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0: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城镇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城镇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古城镇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古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直接面对群众,面对农村,我们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抓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以牺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获取经济建设的一时发展。

一、工作现状

古城镇位于襄汾县西部,襄光路、临夏线交汇处,是2001年由原曹家庄乡和原古城镇合并而来。全镇39个行政村,4.8万人口,东与景毛乡接壤,南邻汾城镇,西接乡宁县,北同南辛店乡毗邻,总面积75.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万亩。古城镇交通便利,物流、商贸业发达,境内设有县河西煤化工业园区,工业主要以焦化、洗煤、建材等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及养殖生猪、肉羊为主,2015年农民年均纯收入为12316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三横一纵”街道,是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1—

近年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各村经济建设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开展好公民道德教育和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全镇范围内认真落实好《公民文明守则》、《村规民约》等公民道德规范,不断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贴近未年人思想,满足未成年人需要。抓好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情趣高雅、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全镇范围内选树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生先进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影响广大同学,推动全体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积极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引导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

—2—

式。积极倡导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深入进行科普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三)抓好各级学习型组织建设。在各文明村、文明行业中率先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全镇农村现有的文化中心为阵地,搞好一室多用,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实现资源共享。要建立健全各项教育制度,落实教育计划,进一步普及文明知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提高文明程度。要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通过组建宣讲团,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不断学习。

(四)积极开展“文明村”评选活动。以“建文明城乡、做文明村民”为主题,以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目标,开展好“文明村”评选活动。加大村民文明意识宣传教育。利用村文化中心,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培训活动,在各村主要街道设置文明警示牌,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加强对镇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依法管理,依法搞好镇区综合治理,整治环境卫生,规范交通市场秩序,规范村民文明行为。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搞好环境卫生、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管理。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以清除垃圾和乱贴乱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卫生清扫活动。加强大型公共阅报栏、各类公益广告的建设、管理和

—3—

维护,不断提高文化品位。

(五)扎实开展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机关、各站所及各村按照群众需求、社会需要的原则确定服务内容。按照量力而行、自愿无偿的原则认领服务项目。

(六)大力弘扬百姓身边“最美家庭”的好家风好家训。以“看得见”的感召力,影响引领群众,倡导正确价值观念,培育时代新风尚。开展活动与文明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大力倡导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

(七)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古城镇把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首先,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妇女节、五一、七一等众多民族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的文化氛围,丰富农牧民的群众文化生活;其次,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不断收集整理农村特色文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广场舞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镇按照建设文化强县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专业性、规模性文化活动,巩固省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成果。一是积

—4—

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娱乐文化活动,利用各村文化广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京安、侯村、杜村、西王等村连续举办春节文艺汇演,关村举办消夏文艺晚会,北街、北相李等村开展 “庆七一”活动、关村组织开展 “我家庭最美、沃家庭最省”故事会,各村好媳妇、好婆婆上台讲自己的故事,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美德教育。在去年全县举办的广场舞比赛中,我镇的西王村获得了全县二等奖、京安村获得了优秀奖的好成绩;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村创建活动,我镇京安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南相李、五里墩、常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目前,关村正在申报“市级文明村”,30%以上的行政村已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三是在全镇开展了“文明和谐创建”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72人,“最美家庭”16户,“星级文明户”78户,“道德模范”10人;四是成立了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城分会,定期开展文化活动。全镇建设65个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室,配置健身器材72套,28个村成立书画协会,民间协会会员达300余人,先后举办书画、篆刻、剪纸、民间美术等展览50余次,组织曹胜财先生千把扇子书画展等群众文化活动16次。;五是在中小学普遍开设国防教育课,利用版报、标语、喇叭等形式弘扬先进事迹,加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宣传。各村

