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创建
创建和谐社区成功经验分析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社会和谐稳定、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区,创建温馨家园,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和谐社区,必须紧紧依靠辖区各单位的党组织和其他社会群团组织。社区党组织要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主动当好牵头人,定期组织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和其他联席会议,就创建和谐社区的主要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形成思想工作联做、社区治安联防、基础设施联建、公益事业联办、文化生活联动。
充分发挥社区班子成员的领头雁作用。社区是一个松散的小社会,对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没有什么行政约束力。创建和谐社区,是对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能力的重大考验。因此,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思想统一,着力抓好“民治、民安、民暖、民睦、民育、民乐”等六大民心工程。每个成员都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创建和谐社区的领头雁、带头人。
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一面先进的旗帜。要大力调动党员创建和谐社区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包治安联防,包环境卫生,包邻里和睦,包扶贫济困,包青少年教育。同群众贴心,助老幼热心,对邻里关心,帮特困真心,解忧愁诚心。在创建活动中,通过党员、干部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与人民群众建立互信、互助、互爱的良好关系,形成团结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创建和谐社区的新格局。
以先进文化为抓手促进精神生活和谐
突出时代主题,加强思想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和倡导“诚信、创新、和谐”的时代精神,积极普及全民健身和科普教育,凝聚社区文化、社区理念和社区精神。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把社区建设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成立多种队伍,凝聚居民群众。创建和谐社区,如果没有广大居民群众的自觉参与,要想建成是根本不可能的。许多社区的居民,大都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和单位,相互生疏不易交流。社区党组织就要广泛发动党员和居民骨干,带领居民群众纷纷走出家庭,并及时将其组织起来,成立社区群艺团。设置拳操队、舞剑队、腰鼓队、空竹队、乒乓队、舞蹈队、小乐队以及棋牌、摄影等多支文体队伍。居民积极参与,自娱自乐,沟通情感,陶冶情操,营造社区温馨环境。
开展丰富活动,展示精神风采。组织编排演唱好人好事,宣传社区文明新风。根据不同时节,举办“走向文明,温馨社区”纳凉晚会,“爱我家园,美化生活”书画展,“军民鱼水情迎春”大联欢等活动。.平时活动天天有。骨干带头,群众紧随其后。
打造文化品牌,振奋群体斗志。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每年可组织1-2次参与广、档次高、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品牌”活动。如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邻里和睦节”、“趣味运动会”、“邻里情深话友谊”等,组织社区著名艺人、外国友人、白发老人、幼儿园小朋友登台表演,组织名家书法、绘画、摄影、编织、集邮、插花、盆景、钱币收藏等展示,达到名人登台,精品拉动,打造品牌,娱乐大众,凝聚人心,升华社区之目的。
以温馨服务为宗旨促进物质需求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关心群众诉求,当好政府助手。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社区完全可以发挥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信息的桥梁作用。必须尊重和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利益群体所表达的合理愿望与要求,让各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都能够通过所在社区的党组织和居委会,送达到当地政府,从而得到重视,以妥善解决各方面群众的实际需求,并能淡化和消除群众与政府,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隔膜和疏远排斥状态,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强化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团结。
兼顾各方利益,保障社会公平。兼顾各方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是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的必然要求。一个社区,各类人群都有。只有找到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找到各种利益的交汇点,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促使大家积极参与和谐社区的创建。要使社区成员能够分享发展成果,实现社区保障公平。当前特别需要注意的,要通过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困难群体大都无工作单位,社会活动空间狭小,因此社区常常成为他们生活的最主要依托,他们也成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的主要受惠者。要大力开发社会服务岗位,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此外,要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范畴,让他们共享社区福利。
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党员、居民小组长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网络。党员和居民骨干在社区服务中带好头、做好样,就近救助特困户,照顾孤寡,关爱老人。建立以有技艺特长人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网络。按特长兴趣爱好分别成立助困解忧队、医疗保健队、理发修车队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挖掘和发挥居民群众服务社区的才能。建立离退休人员关爱服务网络。将离退休人员按片分成若干个关爱小组,以提高互相帮助、自我服务能力。努力为老人提供“老有所爱、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区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社区的资源是有限的。社居委必须主动与辖区内外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服务关系,主动邀请各有关单位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尽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扩大社区服务范围。如经常与市区机关、学校、医院、企业联合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充分吸纳“外资”,借用“外智”,走出一条“大共建”社区服务新路子。
创新服务载体,满足多种需求。居民不仅需要吃穿住行,而且还有其他多种实际需要,这就需要社区创新多种服务载体。建立服务站。建立社区一站式服务站,可以方便居民平时办事。服务站设有计划生育、民政退管、治安民调、党团业务等窗口。工作人员心系社区居民,热情为群众提供最好服务。创建“同心屋”。
“同心屋”以“分担您的忧愁,共享您的快乐”为主题。居民有什么心事、难事,到“同心屋”吐露心声、寻求帮助。社区干部接待,笑脸相迎,热茶相送,疏导心理,真情相助。开辟“真情苑”。
“真情苑”积极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扶贫济困。做到助残疾献爱心、助孤老解寂寞、助特困解忧愁、助下岗再就业,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真正使社区弱势群体感受到困有所帮、贫有所扶、难有所助。
(作者单位:无锡新区江溪街道)
原载《江南论坛》
(三)社区文化
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
社区文化的定义因文化外延的不同也有很多说法。吴文藻先生认为:“文化的简单的定义,可以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象征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
马林洪斯基认为,文化从功能的角度来考察,包括经济、教育、政治、法律与秩序、知识、巫术、宗教、艺术及娱乐等八个方面。桑佳斯论述的社区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语言文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价值体系以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惯例、规则与特定方式。
