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李吉林老师先进教育事迹的心得
学习李吉林老师先进教育事迹的心得
最近,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学习李吉林老师的先进事迹,写出心得。本以为就是写篇文章,上网输入“学习李吉林”,出现的条目数不胜数,才感受到自己的孤陋寡闻,阅读了几篇文章,激动、震撼之感已难以言表,甚至梦想能当面聆听李吉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她是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曾当选为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首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三次)、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专家组成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我觉得,李吉林老师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与她几十年来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首先,李老师是一个不倦的学习者。她刻苦学习语言学、美学、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各个角度来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她28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情境教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独特的教育主张。她还善于从各种学术活动中广交朋友,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充实自己。
其次,她把“一切为了儿童”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她就学什么和学会什么。例如,为了指导好学生作文,她结合教学写作,写了儿歌、散文、学生命题作文的范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等。她在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这与她为了教好学生,刻苦学习分不开。多年来,她很少休假,不知疲倦,如饥似渴地学习。她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
再次,她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小学教育这个岗位上。她有很多机会可以调离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去当运动员、跳伞员、演员和领导,然而这些令人神往的职业都没能动摇她当好一名小学教师的信心。她一辈子坚持在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精心培育一株株祖国的幼苗。她认为,教育创新要下苦功夫、细功夫,因此她每天都能美美地想,乐乐地做,每天都有新收获。
最后,她是一个执著的探索者。李老师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谱写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部曲,实现了从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儿童教育家的不断跨越。她的八卷本文集,记录了她的心路历程,是她一生心血的结晶。
曾几何时我也有着和李吉林老师一样的梦想,一样的热情,工作后也是信心百倍的投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去,但是,才几个月的时间,在孩子们一次次的错误、不解中,我慢慢地对自己的教学产生怀疑,对自己的努力开始怀疑,对自己的工作也是越来越没有了热情和信心。但是,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应该努力发现孩子们的进步,以此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另外,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要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去听,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也是我没有做到并在之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的事情。而且,李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饱含热情和信念的走下去,我们的工作是多变的、是多姿的,只要我们付出就一定会收获满园的桃李。成功不在于结果完美,而在于坚持不懈。所以,我觉得,学习李吉林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她对教育事业、对儿童炽热的爱。正如她自己所说:没有这种深沉的爱,就没有情境教学,更没有情境教育。
让我们学会如何去爱吧!爱的得体,爱的伟大,爱所有学生,好好去爱。
第二篇:学习先进李吉林
沿着名师的足迹前行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关键词:感动、学习、指导、启发
我曾学过许多名师,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动,给我启发,令我思索。今年,市教育局号召我们学名师,李吉林的影像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李吉林,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曾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
一、纵观李吉林老师的人生历程,让我感动不已,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
1、愈挫愈勇的斗志。
李吉林老师和同时代的许多教师一样,经历过政治劫难。正值28岁,一个女性鲜花盛开的时候,一个小学教师最为宝贵的年华,“文化大革命”来了,她成了“修正主义的黑苗子”,成了“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大字报、批判会、围攻、无限上纲、抄家等接踵而至。因为爱儿童,因为努力上进,因为“小荷”已露,于是灾难降临,她只得忍痛把积攒多年的备课笔记和公开课的教案一把火点着了。接着,被“下放”到农村小学。后来搞情境教学实验,按照“国情”揣测,冷眼、热讽必定不少,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就实验本身,要形成体系、形成特色、形成突破,对一个小学老师,谈何容易。但
李吉林一步一步地趟过来了,何等的了不起啊!李吉林自己有这样一段记载,真令我嘘唏长叹,感慨不已。
记得在那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在那些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她常常默默地在灯下读着鲁迅先生的杂文,并常常念着这三句话:第一句是普希金说的:“心憧憬着未来。”
第二句是高尔基讲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
第三句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十年,漫长的十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没有低头,她没有抛弃自我,她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她不是英雄,却有藐视诸多困难和逆境的勇气,把背影留给了脆弱,日益放大着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
2、警惕自己的白金时代。
已古稀之年的李老师,依然像中青年教师一样,每天都正常上班。现在,只要我们打开电脑,点击李吉林,马上就会有许多诸如:“情境教育”、“青教培训”、“李吉林事迹报告会”等诸如此类信息涌入眼帘。“满目青山夕照明”,对李老师来说,这“夕照”有如满天朝霞。这正是“生命不息,成长不止”。让我感动的正是她的一辈子成长和警惕自己。人到老年,“从心所欲不逾矩”,警惕之心无妨有所放松,然而李老师却不,她说:“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停滞就萎缩。”她在《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即使中国神舟号上天了,4号、5号,什么时候载人,我都关心。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一样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到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以李老师为一面镜鉴,我们也能唤醒和强化对自己的警惕之心。我们也许还成就不了显赫的事业,却一定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3、教育家的人格风范。