—5—

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分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六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镇志愿服务队积极在全镇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扶持,形成团结互助、关心互爱的文明形象。组织帮扶的党员与村特困户进行定点帮扶,解决弱势群众各种困难。去年,我镇志愿者共开展活动10余次,筹集资金8000余元,向困难群众献爱心,圆满的完成了扶贫帮困的任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七是开设道德讲堂,弘扬良好道德风尚。我镇定期开展了“道德大讲堂”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学唱《公民道德歌》,朗诵《道德经》、《弟子规》,观看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影片,以学习马健、雷锋、焦裕禄、孟佩杰等同志的先进事迹为中心,在全镇形成营造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以“道德大讲堂”为载体,经常面向广大村民、青少年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做到每月一次。通过干部村民大会、党员干部会议、干部下乡走访等形式,深入开展设立善行义举榜工作的宣传,通过各类先进典型的民主推荐、村民大会表决、组织审核、公开公示的民主评选细则,组织人员进行善行义举榜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进一步推进全镇整体风气的好转。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6—

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不够,认识偏差。部分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当前。二是投入不足,基础薄弱。鉴于村集体财力有限,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个别村没有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三是队伍不力,主体缺乏。村里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领导重视。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不要只把它放在口头上、文件上,讲一些空话、套话,流于形式,而是要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实际,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二)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抓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首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多渠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充分

—7—

发挥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书屋的作用;建立一支文化宣传演出队伍,举办常年性的文化演出;充分利用众多的民族节日、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四)创新工作方式。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中,从大处着眼,从小入手,寓教于乐,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加大投入。

(五)完善工作机制。一是要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队伍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2016年3月20日

—8—

第二篇:古城镇古街巷调研

古城镇古街巷调研

-------威海栖霞街

俯瞰栖霞街全景

位于威海市区振华商厦对面,新威路西侧的栖霞街,是威海市区目前唯一存留的一条百年老街。作为20世纪30年代威海社会发展的缩影,栖霞街记录着威海百年的荣辱和兴衰,向我们诉说着威海百年的沧桑和历史。栖霞街的由来

说起栖霞街的由来,就不得不说100多年前威海屈辱的历史。1898年,英国在控制了香港及长江流域的同时,暗中同占领威海卫3年之久的日本政府签订条约,以代替中国支付战争赔款为借口,把铁甲战船开进威海湾。开始,英国政府只是把威海卫作为远东水兵避暑之地,由英国海军部管理,后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遂把威海卫纳入与香港同等地位开发。由于当时的威海卫只是一座村庄般的小城,城内疏于管理,脏乱不堪,所以,英国人决定将开发的重点设在威海卫东城墙外侧与东海岸之间的地区,将之命名为爱德华商埠区,分三大区域实施开发。先期开发城东北部的东码头区和行政区,建成官邸和兵营,开办学校、医院和民宅,形成商埠中心,就是如今的海港码头往东北到黄泥沟村一带;接着向南开发体育区,利用老城与东海之间开阔平地,就是如今的昆明路和宝泉路之间的地带,建成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运动场,称之为大操场,在中国开了足球运动的先河;再往南就是以现如今的栖霞街为中心的文化娱乐中心,这个区域是当时商埠区中最热闹的商业区,呈现出一派灯红酒绿的景象。至1930年,威海卫收回时这里已初具规模,1931年这里命名为栖霞街、清华里、绥远街、青云巷、建平街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合并为栖霞街、绥远街、建平街,1967年统称红卫街,1987年7月改名栖霞街,从此这里就成为威海著名的老街栖霞街了。

栖霞街说是街,其实是一片街区,包括世昌大道以北、新威路以西、东城路以东、东方宾馆以南的区域,至于街名的由来,最早是何人所提?如今已无从查考,但是,据说凡以“栖霞”为名的街区,过去大都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繁华去处,南京、天津等大城市都有栖霞街。

栖霞街昔日的繁华

1949年之前,栖霞街设有红灯区、游艺社、茶社、大剧院和医院等,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成为这一时期威海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当时的栖霞街是一个杂色斑驳的地方,贩夫走卒、车夫卖匠、乡下财主、豪商富贾、买办官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潮水般往这边涌,街上总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市声如沸;店里总是顾客盈门,嘈杂喧嚣,业务繁忙;空气里总是充斥着美酒佳肴的香味和小姐戏子的脂粉味,加之大车店、马掌铺里的马粪味儿和人身上的汗味儿„„是威海当时空前繁华之所在,无论是谁一旦在这里碰面一律以“爷”相称。