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来审视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为了方便论述,我们将物业管理中的社区文化界定为: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理解社区文化的概念需要注意:
(1)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所构建的。
(2)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实践中所构建的各种成果。
(3)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实践中所构建的各种生活方式或样式。
(4)社区是社区文化的生存地、生产地和传播地。
从物业管理中的社区文化概念出发,可以管窥到社区文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社区文化有着浓郁的企业化色彩。社区管理者主观推动,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物业管理对小区实施一体化管理之后,物业管理企业成了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创造者与传播者。
(2)社区文化建设有潜在的功利性。物业管理企业藉此推动物业管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区文化旨在改变问题住户,创造理想住户。
(3)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征。社区成员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准,对事件的处理不太强调邻里个人感情,而以利益为基本准则。人们讲究实效,讲究实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视实实在在的好处。社区成员的人格往往呈孤独的、冷漠化的态势。
(4)社区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表现为社区文化的手段对社区外的依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区成员对域外各种文化的吸纳。同时,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除了因年龄、素质、兴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区文化的内外撞击有很大的关系。
二、社区文化的内容
社区文化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其中,价值观是社区文化的核心。社区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这种形态既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可以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环境文化
社区环境
是社区文化的第一个层面。它是由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维护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是社区精神物质化、对象化的具体体现。它主要包括社区容貌、休闲娱乐环境、文化设施、生活环境等。通过社区环境,可以感知社区成员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如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设施可以充分体现社区关怀、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社区理念。当然,怡人的绿化园林、舒心的休闲布局、写意的小品园艺等都可以营造出理想的环境文化氛围。现在很多社区积极导入环境识别系统(CIS),用意也基于此。
(二)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也被称为活动文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娱乐、生活、学习、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通常所说的社区文化都是指这一类的社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实际上反映出社区的社区风尚、精神面貌、人际关系范式等文化特征,它如社区之“手”,动态地勾勒出社区精神、社区理想等。如“中国城市文明第一村”深圳市莲花北村的物业管理者——万厦居业公司,自1994年以来,就在该小区组织开展了300多场大中型社区文化活动,涉及娱乐、健身等各个方面,如广场交响音乐会、元旦千人舞会、重阳节文艺汇演、趣味家庭运动会、游泳比赛、新春长跑等等。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生活、娱乐、交往、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社区精神、社区价值观、社区理想等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它们对保障社区文化持久、健康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制度文化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另一类是社区的公共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社区的公共制度都可以反映出社区价值观、社区道德准则、生活准则等。如奖罚分明可以体现出社区的严谨风格,规劝有加可以体现出社区的人性感悟,条分缕析可以反映出社区的细腻规矩等。为保障社区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现在很多小区物业管理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社区文化部,负责社区文化活动建设工作。社区文化部在引导、扶植的基础上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如艺术团、协会、表演队等,同时还对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程序等予以规范。
(四)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社区独具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社区精神、社区道德、价值观念、社区理想、行为准则等。这是社区成员价值观、道德观生成的主要途径。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都属于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这里,特别将那些指向性强烈、精神性突出的活动等也算作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如社区升旗仪式、评选文明户、学雷锋演讲等。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明显的社区特点,所以往往要多年积累,逐步形成。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
社区文化建设愈来愈为社会、社区成员及物业管理企业所重视,因为社区文化有其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为引导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
(一)引导功能
社区文化的引导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取向具有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社区理想和目标。社区文化的引导功能既表现为对社区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表现为对社区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一个社区的社区文化一旦形成,它就会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社区成员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上与“标准”产生不符的情况,社区文化将发挥引导作用,使之与标准相符合。当然,这种导向是潜移默化和自觉自愿的,是主动认同基础上的接受和融洽。例如莲花北村倡导的“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尊老从自己的家庭开始”等等,对社区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二)约束功能
约束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区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设上。为了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管理,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营造社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制订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维持社区秩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社区居民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产生一种自我约束作用,从而保证社区文化健康、稳定地发展。群体意识、社区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造成强大的使个体从众化的群体压力和动力,使社区成
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