有专家指出:今天号称教育家的人不少;而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又太少,但李吉林是真正无愧教育家称号的人。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让我感动的不仅如此,还在于她身上体现的教育家的人格风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看我们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的范围内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李老师把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影响了一大批教师。
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没有上大学,对她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她有一句话:小学就是她的大学。
她把教育当做天职和内在需求,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从《李吉林文集》能看出一种境界。境界决定了她的发展。所以,在她的人生词典中,找不到“急功近利”。
这种大家的人格风范,着实让我感动。
二、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育体系,就是一座富矿。我从中找到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引路灯,启发并指导我的工作。
1、认识情境教育模式。
情境教育模式是李吉林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多功能的。
情境教学从一开始就把语言训练与智力发展相结合,提“以思为核心”这个“思”包含着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后者包括直觉思维、灵感,创造性想像等“潜在智力”。配合以“思”为核心的还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儿童实践”为手段,这样便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了,把客体和主体统一起来了,把美育引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了。
情境教育的原则是:(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2)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3)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创造性;(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5)以训练语言为手
段,贯穿实践性。这五条原则虽然是从语文教学,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提的,但对其他学科教学都有指导意义。
2、情境教学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这正与情境教学的途径和目标相一致。情境教学将知、情、意有机统一,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情,突出的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的发展。李老师强调的就是要给儿童一种审美的愉悦。艺术是形象的,艺术是美的,艺术是有情的。教育应该利用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的,乐于参与的活动。她为给孩子们提供有美感的作文题材,多少次带孩子们跨出学校大门,到小河边、田埂上、树丛中、公园里,去寻觅、去感受。于是,我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山是美的,水也是美的;动物是美的,植物也是美的;农村是美的,城市也是美的。
然而,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中,并不回避生活中许多丑的东西,她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揭露、批判与拒斥。这也正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漫画教学的内容之一。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对美追求的不同途径。
在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无论是将课程资源的开发扩展到校外,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再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们面前,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性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让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们的心情美起来。这生动地表明:美是教育的磁石,美使课堂变得精彩,使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变得精彩。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完成一条龙的制作。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是体现李老师关注的“情”字。美术课堂的“小组制作”环节中,组内5––6名学生之间热烈讨论,集体制作,生发着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浓浓氛围,学生之间的情意也就在这样的过程和氛围中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习李吉林老师的事迹,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探索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情境教育无疑在化解这道难题的图卷上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李老师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星,也是我从教道路上永不熄灭的一盏指示灯,照亮我的前行之路。我将继续沿着李老师的足迹,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崭新的教育之路。
第三篇:学习李吉林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吉林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事迹材料,我收获颇大。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情境教育的过程创造性,问题情景性,思维开放性,潜移默化性,方法教育性等特点,为我扬起了导航之灯:
一、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生发。在充满情意的课堂中,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是他们的引导使课堂充满真情,使学生付出真情;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深情、温情、热情,感受到优美、壮美、秀美,发现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等世间珍贵的品质,从而拥有蕴涵在美与快乐之中的情感财富。运用情境教学的老师是传播真情的使者,处在情境课堂中的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能成为创造美与快乐的精灵。这样情真意切的体验,令人怎能忘怀!