1918年,威海商人阮长生首先在迪化街投资兴建同乐戏院,成为威海第一个营业性的现代剧院。后来,天津商人韩德兴投资在清华里开办“华乐茶园”小舞台,每天有“花宝珠”“花宝金”“花宝银”等十几位女歌手登台卖艺。每位女歌手都有自己的摺子,客人想听谁的歌就拿谁的摺子点歌,唱一段一吊钱,一段为一个货。歌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挂在舞台前面,谁唱一个货就在谁的名字下划一个圈。客人想捧谁就多点谁的货,多给谁划圈。小舞台有时一天最多演6场。栖霞街清华里是当时英租界唯一的红灯区,有妓女十几户,约40余人。英租时期威海人谭松涛还在栖霞街西侧开办了亚洲医院。

栖霞街的现状

经过世事沧桑的巨变之后,栖霞街这条百年老街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格局。一条长约200米、宽不足10米的街道贯穿东西,街南一条巷道向南延伸百米,街北一条石巷深几十米又横出一条东西巷。主街东西的尽头,皆是一面子街的临街房。建筑结构多是黑砖瓦的四合院,属环翠区环翠楼办事处红光居委会社区管辖。

今天我们眼里的栖霞街己是破烂不堪,早已没有了当年繁华的影子,但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居风格:青砖黑瓦,马头山墙,一条街上整整齐齐一溜儿木窗,一溜儿窗搭子贴着窗的两边,一溜儿挂在街墙上。交街曲巷,里走外拐,院落又极深。走进去,密密的鹅卵石铺成的巷路,路面总有点湿润润的,影壁墙上往往会见到一个大大的“碰头福”,福字写得通体圆润,像字也像画。再朝近里走,有时你会看到门楣上雕刻了四五个古奥的大字,或是门两旁一副同样古奥的对联。临街大门上至今可见当年的门饰:由铁匠锻打的铁门环虽然锈迹斑斑,但仍发挥着它拉手和门铃的作用。街上的百年老屋,除个别房顶的小黑瓦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换成大黑瓦或红瓦外,建筑结构依然如故。虽然街道路面铺了一层粗糙的沥青,巷子里至今保留着原来的石头路和泥土路。作为英租时期威海百姓聚居地、旧社会威海的“温柔富贵乡”,栖霞街在威海历史上有一定地位。作家孙鸷翔曾在栖霞街17号居住近12年,并以该地为原型创作出长篇小说《鱼龙巷表情》。孙鸷翔认为,作为我市目前仅存的成片老街区,栖霞街的不少建筑都有上百年甚至更长历史,对后人了解威海的历史、市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予以保留。孙鸷翔表示,可以借鉴北京保护四合院的经验。首先对老街区进行整修,拆掉居民私搭乱建的柴房、小厨房等,恢复老建筑旧貌,然后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道及老建筑进行修缮。可保留部分居民继续在栖霞街居住,保留传统威海人的生活。环翠区环翠楼办事处副主任曲广辉认为,如果栖霞街能顺利保留下来并规划为旅游区,可以吸引大量原本只游览刘公岛的游客在市区逗留。可将栖霞街整修后开辟为公园,设立纪念馆,以图片、展板、雕塑等方式向游客介绍老威海。市民高先生认为,栖霞街改造可参考上海的“新天地”改造工程,与东城路改造相配合,拆除栖霞街周边一些没有历史价值的房屋变为绿地,保留成片老街区建筑并整修后,将临街房屋改建为展示厅、饭店、西餐厅、咖啡馆、酒吧、旅游纪念品店等营业用房,将栖霞街打造为“风情酒吧街”“老威海、新天地”。这样既保护了老建筑,又为游客和市民休闲提供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好去处。