(三)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社区成员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社区文化犹如粘合剂,把社区内的成员“粘合”在一起,社区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使他们从生疏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员,社区文化将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乐于参与社区的事务,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区的繁荣作出贡献。
(四)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是指社区文化能起到给人们的消遣提供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的作用。人们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区文化恰恰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为他们提供了场地。社区居民在紧张繁忙的一天工作中会感到精神倦怠,身体疲劳。社区文化活动将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和舒适的环境,使他们从劳累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并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次日的工作。
(五)激励功能
社区文化能使社区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和进取的精神。这种激励表现在正面的引导而不是消极地满足需求,表现在内在的引导而不是表面的推动。例如,在社区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包括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人士,他们中有些人由于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对生活和生存产生厌恶心理,为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和人生目标,有必要让他们多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使他们重拾信心,积极面对人生。
(六)改造功能
社区文化的改造功能最直接的表现是解决精神方面的社会问题。如居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及活动,只能用科学道理和事实加以解释和纠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必然伴随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以权谋私、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造成社会污染。加强社区文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则能够净化社会环境,改善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社区文化建设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老与少相结合 老与少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大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这种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是由老人与儿童的特点决定的。首先,社区成员中老人和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很多小区,他们的比例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一群体自然要倍受关注和重视。其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充裕的时间。现代都市节奏加快,迫于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需求,中青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围绕工作所进行的学习、交往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相反,老人和孩子时间宽裕。特别是老人,除了日常家务之外,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社区活动。再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强烈的需求。中青年人当然也有,但是他们的渴望为繁杂的事务所限制,需求成了深层次的期盼;而老人和孩子的需求是直接的、显在的,只要有环境,就可以实现。最后,社区是老人和孩子实现文化需求的最主要的场所,他们的文化更具有区域性,对区域性的关注和依赖远胜过中青年人。中青年更多的要参与区域外的文化实践,音乐厅、舞厅、咖啡屋等可能是其主要活动地点。针对这些特点,对老人和孩子自发的、自娱的活动要积极地加以扶植、引导、组织。如上面介绍的莲花北村成立了“夕阳红”艺术团和各种健身、娱乐、表演组织,除了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之外,还走出村门,赴敬老院、福利中心、驻深部队等慰问演出,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老人联谊,成为传播中国社区文化的“老年天使”。
(二)大与小相结合 这里说的“大”是指大型的社区文化活动,需经过专门的精心策划组织,参与者众,影响面广,如体育节、艺术节、文艺汇演、入住仪式、社区周年庆等;“小”是指小型的社区文化活动,即那些常规的、每日每周都可能开展的、又有一定的组织安排的社区文化活动,如每日的晨
练、休闲、娱乐等,通常由兴趣小组组织。大活动和小活动要合理搭配,合理安排。大活动不能没有,也不能过于频密。缺少大的活动,影响面窄,影响力小,社区文化建设的进程会减慢,社区文化氛围会减弱。但是大活动对场地、经费、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要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活动过于频密,容易产生倦怠等负面心态,往往适得其反。一般大的活动以2~3个月一次为宜。小的活动要经常性开展,形成制度,以兴趣为纽带,以持久为目标。小活动的面可以铺得广一些,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娱乐游戏、吹拉弹唱等等都可以形成兴趣组织,渐进式地渗透发展。小活动的组织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地节约开支,并且注意不要形成噪音扰民、负担过重的情形。大小活动合理搭配,形成节奏,小活动时间长了也会演化成大活动。
(三)雅与俗相结合 所谓雅与俗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活动应当注重社区成员不同层面的需求,既有阳春白雪的活动,又有下里巴人的安排,高雅与媚俗同在,崇高与优美并存。社区文化活动忌讳单调乏味,如果总是“炒剩饭”、单打一,再多的活动也不会提起社区成员的兴趣,甚至会影响到社区成员对社区其他服务项目的不良评价。社区文化活动也应该百花齐放,满足不同层次的兴趣爱好,兼顾不同类型的文化品味。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要充分做好社区文化调查工作,真正摸清社区成员在想什么,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文化服务,愿意参加什么样的社区文化活动。通俗的活动如家庭卡拉OK比赛、迪斯科表演、秧歌、腰鼓等等,高雅的活动如莲花北村举办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旅游门票展、荣宝斋书画珍藏品展、国标编队舞等等。当然,社区文化之雅也不能曲高和寡,那样会失去文化的群众基础;俗也不可以俗不可耐,那样会导致社区文化的畸形发育。所以,社区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做到雅俗共赏,不温不火。
(四)远与近相结合 这里言及的“远”是指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整体的目标;“近”是指要有短期周密的安排、落实和检查。社区文化对塑造社区精神、引导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单位被誉为新生活方式的“领航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等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审时度势,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目光洞察社区将要面临的变化,超前一步为住户提供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有预见性、领先性。例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住用户已不再满足单纯的吹拉弹唱等娱乐形式,社区文化已从娱乐型向科技知识型发展。深圳万厦公司把握这一趋势,在所管理的小区中积极开展诸如克隆科普展、智能住宅展等科技含量高的社区文化活动,受到一致好评。他们还在屋村成立社区科协,开设科技活动中心,建立科技图书馆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社区文化建设要有长远的规划,对社区文化开展的效果等要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的短期安排也非常重要,每一次大型活动事先都要有计划,事后都要有分析。只有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除了上述几个原则之外,社区文化活动还要做到教与乐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内与外相结合,等等