二、情境教育为学生扩大了视野,李老师积极探索野外情境课堂。虽然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教育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平时被局限在教室内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省力了,学生的安全似乎也更有保证。然而方寸之地怎能让思想的缰绳随意驰骋?课本上的小小篇幅又怎能囊括社会、自然、生活的大千世界呢?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更多紧锁在智慧之门内的宝藏。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老师每一次都自己先实地考察、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场景作为户外教学的课堂,其间的种种繁琐和艰辛不难想象。我想,学生在教室外的大课堂中不单是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也能感受到李老师付出的辛劳吧!
三、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震撼的不光是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还有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作为一名教师,有这样好学不倦的前辈,促使我更要鞭策自己紧紧追随。不但自己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应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情境教学大致分为四个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二、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我仔细看下来,发现原来情境教学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只不过,我们没有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很好地进行利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中能否始终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把师生关系放在同一个平台。许多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学过也都尝试过,关键是我们能否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在于她的坚持。勤能补拙,李老师坚持走自己的路,她成功了,我们比她年轻,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去改变一切,关键在于坚持走自己的路,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对于一名教育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而“情境教育”更是让我懂得了孩子们的心灵,明白了孩子们的所需、所好,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扬帆导航。
第四篇:李吉林事迹学习有感
李吉林事迹学习有感
李吉林,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曾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
今年,市教育局号召我们学名师李吉林,她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动,给我启发,令我思索。
一、纵观李吉林老师的人生历程,让我感动不已,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
1、愈挫愈勇的斗志。
李吉林老师和同时代的许多教师一样,经历过政治劫难。正值28岁,一个女性鲜花盛开的时候,一个小学教师最为宝贵的年华,“文化大革命”来了,她成了“修正主义的黑苗子”,成了“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大字报、批判会、围攻、无限上纲、抄家等接踵而至„„,在那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在那些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她常常默默地在灯下读着鲁迅先生的杂文,并常常念着这三句话:第一句是普希金说的:“心憧憬着未来。”第二句是高尔基讲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第三句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十年,漫长的十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没有低头,她没有抛弃自我,她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她不是英雄,却有藐视诸多困难和逆境的勇气,把背影留给了脆弱,日益放大着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
2、警惕自己的白金时代。
已古稀之年的李老师,依然像中青年教师一样,每天都正常上班。现在,只要我们打开电脑,点击李吉林,马上就会有许多诸如:“情境教育”、“青教培训”、“李吉林事迹报告会”等诸如此类信息涌入眼帘。“满目青山夕照明”,对李老师来说,这“夕照”有如满天朝霞。这正是“生命不息,成长不止”。让我感动的正是她的一辈子成长和警惕自己。人到老年,“从心所欲不逾矩”,警惕之心无妨有所放松,然而李老师却不,她说:“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停滞就萎缩。”她在《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即使中国神舟号上天了,4号、5号,什么时候载人,我都关心。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一样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到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以李老师为一面镜鉴,我们也能唤醒和强化对自己的警惕之心。我们也许还成就不了显赫的事业,却一定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3、教育家的人格风范。
有专家指出:今天号称教育家的人不少;而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又太少,但李吉林是真正无愧教育家称号的人。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让我感动的不仅如此,还在于她身上体现的教育家的人格风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看我们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的范围内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李老师把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影响了一大批教师。
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她把教育当做天职和内在需求,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从《李吉林文集》能看出一种境界。境界决定了她的发展。所以,在她的人生词典中,找不到“急功近利”。
这种大家的人格风范,着实让我感动。
二、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育体系,就是一座富矿。我从中找到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引路灯,启发并指导我的工作。
1、认识情境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是李吉林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多功能的。