-------威海光明路

80年代的罗锅桥,朴素的平房群却是威海“金融中心”之所在

现在的光明路已成为威海时尚的最前沿

80年代前出生的威海人,一般都记得已经消失的罗锅桥,还有桥下的那条坞口河。

远逝的坞口河是光明路的前世,有着时尚格调的光明路是坞口河的今生。

《威海市志》记载,明崇祯九年明廷防院杨文岳与把牌太监杨钦、周从善奏请朝廷,对威海卫护城河进行疏浚。不少老居民说,这条汇奈古山北坡、古陌岭南坡及西诸岭之水,于卫城北侧入海的“北门外河”就是当年的卫城护城河。而建在坞口河入海口附近,长约5米的石拱桥,也因此得名“罗锅桥”。时至今日,很多曾生长在这条河边的老威海人,对这条每逢大雨就要泛滥的小河,仍充满着感情。小河,仿佛是童年的玩伴,亲切没有距离。

从20世纪初开始,罗锅桥附近逐渐成为了威海卫城北门外的金融中心。在老居民谷祖武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罗锅桥一带集中着鲸园小学、市立医院、市邮电局、人民银行等当年威海仅有的现代化机构,以致于当时的居民一说“上罗锅桥去”,便意味着要去办“正事”了。虽是繁华如此,但当年的罗锅桥附近也仍以民房为主,仅有的商业机构便是这张摄于80年代中期照片上一左一右的两个小店铺。而鲸园小学内的4层教学楼很长时间内都是这一片最高的建筑。直到1986年前后,罗锅桥的平房区中才立起了照片上的4层居民楼。当年的坞口河是从如今的新威路附近自北而来的,而现在的光明路、新威路以西区域当初是一片菜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渐渐建起了高耸的楼房。

8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坞口河变得令人难以忍受。66岁的谷源湘清晰地记得,那时每逢旱季,干枯的坞口河就成了附近居民的排污水沟;而由于此处地势低陷,每逢大雨或海水涨潮,必然排水不畅,积水成灾,污水流进居民家中,令人无法忍受。1987年建市后,威海市政府对坞口河附近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将坞口河换成了柏油马路。坞口河两岸乃至以西的平房、菜地中崛起了大片大片红顶白墙的居民楼。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光明路渐入佳境。随着威海与韩国、日本交往的不断深入,光明路成了威海最著名的“韩国街”之一,也变成了外地游客来威的必到景点。琳琅满目的韩国商品、口味地道的韩国小店、时尚潮流的韩国服装饰品、新潮酷眩的美发中心,夹杂着街上不时传来的韩语对白,令不少游客体会到浓浓的异域风情。随着2004年5月光明路—古陌路步行街的正式落成,这条昔日由臭水沟“变”来的几百米小街已变成了威海时尚的最前沿。

71岁的谷祖武在北门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边,他说自己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当年的老街、坞口河、罗锅桥。而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则是现今五光十色美丽缤纷的光明路。眼帘开闭间,20年转瞬而逝,温柔的浅河前世缓缓流转,变换成了幸福的小街今生。

第三篇:汾城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汾城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按照有关工作要求,我镇组织人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汾城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西南部,吕梁山脉、姑射山东麓,镇区距襄汾县城18公里,镇境西与乡宁县毗邻,东与西贾乡接壤,北与古城镇、景毛乡相连,南与新绛县及赵康镇交界。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县辖1个居民委员会、39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居住集中紧凑,道路形式为方格网。镇域内襄乡公路、省道临夏线越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健康、和谐新汾城为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二、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注重强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把创建活动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同为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创建活动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在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基本做法。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营造良好风气。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作为我镇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民教育的力度。全镇举办“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我镇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同时,各村充分借助农家书屋平台,吸引少年儿童、村民前来农家书屋看书、读书、借书,使农家书屋成为少年儿童、村民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提升了少年儿童和村民的文化素质引,有利于推动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创造优美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各村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创造优美乡村活动。一是对环境卫生进行了专项整治工作,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现象。二是各村加大了对乡村的绿化美化力度,打造绿色乡村。三是进行了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让广大农村群众发自内心的参与到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来,凝聚起农村发展的正能量,提高了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

3、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各村积极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经常举办各种广场舞。尉村每年的农历三月都会举办跑鼓车活动,活动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在健身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因我镇财力不足,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部分农村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2、农村教育水平滞后,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创建工作偏重于形式,针对性不强,层面不够丰富,整体文化生活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尤其村级文化基础薄弱,现有文化资源利用不善,群众性文化活动疏于开展,农民参与面有限等。