(1)社区文化的开展有利于形成一种和睦、融洽、安宁的气氛。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是建立在相同的品位、相同的社会地位之上的和睦的社区人际关系,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互相友爱、健康向上,现代人由此可以从普遍存在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中解放出来,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有助于这样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的形成。如通过组织球类比赛、卡拉OK、台球比赛、运动会等形式,密切了往来,为互相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能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也能为用户带来无限商机。
(4)通过开展社区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了大厦(小区)的“安全文明”,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社区文化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社区文化虽然已搞了许多年,但它在物业管理行业中运作状况却还差强人意。因为它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仅仅停留在物业管理的有限空间和思维下,为物业管理所利用。如果对物业管理没有多大创意和帮助,社区文化就形同虚设,一片空白。目前在物业管理中,社区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少。形象好、会说、会写、会跳、会唱,有组织协调能力,是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基本要求。但目前许多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达不到这些要求,给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人员数量太少。社区文化工作如果全面开展起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够全面动作起来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专业人员才能开展起来。现在许多住宅区,只配置一个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许多工作没有人干。
(3)由于物业管理经费的吃紧,社区文化活动不得不走形式。有物业管理公司搞社区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达到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一些公司在实施物业管理时,往往只重视物质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社区文化工作任务就会加重和艰巨,物业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不轻松。
(4)政府和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够。社区文化运行得比较完善的企业,如深圳万科的桃源村、万厦的莲花北、大众的松坪村等名牌住宅区,一般都是亏本运作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租屋管理工作、“三无”人员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地方病的防疫工作等等,实质与物业管理毫无利益和权责关系,但社会把这许多项工作交给物业管理公司做。像以上几个大型住宅区的管理处,虽然明白这不是自己份内的事,但为了一个住宅区的整体利益和住户(用户)的切身利益,他们还是不得不贴出这一笔开支。
(5)认为社区文化就是简单的出板报或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形式单调,无新意。出板报、宣传栏或小区内的期刊,逢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一些文娱(体)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使居民提不起兴趣来参加,不能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或者就是请专业的表演团体来表演,从而忽略了业主的参与性,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在开展活动时,不能充分利用小区或周边的配套设施,使得活动场地及设施受到限制。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的丰富和发展,它跳出了传统“小文化”的圈子,超越了社会各组织间的行政隶属关 系,突破了以条条为主的传统文化工作渠道,为群众文化工作注入了 生机和活力,成为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繁荣群众 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而使多种类型的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吸引 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群众,对于改善城区内的文化环 境,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回复
引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是形式,文化是内容,文化建设是基础,而社区文化就更加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支撑。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基础性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同时,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社区是一个小系统,从系统论角度审视这两个系统,都需要控制和协调,而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协调社区系统运行,从而也协调了社会系统的效率与公平。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是合作和宽
容的社会,需要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存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为社区发展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社区公共道德,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社区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和谐社会是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社区文化建设就是要协调好各种社区关系,促使人人友爱、家庭融洽、邻里团结。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区通过文化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社会心态,营造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平等、法制、科学、诚信的社区生活环境,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在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保持权利的平等、利益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对社会公平本质要求,是衡量社区全面进步的尺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社区文化的深厚基础;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社会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全社会之间拥有一种普遍的认同,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相互信任的纽带。这对于社区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帮助与合作,就没有社区的团结,更加无法形成普遍的社区认同感,也就更勿需提及社区文化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乃至和谐社会了。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区文化是在社区共同体中逐渐凝聚起来的相同文化体验与认知,是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文化品位、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具有整合社区资源、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稳定人心、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重要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发挥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进而有效地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服务群众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也是以群众的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并要注重在工作中不断有所创新文化,具有普遍的接受性、认同性;具有教育、引导、愉悦和美化人的心灵的功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人心、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一个有效载体,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社区文化建设的特殊功能,实现“以文化凝结温馨,以文化促进和谐”,通过建设社区文化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