情境教育的原则是:(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2)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3)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创造性;(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5)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这五条原则虽然是从语文教学,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提的,但对其他学科教学都有指导意义。
2、情境教学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无论是将课程资源的开发扩展到校外,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再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们面前,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性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让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们的心情美起来。这生动地表明:美是教育的磁石,美使课堂变得精彩,使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变得精彩。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完成一条龙的制作。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是体现李老师关注的“情”字。美术课堂的“小组制作”环节中,组内5--6名学生之间热烈讨论,集体制作,生发着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浓浓氛围,学生之间的情意也就在这样的过程和氛围中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习李吉林老师的事迹,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探索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情境教育无疑在化解这道难题的图卷上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李老师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星,也是我从教道路上永不熄灭的一盏指示灯,照亮我的前行之路。我将继续沿着李老师的足迹,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崭新的教育之路。
第五篇: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宿城区南蔡实验学校
闫慧
我曾学过许多名师,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动,给我启发,令我思索。今年,市教育局号召我们学名师,李吉林的影像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1、愈挫愈勇的斗志。
李吉林老师和同时代的许多教师一样,经历过政治劫难。正值28岁,一个女性鲜花盛开的时候,一个小学教师最为宝贵的年华,“文化大革命”来了,她成了“修正主义的黑苗子”,成了“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大字报、批判会、围攻、无限上纲、抄家等接踵而至。因为爱儿童,因为努力上进,因为“小荷”已露,于是灾难降临,她只得忍痛把积攒多年的备课笔记和公开课的教案一把火点着了。接着,被“下放”到农村小学。后来搞情境教学实验,按照“国情”揣测,冷眼、热讽必定不少,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就实验本身,要形成体系、形成特色、形成突破,对一个小学老师,谈何容易。但李吉林一步一步地趟过来了,何等的了不起啊!李吉林自己有这样一段记载,真令我嘘唏长叹,感慨不已。
记得在那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在那些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她常常默默地在灯下读着鲁迅先生的杂文,并常常念着这三句话:第一句是普希金说的:“心憧憬着未来。”
第二句是高尔基讲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 第三句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十年,漫长的十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没有低头,她没有抛弃自我,她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她不是英雄,却有藐视诸多困难和逆境的勇气,把背影留给了脆弱,日益放大着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
2、警惕自己的白金时代。
已古稀之年的李老师,依然像中青年教师一样,每天都正常上班。现在,只要我们打开电脑,点击李吉林,马上就会有许多诸如:“情境教育”、“青教培训”、“李吉林事迹报告会”等诸如此类信息涌入眼帘。“满目青山夕照明”,对李老师来说,这“夕照”有如满天朝霞。这正是“生命不息,成长不止”。让我感动的正是她的一辈子成长和警惕自己。人到老年,“从心所欲不逾矩”,警惕之心无妨有所放松,然而李老师却不,她说:“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停滞就萎缩。”她在《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即使中国神舟号上天了,4号、5号,什么时候载人,我都关心。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一样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到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以李老师为一面镜鉴,我们也能唤醒和强化对自己的警惕之心。我们也许还成就不了显赫的事业,却一定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3、教育家的人格风范。
有专家指出:今天号称教育家的人不少;而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又太少,但李吉林是真正无愧教育家称号的人。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让我感动的不仅如此,还在于她身上体现的教育家的人格风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看我们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的范围内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李老师把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影响了一大批教师。
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没有上大学,对她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她有一句话:小学就是她的大学。她把教育当做天职和内在需求,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从《李吉林文集》能看出一种境界。境界决定了她的发展。所以,在她的人生词典中,找不到“急功近利”。
这种大家的人格风范,着实让我感动。
学习李吉林老师的事迹,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探索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情境教育无疑在化解这道难题的图卷上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李老师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星,也是我从教道路上永不熄灭的一盏指示灯,照亮我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