四、解决办法

(一)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宣传,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要精心培育各类示范“精品”,重点发展一批有潜力、有示范作用的村,做到可学可比可看,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好农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借国家实施百镇建设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我镇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优势,不断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图书室、农村娱乐场所的建设,争取逐年建设2—3件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要建立一支文化宣传演出队伍,举办常年性的文化演出。要充分利用众多的民族节日、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四)不断加大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要继续深化村“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要保持活动的延续性,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改进方法,在发展创新上下功夫,使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农民群众中有影响力,有示范作用,农民能得到实惠。

第四篇:木里镇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天峻县木里镇“实践海西速度”

学习教育活动调研报告之

(一)木里镇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木里镇地处县城北部,下辖4个牧业社,镇域总面积2287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024人,其中牧业人口989人。镇区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牧民、个体户75户,200余人,镇域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学校、卫生院、兽医站、司法所、派出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有木里寺院一座,新建有火车站、汽车站,各煤炭开发企业生产区、作业区与工作生活区分开,木里镇经过数年建设已初具规模。

“海西速度”提出要抢机遇、促发展,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机遇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政策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与乡镇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以项目建设解决好牧业基础薄弱、牧区公共服务滞后等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制定和严格实施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木里镇总体规划(2007—2020)》由青海省规划设计院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近年来,我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1

城镇功能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一定的城镇建设特色。2006年1月木里撤乡建镇。木里镇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进步,木里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具有人居特色的品牌小城镇,进一步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高城镇的整体功能。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一)城镇现状。截止目前,木里镇小城镇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增多,达到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移动、联通“八通”。现天木公路修至镇域内,与各社通简易公路,依据木里镇原有的商业模式,政府积极引导开发建设了一条功能齐全的商业街。

(二)不断延伸城镇建设。根据“十一五”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针对采煤区搬迁的实际情况,我镇努力以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统筹规划建设为宗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把三社牧民搬迁纳入城镇建设体系之中,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采取了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按照木里镇城镇建设整体规划,有序进行。牧民新村毗邻县城商业繁荣的中心城镇,居住环境幽雅,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新村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完备。投资172.8万元的木里镇党政办公大楼已建成,附属工程投资70万元,即将建成,卫生院门诊大楼正在建设之中,汽车站已经竣工,这些将极大丰富我镇的服务功能,更加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木里镇布局理念以及建筑风格模式,为我镇今后实施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延伸互补提供借鉴。

三、我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由于木里镇受自然、地理、经济基础、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制约,人才匮乏、尤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加之木里镇地处偏远,教育比较落后,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制约当地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配套扶持政策有限。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

5.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受经济利益驱使,企业在支持新牧区建设、“百企联百村”活动中,实施了一些项目,但力度不大,就目前情况来看,木里、龙门牧民集体入股青海焦煤公司,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上级部门及规划部门在我镇旧城改造、打造新型工业重镇的工作上多给予规划建设技术指导。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

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以及工作建议

(一)按照天峻县关于“加快牧区城镇化步伐,启动游牧民工程”的要求,以及提出的“企地共驻共建,造福地方百姓”的总体思路,我镇2007年—2020年着力在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提升城镇建设品味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城镇改造和城镇功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划批复实施城镇建设,继续邀请有关专家深入指导,城镇建设做到定位准、规划好、建设美。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对已经形成的街道建筑进行改造,由于各方面条件局限,我镇先期建设工程起步低、档次不高,建筑模式单一,下一步将围绕建美小城镇,加大公路两侧街面改造力度,进一步美化、绿化、亮化木里镇的窗口街道。三是即将投入资金,逐步完善乡社公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四是在镇区东部拟建一个垃圾处理场所。

(二)开展一批村企共建项目,我镇以“百企联百村”活动为契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发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促成的主要帮扶项目有:

1、庆华公司投资100万元为木里镇寄宿学校修建供暖设施;

2、庆华公司投资8万元修建8公里长的乡村公路;