一个社会的文化及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没有社区文化,就没有和谐的社会。社区文化建设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社区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如果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共同前进的旗帜和灵魂,就不可能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把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凝聚起来,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和谐社会越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对每个人来说,社区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源泉,它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观念引导、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第二篇:精品社区创建工作方案
关于创建精品社区的工作方案
享堂社区居委会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五日
为认真落实区委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深化和巩固示范社区建设成果,社区两委会决定全面开展 “精品社区”创建活动,特就此项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宜居环境,建和谐社区”这一主题,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按照“塑亮点、建精品、创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不断扩大品牌社区范围,提高精品社区层次,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推动我区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以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健全社区组织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社区建设精品战略,通过打基础、搞创新、出特色、创品牌,全面提升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达到促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全面提升的目的。
三、工作任务
(一)以基础设施规范化为目标,建设硬件精品社区。要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创新社区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目前,我社区计划投资300余万元兴建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使得社区达到 “四室、两院、三中心”(即多媒体活动教室、图书阅览室、特色文化室、文娱活动室,幼儿院、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的精品社区要求。同时,要有社区室外健身活动场地,且相对集中,健身器材种类齐全,功能良好,维护管理到位。
(二)以队伍建设优质化为理念,建设人才精品社区。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领导班子,优化社区党组织和社区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能力水平,增强社区班子整体效能。保证社区班子能够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敢抓、敢做、敢为。社区工作者要热爱社区工作,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社区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对社区党员进行全面摸底并建立登记簿,与党员保持联系和经常开展活动。建立一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数量和结构稳定、工作热忱负责,成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生力军。
(三)以组织体系网络化为基础,建设组织精品社区。建立起覆盖全社区的党的工作网络,按照“树亮点、建精品、创特色”的要求,理顺社区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大胆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百分之百覆盖,凸显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社区党委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对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做好调查摸底,分类造册,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要把党的工作渗透到 “楼栋”、“家庭”中去,充分利用社区党组织熟悉社情民意、善于组织协调的优势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服务。
(四)以工作机制协调化为方法,建设职责精品社区。齐全完备党的建设和社区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对社区工作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并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赢得广大党员积极支持,社区工作者普遍认可,加强社区与街道党建的互助交流,建立起紧密型关系,争取在创建工作方面能给予社区大力支持。
(五)以活动载体系列化为方式,建设载体精品社区。不断扩大“设岗定责、任岗履责”的覆盖率,赋予在职党员进社区新内涵,规范双重管理、考评激励、结果运用等制度。创新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其他有效载体,使党员发挥作用有舞台。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评选活动。
(六)以服务功能完善化为标准,建设服务精品社区。继续推行、深化“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一条龙”等有效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热线电话、网上服务等服务方式,重点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社区服务规模化、体系化、多元化和品牌化。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社区服务项目,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利用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文体活动场馆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活动,通过调研,制定低偿服务、预约服务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扩大服务覆盖面和使用率。
(七)以居民自治制度化为平台,建设民主精品社区。完善社区决策、公开、监督、评议、协调等制度,使广大社区成员发表意见有场合,行使权力有平台。继续深化社区两议五公开制度,引导社区党员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调动党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建立居民—社区—街道办事处逐级反映渠道。健全公示制度,扩大公示范围,丰富公示内容,增加工作透明度。开展好民主评议和民评官工作,将社区各项工作置于社区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八)以社区环境标准化为手段,建设人文精品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保洁制度及公共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保证社区环境优美,卫生清洁,道路整洁畅通,商业网点和车辆管理有序,绿化达标,有固定的社区卫生清洁队,环卫设施齐全。建立社区安全防范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和宣传活动。以社区警务室的建设为突破口,加大防控力度,争创 “平安社区”。做好居民矛盾调解工作,做到“访寒问苦送温暖,排查矛盾大接访”,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九)以社区特色鲜明化为载体,建设主题精品社区。坚持创新理念,突破常规,树立危机意识、赶超意识,创建特色的品牌社区。充分利用社区的优势和资源,找准适合自己的目标定位,设计自己社区的主题特色和形象标识,展示各自独特的魅力,不断打造新品牌、塑造新亮点、创造新特色。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已建成的品牌特色社区创建的成功经验和作法,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科学的态度和时代的眼光不断打造出特色化、个性化的社区品牌。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3月)。
