,在关键问题上失语更不行。
第三,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进一步找准狠抓落实的工作定位。随着文物数量的增加和文物保护任务的加大,随着建设效率型、服务型政府的深入推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改进工作方式,对找准狠抓落实的工作定位十分重要。要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推进力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做到严格依法办事,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监督和问责。
第四,要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健全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按照中办、国办及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落实措施,要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处室、落实到人头;要具体到完成的质量标准,细化到进度实现。要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决策系统、会议制度、咨询平台、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度,努力在机关和各直属单位形成敢负责任、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第五,要顾全大局,相互配合,营造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服从大局,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要紧密配合、相互沟通,特别是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重点工作任务,牵头司室一定要负起责任,主动组织、主动协商、主动督办,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局领导之间、各司室之间,局机关与相关部委、基层单位之间,要主动、积极沟通配合,要有大局意识、大局观念。要努力在局机关和各单位营造狠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氛围,确保2012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顺利完成。
第五篇:中国物流业发展十年成就回顾
中国物流业发展十年成就回顾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的10年,也是我国物流业确立产业地位快速发展的10年。10年来,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发展道路。
一、物流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物流业产业地位得以确立。10年前,人们对于物流业的产业地位还有不同看法。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单列一节,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09年,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个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列入“十大产业规划”。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物流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物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政策不断落实的推动下,10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03~2011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2011年达3.2万亿元,比2002年翻了两番。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与此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稳中有降,从2002年的18.9%降为2011年的17.8%,相当于当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每万元社会物流总额花费的社会物流总费用由2002年的974元,下降到2011年的531元,物流业对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贡献越来越大。
二、物流企业群体快速成长
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1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显示,按照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的50强物流企业,超过100亿元的有12家,超过50亿元的有21家。50强入围“门槛”由2004年的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5.4亿元。排名前10位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所有调查企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7.6%提高到2010年的8.5%。
物流企业核心群体初步形成。从2005年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认证工作。到2012年8月,经评估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已达1766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达到110家。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快速扩张。
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一是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二是围绕企业需要的专业化物流融合发展。如汽车、家电、电子、医药、烟草等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专业物流配套能力。三是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越库配送等新的物流模式得到推广运用。四是供应链管理开始起步。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和分销业务,流通企业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下转A2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
(上接A1版)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2003~2011年,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15万亿元,年均增长24.4%。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加大对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达到
2.6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7%。
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到201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10.64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1.3倍;其中高速公路8.5万公里,比2002年翻了两番多。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9.3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29.6%。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比2002年新增3000公里。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2万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762个,比2002年增长1.5倍。民用航空机场180个,比2002年新增39个。
物流节点设施稳步增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核实,截至目前,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共有754家,比2006年、2008年的调查分别增长264%和58.7%。调查显示,运营的物流园区占46%,在建的占32%,规划的占22%。与2008年相比,规划和在建园区占比有所下降,而运营园区占比大幅上升。运营物流园区中,涌现了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在提高物流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物流信息化和技术应用取得实效
企业信息化加快发展。大部分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大型企业信息化率达到90%以上。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系统逐步推广。企业借助信息化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加快搭建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钢铁、汽车、医药、烟草、石化、零售等行业物流信息化走在前列,上下游信息共享和信息对接,逐步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发展。
公共信息平台发挥作用。一是行政性物流信息平台稳步推进。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电子口岸建设,整合海关、交通、税务、工商、质检等多项电子政务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全面发展。以钢铁、公路货运、医药行业为代表,打造线上物流服务平台,融合多种信息技术,推动“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延伸。三是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建设。许多省市纷纷搭建服务区域市场的物流信息平台,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冷藏、配送等专用车辆需求旺盛,叉车、托盘、货架、自动拣选、自动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联网、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五、物流业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外商外资全面进入。2005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物流服务领域全面开放。国际知名跨国物流企业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加紧网络布局和服务提升,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区域物流加强合作。东盟-中国自贸区启动,东北亚加强物流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物流合作。2003年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8年台湾与大陆实现“大三通”,2010年大陆与台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始实施,两岸四地物流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物流企业开始“走出去”。2011年,我国交通、邮政和仓储业对外投资超过12亿美元,2003~2011年年均增长近40%。国内物流企业跟随制造和商贸企业及工程承包“走出去”。如,中外运长航海外业务有新的拓展,顺丰速运逐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布点。中远物流在核燃料和废料物流、工程物流和会展物流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六、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统计工作不断创新。2006年起,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制定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试行制度转为正式制度,全面监测物流业发展情况,并定期向国内外发布。特别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2003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10年来,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已发布了两个《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一批重点物流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已经完成。
教育培训工作齐头并进。目前全国已有417所本科院校、824所高等职业学校和20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在校学生突破100万人。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30多万人参加了认证培训,16万多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我们也要看到,十六大以来,我国物流业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因此,我们要处理好发展与转变的关系,以发展促转变,以转变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助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以物流业发展的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