3、庆华公司投资10万元维修木里镇寺院经堂的围墙,会议室、办公室5间;

4、江仓能源投资80万元为木里一社修建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共40间。这些项目正在实施和启动中。

(三)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木里牧民在牧民新村计划建设房屋100套,2008年计划建设50套,2009年计划建设50套,资金由三部分组成,牧民自筹资金三分之一,企业承担三分之一,财政承担三分之一。2008年已有登记56户,2009年已登记78户。木里镇在海西州2009年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中共有33户项目户。一社项目户11户,二社项目户6户,三社项目户7户,四社项目户9户,房屋建筑面积71.2㎡,总投资85440元,国家补助30000元(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户,省财政补助0.5万元/户),地方配套10000元,牧民自筹22720;企业22720。总之,木里镇作为全县的工业重镇,理应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人民的智慧,把木里建设的更加富裕和谐,但也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牧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第五篇:城川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城川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文明办的要求,我镇组织人员对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城川镇地处鄂尔多斯市西南部,位于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无定河流域上游,东邻乌审旗无定河镇,南与陕西省靖边县柠条梁镇、东坑镇,定边县堆则梁乡、白泥井镇接壤,西连宁夏盐池县,北靠敖勒召其镇、昂素镇,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2000年7月,撤苏木建镇,将城川苏木改名为城川镇,2005年10月,撤乡并镇,将原城川镇、二道川乡、珠和苏木合并建制城川镇,总土地面积2418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29个嘎查村,126个农牧业社,总人口23916人,8472户,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柏油路南接307,北通109,东达210国道。距宁夏盐池县80公里,陕西靖边县70公里,银太高速(陕西柠条梁镇站)17公里,太中银铁路(陕西柠条梁镇站)15公里,距旗府所在地100公里。有宥州古城、延安民院旧址、大沟湾风景名胜区、巴彦希泊日大草原等旅游开发资源。盛产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是全市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88元。

近年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健康、和谐新城川为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镇上下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注重强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创建活动同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同为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创建活动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在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基本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城川镇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调整充实人员。各嘎查村也相应建立了创建工作机构。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了具体谋划和部署,确保创建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镇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和细化了创建考评量化指标,认真指导各嘎查村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中,为促进全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扎实搞好宣传发动。要在全镇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一是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健全了镇党委中心学习组,以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为载体,以健全和完善中心组各项制度、努力建设“三宽”型(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领导干部队伍为目标,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

—2—

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党史党建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通过辅导讲座、座谈讨论、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了干部的头脑。二是突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围绕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各嘎查村张贴标语,散发学习手册和宣传材料;并举办城川镇“全民阅读”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氛围,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更好的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新要求,为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围绕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利用简报、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对农牧民群众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题辅导,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在群众中入脑、入心、见行动,让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镇完全小学校普遍开设了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课程。通过开展扫除文盲,“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规范农民的道德和行为。

(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工作中,投入资金为群众解决通路、水利、电力建设等难题,—3—

有意识地提高群众改变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的自觉性,积极支持群众开展沼气建设,对农村猪圈、厕所进行改造。近年来,城川镇在基础设施投入上力度很大,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多公里,其中农村牧区新修乡村砂石公路300多公路;建成110KV输变电站1座,35KV输变电站4座,争取到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重点在牧区架设高低压线路468公里,新增变压器104台;建成大沟湾扬水站4座,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和水库加固工程各1处,规划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6处;开通了移动电话及3G数字通讯等业务,新建移动基站14座,联通基站5座,实现了移动通信无盲区。同时在29个嘎查村和3个社区配备了“草原书屋”配送项目,目前,全镇29个嘎查村“柴草乱堆、畜禽乱放、垃圾乱倒”的现象有了根本性改观,一些文明村组通过精心规划和建设,成为了环境清洁、文明卫生的村庄。

(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城川镇把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首先,利用元宵节、清明节、妇女节、五一、七一等众多民族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的文化氛围,丰富农牧民的群众文化生活;其次,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不断收集整理农村特色文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旅游那达慕大会等各项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4—