认真研究本实施方案,对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创建目标要求查找自身不足,制定出台切合实际的精品社区建设具体的实施方案,召开全区精品社区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精品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集中实施阶段(2010年4月)。
严格按照精品社区创建目标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创建标准和完成时限,分期分批对社区进行软件升级和硬件改造。期间,要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创设信息专刊,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精品社区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总结自查阶段(2010年5月)。
在自查的基础上将有关申报材料报街道办事处初审。根据精品社区创建目标,在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勘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评估,自查。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0年6月)。
积极配合上级领导进行的考核验收,认真听取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对创建工作不达标的方面及时整改,接受复查。确保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精品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今年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建立创建长效管理机制。立足实际,认真查找不足,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各自的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和创建内容,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
(二)广泛深入发动。
始终坚持以“服务居民,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开展“精品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到“精品社区”创建活动中来,努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精品社区”创建活动使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
(三)强化督促检查。
在创建工作中,社区两委要高度重视,把“精品社区”创建工作列为今年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考核目标,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创建情况进行总结,要经常深入社区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要树立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宣传、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全面促进社区党建工作。
第三篇:社区创建工作汇报
城北社区创建市级文明社区工作报告
平泉县城北社区位于平泉县城西北部,为我县行政中心所在地,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15680人,总户数4587户,驻社区事业单位6个,企业11家。社区共划分24个居民组,有半封闭小区6个。城北社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6人。2009年底城北社区360平方米,投资15万元的标准化社区办公场所正式投入使用,硬件建设达到了标准化示范社区要求。
社区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始终把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摆到党总支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与社区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落实、统一考核。社区工作者始终认为,文明社区是一个社区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创建活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广大居民群众文明综合素质和文明形象,有利于促进社区“六创联动”工程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社区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主任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要求。对照创建目标、标准和责任,细化分解,把责
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服务与创建活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为了深化居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主体意识,自觉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社区结合实际,以不断改善辖区内居住环境和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标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居民对创建文明社区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居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创建精神文明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居住生活条件;认识到创建文明社区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从而促使居民自觉把建设文明社区与履行公民义务结合起来,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建设国内一流中等城市打基础
强化居民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是做好文明创建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寓创建于居民日常生活之中。
1、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领导班子既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者,也是实践者。社区党总支十分重视自身素质建设,以创建学习
型示范家庭为目标,提升社区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学习、讨论活动,购买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资料汇编》等政治理论书籍。
3、加强优质服务,树立文明行风。作为政府基层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坚持“贴近居民、服务居民”的原则,在各服务窗口积极开展“五声”服务,通过公布投诉监督电话、严格服务制度等方式,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并且在服务上不断创新。
四、塑造精神,提高素质,加强党建工作
1、社区党总支认真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检查、督促和交流学习情况,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并在支部内认真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
2、深入落实“四大一推一建”活动,使广大居民了解四大一推一建,支持四大一推一建,参与四大一推一建。
3、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确保新党员的质量。近2年社区支部共发展党员9名,预备党员3名,现有7名入党积极分子。
4、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我社区的万馨花园小区去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小区,文明市民挂牌率达98%,刘建国等11人被我县授予文明市民荣誉称号。
五、丰富载体,创新文化,打造文娱活动充满生机的社区
针对新时期下居民的精神需求和特点,社区精心设计载体,创新文化,打造文化娱乐活动充满生机的社区。
1、加强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工青妇组织的作用,以关心邻里,扶贫帮困,增强主人翁意识为主题,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增强了。增强社区干群联系,了解居民的所需所想,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利用社区秧歌队和社区“梨园春艺术团”在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中宣传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居民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明理诚信、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的良好风气。
2、以人为本落在实处。社区为居民建立了娱乐活动室,配备了跑步机、哑铃等健身器材和象棋、麻将等娱乐设施,社区党员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发放低保金、房补、解困资金等,切实为下岗特困居民谋福利。社区经常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特别是5.12地震捐款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居民捐款共人民币两万元支援灾区。
3、为进一步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社区的精心组织下开展了门球、跳绳等比赛以及扑克、象棋、社区居民运动会等一系列集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又加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此外,每年夏季组织居民参与彩色周末文艺演出,为他们搭建起展示才华、文化交流的舞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鼓舞士气,缓解压力,使广大居民更加信心百倍的投身到自身工作学习和社区建设中来。社区丰富多彩的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展现了居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培育了居民健康向上的情操,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发展。
4、加强综合治理,打造优美人居环境。成立了社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每年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坚持排查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加强各小区的防火、防盗管理工作,良好的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街道办事
处和政府的肯定。
六、促和谐,同创共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社区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各类志愿者队伍,参与人数146人。每月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包括环保日、植树节、便民活动、奥运安保、拆迁工作宣传等等,动员有为青年参与社区建设。定期开展结队帮扶社区困难群众。
我社区在平泉县委县政府和城区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社区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下,通过全体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参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社区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在考核中受到嘉奖。
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是一项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0年4月10日
第四篇:社区创建工作汇报
城北社区创建市级文明社区工作报告
平泉县城北社区位于平泉县城西北部,为我县行政中心所在地,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15680人,总户数4587户,驻社区事业单位6个,企业11家。社区共划分24个居民组,有半封闭小区6个。城北社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6人。2009年底城北社区360平方米,投资15万元的标准化社区办公场所正式投入使用,硬件建设达到了标准化示范社区要求。
社区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始终把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摆到党总支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与社区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落实、统一考核。社区工作者始终认为,文明社区是一个社区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创建活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广大居民群众文明综合素质和文明形象,有利于促进社区“六创联动”工程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社区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主任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要求。对照创建目标、标准和责任,细化分解,把责
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服务与创建活
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为了深化居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主体意识,自觉投身到
创建活动中来,社区结合实际,以不断改善辖区内居住环境
和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标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创建
文明社区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居民对创建文明社区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居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创建精神文明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居住生活条件;认
识到创建文明社区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从而促使居民自觉把建设文明社
区与履行公民义务结合起来,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建设国内一流中等城市打
基础
强化居民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是做好文明创建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强
调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寓创建于居民日常生活之中。
1、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
战斗力。社区领导班子既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者,也
是实践者。社区党总支十分重视自身素质建设,以创建学习
型示范家庭为目标,提升社区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动精神文
明建设。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学习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了科学发展
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加强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的学习、讨论活动,购买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资料
汇编》等政治理论书籍。
3、加强优质服务,树立文明行风。作为政府基层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坚持“贴近居
民、服务居民”的原则,在各服务窗口积极开展“五声”服
务,通过公布投诉监督电话、严格服务制度等方式,有效提
高了服务质量,并且在服务上不断创新。
四、塑造精神,提高素质,加强党建工作
1、社区党总支认真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检查、督促
和交流学习情况,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建立健全各项规
章制度,建立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并在支部内认真开展了“作
风建设年”活动。
2、深入落实“四大一推一建”活动,使广大居民了解
四大一推一建,支持四大一推一建,参与四大一推一建。
3、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确保
新党员的质量。近2年社区支部共发展党员9名,预备党员
3名,现有7名入党积极分子。
4、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我社区的万馨花园小区去
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小区,文明市民挂牌率达98%,刘建国等
11人被我县授予文明市民荣誉称号。
五、丰富载体,创新文化,打造文娱活动充满生机的社
区
针对新时期下居民的精神需求和特点,社区精心设计载
体,创新文化,打造文化娱乐活动充满生机的社区。
1、加强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建设。充分发挥