(五)深化创建共建活动。我镇把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作为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不断量化、细化创建措施和创建指标,积极支持引导开展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的方法,促使人人规范行为,户户参与争创,村村评比先进,在全镇掀起精神文明创建的热潮。文明村的创建严把创建关、考核关,注重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文明户”创建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注重提高群众的科技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致富本领。2011年,王建华、张海滨等10户被评为全旗“十佳十星级”文明户,马鞍桥村刘成海被评为全市“十佳农牧民致富带头人”。

(六)开展破除陋习树新风。第一,抓好村民文明言行规范活动。大力倡导文明习惯,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第二,利用嘎查村远程教育这个载体,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科学文明的认识,破除封建陋习,在全镇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新风。以“满意服务进万家”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市旗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面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体系;第三,狠抓综治保平安工作。我镇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村级的监督功能,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和不文明事件发生,对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纠纷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理,基本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的目标。

(七)积极开展创城活动。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采取了四项措施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工作。一是

—5—

鼓励各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广泛宣传;二是充分发挥文明劝导员的作用,深入到群众中去,积极宣传。各社区文明劝导员10人,每天在辖区主要路口都设置了文明劝导员,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纠正;三是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宣传栏、宣传画等形式,充分宣传;四是发放宣传资料。截止目前,共发放创建文明城镇宣传手册3000册到每一户居民家中,发放创建文明小知识1万份,制作固定宣传展板2400个安装到沿街商铺,制作流动宣传展板5个,制作大型创建公益广告6个安装到城镇主干道、小区门口等显眼部位。

三、基本经验

城川镇作为一个农牧业大镇,各方面条件一般却能取得以上所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可喜成效,主要经验有以下两点:

(一)拥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镇党委、政府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有一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工作能力。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能够动员群众,能把上级的工作要求变为群众的自觉愿望,把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较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素质修养。

(二)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积极向各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使城川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更加顺利的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

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

—6—

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认识偏差。在一些嘎查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二)投入不足,基础薄弱。鉴于我镇财力有限,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建设,大部分嘎查村没有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此外,还有我镇小集镇建设有待改善,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严重。

(三)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嘎查村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牧民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教育水平滞后,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创建工作偏重于形式,针对性不强,层面不够丰富,整体文化生活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尤其村级文化基础薄弱,现有文化资

—7—

源利用不善,群众性文化活动疏于开展,农民参与面有限等。

四、解决办法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把我镇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一)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宣传,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要精心培育各类示范“精品”,重点发展一批有潜力、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村,做到可学可比可看,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好农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我镇丰富的民族文化优势,不断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嘎查村文化室、草原书屋的建设,要建立一支文化宣传演出队伍,举办常年性的文化演出。要充分利用众多的民族节日、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

—8—

动。

(四)不断加大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农牧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牧民意愿,搞好嘎查村建设规划,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要继续深化文明村和“十佳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要保持创建活动的延续性,发动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改进方法,在发展创新上下功夫,使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农牧民群众中有影响力,有示范作用,农牧民能得到实惠。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建设工作,在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在日益的增加。城川镇在近几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相信,在城川镇全体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城川镇一定会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和谐的好乡镇。

—9—

下载古城镇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城镇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调研报告

    以南坝镇为主体基地的调研活动 10级物流2班:宋百年 此次活动中,分别走访调研了南坝、昆池及下八三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一、南坝 1.南坝基本情况 南坝位于南坝镇城区东面......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富乡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文章2011年富乡乡人民政府结合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一、立足实际,借助大学生村干部的先进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年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全会精神、县委××届×次、×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年精神文明......

    古河镇西瓜产业调研报告

    古河镇西瓜产业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古河镇位于阜宁县西南边陲,地处盐城、淮安两地级镇,阜宁县、涟水县、淮安区三县(区),益林、板湖、罗桥、芦蒲、复兴、苏嘴六镇交界之处,距......

    集义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集义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1年4月28日)近期,按照县委宣传部工作要求,我镇组织人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工作现状 集义镇是宜川县东......

    古水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10.17)

    古水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文明办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城镇的调研报告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中文摘要: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乾安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