社区工青妇组织的作用,以关心邻里,扶贫帮困,增强主人
翁意识为主题,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各项
活动的开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增强了。增强社
区干群联系,了解居民的所需所想,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
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利用社区秧歌队
和社区“梨园春艺术团”在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中宣传社会主
义道德思想,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居民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明理诚信、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的良好风气。
2、以人为本落在实处。社区为居民建立了娱乐活动室,配备了跑步机、哑铃等健身器材和象棋、麻将等娱乐设施,社区党员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发放低保金、房补、解困资
金等,切实为下岗特困居民谋福利。社区经常开展扶贫帮困
献爱心活动,特别是5.12地震捐款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居民
捐款共人民币两万元支援灾区。
3、为进一步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社区的精心
组织下开展了门球、跳绳等比赛以及扑克、象棋、社区居民
运动会等一系列集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又加强了社区与
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此外,每年夏季组织居民参
与彩色周末文艺演出,为他们搭建起展示才华、文化交流的舞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鼓舞士气,缓解压力,使广大居
民更加信心百倍的投身到自身工作学习和社区建设中来。社
区丰富多彩的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展现了居民团结奋进的精
神风貌,培育了居民健康向上的情操,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注入了新的内涵,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发展。
4、加强综合治理,打造优美人居环境。成立了社区综
合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每年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坚持排查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加强各小区的防火、防盗管理工作,良好的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街道办事
处和政府的肯定。
六、促和谐,同创共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社区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各类
志愿者队伍,参与人数146人。每月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包括环保日、植树节、便民活动、奥运安保、拆迁工作宣传
等等,动员有为青年参与社区建设。定期开展结队帮扶社区
困难群众。
我社区在平泉县委县政府和城区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社区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下,通过全体社区居民的共同努
力参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社区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
年在考核中受到嘉奖。
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是一项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基
础性工作,我们要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顽强
拼搏,开拓创新,努力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0年4月10日
第五篇:社区创建汇报
社区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活动情况汇报
**社区位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是汕头经济特区发源地,社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总人口**户**人,其中户籍人口**户**人。近年来,社区居委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科学合理规划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各项社会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推进社区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一、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为构建“平安、和谐”提供组织保障。社区居委会选举,党支部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张挂宣传标语、出版宣传栏、致居民群众一封信等形式,使广大居民群众明确了选举的意义、目的、方法、程序,积极投身到选举工作中来。社区居委会产生后,两委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能进行职责分工。我们还组织两委干部参加任职培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承担社区服务的重担,在社区建设中唱好主角,充分体现了民主自治。
二、抓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居委会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一是召开代表大会,制定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二是加强了调解委员会、治保会、帮教小组、老年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义务消防队、青年志愿者等组织建设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十多项工作制度和出台社区三年工作计划,使社区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三、以民为本,抓好服务工作,切实为居民办好事、实事。坚持把解决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满足居民的合理要求为重点,先后建设和配套了社区家政服务站、星光老年活动室、社区休闲小广场、社区健身一条街、社区警务室等服务设施;借助社会力量开办了“社区书法培训班”、“跆拳道培训中心”等服务项目,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四、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为社区创造安全优质的居住环境。我门把创建基层良好的治安秩序作为构建平安社区的重要内容来抓,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成立了有**人组成的保安队伍日夜巡逻;认真做好民事纠纷调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成立**人的卫生保洁队伍,配齐**名绿化管养人员;教育和引导社区居民住户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绿化,使社区朝“环境优美、秩序良好、功能齐全、群众安居乐业”的目标前进。
五、以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构建新型的社区文化环境。我们以各个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动员社员力量,共同建设区文化新环境,社区每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社区象棋比赛、计生知识、婚育知识竞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等,活跃社区的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道德情操,融洽邻里关系。同时,通过“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楼院”评比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在社会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认同感。
通过创建“平安和谐六好社区”的活动,社区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同和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居民关系融洽、文化气息浓郁的社区氛围。社区先后被省、市、区等各级政府评为“文明示范社区”、“文明社区”、“体育先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无毒居委会”等光荣称号。
**社区居委会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